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介面程序
❶ 最近想用C語言在linux上開發一個簡單的gps介面程序,能讀取顯示經度緯度的那種。
權威《unix網路編程》。
做這個事情大概分這么幾步。
一:gps設備先通過某種手段上網(可以是撥號上網,wifi。。。。)
二:gps設備向伺服器(就是你運行程序的機器)申請連接。可以用域名或者IP找到你的伺服器。
三:伺服器接受連接。
四:你跟這個gps設備提前預定好。你們的通信形式。
常用的大概也就是,一問一答。你可以通過tcp連接發請求指令給設備,設備收到以後給你回復。然後你只要分析回復指令就就行了。
具體怎麼監聽連接,怎麼收發。書上說的很清楚。
❷ linux系統中,有關網路服務的介面,是什麼定義的
(1)網路介面的命名
這里並不存在一定的命名規范,但網路介面名字的定義一般都是要有意義的。例如:
eth0: ethernet的簡寫,一般用於乙太網介面。
wifi0:wifi是無線區域網,因此wifi0一般指無線網路介面。
ath0: Atheros的簡寫,一般指Atheros晶元所包含的無線網路介面。
lo: local的簡寫,一般指本地環回介面。
(2)網路介面如何工作
網路介面是用來發送和接受數據包的基本設備。
系統中的所有網路介面組成一個鏈狀結構,應用層程序使用時按名稱調用。
每個網路介面在linux系統中對應於一個struct net_device結構體,包含name,mac,mask,mtu…信息。
每個硬體網卡(一個MAC)對應一個網路介面,其工作完全由相應的驅動程序控制。
(3)虛擬網路介面
虛擬網路介面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最著名的當屬「lo」了,基本上每個linux系統都有這個介面。
虛擬網路介面並不真實地從外界接收和發送數據包,而是在系統內部接收和發送數據包,因此虛擬網路介面不需要驅動程序。
虛擬網路介面和真實存在的網路介面在使用上是一致的。
(4)網路介面的創建
硬體網卡的網路介面由驅動程序創建。而虛擬的網路介面由系統創建或通過應用層程序創建。
驅動中創建網路介面的函數是:register_netdev(struct net_device *)或者register_netdevice(struct net_device *)。
這兩個函數的區別是:register_netdev(…)會自動生成以」eth」作為打頭名稱的介面,而register_netdevice(…)需要提前指定介面名稱.事實上,register_netdev(…)也是通過調用register_netdevice(…)實現的。
2、LINUX中的lo(回環介面)
1) 什麼是LO介面?
在LINUX系統中,除了網路介面eth0,還可以有別的介面,比如lo(本地環路介面)。
2) LO介面的作用是什麼?
假如包是由一個本地進程為另一個本地進程產生的, 它們將通過外出鏈的』lo』介面,然後返回進入鏈的』lo』介面.具體參考包過濾器的相關內容。
PART2 實驗:
本地一個進程發起連接,到一個本地的daemon監聽的內網IP地址(eth1: 10.1.1.1)的埠(8085),此時在eth1上是抓不到包的,在 lo 上抓到,說明使用的是本地回環介面lo,而網路層的IP地址則是內網IP地址.
原
❸ 如何在程序中調用LINUX介面實現等價路由選
我不太記得怎麼改了,略懂而已,請參考
打開終端
最簡單的方法是輸入setup命令
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方法
ifconfig(這個單詞的全稱是interface config)打個比方,IP地址為192.168.1.1 掩碼24位,那麼命令如下
ifconfig 192.168.1.1 255.255.255.0(這條命令不用重啟服務,但是再次開機上次修改的IP又還原了,簡單來說就是臨時修改IP地址。)
還有一個方法,是編輯文本
vi /etc/sysconfig/network-spicrt/ifcfg-eth0~3
↓ ↓
試試TAB鍵,單詞不記得了,亂打的 這個是0~3號設備網卡,如果0不行就換1或2或3
這個命令進入後,你找到「dhcp」這一行,DHCP是自動獲取IP的意思
把DHCP改為static,然後輸入回車進入下一行,輸入IPADDR=192.168.1.1(IP地址)
再按下回車,輸入NETMASK=255.255.255.0(子網掩碼)
再按下回車輸入GETWAY=192.168.1.10(把網關改為192.168.1.1)
輸入完了之後exit命令退出來
然後輸入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就可以完成了
❹ 嵌入式Linux中如何實現應用程序與驅動程序函數介面問題,以GPIO為例
嵌入式Linux中如何實現應用程序與驅動程序函數介面問題,以GPIO為例
驅動中的函數定義:
static int sbc2440_leds_ioctl(
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
unsigned int cmd,
unsigned long arg)
{
switch(cmd) {
case 0:
case 1:
if (arg > 4) {
return -EINVAL;
}
s3c2410_gpio_setpin(led_table[arg], !cmd);
return 0;
default:
return -EINVAL;
}
}
應用程序中的函數定義:
ioctl(fd, on, led_no);
不明白的地方是函數名都不一樣,應用程序中的ioctl函數是如何將參數傳遞到驅動程序sbc2440_leds_ioctl中的?
xicain
❺ linux驅動程序已有,怎麼利用介面函數編寫程
Linux的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它的源碼公開。同時,公開的核心源碼也吸引著無數的電腦愛好者和程序員;他們把解讀和分析Linux的核心源碼作為自己的最大興趣,把修改Linux源碼和改造Linux系統作為自己對計算機技術追求的最大目標。 Linux內核源碼是很具吸引力的,特別是當你弄懂了一個分析了好久都沒搞懂的問題;或者是被你修改過了的內核,順利通過編譯,一切運行正常的時候。那種成就感真是油然而生!而且,對內核的分析,除了出自對技術的狂熱追求之外,這種令人生畏的勞動所帶來的回報也是非常令人著迷的,這也正是它擁有眾多追隨者的主要原因: 首先,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計算機的底層知識,如後面將講到的系統的引導和硬體提供的中斷機制等;其它,象虛擬存儲的實現機制,多任務機制,系統保護機制等等,這些都是非都源碼不能體會的。 同時,你還將從操作系統的整體結構中,體會整體設計在軟體設計中的份量和作用,以及一些宏觀設計的方法和技巧:Linux的內核為上層應用提供一個與具體硬體不相關的平台;同時在內核內部,它又把代碼分為與體系結構和硬體相關的部分,和可移植的部分;再例如,Linux雖然不是微內核的,但他把大部分的設備驅動處理成相對獨立的內核模塊,這樣減小了內核運行的開銷,增強了內核代碼的模塊獨立性。 而且你還能從對內核源碼的分析中,體會到它在解決某個具體細節問題時,方法的巧妙:如後面將分析到了的Linux通過Botoom_half機制來加快系統對中斷的處理。 最重要的是:在源碼的分析過程中,你將會被一點一點地、潛移默化地專業化。一個專業的程序員,總是把代碼的清晰性,兼容性,可移植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他們總是通過定義大量的宏,來增強代碼的清晰度和可讀性,而又不增加編譯後的代碼長度和代碼的運行效率;他們總是在編碼的同時,就考慮到了以後的代碼維護和升級。 甚至,只要分析百分之一的代碼後,你就會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樣的代碼才是一個專業的程序員寫的,什麼樣的代碼是一個業余愛好者寫的。而這一點是任何沒有真正分析過標准代碼的人都無法體會到的。 然而,由於內核代碼的冗長,和內核體系結構的龐雜,所以分析內核也是一個很艱難,很需要毅力的事;在缺乏指導和交流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只有方法正確,才能事半功倍。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作者希望通過此文能給大家一些借鑒和啟迪。 由於本人所進行的分析都是基於2.2.5版本的內核;所以,如果沒有特別說明,以下分析都是基於i386單處理器的2.2.5版本的Linux內核。所有源文件均是相對於目錄/usr/src/linux的。 方法之一:從何入手 要分析Linux內核源碼,首先必須找到各個模塊的位置,也即要弄懂源碼的文件組織形式。雖然對於有經驗的高手而言,這個不是很難;但對於很多初級的Linux愛好者,和那些對源碼分析很有興趣但接觸不多的人來說,這還是很有必要的。 1、Linux核心源程序通常都安裝在/usr/src/linux下,而且它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編號約定:任何偶數的核心(的二個數為偶數,例如2.0.30)都是一個穩定地發行的核心,而任何奇數的核心(例如2.1.42)都是一個開發中的核心。 2、核心源程序的文件按樹形結構進行組織,在源程序樹的最上層,即目錄/usr/src/linux下有這樣一些目錄和文件: ◆ COPYING: GPL版權申明。對具有GPL版權的源代碼改動而形成的程序,或使用GPL工具產生的程序,具有使用GPL發表的義務,如公開源代碼; ◆ CREDITS: 光榮榜。對Linux做出過很大貢獻的一些人的信息; ◆ MAINTAINERS: 維護人員列表,對當前版本的內核各部分都有誰負責; ◆ Makefile: 第一個Makefile文件。用來組織內核的各模塊,記錄了個模塊間的相互這間的聯系和依託關系,編譯時使用;仔細閱讀各子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對弄清各個文件這間的聯系和依託關系很有幫助; ◆ ReadMe: 核心及其編譯配置方法簡單介紹; ◆ Rules.make: 各種Makefilemake所使用的一些共同規則; ◆ REPORTING-BUGS:有關報告Bug 的一些內容; ● Arch/ :arch子目錄包括了所有和體系結構相關的核心代碼。它的每一個子目錄都代表一種支持的體系結構,例如i386就是關於intel cpu及與之相兼容體系結構的子目錄。PC機一般都基於此目錄; ● Include/: include子目錄包括編譯核心所需要的大部分頭文件。與平台無關的頭文件在 include/linux子目錄下,與 intel cpu相關的頭文件在include/asm-i386子目錄下,而include/scsi目錄則是有關scsi設備的頭文件目錄; ● Init/: 這個目錄包含核心的初始化代碼(註:不是系統的引導代碼),包含兩個文件main.c和Version.c,這是研究核心如何工作的好的起點之一。 ● Mm/:這個目錄包括所有獨立於 cpu 體系結構的內存管理代碼,如頁式存儲管理內存的分配和釋放等;而和體系結構相關的內存管理代碼則位於arch/*/mm/,例如arch/i386/mm/Fault.c; ● Kernel/:主要的核心代碼,此目錄下的文件實現了大多數linux系統的內核函數,其中最重要的文件當屬sched.c;同樣,和體系結構相關的代碼在arch/*/kernel中; ● Drivers/: 放置系統所有的設備驅動程序;每種驅動程序又各佔用一個子目錄:如,/block 下為塊設備驅動程序,比如ide(ide.c)。如果你希望查看所有可能包含文件系統的設備是如何初始化的,你可以看drivers/block/genhd.c中的device_setup()。它不僅初始化硬碟,也初始化網路,因為安裝nfs文件系統的時候需要網路; ● Documentation/: 文檔目錄,沒有內核代碼,只是一套有用的文檔,可惜都是English的,看看應該有用的哦; ● Fs/: 所有的文件系統代碼和各種類型的文件操作代碼,它的每一個子目錄支持一個文件系統, 例如fat和ext2; ● Ipc/: 這個目錄包含核心的進程間通訊的代碼; ● Lib/: 放置核心的庫代碼; ● Net/: 核心與網路相關的代碼; ● Moles/: 模塊文件目錄,是個空目錄,用於存放編譯時產生的模塊目標文件; ● Scripts/: 描述文件,腳本,用於對核心的配置; 一般,在每個子目錄下,都有一個 Makefile 和一個Readme 文件,仔細閱讀這兩個文件,對內核源碼的理解很有用。 對Linux內核源碼的分析,有幾個很好的入口點:一個就是系統的引導和初始化,即從機器加電到系統核心的運行;另外一個就是系統調用,系統調用是用戶程序或操作調用核心所提供的功能的介面。對於那些對硬體比較熟悉的愛好者,從系統的引導入手進行分析,可能來的容易一些;而從系統調用下口,則可能更合適於那些在dos或Uinx、Linux下有過C編程經驗的高手。
❻ Linux操作系統為用戶提供了哪些介面
Linux系統提供三種介面:
1、圖形界面操作介面,Linux系統一般提供KDE、Gnome等圖形界面介面,目的是方便普通用戶操作計算機。
2、控制台介面,即終端介面,Linux系統一般提供bash shell、cshell等等終端介面,目的是方便系統管理員操作計算機,事實上Linux功能的強大也主要體現在終端介面。
3、API介面:即apllication interface,這是應用程序介面,從編程角度Linux系統就是一個大的程序調用庫,它提供大量的API函數,目的是方便程序員開發應用程序。
❼ linux api是linux操作系統直接提供的函數介面。對的還是錯的
Linux系統提供三種介面:
1、圖形界面操作介面,Linux系統一般提供KDE、Gnome等圖形界面介面,目的是方便普通用戶操作計算機。
2、控制台介面,即終端介面,Linux系統一般提供bash shell、cshell等等終端介面,目的是方便系統管理員操作計算機,事實上Linux功能的強大也主要體現在終端介面。
3、API介面:即apllication interface,這是應用程序介面,從編程角度Linux系統就是一個大的程序調用庫,它提供大量的API函數,目的是方便程序員開發應用程序。
❽ 如何查看linux系統的網路介面
方法/步驟
1、進入linux,使用「 cat /etc/services 」命令,可以查看所有服務默認的埠列表信息。
❾ Linux設備驅動程序與外界的介面函數有哪些
驅動程序工作在內核空間,由內核來調用 比如某硬體的驅動程序中實現了hd_write()函數,則用戶在用戶空間打開這硬體的設備文件並調用系統調用函數write()時,內核就調用hd_write()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