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存修改
1. 如何手動釋放linux內存的方法
1、首先打開Linux命令窗口,可使用快捷鍵Ctrl+Alt+T打開。
2. linux中使用了什麼內存管理方法,為什麼
「事實勝於雄辯」,我們用一個小例子(原形取自《User-Level Memory Management》)來展示上面所講的各種內存區的差別與位置。
進程的地址空間對應的描述結構是「內存描述符結構」,它表示進程的全部地址空間,——包含了和進程地址空間有關的全部信息,其中當然包含進程的內存區域。
進程內存的分配與回收
創建進程fork()、程序載入execve()、映射文件mmap()、動態內存分配malloc()/brk()等進程相關操作都需要分配內存給進程。不過這時進程申請和獲得的還不是實際內存,而是虛擬內存,准確的說是「內存區域」。進程對內存區域的分配最終都會歸結到do_mmap()函數上來(brk調用被單獨以系統調用實現,不用do_mmap()),
內核使用do_mmap()函數創建一個新的線性地址區間。但是說該函數創建了一個新VMA並不非常准確,因為如果創建的地址區間和一個已經存在的地址區間相鄰,並且它們具有相同的訪問許可權的話,那麼兩個區間將合並為一個。如果不能合並,那麼就確實需要創建一個新的VMA了。但無論哪種情況,do_mmap()函數都會將一個地址區間加入到進程的地址空間中--無論是擴展已存在的內存區域還是創建一個新的區域。
同樣,釋放一個內存區域應使用函數do_ummap(),它會銷毀對應的內存區域。
如何由虛變實!
從上面已經看到進程所能直接操作的地址都為虛擬地址。當進程需要內存時,從內核獲得的僅僅是虛擬的內存區域,而不是實際的物理地址,進程並沒有獲得物理內存(物理頁面——頁的概念請大家參考硬體基礎一章),獲得的僅僅是對一個新的線性地址區間的使用權。實際的物理內存只有當進程真的去訪問新獲取的虛擬地址時,才會由「請求頁機制」產生「缺頁」異常,從而進入分配實際頁面的常式。
該異常是虛擬內存機制賴以存在的基本保證——它會告訴內核去真正為進程分配物理頁,並建立對應的頁表,這之後虛擬地址才實實在在地映射到了系統的物理內存上。(當然,如果頁被換出到磁碟,也會產生缺頁異常,不過這時不用再建立頁表了)
這種請求頁機制把頁面的分配推遲到不能再推遲為止,並不急於把所有的事情都一次做完(這種思想有點像設計模式中的代理模式(proxy))。之所以能這么做是利用了內存訪問的「局部性原理」,請求頁帶來的好處是節約了空閑內存,提高了系統的吞吐率。要想更清楚地了解請求頁機制,可以看看《深入理解linux內核》一書。
這里我們需要說明在內存區域結構上的nopage操作。當訪問的進程虛擬內存並未真正分配頁面時,該操作便被調用來分配實際的物理頁,並為該頁建立頁表項。在最後的例子中我們會演示如何使用該方法。
系統物理內存管理
雖然應用程序操作的對象是映射到物理內存之上的虛擬內存,但是處理器直接操作的卻是物理內存。所以當應用程序訪問一個虛擬地址時,首先必須將虛擬地址轉化成物理地址,然後處理器才能解析地址訪問請求。地址的轉換工作需要通過查詢頁表才能完成,概括地講,地址轉換需要將虛擬地址分段,使每段虛地址都作為一個索引指向頁表,而頁表項則指向下一級別的頁表或者指向最終的物理頁面。
每個進程都有自己的頁表。進程描述符的pgd域指向的就是進程的頁全局目錄。下面我們借用《linux設備驅動程序》中的一幅圖大致看看進程地址空間到物理頁之間的轉換關系。
上面的過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呀。因為在虛擬地址映射到頁之前必須先分配物理頁——也就是說必須先從內核中獲取空閑頁,並建立頁表。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內核管理物理內存的機制。
物理內存管理(頁管理)
Linux內核管理物理內存是通過分頁機制實現的,它將整個內存劃分成無數個4k(在i386體系結構中)大小的頁,從而分配和回收內存的基本單位便是內存頁了。利用分頁管理有助於靈活分配內存地址,因為分配時不必要求必須有大塊的連續內存[3],系統可以東一頁、西一頁的湊出所需要的內存供進程使用。雖然如此,但是實際上系統使用內存時還是傾向於分配連續的內存塊,因為分配連續內存時,頁表不需要更改,因此能降低TLB的刷新率(頻繁刷新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訪問速度)。
鑒於上述需求,內核分配物理頁面時為了盡量減少不連續情況,採用了「夥伴」關系來管理空閑頁面。夥伴關系分配演算法大家應該不陌生——幾乎所有操作系統方面的書都會提到,我們不去詳細說它了,如果不明白可以參看有關資料。這里只需要大家明白Linux中空閑頁面的組織和管理利用了夥伴關系,因此空閑頁面分配時也需要遵循夥伴關系,最小單位只能是2的冪倍頁面大小。內核中分配空閑頁面的基本函數是get_free_page/get_free_pages,它們或是分配單頁或是分配指定的頁面(2、4、8…512頁)。
注意:get_free_page是在內核中分配內存,不同於malloc在用戶空間中分配,malloc利用堆動態分配,實際上是調用brk()系統調用,該調用的作用是擴大或縮小進程堆空間(它會修改進程的brk域)。如果現有的內存區域不夠容納堆空間,則會以頁面大小的倍數為單位,擴張或收縮對應的內存區域,但brk值並非以頁面大小為倍數修改,而是按實際請求修改。因此Malloc在用戶空間分配內存可以以位元組為單位分配,但內核在內部仍然會是以頁為單位分配的。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物理頁在系統中由頁結構structpage描述,系統中所有的頁面都存儲在數組mem_map[]中,可以通過該數組找到系統中的每一頁(空閑或非空閑)。而其中的空閑頁面則可由上述提到的以夥伴關系組織的空閑頁鏈表(free_area[MAX_ORDER])來索引。
內核內存使用
Slab
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以頁為最小單位分配內存對於內核管理系統中的物理內存來說的確比較方便,但內核自身最常使用的內存卻往往是很小(遠遠小於一頁)的內存塊——比如存放文件描述符、進程描述符、虛擬內存區域描述符等行為所需的內存都不足一頁。這些用來存放描述符的內存相比頁面而言,就好比是麵包屑與麵包。一個整頁中可以聚集多個這些小塊內存;而且這些小塊內存塊也和麵包屑一樣頻繁地生成/銷毀。
為了滿足內核對這種小內存塊的需要,Linux系統採用了一種被稱為slab分配器的技術。Slab分配器的實現相當復雜,但原理不難,其核心思想就是「存儲池[4]」的運用。內存片段(小塊內存)被看作對象,當被使用完後,並不直接釋放而是被緩存到「存儲池」里,留做下次使用,這無疑避免了頻繁創建與銷毀對象所帶來的額外負載。
Slab技術不但避免了內存內部分片(下文將解釋)帶來的不便(引入Slab分配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對夥伴系統分配演算法的調用次數——頻繁分配和回收必然會導致內存碎片——難以找到大塊連續的可用內存),而且可以很好地利用硬體緩存提高訪問速度。
Slab並非是脫離夥伴關系而獨立存在的一種內存分配方式,slab仍然是建立在頁面基礎之上,換句話說,Slab將頁面(來自於夥伴關系管理的空閑頁面鏈表)撕碎成眾多小內存塊以供分配,slab中的對象分配和銷毀使用kmem_cache_alloc與kmem_cache_free。
Kmalloc
Slab分配器不僅僅只用來存放內核專用的結構體,它還被用來處理內核對小塊內存的請求。當然鑒於Slab分配器的特點,一般來說內核程序中對小於一頁的小塊內存的請求才通過Slab分配器提供的介面Kmalloc來完成(雖然它可分配32到131072位元組的內存)。從內核內存分配的角度來講,kmalloc可被看成是get_free_page(s)的一個有效補充,內存分配粒度更靈活了。
有興趣的話,可以到/proc/slabinfo中找到內核執行現場使用的各種slab信息統計,其中你會看到系統中所有slab的使用信息。從信息中可以看到系統中除了專用結構體使用的slab外,還存在大量為Kmalloc而准備的Slab(其中有些為dma准備的)。
內核非連續內存分配(Vmalloc)
夥伴關系也好、slab技術也好,從內存管理理論角度而言目的基本是一致的,它們都是為了防止「分片」,不過分片又分為外部分片和內部分片之說,所謂內部分片是說系統為了滿足一小段內存區(連續)的需要,不得不分配了一大區域連續內存給它,從而造成了空間浪費;外部分片是指系統雖有足夠的內存,但卻是分散的碎片,無法滿足對大塊「連續內存」的需求。無論何種分片都是系統有效利用內存的障礙。slab分配器使得一個頁面內包含的眾多小塊內存可獨立被分配使用,避免了內部分片,節約了空閑內存。夥伴關系把內存塊按大小分組管理,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部分片的危害,因為頁框分配不在盲目,而是按照大小依次有序進行,不過夥伴關系只是減輕了外部分片,但並未徹底消除。你自己比劃一下多次分配頁面後,空閑內存的剩餘情況吧。
所以避免外部分片的最終思路還是落到了如何利用不連續的內存塊組合成「看起來很大的內存塊」——這里的情況很類似於用戶空間分配虛擬內存,內存邏輯上連續,其實映射到並不一定連續的物理內存上。Linux內核借用了這個技術,允許內核程序在內核地址空間中分配虛擬地址,同樣也利用頁表(內核頁表)將虛擬地址映射到分散的內存頁上。以此完美地解決了內核內存使用中的外部分片問題。內核提供vmalloc函數分配內核虛擬內存,該函數不同於kmalloc,它可以分配較Kmalloc大得多的內存空間(可遠大於128K,但必須是頁大小的倍數),但相比Kmalloc來說,Vmalloc需要對內核虛擬地址進行重映射,必須更新內核頁表,因此分配效率上要低一些(用空間換時間)
與用戶進程相似,內核也有一個名為init_mm的mm_strcut結構來描述內核地址空間,其中頁表項pdg=swapper_pg_dir包含了系統內核空間(3G-4G)的映射關系。因此vmalloc分配內核虛擬地址必須更新內核頁表,而kmalloc或get_free_page由於分配的連續內存,所以不需要更新內核頁表。
vmalloc分配的內核虛擬內存與kmalloc/get_free_page分配的內核虛擬內存位於不同的區間,不會重疊。因為內核虛擬空間被分區管理,各司其職。進程空間地址分布從0到3G(其實是到PAGE_OFFSET,在0x86中它等於0xC0000000),從3G到vmalloc_start這段地址是物理內存映射區域(該區域中包含了內核鏡像、物理頁面表mem_map等等)比如我使用的系統內存是64M(可以用free看到),那麼(3G——3G+64M)這片內存就應該映射到物理內存,而vmalloc_start位置應在3G+64M附近(說"附近"因為是在物理內存映射區與vmalloc_start期間還會存在一個8M大小的gap來防止躍界),vmalloc_end的位置接近4G(說"接近"是因為最後位置系統會保留一片128k大小的區域用於專用頁面映射,還有可能會有高端內存映射區,這些都是細節,這里我們不做糾纏)。
上圖是內存分布的模糊輪廓
由get_free_page或Kmalloc函數所分配的連續內存都陷於物理映射區域,所以它們返回的內核虛擬地址和實際物理地址僅僅是相差一個偏移量(PAGE_OFFSET),你可以很方便的將其轉化為物理內存地址,同時內核也提供了virt_to_phys()函數將內核虛擬空間中的物理映射區地址轉化為物理地址。要知道,物理內存映射區中的地址與內核頁表是有序對應的,系統中的每個物理頁面都可以找到它對應的內核虛擬地址(在物理內存映射區中的)。
而vmalloc分配的地址則限於vmalloc_start與vmalloc_end之間。每一塊vmalloc分配的內核虛擬內存都對應一個vm_struct結構體(可別和vm_area_struct搞混,那可是進程虛擬內存區域的結構),不同的內核虛擬地址被4k大小的空閑區間隔,以防止越界——見下圖)。與進程虛擬地址的特性一樣,這些虛擬地址與物理內存沒有簡單的位移關系,必須通過內核頁表才可轉換為物理地址或物理頁。它們有可能尚未被映射,在發生缺頁時才真正分配物理頁面。
這里給出一個小程序幫助大家認清上面幾種分配函數所對應的區域。
#include<linux/mole.h>
#include<linux/slab.h>
#include<linux/vmalloc.h>
unsignedchar*pagemem;
unsignedchar*kmallocmem;
unsignedchar*vmallocmem;
intinit_mole(void)
{
pagemem = get_free_page(0);
printk("<1>pagemem=%s",pagemem);
kmallocmem = kmalloc(100,0);
printk("<1>kmallocmem=%s",kmallocmem);
vmallocmem = vmalloc(1000000);
printk("<1>vmallocmem=%s",vmallocmem);
}
voidcleanup_mole(void)
{
free_page(pagemem);
kfree(kmallocmem);
vfree(vmallocmem);
}
實例
內存映射(mmap)是Linux操作系統的一個很大特色,它可以將系統內存映射到一個文件(設備)上,以便可以通過訪問文件內容來達到訪問內存的目的。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提高了內存訪問速度,並且可以利用文件系統的介面編程(設備在Linux中作為特殊文件處理)訪問內存,降低了開發難度。許多設備驅動程序便是利用內存映射功能將用戶空間的一段地址關聯到設備內存上,無論何時,只要內存在分配的地址范圍內進行讀寫,實際上就是對設備內存的訪問。同時對設備文件的訪問也等同於對內存區域的訪問,也就是說,通過文件操作介面可以訪問內存。Linux中的X伺服器就是一個利用內存映射達到直接高速訪問視頻卡內存的例子。
熟悉文件操作的朋友一定會知道file_operations結構中有mmap方法,在用戶執行mmap系統調用時,便會調用該方法來通過文件訪問內存——不過在調用文件系統mmap方法前,內核還需要處理分配內存區域(vma_struct)、建立頁表等工作。對於具體映射細節不作介紹了,需要強調的是,建立頁表可以採用remap_page_range方法一次建立起所有映射區的頁表,或利用vma_struct的nopage方法在缺頁時現場一頁一頁的建立頁表。第一種方法相比第二種方法簡單方便、速度快,但是靈活性不高。一次調用所有頁表便定型了,不適用於那些需要現場建立頁表的場合——比如映射區需要擴展或下面我們例子中的情況。
我們這里的實例希望利用內存映射,將系統內核中的一部分虛擬內存映射到用戶空間,以供應用程序讀取——你可利用它進行內核空間到用戶空間的大規模信息傳輸。因此我們將試圖寫一個虛擬字元設備驅動程序,通過它將系統內核空間映射到用戶空間——將內核虛擬內存映射到用戶虛擬地址。從上一節已經看到Linux內核空間中包含兩種虛擬地址:一種是物理和邏輯都連續的物理內存映射虛擬地址;另一種是邏輯連續但非物理連續的vmalloc分配的內存虛擬地址。我們的例子程序將演示把vmalloc分配的內核虛擬地址映射到用戶地址空間的全過程。
程序里主要應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是如何將vmalloc分配的內核虛擬內存正確地轉化成物理地址?
因為內存映射先要獲得被映射的物理地址,然後才能將其映射到要求的用戶虛擬地址上。我們已經看到內核物理內存映射區域中的地址可以被內核函數virt_to_phys轉換成實際的物理內存地址,但對於vmalloc分配的內核虛擬地址無法直接轉化成物理地址,所以我們必須對這部分虛擬內存格外「照顧」——先將其轉化成內核物理內存映射區域中的地址,然後在用virt_to_phys變為物理地址。
轉化工作需要進行如下步驟:
找到vmalloc虛擬內存對應的頁表,並尋找到對應的頁表項。
獲取頁表項對應的頁面指針
通過頁面得到對應的內核物理內存映射區域地址。
如下圖所示:
第二是當訪問vmalloc分配區時,如果發現虛擬內存尚未被映射到物理頁,則需要處理「缺頁異常」。因此需要我們實現內存區域中的nopaga操作,以能返回被映射的物理頁面指針,在我們的實例中就是返回上面過程中的內核物理內存映射區域中的地址。由於vmalloc分配的虛擬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對應關系並非分配時就可確定,必須在缺頁現場建立頁表,因此這里不能使用remap_page_range方法,只能用vma的nopage方法一頁一頁的建立。
程序組成
map_driver.c,它是以模塊形式載入的虛擬字元驅動程序。該驅動負責將一定長的內核虛擬地址(vmalloc分配的)映射到設備文件上。其中主要的函數有——vaddress_to_kaddress()負責對vmalloc分配的地址進行頁表解析,以找到對應的內核物理映射地址(kmalloc分配的地址);map_nopage()負責在進程訪問一個當前並不存在的VMA頁時,尋找該地址對應的物理頁,並返回該頁的指針。
test.c它利用上述驅動模塊對應的設備文件在用戶空間讀取讀取內核內存。結果可以看到內核虛擬地址的內容(ok!),被顯示在了屏幕上。
執行步驟
編譯map_driver.c為map_driver.o模塊,具體參數見Makefile
載入模塊:insmodmap_driver.o
生成對應的設備文件
1在/proc/devices下找到map_driver對應的設備命和設備號:grepmapdrv/proc/devices
2建立設備文件mknodmapfilec 254 0(在我的系統里設備號為254)
利用maptest讀取mapfile文件,將取自內核的信息列印到屏幕上。
3. linux怎麼不用卸載虛擬內存修改大小
設置虛擬內存後仍然提示內存不足,多半是設置不正確,或C盤空間不夠,虛擬內存的頁面文件又存放到C盤了。修改下即可。 1、右鍵單擊「計算機」圖標(XP為我的電腦)選擇屬性。
4. 能把linux的內存改變嗎
先關閉虛擬機中的Linux,才能修改。
如果你用的是VMware,可以按CTRL+D(或者右鍵點擊虛擬機標簽頁,選擇屬性;或者選擇菜單「VM」->"Setings")打開設置窗口。找到「Memory」一項即可在右邊設置。
5. 在Vmware虛擬機中安裝的redhat的linux系統,怎麼修改虛擬內存
1、運行virtualbox後,在要設置內存的虛擬機上右鍵選擇「設置」。也可以選中虛擬機後,點擊工具欄上的」設置「。
2、接下來點擊左側的」系統「,會看到內存大小設置,自行增加或者減小內存大小後,點擊」ok"鍵即可。
Linux操作系統是基於UNIX操作系統發展而來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於1991
年的
[Linux桌面]
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藉助於Internet網路,並通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
Linux操作系統是UNIX操作系統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於1991
年的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藉助於Internet網路,並通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
6. Linux進程內存如何管理
Linux系統提供了復雜的存儲管理系統,使得進程所能訪問的內存達到4GB。在Linux系統中,進程的4GB內存空間被分為兩個部分——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用戶空間的地址一般分布為0~3GB(即PAGE_OFFSET,在Ox86中它等於OxC0000000),這樣,剩下的3~4GB為內核空間,用戶進程通常只能訪問用戶空間的虛擬地址,不能訪問內核空間的虛擬地址。用戶進程只有通過系統調用(代表用戶進程在內核態執行)等方式才可以訪問到內核空間。每個進程的用戶空間都是完全獨立、互不相乾的,用戶進程各自有不同的頁表。而內核空間是由內核負責映射,它並不會跟著進程改變,是固定的。內核空間的虛擬地址到物理地址映射是被所有進程共享的,內核的虛擬空間獨立於其他程序。Linux中1GB的內核地址空間又被劃分為物理內存映射區、虛擬內存分配區、高端頁面映射區、專用頁面映射區和系統保留映射區這幾個區域。對於x86系統而言,一般情況下,物理內存映射區最大長度為896MB,系統的物理內存被順序映射在內核空間的這個區域中。當系統物理內存大於896MB時,超過物理內存映射區的那部分內存稱為高端內存(而未超過物理內存映射區的內存通常被稱為常規內存),內核在存取高端內存時必須將它們映射到高端頁面映射區。Linux保留內核空間最頂部FIXADDR_TOP~4GB的區域作為保留區。當系統物理內存超過4GB時,必須使用CPU的擴展分頁(PAE)模式所提供的64位頁目錄項才能存取到4GB以上的物理內存,這需要CPU的支持。加入了PAE功能的Intel Pentium Pro及以後的CPU允許內存最大可配置到64GB,它們具備36位物理地址空間定址能力。由此可見,對於32位的x86而言,在3~4GB之間的內核空間中,從低地址到高地址依次為:物理內存映射區隔離帶vmalloc虛擬內存分配器區隔離帶高端內存映射區專用頁面映射區保留區。
7. linux改變內存大小使用的命令提示符
1.# vi /boot/grub/grub.conf
kernel /vmlinuz-2.6.32-220.el6.x86_64 ro
root=/dev/mapper/vghadoop-lv_root rd_NO_LUKS LANG=en_US.UTF-8 rd_NO_MD
quiet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rhgb crashkernel=auto rd_NO_DM
rd_LVM_LV=vghadoop/lv_swap rhgb crashkernel=auto quiet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LVM_LV=vghadoop/lv_root mem=1024M
2.# reboot
OK
8. linux佔用內存太高,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呀
且體的還得看伺服器的配置。
一般有如下幾種可能:
1) 有程序佔用大量CPU,使用top命令來檢查(看看是否有java程序鎖死之類的故障)
2) 有程序佔用大量內存,使得內存真正不夠用了(這個才是真正需要加內存的時候),比如由於Mysql在較大負載下運行容量為GB級別的資料庫導致內存不夠用,需要給伺服器插入更多物理內存
3) 磁碟系統讀寫故障,IO吞吐錯誤造成CPU負載上升,需要光碟引導進入單用戶模式掃描修復磁碟。
但也可以手動進行內存釋放,具體操作如下:
[root@dbserver01 mysql]#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0
首先,/proc/sys/vm/drop_caches的值,默認為0
[root@dbserver01 mysql]# sync
手動執行sync命令(描述:sync 命令運行 sync 子常式。如果必須停止系統,則運行 sync 命令以確保文件系統的完整性。sync 命令將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碟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文件) 《Linux就該這么學》 一起學習。
[root@dbserver01 mysql]#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root@dbserver01 mysql]#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3
將/proc/sys/vm/drop_caches值設為3 [root@dbserver01 mysql]# free -m
9. linux環境下已經設置的共享內存,能不能更改
shmget 創建的共享內存不能調整大小;
對於mmap,可以,
mmap 應該是以頁為單位映射的,通常是4k,不過必須注意映射的長度是page_size的整數倍。你如果之前的大小是100,調整為200
這應該沒有明顯區別。
10. 關於Linux下其他模塊內存的修改
先關閉虛擬機中的Linux,才能修改。 如果你用的是VMware,可以按CTRL+D(或者右鍵點擊虛擬機標簽頁,選擇屬性;或者選擇菜單「VM」->"Setings")打開設置窗口。找到「Memory」一項即可在右邊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