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套片是什麼
1. 什麼是套片
和35套片有什麼區別? 25套片或26套片是前期山寨機的主板。現在市場上推出的一些帶WIFI和TV的就是用35套片的。25套片的主板質量沒35的好
2. 伺服器有哪幾種
機架式伺服器
機架式伺服器的外形看來不像計算機,而像交換機,有1U(1U=1.75英寸=4.445CM)、2U、4U等規格。機架式伺服器安裝在標準的19英寸機櫃裡面。這種結構的多為功能型伺服器。對於信息服務企業(如ISP/ICP/ISV/IDC)而言,選擇伺服器時首先要考慮伺服器的體積、功耗、發熱量等物理參數,因為信息服務企業通常使用大型專用機房統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伺服器資源,機房通常設嚴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卻系統、多重備份的供電系統,其機房的造價相當昂貴。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署更多的伺服器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服務成本,通常選用機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業標準的機架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也有多種規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機架式伺服器最節省空間,但性能和可擴展性較差,適合一些業務相對固定的使用領域。4U以上的產品性能較高,可擴展性好,一般支持4個以上的高性能處理器和大量的標准熱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廠商通常提供人相應的管理和監控工具,適合大訪問量的關鍵應用,但體積較大,空間利用率不高。
刀片伺服器
所謂刀片伺服器(准確的說應叫做刀片式伺服器)是指在標准高度的機架式機箱內可插裝多個卡式的伺服器單元,實現高可用和高密度。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主板。它們可以通過"板載"硬碟啟動自己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 NT/2000、Linux等,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塊母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因此相較於機架式伺服器和機櫃式伺服器,單片母板的性能較低。不過,管理員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母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並同時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體性能。而由於每塊"刀片"都是熱插拔的,所以,系統可以輕松地進行替換,並且將維護時間減少到最小。
塔式伺服器
塔式伺服器應該是大家見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種伺服器結構類型,因為它的外形以及結構都跟我們平時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當然,由於伺服器的主板擴展性較強、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個頭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伺服器的主機機箱也比標準的ATX機箱要大,一般都會預留足夠的內部空間以便日後進行硬碟和電源的冗餘擴展。由於塔式伺服器的機箱比較大,伺服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餘擴展更可以很齊備,所以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應該說使用率最高的一種伺服器就是塔式伺服器。我們平時常說的通用伺服器一般都是塔式伺服器,它可以集多種常見的服務應用於一身,不管是速度應用還是存儲應用都可以使用塔式伺服器來解決。
機櫃式伺服器
在一些高檔企業伺服器中由於內部結構復雜,內部設備較多,有的還具有許多不同機櫃式伺服器的 設備單元或幾個伺服器都放在一個機櫃中,這種伺服器就是機櫃式伺服器。機櫃式通常由機架式、刀片式伺服器再加上其它設備組合而成。對於證券、銀行、郵電等重要企業,則應採用具有完備的故障自修復能力的系統,關鍵部件應採用冗餘措施,對於關鍵業務使用的伺服器也可以採用雙機熱備份高可用系統或者是高性能計算機,這樣的系統可用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
3. 什麼是伺服器
什麼是伺服器
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是網路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它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磁帶、列印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路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表及數據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目前,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ISC(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是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
IA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HP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
從當前的網路發展狀況看,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的PC伺服器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伺服器技術之EMP技術
目前伺服器的技術熱點主要有:IRISC與CISC技術、處理器技術、多處理器技術(AMP技術、SMP技術、MPP技術、COMA技術、集群技術和NUMA技術)、SCSI介面技術、智能I/O技術、容錯技術、磁碟陣列技術、熱插拔技術、雙機熱備份。
伺服器在網路中承擔傳輸和處理大量數據的任務,要具備高可伸縮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體系將帶動伺服器技術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處理器技術、匯流排和內存技術、容錯技術、群集技術、硬體管理介面、均衡伺服器平台技術等。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術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術也是一種遠程管理技術,利用EMP技術可以在客戶端通過電話線或電纜直接連接到伺服器,來對伺服器實施異地操作,如關閉操作系統、啟動電源、關閉電源、捕捉伺服器屏幕、配置伺服器BIOS等操作,是一種很好的實現快速服務和節省維護費用的技術手段。 應用ISC和EMP兩種技術可以實現對伺服器進行遠程監控管理。
伺服器技術之RAID冗餘磁碟陣列技術
目前伺服器的技術熱點主要有:IRISC與CISC技術、處理器技術、多處理器技術(AMP技術、SMP技術、MPP技術、COMA技術、集群技術和NUMA技術)、SCSI介面技術、智能I/O技術、容錯技術、磁碟陣列技術、熱插拔技術、雙機熱備份。
伺服器在網路中承擔傳輸和處理大量數據的任務,要具備高可伸縮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體系將帶動伺服器技術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處理器技術、匯流排和內存技術、容錯技術、群集技術、硬體管理介面、均衡伺服器平台技術等。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冗餘磁碟陣列技術
RAID技術是一種工業標准,各廠商對RAID級別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目前對RAID級別的定義可以獲得業界廣泛認同的有4種,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無數據冗餘的存儲空間條帶化,具有成本低、讀寫性能極高、存儲空間利用率高等特點,適用於Video/Audio信號存儲、臨時文件的轉儲等對速度要求極其嚴格的特殊應用。但由於沒有數據冗餘,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構成陣列的任何一塊硬碟的損壞都將帶來災難性的數據損失。所以,若在RAID 0中配置4塊以上的硬碟,對於一般應用來說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兩塊硬碟數據完全鏡像,安全性好,技術簡單,管理方便,讀寫性能均好。但它無法擴展(單塊硬碟容量),數據空間浪費大,嚴格意義上說,不應稱之為"陣列"。
RAID 0+1綜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點,獨立磁碟配置成RAID 0,兩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鏡像。它的讀寫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構建陣列的成本投入大,數據空間利用率低,不能稱之為經濟高效的方案。
負載均衡技術概覽
當前,無論在企業網、園區網還是在廣域網如Internet上,業務量的發展都超出了過去最樂觀的估計,上網熱潮風起雲涌,新的應用層出不窮,即使按照當時最優配置建設的網路,也很快會感到吃不消。尤其是各個網路的核心部分,其數據流量和計算強度之大,使得單一設備根本無法承擔,而如何在完成同樣功能的多個網路設備之間實現合理的業務量分配,使之不致於出現一台設備過忙、而別的設備卻未充分發揮處理能力的情況,就成了一個問題,負載均衡機制也因此應運而生。
負載均衡建立在現有網路結構之上,它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的方法擴展伺服器帶寬和增加吞吐量,加強網路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路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務:解決網路擁塞問題,服務就近提供,實現地理位置無關性 ;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訪問質量;提高伺服器響應速度;提高伺服器及其他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網路關鍵部位出現單點失效。
對一個網路的負載均衡應用,可以從網路的不同層次入手,具體情況要看對網路瓶頸所在之處的具體分析,大體上不外乎從傳輸鏈路聚合、採用更高層網路交換技術和設置伺服器集群策略三個角度實現。
■傳輸鏈路聚合
為了支持與日俱增的高帶寬應用,越來越多的PC機使用更加快速的鏈路連入網路。而網路中的業務量分布是不平衡的,核心高、邊緣低,關鍵部門高、一般部門低。伴隨計算機處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對多工作組區域網的處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當企業內部對高帶寬應用需求不斷增大時(例如Web訪問、文檔傳輸及內部網連接),區域網核心部位的數據介面將產生瓶頸問題,瓶頸延長了客戶應用請求的響應時間。並且區域網具有分散特性,網路本身並沒有針對伺服器的保護措施,一個無意的動作(像一腳踢掉網線的插頭)就會讓伺服器與網路斷開。
通常,解決瓶頸問題採用的對策是提高伺服器鏈路的容量,使其超出目前的需求。例如可以由快速乙太網升級到千兆乙太網。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採用升級技術是一種長遠的、有前景的解決方案。然而對於許多企業,當需求還沒有大到非得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進行升級時,使用升級技術就顯得大材小用了。在這種情況下,鏈路聚合技術為消除傳輸鏈路上的瓶頸與不安全因素提供了成本低廉的解決方案,
鏈路聚合技術,將多個線路的傳輸容量融合成一個單一的邏輯連接。當原有的線路滿足不了需求,而單一線路的升級又太昂貴或難以實現時,就要採用多線路的解決方案了。目前有4種鏈路聚合技術可以將多條線路「捆綁」起來。同步IMUX系統工作在T1/E1的比特層,利用多個同步的DS1信道傳輸數據,來實現負載均衡。IMA是另外一種多線路的反向多路復用技術,工作在信元級,能夠運行在使用ATM路由器的平台上。用路由器來實現多線路是一種流行的鏈路聚合技術,路由器可以根據已知的目的地址的緩沖(cache)大小,將分組分配給各個平行的鏈路,也可以採用循環分配的方法來向線路分發分組。多重鏈路PPP,又稱MP或MLP,是應用於使用PPP封裝數據鏈路的路由器負載平衡技術。MP可以將大的PPP數據包分解成小的數據段,再將其分發給平行的多個線路,還可以根據當前的鏈路利用率來動態地分配撥號線路。這樣做盡管速度很慢,因為數據包分段和附加的緩沖都增加時延,但可以在低速的線路上運行得很好。
鏈路聚合系統增加了網路的復雜性,但也提高了網路的可靠性,使人們可以在伺服器等關鍵LAN段的線路上採用冗餘路由。對於IP系統,可以考慮採用VRRP(虛擬路由冗餘協議)。VRRP可以生成一個虛擬預設的網關地址,當主路由器無法接通時,備用路由器就會採用這個地址,使LAN通信得以繼續。總之,當主要線路的性能必需提高而單條線路的升級又不可行時,可以採用鏈路聚合技術。
更高層交換
大型的網路一般都是由大量專用技術設備組成的,如包括防火牆、路由器、第2層/3層交換機、負載均衡設備、緩沖伺服器和Web伺服器等。如何將這些技術設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是一個直接影響到網路性能的關鍵性問題。現在許多交換機提供第四層交換功能,可以將一個外部IP地址映射為多個內部IP地址,對每次TCP連接請求動態使用其中一個內部地址,達到負載均衡的目的。有的協議內部支持與負載均衡相關的功能,例如HTTP協議中的重定向能力。
Web內容交換技術,即URL交換或七層交換技術,提供了一種對訪問流量的高層控制方式。Web內容交換技術檢查所有的HTTP報頭,根據報頭內的信息來執行負載均衡的決策,並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確定如何為個人主頁和圖像數據等內容提供服務。它不是根據TCP埠號來進行控制的,所以不會造成訪問流量的滯留。如果Web伺服器已經為圖像服務、SSL對話、資料庫事務服務之類的特殊功能進行了優化,那麼,採用這個層次的流量控制將可以提高網路的性能。目前,採用第七層交換技術的產品與方案,有黎明網路的iSwitch、交換機,Cisco的CDN(內容交換網路系統)等。
伺服器群集解決方案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某網站內部職員和外部客戶同時使用網站,而公司要將內部職員的服務請求連接到一個較慢的伺服器來為外部客戶提供更多的資源,這時就可以使用Web內容交換技術。Web主機訪問控制設備也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來降低硬體成本,因為它可以輕易地將訪問多個主機的用戶流量轉移給同一個Web伺服器。如果用戶訪問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這些流量還可以被轉移到專用的Web伺服器設備,雖然這種專用設備的成本較高,但是由於使用的是相同的Web內容交換技術來控制流量,所以網路的結構框架就不用再進行改變了。
但是,使用Web內容交換技術的負載均衡設備所能支持的標准和規則的數目有限,其採用的標准和規則的靈活性也有限。另外,負載均衡設備所能監測到HTTP報頭的深度也是限制內容交換能力的一個因素。如果所要找的信息在負載均衡設備所不能監測的欄位內,那內容交換的作用就無法發揮。而且,內容交換還受到能夠同時開啟的TCP連接數量以及TCP連接的建立和斷開比率的限制。另外,Web內容交換技術還會佔用大量的系統資源(包括內存佔用和處理器佔用)。對Web內容交換技術進行的測試表明,操縱Web內容的吞吐量是很費力的,有時只能得到很小的性能改進。所以,網路管理員必須認真考慮投入與回報的問題。
■帶均衡策略的伺服器群集
如今,伺服器必須具備提供大量並發訪問服務的能力,其處理能力和I/O能力已經成為提供服務的瓶頸。如果客戶的增多導致通信量超出了伺服器能承受的范圍,那麼其結果必然是――宕機。顯然,單台伺服器有限的性能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一台普通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只能達到每秒幾萬個到幾十萬個請求,無法在一秒鍾內處理上百萬個甚至更多的請求。但若能將10台這樣的伺服器組成一個系統,並通過軟體技術將所有請求平均分配給所有伺服器,那麼這個系統就完全擁有每秒鍾處理幾百萬個甚至更多請求的能力。這就是利用伺服器群集實現負載均衡的最初基本設計思想。
早期的伺服器群集通常以光纖鏡像卡進行主從方式備份。令服務運營商頭疼的是關鍵性伺服器或應用較多、數據流量較大的伺服器一般檔次不會太低,而服務運營商花了兩台伺服器的錢卻常常只得到一台伺服器的性能。新的解決方案見圖,通過LSANT(Load Shar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fer)將多台伺服器網卡的不同IP地址翻譯成一個VIP(Virtual IP)地址,使得每台伺服器均時時處於工作狀態。原來需要用小型機來完成的工作改由多台PC伺服器完成,這種彈性解決方案對投資保護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既避免了小型機剛性升級所帶來的巨大設備投資,又避免了人員培訓的重復投資。同時,服務運營商可以依據業務的需要隨時調整伺服器的數量。
網路負載均衡提高了諸如Web伺服器、FTP伺服器和其他關鍵任務伺服器上的網際網路伺服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縮性。單一計算機可以提供有限級別的伺服器可靠性和可伸縮性。但是,通過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高級伺服器的主機連成群集,網路負載均衡就能夠提供關鍵任務伺服器所需的可靠性和性能。
為了建立一個高負載的Web站點,必須使用多伺服器的分布式結構。上面提到的使用代理伺服器和Web伺服器相結合,或者兩台Web伺服器相互協作的方式也屬於多伺服器的結構,但在這些多伺服器的結構中,每台伺服器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屬於非對稱的體系結構。非對稱的伺服器結構中每個伺服器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一台伺服器用於提供靜態網頁,而另一台用於提供動態網頁等等。這樣就使得網頁設計時就需要考慮不同伺服器之間的關系,一旦要改變伺服器之間的關系,就會使得某些網頁出現連接錯誤,不利於維護,可擴展性也較差。
能進行負載均衡的網路設計結構為對稱結構,在對稱結構中每台伺服器都具備等價的地位,都可以單獨對外提供服務而無須其他伺服器的輔助。然後,可以通過某種技術,將外部發送來的請求均勻分配到對稱結構中的每台伺服器上,接收到連接請求的伺服器都獨立回應客戶的請求。在這種結構中,由於建立內容完全一致的Web伺服器並不困難,因此負載均衡技術就成為建立一個高負載Web站點的關鍵性技術。
總之,負載均衡是一種策略,它能讓多台伺服器或多條鏈路共同承擔一些繁重的計算或I/O任務,從而以較低成本消除網路瓶頸,提高網路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高端伺服器技術
伺服器性能指標以系統響應速度和作業吞吐量為代表。響應速度是指用戶從輸入信息到伺服器完成任務給出響應的時間。作業吞吐量是整個伺服器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量。假定用戶不間斷地輸入請求,則在系統資源充裕的情況下,單個用戶的吞吐量與響應時間成反比,即響應時間越短,吞吐量越大。為了縮短某一用戶或服務的響應時間,可以分配給它更多的資源。性能調整就是根據應用要求和伺服器具體運行環境和狀態,改變各個用戶和服務程序所分配的系統資源,充分發揮系統能力,用盡量少的資源滿足用戶要求,達到為更多用戶服務的目的。
技術目標
伺服器所要求的高擴展性、高可用性、易管理性、高可靠性不僅是廠商追求的技術目標,也是用戶所需求的。
可擴展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留有富餘的機箱可用空間,二是充裕的I/O帶寬。隨著處理器運算速度的提高和並行處理器數量的增加,伺服器性能的瓶頸將會歸結為PCI及其附屬設備。高擴展性意義在於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增加有關部件,在滿足系統運行要求同時,又保護投資。
http://www.people.com.cn/GB/it/306/2087/2682/20020904/815071.html http://bbs.rzlanshan.gov.cn/dispbbs.asp?boardID=3&ID=5048
4. 手機套片是什麼
手機套片指的是手機晶元。
手機晶元是IC的一個分類,是一種硅板上集合多種電子元器件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電路模塊。它是電子設備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擔著運算和存儲的功能。
手機晶元通常是指應用於手機通訊功能的晶元,包括基帶、處理器、協處理器、RF、觸摸屏控制器晶元、Memory、處理器、無線IC和電源管理IC等。
主要手機晶元平台有MTK、ADI、TI、AGERE、ST-NXP Wireless、INFINEON、SKYWORKS、SPREADTRUM、Qualcomm等。
(4)伺服器套片是什麼擴展閱讀
1、PVC手機套:
這一類保護套套流行於這個行業很早,它的主要是做作為立體效果的必要選擇之一,PVC製品與硅膠製品有相同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的材料都可以 用於同一種滴膠工藝,加工是將產品的多色發揮到最大化,工藝方式是將材料攝入模具之中,
採用膠槍的膠頭進行顏色分配,配合設備的程序調試將不 同的顏色攝入產品的固定位置,凸顯出立體效果。
2、皮革手機保護套:
皮革手機保護套主要注重的是工藝細節問題,如果您的皮革產品是遇到一個好的車縫師,那麼這款產品除了材料,在質量上一定沒太大問題,不過 皮革材質分為很多種類,有不同的皮質和價格,用於製作手機保護殼就和製作包包一樣,
主要看您的成本造價,而如今皮革手機套依舊在市場行銷,叔 俗話說好東西不愁賣,所以皮革手機殼也是一樣。
5. 伺服器結構
伺服器分塔式、機架式和刀片式這三種結構來劃分伺服器,伺服器的外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劃分呢?主要原因就是具體的應用環境不同,塔式伺服器長得跟我們平時用的台式機一樣,佔用空間比較大,一般是一些小型企業自己使用自己維護;而機架式伺服器長得就像卧著的台式機,可以一台一台的放到固定機架上,因此而得名,它可以拿去專業的伺服器託管提供商那裡進行託管,這樣每年只需支付一定的託管費,就免去了自己管理伺服器的諸多不便;而刀片伺服器是近幾年才比較流行的一種伺服器架構,它非常薄,可以一片一片的疊放在機櫃上,通過群集技術進行協同運算,能夠處理大量的任務,特別適合分布式服務,如作為WEB伺服器。
看完上面的簡單介紹,相信各位對這3種伺服器已經有個基本的認識了,下面我們就來一一細說,為大家做更詳細的講解:
什麼是塔式伺服器:
塔式伺服器應該是大家見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種伺服器結構類型,因為它的外形以及結構都跟我們平時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當然,由於伺服器的主板擴展性較強、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個頭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伺服器的主機機箱也比標準的ATX機箱要大,一般都會預留足夠的內部空間以便日後進行硬碟和電源的冗餘擴展。
由於塔式伺服器的機箱比較大,伺服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餘擴展更可以很齊備,所以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應該說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種伺服器就是塔式伺服器。我們平時常說的通用伺服器一般都是塔式伺服器,它可以集多種常見的服務應用於一身,不管是速度應用還是存儲應用都可以使用塔式伺服器來解決。
就使用對象或者使用級別來說,目前常見的入門級和工作組級伺服器基本上都採用這一伺服器結構類型,一些部門級應用也會採用,不過由於只有一台主機,即使進行升級擴張也有個限度,所以在一些應用需求較高的企業中,單機伺服器就無法滿足要求了,需要多機協同工作,而塔式伺服器個頭太大,獨立性太強,協同工作在空間佔用和系統管理上都不方便,這也是塔式伺服器的局限性。不過,總的來說,這類伺服器的功能、性能基本上能滿足大部分企業用戶的要求,其成本通常也比較低,因此這類伺服器還是擁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支持。
什麼是機架式伺服器:
作為為互聯網設計的伺服器模式,機架伺服器是一種外觀按照統一標准設計的伺服器,配合機櫃統一使用。可以說機架式是一種優化結構的塔式伺服器,它的設計宗旨主要是為了盡可能減少伺服器空間的佔用,而減少空間的直接好處就是在機房託管的時候價格會便宜很多。
為什麼說機架式伺服器是作為為互聯網設計的伺服器模式?
正如大家所知,很多專業網路設備都是採用機架式的結構(多為扁平式,活像個抽屜),如交換機、路由器、硬體防火牆這些。這些設備之所以有這樣一種結構類型,是因為他們都按國際機櫃標准進行設計,這樣大家的平面尺寸就基本統一,可把一起安裝在一個大型的立式標准機櫃中。這樣做的好處非常明顯:一方面可以使設備佔用最小的空間,另一方面則便於與其它網路設備的連接和管理,同時機房內也會顯得整潔、美觀。
機架伺服器的寬度為19英寸,高度以U為單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幾種標準的伺服器。機櫃的尺寸也是採用通用的工業標准,通常從22U到42U不等;機櫃內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動拖架,用戶可以根據自己伺服器的標高靈活調節高度,以存放伺服器、集線器、磁碟陣列櫃等網路設備。伺服器擺放好後,它的所有I/O線全部從機櫃的後方引出(機架伺服器的所有介面也在後方),統一安置在機櫃的線槽中,一般貼有標號,便於管理。
現在很多互聯網的網站伺服器其實都是由專業機構統一託管的,網站的經營者其實只是維護網站頁面,硬體和網路連接則交給託管機構負責,因此,託管機構會根據受管伺服器的高度來收取費用,1U的伺服器在託管時收取的費用比2U的要便宜很多,這就是為什麼這種結構的伺服器現在會廣泛應用於互聯網事業。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機架式伺服器因為空間比塔式伺服器大大縮小,所以這類伺服器在擴展性和散熱問題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配件也要經過一定的篩選,一般都無法實現太完整的設備擴張,所以單機性能就比較有限,應用范圍也比較有限,只能專注於某一方面的應用,如遠程存儲和Web服務的提供等,但由於很多配件不能採用塔式伺服器的那種普通型號,而自身又有空間小的優勢,所以機架式伺服器一般會比同等配置的塔式伺服器貴上20-30%。至於空間小而帶來的擴展性問題,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解決,由於採用機櫃安裝的方式,因此多添加一個主機在機櫃上是件很容易的事,然後再通過伺服器群集技術就可以實現處理能力的增強,如果是採用外接擴展櫃的方式也能實現大規模擴展,不過由於機架式伺服器單機的性能有限,所以擴展之後也是單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倍,所以這類伺服器只是在某一種應用種比較出色,大家就把它劃為功能伺服器,這種伺服器針對性較強,一般無法移做它用。
什麼是刀片伺服器?
對於企業和網路信息提供商來說,無限增長的數據必須集中存儲和處理,於是未來的網路發展呈現出集中計算的趨勢。集中管理模式與現有的分散管理模式,對伺服器提出了新的要求:節約空間、便於集中管理、易於擴展和提供不間斷的服務,成為對下一代伺服器的新要求。
作為網路重要組成部分的伺服器來說,性能已不僅僅是評價伺服器的唯一指標了,用戶更關心的是符合自己實際需要的產品。目前伺服器集群已經在市場上得以廣泛應用,而新一代機架式伺服器也開始進入市場,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是隨著網路向更深層面發展,下一代伺服器將會是BladeServer(刀片伺服器)。
刀片伺服器是一種HAHD(HighAvailabilityHigh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伺服器平台,是專門為特殊應用行業和高密度計算機環境設計的。其中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主板。它們可以通過本地硬碟啟動自己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NT/2000、Linux、Solaris等等,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個主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可以用系統軟體將這些主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可以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體性能。而由於每塊"刀片"都是熱插拔的,所以,系統可以輕松地進行替換,並且將維護時間減少到最小。值得一提的是,系統配置可以通過一套智能KVM和9個或10個帶硬碟的CPU板來實現。CPU可以配置成為不同的子系統。一個機架中的伺服器可以通過新型的智能KVM轉換板共享一套光碟機、軟碟機、鍵盤、顯示器和滑鼠,以訪問多台伺服器,從而便於進行升級、維護和訪問伺服器上的文件。
克服伺服器集群的缺點
作為一種實現負載均衡的技術,伺服器集群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務的穩定性和/或核心網路服務的性能,還可以提供冗餘和容錯功能。理論上,伺服器集群可以擴展到無限數量的伺服器。無疑,伺服器集群和RAID鏡像技術的誕生為計算機和數據池的Internet應用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其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的高端專用伺服器。
但是,伺服器集群的集成能力低,管理這樣的集群使很多IDC都非常頭疼。尤其是集群擴展的需求越來越大,維護這些伺服器的工作量簡直不可想像,包括伺服器之間的內部連接和擺放空間的要求。這些物理因素都限制了集群的擴展。「高密度伺服器」--BladeServer的出現適時地解決了這樣的問題。高密度伺服器內置了監視器和管理工具軟體,可以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地堆放在一起。配置一台高密度伺服器就可以解決一台到一百台伺服器的管理問題。如果需要增加或者刪除集群中的伺服器,只要插入或拔出一個CPU板即可。就這個意義上來說,BladeServer從根本上克服了伺服器集群的缺點。
6. 手機上面的套片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MTK套片,這是手機行業內的說法,因為手機使用的方案是MTK平台,一般MTK套片分為以下幾種:
23套片/25套片/26套片
......
其中25套片又分為25高配和低配
......
請問我這樣解釋幫到你嗎?
7. 浪潮伺服器管理套件都有哪些各有什麼用途
浪潮伺服器管理套件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浪潮物理基礎設施管理平台:可為用戶提供資產管理、智能監控、能耗管理自動巡檢與保修、無狀態管理、報表統計分析等功能;二、浪潮伺服器自動上架系統:為用戶提供伺服器批量配置管理方案,圍繞裸機自動上架、帶內自動化運維,構建伺服器全生命周期部署平台,能有效地幫助用戶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8. 內存 快閃記憶體 套片 各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內存:內存分為DRAM和ROM兩種,前者又叫動態隨機存儲器,它的一個主要特徵是斷電後數據會丟失,我們平時說的內存就是指這一種;後者又叫只讀存儲器,我們平時開機首先啟動的是存於主板上ROM中的BIOS程序,然後再由它去調用硬碟中的Windows,ROM的一個主要特徵是斷電後數據不會丟失。根據內存條上的引腳多少,我們可以把內存條分為30線、72線、168線等幾種。30線與72線的內存條又稱為單列存儲器模塊SIMM,(SIMM就是一種兩側金手指都提供相同信號的內存結構,)168線的內存條又稱為雙列存儲器模塊DIMM。目前30線內存條已經沒有了;前兩年的流行品種是72線的內存條,其容量一般有4兆、8兆、16兆和32兆等幾種;目前市場的主流品種是168線內存條,168線內存條的容量一般有16兆、32兆、64兆、128兆等幾種,一般的電腦插一條就OK了,不過,只有基於VX、TX、BX晶元組的主板才支持168線的內存條。
快閃記憶體:一種電子式可清除程序化只讀存儲器的形式,允許在操作中被多次擦或寫的存儲器。內存為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外存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快閃記憶體主要用於一般性數據存儲,以及在計算機與其他數字產品間交換傳輸數據,如儲存卡與U盤。快閃記憶體是一種特殊的、以宏塊抹寫的EPROM。快閃記憶體檔可用來在電腦之間交換數據。從容量上講,快閃記憶體檔的容量從16MB到64GB可選,突破了軟碟機1.44MB的局限性。從讀寫速度上講,快閃記憶體檔採用USB介面,讀寫速度比軟盤高許多。從穩定性上講,快閃記憶體檔沒有機械讀寫裝置,避免了移動硬碟容易碰傷、跌落等原因造成的損壞。部分款式快閃記憶體檔具有加密等功能,令用戶使用更具個性化。快閃記憶體檔外形小巧,更易於攜帶。且採用支持熱插拔的USB介面,使用非常方便。
套片 :「手機晶元一般都是按套片出的,廠商一般會出CPU/基帶,射頻收發,電源管理,無線連接晶元一組相匹配的,單買一顆也沒意義。」
註:內存就相當於電腦的運行內存DDR或手機的運行內存RAM,而快閃記憶體就相當於U盤與手機的儲存內存ROM,套片就相當於手機的一套匹配的晶元
9. MTK套片是什麼東東
用專業的維修技師眼光為你解答:
mtk是台灣聯發科晶元製造商的英文簡寫
一般來說手機功能只要可以打開內存卡管理,也可以操作內存卡的資料和自主建立文件夾的一般就是聯發科開發的mtk套片包括:
頭期的:6218,6217,6219,6225,6226,6228,6230,6223這些都是cpu,6223的cpu和電源合成的特殊模塊。
現在主流採用的套件的6225cpu,6318電源和6130中頻。
反正只要是功能超炫質量超差一般都才mtk的通訊平台
10. 監控系統中攝像機套片是什麼意思
套片應該指的是攝像機的配套方案吧。
例如700線的攝像機方案是由4140+673完成。
600線的攝像機方案是由2040+639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