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測試內存
❶ 如何檢查linux的內存使用狀況
一種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proc/meminfo」來檢查內存使用狀況。這個動態更新的虛擬文件事實上是諸如free,top和ps這些與內存相關的工具的信息來源。從可用/閑置物理內存數量到等待被寫入緩存的數量或者已寫回磁碟的數量,只要是你想要的關於內存使用的信息,「/proc/meminfo」應有盡有。特定進程的內存信息也可以通過「/proc/<pid>/statm」和「/proc/<pid>/status」來獲取。
❷ 如何用linux內核檢查進程內存
[root@scs-2 tmp]#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66180 3250004 16176 0 110652 2668236
-/+ buffers/cache: 471116 2795064
Swap: 2048276 80160 1968116
下面是對這些數值的解釋:
total:總計物理內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
Buffers/cached:磁碟緩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釋了。
區別:第二行(mem)的used/free與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區別。 這兩個的區別在於使用的角度來看,第一行是從OS的角度來看,因為對於OS,buffers/cached 都是屬於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內存是16176KB,已用內存是3250004KB,其中包括,內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從應用程序角度來看,對於應用程序來說,buffers/cached 是等於可用的,因為buffer/cached是為了提高文件讀取的性能,當應用程序需在用到內存的時候,buffer/cached會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從應用程序的角度來說,可用內存=系統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2795064=16176+110652+2668236
接下來解釋什麼時候內存會被交換,以及按什麼方交換。 當可用內存少於額定值的時候,就會開會進行交換。
如何看額定值:
cat /proc/meminfo
[root@scs-2 tmp]# cat /proc/meminfo
MemTotal: 3266180 kB
MemFree: 17456 kB
Buffers: 111328 kB
Cached: 2664024 kB
SwapCached: 0 kB
Active: 467236 kB
Inactive: 2644928 kB
HighTotal: 0 kB
HighFree: 0 kB
LowTotal: 3266180 kB
LowFree: 17456 kB
SwapTotal: 2048276 kB
SwapFree: 1968116 kB
Dirty: 8 kB
Writeback: 0 kB
Mapped: 345360 kB
Slab: 112344 kB
Committed_AS: 535292 kB
PageTables: 2340 kB
VmallocTotal: 536870911 kB
VmallocUsed: 272696 kB
VmallocChunk: 536598175 kB
HugePages_Total: 0
HugePages_Free: 0
Hugepagesize: 2048 kB
用free -m查看的結果:
[root@scs-2 tmp]#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189 3173 16 0 107 2605
-/+ buffers/cache: 460 2729
Swap: 2000 78 1921
查看/proc/kcore文件的大小(內存鏡像):
[root@scs-2 tmp]# ll -h /proc/kcore
-r——– 1 root root 4.1G Jun 12 12:04 /proc/kcore
備註:
佔用內存的測量
測量一個進程佔用了多少內存,linux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方便的方法,/proc目錄為我們提供了所有的信息,實際上top等工具也通過這里來獲取相應的信息。
/proc/meminfo 機器的內存使用信息
/proc/pid/maps pid為進程號,顯示當前進程所佔用的虛擬地址。
/proc/pid/statm 進程所佔用的內存
[root@localhost ~]# cat /proc/self/statm
654 57 44 0 0 334 0
輸出解釋
CPU 以及CPU0。。。的每行的每個參數意思(以第一行為例)為:
參數 解釋 /proc//status
Size (pages) 任務虛擬地址空間的大小 VmSize/4
Resident(pages) 應用程序正在使用的物理內存的大小 VmRSS/4
Shared(pages) 共享頁數 0
Trs(pages) 程序所擁有的可執行虛擬內存的大小 VmExe/4
Lrs(pages) 被映像到任務的虛擬內存空間的庫的大小 VmLib/4
Drs(pages) 程序數據段和用戶態的棧的大小 (VmData+ VmStk )4
dt(pages) 04
查看機器可用內存
/proc/28248/>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23788 926400 97388 0 134668 503688
-/+ buffers/cache: 288044 735744
Swap: 1959920 89608 1870312
我們通過free命令查看機器空閑內存時,會發現free的值很小。這主要是因為,在linux中有這么一種思想,內存不用白不用,因此它盡可能的cache和buffer一些數據,以方便下次使用。但實際上這些內存也是可以立刻拿來使用的。
所以 空閑內存=free+buffers+cached=total-used
❸ 如何在linux下檢測內存泄漏
要想檢測內存泄漏,就必須對程序中的內存分配和釋放情況進行記錄,所能夠採取的辦法就是重載所有形式的operator new 和 operator delete,截獲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 執行過程中的內存操作信息。下面列出的就是重載形式
void* operator new( size_t nSize, char* pszFileName, int nLineNum )
void* operator new[]( size_t nSize, char* pszFileName, int nLineNum )
void operator delete( void *ptr )
void operator delete[]( void *ptr )
我們為 operator new 定義了一個新的版本,除了必須的 size_t nSize 參數外,還增加了文件名和行號,這里的文件名和行號就是這次 new operator 操作符被調用時所在的文件名和行號,這個信息將在發現內存泄漏時輸出,以幫助用戶定位泄漏具體位置。對於 operator delete,因為無法為之定義新的版本,我們直接覆蓋了全局的 operator delete 的兩個版本。
在重載的 operator new 函數版本中,我們將調用全局的 operator new 的相應的版本並將相應的 size_t 參數傳入,而後,我們將全局 operator new 返回的指針值以及該次分配所在的文件名和行號信息記錄下來,這里所採用的數據結構是一個 STL 的 map,以指針值為 key 值。當 operator delete 被調用時,如果調用方式正確的話(調用方式不正確的情況將在後面詳細描述),我們就能以傳入的指針值在 map 中找到相應的數據項並將之刪除,而後調用 free 將指針所指向的內存塊釋放。當程序退出的時候,map 中的剩餘的數據項就是我們企圖檢測的內存泄漏信息--已經在堆上分配但是尚未釋放的分配信息。
以上就是內存檢測實現的基本原理,現在還有兩個基本問題沒有解決:
1) 如何取得內存分配代碼所在的文件名和行號,並讓 new operator 將之傳遞給我們重載的 operator new。
2) 我們何時創建用於存儲內存數據的 map 數據結構,如何管理,何時列印內存泄漏信息。
先解決問題1。首先我們可以利用 C 的預編譯宏 __FILE__ 和 __LINE__,這兩個宏將在編譯時在指定位置展開為該文件的文件名和該行的行號。而後我們需要將預設的全局 new operator 替換為我們自定義的能夠傳入文件名和行號的版本,我們在子系統頭文件 MemRecord.h 中定義:
#define DEBUG_NEW new(__FILE__, __LINE__ )
而後在所有需要使用內存檢測的客戶程序的所有的 cpp 文件的開頭加入
#include "MemRecord.h"
#define new DEBUG_NEW
就可以將客戶源文件中的對於全局預設的 new operator 的調用替換為 new (__FILE__,__LINE__) 調用,而該形式的new operator將調用我們的operator new (size_t nSize, char* pszFileName, int nLineNum),其中 nSize 是由 new operator 計算並傳入的,而 new 調用點的文件名和行號是由我們自定義版本的 new operator 傳入的。我們建議在所有用戶自己的源代碼文件中都加入上述宏,如果有的文件中使用內存檢測子系統而有的沒有,則子系統將可能因無法監控整個系統而輸出一些泄漏警告。
再說第二個問題。我們用於管理客戶信息的這個 map 必須在客戶程序第一次調用 new operator 或者 delete operator 之前被創建,而且在最後一個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 調用之後進行泄漏信息的列印,也就是說它需要先於客戶程序而出生,而在客戶程序退出之後進行分析。能夠包容客戶程序生命周期的確有一人--全局對象(appMemory)。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類來封裝這個 map 以及這對它的插入刪除操作,然後構造這個類的一個全局對象(appMemory),在全局對象(appMemory)的構造函數中創建並初始化這個數據結構,而在其析構函數中對數據結構中剩餘數據進行分析和輸出。Operator new 中將調用這個全局對象(appMemory)的 insert 介面將指針、文件名、行號、內存塊大小等信息以指針值為 key 記錄到 map 中,在 operator delete 中調用 erase 介面將對應指針值的 map 中的數據項刪除,注意不要忘了對 map 的訪問需要進行互斥同步,因為同一時間可能會有多個線程進行堆上的內存操作。
好啦,內存檢測的基本功能已經具備了。但是不要忘了,我們為了檢測內存泄漏,在全局的 operator new 增加了一層間接性,同時為了保證對數據結構的安全訪問增加了互斥,這些都會降低程序運行的效率。因此我們需要讓用戶能夠方便的 enable 和 disable 這個內存檢測功能,畢竟內存泄漏的檢測應該在程序的調試和測試階段完成。我們可以使用條件編譯的特性,在用戶被檢測文件中使用如下宏定義:
#include "MemRecord.h"
#if defined( MEM_DEBUG )
#define new DEBUG_NEW
#endif
當用戶需要使用內存檢測時,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對被檢測文件進行編譯
g++ -c -DMEM_DEBUG xxxxxx.cpp
就可以 enable 內存檢測功能,而用戶程序正式發布時,可以去掉 -DMEM_DEBUG 編譯開關來 disable 內存檢測功能,消除內存檢測帶來的效率影響。
❹ 2021-01-11:linux中,如何看內存的使用情況呢
1./proc/meminfo
查看 RAM 使用情況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 /proc/meminfo。這個動態更新的虛擬文件實際上是許多其他內存相關工具 (如:free / ps / top) 等的組合顯示。/proc/meminfo 列出了所有你想了解的內存的使用情況。進程的內存使用信息也可以通過 /proc//statm 和 /proc//status 來查看。
$cat/proc/meminfo
圖0:Linux下查看內存使用情況方法總結
2.atop
atop 命令是一個終端環境的監控命令。它顯示的是各種系統資源(CPU, memory, network, I/O, kernel)的綜合,並且在高負載的情況下進行了彩色標注。
$sudoatop
3.free
free 命令是一個快速查看內存使用情況的方法,它是對 /proc/meminfo 收集到的信息的一個概述。
$free-h
4.GNOME System Monitor
GNOME System Monitor 是一個顯示最近一段時間內的 CPU、內存、交換區及網路的使用情況的視圖工具。它還提供了一種查看 CPU 及內存使用情況的方法。
$gnome-system-monitor
5.htop
htop 命令顯示了每個進程的內存實時使用率。它提供了所有進程的常駐內存大小、程序總內存大小、共享庫大小等的報告。列表可以水平及垂直滾動。
$htop
6.KDE System Monitor
功能同 4 中介紹的 GENOME 版本。
$ksysguard
7.memstat
memstat 是一個有效識別 executable(s), process(es) and shared libraries 使用虛擬內存情況的命令。給定一個進程 ID,memstat 可以列出這個進程相關的可執行文件、數據和共享庫。
$memstat-p
8.nmon
nmon 是一個基於 ncurses 的系統基準測試工具,它可以監控 CPU、內存、I/O、文件系統及網路資源等的互動模式。對於內存的使用,它可以實時的顯示總 / 剩餘內存、交換空間等信息。
$nmon
9.ps
ps 命令可以實時的顯示各個進程的內存使用情況。Reported memory usage information includes %MEM (percent of physical memory used), VSZ (totalamount of virtual memory used), and RSS (total amount of physical memory used)。你可以使用 「–sort」 選項對進程進行排序,例如按 RSS 進行排序:
$psaux–sort-rss
- $sudosmem–piename-c「pss」
- $top
圖8:Linux下查看內存使用情況方法總結
10.smem
smem 命令允許你統計基於 / proc 信息的不同進程和用戶的內存使用情況。內存使用情況的分析可以導出圖表(如條形圖和餅圖)。
11.top
top 命令提供了實時的運行中的程序的資源使用統計。你可以根據內存的使用和大小來進行排序。
12.vmstat
vmstat 命令顯示實時的和平均的統計,覆蓋 CPU、內存、I/O 等內容。例如內存情況,不僅顯示物理內存,也統計虛擬內存。
❺ 如何正確查看Linux機器內存使用情況
做了個24小時的穩定性測試,探討了linux的mem使用情況:
看內存最方便的命令是free
-m,如:
[root@host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24
1005
19
0
9
782
-/+
buffers/cache:
212
811
swap:
996
0
995
[root@host
~]#
從上看出這個linux系統一共有內存1024m,但當前linux
系統已經佔用的內存有多少呢?大多數用戶的答案是1005m,其實不然。
當前vps佔用的內存應該是212m,也就是1005下面那個數字:212,代表已經佔用的內存。後面的那個811,代表當前linux系統的可用內存。
"-/+
buffers/cache:"開頭的這行才是實際的佔用內存和可用內存。
所以,看內存使用情況,應該看"-/+
buffers/cache:"開頭的這一行,如果這一行最後的數字接近0,那麼說明linux系統的內存快用完了,這時候linux系統反應就比較慢。如果這個數字還比較大,那麼linux系統還有較多內存可用,系統不應該慢。
❻ 查看linux內存使用情況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怎麼查看linux內存使用情況?下面就一起來說說吧!查看linux內存使用情況
1、打開linux系統,在linux的桌面的空白處右擊。
本文章基於ThinkpadE15品牌、centos7系統撰寫的。
❼ 如何檢查linux伺服器cpu,內存性能
1.查看系統負載
(1)uptime
這個命令可以快速查看機器的負載情況。
在Linux系統中,這些數據表示等待CPU資源的進程和阻塞在不可中斷IO進程(進程狀態為D)的數量。
命令的輸出,load average表示1分鍾、5分鍾、15分鍾的平均負載情況。
通過這三個數據,可以了解伺服器負載是在趨於緊張還是趨於緩解。
如果1分鍾平均負載很高,而15分鍾平均負載很低,說明伺服器正在命令高負載情況,需要進一步排查CPU資源都消耗在了哪裡。
反之,如果15分鍾平均負載很高,1分鍾平均負載較低,則有可能是CPU資源緊張時刻已經過去。
(2)W
Show who is logged on and what they are doing.
可查詢登錄當前系統的用戶信息,以及這些用戶目前正在做什麼操作
其中的load average後面的三個數字則顯示了系統最近1分鍾、5分鍾、15分鍾的系統平均負載情況
注意:
load average這個輸出值,這三個值的大小一般不能大於系統邏輯CPU的個數。
如果輸出中系統有4個邏輯CPU,如果load average的三個值長期大於4時,說明CPU很繁忙,負載很高,可能會影響系統性能,
但是偶爾大於4時,倒不用擔心,一般不會影響系統性能。相反,如果load average的輸出值小於CPU的個數,則表示CPU還有空閑
2.dmesg | tail
該命令會輸出系統日誌的最後10行。
這些日誌可以幫助排查性能問題.
3.vmstat
vmstat Virtual Meomory Statistics(虛擬內存統計),用來獲得有關進程、虛存、頁面交換空間及 CPU活動的信息。這些信息反映了系統的負載情況。
後面跟的參數1,表示每秒輸出一次統計信息,表頭提示了每一列的含義
(1)監控進程procs:
r:等待在CPU資源的進程數。
這個數據比平均負載更加能夠體現CPU負載情況,數據中不包含等待IO的進程。如果這個數值大於機器CPU核數,那麼機器的CPU資源已經飽和(出現了CPU瓶頸)。
b:在等待io的進程數 。
(2)監控內存memoy:
swpd:現時可用的交換內存(單位KB)
free:系統可用內存數(以千位元組為單位)
buff: 緩沖去中的內存數(單位:KB)。
cache:被用來做為高速緩存的內存數(單位:KB)。
(3)監控swap交換頁面
si: 從磁碟交換到內存的交換頁數量,單位:KB/秒。
so: 從內存交換到磁碟的交換頁數量,單位:KB/秒。
如果這個數據不為0,說明系統已經在使用交換區(swap),機器物理內存已經不足。
(4)監控 io塊設備
bi: 發送到塊設備的塊數,單位:塊/秒。
bo: 從塊設備接收到的塊數,單位:塊/秒。
(5)監控system系統
in: 每秒的中斷數,包括時鍾中斷。
cs: 每秒的環境(上下文)轉換次數。
(6)監控cpu中央處理器:
us:用戶進程使用的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
sy:系統進程使用的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
id:中央處理器的空閑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
us, sy, id, wa, st:這些都代表了CPU時間的消耗,它們分別表示用戶時間(user)、系統(內核)時間(sys)、空閑時間(idle)、IO等待時間(wait)和被偷走的時間(stolen,一般被其他虛擬機消耗)。
這些CPU時間,可以讓我們很快了解CPU是否出於繁忙狀態。
註:
如果IO等待時間很長,那麼系統的瓶頸可能在磁碟IO。
如果用戶時間和系統時間相加非常大,CPU出於忙於執行指令。
如果有大量CPU時間消耗在用戶態,也就是用戶應用程序消耗了CPU時間。這不一定是性能問題,需要結合r隊列,一起分析。
4.mpstat -P ALL 1
該命令可以顯示每個CPU的佔用情況,如果有一個CPU佔用率特別高,那麼有可能是一個單線程應用程序引起的。
MultiProcessor Statistics的縮寫,是實時系統監控工具
其報告與CPU的一些統計信息,這些信息存放在/proc/stat文件中。在多CPUs系統里,其不但能查看所有CPU的平均狀況信息,而且能夠查看特定CPU的信息。
格式:mpstat [-P {|ALL}] [internal [count]]
-P {|ALL} 表示監控哪個CPU, cpu在[0,cpu個數-1]中取值
internal 相鄰的兩次采樣的間隔時間
count 采樣的次數,count只能和delay一起使用
all : 指所有CPU
%usr : 顯示在用戶級別(例如應用程序)執行時CPU利用率的百分比
%nice :顯示在擁有nice優先順序的用戶級別執行時CPU利用率的百分比
%sys : 現實在系統級別(例如內核)執行時CPU利用率的百分比
%iowait : 顯示在系統有未完成的磁碟I/O請求期間CPU空閑時間的百分比
%irq : 顯示CPU服務硬體中斷所花費時間的百分比
%soft : 顯示CPU服務軟體中斷所花費時間的百分比
%steal : 顯示虛擬機管理器在服務另一個虛擬處理器時虛擬CPU處在非自願等待下花費時間的百分比
%guest : 顯示運行虛擬處理器時CPU花費時間的百分比
%idle : 顯示CPU空閑和系統沒有未完成的磁碟I/O請求情況下的時間百分比
系統有兩個CPU。如果使用參數 -P 然後緊跟CPU編號得到指定CPU的利用率。
( Ubuntu安裝: apt-get install sysstat)
5.pidstat 1
pidstat命令輸出進程的CPU佔用率,該命令會持續輸出,並且不會覆蓋之前的數據,可以方便觀察系統動態
6.iostat -xz 1
iostat命令主要用於查看機器磁碟IO情況
r/s, w/s, rkB/s, wkB/s:分別表示每秒讀寫次數和每秒讀寫數據量(千位元組)。讀寫量過大,可能會引起性能問題。
await:IO操作的平均等待時間,單位是毫秒。這是應用程序在和磁碟交互時,需要消耗的時間,包括IO等待和實際操作的耗時。如果這個數值過大,可能是硬體設備遇到了瓶頸或者出現故障。
avgqu-sz:向設備發出的請求平均數量。如果這個數值大於1,可能是硬體設備已經飽和(部分前端硬體設備支持並行寫入)。
%util:設備利用率。這個數值表示設備的繁忙程度,經驗值是如果超過60,可能會影響IO性能(可以參照IO操作平均等待時間)。如果到達100%,說明硬體設備已經飽和。
註:如果顯示的是邏輯設備的數據,那麼設備利用率不代表後端實際的硬體設備已經飽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IO性能不理想,也不一定意味這應用程序性能會不好,可以利用諸如預讀取、寫緩存等策略提升應用性能
7.free -m
free命令可以查看系統內存的使用情況,-m參數表示按照兆位元組展示。
最後兩列分別表示用於IO緩存的內存數,和用於文件系統頁緩存的內存數。
註:
第二行-/+ buffers/cache,看上去緩存佔用了大量內存空間。這是Linux系統的內存使用策略,盡可能的利用內存,如果應用程序需要內存,這部分內存會立即被回收並分配給應用程序。
如果可用內存非常少,系統可能會動用交換區(如果配置了的話),這樣會增加IO開銷(可以在iostat命令中提現),降低系統性能。
8.sar -n DEV 1
sar命令在這里可以查看網路設備的吞吐率。
在排查性能問題時,可以通過網路設備的吞吐量,判斷網路設備是否已經飽和。
9.sar -n TCP,ETCP 1
sar命令在這里用於查看TCP連接狀態,其中包括:
active/s:每秒本地發起的TCP連接數,既通過connect調用創建的TCP連接;
passive/s:每秒遠程發起的TCP連接數,即通過accept調用創建的TCP連接;
retrans/s:每秒TCP重傳數量;
TCP連接數可以用來判斷性能問題是否由於建立了過多的連接,進一步可以判斷是主動發起的連接,還是被動接受的連接。TCP重傳可能是因為網路環境惡劣,或者伺服器壓力過大導致丟包。
10.top
top命令包含了前面好幾個命令的檢查的內容。比如系統負載情況(uptime)、系統內存使用情況(free)、系統CPU使用情況(vmstat)等。
因此通過這個命令,可以相對全面的查看系統負載的來源。同時,top命令支持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列排序,方便查找出諸如內存佔用最多的進程、CPU佔用率最高的進程等。
但是,top命令相對於前面一些命令,輸出是一個瞬間值,如果不持續盯著,可能會錯過一些線索。這時可能需要暫停top命令刷新,來記錄和比對數據。
❽ linux內存查看命令
linux 查看 cpu 和內存的命令 - top
1.查看內存,cpu ,當前進程task數目, 每個進程的cpu, 內存使用率, 用top 命令:
在這個頁面,按 P,下面的進程排序,以cpu使用率降序排列。
按M,按內存使用率降序排列;
按N, 按進程id大小降序排列;
2.看內存,一般用 free 命令:
解釋一下:
第二行: 是從操作系統的角度來看的, buffers , cached 都屬於被使用。used = 898212=內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 是從應用程序的角度來看的,對於應用程序來說,buffer和cache都是可用的。應為buffer和cache是為了提高程序的讀寫性能,當應用程序需要用到內存的時候,buffer和cache會很快被收回。 所以對於應用程序來講, 可用內存 = free memory +buffers + cached.
❾ linux查看伺服器內存大小
怎麼查看linux伺服器的內存?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cat/proc/meminfo查看linux系統內存大小的詳細信息,可以查看總內存,剩餘內存、可使用內存等信息。
本文章基於ThinkpadE15品牌、centos7系統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