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資料庫
『壹』 環保中的空間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怎麼的系統
我認為空間地理信息系統是採用信息化技術和通訊定位技術對環境問題定位。然而智慧之間的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利用網路、通訊、信息技術、3S(GPS GIS GRS)技術,整合各類環境信息資源,建立統一的環境信息資源資料庫,將環保數據中心匯集在各級各類環保業務信息,完整准確地定位在信息相關的地理環境中,為環保管理者提供直觀、高效、便捷、綜合性的管理手段。
『貳』 環保檔案怎樣做
環保檔案管理怎麼做
1.對檔案數字化管理工作引起重視
對於漢堡檔案的數字化管理,無論是民間組織,亦或者是政府機構,都需要對這項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從領導層做起,對於數字化的檔案管理工作,要在思想上和技術上對此進行強調,這樣才能為環保檔案的管理,提供出更為有效的條件來。同時,對於計算機等硬體設備,也要給予合理的投入,提高其硬體配置,這樣更利於環保檔案數字化的順利開展。同時,在執行數字化管理的過程中,對於從事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也要進行相應的提升,幫助其擺脫傳統檔案管理工作帶來的局限性,適應數字化檔案管理的內容,為以後的工作建立良好的信心。
2.完善數字化管理歸檔的基礎工作
在完成數字化管理歸檔的基礎工作中,需要循序漸進,逐步解決問題。首先,可以對電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制定出相應的制度來,並建立相應的責任制、移交制和會簽制的內容來,這樣可以確保環保檔案的收集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展開;其次,對於環保檔案的電子文件,要做好切實的保管工作,引入相關的技術鑒定內容,並且根據相關的成本內容,把那些不適合進行歸納,或者是不合格的電子文件進行剔除;還有,對於著錄工作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對環保檔案進行歸檔和檢索,並且這個環節的工作,可以對這些文件進行具體的統計和應用。在對文件進行歸檔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要對數據開展必要的保護措施,尤其是在對信息進行傳輸的過程里,要做好加密工作,避免有人惡意的進行竊取和破壞。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成立相關的保密小組,將檔案歸檔工作和保密工作同步進行,對一些涉密的環保檔案,進行切實的控制,派遣專人進行操作。
3.建立以資料庫為核心的管理理論
以資料庫為核心的管理理論,對全文資料庫的內容給予了深入的研究,既包括了數字化的電子元件,同時還有相應的紙質檔案,要想確保數字化的范圍,那麼應該對資料庫的建立給予重視。例如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工作中,得出了大量的數據內容,對於這些數據,要展開數字化的管理,這樣才能確保數據的利用價值和參考價值。建庫時,要利用已有的數據內容進行導入,這樣可以節省一定的工作量,在完成備份工作之後,還應該按照不同的情況,來對備份的方案進行選擇,對備份的過程要進行細致的記錄,並且定期檢驗所備份的數據,防止因為硬體損壞,或者是系統癱瘓而出現資料庫被毀壞的問題。最後,在建立資料庫的時候,要對其兼容性進行注意,確保其能夠符合行業所設定的標注化協議。
『叄』 求:環境標准資料庫畢業論文一篇。
調查問題1:物種瀕臨滅絕
(1/3的兩棲類動物、1/2以上的龜類、1/8的鳥類和1/4的哺乳動物正在面臨生存威脅,這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4年11月22日發布的《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單》透露出的信息。這份名單顯示,目前全球1.5萬多個物種,包括脊椎、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和真菌,正在消失。)
調查問題2:千年生態系統
(這份報告的初衷是警誡世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千年發展目標。報告稱,人類活動已給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農耕地、河流和湖泊帶來了消極影響。近幾十年中,地球上1/5的珊瑚和1/3的紅樹林遭到破壞,動物和植物多樣性迅速降低,1/3的物種瀕臨滅絕。另外,疾病、洪水和火災的發生也更為頻繁,一些病毒就會泛濫,還會出現一些新型病毒,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負責此項研究的科學家沃爾特·里德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人類活動對地球的改變,造成了生態多樣性巨大的、不可逆轉的損失。
報告指出,過去50年,人口急劇增長,對生態資源採取了過度開發和使用的方式。1945年以來將土地變為耕地的面積幾乎等於18世紀和19世紀的總和。1985年以後,復合氮肥的使用更加劇了土壤環境的惡化。報告說,地球上10%到30%的珍稀野生動物已瀕臨滅絕。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稱,這份報告是有關人類產業活動和生態環境關系的一個重要研究成果,可以作為全球各國決策者制定環境計劃的參考資料。)
調查問題3:氣候變暖危險臨界
(在10年或更短時間內,持續升高的全球氣溫就會到達臨界點,這將引起大范圍的旱災、農作物歉收和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報告驚呼:全球生態災難的降臨已經進入倒計時!英國前交通大臣斯蒂文·拜爾斯是工作小組的負責人之一。他在形容這份報告內容時說:「這是一枚正在嘀嗒作響的生態定時炸彈。」
在指出人類面臨生態災難的同時,報告也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環境改善舉措。報告呼籲西方8國集團在2025年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其1/4的電力,並同時敦促這些國家在2010年前將低碳能源的研究經費再增加一倍。)
調查問題4:印度洋海嘯環境
(3月16日,美國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專家們發表《印度洋海嘯環境評估報告》。報告指出,這次大地震引起的海嘯造成巨大傷亡,與當地的環境保護政策也有著相當緊密的關系。舉例來說,這次受災打擊最嚴重的兩個國家泰國和斯里蘭卡,都有因為過度開發而破壞海岸生態的記錄。泰國的布吉為了發展旅遊業,而把海岸的紅樹林砍伐,開發成度假區,而多年前因為拍攝電影《迷幻沙灘》而嚴重破壞PP島的生態環境,此次海嘯受災最為嚴重;斯里蘭卡因為過度開發而導致水災,但由於修復工作未能在海嘯前完成,結果對當地造成雙重打擊。反而10年前不斷受颶風威脅的孟加拉,由於風災過後當地重新種植防風林及恢復海岸生態,使海岸得到珊瑚礁及紅樹林的保護,從而減輕了當地所受到的損害。專家認為:保護沿海生態可減輕海嘯破壞力。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最新調查表明,在這次印度洋海嘯襲擊中,凡是珊瑚礁和紅樹林保存完整的地方其受災的程度明顯輕於其他地方。馬爾地夫雖然是島國,然而由於政府採取了嚴厲的保護珊瑚礁措施,在海嘯襲擊時珊瑚礁起到了「減震器」的作用,大大減少了該國的損失。該基金會的調查還顯示,在過去20年中,印度尼西亞的紅樹林減少了30%,泰國減少50%,斯里蘭卡減少得更多。同時,在印度洋地區,大面積的珊瑚礁被人為地破壞,使海岸線直接受到了海浪的沖擊。)
『肆』 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能夠實現什麼功能
建立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就需要有一個中心 三套體系 多種應用形成一張圖。
指間科技的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是以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中心應用系統為核心框架,以智能監管體系、精準監測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為支撐。以11個子系統多種應用形成環保一張圖,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環境問題。
一、智能監管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生態環境天地立體視頻監控系統:從天地兩個角度,在飲用水源地、小流域、湖庫、生態紅線保護區的敏感位置設立地面高清視頻監控點,對敏感區域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的監視監控和數據採集,並根據業務需求採用無人機技術巡視巡航監控,來彌補固定位置的監控點不足之處,實現隨時隨地、實時、便捷地查看每個區域實際情況,為監督、應急指揮提供了猶如親臨現場的高效的視頻平台。
2. 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系統: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通過GIS技術將網格中的網格劃分、網格員、污染企業、網格事件、空氣質量監測、水質量監測等內容在地圖上進行疊加並集中展示,進行環境監管資源整合,逐步構建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監管網路。
二、精準監測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利用網路、通訊、信息技術、3S(GPS GIS GRS)技術,整合各類環境信息資源,建立統的環境信息資源資料庫,將環保數據中心匯集在各級各類環保業務信息,完整准確地定位在信息相關的地理環境中。
2.環境質量(水、氣、土)染源監測應用系統:通過對生態環保區、環境敏感區域、企業污染源排放點安裝視頻監控設備,整合融合現有污染源監控系統數據,將環境數據和視頻監控數據實時傳達到政務外網雲平台,為用戶提供在PC端、移動端進行實時查詢、報警提醒、遠程查看、遠程取證管理等功能。
三、公共服務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公眾服務平台應用系統:將管轄區域進行統一區域化管理,通過GIS技術將地理區域單元的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污染源監管、排放清單、風險源等相關的數據跟氣象、人口、交通、敏感點等數據進行關聯匯通、交互共享。為公眾顯示實時的興趣點和周邊區域環境質量等信息。
2. 企業服務平台系統: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標准實現對省環保廳企業信息填報的現有系統的有效整合,形成面向企業的統一窗口,方便企業網上辦事。
『伍』 環境大數據從哪些方面推動環境管理
環境大數據從哪些方面推動環境管理
今年初,「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又連續出台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近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由此,「互聯網+」、大數據戰略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
那麼,國家實施「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環境大數據從哪些方面推動環境管理?
「互聯網+」優化政府職能
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多元概念。一般認為,互聯網思維指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本質是發散的非線性思維。互聯網思維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民主、開放、平等」,用互聯網思維可推動政府職能轉型。
從政府層面來講,大數據可以幫助政府實現三大價值:第一,透明的政府。大數據最核心的理念就是開放,這是大數據對於政府最核心的價值。第二,智慧的政府。大數據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眾在想什麼,需求什麼。通過讓政府變得更加智慧,從而提升執政水平。第三,負責任的政府。通過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樹立負責任的政府形象。
環境大數據不只是狹義的「數據集」
那麼,什麼是大數據呢?維基網路對大數據的定義為:「大數據意指一個超大、難以用現有常規的資料庫管理技術和工具處理的數據集」。IDC(互聯網數據中心)報告對大數據的定義為:大數據技術描述了一種新一代技術和構架,用於很經濟的方式、高速的捕獲、發現和分析技術,從各種超大規模的數據中提取價值。
環境大數據是大數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表徵了環境問題及其管理過程中各固有要素的數量、質量、分布、聯系和規律等的數字、文字和圖形等的總稱;是經過加工的、能夠被環境保護部門、公眾及各類企業利用的數據,是人類在環境保護實踐中認識環境和解決環境問題所必需的一種共享資源。它是一種與環境保護有關的非實體性、無形的資源,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之中。環境大數據具有無限性、多樣性、靈活性、共享性和開發性的特徵。另外,環境大數據具有信息量大、離散程度高、數據源廣、各種數據處理方式不一致等特徵。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們更傾向於廣義的理解「環境大數據」,將其定義為「面向環境保護與管理決策的應用服務需要,以大數據技術為驅動的互聯網+環境保護」技術體系與產業生態。這一廣義的定義不再是狹義的環境相關「數據集」的概念,而是一種涉及到多元化採集、主題化匯聚和知識化應用的大數據治理體系。
環境大數據如何推動環境治理?
第一,促進精細化環境監測。說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說清污染源狀況、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是環境監測的根本任務。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基礎。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現狀和環境問題出現的新趨勢,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迫切需求環境信息獲取手段從點上監測發展為點面相結合監測,手動監測發展為手動與自動結合監測、靜態監測發展到靜態動態結合監測、地面監測發展為天地一體化監測。
第二,提升污染防治工作效率。污染防治是環保部門的基本職能,也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污染減排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環境大數據需要提供污染源排放空間分布、污染排放動向、污染排放趨勢分析、污染排放特徵等數據,為我國污染防治和污染減排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撐作用。
第三,加強生態保護監管。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收集生態監測和管理數據,不斷強化生態數據資源的跨部門整合共享,對生態系統格局、生態系統質量、動植物種類、生態脅迫狀況進行評價,全面、准確地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的現狀和動態變化情況,為嚴守生態紅線提供支撐,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化管理。
第四,提供環境應急數據支撐。近年來,我國環境事故進入高發期,頻發的突發性環境事件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目前,亟待建立健全全國性的環境風險源資料庫、應急資源資料庫、危險化學品資料庫、應急處理處置方法庫;提供跨流域、跨區域、跨層級的應急數據資源共享;提供權威的決策支持服務,提供及時的氣象、水文等信息資源,提供突發事件水和氣模型推演運算結果等,為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提供大數據支撐。
第五,促進環境保護戰略規劃和決策。環境保護戰略、規劃與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離不開對環境發展形勢的准確研判,離不開對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之間互動耦合關系的深刻認識,離不開對產業布局與生態格局、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協調性的准確把握。開展以上領域的研判和分析,需要依託豐富的數據資源開展數據挖掘、統計分析和模型測算,提供不同戰略途徑、規劃方案和政策情景下環境保護的發展趨勢模擬信息,為制定完善我國環境保護宏觀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第六,提高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對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公眾對環境信息的來源主要為各級環保部門的外網網站和各科研院所的網站,公眾參與程度不高。環境大數據應通過文字、圖片、文檔、視頻、地圖等信息,為不同層面的公眾提供廣泛的環境信息,提高公眾環境意識,提高公眾的環境參與能力。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環境大數據從哪些方面推動環境管理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陸』 有關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信息資料
資料如下:自然環境保護,地球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制度,防止污染,全球環境問題。
1、自然環境保護
為了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對山脈,綠水,藍天,大海,叢林的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自采礦或濫伐樹木, 盡量減少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就會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
這個層面屬於宏觀的,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行使自己的職能、進行調控,才能夠解決。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需要人人都做到。
2、地球生物保護
包括物種的保全,植物植被的養護,動物的回歸,維護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的合理、慎用,瀕臨滅絕生物的特殊保護,滅絕物種的恢復,棲息地的擴大,人類與生物的和諧共處,不欺負其他物種等等。
3、資源保護制度
我國資源環境保護法制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隨著一場與工業革命意義同樣重大的「環境革命」的誕生,環境資源保護法(以下簡稱「環保法」)正在受到人們的普遍的重視,從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的法律之一。
作為一門新興的法律,環保法是多部門法發展的結果,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部門法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發展,不僅使其成為環境法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使其原理成為環保法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
(6)環保資料庫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的紀念日
1、國際濕地日
每年的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
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2、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中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3、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4、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
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5、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柒』 CPGC是個什麼機構
中國綠色環保產品認證機構
『捌』 鐵路環境監測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為加強鐵路環境監測的統一管理,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的作用,提高鐵路環境科學管理水平,特製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鐵路系統環境監測管理。第三條鐵路環境監測的基本任務是:開展鐵路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包括環保指標考核),分析評價鐵路環境質量,掌握鐵路污染物來源、影響及變化趨勢,為制定環保規劃、開展污染防治、實施環境管理提供技術依據,為鐵路環保執法提供技術監督,並為鐵路環境保護和鐵路建設提供技術服務。第二章機構與管理第四條鐵道部環境保護辦公室為全路環境監測管理機構。鐵路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為本單位環境監測管理機構。第五條鐵路各單位根據本單位污染輕重、技術條件、環境要求等具體情況,自行確定是否設置環境監測站。鐵道部、鐵路局、鐵路分局的環境監測站,分別相應為國家二級、三級和四級監測站。第六條鐵路環境監測站參加全路、地方環境監測網。全路環境監測網是具有管理職能的業務協作組織,它是由鐵道部級網和鐵路局級網組成。鐵路環境監測中心為部級網的業務牽頭單位,網員為各鐵路局環境監測站,同時也是鐵路局級網的業務牽頭單位。網路各成員單位的原性質、職能和行政隸屬關系不變。第七條鐵道部環境保護辦公室負責全路環境監測管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組建鐵路環境監測網,制訂網路管理辦法;負責擬訂鐵路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標准和報告制度,並監督實施;負責發布鐵路環境質量公報。第八條鐵路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計劃、監督、考核、服務和網路建設的管理,並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措施;要加強環境監測站的基本建設、儀器設備投資、管理和監測人員的技術培訓。第九條鐵路各級環境監測站受同級鐵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領導,業務上受上級環境監測站和所在地區監測網牽頭單位的指導,並接受其考核。環境監測站取得監測質量合格證後,根據國家及鐵路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第十條未設環境監測站的鐵路單位,其環境監測任務可由該單位通過合同形式委託就近的環境監測站承擔。第十一條各級環境監測站要建立、健全各類監測質量管理、財務、儀器設備和試劑等各種管理制度,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第十二條凡涉及國家密級規定的環境監測資料,必須按國家保密法及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嚴格管理。監視性監測數據資料對外提供應經同級環保主管部門批准。第十三條監測人員依照有關規定實施現場監督監測時,被檢單位必須提供有關資料和工作條件,不得借故阻撓或弄虛作假。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拆除或損壞環境監測設施和標志。第十四條環境監測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如實填報監測數據,嚴禁玩忽職守及弄虛作假。第十五條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從事現場監測的工作人員,按有關規定享受勞動保護待遇及保健補貼。第十六條鐵路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職務考核、評審及聘任,按國務院和鐵道部有關規定執行。第三章監測站的職責第十七條鐵路環境監測中心組織協調鐵路環境監測網的業務活動;組織指導全路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收集全路環境監測資料,建立全路環保資料庫;編制鐵路環境質量公報;承擔組織全路環境監測技術交流培訓工作。
參加國家環境監測網的活動。
參加鐵路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以及各類有關標準的審議。第十八條鐵路局環境監測站組織協調管內監測網的業務活動;組織指導管內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收集管內環境監測資料;開展鐵路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
參加鐵路環境監測網的活動。第十九條鐵路各級環境監測負責管內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視性監測,對主要污染源進行考核監測。
負責建立動態污染源檔案;綜合分析污染物排放情況、環境質量。第二十條鐵路各級環境監測站在授權范圍內對管內各單位環保設施使用、管理;污染源檔案管理;違反環保法規而造成環境污染等實施監督檢查。第二十一條鐵路各級環境監測站參加或承擔管內環保治理工程竣工驗收監測。
參加或承擔污染事件的調查。
參加或承擔鐵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現狀監測工作。
『玖』 環保投入數據可以從哪個資料庫找到
資源節約與環保。
資源節約與環保創刊於1981年。是由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管、天津市節能協會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專業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備案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在節能減排、環境等相關領域享有較高聲譽。
環保重要性
有利於增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有利於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增強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實現轉型跨越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利於民而又利於國的關繫到千秋萬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