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資料庫
❶ SDWAN到底是什麼
SD-WAN,即廣域軟體定義網路,是將SDN技術應用到廣域網場景中所形成的一種服務,這種服務用於連接廣闊地理范圍的企業網路、數據中心、互聯網應用及雲服務。
❷ 什麼是數據,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和資料庫系統
數據是記錄在介質中信息,是進行各種統計、計算、科學研究或技術設計等所依據的數值;
資料庫是依照某種數據模型組織起來並存放二級存儲器中的數據集合;
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種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是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簡稱dbms。
資料庫系統(database systems),是由資料庫及其管理軟體組成的系統。
通俗的講,數據就是由數字或字元組成的用來記錄時間信息的媒介.
資料庫是用來存儲數據的一種介質,一種倉庫.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用來管理資料庫的一種軟體.
資料庫系統是用來管理資料庫數據以及管理軟體的結合體.
❸ 如何正確地使用Entity Framework Database First
畢設依舊在不緊不慢地以每天解決一個問題的進度進行中。今天遇到的問題就是在建立數據模型時遇到的。因為項目是基於資料庫構建的,所以理所應當地採用DB First來構造實體類和DbContext類。於是想也沒想就直接在項目上右鍵->添加->新建項->ADO.NET 實體數據模型。然後一路「下一步」就把資料庫的表映射成了實體類了。然後再按照以前的教程,建立IRepository介面定義資料庫操作,並實現了其中的各個方法。看似一切順利了,我就打算單元測試一下,可是沒想到測試的運行拋出了異常。
測試方法 OpenEcnu.Data.Tests.DbContextTest.GetUserDetailByUserIdTest 引發了異常:
System.NotSupportedException: 不支持通過使用 Database First 或 Model First 創建的 DbContext 創建 DbModelBuilder 或寫入 EDMX。只能從不是使用現有 DbCompiledModel 創建的 Code First DbContext 獲取 EDMX。
仔細查看生成的DataContext類,發現有一個OnModelCreating方法。內容如下: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OnModelCreating(DbModelBuilder modelBuilder)
{
throw new ();
}
這里可以看到拋出了一個異常。而類的定義見 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system.data.entity.infrastructure.(v=vs.113).aspx,這里把其中的一個「注釋」摘錄如下:
❹ 文件類型有哪些
通過後綴名能看出是什麼類型的文件可疑文件從後綴名不好看出來,可以通過殺毒軟體查找
❺ F5方案的F5服務交付網路(SDN)
自從推出第一個基於硬體的負載均衡器以來,F5 Networks在為依賴基於IP的業務解決方案的企業創建應用交付解決方案領域一直處領先地位。過去十年間,F5解決方案不斷演變,以滿足日益復雜的互聯網和應用交付的要求。F5與服務提供商市場保持長期合作關系,推出定製的IT解決方案,滿足服務提供商網路更苛刻的要求。符合NEBS規范的運營商級硬體平台,提供服務提供商所需要的擴展性、容量和可靠性。另外還設計了服務交付網路:這項努力旨在提供一種集成化的服務交付方法。
為了實現服務交付網路,F5推出了一系列產品,這些產品可以為所有流量類型執行常見的可重復使用的服務,例如NAT、IPv6、防火牆、流量定向、DNS、負載均衡、AAA代理、擴展、會話,以及用於策略管理、優化和安全的服務感知能力。為了便於部署、管理和維護,每個解決方案都採用基於高速、低延時的全IP代理的通用IP架構。F5 TMOS的模塊化產品架構根據流量和/或策略的最新要求而啟用特定的服務,從而使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F5提供了一套專用的運營商級服務交付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為構建服務交付網路提供了可重復使用的通用服務、7層智能、集成、可編程能力和適應能力。 BIG-IP域名服務不僅僅是大型的分布式全局DNS產品;它們提供了完整的端到端DNS解決方案。BIG-IP產品提供了一種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可根據不同的網路狀態和情況而響應DNS查詢,根據業務策略、數據中心狀況、網路狀況和應用性能分發用戶應用請求和應用服務。
VoIP基礎設施
BIG-IP設備為IP多媒體子系統(IMS) 中針對VoIP服務採用的會話發起協議(SIP) 提供了可擴展性和靈活性,使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能夠更輕松、更有信心地集成新的語音和多媒體服務。 對於管理服務提供商來說,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接入管理服務具有獨特的挑戰:持續更新用戶資料庫、維護用戶狀態,更改控制措施,提供安全的遠程連接,以及可靠的應用接入。BIG-IP產品具有足夠的靈活性,能夠管理託管和基於雲計算的用戶管理部署合計中多個地點的用戶接入要求,同時提供完整的應用交付解決方案,以實現用戶設備和後端服務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可管理性。
然而,服務交付網路的真正能力不在於它能夠應對大家共知並了解的常見挑戰。對於可重復使用的、集成的、具有服務感知能力、可編程且具有適應能力的解決方案,其價值在於它為應對尚未發現的挑戰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架構;這些解決方案可使某一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產品與其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產品區別開來,而這些解決方案能夠快速和高效地實施是其能夠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❻ 從雲計算和SDN談:互聯網將主宰一切嗎
互聯網即將革了IT的命。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用電話線下載速度5KB/s的日子,如今「大圖殺貓」的時光已經離我們漸漸遠去。國內互聯網自2000年後開始大發展,互聯網從一個 新生事物,變成了日常熟悉的東西,但實際上它所產生的能量與影響力卻比表面上看到的還要大。從整個IT業界來說,熱炒的雲計算、大數據、BYOD、社交化、移動性等概念都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息息相關。因而甚至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即將革了IT的命。
這句話倒也不完全是危言聳聽。過去互聯網席捲而過的傳統產業,不管是音樂、媒體、圖書、家電零售等等,在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上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行業的領導者因此乾坤大挪移的並不少見。
IT產業雖然聽上去更為高端洋氣、技術含量更高,但同樣的,受互聯網發展的影響也更大。特別是國外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的崛起,以 及由其組成甚至發起的各種開源聯盟和項目,比如ONF(開放網路基金會,OpenNetworkFoundation)、Open Compute Project(開放計算項目)等在技術上的進展,正在改變由IT設備廠商主導技術革新的局面。
就拿雲計算和SDN(軟體定義網路),這兩個過去一年最為熱門的詞彙來說,它們都是為互聯網而生,最早實踐者也都是互聯網企業。
雲自互聯網而生
雲計算的概念由谷歌的工程師在2006年提出,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於谷歌自身IT基礎架構建設需要。而亞馬遜,這家最早在網上開設電子商務網站,隨後成為 國內眾多電商模仿對象的互聯網公司,對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至今亞馬遜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公有雲服務商。
人人皆可「IT」,讓復雜的建設、維護工作交給後台雲端處理,我們只需要購買雲服務,不再需要擁有IT設備。而那些雲服務供應商,由於規模大,業務和技術 發展快,最終紛紛選擇自行研發軟體和硬體設備(谷歌、亞馬遜已經開始這么做了,國內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發起的去IOE運動)。那麼,我們現在成45度角仰 望狀態的IT巨頭們……恐怕前景堪虞。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尚骨感,雲計算目前依然存在著各種普及危機,用戶對雲的不信任,雲服務自身的不穩定和低性能等等,都讓傳統IT廠商暫時喘一口氣。 國內雖然有大把打著雲旗號的供應商,但宣傳噱頭大於實質,真正靠譜的雲服務商並不多(也許會有人認為根本沒有)。即使是發展更成熟的國外雲服務,也會面臨 應用局限。
雲計算主打的一大優勢是成本低,一些初創企業採用雲服務,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足以滿足需求的計算資源,還能依照業務量按需擴展,但是當發展到一定企業規 模時,卻可能會發現雲的成本並不比自建基礎設施來得低,甚至可能更昂貴。同時,企業的一些關鍵業務應用,比如資料庫,似乎並不適合放在雲端。
不過,這些恐怕也難以成為雲的永久阻礙,簡單地說,你難以抗拒能隨時隨地在線獲取所需信息和資源的誘惑,不管是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這其中的爭議,只是道路曲折上升過程中的爭議。而傳統軟體和硬體廠商則要做好打響雲戰爭的准備。
互聯網企業熱捧SDN
Openflow是最早被提出的SDN協議,也最為人所熟知,有些人甚至已經完全把SDN與Openflow等同起來。Openflow的提出與下一代互 聯網的構建理念息息相關,它意圖將轉發層和控制層分離開來,交換機僅負責數據轉發,將控制層面交給企業,通過提供可編程介面API,讓網路由」軟體來定義 「。需要提一句的是,Openflow的提出者後來建立了上文提到過的Nicira公司,Nicira則被VMware收購。
互聯網企業再次成為最早擁抱Openflow的一批成員,谷歌數據中心在 2010年開始引入Openflow,用於數據中心之間的互連,到2012年,谷歌整個數據中心骨幹網完全採用Openflow。谷歌認為 Openflow大大提高了網路帶寬的利用率,能更好地進行流量管控和路由規劃。國內互聯網企業,比如騰訊,也在積極進行SDN的研究和實踐。
最難的是自我革命
互聯網廠商如此引領整個行業的潮流,不免讓人覺得搶了傳統IT廠商的飯碗,怪不得」互聯網基因「、」互聯網思維「這些名詞變得特別火熱,大家神神叨叨地說」互聯網已經不只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思維。」
其實,與其說是思維跟不上潮流,不如說傳統廠商占著大把市場份額,要技術革新,就要自己革自己的命,這顯然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