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雲伺服器 » 浙江北斗二代授時伺服器地址

浙江北斗二代授時伺服器地址

發布時間: 2022-04-29 17:10:19

Ⅰ 電腦時間與網路同步的伺服器的IP是多少。或地址

大家都知道計算機電腦的時間是由一塊電池供電保持的,而且准確度比較差經常出現走時不準的時候。通過互聯網路上發布的一些公用網路時間伺服器NTP server,就可以實現自動、定期的同步本機標准時間。

依靠windows系統默認的windows或NIST等境外的時間伺服器同步時間,總存在著訪問堵塞、時間延遲大(同步精度低)等因素的影響。現在中國的國家授時中心發布了一個時間伺服器地址,大家可以用國人自己的標准時間!

方法一、採用系統自帶的時間同步功能
以Vista操作系統為例,單擊系統托盤下方的時間,單擊彈出窗口裡的「更改日期和時間設置」,彈出「日期和時間」對話框,選擇「Internet時間」選項卡,單擊「更改設置」按鈕,彈出「Internet時間設置」對話框,在伺服器地址欄輸入國家授時中心伺服器的IP地址:210.72.145.44,單擊「立即更新」按鈕,同步完成後點擊「確定」按鈕退出,OK。

方法二、修改注冊表,提高時間同步精度
由於系統默認的時間同步間隔是7天,我們無法自由選擇,使得這個功能在靈活性方面大打折扣。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來手動修改它的自動同步間隔以提高同步精度,以下以Vista系統為例。
1. 在「開始」菜單→「運行」項下(或按Win+R)輸入「Regedit」進入注冊表編輯器。
2. 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32Time\
Parameters]分支,雙擊NtpServer將鍵值修改為國家授時中心伺服器的IP地址:210.72.145.44,然後點擊「確定」按鈕保存。(註:若已用過方法一,此步可以省略)
3. 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32Time\
TimeProviders\NtpClient]分支,並雙擊SpecialPollInterval鍵值,將對話框中的「基數欄」選擇到「十進制」上,輸入框中顯示的數字正是自動對時的間隔(以秒為單位),比如默認的604800就是由7(天)×24(時)×60(分)×60(秒)計算來的。設定時間同步周期(建議設為900=15分鍾或3600=1小時等周期值),填入對話框,點擊確定保存關閉對話框。

Ⅱ 說說中國「北斗二代」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該系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北斗一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斗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美國的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日前約20ns。。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四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顆是備用衛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簡稱為BD,在ITU(國際電信聯合會)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發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為Compass(即指南針),在ITU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
北斗一號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時。
北斗二代系統的功能與GPS相同,即定位與授時。 [編輯本段]系統工作原理「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出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北斗一號」的覆蓋范圍是北緯5°一55°,東經70°一140°之間的心臟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左右。其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系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 [編輯本段]與GPS系統對比1、覆蓋范圍: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我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GPS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實際上最多能觀測到11顆)。
2、衛星數量和軌道特性:北斗導航系統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設置2顆地球同步衛星顆衛星的赤道角距約60°。GPS是在6個軌道平面上設置24顆衛星,軌道赤道傾角55°,軌道面赤道角距60°。航衛星為准同步軌道,繞地球一周11小時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導航系統是主動式雙向測距二維導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統解算,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GPS是被動式偽碼單向測距三維導航。由用戶設備獨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裡而不是由用戶設備完成的。為了彌補這種系統易損性,GPS正在發展星際橫向數據鏈技術,使萬一主控站被毀後GPS衛星可以獨立運行。而「北斗一號」系統從原理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統受損,系統就不能繼續工作了。
4、實時性:「北斗一號」用戶的定位申請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解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數據之後再發回用戶,其間要經過地球靜止衛星走一個來回,再加上衛星轉發,中心控制系統的處理,時間延遲就更長了,因此對於高速運動體,就加大了定位的誤差。此外,「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也有一些自身的特點,其具備的簡訊通訊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備的。
綜上所述,北斗導航系統具有衛星數量少、投資小、用戶設備簡單價廉、能實現一定區域的導航定位、通訊等多用途,可滿足當前我國陸、海、空運輸導航定位的需求。缺點是不能覆蓋兩極地區,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維主動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戶高程數據,不能滿足高動態和保密的軍事用戶要求,用戶數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號」導航系統是我國獨立自主建立的衛星導少的初步起步系統。此外,該系統並不排斥國內民用市場對GPS的廣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礎上還將建立中國的GPS廣域差分系統。可以使受SA干擾的GPS民用碼接收機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級修正到數米級,可以更好的促進GPS在民間的利用。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隨著我軍高技術武器的不斷發展,對導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來越高。 [編輯本段]雙星定位不同於「多星」定位「一代『北斗』只用雙星定位,比GPS等投資小、建成快,」範本堯說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也對一代「北斗」的技術路線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定位系統具有自己的特點。」
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顆衛星(GPS還另有3顆備份衛星,GLONASS則因經費問題損失了幾顆衛星)組成網路。這些衛星不中斷地向地面站發回精確的時間和它們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衛星發送的信號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並根據無線電波傳送的時間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等計算出至少3~4顆衛星的相對位置後,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學來算出自己的位置。每個GPS衛星都有4個高精度的原子鍾,同時還有一個實時更新的資料庫,記載著其他衛星的現在位置和運行軌跡。當GPS接收器確定了一個衛星的位置時,它可以下載其他所有衛星的位置信息,這有助於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衛星的信息。
「1983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經過分析和初步實地試驗,證明效果良好,」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黃秉英研究員說,這一系統被稱為「雙星定位系統」。
一代「北斗」採用的基本技術路線最初來自於陳芳允先生的「雙星定位」設想,正式立項是在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戶終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與GPS系統不同,對所有用戶位置的計算不是在衛星上進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戶的位置及時間信息,並負責整個系統的監控管理。
有源無源是關鍵不同點
「一代『北斗』採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無源定位,」範本堯說,「這是它們質上的不同點。」
所謂有源定位就用戶需要通過地面中心站聯系及地面中心站的傳輸,通訊就不必通過其他的通訊衛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國國情。GPS和GLONASS沒有設計通訊功能,主要原因就在於不需要地面站中轉服務的無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訊服務。
區域性基於技術水平
北斗定位導航系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紹,北斗定位導航系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並有一些GPS系統所沒有的長處,如在靜態地圖的基礎上,可以把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在導航儀上反映出來。
一代「北斗」是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只能全天候、全天時用於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在全球的任何一點,只要衛星信號未被遮蔽或干擾,都能接收到三維坐標。「區域性是我國雙星定位的技術特點、水平以及國家需求決定的,」範本堯說。
GPS和GLONASS的空間部分是高度在2萬千米左右的衛星組成的網路。GPS的衛星平均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GLONASS衛星平均分布在3個軌道平面上,不停地繞地球旋轉。這樣,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時間都可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通過它們就可以獲得高精度的三維定位數據。
「北斗」一號是雙星定位,軌道偏高,距離地面3萬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之所以要在這么高的高度是因為我們只有兩顆定位衛星,不能覆蓋整個地球,如果在較低軌道上繞地運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時間不能監控我國所在區域。
二代「北斗」可稱「中國的GPS」
「我國發展二代『北斗』不會採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會停掉一代,另外發展二代,」範本堯說,「我們會在一代的基礎上不斷補充衛星數,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體水平。」這位將繼續承擔二代「北斗」設計工作的科學家說:「二代『北斗』可以稱為『中國的GPS』,不過它仍然會比GPS多一個通訊為發展我國二代「北斗」的關鍵技術提供了准備。範本堯舉例說,此次定位的「北斗」一號備份衛星上新裝載了用於衛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夠參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確定格在幾個厘米的尺度以內。這顆衛星已定位成功,表明這種技術是有效而可靠的。這樣,當我們不斷發射新的衛星構建二代「北斗」體系時,眾多衛星就會找准自己的位置,構成符合標準的網路。此外,「北斗」一號的3顆星壽命都是8年,專家正不斷研究,預計下一次發射的衛星壽命就能達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衛星的壽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衛星的壽命則是3到5年。
「20世紀原子鍾最輝煌的應用莫過於由它構成了全球定位系統的核心,」黃秉英說,導航星和地面站全離不開它。目前的原子鍾主要有3種:銣鍾、銫鍾和氫鍾。結構緊湊、可靠性高、壽命長的原子鍾正是發展全球定位系統必需的。在結構方面,銣鍾最小體積已達到6立方厘米;在頻率穩定度方面,氫鍾最好;而在長期頻率穩定度和准確度方面,則以銫鍾最佳。目前,設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國家授時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稱為「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頻率基準」的銫鍾,我國的授時基準---UTC(NIM)都是由它提供並不斷同國際基準校正的,而「北斗」將建成,屆時,國民經濟各領域都將從中獲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上太空,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導航系統,它由兩顆工作星和一顆備份星組成。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為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野外作業、水文測報、森林防火、漁業生產、勘察設計、環境監測等眾多行業以及其他有特殊調度指揮要求的單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時等綜合服務。
2000年,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兩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對於滿足我國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需要,促進我國衛星導航定位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由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服務區域為中國及周邊國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漁業生產、水文測報、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等眾多行業,以及軍隊、公安、海關等其他有特殊指揮調度要求的單位。

Ⅲ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服務范圍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且具備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為分米、厘米級別,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全球范圍內已經有137個國家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簽下了合作協議。隨著全球組網的成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未來的國際應用空間將會不斷擴展。

(3)浙江北斗二代授時伺服器地址擴展閱讀:

北斗星基增強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搭載衛星導航增強信號轉發器,可以向用戶播發星歷誤差、衛星鍾差、電離層延遲等多種修正信息,實現對於原有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度的改進。按照國際民航標准,開展北斗星基增強系統設計、試驗與建設。

目前,已完成系統實施方案論證,固化了系統在下一代雙頻多星座(DFMC)SBAS標准中的技術狀態,進一步鞏固了BDSBAS作為星基增強服務供應商的地位。

Ⅳ 中國國家授時中心 NTP伺服器地址是多少

中國國家授時中心 NTP伺服器地址是「ntp.ntsc.ac.cn」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發布關於「網路授時域名」全面試運行測試的公告:

為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提高網路授時服務質量,國家授時中心搭建了一套新的網路授時服務系統,網路授時伺服器的域名為「ntp.ntsc.ac.cn」,目前已經具備初步服務能力,現擬在實際網路環境中開展全面的試運行測試。

(5)在上圖輸入框中輸入網路授時伺服器域名「ntp.ntsc.ac.cn」後,點擊「立即更新」後,出現「與ntp.ntsc.ac.cn同步成功」表示與網路授時伺服器同步成功。



Ⅳ 北斗二代

一、二代介紹

《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宣布將在未來5年啟動五大航天工程,其中具有軍事用途的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4年內完成部署。有專家表示,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完成後,中國將能對小目標發動精準攻擊,而美國也有媒體認為中國用「北斗計劃」來壓制美國衛星的軍事優勢。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全面滲透普通人的生活,還有科索沃戰爭和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 GPS 制導高精度打擊武器的誘惑,構建一個類似GPS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開始提上日程,從2007年開始我國正式建設「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二號」)。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需要發射35顆衛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顆。按照規劃,「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採用「東方紅」-3號衛星平台。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又細分為27顆中軌道(MEO)衛星和3顆傾斜同步(IGSO)衛星組成,27顆MEO衛星平均分布在傾角55°的三個平面上,軌道高度21500km。「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提供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m,授時精度為50ns,測速精度為0.2m/s。授權服務則是軍事用途的馬甲,將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與更高精度的定位、測速、授時服務,外加繼承自北斗試驗系統的通信服務功能。

2011年12月2日清晨5時07分,我國「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的第十顆衛星成功發射。此前,第一、第二顆「北斗二號」衛星分別於2007年4月和2009年4月發射。衛星發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預示著「北斗二號」正在加速組網。

二、發展過程

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約14分鍾後,星箭分離。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衛星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2009年4月15日0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10年1月17日0時1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衛星組網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據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建設工作,規劃相繼發射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此前,已成功發射了兩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為靜止軌道衛星。按照建設規劃,2012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首先提供覆蓋亞太地區的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010年6月2日晚23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2010年8月1日5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五顆北斗導航衛星。這是一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也是中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三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此次發射的衛星及其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本次衛星發射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26次航天飛行。

2010年11月1日0時2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這是我國2010年連續發射的第4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在這次發射中,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首次在運載火箭上使用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標志。藍色圓形標志包含有北斗七星、司南、網格化地球等元素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中英文名稱,表明北斗系統星地一體,為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行業特點,展示其開放兼容、走向世界、服務全球的建設宗旨。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3次飛行。

2010年12月18日4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至此.2010年我國共進行了15次成功發射,創歷史新高,而這樣的發射密度在國際上與美俄相當。

這次發射的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是一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也是我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五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表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建設正按計劃順利推進,今後幾年將持續進行組網發射。

我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顆衛星將與2010年發射的5顆導航衛星共同組成「3+3」基本系統(即3顆GEO 衛星加上3顆IGSO 衛星),在軌驗證和系統聯調後,將具備向我國大部分地區提供初始服務條件。這次發射的衛星和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7次飛行。

2011年7月27日5時4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九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四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這次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2011年12月2日清晨5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中國第十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的第五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此次第十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這次衛星發射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53次航天飛行。

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2013年年底前,我國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組網導航衛星,不斷提升系統服務性能,擴大覆蓋區域,完成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2020年左右,將建成由30餘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覆蓋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2012年2月25日0時12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也是中國2012年發射的首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這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58次航天飛行。

2012年4月30日,北京時間4時5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第十二、第十三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順利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採用「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導航衛星,也是中國首次採用「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兩顆地球中高軌道衛星。這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60次航天飛行。

圖2-4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2012年9月19日3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第十四顆和第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這是我國第二次採用「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北斗導航衛星,也是2012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的第三次發射。此次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快速組網技術日臻成熟。

2012年10月25日23時3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火箭,成功將第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二代北斗導航工程的最後一顆衛星,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70次發射。至此,我國北斗導航工程區域組網順利完成(圖2-4)。

三、技術突破

在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國防科技大學衛星導航研發中心又傳捷報:該中心突破多項核心關鍵技術,一舉攻克系統「高精度指標」「抗干擾能力」兩大關鍵技術難題。

該校衛星導航研發中心通過多年攻關,在信號捕獲技術、信號跟蹤技術、高精度授時技術等方面先後取得多項重大突破,研製成功新一代監測接收機、地面中心站測量系統等重要設備,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北斗二代衛星導航系統設計精度的實現。又憑借在電磁對抗領域多年積累的深厚功底,他們很快掌握了電磁干擾特性,創新性地提出了國際領先的技術方案,僅用不到半年時間就研製成功衛星抗干擾設備,實現了我國衛星系統抗干擾技術的重大突破,並開發出適用於衛星、飛機、導彈等各種平台使用的抗干擾產品。

Ⅵ 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三部分組成,空間端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用戶端由北斗用戶終端以及與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洲GALILEO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組成。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屬於第二代系統)。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中國計劃2012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成功發射六顆北斗導航衛星。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2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也稱「雙星定位導航系統」)為我國「九五」列項,其工程代號取名為「北斗一號」,其方案於1983年提出。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第三顆「北斗一號」衛星送入太空。前兩顆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運行至今導航定位系統工作穩定,狀態良好。這次發射的是導航定位系統的備份星,它與前兩顆「北斗一號」工作星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確保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後,在世界上第三個建立了完善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該系統的建立對我國國民國防和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2007年2月3日,「北斗一號」第四顆衛星發射成功,該衛星不僅作為早期三顆衛星的備份,同時還將進行「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相關試驗。目前,「北斗一號」已有四顆衛星在太空遨遊,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確保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資訊。 「北斗一號」是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為用戶提供快速定位、簡短數字報文通信和授時服務的一種全天候、區域性的衛星定位系統。系統由兩顆地球靜止衛星(800E和1400E)、一顆在軌備份衛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統、標校系統和各類用戶機等部分組成。其覆蓋范圍是北緯5 -55 ,東經70 -140 之間的心臟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 左右。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 ),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為2491.75MHz,系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北斗一號」具有衛星數量少、投資小、用戶設備簡單價廉、能實現一定區域的導航定位、通訊等多用途,可滿足當前我國陸、海、空運輸導航定位的需求。 「北斗一號」就性能來說,和美國GPS相比差距甚大。第一,覆蓋范圍也不過是初步具備了我國周邊地區的定位能力,與GPS的全球定位相差甚遠。第二,定位精度低,定位精度最高20米,而GPS可以到10米以內。第三,由於採用衛星無線電測定體制,用戶終端機工作時要發送無線電信號,會被敵方無線電偵測設備發現,不適合軍用。第四,無法在高速移動平台上使用,這限制了它在航空和陸地運輸上的應用。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號」是我國獨立自主建立的衛星導航系統,它的研製成功標志著我國打破了美、俄在此領域的壟斷地位,解決了中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有無問題。它是一個成功的、實用的、投資很少的初步起步系統。此外,該系統並不排斥國內民用市場對GPS的廣泛使用。以「北斗」導航試驗系統為基礎,我國開始逐步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首先滿足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導航定位需求,並進行系統的組網和測試,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二號」)</b> 《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宣布將在未來5年啟動五大航太工程,其中具有軍事用途的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4年內完成部署。有專家表示,二代「北斗」衛星系統部署完成後,中國將能對小目標發動精準攻擊,而美國也有媒體認為中國用北斗計劃來壓制美國衛星的軍事優勢。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全面滲透普通人的生活,還有科索沃戰爭和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GPS制導高精度打擊武器的誘惑,構建一個類似GPS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開始提上日程,從2007年開始正式建設「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二號」)。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需要發射35顆衛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顆。按照規劃,「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有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採用「東方紅」-3號衛星平台。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又細分為27顆中軌道(MEO)衛星和3顆傾斜同步(IGSO)衛星組成,27顆MEO衛星平均分布在傾角55度的三個平面上,軌道高度21500公里。「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提供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為0.2米/秒。授權服務則是軍事用途的馬甲,將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與更高精度的定位,測速,授時服務,外加繼承自北斗試驗系統的通信服務功能。工作原理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工作過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統向衛星I和衛星II同時發送詢問信號,經衛星轉發器向服務區內的用戶廣播。用戶響應其中一顆衛星的詢問信號,並同時向兩顆衛星發送響應信號,經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接收並解調用戶發來的信號,然後根據用戶的申請服務內容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 對定位申請,中心控制系統測出兩個時間延遲:即從中心控制系統發出詢問信號,經某一顆衛星轉發到達用戶,用戶發出定位響應信號,經同一顆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的延遲;和從中心控制發出詢問信號,經上述同一衛星到達用戶,用戶發出響應信號,經另一顆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的延遲。由於中心控制系統和兩顆衛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兩個延遲量可以算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處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短報文通信: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訊息。 精密授時:精度達10納秒。 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 系統容量:每小時540000戶。 定位原理北斗導航系統是主動式雙向測距二維導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統解算,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GPS是被動式偽碼單向測距三維導航。由用戶設備獨立解算自己三維定位數據。「北斗一號」的這種工作原理帶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用戶定位的同時失去了無線電隱蔽性,這在軍事上相當不利,另一方面由於設備必須包含發射機,因此在體積、重量上、價格和功耗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 定位精度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目前約20ns。用戶容量北斗導航系統由於是主動雙向測距的詢問--應答系統,用戶設備與地球同步衛星之間不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統的詢問信號,還要求用戶設備向同步衛星發射應答信號,這樣,系統的用戶容量取決於用戶允許的信道阻塞率、詢問信號速率和用戶的響應頻率。因此,北斗導航系統的用戶設備容量是有限的。GPS 是單向測距系統,用戶設備只要接收導航衛星發出的導航電文即可進行測距定位,因此GPS的用戶設備容量是無限的。生存能力和所有導航定位衛星系統一樣,「北斗一號」基於中心控制系統和衛星的工作,但是「北斗一號」對中心控制系統的依賴性明顯要大很多,因為定位解算在那裡而不是由用戶設備完成的。為了彌補這種系統易損性,GPS正在發展星際橫向數據鏈技術,使萬一主控站被毀後GPS衛星可以獨立運行。而「北斗一號」 系統從原理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統受損,系統就不能繼續工作了。實時性「北斗一號」用戶的定位申請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解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數據之後再發回用戶,其間要經過地球靜止衛星走一個來回,再加上衛星轉發,中心控制系統的處理,時間延遲就更長了,因此對於高速運動體,就加大了定位的誤差。此外,「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也有一些自身的特點,其具備的簡訊通訊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備的。 應用領域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服務區域為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它可以在服務區域內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用戶確定其所在的地理經緯度信息,並提供雙向短報文通信和精密授時服務。北斗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漁業生產、水文測報、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等眾多行業,以及軍隊、公安、海關等其他有特殊指揮調度要求的單位。

Ⅶ 北斗二代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該系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北斗一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斗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美國的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日前約20ns。。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四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顆是備用衛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簡稱為BD,在ITU(國際電信聯合會)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發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為Compass(即指南針),在ITU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
北斗一號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時。
北斗二代系統的功能與GPS相同,即定位與授時。
[編輯本段]系統工作原理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出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北斗一號」的覆蓋范圍是北緯5°一55°,東經70°一140°之間的心臟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左右。其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系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
[編輯本段]與GPS系統對比
1、覆蓋范圍: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我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GPS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實際上最多能觀測到11顆)。
2、衛星數量和軌道特性:北斗導航系統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設置2顆地球同步衛星顆衛星的赤道角距約60°。GPS是在6個軌道平面上設置24顆衛星,軌道赤道傾角55°,軌道面赤道角距60°。航衛星為准同步軌道,繞地球一周11小時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導航系統是主動式雙向測距二維導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統解算,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GPS是被動式偽碼單向測距三維導航。由用戶設備獨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裡而不是由用戶設備完成的。為了彌補這種系統易損性,GPS正在發展星際橫向數據鏈技術,使萬一主控站被毀後GPS衛星可以獨立運行。而「北斗一號」系統從原理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統受損,系統就不能繼續工作了。
4、實時性:「北斗一號」用戶的定位申請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解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數據之後再發回用戶,其間要經過地球靜止衛星走一個來回,再加上衛星轉發,中心控制系統的處理,時間延遲就更長了,因此對於高速運動體,就加大了定位的誤差。此外,「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也有一些自身的特點,其具備的簡訊通訊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備的。
綜上所述,北斗導航系統具有衛星數量少、投資小、用戶設備簡單價廉、能實現一定區域的導航定位、通訊等多用途,可滿足當前我國陸、海、空運輸導航定位的需求。缺點是不能覆蓋兩極地區,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維主動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戶高程數據,不能滿足高動態和保密的軍事用戶要求,用戶數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號」導航系統是我國獨立自主建立的衛星導少的初步起步系統。此外,該系統並不排斥國內民用市場對GPS的廣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礎上還將建立中國的GPS廣域差分系統。可以使受SA干擾的GPS民用碼接收機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級修正到數米級,可以更好的促進GPS在民間的利用。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隨著我軍高技術武器的不斷發展,對導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來越高。
[編輯本段]雙星定位不同於「多星」定位
「一代『北斗』只用雙星定位,比GPS等投資小、建成快,」範本堯說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也對一代「北斗」的技術路線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定位系統具有自己的特點。」
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顆衛星(GPS還另有3顆備份衛星,GLONASS則因經費問題損失了幾顆衛星)組成網路。這些衛星不中斷地向地面站發回精確的時間和它們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衛星發送的信號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並根據無線電波傳送的時間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等計算出至少3~4顆衛星的相對位置後,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學來算出自己的位置。每個GPS衛星都有4個高精度的原子鍾,同時還有一個實時更新的資料庫,記載著其他衛星的現在位置和運行軌跡。當GPS接收器確定了一個衛星的位置時,它可以下載其他所有衛星的位置信息,這有助於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衛星的信息。
「1983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經過分析和初步實地試驗,證明效果良好,」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黃秉英研究員說,這一系統被稱為「雙星定位系統」。
一代「北斗」採用的基本技術路線最初來自於陳芳允先生的「雙星定位」設想,正式立項是在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戶終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與GPS系統不同,對所有用戶位置的計算不是在衛星上進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戶的位置及時間信息,並負責整個系統的監控管理。
有源無源是關鍵不同點
「一代『北斗』採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無源定位,」範本堯說,「這是它們質上的不同點。」
所謂有源定位就用戶需要通過地面中心站聯系及地面中心站的傳輸,通訊就不必通過其他的通訊衛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國國情。GPS和GLONASS沒有設計通訊功能,主要原因就在於不需要地面站中轉服務的無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訊服務。
區域性基於技術水平
北斗定位導航系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紹,北斗定位導航系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並有一些GPS系統所沒有的長處,如在靜態地圖的基礎上,可以把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在導航儀上反映出來。
一代「北斗」是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只能全天候、全天時用於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在全球的任何一點,只要衛星信號未被遮蔽或干擾,都能接收到三維坐標。「區域性是我國雙星定位的技術特點、水平以及國家需求決定的,」範本堯說。
GPS和GLONASS的空間部分是高度在2萬千米左右的衛星組成的網路。GPS的衛星平均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GLONASS衛星平均分布在3個軌道平面上,不停地繞地球旋轉。這樣,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時間都可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通過它們就可以獲得高精度的三維定位數據。
「北斗」一號是雙星定位,軌道偏高,距離地面3萬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之所以要在這么高的高度是因為我們只有兩顆定位衛星,不能覆蓋整個地球,如果在較低軌道上繞地運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時間不能監控我國所在區域。
二代「北斗」可稱「中國的GPS」
「我國發展二代『北斗』不會採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會停掉一代,另外發展二代,」範本堯說,「我們會在一代的基礎上不斷補充衛星數,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體水平。」這位將繼續承擔二代「北斗」設計工作的科學家說:「二代『北斗』可以稱為『中國的GPS』,不過它仍然會比GPS多一個通訊為發展我國二代「北斗」的關鍵技術提供了准備。範本堯舉例說,此次定位的「北斗」一號備份衛星上新裝載了用於衛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夠參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確定格在幾個厘米的尺度以內。這顆衛星已定位成功,表明這種技術是有效而可靠的。這樣,當我們不斷發射新的衛星構建二代「北斗」體系時,眾多衛星就會找准自己的位置,構成符合標準的網路。此外,「北斗」一號的3顆星壽命都是8年,專家正不斷研究,預計下一次發射的衛星壽命就能達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衛星的壽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衛星的壽命則是3到5年。
「20世紀原子鍾最輝煌的應用莫過於由它構成了全球定位系統的核心,」黃秉英說,導航星和地面站全離不開它。目前的原子鍾主要有3種:銣鍾、銫鍾和氫鍾。結構緊湊、可靠性高、壽命長的原子鍾正是發展全球定位系統必需的。在結構方面,銣鍾最小體積已達到6立方厘米;在頻率穩定度方面,氫鍾最好;而在長期頻率穩定度和准確度方面,則以銫鍾最佳。目前,設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國家授時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稱為「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頻率基準」的銫鍾,我國的授時基準---UTC(NIM)都是由它提供並不斷同國際基準校正的,而「北斗」將建成,屆時,國民經濟各領域都將從中獲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上太空,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導航系統,它由兩顆工作星和一顆備份星組成。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為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野外作業、水文測報、森林防火、漁業生產、勘察設計、環境監測等眾多行業以及其他有特殊調度指揮要求的單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時等綜合服務。
2000年,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兩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對於滿足我國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需要,促進我國衛星導航定位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由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服務區域為中國及周邊國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漁業生產、水文測報、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等眾多行業,以及軍隊、公安、海關等其他有特殊指揮調度要求的單位。
[編輯本段]北斗系統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統可為服務區域內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實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20—100m;
短報文通信:北斗系統用戶終端具有雙向報文通信功能,用戶可以一次傳送40-60個漢字的短報文信息;
由於對包含車輛的位置和狀態信息的數據要求有一定的實時性。同時車輛與調控中心之間的信息溝通實際上也是一種數據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會超過GSM簡訊息的長度范圍。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業務基本可滿足系統通信的需要。 其次,通過簡訊息方式發送數據其成本代價遠遠低於其它方式(如通過話音信道)。
與其他無線電台等傳統方式比較,採用GSM簡訊息網路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1、 速度快,實時性好,不掉線;
2、 可以雙向通信,及時返回終端信息;
3、 設備體積小,操作簡單;
4、 由於控制中心無須專門設置大功率發射電台,將大大降低安裝費用;
5、 覆蓋面廣受地理環境
精密授時:北斗系統具有精密授時功能,可向用戶提供20ns-100ns時間同步精度。
[編輯本段]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民用服務提供商
目前有五家,以神州天鴻(北京神州天鴻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斗星通(北京北斗星通衛星導航技術有限公司)最為出色。
神州天鴻公司的網址是:www.chinatopcom.com
北斗星通公司的網址是:www.navchina.com
[編輯本段]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民用終端設備行業標准
《北斗一號民用車(船)載遇險報警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准編號為JT/T590-2004)
《北斗一號民用數據採集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准編號為JT/T591-2004)
《北斗一號民用車(船)載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准編號為JT/T592-2004)
[編輯本段]北斗應用五大優勢
同時具備定位與通信功能,無需其他通信系統支持;
覆蓋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24小時全天候服務,無通信區;
特別適合集團用戶大范圍監控與管理,以及無依託地區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
獨特的中心節點式定位處理和指揮型用戶機設計,可同時解決「我在哪」和「你在哪」;
自主系統,高強度加密設計,安全、可靠、穩定,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編輯本段]「北斗一號」GPS 汶川地震中起重要作用
「北斗一號」在通信中斷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自主研製的「北斗一號」系統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救災部隊攜帶的北斗系統正在陸續發回各種災情和救援信息。
「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監測到,一支攜帶了「北斗一號」終端機的部隊,從中午12時開始,沿著馬爾康、黑水、理縣到汶川的317國道,以每小時6公里左右的速度一路急進。6個小時前進了近40公里,已經進入汶川縣境內,離縣城還有40公里左右的路程。
由於通信受阻礙,位於北京的衛星導航定位指控中心初步判斷該部隊隸屬四川武警總隊。指控中心正在進一步了解情況。
[編輯本段]北斗衛星系統將首先應用於北京奧運會
從12月5日開幕的2007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進入初步應用階段,具備區域導航能力,2008年該系統將首先應用於北京奧運會。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擁有5顆導航衛星,2008年前還將發射一些衛星。」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在發布會上說,2003年,我國已建立起北斗導航試驗系統,該試驗系統具有為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定位、授時、報文等功能,並已在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等民用領域使用。隨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功能更趨完善。
據悉,該系統08將為北京奧運會的交通調度或場館監控服務,屆時,將把自身具備的監控功能和北京交通部門所提供的交通擁堵情況進行疊加,使駕駛者不僅能知道哪條路線距離最短,還能結合道路的實時情況,尋找到一條用時最短的線路。據估計,2010年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上海使用。
北斗定位導航系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紹,北斗定位導航系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並有一些GPS系統所沒有的長處,如在靜態地圖的基礎上,可以把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在導航儀上反映出來。
這樣可以么?

Ⅷ 誰能給我北斗二代導航系統的詳細資料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該系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北斗一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斗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美國的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日前約20ns。。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四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顆是備用衛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簡稱為BD,在ITU(國際電信聯合會)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發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為Compass(即指南針),在ITU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
北斗一號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時。
北斗二代系統的功能與GPS相同,即定位與授時。
[編輯本段]系統工作原理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出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北斗一號」的覆蓋范圍是北緯5°一55°,東經70°一140°之間的心臟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左右。其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系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
[編輯本段]與GPS系統對比
1、覆蓋范圍: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我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GPS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實際上最多能觀測到11顆)。
2、衛星數量和軌道特性:北斗導航系統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設置2顆地球同步衛星顆衛星的赤道角距約60°。GPS是在6個軌道平面上設置24顆衛星,軌道赤道傾角55°,軌道面赤道角距60°。航衛星為准同步軌道,繞地球一周11小時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導航系統是主動式雙向測距二維導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統解算,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GPS是被動式偽碼單向測距三維導航。由用戶設備獨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裡而不是由用戶設備完成的。為了彌補這種系統易損性,GPS正在發展星際橫向數據鏈技術,使萬一主控站被毀後GPS衛星可以獨立運行。而「北斗一號」系統從原理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統受損,系統就不能繼續工作了。
4、實時性:「北斗一號」用戶的定位申請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解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數據之後再發回用戶,其間要經過地球靜止衛星走一個來回,再加上衛星轉發,中心控制系統的處理,時間延遲就更長了,因此對於高速運動體,就加大了定位的誤差。此外,「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也有一些自身的特點,其具備的簡訊通訊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備的。
綜上所述,北斗導航系統具有衛星數量少、投資小、用戶設備簡單價廉、能實現一定區域的導航定位、通訊等多用途,可滿足當前我國陸、海、空運輸導航定位的需求。缺點是不能覆蓋兩極地區,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維主動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戶高程數據,不能滿足高動態和保密的軍事用戶要求,用戶數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號」導航系統是我國獨立自主建立的衛星導少的初步起步系統。此外,該系統並不排斥國內民用市場對GPS的廣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礎上還將建立中國的GPS廣域差分系統。可以使受SA干擾的GPS民用碼接收機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級修正到數米級,可以更好的促進GPS在民間的利用。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隨著我軍高技術武器的不斷發展,對導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來越高。
[編輯本段]雙星定位不同於「多星」定位
「一代『北斗』只用雙星定位,比GPS等投資小、建成快,」範本堯說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也對一代「北斗」的技術路線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定位系統具有自己的特點。」
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顆衛星(GPS還另有3顆備份衛星,GLONASS則因經費問題損失了幾顆衛星)組成網路。這些衛星不中斷地向地面站發回精確的時間和它們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衛星發送的信號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並根據無線電波傳送的時間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等計算出至少3~4顆衛星的相對位置後,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學來算出自己的位置。每個GPS衛星都有4個高精度的原子鍾,同時還有一個實時更新的資料庫,記載著其他衛星的現在位置和運行軌跡。當GPS接收器確定了一個衛星的位置時,它可以下載其他所有衛星的位置信息,這有助於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衛星的信息。
「1983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經過分析和初步實地試驗,證明效果良好,」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黃秉英研究員說,這一系統被稱為「雙星定位系統」。
一代「北斗」採用的基本技術路線最初來自於陳芳允先生的「雙星定位」設想,正式立項是在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戶終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與GPS系統不同,對所有用戶位置的計算不是在衛星上進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戶的位置及時間信息,並負責整個系統的監控管理。
有源無源是關鍵不同點
「一代『北斗』採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無源定位,」範本堯說,「這是它們質上的不同點。」
所謂有源定位就用戶需要通過地面中心站聯系及地面中心站的傳輸,通訊就不必通過其他的通訊衛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國國情。GPS和GLONASS沒有設計通訊功能,主要原因就在於不需要地面站中轉服務的無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訊服務。
區域性基於技術水平
北斗定位導航系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紹,北斗定位導航系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並有一些GPS系統所沒有的長處,如在靜態地圖的基礎上,可以把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在導航儀上反映出來。
一代「北斗」是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只能全天候、全天時用於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在全球的任何一點,只要衛星信號未被遮蔽或干擾,都能接收到三維坐標。「區域性是我國雙星定位的技術特點、水平以及國家需求決定的,」範本堯說。
GPS和GLONASS的空間部分是高度在2萬千米左右的衛星組成的網路。GPS的衛星平均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GLONASS衛星平均分布在3個軌道平面上,不停地繞地球旋轉。這樣,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時間都可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通過它們就可以獲得高精度的三維定位數據。
「北斗」一號是雙星定位,軌道偏高,距離地面3萬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之所以要在這么高的高度是因為我們只有兩顆定位衛星,不能覆蓋整個地球,如果在較低軌道上繞地運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時間不能監控我國所在區域。
二代「北斗」可稱「中國的GPS」
「我國發展二代『北斗』不會採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會停掉一代,另外發展二代,」範本堯說,「我們會在一代的基礎上不斷補充衛星數,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體水平。」這位將繼續承擔二代「北斗」設計工作的科學家說:「二代『北斗』可以稱為『中國的GPS』,不過它仍然會比GPS多一個通訊為發展我國二代「北斗」的關鍵技術提供了准備。範本堯舉例說,此次定位的「北斗」一號備份衛星上新裝載了用於衛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夠參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確定格在幾個厘米的尺度以內。這顆衛星已定位成功,表明這種技術是有效而可靠的。這樣,當我們不斷發射新的衛星構建二代「北斗」體系時,眾多衛星就會找准自己的位置,構成符合標準的網路。此外,「北斗」一號的3顆星壽命都是8年,專家正不斷研究,預計下一次發射的衛星壽命就能達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衛星的壽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衛星的壽命則是3到5年。
「20世紀原子鍾最輝煌的應用莫過於由它構成了全球定位系統的核心,」黃秉英說,導航星和地面站全離不開它。目前的原子鍾主要有3種:銣鍾、銫鍾和氫鍾。結構緊湊、可靠性高、壽命長的原子鍾正是發展全球定位系統必需的。在結構方面,銣鍾最小體積已達到6立方厘米;在頻率穩定度方面,氫鍾最好;而在長期頻率穩定度和准確度方面,則以銫鍾最佳。目前,設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國家授時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稱為「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頻率基準」的銫鍾,我國的授時基準---UTC(NIM)都是由它提供並不斷同國際基準校正的,而「北斗」將建成,屆時,國民經濟各領域都將從中獲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上太空,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導航系統,它由兩顆工作星和一顆備份星組成。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為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野外作業、水文測報、森林防火、漁業生產、勘察設計、環境監測等眾多行業以及其他有特殊調度指揮要求的單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時等綜合服務。
2000年,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兩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對於滿足我國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需要,促進我國衛星導航定位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由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服務區域為中國及周邊國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船舶運輸、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漁業生產、水文測報、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等眾多行業,以及軍隊、公安、海關等其他有特殊指揮調度要求的單位。
[編輯本段]北斗系統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統可為服務區域內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實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20—100m;
短報文通信:北斗系統用戶終端具有雙向報文通信功能,用戶可以一次傳送40-60個漢字的短報文信息;
由於對包含車輛的位置和狀態信息的數據要求有一定的實時性。同時車輛與調控中心之間的信息溝通實際上也是一種數據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會超過GSM簡訊息的長度范圍。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業務基本可滿足系統通信的需要。 其次,通過簡訊息方式發送數據其成本代價遠遠低於其它方式(如通過話音信道)。
與其他無線電台等傳統方式比較,採用GSM簡訊息網路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1、 速度快,實時性好,不掉線;
2、 可以雙向通信,及時返回終端信息;
3、 設備體積小,操作簡單;
4、 由於控制中心無須專門設置大功率發射電台,將大大降低安裝費用;
5、 覆蓋面廣受地理環境
精密授時:北斗系統具有精密授時功能,可向用戶提供20ns-100ns時間同步精度。
[編輯本段]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民用服務提供商
目前有五家,以神州天鴻(北京神州天鴻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斗星通(北京北斗星通衛星導航技術有限公司)最為出色。
神州天鴻公司的網址是:www.chinatopcom.com
北斗星通公司的網址是:www.navchina.com
[編輯本段]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民用終端設備行業標准
《北斗一號民用車(船)載遇險報警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准編號為JT/T590-2004)
《北斗一號民用數據採集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准編號為JT/T591-2004)
《北斗一號民用車(船)載終端設備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標准編號為JT/T592-2004)
[編輯本段]北斗應用五大優勢
同時具備定位與通信功能,無需其他通信系統支持;
覆蓋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24小時全天候服務,無通信區;
特別適合集團用戶大范圍監控與管理,以及無依託地區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
獨特的中心節點式定位處理和指揮型用戶機設計,可同時解決「我在哪」和「你在哪」;
自主系統,高強度加密設計,安全、可靠、穩定,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編輯本段]「北斗一號」GPS 汶川地震中起重要作用
「北斗一號」在通信中斷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自主研製的「北斗一號」系統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救災部隊攜帶的北斗系統正在陸續發回各種災情和救援信息。
「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監測到,一支攜帶了「北斗一號」終端機的部隊,從中午12時開始,沿著馬爾康、黑水、理縣到汶川的317國道,以每小時6公里左右的速度一路急進。6個小時前進了近40公里,已經進入汶川縣境內,離縣城還有40公里左右的路程。
由於通信受阻礙,位於北京的衛星導航定位指控中心初步判斷該部隊隸屬四川武警總隊。指控中心正在進一步了解情況。
[編輯本段]北斗衛星系統將首先應用於北京奧運會
從12月5日開幕的2007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進入初步應用階段,具備區域導航能力,2008年該系統將首先應用於北京奧運會。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擁有5顆導航衛星,2008年前還將發射一些衛星。」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在發布會上說,2003年,我國已建立起北斗導航試驗系統,該試驗系統具有為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定位、授時、報文等功能,並已在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等民用領域使用。隨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功能更趨完善。
據悉,該系統08將為北京奧運會的交通調度或場館監控服務,屆時,將把自身具備的監控功能和北京交通部門所提供的交通擁堵情況進行疊加,使駕駛者不僅能知道哪條路線距離最短,還能結合道路的實時情況,尋找到一條用時最短的線路。據估計,2010年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上海使用。
北斗定位導航系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紹,北斗定位導航系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並有一些GPS系統所沒有的長處,如在靜態地圖的基礎上,可以把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在導航儀上反映出來。

Ⅸ 北斗二代授時伺服器與北斗一代的區別是什麼

沒有區別

熱點內容
蒙皮演算法 發布:2025-01-18 12:57:53 瀏覽:549
常用的r語言編譯器 發布:2025-01-18 12:55:05 瀏覽:199
同人志解壓密碼 發布:2025-01-18 12:55:05 瀏覽:876
qq密碼不記得怎麼辦 發布:2025-01-18 12:48:22 瀏覽:448
安卓系統停用怎麼辦 發布:2025-01-18 12:35:49 瀏覽:260
五菱宏光星辰哪個配置最值得買 發布:2025-01-18 12:29:43 瀏覽:595
鴻蒙系統為什麼完美兼容安卓應用 發布:2025-01-18 12:16:02 瀏覽:856
數分轉演算法 發布:2025-01-18 12:08:31 瀏覽:612
iphone硬體為什麼比安卓更好 發布:2025-01-18 12:08:29 瀏覽:822
醫院冷熱源配置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12:08:26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