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開發步驟

資料庫開發步驟

發布時間: 2022-08-12 17:07:14

『壹』 為企業建立資料庫的六個步驟


1、明確企業的高層需求;
2、定義一個數據模型,包括所有的數據類型及關系;
3、定義數據上的完整性約束;
4、定義物理層次;
5、對關於功能的每個問題,都定義一個執行該任務的用戶界面,
並編寫相應的用戶程序來實現這個用戶界面;
6、創建資料庫。
企業資料庫是按照數據結構來存儲、組織、管理企業數據的集合,可以把資料庫簡單的定義為按一定組織方式存儲在一起的、具有一定相關性的、為用戶所共同關注的全部數據的集合。

『貳』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按照規范設計的方法,考慮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開發全過程,將資料庫設計分為以下6個階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結構設計
3.邏輯結構設計
4.物理結構設計
5.資料庫實施
6.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
在資料庫設計過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設計可以獨立於任何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與選用的DAMS密切相關。
1.需求分析階段(常用自頂向下)
進行資料庫設計首先必須准確了解和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與處理)。需求分析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也是最困難,最耗時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確,決定了在其上構建資料庫大廈的速度與質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會導致整個資料庫設計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務,是通過詳細調查現實世界要處理的對象,充分了解原系統工作概況,明確用戶的各種需求,然後在此基礎上確定新的系統功能,新系統還得充分考慮今後可能的擴充與改變,不僅僅能夠按當前應用需求來設計。
調查的重點是,數據與處理。達到信息要求,處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結構化分析方法,SA方法從最上層的系統組織結構入手,採用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統。
數據流圖表達了數據和處理過程的關系,在SA方法中,處理過程的處理邏輯常常藉助判定表或判定樹來描述。在處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統中的數據也逐級分解,形成若干層次的數據流圖。系統中的數據則藉助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DD)來描述。數據字典是系統中各類數據描述的集合,數據字典通常包括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和處理過程5個階段。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常用自底向上)
概念結構設計是整個資料庫設計的關鍵,它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了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
設計概念結構通常有四類方法:
自頂向下。即首先定義全局概念結構的框架,再逐步細化。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義各局部應用的概念結構,然後再將他們集成起來,得到全局概念結構。
逐步擴張。首先定義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結構,然後向外擴張,以滾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的概念結構,直至總體概念結構。
混合策略。即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結合。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E-R圖)
邏輯結構設計是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並將進行優化。
在這階段,E-R圖顯得異常重要。大家要學會各個實體定義的屬性來畫出總體的E-R圖。
各分E-R圖之間的沖突主要有三類:屬性沖突,命名沖突,和結構沖突。
E-R圖向關系模型的轉換,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實體性和實體間的聯系轉換為關系模式,如何確定這些關系模式的屬性和碼。
4.物理設計階段
物理設計是為邏輯數據結構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首先要對運行的事務詳細分析,獲得選擇物理資料庫設計所需要的參數,其次,要充分了解所用的RDBMS的內部特徵,特別是系統提供的存取方法和存儲結構。
常用的存取方法有三類:1.索引方法,目前主要是B+樹索引方法。2.聚簇方法(Clustering)方法。3.是HASH方法。
5.資料庫實施階段
資料庫實施階段,設計人員運營DBMS提供的資料庫語言(如sql)及其宿主語言,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建立資料庫,編制和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過試運行後,即可投入正式運行,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評價,調整,修改。

『叄』 什麼是資料庫設計試述資料庫設計的步驟

答:(1)需求分析階段: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數據字典和數據流圖。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對用戶需求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概念模型,用E-R圖表示。(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4)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5)資料庫實施階段: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程序試運行。(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對資料庫系統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

『肆』 簡述資料庫應用系統的設計步驟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1、系統需求分析與設計。

2、概念結構分析與設計。

3、邏輯結構分析與設計。

4、物理結構分析與設計。

5、系統實施。

6、系統維護。

(4)資料庫開發步驟擴展閱讀:

資料庫設計技巧:

1、原始文件與實體的關系

它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關系。一般來說,它們是一對一的關系:一個原始文檔只對應於一個實體。在特殊情況下,它們可以是一對多或多對一關系,即一個原始文檔對應於多個實體,或者多個原始文檔對應於一個實體。

這里的實體可以理解為基本表。在對應關系明確後,對輸入介面的設計非常有利。

2、主鍵和外鍵

一般來說,實體不能既沒有主鍵也沒有外鍵。在E-R圖中,葉中的實體可以定義主鍵或不定義主鍵(因為它沒有子代),但它必須有外鍵(因為它有父項)。

主鍵和外鍵的設計在全局資料庫的設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全球資料庫的設計完成後,一位美國資料庫設計專家說:「鑰匙無處不在,只有鑰匙。」。這是他資料庫設計的經驗,也體現了他對信息系統核心(數據模型)高度抽象的理念。

因為:主鍵是一個高度抽象的實體。主鍵和外鍵的配對表示實體之間的連接。

3、基本表的屬性

基本表不同於中間表和臨時表,因為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原子性。基本表中的欄位不可分解。

原始主義。基本表中的記錄是原始數據(基本數據)的記錄。

演繹的。所有輸出數據都可以從基本表和代碼表中的數據導出。

穩定。基本表的結構比較穩定,表中的記錄要長期保存。

在了解基本表的性質之後,在設計資料庫時,可以將基本表與中間表和臨時表區分開來。

『伍』 資料庫的建立步驟

1、單機開始->所有程序2、進入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文件夾3、找到Access,open 它!4、點擊新建->空白資料庫->修改文件名->創建5、在表一上右擊,選擇「設計視圖」6、在另存為對話框中將表名稱改為701班->欄位名稱第一行輸入序號->單擊數據類型下的自動編號後的倒三角->數字->第二行輸入姓名,數據類型為文本7、在701標簽上右擊——>選擇數據表視圖8、打開數據表後輸入學生姓名和成績9、點擊文件保存

『陸』 資料庫設計的步驟有哪些

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 需求分析階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結果得到數據字典描述的數據需求(和數據流圖描述的處理需求)。

2. 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圖表示。

3. 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例如關系模型),並對其進行優化。

4. 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 資料庫實施階段

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語言(例如C),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並進行試運行。

6. 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過試運行後即可投入正式運行。在資料庫系統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

『柒』 資料庫的開發流程是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建議這位網友去看看有關軟體工程的書籍。當然,看書是一件非常煩悶的事情,在這,盡管試試將我的經驗寫一點吧。
首先,要明確你要做一個什麼系統。想達到什麼目的。想怎樣去使用。有了明確的目標後,便要開始計劃整個資料庫系統該怎樣去做。
第二,是選擇資料庫後台。資料庫是保存數據的工具,可以理解為保存數據的一個大倉庫,它把你所需要的數據全部保存起來。但要怎樣使用這些數據,使之可以根據你的需要顯示出來,那就不是資料庫的責任了,這就需要程序來實現了。不同的資料庫後台各有優點缺點,不可一概而論哪個好哪個差,要看系統實際來斟酌。即是說,確定目標後就需要選擇資料庫。
第三,確定後台資料庫的內容,即確定數據結構。既然整個資料庫等於一個大倉庫,此時就要把倉庫劃分成一個個區域,用於保存不同類別的東西。這就是確定數據表及每個表的欄位及各欄位的數據類型。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你需要把有可能使用到的內容都設計到你的數據表中,以便以後可以保存及調用數據。還要想到表與表的關系,欄位與欄位的關系。好的數據結構會使到整個程序設計方便、科學、全面。這些內容,必須去查看相關書籍,同時不斷積累經驗,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了。
第四,選擇合適的前台開發工具。對於後台資料庫的操作,目前常用的前台開發工具基本都可以與之相連並對之操作,但是不同的開發語言有各自的長處。選擇哪一種語言並不太重要,最重要是看你是否願意一心一意鑽研下去。對於初學者,什麼語言都是一樣的,就如小孩子學語言,學中英意日其實都一樣容易,也一樣難。
第五,當清楚資料庫後台和開發前台的特性與功能後,就可以開始規劃系統的流程了。一般可以根據系統功能先將其劃分為幾大功能模塊,然後再細分為各個細功能模塊,然後對於各個功能模塊進行設計。一般流程可以是這樣的:
1、設計流程圖。把整個功能用流程的方式顯示出來,讓自己的思路清楚地記錄在流程圖上,這樣可以輕易地模擬模塊的運算過程,查找出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改。
2、編寫程序。確定流程合理無誤後,便可以開發進行程序的編寫。由於現時硬體的強大,對語句的要求已經不再強調。只要可以達到目的,就可以了。
第六,試運行程序。完成一個功能後,可以試運行,輸入數據進行測試,不斷修改,最後達到完全無誤。
第七,測試。完成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面的測試。一般來說,自己是找不到自己的錯誤的。明知是錯就不會寫進去,所以我喜歡找別人來為我測試。讓別人去用,而且是讓別人隨便地用,不一定按自己所說的操作方法去用。這樣最容易找到程序中的錯誤。
第八,不斷地修改。不斷修改程序,使其所有的漏洞都改正過來。
第九,編譯。程序確認無誤後,就可以進行編譯。
第十,投入使用。

其實我所寫的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完全解答這個問題,最後還是去學習一下軟體工程。不看書總是不行的。希望可以為你帶來一點點幫助吧。

『捌』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1)需求分析階段: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數據字典和數據流圖。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對用戶需求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概念模型,用E-R圖表示。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

(4)資料庫物理設計階段: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

(5)資料庫實施階段: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程序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對資料庫系統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

『玖』 開發一個完整的資料庫系統具體的流程是什麼

一:表中應該避免可為空的列; 二:表不應該有重復的值或者列; 三: 表中記錄應該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符 在資料庫表設計的時候,資料庫管理員應該養成一個好習慣,用一個ID號來 唯一的標識行記錄,而不要通過名字、編號等欄位來對紀錄進行區分。每個表都應該有一個ID列,任何兩個記錄都不可以共享同一個ID值。另外,這個ID值最 好有資料庫來進行自動管理,而不要把這個任務給前台應用程序。否則的話,很容易產生ID值不統一的情況。 另外,在資料庫設計的時候,最好還能 夠加入行號。如在銷售訂單管理中,ID號是用戶不能夠維護的。但是,行號用戶就可以維護。如在銷售訂單的行中,用戶可以通過調整行號的大小來對訂單行進行 排序。通常情況下,ID列是以1為單位遞進的。但是,行號就要以10為單位累進。如此,正常情況下,行號就以10、20、30依次擴展下去。若此時用戶需 要把行號為30的紀錄調到第一行顯示。此時,用戶在不能夠更改ID列的情況下,可以更改行號來實現。如可以把行號改為1,在排序時就可以按行號來進行排 序。如此的話,原來行號為30的紀錄現在行號變為了1,就可以在第一行中顯示。這是在實際應用程序設計中對ID列的一個有效補充。這個內容在教科書上是沒 有的。需要在實際應用程序設計中,才會掌握到這個技巧。 四:資料庫對象要有統一的前綴名 一個比較復雜的應用系統,其對應的資料庫表往往以千計。若讓資料庫管理員看到對象名就了解這個資料庫對象所起的作用,恐怕會比較困難。而且在資料庫對象引用的時候,資料庫管理員也會為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庫對象而頭疼。 為此,筆者建立,在開發資料庫之前,最好能夠花一定的時間,去制定一個資料庫對象的前綴命名規范。如筆者在資料庫設計時,喜歡跟前台應用程序協商,確定 合理的命名規范。筆者最常用的是根據前台應用程序的模塊來定義後台資料庫對象前綴名。如跟物料管理模塊相關的表可以用M為前綴;而以訂單管理相關的,則可 以利用C作為前綴。具體採用什麼前綴可以以用戶的愛好而定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命名規范應該在資料庫管理員與前台應用程序開發者之間達成共識,並 且嚴格按照這個命名規范來定義對象名。 其次,表、視圖、函數等最好也有統一的前綴。如視圖可以用V為前綴,而函數則可以利用F為前綴。如此資料庫管理員無論是在日常管理還是對象引用的時候,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對象。 五:盡量只存儲單一實體類型的數據 這里將的實體類型跟數據類型不是一回事,要注意區分。這里講的實體類型 是指所需要描述對象的本身。筆者舉一個例子,估計大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內容了。如現在有一個圖書館里系統,有圖書基本信息、作者信息兩個實體對象。若用戶 要把這兩個實體對象信息放在同一張表中也是可以的。如可以把表設計成圖書名字、圖書作者等等。可是如此設計的話,會給後續的維護帶來不少的麻煩。 如當後續有圖書出版時,則需要為每次出版的圖書增加作者信息,這無疑會增加額外的存儲空間,也會增加記錄的長度。而且若作者的情況有所改變,如住址改變 了以後,則還需要去更改每本書的記錄。若這個作者的圖書從資料庫中全部刪除之後,這個作者的信息也就盪然無存了。很明顯,這不符合資料庫設計規范化的需 求。 遇到這種情況時,筆者建議可以把上面這張表分解成三種獨立的表,分別為圖書基本信息表、作者基本信息表、圖書與作者對應表等等。如此設計以後,以上遇到的所有問題就都引刃而解了。

熱點內容
炸圖腳本 發布:2025-01-15 19:56:07 瀏覽:428
八字源碼 發布:2025-01-15 19:54:47 瀏覽:371
伺服器可以變電腦使用嗎 發布:2025-01-15 19:40:29 瀏覽:201
傳奇手游免費腳本 發布:2025-01-15 19:30:21 瀏覽:300
我國當前資源配置存在哪些問題 發布:2025-01-15 19:25:03 瀏覽:514
存儲在哪裡呀 發布:2025-01-15 19:11:39 瀏覽:450
pythonuniquelist 發布:2025-01-15 19:10:41 瀏覽:477
怎麼升安卓系統下載 發布:2025-01-15 19:04:27 瀏覽:894
mcrypt擴展php 發布:2025-01-15 19:01:12 瀏覽:436
html源碼解析 發布:2025-01-15 19:01:10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