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鋼筋演算法
1. 梁 抗扭鋼筋怎麼計算
演算法是對的。支座夠直錨長度時能直錨。
支座寬度是指抗扭鋼筋要錨入的支座的總寬度,如果錨入的是柱,就是指柱對應梁方向的寬度。
抗扭鋼筋直錨長度取Lae.
構造鋼筋直錨長度取15D。
鋼筋長度=梁的凈跨長度+2max(LaE, 0.5Hc柱子邊長+5d,)
框架邊梁側邊抗扭鋼筋一般按構造配置。滿足間距和抗扭最小配筋率即可。
若是框架邊樑上還有挑梁伸出,應根據挑梁的荷載計算邊梁的扭矩,此時,邊梁扭筋由計算得到。
框架梁是指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或者兩端與剪力牆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梁。現在結構設計中對於框架梁還有另一種觀點即需要參與抗震的梁,純框架結構隨著高層建築的興起而越來越少見,而剪力牆結構中的框架梁主要則是參與抗震的梁。
(1)梁鋼筋演算法擴展閱讀:
當房屋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建造時,可以有以下兩種框架類型:
現澆框架結構,指梁板柱和樓蓋均採取混凝土現澆,而且梁板柱形成統一整體。
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梁、柱均為工廠或者現場預制,然後現場吊裝,一般是在構件的適當部位預埋鋼板,安裝就位後再予以焊接;也可以在吊裝後將梁、柱中的鋼筋在節點處鋼筋焊接,並在現場澆築部分混凝土使節形成為整體。
框架結構中板可以現澆;也可以預制後一塊塊按要求吊裝擱置框架樑上,板縱向鋼筋連接,板縫適當配細鋼筋然後澆築混凝土,使其成為整體;還可以在裝配式框架結構的基礎上,現澆一層40mm以上的鋼筋混凝土層,使得樓板的整體性加強,形成裝配整體式樓蓋。
2. 各位前輩,梁鋼筋重量怎麼算
1、算混凝土的時候梁長就是梁凈長度,兩個獨立基礎承台之間的距離(梁高度范圍在承台范圍)。即梁的混凝土量要扣除承台混凝土量。主要是扣減關系要明確。
2、算鋼筋的時候要看設計說明梁是以哪個(柱還是承台)為支座,遇中間支座是否連續通過。
3、這個說明與算量有直接關系,(1)標高可以知道與承台關系,算混凝土鋼筋都用到(2)畫圖時定位,(3)套定額有關,鋼筋錨固長度有關。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3. 一般民用住房建築梁鋼筋的演算法
梁中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指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總長度,包括直線及彎折部份。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的規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f1/f2)×d。
式中:f1為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
f2為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公稱直徑。
另外,當鋼筋為HRB335級和HRB400級其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受壓鋼筋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0.7倍。
梁中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的最小厚度不得小於鋼筋的直徑,同時C20及C20以下級別的混凝土不得小於30mm;C25及C25以上級的混凝土不得小於25mm。
4. 梁鋼筋怎麼計算
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通長筋計算: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計算
長度=(梁寬b-保護層*2-d*2)*2+(梁高h-保護層*2+d*2)*2+1.9d*2+max(10d,75mm)*2
根數=((左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右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
5. 關於框架梁中鋼筋的計算
(1)框架樑上部通常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
錨固長度:當hc-保護層>lae時,取Max(lae,0.5hc+5d)
當hc-保護層<lae時,取0.4lae+15d
(2)端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3+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4+錨固
(3)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2×ln/3+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2×ln/4+支座寬度 ( Ln為相鄰兩跨較大誇的凈跨長)
(4)架立筋長度=本跨凈跨長-左側負筋伸入長度-右側負筋伸入長度+2×搭接長度(150mm)
(5)下部通長筋長度同上部通常筋長度
下部非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度+左錨固+右錨固
(6)箍筋
長度=構件截面周長-8×保護層厚度+2×11.9d+4d
根數=[(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7)側面構造筋長度=凈跨長度+2×15d
(8)抗扭鋼筋長度=凈跨長度+2×錨固長度
(9)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厚+2×11.9d+2d
根數=[凈跨長度/(2×非加密區間距)]×(腰筋根數/2)
(10)吊筋長度=2×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11)非框架梁鋼筋計算
上部鋼筋端支座錨固長度同框架梁
端支座負筋延伸長度=凈跨長/5(3)+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2×20d
(12)獨立懸挑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15d+支座寬-保護層+l-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
上部第二排鋼筋:15d+支座寬-保護層+0.75×l
下部鋼筋:l-保護層+12d
6. 梁的鋼筋算量。需要步驟
φ12:L0=0.3-0.02×2+10×0.012×2
個數為n=L1÷0.4
L=L0×n
(8)在所有鋼筋長度計算完畢之後,將各型號鋼筋的長度分別匯總,再計算鋼筋重量。
鋼筋重量計算方法為:鋼筋長度×每延米重量
每延米重量計算公式為:0.00617×d²(d為鋼筋直徑),單位為kg/m
如本題中:Φ25的每延米重量為0.00617×25²≈3.856kg/m
Φ20的每延米重量為0.00617×20²=2.468kg/m
所以用所計算出來每種型號鋼筋長度再乘以每延米重量就為每種型號鋼筋的重量。
(9)在提取鋼筋材料計劃的時候,需要在計算出鋼筋量後再乘以損耗系數5%。
7. 框架梁鋼筋錨固長度計算方法
框架梁鋼筋計算公式: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演算法為:hc-保護層+15d;取0.4LaE+15d。
鋼筋錨固長度規范:在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揮不出其全部作用(這正是混凝土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不設Ⅳ級鋼筋的理論依據)。
所以,即便是Ⅳ級鋼筋,其強度設計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與Ⅲ級鋼筋相同),且當用於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時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於Ⅲ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Ⅲ級鋼筋即可。
選用:
另外,當鋼筋為HRB335級和HRB400級其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受壓鋼筋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0.7倍。
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分,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8. 梁.柱子的鋼筋量怎麼計算
鋼筋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9. 框架樑上部鋼筋怎麼算
一、梁 (一) 框架梁 1、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我們做預算是應該算中心線尺寸:(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6.5d(抗震箍)(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16.5d(非抗震箍)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2、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1、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2、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6)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一) 剪力牆牆身 1、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2、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3、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1、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2、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1、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2、暗梁 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 柱 (一) 、基礎層 1、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2、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1、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 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1、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a、內筋 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筋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2、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3、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2、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3、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五、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麻煩採納,謝謝!
10. 鋼筋:梁鋼筋怎麼算
梁鋼筋計算公式
一、框架樑上部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上部通長筋 長度=各跨長之和L凈長-左支座內側a2-右支座內側a3+左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GB50010-2002P186圖10.4.1樑上部縱向鋼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
註: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圖49
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這時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當縱向鋼筋彎錨時錨固長度最終取值: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條中不難得出,當樑上部縱向鋼筋彎錨時,樑上部縱向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為:hc-保護層+15d較為合理。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端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3+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1、錨固同樑上部貫通筋端錨固;
2、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第二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4+錨固;
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2*Ln/3+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2*Ln/4+支座寬度;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Ln為相鄰梁跨大跨的凈跨長
架立筋 長度=本跨凈跨長-左側負筋伸入長度-右側負筋伸入長度+2*搭接註:當樑上部既有貫通筋又有架立筋時,搭接長度為150mm
二、框架梁下部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下部通長筋 長度=各跨長之和-左支座內側a2-右支座內側a3+左錨固+右錨固註:1、端支座錨固長度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圖51
下部非通長鋼筋 長度=凈跨長度+左錨固+右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端部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中間支座錨固長度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 凈跨長度-2*0.1Ln(Ln為本跨凈跨長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向鋼筋斷點位置
三、梁附加鋼筋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當hw≥450mm時,需要在梁的兩個側面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間距a≤200;
長度=凈跨長度+2*15d 03G101-1P24、62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和拉筋,分為一級抗震和二至四級抗震等級
註: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
2、梁側面構造縱筋和受扭縱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取值可參見(03G101-1P24)第4.2.3條第五款的注1與注2,即:梁側面構造鋼筋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圖53
側面縱向抗扭鋼筋 長度=凈跨長度+2*錨固長度
拉筋 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2*d 當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8mm.
根數計算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豎向錯開設置。
吊筋 長度=2*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03G101-1P62
註:斜段長度取值:當主梁高>800mm,角度為60度;當主梁高≤800mm角度為45度
次梁加筋 次梁加筋箍筋長度同箍筋長度計算 在次梁寬度范圍內,主梁箍筋或加密區箍筋照設
加腋鋼筋 長度=加腋斜長+2*錨固 03G101-1P60
當梁結構平法施工圖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註明時,其梁腋的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根數n的n-1根(且不少於兩根),並插空放置,其箍筋與梁端部的箍筋相同。
四、框架梁箍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箍筋計算 長度計算同柱箍筋計算 03G101-1P35、62、63 圖57
圖58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箍筋加密區長度取值: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
當結構為二~四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梭
五、其它梁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屋面框架梁 端支座錨固長度=hc-保護層+梁高-保護層 03G101-1P55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縱向鋼筋構造(一) 圖59
非框架梁 端支座錨固長度:上部鋼筋端支座錨固同框架梁 03G101-1P65
主要介紹非框架梁與框架梁配筋不同的地方 圖60
端支座負筋延伸長度=凈跨長/5+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12d 註: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La用於弧形梁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獨立懸臂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長度=Ln1/3+支座寬+L-保護層+Max{梁高-2*保護層,12d} 03G101-1P66
上部第二排鋼筋長度:Ln1/4+支座寬+0.75L
下部鋼筋長度=L-保護層+12d 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懸臂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長度=L-保護層+Max{梁高-2*保護層,12d}+錨固; 03G101-1P66
註:
1、通常為角筋,且根數不少於第一排縱筋的二分之一;
2、當懸挑梁的縱向鋼筋直錨長度≥La且≥0.5hc+5d時,可以不必往下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La時,則應按圖示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0.4La時,則應採用較小直徑的鋼筋。圖62
當L≥4hb時,第一排鋼筋需要設置為彎起筋,長度=L-保護層+0.414*(梁高-2*保護層)+錨固;
上部第二排鋼筋長度=0.75L+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L-保護層+12d 註: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