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raid伺服器
❶ 伺服器怎麼做RAID
製作磁碟陣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可以有以下操作:
在Adaptec磁碟陣列控制器上創建Raid(容器),在這種陣列卡上創建容器的步驟如下(注意:請預先備份您伺服器上的數據,配置磁碟陣列的過程將會刪除伺服器硬碟上的所有數據!):
第1步,首先當系統在自檢的過程中出現如(圖1)提示時,同時按下「Ctrl+A」組合鍵。進入如(圖2)所示的磁碟陣列卡的配置程序界面。
圖十
第9步,容不得器創建好後,使用「ESC」鍵退出磁碟陣列配置界面,並重新啟動計算機即可。
❷ 伺服器怎麼做RAID
1、首先伺服器開機,出現下圖界面按F10。
組成部分:
RAID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
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意一個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磁碟陣列作為獨立系統在主機外直連或通過網路與主機相連。磁碟陣列有多個埠可以被不同主機或不同埠連接。一個主機連接陣列的不同埠可提升傳輸速度。
❸ RAID伺服器
磁碟陣列伺服器.
RAID 0:將多個較小的磁碟合並成一個大的磁碟,不具有冗餘,並行I/O,速度最快。RAID 0亦稱為帶區集。它是將多個 磁碟並列起來,成為一個大硬碟。在存放數據時,其將數據按磁碟的個數來進行分段,然後同時將這些數據寫進這些盤中。 所以,在所有的級別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沒有冗餘功能的,如果一個磁碟(物理)損壞,則所有的數 據都無法使用。
RAID 1:兩組相同的磁碟系統互作鏡像,速度沒有提高,但是允許單個磁碟錯,可靠性最。RAID 1就是鏡像。其原理為 在主硬碟上存放數據的同時也在鏡像硬碟上寫一樣的數據。當主硬碟(物理)損壞時,鏡像硬碟則代替主硬碟的工作。因 為有鏡像硬碟做數據備份,所以RAID 1的數據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級別上來說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碟的利用率卻只有50%, 是所有RAID上磁碟利用率最低的一個級別。
RAID Level 3 RAID 3存放數據的原理和RAID0、RAID1不同。RAID 3是以一個硬碟來存放數據的奇偶校驗位,數據則分段存儲於其餘硬碟 中。它象RAID 0一樣以並行的方式來存放數,但速度沒有RAID 0快。如果數據盤(物理)損壞,只要將壞硬碟換掉,RAID
控制系統則會根據校驗盤的數據校驗位在新盤中重建壞盤上的數據。不過,如果校驗盤(物理)損壞的話,則全部數據都 無法使用。利用單獨的校驗盤來保護數據雖然沒有鏡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碟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n-1。
RAID 5:向陣列中的磁碟寫數據,奇偶校驗數據存放在陣列中的各個盤上,允許單個磁碟出錯。RAID 5也是以數據的校驗 位來保證數據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單獨硬碟來存放數據的校驗位,而是將數據段的校驗位交互存放於各個硬碟上。這樣, 任何一個硬碟損壞,都可以根據其它硬碟上的校驗位來重建損壞的數據。硬碟的利用率為n-1。
❹ 什麼是伺服器的RAID技術
什麼是RAID?
如何增加磁碟的存取速度,如何防止數據因磁碟的故障而丟失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碟空間,一直是電腦專業人員和用戶的困擾,而大容量磁碟的價格非常昂貴,對用戶形成很大的負擔。磁碟陣列技術的產生一舉解決了這些問題。
過去十幾年來,CPU的處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多倍,內存的存取速度也大幅增加,而數據儲存裝置--主要是磁碟--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電腦系統的瓶頸,拉低了電腦系統的整體性能,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碟的存取速度,CPU、內存及磁碟間的不平衡將使CPU及內存的改進形成浪費。
磁碟陣列中針對不同的應用使用的不同技術,稱為RAID 等級。RAID是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而每一等級代表一種技術。目前業界最經常應用的RAID等級是RAID 0~RAID 5。這個等級並不代表技術的高低,RAID 5並不高於RAID 3。至於要選擇那一種RAID 等級的產品,純視用戶的操作環境及應用而定,與等級的高低沒有必然的關系。
RAID級別的劃分?
目前業界最經常應用的RAID等級是RAID 0~RAID 5。下面將簡單描述一些常用的RAID等級,澄清一些應用的問題:
RAID 0(Striped Disk Array without Fault Tolerance)
RAID 0是把所有的硬碟並聯起來成為一個大的硬碟組。其容量為所有屬於這個組的硬碟的總和。所有數據的存取均以並行分割方式進行。由於所有存取的數據均以平衡方式存取到整組硬碟里,存取的速度非常快。越是多硬碟數量的RAID 0陣列其存取的速度就越快。容量效率方面也是所有RAID格式中最高的,達到100%。但RAID 0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它跟普通硬碟一樣沒有一點的冗餘能力。一旦有一個硬碟失效時,所有的數據將盡失。沒法重組回來!一般來講,RAID 0隻用於一些已有原數據載體的多媒體文件的高速讀取環境。如視頻點播系統的數據共享部分等。RAID 0隻需要兩個或以上的硬碟便能組成。如下圖所示:
RAID 1(Mirroring)
RAID 1是硬碟鏡像備份操作。由兩個硬碟所組成。其中一個是主硬碟而另外一個是鏡像硬碟。主硬碟的 數據會不停的被鏡像到另外一個鏡像硬碟上。由於所有主硬碟的數據會不停地鏡像到另外一個硬碟上, 故RAID 1具有很高的冗餘能力。達到最高的100%。可是正由於這個鏡像做法不是以演算法操作,故它的容量效率非常的低,只有50%。RAID 1隻支持兩個硬碟操作。容量非常有限,故一般只用於操作系統中。如下圖所示:
RAID 0+1(Mirroring and Striping)
RAID 0+1即由兩組RAID 0的硬碟作RAID 1的鏡像容錯。雖然RAID 0+1具備有RAID 1的容錯能力和RAID 0的容量性能。但RAID 0+1的容量效率還是與RAID 1一樣只有50%,故同樣地沒有被普及使用。如下圖所示:
RAID 3(Striping with dedicated parity)
RAID 3在安全方面以奇偶校驗(parity check)做錯誤校正及檢測,只需要一個額外的校檢磁碟(parity disk)。奇偶校驗值的計算是以各個磁碟的相對應位作XOR的邏輯運算,然後將結果寫入奇偶校驗磁碟, 任何數據的修改都要做奇偶校驗計算。如某一磁碟故障,換上新的磁碟後,整個磁碟陣列(包括奇偶校驗 磁碟)需重新計算一次,將故障磁碟的數據恢復並寫入新磁碟中,如奇偶校驗磁碟故障,則重新計算奇偶 校驗值,以達容錯的要求。如下圖所示:
RAID 5(Striping with distributed parity)
RAID 5也是一種具容錯能力的RAID 操作方式,但與RAID 3不一樣的是RAID 5的容錯方式不應用專用容錯硬碟,容錯信息是平均的分布到所有硬碟上。當陣列中有一個硬碟失效,磁碟陣列可以從其他的幾個硬碟的對應數據中算出已掉失的數據。由於我們需要保證失去的信息可以從另外的幾個硬碟中算出來,我們就需要在一定容量的基礎上多用一個硬碟以保證其他的成員硬碟可以無誤地重組失去的數據。其總容量為(N-1)x最低容量硬碟的容量。從容量效率來講,RAID 5同樣地消耗了一個硬碟的容量,當有一個硬碟失效時,失效硬碟的數據可以從其他硬碟的容錯信息中重建出來,但如果有兩個硬碟同時失效的話,所有數據將盡失。如下圖所示:
RAID級別的對比
NAS的概念
網路存儲伺服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是一個專用為提供高性能、低擁有成本和高可靠性的數據保存和傳送產品。NAS設備是為提供一套安全,穩固的文件和數據保存,容易使用和管理而設計,其定義為特殊的獨立的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內嵌系統軟體,可以提供 NFS、SMB/CIFS 文件共享。NAS是基於IP協議的文件級數據存儲,支持現有的網路技術,比如乙太網、FDDI等。NAS設備完全以數據為中心,將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徹底分離,集中管理數據,從而有效釋放帶寬,大大提高了網路整體性 能,也可有效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用戶投資。把文件存放在同一個伺服器里讓不同的電腦用戶共享和集合網路里不同種類的電腦正是NAS網路存儲的主要功能。正因為NAS網路存儲系統應用開放的,工業標準的協議,不同類型的電腦用戶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可以實現對同一個文件的訪問。所以已經不再在意到底是Windows 用戶或UNIX用戶。他們同樣可以安全地和可靠地使用NAS網路存儲系統中的數據。
NAS的特點
NAS以其流暢的機構設計,具有突出的性能:
·移除伺服器 I/O 瓶頸:
NAS是專門針對文件級數據存儲應用而設計的,將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完全分離,從而將伺服器端數據 I/O瓶頸徹底消除。伺服器不用再承擔向用戶傳送數據的任務,更專注於網路中的其它應用,也提高了 網路的整體性能。
·簡便實現 NT與UNIX下的文件共享:
NAS支持標準的網路文件協議,可以提供完全跨平台文件混合存儲功能。不同操作系統下的用戶均可將數據存儲一台NAS設備中,從而大大節省存儲空間,減少資源浪費。
·簡便的設備安裝、管理與維護:
NAS設備提供了最簡便快捷的安裝過程,經過簡單的調試就可以流暢應用。一般基於圖形界面的管理系 統可方便進行設備的掌控。同樣,網路管理員不用分別對設備進行管理,集中化的數據存儲與管理, 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按需增容,方便容量規劃:
NAS設備可以提供在線擴容能力,大大方便了網路管理員的容量設計。即使應付無法預見的未來存儲容 量增長,也顯得異常輕松自如。而且,這種數據容量擴充的時候,不用停頓整個網路的服務,這將極大的減少因為停機造成的成本浪費。
·高可靠性:
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因為移除伺服器端I/O瓶頸而大大提高數據可用性外,NAS設備還採用多種方式提高數據的可用性、可靠性,比如RAID技術的採用、冗餘部件(電源、風扇等)的採用以及容錯系統的設計等,當然對於不同的設備,可能也會採用其他更高性能的方式或解決方案。
·降低總擁有成本:
NAS有一個最吸引用戶的地方,就是具有極低的總擁有成本.
SAN的概念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被定義為一個共用的高速專用存儲網路,存儲設備集中在伺服器的後端,因此SAN是專用的高速光纖網路。架構一個真正的SAN,需要接專用的光纖交換機和集線器。存儲區域網路是網路體系結構中一種相對新的概念,也是鏈接伺服器和獨立於工作網路的在線存儲設備的網路。雖然,網路依然在發展過程中,但最重要的 SAN 技術似乎是用於 SCSI 匯流排連接的光纖通道改進功能。
SAN的優勢
SAN的優勢可以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高數據傳輸速度:
以光纖為介面的存儲網路SAN提供了一個高擴展性、高性能的網路存儲機構。光纖交換機、光纖存儲陣列 同時提供高性能和更大的伺服器擴展空間,這是以SCSI為基礎的系統所缺乏的。同樣,為企業今後的應用提供了一個超強的可擴展性。
·加強存儲管理:
SAN 存儲網路各組成部分的數據不再在乙太網絡上流通從而大大提高乙太網絡的性能。正由於存儲設備與 伺服器完全分離,用戶獲得一個與伺服器分開的存儲管理理念。復制、備份、恢復數據趨向和安全的管理 可以中央的控制和管理手段進行。加上把不同的存儲池 (Storage Pools)以網路方式連接,企業可以以任 何他們需要的方式訪問他們的數據,並獲得更高的數據完整性。
·加強備份/還原能力的可用性:
SAN的高可用性是基於它對災難恢復,在線備份能力和對冗餘存儲系統和數據的時效切換能力而來。
·同種伺服器的整合:
在一個SAN系統中,伺服器全連接到一個數據網路。全面增加對一個企業共有存儲陣列的連接,高效率和 經濟的存儲分配可以通過聚合的和高磁碟使用率中獲得。
綜合SAN的優勢,它在高性能數據備份/恢復、集中化管理數據及遠程數據保護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SAN與NAS的比較
SAN和NAS是目前最受人矚目的兩種數據存儲方式,對兩種數據方式的爭論也在一直進行著,即使繼續發展其他的數據存儲方式,也或多或少的和這兩種方式存在聯系。NAS和SAN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實現了數據的集中存儲與集中管理,但相對於一個存儲池來講,SAN和NAS還是有很大差別的。NAS是獨立的文件伺服器,存儲操作系統不停留在通用伺服器端,因此可以實現同一存儲池中數據的獨享與共享,而SAN中的數據是基於塊級的傳輸,文件系統仍在相應的伺服器上,因此對於一個混合的存儲池來講,數據仍是獨立存在的,或者說是伺服器在獨享存儲池中的一部分空間。這兩個存儲方案的最大分別是在於他們的訪問方法。SAN存儲網路系統是以塊(Block)級的方式操作而NAS網路存儲系統是以文件(File)級的方式表達。這意味著NAS系統對於文件級的服務有著更高效和快速的性能,而應用數據塊(Block)的資料庫應用和大數據塊(Block)的I/O操作則以SAN為優先。基於SAN和NAS的很大不同,很多人將NAS和SAN絕對的對立起來,就目前的發展觀點來看,這一絕對的對立是不能被市場接受的,相反更多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趨向於將NAS和SAN進行融合,這是因為:
·一些分散式的應用和用戶要求訪問相同的數據
·對提供更高的性能,高可靠性和更低的擁有成本的專有功能系統的高增長要求
·以成熟和習慣的網路標准包括TCP/IP, NFS和CIFS為基礎的操作
·一個獲得以應用為基礎而更具商業競爭力的解決方案慾望
·一個全面降低管理成本和復雜性的需求
·一個不需要增加任何人員的高擴展存儲系統
·一套可以通過重構劃的系統以維持目前擁有的硬體和管理人員的價值
由於在一個位置融合了所有存儲系統,用戶可以從管理效率、使用率和可靠性的全面提高中獲得更大的好處。SAN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流行的存儲集中方案,因為光纖通道能提供非常龐大的設備連接數量,連接容易和存儲設備與伺服器之間的長距離連接能力。同樣地,這些優點在NAS系統中也能體驗出來。一套會聚SAN和NAS的解決方案全面獲得應用光纖通道的能力,從而讓用戶獲得更大的擴展性,遠程存儲和高性能等優點。同樣這種存儲解決方案全面提供一套在以塊(Block)和文件(File)I/O為基礎的高效率平衡功能從而全面增強數據的可用性。應用光纖通道的SAN和NAS,整個存儲方案提供對主機的多層面的存儲連接、高性能、高價值、高可用和容易維護等優點,全由一個網路結構提供。
-----------------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為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
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利用RAID技術於存儲系統的好處主要有以下三種:
1. 通過把多個磁碟組織在一起作為一個邏輯卷提供磁碟跨越功能
2. 通過把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block)並行寫入/讀出多個磁碟以提高訪問磁碟的速度
3. 通過鏡像或校驗操作提供容錯能力
最初開發RAID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當時幾塊小容量硬碟的價格總和要低於大容量的硬碟。目前來看RAID在節省成本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分為幾種不同的等級,分別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RAID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級別有以下幾種: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經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❺ 如何在windows系統下看出伺服器當前raid 配置狀態
一、查看Raid的配置信息
對於沒有安裝陣列管理軟體的情況
Perc2/di,
perc3/di的卡
按Ctrl+A進入RAID的BIOS
選擇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
選擇manage
container
可以看左邊有lists
of
containers會列出raid的配置信息,:00
OS
driver
是raid
0,
01
Training
是raid
5。
對於有安裝陣列管理軟體的情況
選擇我的電腦按右鍵,單擊Manage
進入以下界面,單擊Disk
Management
單擊Disk
Management
後會彈出快捷菜單。選擇關閉快捷菜單,進入管理主菜單。
進入管理界面後,選中相應的磁碟可以查看陣列的配置信息。
二、查看RAID的報錯信息
在Array
Manager
點中EVENTS,可以看到所有的日誌,單擊其中的一條日誌後按右鍵,選擇export
all
events
to
text
files,
可以把日誌存到文本文件上。
❻ 伺服器的RAID是什麼意思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為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
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
(1)通過對磁碟上的數據進行條帶化,實現對數據成塊存取,減少磁碟的機械尋道時間,提高了數據存取速度。
(2)通過對一個陣列中的幾塊磁碟同時讀取,減少了磁碟的機械尋道時間,提高數據存取速度。
(3)通過鏡像或者存儲奇偶校驗信息的方式,實現了對數據的冗餘保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磁碟陣列
❼ 伺服器怎麼做「RAID」
磁碟陣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獨立磁碟構成的具有冗餘能力的陣列"之意。
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
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意一個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磁碟陣列作為獨立系統在主機外直連或通過網路與主機相連。磁碟陣列有多個埠可以被不同主機或不同埠連接。一個主機連接陣列的不同埠可提升傳輸速度。
和當時PC用單磁碟內部集成緩存一樣,在磁碟陣列內部為加快與主機交互速度,都帶有一定量的緩沖存儲器。主機與磁碟陣列的緩存交互,緩存與具體的磁碟交互數據。
在應用中,有部分常用的數據是需要經常讀取的,磁碟陣列根據內部的演算法,查找出這些經常讀取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加快主機讀取這些數據的速度,而對於其他緩存中沒有的數據,主機要讀取,則由陣列從磁碟上直接讀取傳輸給主機。對於主機寫入的數據,只寫在緩存中,主機可以立即完成寫操作。然後由緩存再慢慢寫入磁碟。
❽ 伺服器RAID和PC電腦RAID有什麼區別呢
一樣的沒有區別,主要是看應用
應用不一樣
RAID的應用
開始時RAID 方案主要針對SCSI硬碟系統,系統成本比較昂貴。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晶元,能夠利用相對廉價的IDE 硬碟來組建RAID系統,從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門檻」。從此,個人用戶也開始關注這項技術,因為硬碟是現代個人計算機中發展最為「緩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設備,而用戶存儲在其中的數據卻常常遠超計算機的本身價格。在花費相對較少的情況下,RAID技術可以使個人用戶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碟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數據安全性,現在個人電腦市場上的IDE-RAID控制晶元主要出自HighPoint和Promise公司,此外還有一部分來自AMI公司(如表 2)。
面向個人用戶的IDE-RAID晶元一般只提供了RAID 0、RAID 1和RAID 0+1(RAID 10)等RAID規范的支持,雖然它們在技術上無法與商用系統相提並論,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證已經足夠了。隨著硬碟介面傳輸率的不斷提高,IDE-RAID晶元也不斷地更新換代,晶元市場上的主流晶元已經全部支持ATA 100標准,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 372晶元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晶元,甚至已經可以支持ATA 133標準的IDE硬碟。在主板廠商競爭加劇、個人電腦用戶要求逐漸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載RAID晶元的廠商已經不在少數,用戶完全可以不用購置 RAID卡,直接組建自己的磁碟陣列,感受磁碟狂飆的速度。
❾ 為什麼伺服器一般需要做raid,個人電腦卻不用做
家用的都是軟軟raid,功能方面沒有標準的raid卡那麼強大,主要在企業裡面使用raid一般都是使用的raid1,5,10用的較多,這樣硬碟可用空間就會損的很厲害,你家用會買2塊硬碟當1塊用嗎?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事情。raid5要3塊盤才能組,一般家用電腦使用2塊一盤以上的基本上都是搞IT工作或者長期和數據打交道的,正常的家用基本上就是1塊或者2塊,所以說家用很少會使用raid。
❿ 如何選擇RAID伺服器可以做RAID嗎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是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碟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
在選擇RAID技術時,主要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可用磁碟空間
·冗餘容錯機制
·數據安全
·磁碟讀寫速度
·硬碟修復時間
RAID技術包含很多種級別,最常用的有:
1、RAID 0 無差錯控制的磁碟組
RAID 0是組建磁碟陣列中最簡單的一種形式,數據分成塊同時分布在各個磁碟上,但是沒有容錯能力,安全系數比較低,一般用在對數據安全不高,但對速度要求很高的場所,如大型游戲、圖形編輯等。
2、RAID 1 成對的獨立磁碟互為鏡像
每一個磁碟都有一個鏡像磁碟,數據在寫入一塊磁碟的同時,會在鏡像磁碟上生成鏡像文件,具有磁碟冗餘能力。RAID 1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磁碟的空間利用率只有50%,主要應用於對數據安全性較高,而且要求能夠快速恢復文件的場合。
3、RAID 5 分布式奇偶校驗的獨立磁碟結構
RAID 5時應用最廣泛、性價比最高的一種RAID級別,有檢驗數據,提高數據容錯的能力,讀出速率高,寫入效率一般,安全可靠。RAID 5也適用於銀行和股市的聯機交易系統。
總得來說,RAID級別的選擇有三個主要因素:可用性(數據冗餘)、性能和成本。如果不要求可用性,選擇RAID0以獲得最佳性能。如果可用性和性能是重要的而成本不是一個主要因素,則根據硬碟數量選擇RAID 1。如果可用性、成本和性能都同樣重要,則根據一般的數據傳輸和硬碟的數量選擇RAID5。
(註:以上內容來自於什麼是raid?如何選擇raid?伺服器可以做raid嗎?,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