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伺服器廠商介紹
A. 伺服器是什麼
伺服器是互聯網平台開展業務使用最多的設備,它是互聯網的關鍵組成部分。那麼到底什麼是伺服器呢? 下面咱們來說一說。
簡要答案
伺服器也稱伺服器,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其構成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和通用的計算機架構類似,但是由於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務,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
詳細內容
伺服器也稱伺服器,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由於伺服器需要響應服務請求,並進行處理,因此一般來說伺服器應具備承擔服務並且保障服務的能力。在網路環境下,根據伺服器提供的服務類型不同,分為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應用程序伺服器,WEB伺服器等。
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
一、非x86伺服器
非x86伺服器:包括大型機、小型機和UNIX伺服器,它們是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或EPIC(並行指令代碼)處理器,並且主要採用UNIX和其它專用操作系統的伺服器,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處理器,SUN與富士通公司合作研發的SPARC處理器、EPIC處理器主要是Intel研發的安騰處理器等。這種伺服器價格昂貴,體系封閉,但是穩定性好,性能強,主要用在金融、電信等大型企業的核心系統中。
二、x86伺服器
x86伺服器:又稱CISC(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處理器晶元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價格便宜、兼容性好、穩定性較差、安全性不算太高,主要用在中小企業和非關鍵業務中。
按應用層次劃分
按應用層次劃分通常也稱為「按伺服器檔次劃分」或 「按網路規模」分,是伺服器最為普遍的一種劃分方法,它主要根據伺服器在網路中應用的層次(或伺服器的檔次來)來劃分的。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指的伺服器檔次並不是按伺服器CPU主頻高低來劃分,而是依據整個伺服器的綜合性能,特別是所採用的一些伺服器專用技術來衡量的。按這種劃分方法,伺服器可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
一、入門級伺服器
這類伺服器是最基礎的一類伺服器,也是最低檔的伺服器。隨著PC技術的日益提高,許多入門級伺服器與PC機的配置差不多,所以也有部分人認為入門級伺服器與「PC伺服器」等同。這類伺服器所包含的伺服器特性並不是很多,通常只具備以下幾方面特性:
1、有一些基本硬體的冗餘,如硬碟、電源、風扇等,但不是必須的;
2、通常採用SCSI介面硬碟,也有採用SATA串列介面的;
3、部分部件支持熱插拔,如硬碟和內存等,這些也不是必須的;
4、通常只有一個CPU,但不是絕對;
5、內存容量最大支持16GB。
這類伺服器主要採用Windows或者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可以充分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這種伺服器與一般的PC機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乾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機作為伺服器,所以這種伺服器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價格上都與一台高性能PC品牌機相差無幾。
入門級伺服器所連的終端比較有限(通常為20台左右),況且在穩定性、可擴展性以及容錯冗餘性能較差,僅適用於沒有大型資料庫數據交換、日常工作網路流量不大,無需長期不間斷開機的小型企業。不過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目前有的比較大型的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在後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中也劃分出幾個檔次,其中最低檔的一個企業級伺服器檔次就是稱之為"入門級企業級伺服器",這里所講的入門級並不是與我們上面所講的"入門級"具有相同的含義,不過這種劃分的還是比較少。還有一點就是,這種伺服器一般採用Intel的專用伺服器CPU晶元,是基於Intel架構(俗稱"IA結構")的,當然這並不是一種硬性的標准規定,而是由於伺服器的應用層次需要和價位的限制。
二、工作組伺服器
工作組伺服器是一個比入門級高一個層次的伺服器,但仍屬於低檔伺服器之類。從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只能連接一個工作組(50台左右)那麼多用戶,網路規模較小,伺服器的穩定性也不像下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那樣高的應用環境,當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應要低一些。工作組伺服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主要特點:
1、通常僅支持單或雙CPU結構的應用伺服器(但也不是絕對的,特別是SUN的工作組伺服器就有能支持多達4個處理器的工作組伺服器,當然這類型的伺服器價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2、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內存和增強伺服器管理功能的SM匯流排。
3、功能較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
4、採用Intel伺服器CPU和Windows/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但也有一部分是採用UNIX系列操作系統的。
5、可以滿足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數據處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
工作組伺服器較入門級伺服器來說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但容錯和冗餘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滿足大型資料庫系統的應用,但價格也比前者貴許多,一般相當於2~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機總價。
三、部門級伺服器
這類伺服器是屬於中檔伺服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雙CPU以上的對稱處理器結構,具備比較完全的硬體配置,如磁碟陣列、存儲托架等。部門級伺服器的最大特點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組伺服器全部伺服器特點外,還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結合標准伺服器管理軟體,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能夠滿足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充分保護了用戶的投資。它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的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一般為中型企業的首選,也可用於金融、郵電等行業。
部門級伺服器一般採用IBM、SUN和HP各自開發的CPU晶元,這類晶元一般是RISC結構,所採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統,LINUX也在部門級伺服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部門級伺服器可連接100個左右的計算機用戶、適用於對處理速度和系統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業網路,其硬體配置相對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組級伺服器要高一些,當然其價格也較高(通常為5台左右高性能PC機價格總和)。由於這類伺服器需要安裝比較多的部件,所以機箱通常較大,採用機櫃式的。
四、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是屬於高檔伺服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產這種伺服器的企業也不是很多,但同樣因沒有行業標准硬體規定企業級伺服器需達到什麼水平,所以也看到了許多本不具備開發、生產企業級伺服器水平的企業聲稱自己有了企業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最起碼是採用4個以上CPU的對稱處理器結構,有的高達幾十個。
另外一般還具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這種企業級伺服器的機箱就更大了,一般為機櫃式的,有的還由幾個機櫃來組成,像大型機一樣。企業級伺服器產品除了具有部門級伺服器全部伺服器特性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還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良的擴展性能、故障預報警功能、在線診斷和RAM、PCI、CPU等具有熱插拔性能。有的企業級伺服器還引入了大型計算機的許多優良特性。這類伺服器所採用的晶元也都是幾大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自己開發的獨有CPU晶元,所採用的操作系統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
企業級伺服器適合運行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或大型企業。企業級伺服器用於聯網計算機在數百台以上、對處理速度和數據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網路。企業級伺服器的硬體配置最高,系統可靠性也最強。
伺服器中配置固態硬碟已經是一個普遍的選擇,特別是如果只有很小比例的伺服器存在性能問題的話尤其如此。固態硬碟可以幫助用戶解決伺服器性能的瓶頸。固態硬碟也可以讓高速存儲更加的接近處理器並將共享存儲網路這個潛在的瓶頸剔除掉。目前有三種固態硬碟的形式作為達標:即硬碟驅動型SSD,SSD DIMM和PCIs SSD。
5、典型伺服器應用
辦公OA伺服器
ERP伺服器
WEB伺服器
資料庫伺服器
財務伺服器
郵件伺服器
列印伺服器
集群伺服器
無盤辦公系統
無盤網吧伺服器
無盤教學系統
視頻監控伺服器
流媒體伺服器
VOD視頻點播伺服器
網路下載
SP服務
網路教學伺服器
IDC-主機出租
IDC-虛擬空間
IDC-網游
IDC-主機託管
游戲伺服器
高性能計算(HPC)
桌面超算
論壇伺服器
B. 什麼是伺服器
什麼是伺服器
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是網路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它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磁帶、列印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路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表及數據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目前,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ISC(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是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
IA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HP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
從當前的網路發展狀況看,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的PC伺服器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伺服器技術之EMP技術
目前伺服器的技術熱點主要有:IRISC與CISC技術、處理器技術、多處理器技術(AMP技術、SMP技術、MPP技術、COMA技術、集群技術和NUMA技術)、SCSI介面技術、智能I/O技術、容錯技術、磁碟陣列技術、熱插拔技術、雙機熱備份。
伺服器在網路中承擔傳輸和處理大量數據的任務,要具備高可伸縮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體系將帶動伺服器技術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處理器技術、匯流排和內存技術、容錯技術、群集技術、硬體管理介面、均衡伺服器平台技術等。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術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術也是一種遠程管理技術,利用EMP技術可以在客戶端通過電話線或電纜直接連接到伺服器,來對伺服器實施異地操作,如關閉操作系統、啟動電源、關閉電源、捕捉伺服器屏幕、配置伺服器BIOS等操作,是一種很好的實現快速服務和節省維護費用的技術手段。 應用ISC和EMP兩種技術可以實現對伺服器進行遠程監控管理。
伺服器技術之RAID冗餘磁碟陣列技術
目前伺服器的技術熱點主要有:IRISC與CISC技術、處理器技術、多處理器技術(AMP技術、SMP技術、MPP技術、COMA技術、集群技術和NUMA技術)、SCSI介面技術、智能I/O技術、容錯技術、磁碟陣列技術、熱插拔技術、雙機熱備份。
伺服器在網路中承擔傳輸和處理大量數據的任務,要具備高可伸縮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體系將帶動伺服器技術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處理器技術、匯流排和內存技術、容錯技術、群集技術、硬體管理介面、均衡伺服器平台技術等。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冗餘磁碟陣列技術
RAID技術是一種工業標准,各廠商對RAID級別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目前對RAID級別的定義可以獲得業界廣泛認同的有4種,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無數據冗餘的存儲空間條帶化,具有成本低、讀寫性能極高、存儲空間利用率高等特點,適用於Video/Audio信號存儲、臨時文件的轉儲等對速度要求極其嚴格的特殊應用。但由於沒有數據冗餘,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構成陣列的任何一塊硬碟的損壞都將帶來災難性的數據損失。所以,若在RAID 0中配置4塊以上的硬碟,對於一般應用來說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兩塊硬碟數據完全鏡像,安全性好,技術簡單,管理方便,讀寫性能均好。但它無法擴展(單塊硬碟容量),數據空間浪費大,嚴格意義上說,不應稱之為"陣列"。
RAID 0+1綜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點,獨立磁碟配置成RAID 0,兩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鏡像。它的讀寫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構建陣列的成本投入大,數據空間利用率低,不能稱之為經濟高效的方案。
負載均衡技術概覽
當前,無論在企業網、園區網還是在廣域網如Internet上,業務量的發展都超出了過去最樂觀的估計,上網熱潮風起雲涌,新的應用層出不窮,即使按照當時最優配置建設的網路,也很快會感到吃不消。尤其是各個網路的核心部分,其數據流量和計算強度之大,使得單一設備根本無法承擔,而如何在完成同樣功能的多個網路設備之間實現合理的業務量分配,使之不致於出現一台設備過忙、而別的設備卻未充分發揮處理能力的情況,就成了一個問題,負載均衡機制也因此應運而生。
負載均衡建立在現有網路結構之上,它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的方法擴展伺服器帶寬和增加吞吐量,加強網路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路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務:解決網路擁塞問題,服務就近提供,實現地理位置無關性 ;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訪問質量;提高伺服器響應速度;提高伺服器及其他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網路關鍵部位出現單點失效。
對一個網路的負載均衡應用,可以從網路的不同層次入手,具體情況要看對網路瓶頸所在之處的具體分析,大體上不外乎從傳輸鏈路聚合、採用更高層網路交換技術和設置伺服器集群策略三個角度實現。
■傳輸鏈路聚合
為了支持與日俱增的高帶寬應用,越來越多的PC機使用更加快速的鏈路連入網路。而網路中的業務量分布是不平衡的,核心高、邊緣低,關鍵部門高、一般部門低。伴隨計算機處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對多工作組區域網的處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當企業內部對高帶寬應用需求不斷增大時(例如Web訪問、文檔傳輸及內部網連接),區域網核心部位的數據介面將產生瓶頸問題,瓶頸延長了客戶應用請求的響應時間。並且區域網具有分散特性,網路本身並沒有針對伺服器的保護措施,一個無意的動作(像一腳踢掉網線的插頭)就會讓伺服器與網路斷開。
通常,解決瓶頸問題採用的對策是提高伺服器鏈路的容量,使其超出目前的需求。例如可以由快速乙太網升級到千兆乙太網。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採用升級技術是一種長遠的、有前景的解決方案。然而對於許多企業,當需求還沒有大到非得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進行升級時,使用升級技術就顯得大材小用了。在這種情況下,鏈路聚合技術為消除傳輸鏈路上的瓶頸與不安全因素提供了成本低廉的解決方案,
鏈路聚合技術,將多個線路的傳輸容量融合成一個單一的邏輯連接。當原有的線路滿足不了需求,而單一線路的升級又太昂貴或難以實現時,就要採用多線路的解決方案了。目前有4種鏈路聚合技術可以將多條線路「捆綁」起來。同步IMUX系統工作在T1/E1的比特層,利用多個同步的DS1信道傳輸數據,來實現負載均衡。IMA是另外一種多線路的反向多路復用技術,工作在信元級,能夠運行在使用ATM路由器的平台上。用路由器來實現多線路是一種流行的鏈路聚合技術,路由器可以根據已知的目的地址的緩沖(cache)大小,將分組分配給各個平行的鏈路,也可以採用循環分配的方法來向線路分發分組。多重鏈路PPP,又稱MP或MLP,是應用於使用PPP封裝數據鏈路的路由器負載平衡技術。MP可以將大的PPP數據包分解成小的數據段,再將其分發給平行的多個線路,還可以根據當前的鏈路利用率來動態地分配撥號線路。這樣做盡管速度很慢,因為數據包分段和附加的緩沖都增加時延,但可以在低速的線路上運行得很好。
鏈路聚合系統增加了網路的復雜性,但也提高了網路的可靠性,使人們可以在伺服器等關鍵LAN段的線路上採用冗餘路由。對於IP系統,可以考慮採用VRRP(虛擬路由冗餘協議)。VRRP可以生成一個虛擬預設的網關地址,當主路由器無法接通時,備用路由器就會採用這個地址,使LAN通信得以繼續。總之,當主要線路的性能必需提高而單條線路的升級又不可行時,可以採用鏈路聚合技術。
更高層交換
大型的網路一般都是由大量專用技術設備組成的,如包括防火牆、路由器、第2層/3層交換機、負載均衡設備、緩沖伺服器和Web伺服器等。如何將這些技術設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是一個直接影響到網路性能的關鍵性問題。現在許多交換機提供第四層交換功能,可以將一個外部IP地址映射為多個內部IP地址,對每次TCP連接請求動態使用其中一個內部地址,達到負載均衡的目的。有的協議內部支持與負載均衡相關的功能,例如HTTP協議中的重定向能力。
Web內容交換技術,即URL交換或七層交換技術,提供了一種對訪問流量的高層控制方式。Web內容交換技術檢查所有的HTTP報頭,根據報頭內的信息來執行負載均衡的決策,並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確定如何為個人主頁和圖像數據等內容提供服務。它不是根據TCP埠號來進行控制的,所以不會造成訪問流量的滯留。如果Web伺服器已經為圖像服務、SSL對話、資料庫事務服務之類的特殊功能進行了優化,那麼,採用這個層次的流量控制將可以提高網路的性能。目前,採用第七層交換技術的產品與方案,有黎明網路的iSwitch、交換機,Cisco的CDN(內容交換網路系統)等。
伺服器群集解決方案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某網站內部職員和外部客戶同時使用網站,而公司要將內部職員的服務請求連接到一個較慢的伺服器來為外部客戶提供更多的資源,這時就可以使用Web內容交換技術。Web主機訪問控制設備也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來降低硬體成本,因為它可以輕易地將訪問多個主機的用戶流量轉移給同一個Web伺服器。如果用戶訪問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這些流量還可以被轉移到專用的Web伺服器設備,雖然這種專用設備的成本較高,但是由於使用的是相同的Web內容交換技術來控制流量,所以網路的結構框架就不用再進行改變了。
但是,使用Web內容交換技術的負載均衡設備所能支持的標准和規則的數目有限,其採用的標准和規則的靈活性也有限。另外,負載均衡設備所能監測到HTTP報頭的深度也是限制內容交換能力的一個因素。如果所要找的信息在負載均衡設備所不能監測的欄位內,那內容交換的作用就無法發揮。而且,內容交換還受到能夠同時開啟的TCP連接數量以及TCP連接的建立和斷開比率的限制。另外,Web內容交換技術還會佔用大量的系統資源(包括內存佔用和處理器佔用)。對Web內容交換技術進行的測試表明,操縱Web內容的吞吐量是很費力的,有時只能得到很小的性能改進。所以,網路管理員必須認真考慮投入與回報的問題。
■帶均衡策略的伺服器群集
如今,伺服器必須具備提供大量並發訪問服務的能力,其處理能力和I/O能力已經成為提供服務的瓶頸。如果客戶的增多導致通信量超出了伺服器能承受的范圍,那麼其結果必然是――宕機。顯然,單台伺服器有限的性能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一台普通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只能達到每秒幾萬個到幾十萬個請求,無法在一秒鍾內處理上百萬個甚至更多的請求。但若能將10台這樣的伺服器組成一個系統,並通過軟體技術將所有請求平均分配給所有伺服器,那麼這個系統就完全擁有每秒鍾處理幾百萬個甚至更多請求的能力。這就是利用伺服器群集實現負載均衡的最初基本設計思想。
早期的伺服器群集通常以光纖鏡像卡進行主從方式備份。令服務運營商頭疼的是關鍵性伺服器或應用較多、數據流量較大的伺服器一般檔次不會太低,而服務運營商花了兩台伺服器的錢卻常常只得到一台伺服器的性能。新的解決方案見圖,通過LSANT(Load Shar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fer)將多台伺服器網卡的不同IP地址翻譯成一個VIP(Virtual IP)地址,使得每台伺服器均時時處於工作狀態。原來需要用小型機來完成的工作改由多台PC伺服器完成,這種彈性解決方案對投資保護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既避免了小型機剛性升級所帶來的巨大設備投資,又避免了人員培訓的重復投資。同時,服務運營商可以依據業務的需要隨時調整伺服器的數量。
網路負載均衡提高了諸如Web伺服器、FTP伺服器和其他關鍵任務伺服器上的網際網路伺服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縮性。單一計算機可以提供有限級別的伺服器可靠性和可伸縮性。但是,通過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高級伺服器的主機連成群集,網路負載均衡就能夠提供關鍵任務伺服器所需的可靠性和性能。
為了建立一個高負載的Web站點,必須使用多伺服器的分布式結構。上面提到的使用代理伺服器和Web伺服器相結合,或者兩台Web伺服器相互協作的方式也屬於多伺服器的結構,但在這些多伺服器的結構中,每台伺服器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屬於非對稱的體系結構。非對稱的伺服器結構中每個伺服器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一台伺服器用於提供靜態網頁,而另一台用於提供動態網頁等等。這樣就使得網頁設計時就需要考慮不同伺服器之間的關系,一旦要改變伺服器之間的關系,就會使得某些網頁出現連接錯誤,不利於維護,可擴展性也較差。
能進行負載均衡的網路設計結構為對稱結構,在對稱結構中每台伺服器都具備等價的地位,都可以單獨對外提供服務而無須其他伺服器的輔助。然後,可以通過某種技術,將外部發送來的請求均勻分配到對稱結構中的每台伺服器上,接收到連接請求的伺服器都獨立回應客戶的請求。在這種結構中,由於建立內容完全一致的Web伺服器並不困難,因此負載均衡技術就成為建立一個高負載Web站點的關鍵性技術。
總之,負載均衡是一種策略,它能讓多台伺服器或多條鏈路共同承擔一些繁重的計算或I/O任務,從而以較低成本消除網路瓶頸,提高網路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高端伺服器技術
伺服器性能指標以系統響應速度和作業吞吐量為代表。響應速度是指用戶從輸入信息到伺服器完成任務給出響應的時間。作業吞吐量是整個伺服器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量。假定用戶不間斷地輸入請求,則在系統資源充裕的情況下,單個用戶的吞吐量與響應時間成反比,即響應時間越短,吞吐量越大。為了縮短某一用戶或服務的響應時間,可以分配給它更多的資源。性能調整就是根據應用要求和伺服器具體運行環境和狀態,改變各個用戶和服務程序所分配的系統資源,充分發揮系統能力,用盡量少的資源滿足用戶要求,達到為更多用戶服務的目的。
技術目標
伺服器所要求的高擴展性、高可用性、易管理性、高可靠性不僅是廠商追求的技術目標,也是用戶所需求的。
可擴展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留有富餘的機箱可用空間,二是充裕的I/O帶寬。隨著處理器運算速度的提高和並行處理器數量的增加,伺服器性能的瓶頸將會歸結為PCI及其附屬設備。高擴展性意義在於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增加有關部件,在滿足系統運行要求同時,又保護投資。
http://www.people.com.cn/GB/it/306/2087/2682/20020904/815071.html http://bbs.rzlanshan.gov.cn/dispbbs.asp?boardID=3&ID=5048
C. 伺服器類型有哪些具體的品牌有什麼
分類: 電腦/網路 >> 互聯網
解析:
你好,伺服器的品牌有:
IBM Sun 惠普 戴爾 華碩 聯想
英特爾 浪潮 方正 清華同方 NEC
微星 長城 宏碁 金品 致榮 賽天
五舟 超毅定製者 曙光 ……
伺服器類型解釋及選購要考慮的因素
在信息化日益普遍的今天,若能擁有一台功能齊備,價格合理的伺服器,將是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課題。昔日,許多人將選購一台好的PC,當作人生大事,但隨著時間流轉,科技日新月異,高性能的計算機設備不斷更新,價格也相對不斷合理化,現今無論企業或個人,都開始有機會接觸PC伺服器,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增加效率,必需使用伺服器,而個人因為資料李裂儲存量變大,數字介面設備不斷增加,例如數字相片,圖形處理,高畫質游戲,數據備份…等的需求,也可能開始接觸入門級伺服器,因此,如何選購一台好的PC伺服器,將與許多人息息相關。
首先,我們必需了解何謂PC伺服器?所謂PC伺服器,即是Intel架構伺服器,與一些大型伺服器如Mainframe, Unix架構伺服器等不同,前者大多運行Windows或Linux等操作系統,使用較為普遍,後者多為專業用途,如銀行,大型製造業,物流業,證券…等行業使用,一般人較少有機會接觸到。一般而言,PC伺服器若以外型來分,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 直立式伺服器(塔式伺服器):
為可獨立放置於桌面或地面的伺服器,大都具有較多的擴充槽及硬碟空間。無需額外設備,插上電即可使用,因此使用最為廣泛。
(二) 機架式伺服器:
為可裝上機櫃之伺服器,主要作用為節省空間,機台高度以1U為單位,1U約44mm,因空間較局限,擴充性較受限制,例如1U的伺服器大都只有1到2個PCI擴充槽。此外,散熱性能成為十分重要的因素,此時,各家廠商的功力就在此展現了。缺點是需要有機櫃等設備,多為伺服器用量較大的企業使用。
(三) 刀片伺服器:
可算是比機架式伺服器更節省空間的產品。主要結構為一大型主體機箱,內部可插上許多卡片,哪羨閉一張卡片即相當於一台伺服器。當然,散熱性在此非常重要,往往各家廠商都裝上大型強力風扇來散熱。此型伺服器雖然空間較節省,但光是主體機箱部份可能就所費不貲,除大型企業外較少使用。
了解了伺服器的種類之後,如何能選購一台適用的PC伺服器呢?我們可以從下列幾方面來考慮:
1. 穩定性能:
這是伺服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對許多人來說,「穩定」似乎是個十分抽象的名詞,似乎每一家伺服器廠商都在強調自己的產品十分穩定。其實,「穩定」並非完全沒有脈絡可尋,也並非貴的產品即是穩定者,筆者提供一些小技巧以供參考:
(1) 整體組裝品質: 通常較有規模的廠家所組裝的產品,有一定的品管及製造流程,因此,若可打開機箱觀察,便不難發現若是布線凌亂,機箱用料單薄,組件吻合度派鉛不佳或CPU, 內存及硬碟無原廠保固貼紙等,就絕對不該將之列入考慮范圍。
(2)良好的散熱設計: 伺服器大多需要長時間運作,因此良好的散熱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散熱性能可以由廠商數據,散熱風力強度或實際測試得知,散熱良好的伺服器往往有著較佳的穩定性能。
(3) 承諾售後服務內容: 對自己所出品的產品有信心的廠家,通常會提供較好的服務內容,
(4)整體口碑: 通常伺服器產品口碑十分重要,選擇有人推薦的品牌或市場上較老的品牌也是一種辦法。但是,有時也會有新的品牌或產品也十分優良的,這些就要靠一些專家的推薦或試用測試。
(5)權威性評比推薦: 一些權威性的雜志常常會有一些評比,也不失為一種參考依據,但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一些實際運行性能測試,並多比較相關報導,才容易獲得客觀的意見。
(6) 實際測試: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先購買少量產品進行測試,安裝欲使用的軟體,並且可以長時間運行看看。伺服器應該要能夠長時間運行,最好去網站上下載一些測試軟體,實際運作以觀察其穩定度如何?
2. 升級維護成本:
許多品牌伺服器可能在購買時總價並不高,但卻有著十分可觀的升級維護成本。比方說,在一些國外品牌的伺服器部份,往往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將開始擁有成本壓的很低,但卻在一些日後升級的配件部份,如CPU,內存,硬碟,磁碟陣列卡…等十分昂貴,另外,在其原廠保固期到期後,其續約的維護成本亦十分昂貴,造成類似「買車容易養車難」的窘境。因此,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部份。
3. 廠家研發製造實力:
許多廠家都推出PC伺服器產品,有些價格也十分便宜,但使用者真正該考慮的應該是廠家本身的實力如何。一般來說,國際廠牌往往較具有實力,研發經驗也較豐富。重要的是,廠商自己本身要有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然而,近年來由於競爭激烈,PC伺服器價格下降不少,因此幾乎大多數的外商品牌之PC伺服器都是由其它廠商代工,因此,考量這些品牌的伺服器時,就應該排除對品牌的迷信了解其代工廠的實力及研發能力,來考量選購標准,畢竟,我們真正買到的是代工廠的產品,只是掛上品牌罷了。
4. 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許多外商在研發技術方面不差,但往往因為研發部門大都在海外,當客戶發生問題時,需由當地銷售據點反應至國外總部, 這樣一來其反饋速度必然受到影響,而國內廠商的研發機構層次相對而言沒有如此復雜,是可以優先考慮的對象。
綜觀以上各點,選購一台好的PC伺服器,最重要的還是符合自己的需要,以及穩定度和售後服務的保障,當然,最有效的方式,無疑是架構一個模擬的環境,實地加以測試運作,才是最保險的方式。消費者也應該站在較為理智的立場,根據各項要點加以評估,千萬不要只是對品牌盲目的迷信,而采購了一台十分昂貴,品質卻沒有比一般品牌高出多少的伺服器。
D. 伺服器是什麼
常見的1U伺服器
什麼是伺服器?
首先我們來看專業上伺服器是怎麼樣定義的,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也可以這樣講,伺服器指一個管理資源並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軟體,通常分為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和應用程序伺服器。運行以上軟體的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也被稱為伺服器。相對於普通PC來說,伺服器在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計算機有所不同,在質量與處理器數據性能上更出色。
專業數據機房伺服器中心
如果覺得以上專業講述伺服器是什麼不好理解,沒關系,筆者這里通俗的為大家再介紹下,簡單的說,伺服器和電腦功能都是一樣的,我們也可以講伺服器稱之為電腦,只是伺服器對穩定性與安全性以及處理器數據能力有更高要求,比如我們每天瀏覽一個網站,發現這個網站每天24小時都能訪問,為什麼呢,原因在於網站伺服器不能關閉,要保證長時間穩定運行,並且要承受很多人同時訪問,因此伺服器在穩定性、質量以及性能方面要比普通電腦有更苛刻要求。比如我們電腦如果一年四季不關機,可能很容易壞掉,但針對個人計算機,不可能這樣做,因此電腦硬體的設計要求相比伺服器要低不少。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其實伺服器就是比我們一般電腦更高級的電腦,再各個硬體上擁有更高標準的做工,伺服器內部硬體和一般電腦一樣,均是由CPU、內存、主板、顯卡、硬碟等組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伺服器由於偏向處理器處理器數據能力,因此很多伺服器主板均可以安裝多個處理器、多條內存以及更多硬碟,因此看起主板、機箱等均比較龐大,最後伺服器由於對於顯示性能不是很重要,很多伺服器都不需要顯示器,遠程管理即可,因此一般伺服器均使用的是集成顯卡。
伺服器內部結構(與普通電腦相似,只是配置更高,硬體質量更好)
不過伺服器與普通電腦的區別也不僅僅是硬體性能指標不同,在系統方面也很不相同,一般我們電腦是使用windows XP或者windows7等系統,但伺服器一般使用windows 2000、windows 2003、windows 2008以及Linux等伺服器系統,內部界面與windows xp類似,只是裡面多了一些伺服器應用軟體。其中Linux系統更復雜,多數採用dos命令操作,今後我們將為大家詳細講解到。
關於什麼是伺服器是什麼?筆者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伺服器就是電腦,只是在穩定性、安全性、以及處理數據上更強的電腦,一般我們個人電腦也可以做伺服器,只需要安裝伺服器系統即可,但伺服器對硬體穩定性與質量等要求很高,因此一般電腦可能無法長時間勝任,要知道的是伺服器上一般均是存放重要數據,一點都不能馬虎的,因此普通電腦是不適合做伺服器的,只是具備功能。
E. 什麼是伺服器並寫出5個伺服器的生產廠商
伺服器簡單來說是計算機的一種,雖然其內部結構復雜,但與普通的計算機內部結構相差不大,如:cpu、硬碟、內存,系統、系統匯流排等。伺服器比普通計算機運行更快、負載更高、價格更貴。伺服器在網路中為其它客戶機(如PC機、智能手機、ATM等終端甚至是火車系統等大型設備)提供計算或者應用服務。
伺服器如何選擇呢?伺服器的選擇大概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個人網站或者入門級網站,這類網站由於網站內容和訪問量都相對比較低,所以對伺服器的要求也較低,選擇入門級的伺服器即可,而且價格會比較便宜。
二、如果是一般的企業網站,企業的產品數量有限,需要存儲的內容也有限的話,一般1核、2G、1M的就夠用。
三、如果是做開發游戲、數據分析、在線商城等業務或者有高網路包收發需求的企業,這類網站對訪問速度、訪問量、存儲量、穩定性等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建議考慮計算型伺服器。
四、如果有大數據計算與存儲分析需求,比如互聯網行業、金融行業等,最好選擇大數據型的伺服器,這種伺服器的優勢是可以隨意升降配置。
在具體選擇伺服器的過程中,有幾個重要參數是一定要慎重考慮的:
1、CPU:伺服器的CPU代表了主機的運算能力,靜態頁面對CPU的消耗比較小,動態頁面對CPU消耗比較大,所以如果是靜態頁面一般1核的CPU就夠了,如果是動態頁面則建議選擇2核以上的CPU。
2、內存:伺服器內存越大,網站打開速度越快。對有資料庫運行需求的中小型網站來說最少選擇1G以上內存,因為資料庫運行也是比較消耗內存的。
3、硬碟:硬碟需要根據程序體量以及資料庫大小來定了,此外系統本身會佔用一部分硬碟空間,所以開通以後看到硬碟已經被使用了一部分空間。
4、帶寬:如果選擇VPS或者雲伺服器,他們對流量是沒限制的,重點要考慮帶寬。帶寬越大訪問網站時速度越快。所以可根據訪問量大小及未來的發展規劃選擇帶寬。
5、線路:大陸常用的線路一般是三大運營商的,移動、聯通、電信;境外的有香港、美國的。可以根據業務面向用戶市場區域選擇。
F. 常見的伺服器提供廠商有哪些,各自都有些什麼優點
國際知名伺服器廠商是IBM、惠普、Dell、Sun等,這些伺服器生產提供商在技術方面有絕對領先優勢;國內伺服器廠商主要有浪潮、曙光、寶德等。
浪潮:特殊客戶的特殊需求,採取細分市場的策略,使得各種功能化伺服器、專業化伺服器、定製化解決方案應運而生,這也是伺服器廠商適應運營商轉型的重要體現。不足:只與英特爾合作,產品線過於單一。
曙光:為用戶提供需要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方面,不比某些國外廠商差。能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本地化的解決方案,小型機和機群方面曙光完全可以和國外大廠站在同一個水平上。不足:某些領域如電信領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競爭力亟待加強。
寶德:亞洲最大的伺服器生產基地,是國內伺服器製造商前三強。主做高端伺服器,四核技術一直走在國產伺服器前沿,保持一定的領先優勢,有製造業和上游資源的優勢,性價比較高。不足:企業的規模應該擴大,產品線過於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