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明朝演算法口訣

明朝演算法口訣

發布時間: 2022-06-27 06:59:46

A. 韓信點兵

首先我們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數9945(註:因為5、9、13、17為兩兩互質的整數,故其最小公倍數為這些數的積),然後再加3,得9948(人)。
在一千多年前的《孫子算經》中,有這樣一道算術題: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按照今天的話來說: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求這個數.
這樣的問題,也有人稱為「韓信點兵」.它形成了一類問題,也就是初等數論中的解同餘式。
① 有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4餘1,問這個數除以12餘幾?
解:除以3餘2的數有:
2, 5, 8, 11,14, 17, 20, 23….
它們除以12的余數是:
2,5,8,11,2,5,8,11,….
除以4餘1的數有:
1, 5, 9, 13, 17, 21, 25, 29,….
它們除以12的余數是:
1, 5, 9, 1, 5, 9,….
一個數除以12的余數是唯一的.上面兩行余數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這個數除以12的余數是5.
如果我們把①的問題改變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數,而是求這個數.很明顯,滿足條件的數是很多的,它是 5+12×整數,
整數可以取0,1,2,…,無窮無盡.事實上,我們首先找出5後,注意到12是3與4的最小公倍數,再加上12的整數倍,就都是滿足條件的數.這樣就是把「除以3餘2,除以4餘1」兩個條件合並成「除以12餘5」一個條件.《孫子算經》提出的問題有三個條件,我們可以先把兩個條件合並成一個.然後再與第三個條件合並,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求符合條件的最小數.
解:先列出除以3餘2的數:
2, 5, 8, 11, 14, 17, 20, 23, 26,…,
再列出除以5餘3的數:
3, 8, 13, 18, 23, 28,….
這兩列數中,首先出現的公共數是8.3與5的最小公倍數是15.兩個條件合並成一個就是8+15×整數,列出這一串數是8, 23, 38,…,再列出除以7餘2的數 2, 9, 16, 23, 30,…,
就得出符合題目條件的最小數是23.
事實上,我們已把題目中三個條件合並成一個:被105除餘23.
那麼韓信點的兵在1000-1500之間,應該是105×10+23=1073人
中國有一本數學古書「孫子算經」也有類似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答曰:「二十三」
術曰:「三三數剩一置幾何?答曰:五乘七乘二得之一百四。
五五數剩一復置幾何?答曰,三乘七得之二十一是也。
七七數剩一又置幾何?答曰,三乘五得之十五是也。
三乘五乘七,又得一百零五。
則可知已,又
三三數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數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數之剩二,置三十,並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減之,即得。凡三三數之剩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剩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剩一,則置十五,即得。」
孫子算經的作者及確實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過根據考證,著作年代不會在晉朝之後,以這個考證來說上面這種問題的解法,中國人發現得比西方早,所以這個問題的推廣及其解法,被稱為中國剩餘定理。
簡單扼要總結:
1.算兩兩數之間的能整除數
2.算三個數的能整除數
3.用1中的三個整除數之和減去2中的整除數之差(有時候是倍數)
4計算結果即可
韓信帶1500名兵士打仗,戰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韓信馬上說出人數:1049
如多一人,即可湊整。倖存人數應在1000~1100人之間,即得出:
3乘5乘7乘10減1=1049(人)

B. 朱算口決是什麼意思

是不是珠算口決?如果是的話應該就是打算盤的口決了,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進一- ~-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進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進一n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進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進一,八上三去五進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進一,九上四去五進一

C.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什麼意思

韓信點兵

漢高祖劉邦曾問大將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斜了劉邦一眼說:「你頂多能帶十萬兵吧!」漢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悅,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韓信傲氣十足地說:「我呀,當然是多多益善啰!」劉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興,勉強說:「將軍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現在,我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向將軍請教,憑將軍的大才,答起來一定不費吹灰之力的。」韓信滿不在乎地說:「可以可以。」劉邦狡黠地一笑,傳令叫來一小隊士兵隔牆站隊,劉邦發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隊站好後,小隊長進來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二人。」「劉邦又傳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隊長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三人。」劉邦再傳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隊長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二人。」劉邦轉臉問韓信:「敢問將軍,這隊士兵有多少人?」韓信脫口而出:「二十三人。」劉邦大驚,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個岔子把他殺掉,免生後患。」一面則佯裝笑臉誇了幾句,並問:「你是怎樣算的?」韓信說:「臣幼得黃石公傳授《孫子算經》,這孫子乃鬼穀子的弟子,算經中載有此題之演算法,口訣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樹梅花開一枝,

七子團圓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劉邦出的這道題,可用現代語言這樣表述:

「一個正整數,被3除時餘2,被5除時餘3,被7除時餘2,如果這數不超過100,求這個數。」

《孫子算經》中給出這類問題的解法:「三三數之剩二,則置一百四十;五五數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數之剩二,置三十;並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減之,即得。凡三三數之剩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剩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剩一,則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減之,即得。」用現代語言說明這個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與7整除而被3除餘1的數70,被3與7整除而被5除餘1的數21,被3與5整除而被7除餘1的數15。

所求數被3除餘2,則取數70×2=140,140是被5與7整除而被3除餘2的數。

所求數被5除餘3,則取數21×3=63,63是被3與7整除而被5除餘3的數。

所求數被7除餘2,則取數15×2=30,30是被3與5整除而被7除餘2的數。

又,140+63+30=233,由於63與30都能被3整除,故233與140這兩數被3除的余數相同,都是餘2,同理233與63這兩數被5除的余數相同,都是3,233與30被7除的余數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滿足題目要求的一個數。

而3、5、7的最小公倍數是105,故233加減105的整數倍後被3、5、7除的余數不會變,從而所得的數都能滿足題目的要求。由於所求僅是一小隊士兵的人數,這意味著人數不超過100,所以用233減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

這個演算法在我國有許多名稱,如「韓信點兵」,「鬼谷算」,「隔牆算」,「剪管術」,「神奇妙算」等等,題目與解法都載於我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中。一般認為這是三國或晉時的著作,比劉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演算法口訣詩則載於明朝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詩中數字隱含的口訣前面已經解釋了。宋朝的數學家秦九韶把這個問題推廣,並把解法稱之為「大衍求一術」,這個解法傳到西方後,被稱為「孫子定理」或「中國剩餘定理」。而韓信,則終於被劉邦的妻子呂後誅殺於未央宮。

請你試一試,用剛才的方法解下面這題:

一個數在200與400之間,它被3除餘2,被7除餘3,被8除餘5,求該數。

(解:112×2+120×3+105×5+168k,取k=-5得該數為269。)
滿意請採納。

D. 明代算盤是什麼樣的

看圖
圖文:明代銅元八卦算盤

http://www.mycollect.net/antiqueEstimation/show-143578-1.html

http://trade.artron.net/buy/show.jsp?collection_id=373859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6-07/24/content_4872033.htm

明代黃花梨算盤
明代黃花梨算盤

長47厘米,寬18厘米。17桿(缺一桿),算盤框(缺底部插板)和算盤子全為黃花梨木,橫桿有錯銀定位字。
http://www.findart.com.cn/-8-showorder.html?key=%E9%94%99%E9%93%B6

珠算的普及並最終徹底淘汰籌算,這一過程是在明代完成的。當時,由於實用數學和商業數學的發展,迫切要求計算簡捷,速度加快,這就給珠算盤這一計算工具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另外,傳統的籌算方法從唐宋以來已經逐漸簡化,並且形成了一套運算口訣。這些口訣用字極少而意義完整,用算籌演算時,往往一念口訣就心算出了結果,而手中的算籌卻還在慢慢排列,這樣便產生了得心不能應手的矛盾。比較起來,在珠算盤上用手撥動算珠的速度要比籌算的排列移動快得多,珠算具有「隨手撥珠便成答案」的優點,
因此,一時間珠算風靡海內,很快就在各個方面取代了算籌,並最終把算籌送進了歷史博物館。 明代的珠算盤與現代通行的珠算盤完全相同。例如在1578年柯尚迂的《數學通軌》一書中,就曾繪有一個「算盤圖式」。這是一個十三檔的珠算盤圖,每一檔上面兩個珠,下面五個珠,中間用木製的橫粱隔開,與現在的算盤完全一樣。這樣的算盤與日本後
來流行的算盤略有不同,日本流行的算盤在橫樑上面只放一顆算珠。橫粱上有兩顆算珠,一方面便於計算中有時需要暫不迸位,另一方面則便於舊制斤兩(1斤=16兩)的加減,所以在實際計算時要比橫粱上只放一顆算珠更加方便。

圖1-10-1明代的算盤

圖1-10-2 明代數學著作中的算盤圖

至於明代珠算的運算口訣,也與今天的珠算口訣大致相同。
如加法口訣為:
「一上一,一下五除四,一退九進一十
二上二,二下五除三,二退八進一十
………」等等。
減法口訣訣為:
「一退一,一退十還九,一上四退五
二退二,二退十還八,二上三退五
………..」等等

乘法口訣即「九九口訣」,如「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之類,除法口訣則沿用元代籌算的「九歸」口訣如:「二一添作五,逢二進成十,三一三十一」等等。這些歌訣相當完善,應用方便,直到現在還在繼續使用。
由於明代珠算非常流行,所以當時有關珠算術的書籍出版了很多。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當數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程大位是明代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他自幼博覽群書,二十歲後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經商,同時不斷研究數學。他遍訪名師,廣搜算經,經多年積累與編寫,終於在六十歲那年完成了傑作《演算法統宗》。此書出版後,很快就風行海內並傳入日本。當時凡研究演算法者,幾乎都人手一冊。一直到清朝未年,各地出版的珠算書,不是它的翻刻本,就是它的改編本,其流傳之廣泛長久,在中國數學史上是罕見的。
從15世紀開始,中國的珠算盤逐漸傳人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地,對這些國家數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後又經歐洲的一些商業旅行家把它傳播到了西方。現在,世界各國的學術界一致公認,珠算盤是中國發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不僅如此,在世界已進入電子計算機時代的今天,珠算盤仍然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裡,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都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美國還專門派人到日本去學珠算,而日本應考珠算技術等級合格證的人每年都有增加。正如日本珠算教育聯盟會長荒木勛所說:「在中國誕生又傳播到亞洲各國而發展起來的珠算,通過日中兩國專家的合作,正在走向世界范圍的普及。」

E. 在明朝的《演算法統宗》,"鋪地棉"怎樣算

「鋪地錦」原來是流行於阿拉伯的一種古算,在15世紀時傳入我國.
它的方法是這樣的.首先,畫出方格和斜線,然後,在畫好的格子里記入相應的數字,再根據記錄好的數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因為計算完了以後,形如我國古代織出的錦緞.因此我國的勞動人民給這種計算格式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鋪地錦」.具體方法如圖示
把第一因數46寫在格子圖的上面,第二因數75寫在格子圖的右面,然後,6*7=42的42寫在6下面的方格里,十位4寫在斜線的上面,個位2寫在斜線的下面,同樣道理把4*7=28;6*5=30;4*5=20分別寫在格子里,如上圖。然後從最右邊起把同一斜線裡面的數全部加起來,如最右面的斜線只有一個0就在斜線末端寫0;第二斜線裡面有2、3、0加起來等於5就在末端寫5,第三斜線裡面有4、8、2加起來等於14就在末端寫4把10進位到第四斜線;第四斜線裡面有2加上進來的1等於3就在末端寫3。最後就按照從左到右和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寫下來3450,所以46*75=3450。
http://ke..com/view/48685.htm?fr=ala0_1_1#5

如果想要有圖的可以去這里http://math.cersp.com/qwsx/SYDS/200712/5859.html

F. 天文歷法的明代象牙算盤

算盤在當時是商業和統計必不可少的用品。長方木框中間加一道橫梁,橫樑上方每檔有兩珠,每一粒代表數為「5」,下方每檔有五珠,每粒珠子代表數為「l」,由右向左每檔是十進位。運算時用計算口訣進行四則運算,方便快捷,至今使用不衰。有關算盤的興起時間尚未定論,有人說元代已經開始使用算盤,但至今尚未發現實物以驗證。明萬曆年間程大位的《演算法統綜》已畫出算盤形象,和現行算盤完全一致,並記載了運算口訣,可見當時在商業和統計中已經廣泛運用算盤。這件象牙算盤製作精良,珠子靈活,至今仍然操作方便。

G. 我國明朝的什麼採用數字計演算法判定出

中國從明代開始進入了封建社會的晚期,16世紀末以後,西方初等數學陸續傳入中國,使中國數學研究出現一個中西融合貫通的局面;鴉片戰爭以後,近代數學開始傳入中國,中國數學便轉入一個以學習西方數學為主的時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近代數學研究才真正開始。
從明初到明中葉,商品經濟有所發展,和這種商業發展相適應的是珠算的普及。明初《魁本對相四言雜字》和《魯班木經》的出現,說明珠算已十分流行。前者是兒童看圖識字的課本,後者把算盤作為家庭必需用品列入一般的木器傢具手冊中。
發展衰落
這一時期指十四世紀中葉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數學除珠算外出現全面衰弱的局面,當中涉及到中算的局限、十三世紀的考試制度中已刪減數學內容、明代大興八段考試制度等復雜的問題,不少中外數學史家仍探討當中涉及的原因。
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現了許多珠算讀本,及至程大位的《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問世,珠算理論已成系統,標志著從籌算到珠算轉變的完成。但由於珠算流行,籌算幾乎絕跡,建立在籌算基礎上的古代數學也逐漸失傳,數學出現長期停滯。
珠算
珠算演算法和口訣也逐漸趨於完善

H. 明代的珠算口訣為什麼會流傳至今

珠算,自西周開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而算盤則有「世界上古老的計算機」之稱。2013年12月5日,珠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末徽州商人程大位編撰完成的《直指演算法統宗》(簡稱《演算法統宗》),是中國古代數學發展過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當時在中國民間普及珠算起了很大的作用,流傳廣泛。明末,他的書就傳遍東南亞、歐洲和美洲。

經商時完善珠算口訣,寫出《演算法統宗》

程大位(1533~1606)明代商人,珠算發明家。字汝思,號賓渠,漢族,安徽休寧縣率口(今黃山市屯溪)人,出生於商人家庭。他少年時,讀書極為廣博﹐對書法和數學頗感興趣,一生沒有做過官。20歲起便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經商。因商業計算的需要,他隨時留心數學,訪名師,搜集很多數學書籍,刻苦鑽研,時有心得。在商務往來中,有感於傳統籌碼計數法的不便,決定編撰一部簡明實用的數學書,終於在60歲時完成。

程大位四十歲時,倦於外游,便棄商歸故里,認真鑽研古籍,擷取名家之長,歷經二十年,於明萬曆壬辰年(1592)寫就巨著《演算法統宗》十七卷。其後六年,又對該書刪繁就簡,寫成《演算法纂要》四卷,成為後世民間計算最基本的讀本。《演算法統宗》詳述了傳統的珠算規則,確立了算盤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訣,搜集了古代流傳的595道數學難題並記載了解決方法,是中國16—17世紀數學領域集大成的著作。

《演算法統宗》,全名《新編直指演算法統宗》,內容包括當時能收集到的各種實用數學問題和數學方法,依《九章算術》的次序,分為九章,分別敘述整數、分數的加、減、除、乘、乘方、開方等基本知識。珠算開方法是第一次記述,在列舉各種計算方法的同時,還指出最方便的計算方法。這部書的精華部分是全面介紹了珠算,以及珠算的各種方法和歸除口訣。比如沿用至今的珠算除法的《九歸歌》,「二一添作五,逢二進一十……」並用圖形加以詳細說明。此書又多用口訣、詩歌形式寫成,通俗易懂,淺顯易記。

他發明「丈量步車」,成為捲尺的雛形

世界第一捲尺是程大位於1578年左右發明的,他當時把它稱作「丈量步車」,程大位因此被譽為「捲尺之父」。「丈量步車」較之當今的鋼捲尺、皮捲尺顯得龐大許多,但從其原理、構造、用途和用法來看,又令人不得不承認它就是捲尺的雛形。它由木製的外套、十字架,竹製的篾尺,鐵制的轉心、鑽腳和環等部件組成。篾尺收放均從外套的匾眼中進出,鑽腳便於准確插入田地測量點,環便於提攜。程大位發明的捲尺不但有實物,而且在程大位編著的《演算法統宗》第三卷中有完整的零件圖、總裝圖、設計說明和改型說明等全套書面資料,這在世界發明史上是相當少見的。
?

I. 中國剩餘定理口訣

【法一】正整數n被3除餘2,得n=3k+2,k∈N;
被5除餘3,得n=5l+3,l∈N;
被7除餘4,得n=7m+4,m∈N;
求得n的最小值是53.
【法二】按此歌訣得演算法如圖,
則輸出n的結果為
按程序框圖知n的初值為263,代入循環結構得n=263-105-105=53,
即輸出n值為53.
故選:A.

J. 請問「韓信點兵」是怎樣一種計算方法怎麼興起的,口訣是怎樣的,怎麼計算啊

韓信點兵

作者:jianhao

漢高祖劉邦曾問大將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斜了劉邦一眼說:「你頂多能帶十萬兵吧!」漢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悅,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韓信傲氣十足地說:「我呀,當然是多多益善啰!」劉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興,勉強說:「將軍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現在,我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向將軍請教,憑將軍的大才,答起來一定不費吹灰之力的。」韓信滿不在乎地說:「可以可以。」劉邦狡黠地一笑,傳令叫來一小隊士兵隔牆站隊,劉邦發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隊站好後,小隊長進來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二人。」「劉邦又傳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隊長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三人。」劉邦再傳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隊長報告:「最後一排只有二人。」劉邦轉臉問韓信:「敢問將軍,這隊士兵有多少人?」韓信脫口而出:「二十三人。」劉邦大驚,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個岔子把他殺掉,免生後患。」一面則佯裝笑臉誇了幾句,並問:「你是怎樣算的?」韓信說:「臣幼得黃石公傳授《孫子算經》,這孫子乃鬼穀子的弟子,算經中載有此題之演算法,口訣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樹梅花開一枝,

七子團圓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劉邦出的這道題,可用現代語言這樣表述:

「一個正整數,被3除時餘2,被5除時餘3,被7除時餘2,如果這數不超過100,求這個數。」

《孫子算經》中給出這類問題的解法:「三三數之剩二,則置一百四十;五五數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數之剩二,置三十;並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減之,即得。凡三三數之剩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剩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剩一,則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減之,即得。」用現代語言說明這個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與7整除而被3除餘1的數70,被3與7整除而被5除餘1的數21,被3與5整除而被7除餘1的數15。

所求數被3除餘2,則取數70×2=140,140是被5與7整除而被3除餘2的數。

所求數被5除餘3,則取數21×3=63,63是被3與7整除而被5除餘3的數。

所求數被7除餘2,則取數15×2=30,30是被3與5整除而被7除餘2的數。

又,140+63+30=233,由於63與30都能被3整除,故233與140這兩數被3除的余數相同,都是餘2,同理233與63這兩數被5除的余數相同,都是3,233與30被7除的余數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滿足題目要求的一個數。

而3、5、7的最小公倍數是105,故233加減105的整數倍後被3、5、7除的余數不會變,從而所得的數都能滿足題目的要求。由於所求僅是一小隊士兵的人數,這意味著人數不超過100,所以用233減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

這個演算法在我國有許多名稱,如「韓信點兵」,「鬼谷算」,「隔牆算」,「剪管術」,「神奇妙算」等等,題目與解法都載於我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中。一般認為這是三國或晉時的著作,比劉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演算法口訣詩則載於明朝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詩中數字隱含的口訣前面已經解釋了。宋朝的數學家秦九韶把這個問題推廣,並把解法稱之為「大衍求一術」,這個解法傳到西方後,被稱為「孫子定理」或「中國剩餘定理」。而韓信,則終於被劉邦的妻子呂後誅殺於未央宮。

請你試一試,用剛才的方法解下面這題:

一個數在200與400之間,它被3除餘2,被7除餘3,被8除餘5,求該數。

(解:112×2+120×3+105×5+168k,取k=-5得該數為269。)

什麼叫做「韓信點兵」?

韓信點兵是一個有趣的猜數游戲。如果你隨便拿一把蠶豆(數目約在100粒左右),先3粒3粒地數,直到不滿3粒時,把余數記下來;第二次再5粒5粒地數,最後把余數記下來;第三次是7粒一數,把余數記下來。然後根據每次的余數,就可以知道你原來拿了多少粒蠶豆了。不信的話,你還可以實地試驗一下。例如,假如3粒一數餘1粒,5粒一數餘2粒,7粒一數餘2粒,那麼,原有蠶豆有多少粒呢?

這類題目看起來是很難計算的,可是我國有時候卻流傳著一種演算法,綜的名稱也很多,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牆算」;楊輝叫它「剪管術」;而比較通行的名稱是「韓信點兵」。最初記述這類演算法的是一本名叫《孫子算經》的書,後來在宋朝經過數學家秦九韶的推廣,又發現了一種演算法,叫做「大衍求一術」。這在數學史上是極有名的問題,外國人一般把它稱為「中國剩餘定理」。至於它的演算法,在《孫子算經》上就已經有了說明,而且後來還流傳著這么一道歌訣: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樹梅花廿一枝,
七子團圓正半月,
除百零五便得知。

這就是韓信點兵的計算方法,它的意思是:凡是用3個一數剩下的余數,將它用70去乘(因為70是5與7的倍數,而又是以3去除餘1的數);5個一數剩下的余數,將它用21去乘(因為21是3與7的倍數,又是以5去除餘1的數);7個一數剩下的余數,將它用15去乘(因為15是3與5的倍數,又是以7去除餘1的數),將這些數加起來,若超過105,就減掉105,如果剩下來的數目還是比105大,就再減去105,直到得數比105小為止。這樣,所得的數就是原來的數了。根據這個道理,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前面的五個題目列成算式:
1×70+2×21+2×15-105
=142-105
=37
因此,你可以知道,原來這一堆蠶豆有37粒。

1900年,德國大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歸納了當時世界上尚未解決的最困難的23個難題。後來,其中的第十問題在70年代被解決了,這是近代數學的五個重大成就。據證明人說,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是受到了「中國剩餘定理」的啟發的。

熱點內容
明日之後澤爾谷伺服器怎麼玩 發布:2025-01-21 21:50:09 瀏覽:459
楚留香掛機腳本 發布:2025-01-21 21:25:57 瀏覽:622
java的jms 發布:2025-01-21 21:22:45 瀏覽:693
上傳綁定事件 發布:2025-01-21 21:21:03 瀏覽:491
無法訪問已釋放的對象 發布:2025-01-21 21:13:50 瀏覽:968
android比ios 發布:2025-01-21 21:06:05 瀏覽:181
電腦mc連接伺服器秒退 發布:2025-01-21 21:05:16 瀏覽:534
我的世界寶可夢伺服器在哪找 發布:2025-01-21 21:00:06 瀏覽:437
pythonhtml解析器 發布:2025-01-21 20:43:03 瀏覽:459
如何設置多一個伺服器 發布:2025-01-21 20:41:24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