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diff
『壹』 react用虛擬dom有什麼好處
什麼是虛擬DOM(Virtual DOM)
首先,解釋下虛擬DOM。虛擬DOM保存了真實DOM的層次關系和一些基本屬性,與真實DOM一一對應。虛擬DOM的工作原理是:數據 -> 全新的虛擬DOM -> 與上一個狀態的虛擬DOM進行diff演算法比較,得到一個Patch -> 把這個Patch打到瀏覽器的DOM上。所以虛擬DOM叫的挺高端,其實就有點類似DocumentFragment,把多次DOM操作做一個批處理。於是,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手動在DOM里刪除一些節點,使得虛擬DOM與真實DOM不能一一對應了,再改變state重新render頁面,頁面就亂了。
diff演算法
其次,想分享下diff演算法。前兩天看司徒正美推銷他的Avalon,也分析了下React,說了一句話,現在前端框架比的是演算法。diff演算法說白了就是比較兩個文件不同的演算法。一般diff演算法的復雜度是O(n3)。Facebook工程師根據前端頁面特點做了兩個假設(如果你好奇是什麼假設這么神奇,可以來問我),把比較前後兩個狀態虛擬DOM的diff演算法的復雜度降到了O(n)。這個diff演算法分為三部分,我用三句話總結:
1. 虛擬DOM樹同一位置不同類型(標簽不同)的節點:刪除前一狀態節點,插入後一狀態節點,哪怕節點有子節點也這樣做;
2. 虛擬DOM樹同一位置相同類型但個別屬性不同的節點,對前一狀態節點進行屬性重設;
3. 列表節點(就是我們用循環創建的類似Array的節點),如果沒有unique key(沒有控制台會報警告的)就按照前面兩種方式解決,如果有unique key就找到key相應的位置插入節點。
真的很簡單,印證了一句話,簡單的演算法往往效率最高,好像我做推薦演算法,單個演算法不混合的話,依然是協同過濾效果最好。
虛擬DOM快在哪裡
然後,js計算肯定要比DOM操作快啊,每次DOM操作都很有可能引起迴流(Reflow)和重繪(Repaint)啊。當然瀏覽器也不傻,不是你每次操作DOM瀏覽器都重繪一次,一般瀏覽器會按照時間或次數間隔進行DOM操作的批處理。那問題來了,到底是瀏覽器優化後的DOM批處理快,還是React的虛擬DOM+優化diff演算法快。這個我沒有測試過,根據博客上內容,React的優化更人性化、也更快。速度快肯定是虛擬DOM的一個優點,另外一點,瀏覽器對DOM操作批處理的主動權不在前端人員手中,React將這種批處理的時機選擇交到了我們手中,看我們什麼時候想render頁面。這個和AJAX+回調帶來的問題一樣,當我們發送一個AJAX,然後指定一個回調函數時候,對回調里代碼的控制權就交給瀏覽器了,所以前端人員常常感覺AJAX不可控,不知道回調什麼時候執行完了,頁面一大堆flag。
『貳』 用python語言 表示 更相減損法
先從網上摘錄一段演算法的描述如下:
更相減損法:也叫 更相減損術,是出自《 九章算術》的一種求最大公約數的演算法,它原本是為 約分而設計的,但它適用於任何需要求最大公約數的場合。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專著,其中的「更相減損術」可以用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數,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以等數約之。」
翻譯成現代語言如下:
第一步:任意給定兩個正整數;判斷它們是否都是偶數。若是,則用2約簡;若不是則執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較大的數減較小的數,接著把所得的差與較小的數比較,並以大數減小數。繼續這個操作,直到所得的減數和差相等為止。
看完上面的描述,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描述是不是有問題?從普適性來說的話,應該是有問題的。舉例來說,如果我求解4和4的最大公約數,可半者半之之後,結果肯定錯了!後面的演算法也不能夠進行!
不管怎麼說,先實現一下上面的演算法描述:
defMaxCommDivisor(m,n):
# even process
while m % 2 == 0 and n % 2 == 0:
m = m / 2
n = n / 2
# exchange order when needed
if m < n:
m,n = n,m
# calculate the max comm divisor
while m - n != n:
diff = m - n
if diff > n:
m = diff
else:
m = n
n = diff
return n
print(MaxCommDivisor(55,120))
print(MaxCommDivisor(55,77))
print(MaxCommDivisor(32,64))
print(MaxCommDivisor(16,128))
不用說,上面程序執行錯誤百出。那麼該如何更正呢?
首先,除的2最終都應該再算回去!這樣,程序修改如下:
defMaxCommDivisor(m,n):
com_factor = 1
if m == n:
return n
else:
# process for even number
while m % 2 == 0 and n % 2 == 0:
m = int(m / 2)
n = int(n / 2)
com_factor *= 2
if m < n:
m,n = n,m
diff = m - n
while n != diff:
m = diff
if m < n:
m,n = n,m
diff = m - n
return n * com_factor
print(MaxCommDivisor(55,120))
print(MaxCommDivisor(55,77))
print(MaxCommDivisor(32,64))
print(MaxCommDivisor(16,128))
通過修改,上面程序執行結果如下;
grey@DESKTOP-3T80NPQ:/mnt/e/01_workspace/11_演算法/01_TAOCP$ python max_com_divisor_gxjs.py
5
11
32
16
雖說這段程序寫出來看著有點怪怪的,但是總體的演算法還是實現了。與輾轉相除等演算法相比,這個在循環的層級上有一定的概率會減小。特別是最後的兩組測試數字對兒,這種情況下的效果要好一些。但是,總體上的演算法的效率,現在我還不能夠給個准確的衡量。
『叄』 有關內懲罰函數演算法matlab程序
這個代碼的問題在於沒有將subs函數轉換為數值,所以在下面求inv的時候會超級慢,修改過的代碼如下:
clc;
clear;
m=zeros(1,50);
a=zeros(1,50);
b=zeros(1,50);
f0=zeros(1,50);
symsx1x2e;
m(1)=1;
c=0.2;
a(1)=2;
b(1)=-3;
f=x1^2+x2^2-e*(1/(2*x1+x2-2)+1/(1-x1));
f0(1)=15;
fx1=diff(f,'x1');
fx2=diff(f,'x2');
fx1x1=diff(fx1,'x1');
fx1x2=diff(fx1,'x2');
fx2x1=diff(fx2,'x1');
fx2x2=diff(fx2,'x2');
%%
fork=1:length(a)-1
k
x1=a(k);
x2=b(k);
e=m(k);
forn=1:length(a)-1
n
f1=double(subs(fx1));
f2=double(subs(fx2));
f11=double(subs(fx1x1));
f12=double(subs(fx1x2));
f21=double(subs(fx2x1));
f22=double(subs(fx2x2));
ifdouble(sqrt(f1^2+f2^2))<=0.001
a(k+1)=double(x1);
b(k+1)=double(x2);
f0(k+1)=double(subs(f));
break
else
X=[x1x2]'-inv([f11f12;f21f22])*[f1f2]';
x1=X(1,1);
x2=X(2,1);
end
end
ifdouble(sqrt((a(k+1)-a(k))^2+(b(k+1)-b(k))^2))<=0.001&&double(abs((f0(k+1)-f0(k))/f0(k)))<=0.001
a(k+1)
b(k+1)
k
f0(k+1)
break
else
m(k+1)=c*m(k);
end
end
『肆』 如何求變數的二階導數
用ode45求解一組六元一階微分方程組也就是說,微分方程組裡面不含y(1)的二階導,這樣的話,你直接可以將y1-y6求出。求出數值後,根據數值來求導啊。
『伍』 同一副圖多周期macd同時顯示diff的演算法問題
你這公式的演算法跟顯示macd多周期dif值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談不上准確不準確的問題,再有90分鍾的顯示不了。
『陸』 diff演算法是什麼
diff演算法是虛擬DOM中採用的演算法。
把樹形結構按照層級分解,只比較同級元素。不同層級的節點只有創建和刪除操作。給列表結構的每個單元添加唯一的key屬性,方便比較。
相關信息:
React只會匹配相同class的component。合並操作,調用component 的 setState 方法的時候,React將其標記為dirty。
到每一個事件循環結束,React 檢查所有標記 dirty 的 component 重新繪制。選擇性子樹渲染。開發人員可以重寫 shouldComponentUpdate 提高 diff 的性能。
『柒』 前端需要計算題嗎
演算法是編程的"里子",不管你是前端還是後端,作為一名計算機工程師,具備一定的演算法能力,是一種基本要求.具體一點,我們是來講演算法在前端工作中應用.web前端工作中,確實沒有太多演算法上的需求.以vue等著名框架的虛擬dom的diff演算法來講,框架已經被很好的實現了,你在使用框架的時候是不會涉及到具體的diff演算法.但是理解演算法,可以讓你更好的理解框架,從而也能更好的使用框架,提高頁面的性能.再寬泛的來講演算法,很多特殊的需求也會需要你來設計一個演算法.比如某個需求有很多個非同步請求要發送給伺服器,全部完成之後,可以繼續下一件事情.可能很多人要說,這個很簡單,一個Promise.all就可以解決。
但是請你考慮下面稍有變化的情況,因為伺服器的壓力問題,限制同一個客戶端只能在同一時間只能發送2個非同步請求,所以你就必須對Promise.all做出適當的修改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需要設計到一套演算法去高效完成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採納我的回答,謝謝。
『捌』 vue需要使用key來給每個節點做一個唯一標識,Diff演算法就可以正確的識別此節點,更高效的更新虛擬DOM嗎
是的。頁面的數據變化時,Diff演算法會比較同層級節點。當有唯一標識的時候,虛擬DOM可以識別位置,更新相應節點;無唯一標識的時候,會更新同層級節點。數據量大的時候明顯更快。
『玖』 Diff 演算法的原理是什麼,怎樣學習和理解
建議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看《演算法導論》,這本書有太多關於演算法的數學證明(如果你喜歡這種,那麼你就看這本)
我強烈你看看這本:演算法(第4版) (豆瓣),作者是高德納的學生:塞奇威克 (Robert Sedgewick)
去年我在准備校招面試的時候偶然發現這本書,我越看越著迷,書中演算法代碼主要是用Java編寫,裡面有大量的圖來讓你明白例如:排序,查找,樹和圖的演算法運行過程。
這本書的目錄編排也很清晰,他就告訴你演算法主要就可以分為:排序,查找,圖和字元串。從這4個方面可以演化出很多演算法。
我覺得最關鍵是:這本書的作者不但是在告訴你what,而且告訴你why(分析各種演算法的優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