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舊電腦搭建物聯網伺服器
Ⅰ 如何組建家庭區域網高手進
很簡單,試試我的方法,我們是一個宿舍5台電腦的,2台無線,3台有線。
現在說說准備,首先,上網接入的model(也就是貓了,這個應該都有的)和路由器(一般都是四插口的多)。
設置階段:具體上網設置應該不用多說了吧?不懂你再問我吧,把你要做成區域網的機子連線到路由上,即都是電腦--路由,然後路由的網路輸入的埠連接貓,接下來,對每台電腦的IP進行設置,點自動自動獲取,保存退出。然後用某台機建立一個工作組,把所有的電腦都設置為這個工作組內即可,設置工作組的方法WIN7和XP有點區別,你要是沒弄明白,可以追問我,基本都在線
Ⅱ 電腦如何組建區域網
我們要知道區域網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如:共享磁碟設備、列印機等,從而可以在組建的區域網內部互相調用文件,並可在任何一台共享列印機上進行列印;當然我們也可以藉助Wingate或Sygate等軟體多機共享一台Modem上網;或者通過代理伺服器連上Internet,享受非一般的速度。如果你家裡有一台以上的電腦,如果你想把你的電腦游戲室升級到網吧,那麼你得考慮把它們連成區域網。
別以為很難,其實如果只是組建一個小型的區域網,我們只要添置幾塊網卡和一些數據線,就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知道,Win98內置了點到點(pc to pc)的網路配置能力,這使建立小型網路變得簡單。如果你的區域網有很多台機,那麼您需要一個成熟的網路操作系統來管理網路,例如:WinNT、Netware或Linux等。
【串並口通訊聯網】
如果你只是想把兩台裝有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的PC連接起來,我們可以直接通過計算機的串、並口,利用串、並行通訊電纜(pc to pc),把兩台微機連接好後,在Windows的「控制面板/網路」下的「適配器」中選Microsoft的「撥號網路適配器」和「協議」中的「IPX/SPX兼容協議」及「NetBEUI協議」。然後啟動「控制面板」,選擇「添加/刪除程序」,單擊「安裝Windows程序」,選擇「通訊」,單擊「直接電纜連接」,再利用Windows安裝盤進行安裝。安裝好後,重新啟動計算機。選定一台計算機作主機,在主機「我的電腦」中用右鍵某一驅動器(如C驅),選擇「共享」,選好共享級別。分別在兩機的附件中運行「直接電纜連接」,在主機上,選擇所用的通訊埠。選另一台作客戶機,按提示操作,稍等片刻,聯機完成。打開「客戶機」桌面上的「網上鄰居」,你會發現你不再孤獨了,你可通過「網上鄰居」訪問你的主機,也可以通過「映射網路驅動器」的方法將網路驅動器映射為自己的虛擬物理驅動器,更妙的是如果你所聯的主機已經上了區域網,那麼你還能通過主機訪問所有的網上資源。而且在你訪問的同時,並不影響主機的正常工作,這一點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用戶尤為有利。
【網卡通訊聯網】
當微機(pc)多於兩台的話,就需要用到網卡、網線和集線器(HUB)。如果區域網中沒有網卡,就如河流沒有橋梁架在兩岸一樣。網卡是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的簡稱,它是區域網最基本的組件之一。網卡安裝在網路計算機和伺服器的擴展槽中,充當計算機和網路之間的物理介面,因此可以簡單地說網卡就是接收和傳送數據橋梁。網卡根據傳輸速率可分為:10Mbps網卡(ISA 插口或PCI插口)、100Mbps PCI插口網卡、10Mbps/100Mbps自適應網卡和千兆網卡。目前10Mbps ISA插口的網卡仍以其低廉的價格佔有市場的一定份額,但由於10Mbps ISA插口網卡的網路傳輸速率低,且佔用大量的CPU資源,只適應於那些對速度要求不高的區域網,因此我推薦用100Mbps PCI插口的網卡或者10Mbps/100Mbps自適應網卡,價格不貴又能夠適應於用戶比較多,網上傳輸的數據量大和需要進行多媒體信息傳輸的應用環境。
在選擇網線時要先看你所購買的網卡的介面類型,網卡的介面有兩種類型(RJ45和BNC):BNC口是用細同軸電纜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網卡介面。RJ45是採用雙絞線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網卡介面,RJ45的介面酷似電話線的介面,但網路線使用的是8芯的接頭,使用RJ45的缺點是架設成本高,但安裝和維護較為方便,因此我們一般使用RJ45介面。集線器 (HU:根據微機的數量,利用 HUB構成星形結構,在工作站較多的情況下,會因 HUB的處理速率遠遠低於通信線路的傳輸速度,從而造成瓶頸問題。因此有條件的話可選用交換機。一個 Hub所組成的域稱為沖突域,也就是說,網路上任何一台計算機在收發數據時,其他所有計算機都能夠收到,且這些計算機不能同時進行數據的收發,否則會發生碰撞(CSMA/ CD協議會阻止碰撞 )。此外每台接入 Hub的計算機,都要檢測接收到的數據目的地址,以確認是否是收到自己的通信信息,因此計算機 CPU佔用率高,全網通信效率低,只適用於小型工作組級別應用。
【集線器HUB或者交換機的作用】:
(1)每個雙絞線介面只與一個工作站 (網卡)相連,信號點對點傳輸。
(2)當某一埠接收到信號時,HUB將其整形再生並廣播到其他每個埠。
(3)HUB本身可自動檢測信號碰撞,當碰撞發生時立即發出阻塞 (jam)信號通知其他埠。
(4)某一埠的傳輸線或網卡發生故障時,HUB自動隔離該埠,使其不影響其他埠的正常工作,因為現在的100MB的交換機價格很便宜,所以一般都選擇100Mbps的網卡和100M的交換機。
區域網所需的組件都已經齊了,現在就以在現時最穩定的個人操作系統Windows2000 Professional為基礎跟我來一步一步組建區域網吧。
【連接區域網的步驟】:
1、安裝網卡。關閉計算機,打開機箱,找到一空閑PCI插槽(一般為較短的白色插槽),插入網卡,上好螺絲。
2、連接網線。將網線一頭插在網卡接頭處,一頭插到交換機或HUB上。
3、安裝網卡驅動程序。打開計算機,操作系統會檢測到網卡並提示您插入驅動程序盤。插入隨網卡銷售的驅動程序盤,然後單擊「下一步」,Windows找到驅動程序後,會顯示確定屏幕,單擊「下一步」。如果Windows沒有找到驅動程序,單擊「設備驅動程序向導」中的「瀏覽」按鈕來指定驅動器的位置。如果您的驅動程序不是最新的版本,可以打開「設備管理」,運行「更新設備驅動程序器向導」,雙擊「網路適配器」,然後選中您的網卡,選擇「驅動程序」鍵,單擊「升級驅動程序」按鈕。Windows會提示您插入Windows安裝盤,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您還必須為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指定一個唯一的名字和相同的工作組名(例如默認的Workgroup),然後再重新啟動計算機。具體操作為在桌面「我的電腦」圖標上點右鍵,單擊「屬性」。在彈出的對話框里點擊「網路標識」,再點擊「屬性」,在「計算機」名中填入你想要指定的機器名,在工作組中填入統一的工作組名,點擊確定完成。
4、安裝必要的網路協議。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上單擊右鍵,點擊「屬性」,在「本地連接」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里點擊「安裝」,雙擊「協議」安裝「Internet協議(TCP/IP)」,雙擊「客戶」安裝「Microsoft網路客戶端」,重新啟動計算機。
5、實現網路共享。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上單擊右鍵,點擊「屬性」,在「本地連接」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里點擊「安裝」,雙擊「服務」安裝「Microsoft網路的文件和列印機共享」,單擊「確定」,需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這些設置才有效。如果您要共享驅動器或目錄,在資源管理器中或桌面上,打開「我的電腦」,右擊欲共享的驅動器或目錄,選擇「共享」,填寫相應的內容。如果選擇共享整個驅動器,則該驅動器下的所有目錄均為網路共享。打開「網路鄰居」圖標可以得到網路上計算機的列表。雙擊您欲訪問的計算機,進入驅動器。要想映射網路驅動器,請查閱Windows幫助文件。如果在使用網路訪問列印機或別的計算機時出現問題,請檢查您的網線連接,保證連線和共享設置正確。
6、設置可任選的啟動口令安裝網路驅動程序後第一次啟動計算機時,會彈出一對話框提示您鍵入Microsoft網路的用戶和口令。鍵入用戶名,以後每次啟動計算機時它會自動顯示(可以使用第三步中指定的計算機名)。如果不想設置口令,將口令行置空,然後「確定」,否則鍵入口令,並確定口令。如果輸入的口令與設置的口令不符,則計算機雖可在本地運行操作系統,但不能上網共享資源。
哈哈這樣.我們一個簡單的基於Windows2000 Professinal的區域網建立起來了,你也可以用以上方法在你的鄰里之間建立一個區域網
家庭或小型辦公室,如果有兩台或更多的計算機,很自然地希望將他們組成一個網路。為方便敘述,以下約定將其稱為區域網。在家庭環境下,可用這個網路來共享資源、玩那些需要多人參與的游戲、共用一個數據機享用Internet連接等等。辦公室中,利用這樣的網路,主要解決共享外設如列印機等,此外,辦公室區域網也是多人協作工作的基礎設施。
別看這樣小的網路工程,在過去也是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組網配置的。那時,大部分操作的都是手工的,一般的用戶都不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正好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自然限制了它的發展。Windows XP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這依賴它內建有強大的網路支持功能和方便的向導。用戶完成物理連接後,運行連接向導,可以自己探測出網路硬體、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或協議,並指導用戶,完成所有的配置步驟。
本文介紹兩種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下的組網方案,並介紹Windows XP用於區域網中的各種很有特色的功能。
一. 目標:
組成家庭區域網:對外,可以連接Internet,允許區域網內的各個計算機共享連接。對內,可以共享網路資源和設備。
二. 採用什麼網路形式?
家庭網中的計算機可能有桌面機或便攜機,例如掌上電腦或筆記本機等,也可能出現各種傳輸介質的介面,所以網路形式上,不宜都採用有線網路,無線介面是必須考慮的。但如果可以明確定位在純粹的有線網上,也可不設無線介面。所以,這里提供兩種方案:
1. 有線與無線混合。
2. 有線。
三. 網路硬體選擇
網路適配器(網卡)可採用PCI、PC或PCMCIA介面的卡(後兩者多用在攜帶型機或筆記本機上),Windows XP也支持用USB介面的網路適配器。究竟採用那種適配器,取決於接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無論那種適配器,都需要注意與現有計算機的介面以及HUB的協調一致,USB介面的適配器可能適應性更強一些,但對於較舊的計算機,又需要注意它是否支持USB介面。
網路連接線,常用的有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這都是大家熟悉的東西,不多解釋。究竟採用哪一種,就看你怎麼想了。
四. 可採用的網路結構和介質
以太結構:這種結構在辦公室或商業用戶中最為流行,熟悉的人也很多,技術資料和維護人員也容易找到,所以不多贅述。
電話線連接:這種形式主要的特色是成本很低,物理連接也很簡單,適用於大部分的家庭用戶。
無線電波:利用電磁波信號來傳輸信號,可以不用任何連線來進行通訊,並可以在移動中使用。但需要在每台計算機上加裝無線適配器,成本高是肯定了。在我國,無線形式用在計算機網路通訊的還較少。在美國,用於無線網路的是一個稱為IEEE 802.11b的標准協議,用於計算機近距離網路通訊。在該協議支持下,可達到的網速是11 Mbps。
五. 方案之一
這是一個有線、無線混合方案,具體結構可以參看圖1。這個例子中,用4台計算機組成了一個混合網路,PC1是主機,它與外部連接有3個通路:
1. 與Internet接連的數據機:用於整個網路的各個計算機共享上網之用。
2. 無線適配器:用於和本網路內的無線設備之間的通訊。
3. HUB:用於"帶動"本網路內的下游計算機。
該方案中的PC1、PC2機,必須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有線部分採用的是乙太網結構連接。圖中的HPNA是home phoneline network adaptor的縮寫,表示家庭電話線網路適配器。圖中的PC3和移動計算機,並不要求非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不可,別的windows版本也行。移動計算機和主機之間的網路連接利用的是無線形式。
如果希望建立混合網路,這種方案已經具備典型的功能,並且不需要花費很大就可以擴充網路規模。
關於連通操作:
圖1顯示的結構只能表示物理連接關系,物理連接完成後,還需要進行連通操作,網路才可真正投入使用。連通操作包括區域網內部各個計算機之間的連通,和區域網與Internet之間的連通。前者連通建立的步驟如下:
1. 滑鼠點擊 開始,進入控制面板,點擊"Network and Internet Connections網路和Internet連接",選擇網路連接( Network Connections),進行下一步。
2. 選擇進行"兩個或多個LAN的連接"
3. 右鍵點擊一個連接.
4. 確定完成連接任務.
區域網之內的連通操作就完成了。
再說區域網與Internet之間的連通,這種情況主要考慮速度與成本兩方面的兼顧。多機上網,最省事的辦法是每個機器占據一條獨立的電話線,但這不是一般用戶能承受起的,資源的浪費也太大。另一個辦法,可以使用住宅網關,但這樣成本需要增加,不是最佳途徑。比較好的方法是使用一個計算機作為主機伺服器。這不僅技術上可行,還有很多別的優點,如:
①:由於Windows XP有內建的防火牆,主機介於Internet和終端機之間,可以利用主機的防火牆保護區域網中的分機免受來自Internet的攻擊。
②:主機是"隱匿在" Internet和區域網之間的,充當了網關的腳色,在分機上,用戶感覺好像自己是直接連在Interne上一樣,察覺不到中間還有主機存在。特別是可以使區域網中的每台計算機同時上網。大大減少了設備投資。
③:除主機必須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之外,區域網內的計算機可使用早期的windows版本。
④:如果區域網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例如有線和無線混合),可以利用Windows XP作為過渡的網橋。
⑤:雖然有網路資源和設備的共享功能,但也可以限制別人對私有文件和數據的訪問,特別是將文件存放在主機上的時候,更具有這種優勢可用。
⑥:利用"萬能即插即用"功能,可以隨時擴充區域網的規模。
六. 方案之二
下面是這種方案的結構示意圖。該方案適用於小型辦公室。與上一個方案比較,主要是去掉了無線部分,主機與分機之間不採用電話線連接,而是採用了電纜或雙絞線連接。所有分機都通過一個HUB與主機連接到Internet上,並可以支持列印機共享。這其實就是最常見的那種區域網的結構。
該方案完成物理連接之後,還需要進行下列操作:
1. 打開網路連接文件夾或找到網路連接的圖標.
2. 右鍵點擊"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you want to share(共享Internet連接)"然後再右鍵點擊"Properties(屬性)"
3. 選擇"Advanced(高級)"任務條。
4. 選擇"Allow other network users to connect through this computer′s Internet connection(允許另外用戶通過這個計算機連接到Internet)"檢查框,並選定。
5. 點擊 OK.結束操作。
啟用Windows XP的防火牆,必須進行設置,不設置是不起作用的。設置過程:
1.打開網路連接文件夾或找到網路連接的圖標.
2.右鍵點擊"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you want to share(共享Internet連接)"然後再右鍵點擊"Properties(屬性)"
3.選擇"Advanced(高級)"任務條。
4. 選擇"Protect my computer and network by limiting or preventing access to this computer from the Internet(利用這個計算機限制從Internet進入的訪問並保護我的計算機和網路" ,在其下面有一個Internet連接防火牆的檢查框,滑鼠點擊選定。
5. 點擊 OK.結束操作。
七. 幾點說明
A.主機必須採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區域網內的計算機可以使用早一些的windows版本,如:windows98、windows ME、windows2000等等。
B.這里提供的是典型的情況,想擴充網路規模基本上可以照此疊加。
C.本文是依據英文測試版本進行的試驗,不能保證將來的正式版本。特別是中文正式版本的性能與此完全一致。
Ⅲ 個人搭建伺服器
利用網雲穿就能實現的,網雲穿DDNS是將用戶的動態IP 地址映射到一個固定的域名上,用戶每次連接網路的時候客戶端程序就會通過信息傳遞把該主機的動態IP 地址傳送給位於服務商主機上的伺服器程序,服務項目器程序負責提供 DNS 服務並實現動態域名解析。DDNS 的主要作用就是捕獲用戶每次變化的 IP 地址,然後將其與域名相對應,然後用戶通過訪問域名的形式就可以實現,免費使用
Ⅳ 家裡有兩台電腦,如何連成區域網
我們要知道區域網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如:共享磁碟設備、列印機等,從而可以在組建的區域網內部互相調用文件,並可在任何一台共享列印機上進行列印;當然我們也可以藉助Wingate或Sygate等軟體多機共享一台Modem上網;或者通過代理伺服器連上Internet,享受非一般的速度。如果你家裡有一台以上的電腦,如果你想把你的電腦游戲室升級到網吧,那麼你得考慮把它們連成區域網。
別以為很難,其實如果只是組建一個小型的區域網,我們只要添置幾塊網卡和一些數據線,就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知道,Win98內置了點到點(pc to pc)的網路配置能力,這使建立小型網路變得簡單。如果你的區域網有很多台機,那麼您需要一個成熟的網路操作系統來管理網路,例如:WinNT、Netware或Linux等。
【串並口通訊聯網】
如果你只是想把兩台裝有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的PC連接起來,我們可以直接通過計算機的串、並口,利用串、並行通訊電纜(pc to pc),把兩台微機連接好後,在Windows的「控制面板/網路」下的「適配器」中選Microsoft的「撥號網路適配器」和「協議」中的「IPX/SPX兼容協議」及「NetBEUI協議」。然後啟動「控制面板」,選擇「添加/刪除程序」,單擊「安裝Windows程序」,選擇「通訊」,單擊「直接電纜連接」,再利用Windows安裝盤進行安裝。安裝好後,重新啟動計算機。選定一台計算機作主機,在主機「我的電腦」中用右鍵某一驅動器(如C驅),選擇「共享」,選好共享級別。分別在兩機的附件中運行「直接電纜連接」,在主機上,選擇所用的通訊埠。選另一台作客戶機,按提示操作,稍等片刻,聯機完成。打開「客戶機」桌面上的「網上鄰居」,你會發現你不再孤獨了,你可通過「網上鄰居」訪問你的主機,也可以通過「映射網路驅動器」的方法將網路驅動器映射為自己的虛擬物理驅動器,更妙的是如果你所聯的主機已經上了區域網,那麼你還能通過主機訪問所有的網上資源。而且在你訪問的同時,並不影響主機的正常工作,這一點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用戶尤為有利。
【網卡通訊聯網】
當微機(pc)多於兩台的話,就需要用到網卡、網線和集線器(HUB)。如果區域網中沒有網卡,就如河流沒有橋梁架在兩岸一樣。網卡是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的簡稱,它是區域網最基本的組件之一。網卡安裝在網路計算機和伺服器的擴展槽中,充當計算機和網路之間的物理介面,因此可以簡單地說網卡就是接收和傳送數據橋梁。網卡根據傳輸速率可分為:10Mbps網卡(ISA 插口或PCI插口)、100Mbps PCI插口網卡、10Mbps/100Mbps自適應網卡和千兆網卡。目前10Mbps ISA插口的網卡仍以其低廉的價格佔有市場的一定份額,但由於10Mbps ISA插口網卡的網路傳輸速率低,且佔用大量的CPU資源,只適應於那些對速度要求不高的區域網,因此我推薦用100Mbps PCI插口的網卡或者10Mbps/100Mbps自適應網卡,價格不貴又能夠適應於用戶比較多,網上傳輸的數據量大和需要進行多媒體信息傳輸的應用環境。
在選擇網線時要先看你所購買的網卡的介面類型,網卡的介面有兩種類型(RJ45和BNC):BNC口是用細同軸電纜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網卡介面。RJ45是採用雙絞線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網卡介面,RJ45的介面酷似電話線的介面,但網路線使用的是8芯的接頭,使用RJ45的缺點是架設成本高,但安裝和維護較為方便,因此我們一般使用RJ45介面。集線器 (HU:根據微機的數量,利用 HUB構成星形結構,在工作站較多的情況下,會因 HUB的處理速率遠遠低於通信線路的傳輸速度,從而造成瓶頸問題。因此有條件的話可選用交換機。一個 Hub所組成的域稱為沖突域,也就是說,網路上任何一台計算機在收發數據時,其他所有計算機都能夠收到,且這些計算機不能同時進行數據的收發,否則會發生碰撞(CSMA/ CD協議會阻止碰撞 )。此外每台接入 Hub的計算機,都要檢測接收到的數據目的地址,以確認是否是收到自己的通信信息,因此計算機 CPU佔用率高,全網通信效率低,只適用於小型工作組級別應用。
【集線器HUB或者交換機的作用】:
(1)每個雙絞線介面只與一個工作站 (網卡)相連,信號點對點傳輸。
(2)當某一埠接收到信號時,HUB將其整形再生並廣播到其他每個埠。
(3)HUB本身可自動檢測信號碰撞,當碰撞發生時立即發出阻塞 (jam)信號通知其他埠。
(4)某一埠的傳輸線或網卡發生故障時,HUB自動隔離該埠,使其不影響其他埠的正常工作,因為現在的100MB的交換機價格很便宜,所以一般都選擇100Mbps的網卡和100M的交換機。
區域網所需的組件都已經齊了,現在就以在現時最穩定的個人操作系統Windows2000 Professional為基礎跟我來一步一步組建區域網吧。
【連接區域網的步驟】:
1、安裝網卡。關閉計算機,打開機箱,找到一空閑PCI插槽(一般為較短的白色插槽),插入網卡,上好螺絲。
2、連接網線。將網線一頭插在網卡接頭處,一頭插到交換機或HUB上。
3、安裝網卡驅動程序。打開計算機,操作系統會檢測到網卡並提示您插入驅動程序盤。插入隨網卡銷售的驅動程序盤,然後單擊「下一步」,Windows找到驅動程序後,會顯示確定屏幕,單擊「下一步」。如果Windows沒有找到驅動程序,單擊「設備驅動程序向導」中的「瀏覽」按鈕來指定驅動器的位置。如果您的驅動程序不是最新的版本,可以打開「設備管理」,運行「更新設備驅動程序器向導」,雙擊「網路適配器」,然後選中您的網卡,選擇「驅動程序」鍵,單擊「升級驅動程序」按鈕。Windows會提示您插入Windows安裝盤,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您還必須為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指定一個唯一的名字和相同的工作組名(例如默認的Workgroup),然後再重新啟動計算機。具體操作為在桌面「我的電腦」圖標上點右鍵,單擊「屬性」。在彈出的對話框里點擊「網路標識」,再點擊「屬性」,在「計算機」名中填入你想要指定的機器名,在工作組中填入統一的工作組名,點擊確定完成。
4、安裝必要的網路協議。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上單擊右鍵,點擊「屬性」,在「本地連接」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里點擊「安裝」,雙擊「協議」安裝「Internet協議(TCP/IP)」,雙擊「客戶」安裝「Microsoft網路客戶端」,重新啟動計算機。
5、實現網路共享。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上單擊右鍵,點擊「屬性」,在「本地連接」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里點擊「安裝」,雙擊「服務」安裝「Microsoft網路的文件和列印機共享」,單擊「確定」,需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這些設置才有效。如果您要共享驅動器或目錄,在資源管理器中或桌面上,打開「我的電腦」,右擊欲共享的驅動器或目錄,選擇「共享」,填寫相應的內容。如果選擇共享整個驅動器,則該驅動器下的所有目錄均為網路共享。打開「網路鄰居」圖標可以得到網路上計算機的列表。雙擊您欲訪問的計算機,進入驅動器。要想映射網路驅動器,請查閱Windows幫助文件。如果在使用網路訪問列印機或別的計算機時出現問題,請檢查您的網線連接,保證連線和共享設置正確。
6、設置可任選的啟動口令安裝網路驅動程序後第一次啟動計算機時,會彈出一對話框提示您鍵入Microsoft網路的用戶和口令。鍵入用戶名,以後每次啟動計算機時它會自動顯示(可以使用第三步中指定的計算機名)。如果不想設置口令,將口令行置空,然後「確定」,否則鍵入口令,並確定口令。如果輸入的口令與設置的口令不符,則計算機雖可在本地運行操作系統,但不能上網共享資源。
哈哈這樣.我們一個簡單的基於Windows2000 Professinal的區域網建立起來了,你也可以用以上方法在你的鄰里之間建立一個區域網
一、 組網設備准備
這里筆者假設你已經到電信申請了ADSL寬頻業務,並且已經安裝到位。組建共享區域網時,請先查看你的ADSL Modem產品說明,如果支持路由功能,那就可以省去購買寬頻路由器的錢;反之,這一設備必不可少;
另外,另一必不可少的設備就是交換機,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全靠它作中轉設備;還有就是每台計算機需要安裝一塊網卡負責接收數據,以及急訃父��荽�淶耐ǖ饋��擼琌K,基本上就這些東西了。而如果你只有兩台計算機,大可不必如此麻煩,直接在兩台計算機里各安裝一塊網卡,再用網線連接起來就OK了。
1、 寬頻路由器
寬頻路由器有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連通不同的網路,另一個作用是選擇信息傳送的線路,它是共享寬頻連接的最佳解決方案。並以易使用、易管理、零維護的優點成為Internet共享接入的首選設備。
選擇路由器和選擇電腦是一個道理,首先要看硬體。硬體是路由器運行的基礎,硬體型號好,質量高,路由器不但功能穩定,而且可進行功能的擴展。比如接入計算機數量,一般中上檔次的接入路由器可支持100台PC機,且除了IP共享和路由功能外還具有防火牆、時間管理、DMZ等功能;再比如大容量的內存和快閃記憶體,都可為路由器提供強勁的處理能力。
目前市面上,這類產品的品牌不少,大家可向周圍朋友打聽打聽,什麼牌子在當地口碑不錯。比較常見的有:友訊(D-LINK)、TP-LINK、艾泰科技、思科、3Com、華為3Com等。
2、 交換機
交換機,這個集線器的後續產品,無論是在速度及具備功能上,都是前者所不能比擬的。其主要功能就是實現多台計算機的互連互通,相當於文前提到的「中間人」的作用。
而在如今家用交換機市場,因為不同品牌、不同埠數的交換機價格差距很大,所以在選購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比如選擇的組網方式、承受的價格、品牌、喜歡的交換機外形等,另外還必須注意交換機的各項性能指標,比如介面數量等,一般說來,5口和8口的交換機是首選。
3、 網卡、網線
網卡亦稱作NIC,其意思是Network Interface Card(網路介面卡),它的作用是將數據分解為數據包再發送至網路。目前市面上主要是PCI介面的網卡。
另一方面,我們平常所說的10M網卡,100M網卡,10M/100M自適應網卡等,主要是按照網卡連接速率來劃分的。綜合以上所說,如今家用最成熟的選擇是PCI介面的10M/100M產品。筆記本則是使用的PCMCIA介面的網卡,其價格比普通PC機上的PCI網卡要貴出不少,一般PCI網卡幾十元即可拿下,而PCMCIA通常都要1、2百。
而在網線方面,沒有過多注意的。一般都是選擇超五類的雙絞線,大家在購買時,商家就會依據你的網路類型替你做好接頭的,所以不必擔心。網線的價格以長度來衡量,一般為1.5元/米。
PCI網卡(普通台式機)
PCMCIA網卡(筆記本)
三、 關於設備的連接
前面我們已經清楚了組建這么一個網路需要什麼設備,以及各設備的選購常識。那麼,如何根據具體情況,最終確定自己究竟需要哪些設備呢?以下是可能的幾種情況:
1、 雙機直連
即是說其中一台計算機與ADSL Modem相連,然後通過網卡直接與另一台計算機連接。如果採用這種連接,就需要在寬頻接入的計算機上作internet共享代理設置,比如安裝wingate等代理軟體,來實現雙機共享上網。這算是最最廉價的網路。
2、 寬頻路由器+網卡+計算機
這種方式主要用在共享計算機不多的情況下。因為一般的寬頻路由器都提供了4個交換機埠,如果需要共享的計算機小於4台的話,就沒必要再花錢去購買交換機了。具體連接方式為:ADSL寬頻線路連接ADSL Modem,直連雙絞線連接Modem和路由器,其它計算機用交叉雙絞線與路由器相連即可。
3、 寬頻路由器+交換機+網卡+計算機
對應上面一種情況,此方式就是運用在共享計算機大於寬頻路由器交換埠的情況下。這時就需要交換機幫忙,並根據共享計算機的數量選擇相應埠的交換機。即是說,所有共享計算機先與交換機相連,再通過交換機連接寬頻路由器,從而實現共享上網。
4、 交換機+網卡+計算機
如果你的ADSL Modem自帶有寬頻路由功能(請查看產品說明書),那就可以省去路由器。這是跟上面三種方式唯一的區別。連接起來也更方便,根本不需要設置,連接方式為:ADSL Modem的LAN口用雙絞線和交換機的任一埠連接,再將各計算機分別接入交換機剩餘埠即可。
組建區域網,共享上網
——》一:網線直連不是最經濟的做法,雖然我們只需要添加1條網線、1塊網卡,總價格算起來不會超過100元。但是這種做法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上網時兩台機器必須同時開著,除非你只用主機上網,否則日積月累的電費,呵呵也不見得比其它方法省錢~~,所以建議最好不使用這種辦法!
——》二:採用交換機/HUB、伺服器的方式。我們可以採用SyGate等軟體做成誰先開機誰做主機的共享形式,但還潛在一個問題,就是當作為主機的那台機器提前關機了,另外一台機器的網路也許隨之斷開,如果你這時候正用ie下載文件到一半,如果你正在玩聯眾……呵呵後果可想而知!
——》三:採用寬頻路由方式。如果你不想自己設置,可以在購買寬頻的同時讓技術人員幫你設置好。
同時這種方式帶來的好處還有就是穩定!是以上所有方案中最穩定的,這個好像沒有異議吧。還有就是省力,你不需要每次上網都要撥號了,這都由寬頻路由來自動替你完成,而且寬頻路由還有斷線重撥功能,省去了多少麻煩?接下來就是安全,你暴露在Internet上的IP是你路由的IP,而非機器本身的IP,這樣你就無形中被保護起來。
再有就是不違反電信或者網通的規定,即使他限制了MAC地址也沒用,因為路由本身是有MAC地址的。
——》1,首先將寬頻貓與路由器的WLAN埠連接,可使用貓隨機帶的連接線。
——》2,用直連網線將路由器的一個Lan口與交換機的UpLing口連接。還用直連網線連接交換機的普通口和電腦。這樣硬體環境就做好了。如果你的機器比較少,也就2、3台的話,沒有必要加交換機,用直連網線將路由器的一個Lan口與一台電腦連接即可。
——》3,第一台機器,先設置你的網路參數(右鍵「網上鄰居」-「屬性」-右鍵「本地連接」-屬性-找到TCP/IP協議後雙擊它):
IP地址:192.168.1.11
子網掩碼:255.255.255.0
網關:192.168.1.1
DNS:不要管它。
然後一路「確定」,需要重啟的時候重啟。不過有沒有提示,你最好還是重新啟動一下。
——》4,第二台機器,如第一台,只是將IP地址變成192.168.1.12即可。依次類推,這時已經成功組成區域網。
——》5,設置寬頻路由,我想應該有說明書的啦,我只簡單介紹一下。
先找一台機器,然後打開IE,在地址欄里輸入:192.168.1.1後回車。提示你輸入用戶名和密碼,見說明書。
正確進入路由配置界面後,上網方式,如果是ADSL撥號選擇PPPOE形式,這時需要輸入你上網的用戶名和密碼。如果是直接分配IP選擇直接IP形式,詳情請咨詢ISP商。
家庭組網
一、家庭網路的規劃與建設
(一)家庭組網的必要性
近年來,家庭網路逐漸成為IT界的一個熱門話題,連接兩台或兩台以上的計算機,共享其資源的概念越來越流行,家庭組網熱已經開始,並將不斷升溫,有人不禁要問,網路會給家庭帶來什麼好處呢?
首先就是節約經濟支出。如果你家裡擁有多台計算機,組建家庭網路不僅可以帶來極大的便利,而且還可以節省相應的一些費用。目前我們從到互聯網服務商(ISP)處申請的帳號一般是不允許許多台計算機同時共享一個帳號上網的,所以當有兩台計算機同時上網時,我們就必須具有兩個上網帳號,而且家裡必須有兩條獨立的電話線。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原來只有一條電話線和一個帳號,就必須向當地的有關電信部門再申請一條電話線和一個上網帳號。
其次就是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建立網路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共享現有資源。目前國內同時擁有兩台以上計算機的家庭,其硬體的性能差距比較大,許多家庭一台計算機多是468或586,甚至還有不少是386,而另一台計算機為當今主流配置,主頻在300MHz以上。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同時使用兩台或兩台以上計算機的家庭,其組成一般是從486到目前流行的PIII,再加上一台家用列印機。如果將這些計算機連接起來,就可通過網路實現不同機器之間資源共享,從而大大提高了低配置機器的性能。
當然網上娛樂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於游戲的魅力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家庭用戶很少有人會忽視游戲這個環節。現在游戲最為受人注目的莫過於網路對戰了,因為許多人已經不滿足傳統的人機對戰了(主要電腦的智商太低),而希望進行人與人之間的高智商實時作戰。有了家庭網路,在空閑的時候一家幾口在網上進行游戲大戰,即便是玩紅心大戰也是不錯的喲。一方面可以消除工作和學習帶來的壓力,同時也是一種感情的交流。
除上面所說的好處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家庭區域網上傳輸信息、相互進行語音對話或共看一部VCD影片,反正是好處多多,如果你看得心動了,就趕快和我走進以下的內容吧。
看完上面所描繪出的那份欣欣向榮的藍圖,想必你一定為之心動了吧!但是現在新的疑慮又出現了:「組建網路,總覺得是專業人士才可完成的艱難工作,而我的計算機水平頂多隻是入門級的,完成家庭網路的架設,能行嗎?」你當然可以!不信接著往下看,你就會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得到手把手的幫助!
(二)選擇一種適合你的網路
人們在買鞋子的時候,所遵循的標准往往都是:不選最好的,只選最合腳的。網路的規劃同樣如此!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並有一定的長遠目光,才能最終設計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網路。
下面,我們推薦兩種網路規劃方案,一種是不要集線器(HUB)的連接,一種是需要集線器(HUB)的連接。原則上,方案一適合由兩台計算機組成的家庭網路選用;方案二適合由三台或三台以上計算機組成的家庭網路選用。
集線器(HUB),它是能夠把多個原本獨立的用戶連接起來,使它們構成一個整體,以便共同使用某條通訊線路的設備。
方案一:不要集線器的連接
適用對象: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連接。
所需硬體:網卡各1塊、RJ45頭(即水晶頭)各1個、雙絞線若干米、網路鉗(RJ45)1把。
方案說明:雙機用雙絞線直接互連,不需要通過HUB。
方案二:需要集線器的連接
適用對象:三台(或以上)計算機之間的連接。
所需硬體:網卡各1塊、RJ45頭(即水晶頭)各2個、雙絞線若干米、網路鉗(RJ45)1把、8口集線器(帶寬10M)一個。
方案說明:各機之間用雙絞線通過集線器連接在一起,必須要用到集線器。
不管你採用的是以上哪種方案,在購買網卡時,均不要忘了索取驅動程序安裝盤,它通常會是一張軟盤,否則你可能無法安裝完成它!除網卡之外的其他硬體,都不需要驅動程序。
(三)把你的網路連接起來
好了,現在你已經選擇了適合你的「鞋子」,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以前被你視為洪水猛獸畏而遠之的「穿鞋」工作了一把你所准備好的硬體設備連接起來,讓你的家庭網路成型!
1.網卡的安裝
網卡(Net Interface Card)是區域網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連接設備。請逐個打開所有計算機的主機箱,選擇一個合適(ISA/PCI)的空閑插槽,將你的網卡插進去,然後用螺絲固定住,再蓋好主機箱即可。
在往主板上插網卡時,一般採用先插後半部,再壓下前半部的方法;如欲將網卡從主板上取下來,操作與插網卡正好相反,即一般採用先取前半部,再取後半部的方法。不僅網卡,主板上其他卡(比如顯卡、Modem、音效卡等)的插法和取法,都與之一樣呢!
2.網線的製作
網線是用來連接計算機網路必不可少的設備。每條完整的網線均由一條兩端各帶一個RJ45頭(水晶頭)的雙絞線組成。欲製作網線,需事先准備好雙絞線、RJ45頭和網路鉗這三種設備。
在製作時,先將雙絞線的一頭塞到網路鉗的兩刀片之間,露出約2厘米長,然後輕壓住網路鉗的兩柄,緩緩將雙絞線轉一個圈,則可以將外皮剝下,露出裡面的線芯。
由於雙絞線的線芯均是兩兩纏在一起的,因此才被稱之為雙絞線。
由於一般的家庭網路都是10M的(主要是指HUB為10M,因為100M的HUB太貴),因此總共的四股線芯,只需留其中的任意兩股即可,其它兩股可用網路鉗的刀給斷去;然後,把剩下的兩股共四根線展開、撫直(很重要),並按前三根靠近、第四根稍張開的順序排列起來。
最後把RJ45頭的卡子朝下,將四根線芯依次塞進RJ45頭的第1、2、3、6孔(從左至右),注意一定要塞緊;之後將此帶線芯的RJ45頭塞進網路鉗孔中,再用大力壓網路鉗的雙柄,直到確保RJ45頭已將線芯夾牢了為止!
在製作時,如果你採用的是前文所講的方案一,則請務必注意,另一端的做法和已講的一端有所不同:比如,一端留的是紅股(包括紅和紅白兩根)和藍股(包括藍和藍白兩根),其在RJ45頭孔中排列順序為紅1、紅白2、藍3、藍白4;則在另一端也必須留同樣顏色的兩股,其在RJ45頭孔中排列順序應為藍1、藍白2、紅3、紅白6,即和前端是相互交叉的!在此種方案中,網線所需條數為共1條。
如果你採用的是前文所講的方案二,則簡單多了,因為其另一端的做法和已講的一端完全一樣:即留完全相同顏色的兩股(共四根)線芯,按照完全同樣的順序排列起來,放進RJ45頭中用網路鉗夾好就行了!在此種方案中,網線所需條數為每機各1條。
在你剛開始學習做網線時,可能會因為各線芯的項端不夠整齊、或線芯在RJ45孔中沒有塞緊、或用網路鉗夾RJ45頭時不夠用力等原因,而導致網線製作不成功,這樣就不能達到連通網路的目的!此時就需要你將「壞」的RJ45頭剪掉,再重新連接新的RJ45頭;舊的RJ45頭已不可再利用了。
當然,如果你能去買一台RJ45的測線儀就好了!這樣,你只需將已做好的網線塞入到測線儀的兩個孔中,當指示燈亮時,那麼恭喜你,這表明網線製作是成功的!否則……
3.網線的連接
如果你選擇的是方案一,則只需直接將所製作好網線兩端的RJ45頭(不分順序和先後)分別插入到兩台計算機網卡的RJ45孔中就算連接成功了!
如果你選擇的是方案二,則需先將HUB(即集線器)放置到合適位置,電源插上,然後將所製作好網線兩端的RJ45頭(不分順序和先後)分別插入到計算機網卡的RJ45孔和HUB中就算連接成功了!
4.網線的檢測
如果沒有測線儀的話,當網線連接成功之後,也可以初步斷定網線製作的是否成功。
對於方案一,連接成功之後,如果兩台計算機網卡的指示燈都有亮,則一般說明網線製作是成功的。
對於方案二,連接成功之後,如果計算機網卡上的指示燈和HUB上相應孔的指示燈都有亮,則一般說明網線製作是成功的。
二、建立Windows 98對等網
(一)硬體的安裝
1.網路適配器的安裝
網路適配器的物理安裝過程和別的擴展卡安裝沒有什麼區別,在這里不詳細介紹。我們著重介紹的是如何在Windows 98的情況下安裝網路適配器,其實是安裝網路適配器的驅動程序,以便能驅動網路適配器工作。
網卡安插完成後,在正常地情況下,重新開機進入Windows 98時便會自動出現「找到新硬體」的提示框。系統會提示插入Windows 98光碟,按照提示插入光碟,系統會自動完成安裝,完成安裝後重新啟動計算機,網卡的安裝就完成了。
另一種情況時網卡無法被系統識別,重新開機時沒有找到新硬體。這時可以手工添加網卡驅動程序。點擊「開始→設置→控制面板→添加新硬體」就會出現「添加新硬體向導」對話框,一直點擊「下一步」按鈕,直到出現對話框提示「需要Windows搜索新硬體嗎?」,這時應選擇第二項「否,希望從列表中選擇硬體」。
點擊「下一步」按鈕,在「請選擇要安裝的硬體類型」下面的「硬體類型」列表中選擇「網路適配器」。
將商家提供的網卡驅動程序軟盤放入A驅動器,點擊「下一步」按鈕,在接下來的對話框中選擇「從磁碟安裝」。系統會自動讀取驅動程序盤上的硬體信息,按照提示即可完成安裝。在這個過程中,系統還可能會提示插入Windows 98光碟,按照提示插入就可以了,重新啟動計算機後安裝完畢。
網卡安裝好了是不是就萬事無憂了呢?有時候,表面上看來網卡是安裝好了,重新啟動Windows也沒有再出現「添加新硬體向導」或「找到新硬體」的提示框,其實它還是有可能與其他的硬體發生沖突而導致不能夠正常工作,下面我們就來檢查網卡是不是正常工作。(在本專題中,以D-Link DFE-530網卡為例進行講述,其他網卡的設置基本相同。)
打開「控制面板」,雙擊「系統」圖標,出現「系統屬性」窗口,切換到「設備管理器」選項卡。雙擊「網路適配器」,裡面有一個「Legend/D-Link DFE-530TX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r」,其中「D-Link DFE-530TX」為網卡類型,不同的網卡會顯示不同的標識。
選擇「Legend/D-Link DFE-530TX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r」,點擊「屬性」按鈕,出現「Legend/D-Link DFE-530TX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r屬性」對話框。在其中的「設備狀態」選項組中,如果顯示「此設備當前工作正常」,就表示已經正確安裝了網卡的驅動程序。
然後在「Legend/D-Link DFE-530TX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r屬性」對話框中選擇「資源」選項卡,其中的「沖突的設備列表」選項組中若顯示「沒有沖突」就可以確定該網卡所使用的系統資源與其他設備沒有沖突。
Ⅳ 組建一個區域網的詳細步驟
方法步驟如下:
1、首先建立區域網首先得有兩台或者兩台以上電腦,用網線連接要接入的電腦和路由器。
Ⅵ 在本地搭建網站伺服器
很多地方封80埠的,另外建議用電信的來做,另外兩個線路就相對非主流了,
如果你網站有備案且不銷售葯品的,只銷售器具的話,可以聯系我,有電信機房可以放。
Ⅶ 怎樣在自己的電腦上創建伺服器
免費將自己電腦做伺服器
--------------------------------------------------------------------------------
現在有不少電腦都通過寬頻或ADSL上網,既然有這樣的速度,何不用我自己的電腦來架設一台伺服器呢?你想要ASP,CGI,php都可以實現,你想要一個江湖伺服器也可以!還等什麼?試試吧?
使用7i24PWS架構:(免費使用,推薦)
首先,申請一個免費域名。域名不是網站,不包括空間,有了它可以設置「IP指向」,域名是不變的,你可告知所有的人。IP指向可設置你帶有空間的網址或是你電腦的IP(多數電腦上網IP是可變的)。IP指向可變,域名不變,這樣免得別人記不住。這就是設置域名的目的。
其次,下載安裝dotnetredist.exe(點擊下載),就是19M的.Net的軟體。安裝它的目的是架構一個「運行環境」,保證7i24PWS軟體運行。
再次,下載安裝7i24PWS,就是7i24PWSSetup.msi(點擊下載)軟體。安裝它的中間需要你選擇路徑,選擇哪個路徑?例如你製作網頁的時候,在電腦上建立的小站點是:D盤下的MYZD文件夾。解壓後的文件7i24PWS.exe,webserver.exe和myweb文件夾就放到這個MYZD文件夾里。你的首頁文件index.htm放到MYZD文件夾下的myweb文件夾里,其他文件同index.htm放到一起。安裝的時候給一個index.htm文件,用你的index.htm把它替換了。注意:安裝位置是關鍵。
最後,運行7i24PWS.exe,擊點啟動。你再去網上瀏覽,就看到了你的網頁了。不使用7i24PWS.exe,運行webserver.exe也成。
最簡單的是方法:
一、請先申請成為7i24.Com的用戶
二、再申請一個7i24的免費自動域名
三、你的電腦(家中的電腦或公司的)上網時分配的IP必須是公開的IP,
例如中國電信ADSL,163拔號等的方式上網的,可以用下面的的軟體
測試它是否是公開的IP。
四、安裝.Net運行環境與7i24PWS.msi。
Ⅷ 如何利用hadhoop構建物聯網平台
常見的大數據術語表(中英對照簡版):
A
聚合(Aggregation) – 搜索、合並、顯示數據的過程
演算法(Algorithms) – 可以完成某種數據分析的數學公式
分析法(Analytics) – 用於發現數據的內在涵義
異常檢測(Anomaly detection) –
在數據集中搜索與預期模式或行為不匹配的數據項。除了「Anomalies」,用來表示異常的詞有以下幾種:outliers, exceptions,
surprises, contaminants.他們通常可提供關鍵的可執行信息
匿名化(Anonymization) – 使數據匿名,即移除所有與個人隱私相關的數據
應用(Application) – 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計算機軟體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研發智能機器和智能軟體,這些智能設備能夠感知周遭的環境,並根據要求作出相應的反應,甚至能自我學習
B
行為分析法(Behavioural Analytics) –
這種分析法是根據用戶的行為如「怎麼做」,「為什麼這么做」,以及「做了什麼」來得出結論,而不是僅僅針對人物和時間的一門分析學科,它著眼於數據中的人性化模式
大數據科學家(Big Data Scientist) – 能夠設計大數據演算法使得大數據變得有用的人
大數據創業公司(Big data startup) – 指研發最新大數據技術的新興公司
生物測定術(Biometrics) – 根據個人的特徵進行身份識別
B位元組 (BB: Brontobytes) – 約等於1000 YB(Yottabytes),相當於未來數字化宇宙的大小。1
B位元組包含了27個0!
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 是一系列理論、方法學和過程,使得數據更容易被理解
C
分類分析(Classification analysis) – 從數據中獲得重要的相關性信息的系統化過程; 這類數據也被稱為元數據(meta
data),是描述數據的數據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 – 構建在網路上的分布式計算系統,數據是存儲於機房外的(即雲端)
聚類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 –
它是將相似的對象聚合在一起,每類相似的對象組合成一個聚類(也叫作簇)的過程。這種分析方法的目的在於分析數據間的差異和相似性
冷數據存儲(Cold data storage) – 在低功耗伺服器上存儲那些幾乎不被使用的舊數據。但這些數據檢索起來將會很耗時
對比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 在非常大的數據集中進行模式匹配時,進行一步步的對比和計算過程得到分析結果
復雜結構的數據(Complex structured data) –
由兩個或多個復雜而相互關聯部分組成的數據,這類數據不能簡單地由結構化查詢語言或工具(SQL)解析
計算機產生的數據(Computer generated data) – 如日誌文件這類由計算機生成的數據
並發(Concurrency) – 同時執行多個任務或運行多個進程
相關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 是一種數據分析方法,用於分析變數之間是否存在正相關,或者負相關
客戶關系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用於管理銷售、業務過程的一種技術,大數據將影響公司的客戶關系管理的策略
D
儀錶板(Dashboard) – 使用演算法分析數據,並將結果用圖表方式顯示於儀錶板中
數據聚合工具(Data aggregation tools) – 將分散於眾多數據源的數據轉化成一個全新數據源的過程
數據分析師(Data analyst) – 從事數據分析、建模、清理、處理的專業人員
資料庫(Database) – 一個以某種特定的技術來存儲數據集合的倉庫
資料庫即服務(Database-as-a-Service) – 部署在雲端的資料庫,即用即付,例如亞馬遜雲服務(AWS: Amazon Web
Services)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收集、存儲數據,並提供數據的訪問
數據中心(Data centre) – 一個實體地點,放置了用來存儲數據的伺服器
數據清洗(Data cleansing) – 對數據進行重新審查和校驗的過程,目的在於刪除重復信息、糾正存在的錯誤,並提供數據一致性
數據管理員(Data custodian) – 負責維護數據存儲所需技術環境的專業技術人員
數據道德准則(Data ethical guidelines) – 這些准則有助於組織機構使其數據透明化,保證數據的簡潔、安全及隱私
數據訂閱(Data feed) – 一種數據流,例如Twitter訂閱和RSS
數據集市(Data marketplace) – 進行數據集買賣的在線交易場所
數據挖掘(Data mining) – 從數據集中發掘特定模式或信息的過程
數據建模(Data modelling) – 使用數據建模技術來分析數據對象,以此洞悉數據的內在涵義
數據集(Data set) – 大量數據的集合
數據虛擬化(Data virtualization) –
數據整合的過程,以此獲得更多的數據信息,這個過程通常會引入其他技術,例如資料庫,應用程序,文件系統,網頁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等
去身份識別(De-identification) – 也稱為匿名化(anonymization),確保個人不會通過數據被識別
判別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 –
將數據分類;按不同的分類方式,可將數據分配到不同的群組,類別或者目錄。是一種統計分析法,可以對數據中某些群組或集群的已知信息進行分析,並從中獲取分類規則。
分布式文件系統(Distributed File System) – 提供簡化的,高可用的方式來存儲、分析、處理數據的系統
文件存貯資料庫(Document Store Databases) – 又稱為文檔資料庫(document-oriented database),
為存儲、管理、恢復文檔數據而專門設計的資料庫,這類文檔數據也稱為半結構化數據
E
探索性分析(Exploratory analysis) –
在沒有標準的流程或方法的情況下從數據中發掘模式。是一種發掘數據和數據集主要特性的一種方法
E位元組(EB: Exabytes) – 約等於1000 PB(petabytes), 約等於1百萬 GB。如今全球每天所製造的新信息量大約為1
EB
提取-轉換-載入(ETL: Extract, Transform and Load) –
是一種用於資料庫或者數據倉庫的處理過程。即從各種不同的數據源提取(E)數據,並轉換(T)成能滿足業務需要的數據,最後將其載入(L)到資料庫
F
故障切換(Failover) – 當系統中某個伺服器發生故障時,能自動地將運行任務切換到另一個可用伺服器或節點上
容錯設計(Fault-tolerant design) – 一個支持容錯設計的系統應該能夠做到當某一部分出現故障也能繼續運行
G
游戲化(Gamification) –
在其他非游戲領域中運用游戲的思維和機制,這種方法可以以一種十分友好的方式進行數據的創建和偵測,非常有效。
圖形資料庫(Graph Databases) –
運用圖形結構(例如,一組有限的有序對,或者某種實體)來存儲數據,這種圖形存儲結構包括邊緣、屬性和節點。它提供了相鄰節點間的自由索引功能,也就是說,資料庫中每個元素間都與其他相鄰元素直接關聯。
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 – 將許多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用以處理某個特定問題,通常是通過雲將計算機相連在一起。
H
Hadoop – 一個開源的分布式系統基礎框架,可用於開發分布式程序,進行大數據的運算與存儲。
Hadoop資料庫(HBase) – 一個開源的、非關系型、分布式資料庫,與Hadoop框架共同使用
HDFS –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一個被設計成適合運行在通用硬體(commodity hardware)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統
高性能計算(HPC: High-Performance-Computing) – 使用超級計算機來解決極其復雜的計算問題
I
內存資料庫(IMDB: In-memory) –
一種資料庫管理系統,與普通資料庫管理系統不同之處在於,它用主存來存儲數據,而非硬碟。其特點在於能高速地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存取。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 在普通的設備中裝上感測器,使這些設備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網路相連。
J
法律上的數據一致性(Juridical data compliance) –
當你使用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將你的數據存儲於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大陸時,就會與這個概念扯上關系了。你需要留意這些存儲在不同國家的數據是否符合當地的法律。
K
鍵值資料庫(KeyValue Databases) –
數據的存儲方式是使用一個特定的鍵,指向一個特定的數據記錄,這種方式使得數據的查找更加方便快捷。鍵值資料庫中所存的數據通常為編程語言中基本數據類型的數據。
L
延遲(Latency) – 表示系統時間的延遲
遺留系統(Legacy system) – 是一種舊的應用程序,或是舊的技術,或是舊的計算系統,現在已經不再支持了。
負載均衡(Load balancing) – 將工作量分配到多台電腦或伺服器上,以獲得最優結果和最大的系統利用率。
位置信息(Location data) – GPS信息,即地理位置信息。
日誌文件(Log file) – 由計算機系統自動生成的文件,記錄系統的運行過程。
M
M2M數據(Machine2Machine data) – 兩台或多台機器間交流與傳輸的內容
機器數據(Machine data) – 由感測器或演算法在機器上產生的數據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
人工智慧的一部分,指的是機器能夠從它們所完成的任務中進行自我學習,通過長期的累積實現自我改進。
MapRece – 是處理大規模數據的一種軟體框架(Map: 映射,Rece: 歸納)。
大規模並行處理(MPP: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 –
同時使用多個處理器(或多台計算機)處理同一個計算任務。
元數據(Metadata) – 被稱為描述數據的數據,即描述數據數據屬性(數據是什麼)的信息。
MongoDB – 一種開源的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 database)
多維資料庫(Multi-Dimensional Databases) – 用於優化數據聯機分析處理(OLAP)程序,優化數據倉庫的一種資料庫。
多值資料庫(MultiValue Databases) – 是一種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
一種特殊的多維資料庫:能處理3個維度的數據。主要針對非常長的字元串,能夠完美地處理HTML和XML中的字串。
N
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領域,它研究如何實現計算機與人類語言之間的交互。
網路分析(Network analysis) – 分析網路或圖論中節點間的關系,即分析網路中節點間的連接和強度關系。
NewSQL – 一個優雅的、定義良好的資料庫系統,比SQL更易學習和使用,比NoSQL更晚提出的新型資料庫
NoSQL –
顧名思義,就是「不使用SQL」的資料庫。這類資料庫泛指傳統關系型資料庫以外的其他類型的資料庫。這類資料庫有更強的一致性,能處理超大規模和高並發的數據。
O
對象資料庫(Object Databases) –
(也稱為面象對象資料庫)以對象的形式存儲數據,用於面向對象編程。它不同於關系型資料庫和圖形資料庫,大部分對象資料庫都提供一種查詢語言,允許使用聲明式編程(declarative
programming)訪問對象.
基於對象圖像分析(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 –
數字圖像分析方法是對每一個像素的數據進行分析,而基於對象的圖像分析方法則只分析相關像素的數據,這些相關像素被稱為對象或圖像對象。
操作型資料庫(Operational Databases) –
這類資料庫可以完成一個組織機構的常規操作,對商業運營非常重要,一般使用在線事務處理,允許用戶訪問 、收集、檢索公司內部的具體信息。
優化分析(Optimization analysis) –
在產品設計周期依靠演算法來實現的優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公司可以設計各種各樣的產品並測試這些產品是否滿足預設值。
本體論(Ontology) – 表示知識本體,用於定義一個領域中的概念集及概念之間的關系的一種哲學思想。(譯者注:
數據被提高到哲學的高度,被賦予了世界本體的意義,成為一個獨立的客觀數據世界)
異常值檢測(Outlier detection) –
異常值是指嚴重偏離一個數據集或一個數據組合總平均值的對象,該對象與數據集中的其他它相去甚遠,因此,異常值的出現意味著系統發生問題,需要對此另加分析。
P
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 – 通過演算法來識別數據中的模式,並對同一數據源中的新數據作出預測
P位元組(PB: Petabytes) – 約等於1000 TB(terabytes), 約等於1百萬 GB
(gigabytes)。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每秒產生的粒子個數就約為1 PB
平台即服務(PaaS: Platform-as-a-Service) – 為雲計算解決方案提供所有必需的基礎平台的一種服務
預測分析(Predictive analysis) –
大數據分析方法中最有價值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有助於預測個人未來(近期)的行為,例如某人很可能會買某些商品,可能會訪問某些網站,做某些事情或者產生某種行為。通過使用各種不同的數據集,例如歷史數據,事務數據,社交數據,或者客戶的個人信息數據,來識別風險和機遇
隱私(Privacy) – 把具有可識別出個人信息的數據與其他數據分離開,以確保用戶隱私。
公共數據(Public data) – 由公共基金創建的公共信息或公共數據集。
Q
數字化自我(Quantified Self) – 使用應用程序跟蹤用戶一天的一舉一動,從而更好地理解其相關的行為
查詢(Query) – 查找某個問題答案的相關信息
R
再識別(Re-identification) – 將多個數據集合並在一起,從匿名化的數據中識別出個人信息
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
確定兩個變數間的依賴關系。這種方法假設兩個變數之間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譯者註:自變數,因變數,二者不可互換)
RFID – 射頻識別; 這種識別技術使用一種無線非接觸式射頻電磁場感測器來傳輸數據
實時數據(Real-time data) – 指在幾毫秒內被創建、處理、存儲、分析並顯示的數據
推薦引擎(Recommendation engine) – 推薦引擎演算法根據用戶之前的購買行為或其他購買行為向用戶推薦某種產品
路徑分析(Routing analysis) –
針對某種運輸方法通過使用多種不同的變數分析從而找到一條最優路徑,以達到降低燃料費用,提高效率的目的
S
半結構化數據(Semi-structured data) –
半結構化數據並不具有結構化數據嚴格的存儲結構,但它可以使用標簽或其他形式的標記方式以保證數據的層次結構
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 – 通過演算法分析出人們是如何看待某些話題
信號分析(Signal analysis) – 指通過度量隨時間或空間變化的物理量來分析產品的性能。特別是使用感測器數據。
相似性搜索(Similarity searches) – 在資料庫中查詢最相似的對象,這里所說的數據對象可以是任意類型的數據
模擬分析(Simulation analysis) –
模擬是指模擬真實環境中進程或系統的操作。模擬分析可以在模擬時考慮多種不同的變數,確保產品性能達到最優
智能網格(Smart grid) – 是指在能源網中使用感測器實時監控其運行狀態,有助於提高效率
軟體即服務(SaaS: Software-as-a-Service) – 基於Web的通過瀏覽器使用的一種應用軟體
空間分析(Spatial analysis) – 空間分析法分析地理信息或拓撲信息這類空間數據,從中得出分布在地理空間中的數據的模式和規律
SQL – 在關系型資料庫中,用於檢索數據的一種編程語言
結構化數據(Structured data)
-可以組織成行列結構,可識別的數據。這類數據通常是一條記錄,或者一個文件,或者是被正確標記過的數據中的某一個欄位,並且可以被精確地定位到。
T
T位元組(TB: Terabytes) – 約等於1000 GB(gigabytes)。1 TB容量可以存儲約300小時的高清視頻。
時序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 –
分析在重復測量時間里獲得的定義良好的數據。分析的數據必須是良好定義的,並且要取自相同時間間隔的連續時間點。
拓撲數據分析(Topological Data Analysis) –
拓撲數據分析主要關注三點:復合數據模型、集群的識別、以及數據的統計學意義。
交易數據(Transactional data) – 隨時間變化的動態數據
透明性(Transparency) – 消費者想要知道他們的數據有什麼作用、被作何處理,而組織機構則把這些信息都透明化了。
U
非結構化數據(Un-structured data) – 非結構化數據一般被認為是大量純文本數據,其中還可能包含日期,數字和實例。
V
價值(Value) – (譯者註:大數據4V特點之一)
所有可用的數據,能為組織機構、社會、消費者創造出巨大的價值。這意味著各大企業及整個產業都將從大數據中獲益。
可變性(Variability) – 也就是說,數據的含義總是在(快速)變化的。例如,一個詞在相同的推文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多樣(Variety) – (譯者註:大數據4V特點之一)
數據總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呈現,如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甚至還有復雜結構化數據
高速(Velocity) – (譯者註:大數據4V特點之一)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創建、存儲、分析、虛擬化都要求被高速處理。
真實性(Veracity) – 組織機構需要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才能保證數據分析的正確性。因此,真實性(Veracity)是指數據的正確性。
可視化(Visualization) –
只有正確的可視化,原始數據才可被投入使用。這里的「可視化」並非普通的圖型或餅圖,可視化指是的復雜的圖表,圖表中包含大量的數據信息,但可以被很容易地理解和閱讀。
大量(Volume) – (譯者註:大數據4V特點之一) 指數據量,范圍從Megabytes至Brontobytes
W
天氣數據(Weather data) – 是一種重要的開放公共數據來源,如果與其他數據來源合成在一起,可以為相關組織機構提供深入分析的依據
X
XML資料庫(XML Databases) –
XML資料庫是一種以XML格式存儲數據的資料庫。XML資料庫通常與面向文檔型資料庫相關聯,開發人員可以對XML資料庫的數據進行查詢,導出以及按指定的格式序列化
Y
Y位元組 (Yottabytes) – 約等於1000 ZB (Zettabytes),
約等於250萬億張DVD的數據容量。現今,整個數字化宇宙的數據量為1 YB, 並且將每18年翻一番。
Z
Z位元組 (ZB: Zettabytes) – 約等於1000 EB (Exabytes), 約等於1百萬
TB。據預測,到2016年全球范圍內每天網路上通過的信息大約能達到1 ZB。
附:存儲容量單位換算表:
1 Bit(比特) = Binary Digit
8 Bits = 1 Byte(位元組)
1,000 Bytes = 1 Kilobyte
1,000 Kilobytes = 1 Megabyte
1,000 Megabytes = 1 Gigabyte
1,000 Gigabytes = 1 Terabyte
1,000 Terabytes = 1 Petabyte
1,000 Petabytes = 1 Exabyte
1,000 Exabytes = 1 Zettabyte
1,000 Zettabytes = 1 Yottabyte
1,000 Yottabytes = 1 Brontobyte
1,000 Brontobytes = 1 Geopbyte
Ⅸ 家裡有一台很久前買的舊筆記本好像沒有連接wifi的功能怎樣讓他可以連接wifi,電腦壞了現在老電腦急用!
尊敬的聯想用戶您好!
尊敬的聯想用戶您好,建議您嘗試更新一下您的網卡驅動。驅動下載鏈接:
http://support1.lenovo.com.cn/lenovo/wsi/Moles/Drive.aspx?intcmp=I_F_Driver
如果仍無法連接,建議您進入網路和共享中心----選擇右側菜單欄中的無線網路管理----將該接入點刪除---重新搜索連接;如果仍是無法連接,建議您重啟您的路由器或者聯系您的網路運營商幫助您解決問題
更多問題您可以咨詢idea論壇:lenovobbs.lenovo.com.cn
Think論壇:thinkbbs.lenovo.com.cn
聯想樂社區:http://bbs.lenovomobile.com/forum.php期待您滿意的評價,感謝您對聯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期待您滿意的評價,感謝您對聯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Ⅹ 如何搭建企業信息交換物聯網系統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泛在網路的融合應用,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拓展,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路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路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築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頻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元、寬頻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物聯網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識別物體,採集信息。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感測器、終端、感測器網路等,主要是識別物體,採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網路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信息傳遞和處理。網路層包括通信與互聯網的融合網路、網路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處理中心等。網路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於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 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能化,這類似於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物聯網註定要催化中國乃至世界生產力的變革。 智能物聯網產品的十一大主要應用領域 11月23日下午,中國電信物聯網應用和推廣中心、中國電信物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在江蘇無錫成立,在成立儀式上,中國電信透露,目前,其已經開發十一項物聯網應用產品,涵蓋了物聯網的主要應用領域。 (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產品融合自動化控制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和網路通訊技術於一體,將各種家庭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網路家電等)通過智能家庭網路聯網實現自動化,通過中國電信的寬頻、固話和3G無線網路,可以實現對家庭設備的遠程操控。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提供舒適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間,實現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統;還將家居環境由原來的被動靜止結構轉變為具有能動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2)智能醫療 智能醫療系統藉助簡易實用的家庭醫療感測設備,對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標進行自測,並將生成的生理指標數據通過中國電信的固定網路或3G無線網路傳送到護理人或有關醫療單位。根據客戶需求,中國電信還提供相關增值業務,如緊急呼叫救助服務、專家咨詢服務、終生健康檔案管理服務等。智能醫療系統真正解決了現代社會子女們因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家中老人的無奈,可以隨時表達孝子情懷。 (3)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產品包括對城市的數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統一監控。前者利用"數字城市"理論,基於3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系統RS)等關鍵技術,深入開發和應用空間信息資源,建設服務於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管理,服務於政府、企業、公眾,服務於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後者基於寬頻互聯網的實時遠程監控、傳輸、存儲、管理的業務,利用中國電信無處不達的寬頻和3G網路,將分散、獨立的圖像採集點進行聯網,實現對城市安全的統一監控、統一存儲和統一管理、為城市管理和建設者提供一種全新、直觀、視聽覺范圍延伸的管理工具。 (4)智能環保 智能環保產品通過對實施地表水水質的自動監測,可以實現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掌握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污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事故糾紛,監督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情況。太湖環境監控項目,通過安裝在環太湖地區的各個監控的環保和監控感測器,將太湖的水文、水質等環境狀態提供給環保部門,實時監控太湖流域水質等情況,並通過互聯網將監測點的數據報送至相關管理部門。 (5)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統包括公交行業無線視頻監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電子票務、車管專家和公交手機一卡通五種業務。 公交行業無線視頻監控平台利用車載設備的無線視頻監控和GPS定位功能,對公交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智能公交站台通過媒體發布中心與電子站牌的數據交互,實現公交調度信息數據的發布和多媒體數據的發布功能,還可以利用電子站牌實現廣告發布等功能。 電子門票是二維碼應用於手機憑證業務的典型應用,從技術實現的角度,手機憑證業務就是手機 憑證,是以手機為平台、以手機身後的移動網路為媒介,通過特定的技術實現完成憑證功能。 車管專家利用全球衛星定位技術(GPS)、無線通信技術(CDMA)、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中國電信3G等高新技術,將車輛的位置與速度,車內外的圖像、視頻等各類媒體信息及其他車輛參數等進行實時管理,有效滿足用戶對車輛管理的各類需求。 公交手機一卡通將手機終端作為城市公交翼卡通的介質,除完成公交刷卡功能外,還可以實現小額支付、空中充值等功能。 測速E通通過將車輛測速系統、高清電子警察系統的車輛信息實時接入車輛管控平台,同時結合交警業務需求,基於GIS地理信息系統通過3G無線通信模塊實現報警信息的智能、無線發布,從而快速處置違法、違規車輛。 (6)智能司法 智能司法是一個集監控、管理、定位、矯正於一身的管理系統。能夠幫助各地各級司法機構降低刑罰成本、提高刑罰效率。目前,中國電信已實現通過CDMA獨具優勢的GPSONE手機定位技術對矯正對象進行位置監管,同時具備完善的矯正對象電子檔案、查詢統計功能,並包含對矯正對象的管理考核,給矯正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帶來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平台。 (7)智能農業 智能農業產品通過實時採集溫室內溫度、濕度信號以及光照、土壤溫度、CO₂濃度、葉面濕度、露點溫度等環境參數,自動開啟或者關閉指定設備。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隨時進行處理,為設施農業綜合生態信息自動監測、對環境進行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模塊採集溫度感測器等信號,經由無線信號收發模塊傳輸數據,實現對大棚溫濕度的遠程式控制制。智能農業產品還包括智能糧庫系統,該系統通過將糧庫內溫濕度變化的感知與計算機或手機的連接進行實時觀察,記錄現場情況以保證量糧庫內的溫濕度平衡。 (8)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打造了集信息展現、電子商務、物流配載、倉儲管理、金融質押、園區安保、海關保稅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園區綜合信息服務平台。信息服務平台以功能集成、效能綜合為主要開發理念,以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為主要交易形式,建設了高標准、高品位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並為金融質押、園區安保、海關保稅等功能預留了介面,可以為園區客戶及管理人員提供一站式綜合信息服務。 (9)智能校園 中國電信的校園手機一卡通和金色校園業務,促進了校園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校園手機一卡通主要實現功能包括:電子錢包、身份識別和銀行圈存。電子錢包即通過手機刷卡實現主要校內消費;身份識別包括門禁、考勤、圖書借閱、會議簽到等,銀行圈存即實現銀行卡到手機的轉賬充值、余額查詢。目前校園手機一卡通的建設,除了滿足普通一卡通功能外,還實現了藉助手機終端實現空中圈存、簡訊互動等應用。 中國電信實施的「金色校園」方案,幫助中小學行業用戶實現學生管理電子化,老師排課辦公無紙化和學校管理的系統化,使學生、家長、學校三方可以時刻保持溝通,方便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通過一張薄薄的「學籍卡」,真正達到了對未成年人日常行為的精細管理,最終達到學生開心,家長放心,學校省心的效果。 (10)智能文博 智能文博系統是基於RFID和中國電信的無線網路,運行在移動終端的導覽系統。該系統在伺服器端建立相關導覽場景的文字、圖片、語音以及視頻介紹資料庫,以網站形式提供專門面向移動設備的訪問服務。移動設備終端通過其附帶的RFID讀寫器,得到相關展品的EPC編碼後,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訪問伺服器網站並得到該展品的文字、圖片語音或者視頻介紹等相關數據。該產品主要應用於文博行業,實現智能導覽及呼叫中心等應用拓展。 (11)M2M平台 中國電信M2M平台是物聯網應用的基礎支撐設施平台。秉承發展壯大民族產業的理念與責任,憑借對通信、感測、網路技術發展的深刻理解與長期的運營經驗,中國電信M2M協議規范引領著M2M終端、中間件和應用介面的標准統一,為跨越感測網路和承載網路的物聯信息交互提供表達和交流規范。在電信級M2M平台上驅動著遍布各行各業的物聯網應用邏輯,倡導基於物聯網路的泛在網路時空,讓廣大消費者盡情享受物聯網帶來的個性化、智慧化、創新化的信息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