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電子政務資料庫基礎

電子政務資料庫基礎

發布時間: 2022-07-25 04:29:23

❶ 什麼是四大國家基礎資料庫

「四大基礎資料庫」在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家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無論在政務領域,還在企業領域,「四大基礎資料庫」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共享需求,四大基礎資料庫的建設不僅能實現數據的共享,同時在建設的過程本身也推進著各業務流程的整合及優化。

四大基礎庫分別是:人口基礎資料庫、法人資料庫、宏觀經濟資料庫,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資料庫,也有的專家稱「四大基礎資料庫」是國家層面四大主資料庫。

1、人口信息資料庫

人口信息庫的主體包括公民身份號碼、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還包括各部門業務系統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過程中產生的、其他部門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人口信息資料庫主要來自公安局、人社局、民政局、衛生局、教育局等,另外我市在綜治辦、市民卡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也有部分數據。

2、法人單位信息資料庫

法人單位信息資料庫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市場監督局的企業注冊登記庫和組織機構代碼庫,編辦的事業單位注冊登記、民政局的社會團體登記庫、國稅地稅的稅務資料庫,以及統計局的基本單位普查庫等。

3、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

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是以電子地圖為基礎,整合道路、行政區劃、建築、植被、地下管線等基礎數據,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用地、園林綠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專題數據。

4、宏觀經濟基礎信息資料庫

宏觀經濟基礎信息數據包括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地方財政收入、稅收完成情況、金融機構信貸情況、各鎮(區)主要經濟指標等信息,以統計經濟信息為基礎。

(1)電子政務資料庫基礎擴展閱讀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已開始積極建設「四大基礎資料庫」,並在「四大基礎資料庫」基礎上建設「數字城市」,有些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已開始從「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轉型升級,進入「大數據」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了「互聯網+」概念,這充分說明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四大基礎資料庫」正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對電子政務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既能加強政務資源的整合、共享與交換,打破信息孤島,避免重復建設,又能推進政府職能部門業務協同,強化服務意識,通過數據加工和挖掘還能為政府決策提供知識依據和大數據的支持。

❷ 電子政務的四種基本模式

根據其服務對象的不同,電子政務基本上可以分為四種模式:

政府對政府的電子政務(G-G),

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G-B),

政府對公眾的電子政務(G-C),

政府對公務員的電子政務(G-E)。

以上四種模式是一種互動關系.政府部門是以兩種身份來參與信息化建設的,它既是公共信息平台的使用者,也是建設的組織者,這兩種身份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2)電子政務資料庫基礎擴展閱讀:

電子政務主要內容:

1.政府從網上獲取信息,推進網路信息化

2.加強政府的信息服務,在網上設有政府自己的網站和主頁,向公眾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務,實現政務公開

3.建立網上服務體系,使政務在網上與公眾互動處理,即「電子政務」

4.將電子商業用於政府,即「政府采購電子化」。

5. 充分利用政務網路,實現政府「無紙化辦公」。

6. 政府知識庫。

相對於傳統行政方式,電子政務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其行政方式的電子化,即行政方式的無紙化、信息傳遞的網路化、行政法律關系的虛擬化等。

電子政務使政府工作更公開、更透明 電子政務使政務工作更有效、更精簡 電子政務為企業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電子政務重構政府、企業、公民之間的關系,使之比以前更協調,便於企業和公民更好地參政議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電子政務

❸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研究

謝 騫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北京,100013)

摘要:本文從系統架構、資料庫設計與管理、業務應用等幾方面介紹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研究,並針對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和建議。

關鍵字: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空間數據;工作流

目前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採用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機制,要在每一個行政級別上把所轄的國土資源管理好,必須建立科學完備的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和業務平台,實現各級數據共享、功能協作,以做到上情下達,適時反饋,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土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水平。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可對日常辦公業務進行全程管理,從窗口接件到業務的結案歸檔,支持各類查詢統計和圖件管理,系統提供了針對國土資源行業全面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1 系統架構

國土資源建設管理工作,不僅包含常規事務性處理,還具有隨管理模式,體制變動而變動的動態特性,因此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應滿足常規性和動態性雙重特性的本質要求,系統可採用分布式三層體系結構,包括數據層、業務邏輯層和表現層。

資料庫伺服器存儲大量數據與數據邏輯,數據的一致性、並發操作以及所有與數據相關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在數據層完成;業務邏輯層根據需要可以分為多層,控制所有的應用程序和應用邏輯。通過將業務邏輯單獨處理,可以使用戶界面與應用邏輯位於不同的平台,即當需求變化時,邏輯層可以快速地在應用伺服器上更新業務邏輯,無需重新編寫代碼,無需將更新後的應用提交到所有客戶端。兩者通過系統定義通信協議,使業務邏輯被所有用戶共享;表現層主要指用戶界面,要求盡可能簡單,便於最終用戶的訪問和操作。

這種三層體系結構可實現數據的分布式管理,通過為業務人員提供的一套系統維護工具包,使得系統在需求變動,如機構調整、業務流程更改、表格增減時,業務人員無需編程,利用邏輯層即可調整出與新變化相適應的應用系統,使系統成為既滿足日常辦公,又滿足管理模式、管理體制隨機變動要求的自適應系統。

2 資料庫設計與管理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資料庫包括平台支撐資料庫、國土業務資料庫和基礎空間資料庫,其中平台支撐資料庫存儲組織機構、工作流、業務表單和圖層等與系統維護相關的定義信息;國土業務資料庫存儲審批辦理工作流、審批表格、業務監督等業務信息;基礎空間資料庫存儲業務辦理過程中涉及的審批圖件、基礎地形圖以及其他專題地圖等地理信息,並按照「邏輯圖層—物理圖層—要素及屬性」的層次組織,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資料庫邏輯結構設計

2.1 總體設計

2.1.1 元數據組織

元數據是分布的、由多種數字化資源有機構成的信息體系提供整合的工具與紐帶,是使數據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之一。通過元數據管理,可以有效地組織空間數據,高效地檢索和訪問資料庫,從而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系統資源,滿足不同用戶對不同類型數據的需求和交換、更新、索引、集成等操作。

2.1.2 分類分層原則

把一類具有相同實體意義和空間特徵的圖形要素存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物理圖層,以物理圖層為基本單位構建資料庫,再把一組相互關聯的物理圖層構成一個邏輯圖層,用邏輯圖層來描述數據流中某一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數據內容。

2.1.3 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連接

基礎空間數據包含基本屬性和擴展屬性,基本屬性直接保存在圖形數據的屬性表中,包括分類碼、標識碼、名稱等,不必分開存儲。擴展屬性主要指基本屬性之外的業務屬性,採用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分離存儲,兩者之間通過唯一的標識碼進行關聯,便於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操作、管理與擴展。

2.1.4 分布式管理

通過分布式空間資料庫的管理,用戶可以同時訪問不同資料庫下的空間信息,這樣不僅方便用戶管理不同類型的空間數據,同時降低了集中式空間數據管理帶來的風險,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應用水平。

2.2 海量數據管理

國土資源數據量龐大,涵蓋矢量、柵格、文件等多種類型的數據,而且隨著資料庫建設的發展,數據量將成倍增長,對於海量數據的管理,應遵循 GIS 資料庫的建設,並制定統一的編碼標准,合理分配數據存儲空間。

2.2.1 空間資料庫標准編碼體系

結合行業編碼規范和標准,將所有地理信息按一定規律進行分類及編碼,按類別進行存儲。對於各業務專門的規范和標准,借鑒通用規則,實踐中有差別時按照專家意見實施,控制數據的導入、導出、整合、切割等,保證數據的一致性、標准性和准確性。

2.2.2 基於 Oracle9i +ArcSDE 的空間數據服務

ArcSDE 作為高效的地理數據伺服器和專用的地理數據共享伺服器,支持從基礎地形數據到各業務部門應用的專題數據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存儲與管理。ArcSDE 提供對大范圍、高解析度柵格數據的支持,能夠管理多比例尺、多解析度、多數據源的正射影像數據,可以對其從低解析度到高解析度進行快速、無縫的瀏覽。

2.3 空間數據配置操作

2.3.1 分布式存儲

系統按照「圖層明細—物理圖層—地圖服務」三層體系來存放空間信息,如圖2所示。

圖2 空間數據分布式存儲

其中,物理圖層表結構中的「系統伺服器標識」欄位用於指明該物理圖層所在的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信息則存儲在系統服務表中。這樣,空間資料庫看似一個整體,但實際並不存儲在同一個物理位置。

2.3.2 多級圖層管理

系統按照「專題分組—專題—圖層明細」三層體系來管理圖層。用戶可以定義多個專題分組,每個專題分組可以定義多個專題,每個專題又可以定義包含哪些圖層,如圖3所示。

圖3 多級圖層管理體系

專題的完整信息由專題表、專題圖層表、專題圖層明細表、專題主物理圖層表、專題圖層順序表、專題物理圖層順序表共同描述。每個專題都包含一個數據類型屬性,用於指明所包含數據的格式,為支持多 GIS 平台的空間數據操作奠定了基礎。

2.3.3 空間數據操作許可權控制

空間數據操作許可權包括圖層許可權、地圖熱點許可權和固定范圍許可權。圖層許可權分為編輯許可權、瀏覽許可權、查詢許可權和列印許可權。

空間數據操作許可權定義為案卷相關許可權和案卷無關許可權兩類,案卷相關許可權定義在工作流的基礎上,可以為不同用戶分別設置,也可以統一設置。如在核心圖層上,只允許在案卷相關許可權中設置編輯許可權,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案卷無關許可權定義在組織機構的基礎上,可以具體到人員。

2.4 空間數據時態管理

空間數據時態管理為空間數據的歷史回溯、歷史查詢提供了支持,可以方便查閱和對比任一地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地狀況、權屬情況等信息。

2.4.1 空間數據時態管理結構

按照是否需要時態管理將圖層分為普通圖層、工作圖層和核心圖層,其中核心圖層是需要進行時態管理的圖層。如圖4所示,物理圖層定義表給出了物理圖層的基本屬性,物理圖層根據圖層性質從圖層系統欄位表中取出圖層的系統欄位。生成核心圖層時,實際上是生成了三張表:工作圖、現狀圖、歷史圖,每張表中定義前變更日期、前變更流水號、後變更日期和後變更流水號四個欄位標識空間數據的時態。

2.4.2 空間數據時態傳遞

空間數據時態傳遞可通過核心圖層中的四個欄位來完成。如圖5所示,歷史回溯時,根據圖層記錄中的前變更日期和流水號,按照一定順序可以找到歷史圖中變更前的記錄;根據圖層記錄中的後變更日期和流水號,可以找到歷史圖中變更後的記錄。

圖4 空間數據時態管理結構

圖5 空間數據時態傳遞示意圖

3 業務應用

綜上所述,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基於三層體系架構,可實現 MIS、GIS、OA一體化辦公,實現業務與基礎數據的關聯應用、地塊變更管理、GPS 與 GIS 結合進行執法監察、多時段影像對比進行土地資源監管、靈活的項目管理成果匯總統計分析、市局與規劃委之間的信息交換以及各項業務督辦等功能。系統可從接件、數據錄入、分辦管理、各領導審批到清冊、辦結等過程全部實現信息化,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圖6)。

圖6 業務工作流圖

4 存在問題

由於信息化工作的初步建立,系統在建設與應用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如下:

4.1 信息標准化缺乏整體的協調統一

信息化建設尚處在初級階段,由項目驅動,沒有總體規劃。信息標准化從整體上沒有統一的目標,協調機制不健全,各業務部門編制的標准體系未能按信息化的特點來構造整體信息標准體系,如沒有從信息化共同的流程特點,抽取共性信息制定統一的資料庫分類編碼標准等基礎標准,使得彼此在分類和編碼上不能協調一致。另外,缺乏元數據標准、數據質量控制標准等重要標准,給數據的交換與共享,數據的安全性和實用性等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4.2 資料庫建設滯後

面臨海量數據的存儲與管理,系統開發前沒有對資料庫進行嚴格周密的設計,數據存儲缺乏規劃,結構較為混亂,後期又產生了大量的測試數據和重復數據,增加了資料庫伺服器的負擔,數據的更新與維護困難,造成系統運行效率低下。

4.3 圖層查詢統計和輔助決策功能薄弱

由於歷史遺留檔案較多,測量成果不統一而造成圖屬不一致等現象,系統缺乏不同圖層間的疊加查詢功能,有待對數據進行深加工,提供數據分析和輔助決策的方法和手段。

5 措施與建議

5.1 加強信息化標准體系建設

目前國土資源信息化標准體系建設滯後,應從結構、框架、層次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並向系統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建議開展由專業組織機構組成的國土資源數據質量控制標准、數字化成果驗收標准、系統驗收標准等標准研究,建立廣泛而統一的標准更新和維護機制,保持其長期穩定性和唯一性。

5.2 加大數據梳理和整合力度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存儲有各種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同數據格式以及不同時態的多元數據,而且各區縣的數據標准不統一,數據整合和集成的難度較大,從而影響了資料庫的質量和利用效率,阻礙了信息化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因此,應加大對數據的梳理和整合力度,注重元數據及目錄數據的建設,完善資料庫伺服器的使用規劃和資料庫詳細設計。

5.3 藉助先進技術輔助系統決策

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幫助尋找各類數據以及同類數據中在歷史、現狀和未來趨勢之間的潛在關系,提升數據的使用價值,使系統可以在土地利用規劃、耕地保護、礦產資源開發以及閑置土地清查等方面發揮指導性作用,增加系統的輔助決策能力,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做到「情況明、數字准、效率高」,充分發揮信息化的作用。

6 結語

按照「統一領導、統籌規劃、統一標准、資源共享,服務管理、服務社會」的指導方針,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將緊密圍繞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工作重點,構築集管理、運行與服務為一體的國土資源數字化信息支撐基地及國土資源公益信息服務窗口。

參考文獻

邊馥苓.地理信息系統.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朱德海,嚴泰來等.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

❹ 電子政務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電子政務,目前有很多種說法.例如:電子政府、網路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真正的電子政務絕不是簡單的「政府上網工程」,更不是為數不多的網頁型網站系統.嚴格地說,所謂電子政務,就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電子政務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符合三個基本條件:第一 電子政務是必須藉助於電子信息化硬體系統、數字網路技術和相關軟體技術的綜合服務系統;硬體部分:包括內部區域網、外部互聯網、系統通信系統和專用線路等;軟體部分:大型資料庫管理系統、信息傳輸平台、許可權管理平台、文件形成和審批上傳系統、新聞發布系統、服務管理系統、政策法規發布系統、用戶服務和管理系統、人事及檔案管理系統、福利及住房公積金管理系統.,等等數十個系統.第二,電子政務是處理與政府有關的公開事務,內部事務的綜合系統.包括政府機關內部的行政事務以外,還包括立法、司法部門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組織的管理事務,如 檢務、審務、社區事務等; 第三,電子政務是新型的、先進的、革命性的政務管理系統.電子政務並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政府管理事務原封不動地搬到互聯網上,而是要對其進行組織結構的重組和業務流程的再造.因此,電子政府在管理方面與傳統政府管理之間有顯著的區別.二、電子政務的具體內容 電子政務的內容非常廣泛,國內外也有不同的內容規范,根據國家政府所規劃的項目來看,電子政務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1.政府間的電子政務; 2.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 3.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一)政府間的電子政務 政府間的電子政務是上下級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電子政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電子法規政策系統.對所有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提供相關的現行有效的各項法律、法規、規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規范,使所有政府機關和工作人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電子公文系統.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級、部門之間傳送有關的政府公文,如報告、請示、批復、公告、通知、通報等等,使政務信息十分快捷地在政府間和政府內流轉,提高政府公文處理速度.3.電子司法檔案系統.在政府司法機關之間共享司法信息,如公安機關的刑事犯罪記錄,審判機關的審判案例,檢察機關檢察案例等,通過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作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員綜合能力.4.電子財政管理系統.向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審計部門和相關機構提供分級、分部門歷年的政府財政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包括從明細到匯總的財政收入、開支、撥付款數據以及相關的文字說明和圖表,便於有關領導 和部門及時掌握和監控財政狀況.5.電子辦公系統.通過電子網路完成機關工作人員的許多事務性的工作,節約時間和費用,提高工作效率,如工作人員通過網路申請出差、請假、文件復制、使用辦公設施和設備、下載政府機關經常使用的各種表格,報銷出差費用等.6.電子培訓系統.對政府工作人員提供各種綜合性和專業性的網路教育課程,特別是適應信息時代對政府的要求,加強對員工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專業培訓,員工可以通過網路隨時隨地注冊參加培訓課程、接受培訓,參加考試等.7.業績評價系統.按照設定的任務目標、工作標准和完成情況對政府各部門業績進行科學地測量和評估.(二)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 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是指政府通過電子網路系統進行電子采購與招標,精簡管理業務流程,快捷迅速地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服務.主要包括:1.電子采購與招標 通過網路公布政府采購與招標信息,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提供必要的幫助,向他們提供政府采購的有關政策和程序,使政府采購成為陽光作業,減少循私舞弊和暗箱操作,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節約政府采購支出.

❺ 電子政務建設什麼是四庫

「一站」是指政府門戶網站;「兩網」是指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四庫」即建立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資料庫;「十二金」是面向政府辦公業務建立的十二個重點信息應用系統。

自20世紀90年代電子政務產生以來,關於電子政務(Electronic Government)的定義有很多,並且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更新。

簡介

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將電子政務定義為,政府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手段的密集性和戰略性應用組織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強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財政約束、改進公共政策的質量和決策的科學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間、政府與社會、社區以及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贏得廣泛的社會參與度。

❻ 電子政務的核心與基礎是什麼

1、電子政務的核心與基礎是計算機、網路。
2、電子政務:運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
3、相對於傳統行政方式,電子政務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其行政方式的電子化,即行政方式的無紙化、信息傳遞的網路化、行政法律關系的虛擬化等。電子政務使政府工作更公開、更透明 電子政務使政務工作更有效、更精簡 電子政務為企業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電子政務重構政府、企業、公民之間的關系,使之比以前更協調,便於企業和公民更好地參政議政。

❼ 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有哪些

按照中央、河南省委的統一部署,鄭州市近年來一直堅持以網格化為方向,以社會化為目標,以信息化為支撐,進行了社會治理的一場「改革」。在這場「改革」中,網格化服務管理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抓手,縱向建立四級網格服務管理平台暢通層級溝通,橫向整合公安天網、城市管理等系統協調部門合作,它創新了社會治理方式,突破了傳統的社會治理思維,正在擺脫路徑依賴,實現從理念到實踐的轉變。

一、理念之變——從管控為主到服務為主

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就是將服務下沉至基層,讓居民在家門口就達成訴求。鄭東新區區就此打造了便民利民的「網上市民服務中心」,實現了審批服務事項全流程「一網辦」;與此同時,該「網上市民服務中心」專門開設了「B2G企業服務」專欄,企業不僅可以查詢事項辦理進度,也可直接留言,為企業辦事提供了「直通車」,實現了「一網式」服務。

據悉,鄭東新區區還在部分街道試點運行「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在部分社區試點建立「社區院落綜合服務管理系統」,探索建立了「鄭東新區區證照庫」手機APP及「宜人鄭東新區」等微信平台,實現了街道服務「一窗式」和生活服務「一鍵式」,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不只在鄭東新區,鄭州市的各個區(市)縣目前都遵循這一治理理念,探索著適合自己的路子。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中由政府單方面決定甚至強制性實施的管控思維已經不適用,創新社會治理必須主動回應和滿足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訴求。鄭州市在網格化服務管理建設中通過加強規范網格設置、信息平台建設、基礎數據錄入三項工作,實現了由「網格化管理」向「網格化服務管理」的轉變,以「管控」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模式向「有序與活力統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轉變,從「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

二、方式之變——從簡單粗放到精細靈活

網格化服務管理最關鍵的就是將城市進行小面積的網格劃分,突破傳統的依託街道和社區開展基層管理的模式,使社會治理的觸角更密,管理更細致。以前基層管理總體呈現力量薄弱、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足的問題。他們現在藉助網路信息平台,使群眾的訴求與聲音能夠「自下而上」及時准確的傳遞與記錄,並通過信息分析和研判,從而調整社會治理的方向,同時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

基礎數據的錄入是整個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基石,鄭州市非常重視這塊工作的推進和更新。據悉,鄭州各地切實做好網格化信息系統建設維護,進一步建立健全「組織機構、人口信息、房屋信息、重點場所、城市管理、網格地圖」6類基礎信息庫,採取網格員實時采錄、部門數據導入、適時更新維護等方式,不斷充實基礎數據信息,促進各部門信息、各區域信息融入網格化信息系統中,實現信息關聯、互通共享。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底,全市13431名一級網格員共錄入數據信息323萬余條,並且正在不斷更新著基礎資料庫。預計到12月底將超過350萬條。

為加強信息平台建設,鄭州市通過整合各級各部門網路資源,建立了「網格、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站、網格化服務管理分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監管中心」四級管理平台,21個區(市)縣都已經建立了監管中心,317個街道(鄉鎮)全部建立了管理中心,3446個社區(村)工作站全部建成,四級管理體系已經實現了全覆蓋。

三、資源之變——從單一分散到多元整合

在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基礎上,鄭州市一直在深化「大聯動、微治理」的推進。微治理是目標,大聯動是手段,是實現治理資源從分散到整合的轉變。按照「大城市、細管理」的要求,鄭州將建立健全六大工作機制,形成「多網合一、多方聯動、多元共治」的格局,提升鄭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在鄭州,鄭東新區的大聯動工作通過多網融合,變信息孤島為數據海洋。在融合各類信息資源以後,鄭東新區區構建了集市民矛盾調處、社會治安防控、市政公共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大聯動」綜合信息平台,在橫向上初步實現了「1+3」聯動指揮體系,即以區聯動中心為核心,與區公安指揮中心、政務中心、數字化城管中心為支撐,進行實時數據對接、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形成集城市綜合管理、民生服務、社會治安、突發應急處置等功能於一體的組織指揮網路。

25個部門14個街道近350萬條信息、5000餘個各類視頻監控、平均每日250餘件信息上報、100餘項系統功能……據了解,目前鄭東新區區該平台已建成18個模板,其中主要的4個模板是基礎資料庫、視聯網系統、事件管理系統和平安建設。「這樣做可以從區級層面整體把控,將資源和人力從分散轉化成整體,各系統更加開放,實現統籌協調『零障礙』、服務群眾『零距離』、互聯互通『零壁壘』,大幅提升了『大聯動』的整體效率。」鄭州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四、機制之變——從政府主導到居民主動參與

健全與完善社會治理的運行機制是創新社會治理體系的重中之重,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多極化體系,提升了群眾的參與力。

目前,鄭州市是按照300-500戶的標准進行一級網格的劃分,而在實現一級網格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向下細分為二三級網格,將綜管隊員、樓棟長、群眾骨幹、門衛、紅袖套等成員發動起來。

各地都在以網格為基礎完善專業化的微治自治體系,設立全區院落自治促進會,擴大多元參與渠道,形成「政社互動、專群聯動、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鄭東新區區更是建立了三級自治組織促進會,健全了三級社會組織培育機構,有利促進居民的事情自主辦、區域的事情大家辦。
金鵬信息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❽ 電子政務系統中主要用到了哪些技術

電子政務導學

一、 課程基本情況:
《電子政務》是行政管理專業的一門選修課程,授課對象是修讀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行政管理本科課程的學員,因此本課程是具有提高性質的。
本課程的任務是在前指的大專課程基礎上,結合我國行政管理實際,優先選擇國際行政管理理論完整且堅實、證據豐富而確鑿的若干題目作為教學內容,以專題形式作進一步的系統講解,講解中適當增加基礎理論部分,展現從理論走向應用的邏輯過程,揭示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含義。
本課程的目標是幫助學員樹立和鞏固在行政管理實踐中應該堅持的基本信念,向學員提供看待行政、行政管理問題的有利視角,努力使學員形成富有啟發性的認知結構,從而便於他們反思自己的經驗,改善自己的工作。

第1-2周完成 第一章信息技術發展與信息化 5學時
第2-3周完成 第二章電子政務的興起 7學時
第3-4周完成 第三章我國電子政務建設 6學時
第5-6周完成 第四章電子政務的技術基礎 6學時
第6-7周完成 第五章電子政務的安全保障 6學時
第8-9周完成 第六章電子政務的法律政策與制度建設 6學時
第9-10周完成 第七章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與管理 6學時
第11-12周完成 第八章電子政務整體解決方案 6學時
第12-14周完成 第九章電子政務評估及指標體系建設 6學時
第14-15周完成 第十章電子政務的應用 6學時
第16-17周完成 第十一章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的影響 6學時
第17-18周完成 第十二章國外電子政務建設與發展 6學時

四、 教學內容與要求:
第一章信息技術發展與信息化
教學目的與要求:
明確信息技術的相關概念;掌握信息社會的理論構想;著重領會電子政務的基本理論框架;懂得學習電子政務的重要性及學好電子政務的根本方法理論聯系實際。 第二章 電子政務的興起
教學目的與要求:
了解電子政務的興起和發展過程;掌握電子政務的發展態勢和程度;明確電子政務在每個發展階段的目標定位,使政府能夠以理性的思考、縝密的計劃和預先的策略來不斷擴大政府信息化成果。
第一節 電子政務的發展過程
一、政府信息化的發展演變
(一)辦公自動化階段
辦公自動化的定義
辦公自動化的發展立場
(二)政府上網階段
信息高速公路計劃
虛擬政府
主要任務
(三)電子政務建設階段
國家機關的電子政務建設
電子政務的核心價值或主導取向

二、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
(一)起步階段
(二)政府與用戶單向互動階段
(三)政府與用戶雙向互動階段
(四)網上事務處理階段
第二節電子政務的概念和特點
一、電子政務的概念和功能
(一) 電子政務的概念
信息技術的定義
電子政務的定義
電子政務定義的內容
國內外電子政務的各種定義
(二) 電子政務的基本內容
1. 從電子政務組成看的三個部分
2. 從電子政務服務對象看三個方面的內容
3. 從電子政務應用形式看的內容
(三) 電子政務的功能
電子政務的五個功能

二、電子政務的特點與發展難點
(一) 電子政務的特點
政務手段和技術先進實用
政府信息的公開與共享
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回應
政府更高的辦事效率
開放式的管理
(二) 電子政務的發展難點
嶄新的電子政務工作形式與陳舊的政府組織結構的矛盾
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與墨守成規的法律建設之間的矛盾
政務活動的安全性要求與為公眾服務的信息開放之間的矛盾
電子政務的結構性問題
實施電子政務的難點
第三章我國電子政務建設
教學目的與要求:
了解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歷程;了解我國電子政務的現狀;掌握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方向;明確電子政務對我國的發展。
第一節我國電子政務總體框架與發展模型
一、我國電子政務總體框架
(一)政府內外網總體框架的形成
「三金工程」
電子政務「三網一庫」架構
「十二金」的三中分類
「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
(二)電子政務的體系結構
我國電子政務系統橫向層面
我國電子政務總體框架
我國電子政務體系結構
省(市)級電子政務體系結構
十二業務系統關系
二、電子政務發展模型
(一)、電子政務宏觀模型
電子政務三個行為主體
電子政務的五個領域
(二)電子政務業務模型
電子政務縱向模型
電子政務橫向模型
電子政務參考模型
電子政務信息模型
第二節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思想和原則
1. 統一規劃,加強領導
2. 需求主導,突出重點
3. 整合資源,拉動產業
4. 統一標准,保障安全

二、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主要目標
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目標
三、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主要任務
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一、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
建立公共體系的內容
建設兩個支撐平台內容
三項應用內容
重點建設內容
圍繞公文辦理、業務審批、協調官吏、交叉稽核試點內容
地方政府的決策指揮、協調辦公、行政管理以及新鮮交換和共享試點示範
二、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特點
(一)電子政務建設的綜合信息環境比較薄弱
電子政務建設的信息環境主要內容
(二)在中央政府的「推動」和需求「拉動」下,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呈現多層次性
(三)政府業務和運行流程優化重組普遍滯後於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
第四節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以標准化為紐帶,實現信息共享
1. 標准化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
我國電子政務構建的標准體系
建設電子政務系統的原則
2. 信息共享才能發揮電子政務的效益
二、建立開放的電子政務體系結構
建立開放性、兼容性、可擴展性的電子政務系統
三、權衡安全與成本
四、加強數據克的建立與開發
對策:以信息資源管理為支撐發展電子政務
五、實現電子政務的完整性
功能層
監管層
效益層
六、根據條件和需求,著眼於應用設定電子政務建設的具體目標
確立電子政務發展優先順序,實現滾動式發展
七、通過電子政務引領政府改革
根據政府機構改革的需要和政府行使公共職能的要求,進一步設計中國電子政務的整體結構
八、加強電子政務立法工作

第四章電子政務的技術基礎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計算機網路對國家信息化建設;掌握電子政務的技術基礎;明確電子政務技術基礎在國家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
第一節計算機技術基礎
一、計算機硬體
主機
微處理器
主機板
內存
顯示卡和其它擴展卡
外部設備
二、計算機軟體
系統軟體
應用軟體

第二節計算機網路技術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一、計算機網路硬體
伺服器
工作站
網路適配器
網路傳輸介質
網路互聯設備
二、網路的拓撲結構
三、計算機網路軟體
網路協議軟體
網路協議和標准
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應用軟體
四、Internet和Intranet技術
Internet
IP地址與域名
Internet上的主要服務
WWW服務
Internet
第三節多媒體技術
一、多媒體設備
主機
音頻輸入輸出設備
視頻輸入輸出設備
圖象輸入設備
多媒體存儲設備
控制設備
二、多媒體軟體
文本處理軟體
圖形與圖象處理軟體
動畫編輯與製作軟體
聲音編輯與處理軟體
視頻編輯與處理軟體
三、資料庫技術
資料庫的結構
資料庫的種類
資料庫系統
第四節安全認證技術
一、認證系統和公鑰基礎設施
公鑰基礎設施內容
二、CA認證系統
數字證書
電子簽名
電子認證
三、公鑰基礎設施
什麼是公鑰基礎設施
公鑰基礎設施的基本組成
第五章電子政務的安全保障
教學目的及要求:了解電子政務安全威脅及安全的重要性;掌握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政府作用;明確電子政務安全的主要措施。
第一節電子政務安全概述
一、電子政務面臨的安全威脅
(一) 來自與外部或內部的各種攻擊
(二) 電子政務系統本身存在的安全弱點或隱患
二、電子政務安全的概念和內容
(一)電子政務安全的概念
電子政務安全的概念
電子政務安全的表現
(二)電子政務安全的內容
電子政務安全的宗旨
按照計算機網路的層次進行分類
按照保障電子政務安全的手段進行分類
按照電子政務的網路結構來進行分類
第二節電子政務的內網安全
一、電子政務的內網安全威脅
安全隱患的原因:
1. 應用系統自身的安全隱患
2. 繞開應用系統對數據進行直接訪問的安全隱患
3. 病毒對政務內網應用系統和數據的安全隱患
二、電子政務的內網安全技術
(一)訪問控制
網路設備
操作系統
防火牆
(二)應用系統安全
身份認證
許可權管理
數據安全
(三)病毒防治
桌面防毒
伺服器防毒
網關防毒
三、電子政務的內網安全管理
(一)訪問控制策略
入網訪問控制
網路的許可權控制
目錄級安全控制
屬性安全控制
(三) 網路伺服器安全控制
第三節電子政務的外網安全
一、電子政務的外網安全威脅
網路攻擊的種類
二、電子政務的外網安全技術
(一)文件監控系統
文件監控系統的目的
(二)入侵檢測系統
入侵檢測系統的概念
(三)漏洞掃描器
安全掃描三中類型
三、電子政務的外網安全管理
(一)網路安全管理制度
負責對本網路擁護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加強對信源單位信息分布於和BBS公告系統信息發布的審核管理工作
正在信息發布的審核過程保留有關原始記錄接受並配合公安機關的安全監督、檢查和指導
(二)信息發布登記制度
(三)信息內容審核制度
第六章電子政務的法律政策與制度建設
教學目的及要求:了解電子政務法律體系的內容;掌握電子政務法律體系的建設;明確電子政務法律和制度建設的方向和趨勢。
第一節電子政務的法律體系
一、電子政務的法律體系框架
電子政務法律體系的內容
電子政務的政策體系與制度建設的內容
二、電子政務的基礎性法律
(一)行政次序法與信息公開法
公開制度的內容
美國聯邦聽政會的形式
(二)信息公開法與政府信息管理
「透明政府」
美國
英國
三、個人數據保護法
英國的情況
德國的情況
日本的情況
個人數據保護法包括的法律制度
第二節電子簽名法
一、電子簽名的法律模式
電子簽名的單一式法律模式(以德為例)
電子簽名的開放式法律模式(以日本為例)
電子簽名的半開放式的法律模式(以新加坡為例)
二、電子簽名的具體法律制度
法定最低標准制度
簽名者的責任制度
認證機構制度:認證機構處理的條件;認證機構的運營制度;認證機構的責任制度;人證機構的主管機關的權力
第三節計算機犯罪的法律防範
一、計算機犯罪的類型與特點
(一)計算機犯罪的類型
計算機盜竊、欺詐等經濟犯罪
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
非法泄露計算機次序或計算機系統中存儲的或正在傳輸的數據的犯罪
利用計算機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及其他危害社會的犯罪
公開宣布對計算機或者通訊系統非法連接、侵入和干預的犯罪行為
製作、銷售、分發主要用於進行計算機或者通訊系統的非法連接、侵入個干預的設備和程序的犯罪行為
(二)計算機犯罪的特點
智能性、隱蔽性
復雜性、確定性
犯罪主題低齡化
損失大,對象廣,發展迅速,涉及面廣犯罪後果嚴重、社會危害性大
二、計算機犯罪的法律防治措施
加強計算機網路立法工作
正確定位,加強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監管工作
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培養職能型計算機網路監管人才
第七章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與管理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領導;掌握電子政務建設的管理內容;明確電子政務組織與管理的方法與趨勢。
第一節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領導
電子政務對政府的構造作用
一、電子政務建設的管理體制
(一)信息化進程中電子政務建設的管理體制演變
信息化建設的24字方針
(二)電子政務試點示範工程
(三)進一步理順電子政務管理體制
強化對信息化工作的統一領導
在集中統一領導下,實行分工負責制
處理好國家信息蝦和重點領域信息化之間的關系
在政府范圍內建設統一標准、統一規劃的網路平台
二、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能
(一)組織機構的設置情況
由公辦部門管理
由電子信息產業部門負責管理
由計劃部門管理
由科技部門負責
處理事業單位來管
由黨委同意管理
(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職能
三、電子政務的制度和隊伍建設
(一)電子政務的制度建設
(二)電子政務的隊伍建設
電子政務隊伍建設的內容
電子政務隊伍建設的措施
第二節電子政務建設的管理
一、電子政務建設的資金管理
(一)電子政務建設的資金來源
政府財政加大對電子政務的投入
探索政府網路建設的新模式
(二)電子政務建設的資金使用管理
二、電子政務建設的項目官吏
(一)實施項目管理的必要性
合理安排項目的進度
加強項目的團隊合作
降低項目風險有效控制項目范圍
使項目決策更加有依據
有效地進行項目的知識積累
(二)項目管理的內容
項目范圍界定管理
項目時間管理
項目成本管理
項目質量管理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項目溝通管理
項目風險管理
項目采購管理
項目建成後的運行管理
(三)我國在項目管理方面的市場化運作
工程的外包
工程的監理制
工程建成後的託管
(四)加拿大的項目管理經驗
三、電子政務建設的部門協調
美國的經驗
法國的經驗
第九章電子政務整體解決方案
教學目的及要求:了解電子政務的目的;掌握電子政務的整體規劃;明確電子政務整體規劃的各種成功方案。
第一節電子政務整體解決方案概述
一、電子政務整體解決方案的興起
二、電子政務整體解決方案的內容
電子政務整體解決方案的定義
按照涉及角色和政務類型的不同,整體解決方案的分類
三、電子政務整體解決方案的設計原則
符合國際標准
根據應用的實際需求進行多層結構的架構,採用先進的開發技術
提供較為全面的業務功能
提供基於區域網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基於Internet廣域網的產品解決方案
許可權嚴密穩定性強
集成度高
系統性好
安全可靠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
統一規劃,分布實施原則
第二節電子政務網路解決方案
一、電子政務網路系統的概念
電子政務網路系統的概念
二、電子政務網路體系結構
三、電子政務網路的具體設計
(一) 主幹層網路承載能力
(二) 匯聚層接點介入能力
(三) 擁塞控制與服務質量保障
(四) 通信協議的支持
(五) 網路管理與安全體系的建設原則
(六) 網路交互技術選擇
第三節電子政務應用系統解決方案
一、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概念
二、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總體結構
(一) 政務資源資料庫
(二) 應用支撐層
業務支撐層
安全支撐層
業務應用層
三、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總體實施方案
四、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具體設計
(一)電子政務應用層的具體設計
事務處理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
決策支持系統
公共行政系統
(二)電子政務支撐層的具體設計
電子政務業務支撐層的具體設計
數據交換平台
電子郵件系統
電子政務安全支撐層的具體設計
第四節電子政務系統安全解決方案
一、電子政務系統安全解決方案的概念和原則
電子政務網路安全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二、電子政務系統安全的總體結構
(一)技術安全
物理安全
鏈路安全
數據安全
網路安全
(二)管理安全
安全制度
安全審計
三、電子政務系統安全的具體設計
(一)物理安全的考慮
環境安全
設備安全
媒體安全
(二)防火牆
(三)入侵檢測系統
(四)漏洞掃描系統
(五)病毒防治
桌面防毒
伺服器防毒
網關防毒
(六)數據加密
身份認證
信息保密
信息保全
第九章電子政務評估及指標體系建設
電子政務評估是要對電子政務事實狀況進行全面的量化分析和評估,即對電子政務的績效進行評議和考核,以期通過評議和考核,檢查各級政府實施電子政務的成效。
第一節國內外電子政務的評估方法
一、外電子政務評估的方法
(一)Accenture咨詢公司的評估方法
Accenture公司評估電子政務的標準是,信息公開與通訊程度是一種公共服務,信息公開化程度越高,通訊越發達,就表明公共服務成熟度越高。
Accenture的評分系統側重與測量本調查者電子政務的總體成熟度。
Accenture的評分系統CRM的概念評測電子政務,並給予30%的權重。
(二)Gartner 遵循公司的評估方法
Gartner 主要從三個方面評估電子政務項目的有效性,即公民的服務水平、運行效益以及政治回報。
(三)聯合國公共經濟與公共管理局的評估方法
被評估國家必須滿足的條件
電子政務發展的五個階段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指標
二、我國電子政務評估的方法
(一)IT公司的評估方法
(二)互聯網實驗室的評估方法
(三)《中國電子政務研究報告》的評估方法
第二節電子政務評估指標體系
一、電子政務評估指標確立的原則
(一)符合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方針政策
在國家層面信息化的定性
(二)與電子政務的任務,目標等保持一致
當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任務
(三)符合國情並適合國際間的比較
(四)具有綜合性和全面性
(五)具有可操作性
(六)具有獨立性
(七)具有導向性
(八)具有可延續性
二、電子政務評估指標體系的建設
(一)電子政務平谷指標的類型
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
投入指標、過程指標與產出指標
肯定性指標與否定性指標
(二)電子政務評估指標體系的內容
標准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務信息網路平台發揮支持作用
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基礎性、戰略性政務信息庫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信息資源共享程度明顯提高
初步形成電子政務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立規范的培訓制度,與電子政務相關的法規和標准逐步完善
(三)電子政務評估指標體系構造
電子政務評估指標體系表
第三節電子政務標准化建設
一、電子政務標准化的意義
在管理體制上的意義
技術層面的意義
電子政務標准重要性應注意事項
二、電子這個內務評估指標體系的標准化
(一)綜合平分分析法
(二)主成分——費雪方法
第四節電子政務評估存在的風險及規避
一、電子政務評估存在的風險
(一)評估在我國是個新興行業,電子這個內務評估起步教晚
(二)評估原則、程序和方法使用的不當
(三)評估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二、電子政務評估風險的防範
(一)宏觀防範措施
強化風險意識,樹立質量至上的觀念
建立完善的電子政務評估法制,統一立法管理
加強電子政務評估標準的研究
(二)微觀防範措施
力促第三方評價監督政府工作
加強電子政務評估人員的素質教育
實行電子政務評估人員和評估項目的迴避制度
第十章電子政務的應用
第一節政府門戶網站
一、什麼是政府門戶網站
政府門戶網站定義
政府門戶網站的社會效益
二、政府門戶網站的功能
政務信息
網上辦事
參政議政
信息檢索
個性化服務電子郵件服務
數據交換
信息報送
統計分析系統
三、政府門戶網站建設要點
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中應考慮的因素
第二節電子社區
一、什麼是電子社區
電子社區的內涵
二、電子社區的主要功能
教育培訓服務
就業服務
電子醫療服務
社會保險網路服務
公民信息服務
交通管理服務
公民電子稅務
電子證件服務
電子購物服務
三、電子社區建設
電子社區建設應考慮的因素
第三節信息交換與處理系統
一、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的內涵
二、電子辦公系統
電子辦公系統的核心
電子辦公系統應滿足的要求
電子辦公系統的結構
三、決策支持系統
決策支持系統的內涵
決策支持系統的目標
決策支持系統的組成
人機交互系統
資料庫系統
模型庫系統
第四節電子政務系統的應用示例
一、電子報稅系統
電子報稅的組成環節
電子報稅系統的組成
某一個多元化報稅平台的系統構成
二、電子采購系統
政府采購的定義
電子采購系統的功能模塊
三、工商電子政務系統
工商電子政務系統的組成
四、應急處理系統
應急處理系統總體結構示意圖
第五節中國電子政務典型應用
一、 金卡工程
二、金稅工程
金稅工程的重要意義
金稅工程系統的組成
三、金關工程
配額許可證管理系統
出口退稅管理系統
出口收匯付匯核銷系統
進出口統計管理系統
第十一章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的影響
第一節電子政務對政府職能轉變的影響
一、以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服務職能是電子政務的基本特徵
電子政務的理想服務形態
二、重塑政府業務流程是電子政務的基本內容
三、重視研究政府上網對政府只能的發揮的消極影響
第二節電子政務對行政體制的影響
一、政府的科層組織結構向網路組織機構轉變
組織機構網路化
政府縱向結構扁平化
政府橫向機構整合化
二、政府高度集權體制向合理分權體制轉變
削弱了政府對信息的控制權
有利於打破集權狀態,提高政治社會化程度
有利於建立權力制約機制,增強權力運作的透明度
第三節電子政務對政府工作方式的影響
一、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
二、改進政府的領導方式和決策方式
政府管理方式由控制型向參與和自主型轉變
實現以人為本的創新管理
決策方式有經驗決策向科學決策轉變
三、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發生變化
四、要加強研究管理方式變化帶來的新問題
技術官僚層的產生
信息安全管理
數字鴻溝
第四節電子政務對政府工作作風的影響
一、有利於消除官僚主義,保持清正廉潔
二、有利於發揚民主作風和密切聯系群眾
三、有利於加強公務員的服務意識和務實的工作作風
四、有利於強化對政府管理的監督
第五節電子政務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提高了政府利用信息的效率
網上虛擬機關減少了大量人為的內耗扯皮
有限政府是高效和有效政府的前提
提高效率重在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
降低行政成本提供了工具
第十二章國外電子政務建設與發展
第一節國外電子政務發展基本特徵
一、電子政務發展特徵
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構造和發展電子政務
就電子政務的內涵而言,更強調政府服務功能的發揮和完善
二、國外電子政務發展基本特點
領導人的政治意願與具體實現的結合
以用戶為中心,引進「客戶關系管理」技術
門戶網站成為主要趨勢
第二節發達過度電子政務發展情況
一、加拿大
(一)發展概況
以客戶為中心的網上服務
(二)基本特點
發揮中央政府的統一和調作用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以「客戶為中心」,強化政府服務理念
(三)最新發展
推動電子化的公開投標系統
推行單一的商業注冊登記號碼
運用電子資料交換系統推動「電子商務」
試行以電子布告欄及國際互聯網路傳送政府的電子文件
二、美國
(一)發展概況
基本情況
電子政務的基礎架構
(二)應用重點
建立全國性的、整合性的電子福利支付系統
發展整合性的電子化取用信息服務
發展跨越各級政府的納稅申報及交稅處理系統
發展全國性的執法及公共安全信息網路
建立國際貿易資料系統
推動政府部門電子郵遞系統
(三)發展現狀特點
網站多
分類細
網連網
(四)四大優勢
擴大了政府傳播信息的渠道
擴展了政府提供服務的職能
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拉近了公民與政府間的距離
三、英國
(一)發展概況
(二)基本特點
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
縮小數字鴻溝,實現全民上網建立和開發知識管理系統
「政府入口」
發展電子民主
(三)最新發展
四、澳大利亞
(一)發展概況
(二)基本特點
圍繞電子商務發展電子政務
實施政府在線戰略
實施創新行動計劃
(三)發展趨勢
五、新加坡
(一)發展概況
(二)基本特點
「強政府」的發展模式
電子公民中心
(三)未來發展
在數字經濟時代再造政府
傳遞完整集成的電子服務
包出政府的主動性與響應力
利用信息與通信技術構建新的能力與容量
實現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
第三節國外電子政務建設經驗和發展趨勢
一、國外電子政務建設經驗
以政府業務流為主線發展電子政務
遵循「審慎規劃,小步快走」的戰略原則
確立電子政務發展的優先順序
以規范化和標准化的方法發展電子政務
建立政府和企業的合作關系
加強電子政務的安全管理
電子政務發展優先考慮的因素
二、未來電子政務發展趨勢
將更加強調「以民眾為中心」的理念
促進政府服務全面上網,提高服務質量
整合服務,實現「單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加強組織管理,邁向知識管理
消除「數字鴻溝」,促進社會信息平等
增強公眾參與意識,發展電子民主

❾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技術基礎設施包括哪些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技術基礎設施為電子政務各種應用系統建立通用的安全介面,提供通用的安全服務,主要包括公鑰基礎設施、授權管理基礎設施和密鑰管理基礎設施。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❿ 簡述電子政務的基本構成

雲海中騰OA電子政務辦公系統的功能亮點:

1.督查督辦:有效分解、指派、溝通、監控任務,建立一套督查有力、管理透明、落實及時、處理合理的信息化行政督察模式和運營體系,實現政府單位內部工作任務布置、工作進展及完成結果反饋、監查部門對工作進行監控督查,並對工作的進展及督辦情況生成相應的督查報表,上報給領導或進行內部通報。
2.政務公開:提供對外平台的數據開放門戶,可展示需要公開的公文、檔案、通知、新聞、事記等。
3.大事記:提供可編輯的大事、要事的記錄范圍,例如人事變動事、重大事件等;提供上級對本級重要領導工作活動記錄,本級重要領導工作活動,其他工作和活動等.
4.收文管理:企業內部正規收文處理。收文登記人將被發放的發文轉成內部收文流程,按標准化辦理流程,送交相關領導進行擬辦和批示,並送給相關部門承辦,傳閱等。
5.發文管理:企業內部正規發文自動化管理。擬稿人選擇許可權審批流程進行公文發起,送交相關領導進行審核、會簽、簽發等操作,到辦公室文書科進行發文登記、套紅、蓋章、分發、歸檔。
6.檔案管理:提供統一檔案查詢界面。可針對檔案的類型、著錄項進行高級查詢;提供案卷管理、卷庫管理、檔案借閱、文件歸檔等。
7.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提供三維許可權共享,六種操作許可權控制,多種文件類型快速准確檢索。
8.領導門戶:總覽全局,方便領導操作與管理。
9.手寫簽批: 支持壓感效果,根據用戶用力大小來模擬真實字跡。
10.費用管理: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推行費用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建設,一般需要從集團管理層面、業務操作層面、財務管理視角及IT規劃角度來綜合考慮利用信息平台解決以上各層面存在的問題以及規劃滿足未來長遠發展的思路。
11.統計報表:自定義圖表分析,支持單表和多表分析,支持柱狀圖、餅圖、線形圖、漏斗圖等多種圖形分析,還支持各種統計條件,強力支持企業的各項業務、管理數據的統計、分析和決策,外源資料庫無開發型連接,即連即用。
12、產品全面支持移動辦公,可在iOS和Andriod兩大平台下的手持移動設備上完成流程的辦理和審批,隨時隨地查閱郵件、新聞、公告、日程、日誌、辦理工作流、公文待收、公文待閱、個人網盤、公共網盤、通訊簿、職員查詢、查閱報表、移動考勤定位簽到、計劃管理、任務管理、客戶管理、討論區等
13、特色定製:提供進一步各功能模塊的定製功能,量身製作政務平台的功能需求;對政務門戶可區分內、外門戶的許可權、內容分級管理,自由分配決定及審批發布內容。
14、與其它bs、cs等業務系統無縫組合開發,實現統一bs結構單點登陸,許可權控制簡便安全。
15、與現有流行的移動流量入口,比如阿里釘釘、微信公眾號已經集成介面。

熱點內容
路由器管理密碼是什麼忘了怎麼辦 發布:2025-01-19 20:34:35 瀏覽:427
java方法定義 發布:2025-01-19 20:20:50 瀏覽:404
kr腳本 發布:2025-01-19 20:17:41 瀏覽:518
幫我開啟存儲 發布:2025-01-19 20:17:39 瀏覽:813
s9存儲縮水 發布:2025-01-19 20:08:06 瀏覽:335
2b2t的伺服器編號是什麼 發布:2025-01-19 19:58:55 瀏覽:874
androidstudio下載與安裝 發布:2025-01-19 19:58:14 瀏覽:560
拉鉤演算法 發布:2025-01-19 19:58:14 瀏覽:866
python中讀取文件 發布:2025-01-19 19:37:26 瀏覽:369
網吧電腦連接到steam伺服器錯誤 發布:2025-01-19 19:37:17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