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保護

資料庫保護

發布時間: 2022-07-09 07:17:51

資料庫安全的防護手段

Xsecure產品系列實現對資料庫的全方位防護 ,需要覆蓋資料庫的事前、事中、事後安全;覆蓋資料庫應用安全、維護安全、使用安全和存儲安全;是最全面的資料庫防泄露產品。 資料庫漏洞掃描系統Xsecure-DBScan ,是一款幫助用戶對當前的資料庫系統進行自動化安全評估的專業軟體,能有效暴露當前資料庫系統的安全問題,提供對資料庫的安全狀況進行持續化監控,幫助用戶保持資料庫的安全健康狀態。
發現外部黑客攻擊漏洞,防止外部攻擊:實現非授權的從外到內的檢測;模擬黑客使用的漏洞發現技術,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對目標資料庫的安全性作深入的探測分析;收集外部人員可以利用的資料庫漏洞的詳細信息。分析內部不安全配置,防止越權訪問:通過只讀賬戶,實現由內到外的檢測;提供現有數據的漏洞透視圖和資料庫配置安全評估;避免內外部的非授權訪問。
監控資料庫安全狀況,防止資料庫安全狀況惡化:對於資料庫建立安全基線,對資料庫進行定期掃描,對所有安全狀況發生的變化進行報告和分析。 操作系統中的對象一般情況下是文件,而資料庫支持的應用要求更為精細。通常比較完整的資料庫對數據安全性採取以下措施:
(1)將資料庫中需要保護的部分與其他部分相隔。
(2)採用授權規則,如賬戶、口令和許可權控制等訪問控制方法。
(3)對數據進行加密後存儲於資料庫。 由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時發現故障和修復故障,從而防止數據被破壞。資料庫系統能盡快恢復資料庫系統運行時出現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邏輯上的錯誤。比如對系統的誤操作造成的數據錯誤等。

❷ 資料庫審計系統是如何保護資料庫嗎

安華金和資料庫審計產品是一款基於資料庫通訊協議分析和sql解析技術的系統,可以通過本地審計的方式防護,產品基於「探針」方式捕獲資料庫流量,可以進行資料庫本地行為審計,包括資料庫和應用系統同機審計和遠程登錄後的客戶端行為,可以通過應用層訪問,對敏感數據的訪問量、訪問源是誰,訪問源是哪個應用、運維;還可以通過旁路鏡像,這個是目前大家採用比較多的方式,在無須插件植入資料庫的前提下,實現資料庫通訊流量的全量解析和審計;還有就是為適應「虛擬化」及「一體機審計」需求,提供「插件式」探針部署能力,採集虛擬化網路的資料庫流量,包括虛擬交換機VDS引流,了適用於復雜的資料庫網路環境。市面上安華金和資料庫審計做的確實不錯,實用性更強。

❸ 資料庫保護詳細內容(從哪幾方面進行資料庫保護)

1、開啟守護進程保證在資料庫服務down之後可以立即重啟服務。

2、資料庫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安全,數據安全需要:
a、定期備份,且備份文件建議放到其他文件伺服器上保存。
b、如果有資金允許可以嘗試做資料庫集群,保證資料庫的高可用。
c、定期檢查磁碟性能,防止磁碟性能不佳導致資料庫響應慢。
3、設置監控,保證資料庫性能有異常時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❹ 實現資料庫安全性保護的常用方法和技術

答:實現資料庫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術有:
(
l
)用戶標識和鑒別:該方法由系統提供一定的方式讓用戶標識自己的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戶要求進入系統時,由系統進行核對,通過鑒定後才提供系統的使用權。
(
2
)存取控制:通過用戶許可權定義和合法權檢查確保只有合法許可權的用戶訪問資料庫,所有未被授權的人員無法存取數據。例如cz
級中的自主存取控制(
dac
)
,
bl
級中的強制存取控制(mac
)。
(
3
)視圖機制:為不同的用戶定義視圖,通過視圖機制把要保密的數據對無權存取的用戶隱藏起來,從而自動地對數據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護。
(
4
)審計:建立審計日誌,把用戶對資料庫的所有操作自動記錄下來放入審計日誌中,dba
可以利用審計跟蹤的信息,重現導致資料庫現有狀況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數據的人、時間和內容等。
(
5
)數據加密:對存儲和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從而使得不知道解密演算法的人無法獲知數據的內容。

❺ 資料庫保護包括哪四個子系統

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並發性控制和數據恢復。

資料庫的安全性是保護資料庫,以防止因非法使用資料庫,造成的數據泄漏,更改或破壞。

資料庫的完整性是保護資料庫中的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相容性。

並發控制是為了防止多個用戶同時存取同一數據,造成的數據不一致。

資料庫恢復是指將資料庫從錯誤的狀態恢復到某一已知的正確的狀態。

(5)資料庫保護擴展閱讀:

資料庫的發展現狀:

在資料庫的發展歷史上,資料庫先後經歷了層次資料庫、網狀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等各個階段的發展,資料庫技術在各個方面的快速的發展。

特別是關系型資料庫已經成為目前資料庫產品中最重要的一員,80年代以來,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廠商新出的資料庫產品都支持關系型資料庫,即使一些非關系資料庫產品也幾乎都有支持關系資料庫的介面。

這主要是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可以比較好的解決管理和存儲關系型數據的問題。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關系型資料庫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這主要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半關系型和非關系型數據需要用資料庫進行存儲管理,以此同時,分布式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也對資料庫的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於是越來越多的非關系型資料庫就開始出現,這類資料庫與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設計和數據結構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們更強調資料庫數據的高並發讀寫和存儲大數據,這類資料庫一般被稱為NoSQL(Not only SQL)資料庫。 而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在一些傳統領域依然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

❻ 如何保護自己寫的軟體的核心演算法與資料庫

當前現狀、軟體保護,自己編寫後門視頻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dyWuTAbVS1hCYoiCGRmXgQ

提取碼:z0g5

在軟體的開發階段,程序員常會在軟體內創建後門以便可以修改程序中的缺陷。如果後門被其他人知道,或是在發布軟體之前沒有刪除後門,那麼它就成了安全風險。後門又稱為Back Door —— 一台計算機上有0到65535共65536個埠,那麼如果把計算機看作是一間屋子,那麼這65536個埠就可以把它看做是計算機為了與外界連接所開的65536扇門。為什麼需要那麼多扇門呢?因為主人的事務很繁忙,它為了同時處理很多應酬,就決定每扇門只對一項應酬的工作。所以有的門是主人特地打開迎接客人的(提供服務),有的門是主人為了出去訪問客人而開設的(訪問遠程服務)——理論上,剩下的其他門都該是關閉著的,但偏偏因為各種原因,有的門在主人都不知道的情形下,卻被悄然開啟。於是就有好事者進入,主人的隱私被刺探,生活被打擾,甚至屋裡的東西也被搞得一片狼藉。這扇悄然被開啟的門——「後門」。

❼ 如何保護資料庫數據安全

可以有效監控資料庫訪問活動,准確掌握資料庫系統的安全狀態,及時發現違反資料庫安全策略的操作,並實時報警、記錄,實現對安全事件的定位分析、事後追查取證,全面保障資料庫的安全。

❽ 如何確保數據安全

1.數據脫敏

數據脫敏是保證數據安全的最基本的手段,脫敏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使用可逆加密演算法,對入倉每一個敏感欄位都需要加密。比如手機號,郵箱,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信息

2.數據許可權控制

需要開發一套完善的數據許可權控制體系,最好是能做到欄位級別,有些表無關人員是不需要查詢的,所以不需要任何許可權,有些表部分人需要查詢,除數據工程師外,其他人均需要通過OA流程進行許可權審批,需要查看哪些表的哪些欄位,為什麼需要這個許可權等信息都需要審批存檔。

3.程序檢查

有些欄位明顯是敏感數據,比如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但是業務庫並沒有加密,而且從欄位名來看,也很難看出是敏感信息,所以抽取到數據倉庫後需要使用程序去統一檢測是否有敏感數據,然後根據檢測結果讓對應負責人去確認是否真的是敏感欄位,是否需要加密等。

4.流程化操作

流程化主要是體現在公司內部取數或者外部項目數據同步,取數的時候如果數據量很大或者包含了敏感信息,是需要提OA 審批流程的,讓大家知道誰要取這些數據,取這些數據的意義在哪,出了問題可以回溯,快速定位到責任人。開發外部項目的時候,不同公司之間的數據同步,是需要由甲方出具同意書的,否則的話風險太大。

5.敏感SQL實時審查及操作日誌分析

及時發現敏感sql的執行並詢問責任人,事後分析操作日誌,查出有問題的操作。

6.部門重視數據安全

把數據安全當做一項KPI去考核,讓大家積極的參與到數據安全管理當中去。

❾ 如何保護資料庫

資料庫系統的安全除依賴自身內部的安全機制外,還與外部網路環境、應用環境、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從廣義上講,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框架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

⑴ 網路系統層次;

⑵ 宿主操作系統層次;

⑶ 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

這三個層次構築成資料庫系統的安全體系,與數據安全的關系是逐步緊密的,防範的重要性也逐層加強,從外到內、由表及裡保證數據的安全。下面就安全框架的三個層次展開論述。

2. 網路系統層次安全技術

從廣義上講,資料庫的安全首先倚賴於網路系統。隨著Internet的發展普及,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其核心業務向互聯網轉移,各種基於網路的資料庫應用系統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面向網路用戶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可以說網路系統是資料庫應用的外部環境和基礎,資料庫系統要發揮其強大作用離不開網路系統的支持,資料庫系統的用戶(如異地用戶、分布式用戶)也要通過網路才能訪問資料庫的數據。網路系統的安全是資料庫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外部入侵首先就是從入侵網路系統開始的。網路入侵試圖破壞信息系統的完整性、機密性或可信任的任何網路活動的集合,具有以下特點:

a)沒有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跨越國界的攻擊就如同在現場一樣方便;

b)通過網路的攻擊往往混雜在大量正常的網路活動之中,隱蔽性強;

c)入侵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

計算機網路系統開放式環境面臨的威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a)欺騙(Masquerade);b)重發(Replay);c)報文修改(Modification of message);d)拒絕服務(Deny of service);e)陷阱門(Trapdoor);f)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g)攻擊如透納攻擊(Tunneling Attack)、應用軟體攻擊等。這些安全威脅是無時、無處不在的,因此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來保障系統的安全。

從技術角度講,網路系統層次的安全防範技術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為防火牆、入侵檢測、協作式入侵檢測技術等。

⑴防火牆。防火牆是應用最廣的一種防範技術。作為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其主要作用是監控可信任網路和不可信任網路之間的訪問通道,可在內部與外部網路之間形成一道防護屏障,攔截來自外部的非法訪問並阻止內部信息的外泄,但它無法阻攔來自網路內部的非法操作。它根據事先設定的規則來確定是否攔截信息流的進出,但無法動態識別或自適應地調整規則,因而其智能化程度很有限。防火牆技術主要有三種:數據包過濾器(packet filter)、代理(proxy)和狀態分析(stateful inspection)。現代防火牆產品通常混合使用這幾種技術。

⑵入侵檢測。入侵檢測(IDS-- Ins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防範技術,綜合採用了統計技術、規則方法、網路通信技術、人工智慧、密碼學、推理等技術和方法,其作用是監控網路和計算機系統是否出現被入侵或濫用的徵兆。1987年,Derothy Denning首次提出了一種檢測入侵的思想,經過不斷發展和完善,作為監控和識別攻擊的標准解決方案,IDS系統已經成為安全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入侵檢測採用的分析技術可分為三大類:簽名、統計和數據完整性分析法。

①簽名分析法。主要用來監測對系統的已知弱點進行攻擊的行為。人們從攻擊模式中歸納出它的簽名,編寫到IDS系統的代碼里。簽名分析實際上是一種模板匹配操作。

②統計分析法。以統計學為理論基礎,以系統正常使用情況下觀察到的動作模式為依據來判別某個動作是否偏離了正常軌道。

③數據完整性分析法。以密碼學為理論基礎,可以查證文件或者對象是否被別人修改過。

IDS的種類包括基於網路和基於主機的入侵監測系統、基於特徵的和基於非正常的入侵監測系統、實時和非實時的入侵監測系統等。

⑶協作式入侵監測技術

獨立的入侵監測系統不能夠對廣泛發生的各種入侵活動都做出有效的監測和反應,為了彌補獨立運作的不足,人們提出了協作式入侵監測系統的想法。在協作式入侵監測系統中,IDS基於一種統一的規范,入侵監測組件之間自動地交換信息,並且通過信息的交換得到了對入侵的有效監測,可以應用於不同的網路環境。

3. 宿主操作系統層次安全技術

操作系統是大型資料庫系統的運行平台,為資料庫系統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護。目前操作系統平台大多數集中在Windows NT 和Unix,安全級別通常為C1、C2級。主要安全技術有操作系統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數據安全等方面。

操作系統安全策略用於配置本地計算機的安全設置,包括密碼策略、賬戶鎖定策略、審核策略、IP安全策略、用戶權利指派、加密數據的恢復代理以及其它安全選項[7]。具體可以體現在用戶賬戶、口令、訪問許可權、審計等方面。

用戶賬戶:用戶訪問系統的"身份證",只有合法用戶才有賬戶。

口令:用戶的口令為用戶訪問系統提供一道驗證。

訪問許可權:規定用戶的許可權。

審計:對用戶的行為進行跟蹤和記錄,便於系統管理員分析系統的訪問情況以及事後的追查使用。

安全管理策略是指網路管理員對系統實施安全管理所採取的方法及策略。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網路環境需要採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一般也不盡相同,其核心是保證伺服器的安全和分配好各類用戶的許可權。

數據安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數據加密技術、數據備份、數據存儲的安全性、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等。可以採用的技術很多,主要有Kerberos認證、IPSec、SSL、TLS、VPN(PPTP、L2TP)等技術。

4. 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安全技術

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資料庫管理系統。如果資料庫管理系統安全機制非常強大,則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能就較好。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是關系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其安全性功能很弱,這就導致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威脅。

由於資料庫系統在操作系統下都是以文件形式進行管理的,因此入侵者可以直接利用操作系統的漏洞竊取資料庫文件,或者直接利用OS工具來非法偽造、篡改資料庫文件內容。這種隱患一般資料庫用戶難以察覺,分析和堵塞這種漏洞被認為是B2級的安全技術措施。

資料庫管理系統層次安全技術主要是用來解決這一問題,即當前面兩個層次已經被突破的情況下仍能保障資料庫數據的安全,這就要求資料庫管理系統必須有一套強有力的安全機制。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資料庫管理系統對資料庫文件進行加密處理,使得即使數據不幸泄露或者丟失,也難以被人破譯和閱讀。

我們可以考慮在三個不同層次實現對資料庫數據的加密,這三個層次分別是OS層、DBMS內核層和DBMS外層。

⑴在OS層加密。在OS層無法辨認資料庫文件中的數據關系,從而無法產生合理的密鑰,對密鑰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也很難。所以,對大型資料庫來說,在OS層對資料庫文件進行加密很難實現。

⑵在DBMS內核層實現加密。這種加密是指數據在物理存取之前完成加/脫密工作。這種加密方式的優點是加密功能強,並且加密功能幾乎不會影響DBMS的功能,可以實現加密功能與資料庫管理系統之間的無縫耦合。其缺點是加密運算在伺服器端進行,加重了伺服器的負載,而且DBMS和加密器之間的介面需要DBMS開發商的支持。

定義加密要求工具

DBMS

資料庫應用系統

加密器

(軟體或硬體)

⑶在DBMS外層實現加密。比較實際的做法是將資料庫加密系統做成DBMS的一個外層工具,根據加密要求自動完成對資料庫數據的加/脫密處理:

定義加密要求工具加密器

(軟體或硬體)

DBMS

資料庫應用系統

採用這種加密方式進行加密,加/脫密運算可在客戶端進行,它的優點是不會加重資料庫伺服器的負載並且可以實現網上傳輸的加密,缺點是加密功能會受到一些限制,與資料庫管理系統之間的耦合性稍差。

下面我們進一步解釋在DBMS外層實現加密功能的原理:

資料庫加密系統分成兩個功能獨立的主要部件:一個是加密字典管理程序,另一個是資料庫加/脫密引擎。資料庫加密系統將用戶對資料庫信息具體的加密要求以及基礎信息保存在加密字典中,通過調用數據加/脫密引擎實現對資料庫表的加密、脫密及數據轉換等功能。資料庫信息的加/脫密處理是在後台完成的,對資料庫伺服器是透明的。

加密字典管理程序

加密系統

應用程序

資料庫加脫密引擎

資料庫伺服器

加密字典

用戶數據

按以上方式實現的資料庫加密系統具有很多優點:首先,系統對資料庫的最終用戶是完全透明的,管理員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明文和密文的轉換工作;其次,加密系統完全獨立於資料庫應用系統,無須改動資料庫應用系統就能實現數據加密功能;第三,加解密處理在客戶端進行,不會影響資料庫伺服器的效率。

資料庫加/脫密引擎是資料庫加密系統的核心部件,它位於應用程序與資料庫伺服器之間,負責在後台完成資料庫信息的加/脫密處理,對應用開發人員和操作人員來說是透明的。數據加/脫密引擎沒有操作界面,在需要時由操作系統自動載入並駐留在內存中,通過內部介面與加密字典管理程序和用戶應用程序通訊。資料庫加/脫密引擎由三大模塊組成:加/脫密處理模塊、用戶介面模塊和資料庫介面模塊,如圖4所示。其中,"資料庫介面模塊"的主要工作是接受用戶的操作請求,並傳遞給"加/脫密處理模塊",此外還要代替"加/脫密處理模塊"去訪問資料庫伺服器,並完成外部介面參數與加/脫密引擎內部數據結構之間的轉換。"加/脫密處理模塊"完成資料庫加/脫密引擎的初始化、內部專用命令的處理、加密字典信息的檢索、加密字典緩沖區的管理、SQL命令的加密變換、查詢結果的脫密處理以及加脫密演算法實現等功能,另外還包括一些公用的輔助函數。

數據加/脫密處理的主要流程如下:

1) 對SQL命令進行語法分析,如果語法正確,轉下一步;如不正確,則轉6),直接將SQL命令交資料庫伺服器處理。

2) 是否為資料庫加/脫密引擎的內部控制命令?如果是,則處理內部控制命令,然後轉7);如果不是則轉下一步。

3) 檢查資料庫加/脫密引擎是否處於關閉狀態或SQL命令是否只需要編譯?如果是則轉6),否則轉下一步。

4) 檢索加密字典,根據加密定義對SQL命令進行加脫密語義分析。

5) SQL命令是否需要加密處理?如果是,則將SQL命令進行加密變換,替換原SQL命令,然後轉下一步;否則直接轉下一步。

6) 將SQL命令轉送資料庫伺服器處理。

7) SQL命令執行完畢,清除SQL命令緩沖區。

以上以一個例子說明了在DBMS外層實現加密功能的原理。

❿ 怎麼保證企業資料庫的安全有哪些安全措施

制定一個成功的資料庫安全策略的關鍵在於你要了解為什麼要保護資料庫,保護哪個資料庫,以及如何最好的保護數據以應對所有類型的威脅,遵從各種規范——如SOX、HIPAA、PCI DSS、GLBA 和歐盟法令。在最新的研究中,建議企業按照以下三點來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安全策略:

1、建立一個集身份驗證、授權、訪問控制、發現、分類,以及補丁管理於一體的堅實基礎。

了解哪些資料庫包含敏感數據是資料庫安全戰略的基本要求。企業應對所有的資料庫採取一個全面的庫存管理,包括生產和非生產的,並且遵循相同的安全政策給它們劃分類別。所有的資料庫,尤其是那些存有私人數據的資料庫,應該有強的認證、授權和訪問控制,即使應用層已經完成了認證和授權。缺乏這些堅實基礎會削弱審計、監察和加密等其他的安全措施。

此外,如果不能每季度給所有的關鍵資料庫打補丁,那麼至少半年一次,以消除已知的漏洞。使用滾動補丁或從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供應商和其他廠商那裡收集信息,以盡量減少應用補丁的停機時間。始終在測試環境下測試安全補丁,定期運行測試腳本,以確保修補程序不影響應用程序的功能或性能。

2、使用具有數據屏蔽、加密和變更管理等功能的預防措施

在建立了一個堅實和基本的資料庫安全策略後,就應該開始採取預防措施,以保護重要的資料庫。這樣就為生產和非生產資料庫提供了一個保護層。數據隱私不隨著生產系統而停止,它也需要擴展到非生產環境,包括測試、開發、質量保證(QA)、分階段和訓練,基本上所有的私有數據都可以駐留。資料庫安全專業人士應該評估在測試環境中或外包應用開發中用數據屏蔽和測試數據生成來保護私有數據的效果。

使用網路加密以防止數據暴露給在監聽網路流量或數據靜止加密的窺視者(他們關注存儲在資料庫中的數據)。當數據針對不同的威脅,這些加密方法可以實現相互獨立。通常情況下,也不會對應用程序的功能有影響。

保護關鍵資料庫的結構要按照標准化的變更管理程序來進行。在過去,對生產環境中的計劃或其它資料庫進行變更時需要關閉資料庫,但新版本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允許在聯機時進行這些更改,這就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一個標准化的變更管理程序能確保只有管理員在得到管理部門批准後才能改變生產資料庫並且跟蹤所有資料庫的變更。機構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備份和可行性計劃,以處理數據或元數據因這些變更而發生的改變。

3、建立具有審計、監測和漏洞評估功能的資料庫入侵檢測系統

當重要數據發生意外變化或者檢測到可疑數據時,有必要進行一個快速的調查來查看發生了什麼事情。資料庫里的數據和元數據可以被訪問、更改甚至是刪除,而且這些都可以在幾秒鍾的時間內完成。通過資料庫審計,我們能夠發現「是誰改變了數據」和「這些數據是什麼時候被改變的」等問題。為了支持之前提到的管理條例標准,安全和風險管理的專業人士應該追蹤私人數據的所有訪問途徑和變化情況,這些私人數據包括:信用卡卡號、社會安全卡卡號以及重要的資料庫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如果私人數據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被更改或者被訪問,機構應該追究負責人的責任。最後,可以使用漏洞評估報告來確定資料庫的安全空白地帶,諸如弱效密碼、過多的優先訪問權、增加資料庫管理員以及安全群組監測。

牢記安全政策、安全標准、角色分離和可用性

資料庫安全策略不僅關注審計和監測,它也是一個端到端的過程,致力於減少風險、達到管理條例的要求以及防禦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攻擊。資料庫安全需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填補安全空白、與其他安全政策協作以及使安全方式正式化上。在草擬你的安全策略時,要使你的資料庫安全政策與信息安全政策一致;要注意行業安全標准;要強調角色分離;要清楚描述出數據恢復和數據使用的步驟。

熱點內容
ios應用上傳 發布:2024-09-08 09:39:41 瀏覽:439
ios儲存密碼哪裡看 發布:2024-09-08 09:30:02 瀏覽:873
opensslcmake編譯 發布:2024-09-08 09:08:48 瀏覽:653
linux下ntp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4-09-08 08:26:46 瀏覽:744
db2新建資料庫 發布:2024-09-08 08:10:19 瀏覽:173
頻率計源碼 發布:2024-09-08 07:40:26 瀏覽:780
奧迪a6哪個配置帶後排加熱 發布:2024-09-08 07:06:32 瀏覽:101
linux修改apache埠 發布:2024-09-08 07:05:49 瀏覽:209
有多少個不同的密碼子 發布:2024-09-08 07:00:46 瀏覽:566
linux搭建mysql伺服器配置 發布:2024-09-08 06:50:02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