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圖資料庫
A. 資料庫構建流程
構建相山地區地學空間資料庫是在對各類原始數據或圖件資料進行整理、編輯、處理的基礎上,將各類數據或圖形進行按空間位置整合的過程。其工作流程見圖 2.1。
圖2.1 相山地區多源地學空間資料庫構建流程
2.2.1 資料收集
相山地區有 40 多年的鈾礦勘查和研究歷史,積累了大量地質生產或科學研究資料。筆者收集的面上的資料包括原始的離散數據如航空放射性伽瑪能譜數據、航磁數據、山地重力測量數據、ETM 數據,而地面高精度磁測資料僅收集到文字報告和圖件。上述各類數據均可達到製作 1∶50000 圖件的要求。地質圖採用 1995 年核工業 270 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實施完成的 「相山火山岩型富大鈾礦找礦模式及攻深方法技術研究」項目的 1∶50000附圖; 採用的 1∶50000 地形圖的情況見表 2.1。
2.2.2 圖層劃分
GIS 資料庫既要存儲和管理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又要存儲和管理空間拓撲關系數據。數據層原理: 大多數 GIS 都是將數據按照邏輯類型分成不同的數據層進行組織,即按空間數據邏輯或專業屬性分為各種邏輯數據類型或專業數據層。相山地區數字化地質圖包括地理要素和地質要素兩大部分,共設置 9 個圖層,每一圖層 (包括點、線或多邊形) 自動創建與之相對應的屬性表。
表2.1 採用的地形圖情況一覽表
注: 坐標系均為 1954 年北京坐標系,1956 年黃海高程系,等高距為 10 m。
(1) 水系圖層 (L6XS01) : 包括雙線河流、單線河流、水庫或水塘。
(2) 交通及居民地圖層 (L6XS02) : 包括公路和主要自然村及名稱。
(3) 地形等高線圖層 (L6XS03) : 包括地形等高線及高程和山峰高程點。
(4) 蓋層圖層 (D6XS04) : 包括第四系 (Q) 和上白堊統南雄組 (K2n) 及其厚度和主要岩性。
(5) 火山岩系圖層 (L6XS05) : 包括下白堊統打鼓頂組 (K1d) 、鵝湖嶺組 (K1e) 及各種淺成- 超淺成侵入體 (次火山岩體) 的分布和主要岩性特徵。
(6) 基底圖層 (L6XS06) : 含下三疊統安源組 (T3a) 、震旦系 (Z) 、燕山早期花崗岩 (γ5) 、加里東期花崗岩 (γ3) 。
(7) 構造圖層 (L6XS07) : 相山地區褶皺構造不發育,構造圖層主要包括實測的和遙感影像解譯的線性斷裂或環形構造。
(8) 礦產圖層 (L6XS08) : 包括大、中、小型鈾礦床和礦點。
(9) 圖框及圖幅基本信息圖層 (L6XS09) : 數字化地質圖的總體描述,內容包括圖框、角點坐標、涉及的 1∶500000 標准圖幅編號、調查單位及出版年代等。
圖層名編碼結構如下:
相山鈾礦田多源地學信息示範應用
2.2.3 圖形輸入
圖形輸入或稱圖形數字化,是將圖形信息數據化,轉變成按一定數據結構及類型組成的數字化圖形。MapGIS 提供智能掃描矢量化和數字化兩種輸入方式。本次採用掃描矢量化輸入,按點、線參數表事先設定預設參數,分別將地形底圖和地質底圖掃描成柵格圖像的 TIF 文件,按照圖層劃分原則,在計算機內分層進行矢量化。線型、花紋、色標、符號等均按 《數字化地質圖圖層及屬性文件格式》行業標准執行。
對於已建立的圖層,按點、線、多邊形分別編輯修改,結合地質圖、地形圖及相關地質報告,採集添加有關屬性數據,用以表示各圖層點、線、多邊形的特徵。拓撲處理前先將多邊形的地質界線校正到標准圖框內進行修改,去掉與當前圖層區域邊界無關的線或點。對於圖幅邊部不封閉的區域,採用圖框線作為多邊形的邊界線,使圖幅內的多邊形均成為封閉的多邊形。拓撲處理後進行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掛接。
在 MapGIS 實用服務子系統誤差校正模塊中,將數字化地圖校正到統一的大地坐標系統中。圖形資料庫採用高斯-克呂格 (6 度帶) 投影系統,橢球參數: 北京54/克拉索夫斯基。
MapGIS 數據文件交換功能使系統內部的矢量圖層很容易實現 Shape 和 Coverage 等文件格式的轉換。在圖形處理模塊將上述各圖層轉成 Shape 文件格式。
2.2.4 離散數據網格化
在收集的原始資料中,除 1∶50000 地形圖和地質圖之外,航空放射性伽瑪能譜數據(包括原始的和去條帶處理後的數據) 、航磁數據、山地重力測量數據都是離散的二維表格數據。用 GeoExpl 網格化。GeoExpl 數據處理與分析系統提供了多種網格化計算的數學方法,本次選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網格間距 15 m。重力和航磁數據網格化後,進行不同方向或不同深度的延拓處理。所有網格化數據均採用了與上述圖形數據相同的地圖投影和坐標系統。
2.2.5 網格化數據影像化
MapGIS 網格化文件格式為 grd,可直接被 Erdas Imagine 讀取,GeoExpl 網格化文件包括重磁處理反演後的網格化文件可轉換成 Surfer.grd 後,被 Erdas Imagine 讀取。然後將上述網格化數據一一轉成 img 影像數據格式。
2.2.6 DEM 生成
地形等高線 (L6XS03) 文件在 MapGIS 空間分析子系統 DEM 分析模塊中,生成 DEM柵格化文件: L6XS03.grd,再轉成 img 格式,文件名改為: XSDEM。
經過上述程序形成的各類矢量或柵格數據,在 ArcView 平台建立 「相山資料庫」工程文件,將上述各 Shape 圖形和 img 影像文件一一添加到該工程文件中。該工程文件即為相山地區矢量、柵格一體化地學空間資料庫。該資料庫,一可以對這類地學空間信息實現由 GIS 支持的圖層管理,二可以視需要不斷進行數字—圖形—圖像的轉換,三可以將多源地學信息進行疊合和融合,以實現多源地學信息的深化應用和分析,為實現相山地區鈾資源數字勘查奠定基礎。
B. 為什麼資料庫系統採用三層模式兩層映像能為系統提供高度的數據獨立性
注意:如果被轉換的鏡像文件中包含有音、視頻文件信息,那麼系統會打開「高級轉換」窗口,可根據需要選擇所要轉換的軌道,數據軌道將被轉換為ISO文件,音樂
C. 什麼是數據、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和資料庫系統
數據:
科學實驗、檢驗、統計等所獲得的和用於科學研究、技術設計、查證、決策等的數值。
在計算機系統中,各種字母、數字元號的組合、語音、圖形、圖像等統稱為數據,數據經過加工後就成為信息。
資料庫:
資料庫(DataBase,DB)是一個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有共享的、統一管理的數據集合。她是一個按數據結構來存儲和管理數據的計算機軟體系統。資料庫的概念實際包括兩層意思: (1)資料庫是一個實體,它是能夠合理保管數據的「倉庫」,用戶在該「倉庫」中存放要管理的事務數據,「數據」和「庫」兩個概念結合成為資料庫。 (2)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新方法和技術,他能更合適的組織數據、更方便的維護數據、更嚴密的控制數據和更有效的利用數據。
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種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是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簡稱dbms。它對資料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證資料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戶通過dbms訪問資料庫中的數據,資料庫管理員也通過dbms進行資料庫的維護工作。它提供多種功能,可使多個應用程序和用戶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時或不同時刻去建立,修改和詢問資料庫。它使用戶能方便地定義和操縱數據,維護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進行多用戶下的並發控制和恢復資料庫。
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系統(database systems),是由資料庫及其管理軟體組成的系統。它是為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理的核心機構。它是一個實際可運行的存儲、維護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的軟體系統,是存儲介質、處理對象和管理系統的集合體。
資料庫系統(database systems),是由資料庫及其管理軟體組成的系統。它是為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理的核心機構。它是一個實際可運行的存儲、維護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的軟體系統,是存儲介質、處理對象和管理系統的集合體。
資料庫系統DBS(Data Base System,簡稱DBS)是一個實際可運行的存儲、維護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的軟體系統,是存儲介質、處理對象和管理系統的集合體。它通常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其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數據的插入、修改和檢索均要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員負責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資料庫,使數據能被任何有權使用的人有效使用。資料庫管理員一般是由業務水平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員擔任。
D. 中線萬庫是個啥東東
萬庫是線束工程師必備的一款資料庫啊
E. 基於GIS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的組成
1.數字地質圖
傳統的紙質模擬地圖是根據地圖模型(map model),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符號、制圖綜合原理和比例,將地球空間實體和現象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基本屬性等表示在二維平面上。「數字地圖」,簡單地說,就是存儲在計算機中數字化了的地圖。一般來講,數字地圖是以地圖資料庫為基礎,以數字形式存貯於計算機外存儲器上,並能在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可視地圖,又稱「屏幕地圖」或「瞬時地圖」。
(1)地質圖
「地質圖」乃是一切地質工作中的基本圖件,用規定的符號、不同的顏色、描繪一地區的地質現象,反映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各類礦產、各種型式的地質構造線等,反映它們形成的時代、分布和相互關系,以三維空間的立體形狀表示在二維空間的平面上。金澤蘭等在《地質圖編匯法》中,提出地質圖是一種將出露在地表的地質構造現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圖(通常帶有地形等高線,即地形圖)上,並用規定的符號、色譜、花紋予以表示的圖件。它是為特定目的服務的、有選擇性地表示地質對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的符號化表現形式。在地質圖上表示的地質對象即可以根據地質屬性分類集合進行選擇,也可以按照地理范圍進行表示,一般情況下是兩者結合進行的。總的來說,地質圖是現實世界中地質客體在人腦中抽象的、具體的表達,是現實地質對象在圖紙上的映射。如圖7-11所示。
圖7-15 以對象為中心的面向對象數據模型實現圖形和屬性統一存儲
這種數據模型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空間對象與其屬性數據,在物理上分離帶來的諸多難題,進而實現基於關系資料庫的GIS空間數據一與其他非空間關系數據一體化管理,給GIS系統開發、應用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性。如利用空間引擎對空間與非空間數據進行操作,同時可以利用大型關系資料庫海量數據管理、事務處理(transaction)、記錄鎖定、並發控制、數據倉庫等功能。
4.GIS與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的結合
GIS是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藉助GIS,基於大量綜合信息,可進行空間采樣,對構造演化、火成活動、沉積相、礦產形成、模擬區域地質演化等復雜問題進行時空和多元統計分析,對成礦預測和礦產勘查提供有力分析工具。在數據量充裕前提下,GIS分析具有定量、定時、定位的特點,可給出動態(不同時間、不同位置)結果。藉助深部與時間數據,GIS分析實際上可拓展到四維空間。
P.Gardenfors提出在客觀世界和符號表達之間存在著概念層,他將知識表達分為三個層次,即:亞概念層、概念層、符號層,通過亞概念層感知客觀世界,然後通過概念層將感知的內容抽象成為概念進行分類,將概念(分類)通過符號層表達出來。地理信息在概念層形成,在符號層表達,所以地理信息庫的建立就是通過概念層對地理空間(客觀世界)的抽象而形成地理信息概念空間,將該概念空間形式化後就成為本體化的地理信息空間,即可在計算環境下通過符號層(圖形)表達出來。
地質信息系統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構造圖7-16中的地質模型,目的是通過有限的、不完全的並且含有各種雜訊的觀測數據來推斷地下空間的物質、能量的分布和流動情況。
圖7-16 地質認知過程的簡化示意圖
大部分礦產都不是暴露在表面,而是埋在地表深部。利用GIS的方法通過了解地表上層物質的空間分布,就可以判斷礦藏存在的可能性。在一個找礦預測區域往往已知部分礦區和礦點,這些礦區和礦點具有很多的空間屬性和地理屬性,要想很直觀的用以往普通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去把它表達出來,可謂耗時費力。而GIS的出現為礦產資源評價和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評價工具與手段。GIS是採集、管理、處理、分析、顯示、輸出多種來源的與地理空間位置相關信息的計算機系統。隨著GIS與RS(遙感)、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相結合的「3 S」集成以及計算機互聯網的迅速發展,GIS在地質找礦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GIS與地質空間資料庫的結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建立地質礦產資源資料庫
描述礦產地屬性的數據內容繁雜,類別眾多,可分為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礦產地各類屬性信息認識、分析和評價該礦區也很重要。因此,地理空間信息在礦產資源管理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質礦產資料庫在GIS的支持下,結合礦產資源數據類型可建立多種地理空間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利用GIS先進的資料庫和圖庫管理對於各種地質圖件和數據的長期保存及修改變得容易。
(2)圖形顯示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專題圖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同時也能有效而直觀的反映研究成果。在地質資料庫基礎上,GIS可將各種數據或分析成果以專題圖的形式直觀而有效的顯示,並可進行人機互動式地設計、編輯、修改。在成果輸出方面,GIS能夠提供高質量的預測成果圖件,直觀清晰,一目瞭然。GIS的這些功能,能將各種礦產資源的文字描述與空間地理位置有效的結合與表達,大大提高了礦產資源數據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3)空間分析功能
GIS的空間分析功能是GIS區別於其他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標志。地質資料庫系統涉及GIS多種空間分析功能,結合地質「專家知識」,為大范圍大區域內實現快速、准確的成礦預測創造了有利條件。GIS吸取專家的經驗及知識較容易,並且進行成礦預測具有空間直觀性,避免了預測中的人為因素;能夠彌補一些人工方法的缺陷(如對於斷裂控礦影響寬度帶的確定)。與傳統的方法相比,GIS空間分析功能可以更加迅速地對大量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大大節約了時間,縮短了研究周期,
(4)多源信息的集成
地質資料庫的數據是多源數據。有不同精度、不同比例尺、不同數據源、不同格式的數據,藉助GIS能將這些多源的數據有機地集成在一起,能提供集成管理多源地學數據(包括以文字、數字為主的屬性信息和以圖形圖像為主的空間信息),具有方便建立模型及進行空間模擬分析的能力,使數據的分析更有效和定量化。進而,可以以多尺度、多方位反映某個地區的地質成礦信息。
由此可見,海量的地質數據與GIS強大的空間信息處理和分析功能的有機結合,是地質領域對多源地學信息綜合分析進行成礦預測劃時代的理想工具。
通過以上三個章節的分析論述,GIS在理論和技術上的日臻完善和強大,使得基於GIS地質圖資料庫的應用更加深入人心。在理論上,地理空間和地理信息空間的點本質認識以及地理信息元組概念的提出對地理信息應用特別是在地質領域的應用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一條理論依據和入口;在技術上,以ArcGIS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統的日益完善:在地理信息表達上,以本體為核心的地理信息表達方式為地質信息的表達及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使得原有地理信息所不能完成的知識發現、復雜環境建模等復雜應用在新地理信息系統下成為現實;在地理信息分析技術上,ArcGIS從地理信息庫(知識庫)、基於知識庫的智能可視化,以及地理信息處理三個角度為地理信息的各種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支持,特別是9.0版本開發以後,對探索式空間數據分析方法整合使從海量日益復雜的地理信息中進行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可以在空間、時間、屬性一體化方式下進行。
F. 資料庫系統由什麼組成
資料庫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資料庫系統DBS(Data Base System,簡稱DBS)通常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其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數據的插入、修改和檢索均要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員負責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資料庫,使數據能被任何有權使用的人有效使用。資料庫管理員一般是由業務水平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員擔任。
資料庫系統一般由4個部分組成:
(1)資料庫(database,DB)是指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可共享的數據的集合。資料庫中的數據按一定的數學模型組織、描述和存儲,具有較小的冗餘,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並可為各種用戶共享。
(2)硬體:構成計算機系統的各種物理設備,包括存儲所需的外部設備。硬體的配置應滿足整個資料庫系統的需要。
(3)軟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及應用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軟體,是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工作,解決如何科學地組織和存儲數據,如何高效獲取和維護數據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包括:數據定義功能、數據操縱功能、資料庫的運行管理和資料庫的建立與維護。
(4)人員:主要有4類。第一類為系統分析員和資料庫設計人員:系統分析員負責應用系統的需求分析和規范說明,他們和用戶及資料庫管理員一起確定系統的硬體配置,並參與資料庫系統的概要設計。資料庫設計人員負責資料庫中數據的確定、資料庫各級模式的設計。第二類為應用程序員,負責編寫使用資料庫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可對數據進行檢索、建立、刪除或修改。第三類為最終用戶,他們利用系統的介面或查詢語言訪問資料庫。第四類用戶是資料庫管理員(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負責資料庫的總體信息控制。DBA的具體職責包括:具體資料庫中的信息內容和結構,決定資料庫的存儲結構和存取策略,定義資料庫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約束條件,監控資料庫的使用和運行,負責資料庫的性能改進、資料庫的重組和重構,以提高系統的性能。
其中應用程序包含在軟體范圍內,是指資料庫應用系統,比如開發工具、人才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等。
層次關系可參見如下圖:
G. 什麼是資料庫
資料庫就是儲存數據的地方。在電腦中,在內存中,在硬碟中的東西都是存儲在資料庫中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所待的地方就叫做資料庫。也可以稱為電子化的「文件櫃」。
在計算機科學與應用中的資料庫意味著今後數據會越來越龐大,也意味著數據在以後的發展中在重多的科學還有應用中要運用到更多的數據。
(7)深圖資料庫擴展閱讀:
資料庫管理系統可以依據它所支持的資料庫模型來作分類,例如關系式、XML;或依據所支持的計算機類型來作分類,例如伺服器群集、或依據所用查詢語言來作分類,例如SQL、XQuery;或依據性能沖量重點來作分類,例如最大規模、最高運行速度的分類方式。
不論使用哪種分類方式,一些DBMS能夠跨類別,同時支持多種查詢語言。早期比較流行的資料庫模型有三種,而在當今的互聯網中最常見的就是關系型資料庫和非關系型資料庫。
H. 地理資料庫子系統
地理資料庫子系統由地理信息管理系統與圖層資料庫及成果圖資料庫組成,圖層資料庫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基礎圖層資料庫和專業圖層資料庫。
地理信息管理系統使用Mapinfor商品軟體,屬於桌面型管理系統。系統主要使用Mapinfor軟體自身的基礎管理功能(未進行二次開發前就已有的功能),主要功能包括:圖形編輯、圖形輸入、圖形輸出、圖元查詢與檢索、投影變換、標注等。
圖形編輯:利用十餘種編輯工具,對圖層可繪制點、線、域等圖元,並可改變各種圖元的樣式與形狀,改變圖元的圖層及刪除等操作。編輯雖可用來輸入圖元,但效率低,主要用於對已輸入圖形進行精細加工,如整形等。
圖形輸入:用三種方法,即數字化儀法、屏幕數字化(結合柵格圖像)及其它矢量圖像的轉換輸入進行圖形輸入。在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前,已有不少的專業圖本身就是用某種矢量圖形軟體繪制的,如CAD格式圖件,通過矢量圖像的轉換輸入,不僅可保持原圖的精度,又可極大地節約圖形錄入工作量。
圖形輸出:一幅成果圖,需要在基礎圖層資料庫和專業圖層資料庫中調出若干有關圖層並選定繪制范圍,再根據成果圖的服務對象和作圖目的,對圖層進行適當的編輯(如改變標注位置,增加圖件聲明性文字等)後,便可完成。一般對編輯完成的成果圖要存入成果圖資料庫中。圖形輸出功能,是將成果圖資料庫中的專業圖,輸出到繪圖機。在輸出操作過程中,可選擇比例尺和重新定義繪圖范圍。
圖元查詢與選擇:這是在編輯過程中頻繁使用的操作,可分為點選擇、范圍選擇、SQL選擇。對選擇出的圖元對象,利用瀏覽表編輯功能或資料庫編輯功能進行編輯,如刪除圖元,改變圖元的某些屬性以及將選擇出的圖元單經過適當編輯後,方可單獨作為一新圖層等。
投影變換:因塔里木盆地地域廣闊,在前人繪制的各種基礎與專業圖件中,使用的投影與投影參數不盡相同,在利用其資料時,須轉換為統一的投影系統(稱本地投影)才能合成與疊加。MapInfor投影轉換能力很強,在實際操作中,所出現的各種圖件幾乎都可找出對應的投影變換。
標註:盡管系統有自動標注功能,但在必要時,還需要對圖件進行人工標注和增加圖件文字性說明。由於使用的軟體平台為漢字環境的Windows95,用其中的矢量漢字字體對圖形進行中西文標注都很方便。
主要資料庫文件類型:分為三類,即基礎圖層資料庫、專業圖層資料庫、成果圖資料庫。
1.基礎圖層資料庫
(1)行政界限(線圖層)
(2)城市與村鎮(點圖層)
(3)地形(線圖層)
(4)公路(線圖層)
(5)鐵路(線圖層)
(6)河流(線圖層)
(7)湖泊(域圖層)
(8)植被帶(域圖層)
(9)地名(點圖層)
(10)河流名
……
2.專業圖層資料庫
(1)地質與地層界限(域圖層)
(2)斷層(線圖層)
(3)潛水富水性分區(域圖層)
(4)承壓水富水性分區(域圖層)
(5)水源地分布(域圖層)
(6)地下水的埋藏特點(域圖層)
(7)地下水礦化度等值線(線圖層)
(8)灌溉渠系(線圖層)
(9)灌區(域圖層)
(10)水庫(域圖層)
……
3.成果圖資料庫
(1)地下水分布圖
(2)地下水等埋深圖
(3)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4)地下水流場圖
(5)地下水開采潛力圖
(6)地下水開采強度圖
……
I. 簡述數據,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系統的概念。
數據(data)是事實或觀察的結果,是對客觀事物的邏輯歸納,是用於表示客觀事物的未經加工的的原始素材。
資料庫指的是以一定方式儲存在一起、能為多個用戶共享、具有盡可能小的冗餘度的特點、是與應用程序彼此獨立的數據集合。
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種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簡稱DBMS。
資料庫系統DBS(Data Base System,簡稱DBS)通常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其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數據的插入、修改和檢索均要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員負責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資料庫,使數據能被任何有權使用的人有效使用。資料庫管理員一般是由業務水平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員擔任。
J. 簡述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和資料庫系統的概念
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和資料庫系統的概念分別回答:
1、資料庫: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
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種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簡稱DBMS。
資料庫管理系統對資料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證資料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系統DBS(Data Base System,簡稱DBS)通常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
資料庫系統是為了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理系統,也是一個為了實際可運行的存儲、維護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的軟體系統,是存儲介質 、處理對象和管理系統的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