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查看inode
⑴ linux 如何查看分區
1、首先登錄linux服務。
⑵ linux如何查看磁碟剩餘空間
使用parted -l 磁碟設備命令。
上圖很明顯的看到,整塊磁碟有21.5G大小,每個分區都依次相連,剛好一一對應fdisk -l看到的5個分區,而extend分區是從16.3GB開始到21.5GB結束,剛好所有分區占滿了整塊磁碟。
2.而邏輯分區是在擴展分區里的,可以看到swap分區是從16.3GB開始到18.4GB結束,只佔用了擴展分區開頭的一部分。
3.因此,該磁碟上還可以新建邏輯分區。
拓展資料:
眾所周知,Linux安裝系統的時候要分區,主分區最多4個,如果有邏輯分區的話就最多3個主分區一個擴展分區,再在擴展分區上建邏輯分區。
分區的時候,如果沒有採用邏輯卷管理(LVM),創建的是普通分區的話,默認就是從 /dev/sda1 開始向下分block,同一個分區里數據塊都是連續的,一個分區分完了,下一個分區緊接著下一個block開始,也就是說,不同分區在物理硬碟上所佔用的數據塊是連續的。
正是由於這種連續性,是無法對分區進行動態擴展的,可以用fdisk -l 命令來看當前硬碟和分區的信息
⑶ linux如何查看inode被哪些文件佔用了
查看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sudo 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查看每個硬碟分區的inode總數和已經使用的數量,可以使用df命令。df -i
inode也會消耗硬碟空間,所以硬碟格式化的時候,操作系統自動將硬碟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數據區,存放文件數據;另一個是inode區(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一般是128位元組或256位元組。inode節點的總數,在格式化時就給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設置一個inode。假定在一塊1GB的硬碟中,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為128位元組,每1KB就設置一個inode,那麼inode table的大小就會達到128MB,占整塊硬碟的12.8%。理解inode,要從文件儲存說起。文件儲存在硬碟上,硬碟的最小存儲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儲存512位元組(相當於0.5KB)。
操作系統讀取硬碟的時候,不會一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block)。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塊",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單位。"塊"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KB,即連續八個 sector組成一個 block。
文件數據都儲存在"塊"中,那麼很顯然,我們還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儲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創建者、文件的創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這種儲存文件元信息的區域就叫做inode,中文譯名為"索引節點"。
* 文件的位元組數
* 文件擁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讀、寫、執行許可權
* 文件的時間戳,共有三個:ctime指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mtime指文件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開的時間。
* 鏈接數,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這個inode
* 文件數據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個文件的inode信息:stat example.txt
⑷ linux下 查看一個目錄佔用的inode數量。
inode多說白了就是某個目錄下創建的目錄多,你可以通過 --maxdepth=4 |wc -l 看那個目錄下創建的目錄多,那就是那個inode多唄。你可以試試,maxdepth後面跟的數字可以變,最小1,越大的話代表深入的路徑越深。
⑸ Linux中怎麼顯示系統各個分區中inode的使用情況 可以的話麻煩解釋下inode是什麼東東,本人初學者 謝謝
[root@localhost wsw]# df -i
文件系統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掛載點
/dev/sda5 6086656 18675 6067981 1% /
tmpfs 486188 8 486180 1% /dev/shm
/dev/sda1 102400 40 102360 1% /boot
/dev/sda6 3268608 18016 3250592 1% /soft
/dev/sda2 7045120 245012 6800108 4% /usr
/dev/sda3 7045120 117 7045003 1% /vmlinux
inode是文件的元信息,包括一下的內容
文件的位元組數
文件擁有者的User ID
文件的Group ID
文件的讀、寫、執行許可權
文件的時間戳,共有三個:
ctime指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
mtime指文件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
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開的時間。
鏈接數,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這個inode
文件數據block的位置
⑹ 如何查看Linux掛載磁碟
查看Linux掛載磁碟的步驟如下:
1.成功登錄到Linux的遠程主機。
⑺ Linux shell 查看 inode
ls -li
⑻ linux系統中怎麼查目錄的inode號
用命令ls
-i
-a
DIR;其中DIR是你要查看節點號的目錄,顯示出來的結果中.對應的就是當前目錄的節點號。
⑼ 怎麼在linux下查看硬碟
1、使用df命令,查看整體的磁碟使用情況
df命令是用來查看硬碟的掛載點,以及對應的硬碟容量信息。包括硬碟的總大小,已經使用的大小,剩餘大小。以及使用的空間佔有的百分比等。
最常用的命令格式就是:
1
df -h
或者使用:
1
df -lh
輸出:
Filesystem指的是系統上的硬體設備文件,Size指的是硬碟或者分區的總大小。Used表示已經使用的大小,Avail表示可以使用的大小。Use%表示已經使用的空間所佔的百分比。最後的mounted on表示硬碟掛載到哪個目錄下。
說明:df命令後可以添加的參數
●-a: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統,包括系統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統
●-k:以KB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m:以MB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h:以人們較易閱讀的GB,MB,KB等格式自行顯示
●-H:以M=1000K替代M=1024K的進位方式
●-T:顯示文件系統類型
●-i:不用硬碟容量,而以inode的數量來顯示
●-l:只顯示本機的文件系統
2、使用命令查看指定目錄的使用情況
命令來查看硬碟內部的目錄或者文件的信息。命令通常是需要在後面帶參數執行的,一般格式是:
1
option File/directory
比如我想查看當前目錄下的python3目錄的容量,命令就是:
1
-sh python3
結果如下圖所示,就能直觀看到這個目錄的大小是206M,如果後面不帶文件名或者目錄名,則會顯示當前目錄的大小。
⑽ linux上的inode編號是什麼
linux上的inode編號是索引節點的編號。理解inode,要從文件儲存說起。
文件儲存在硬碟上,硬碟的最小存儲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儲存512位元組(相當於0.5KB)。
操作系統讀取硬碟的時候,不會一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塊",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單位。"塊"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KB,即連續八個 sector組成一個 block。
文件數據都儲存在"塊"中,那麼很顯然,還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儲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創建者、文件的創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這種儲存文件元信息的區域就叫做inode,中文譯名為"索引節點"。
(10)linux查看inode擴展閱讀:
系統內核的路由轉發:
Linux操作系統嵌入了TCP/IP協議棧,協議軟體具有路由轉發功能。路由轉發依賴作為路由器的主機中安裝多塊網卡。
當某一塊網卡接收到數據包後,系統內核會根據數據包的目的IP地址,查詢路由表,然後根據查詢結果將數據包發送到另外一塊網卡,最後通過此網卡把數據包發送出去。此主機的處理過程就是路由器完成的核心功能。
通過修改Linux系統內核參數ip_forward的方式實現路由功能,系統使用sysctl命令配置與顯示在/proc/sys目錄中的內核參數。首先在命令行輸入:cat/proc/sys/net/ipv4/ip_forwad,檢查Linux內核是不是開啟IP轉發功能。
如果結果為1,表明路由轉發功能已經開啟;如果結果為0,表明沒有開啟。出於安全考慮,Linux內核默認是禁止數據包路由轉發的。在linux系統中,有臨時和永久兩種方法啟用轉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