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雲伺服器 » 從應用層次上可分為什麼伺服器

從應用層次上可分為什麼伺服器

發布時間: 2024-04-09 07:43:17

❶ 入門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電信級伺服器...還有什麼

1.按應用層次劃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和企業級伺服器四類。

(1)入門級伺服器

入門級伺服器通常只使用一塊CPU,並根據需要配置相應的內存(如256MB)和大容量IDE硬碟,必要時也會採用IDE RAID(一種磁碟陣列技術,主要目的是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恢復性)進行數據保護。入門級伺服器主要是針對基於Windows NT,NetWare等網路操作系統的用戶,可以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列印服務、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小范圍內完成諸如E-mail、 Proxy 、DNS等服務。

對於一個小部門的辦公需要而言,伺服器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文件和列印服務,文件和列印服務是伺服器的最基本應用之一,對硬體的要求較低,一般採用單顆或雙顆CPU的入門級伺服器即可。為了給列印機提供足夠的列印緩沖區需要較大的內存,為了應付頻繁和大量的文件存取要求有快速的硬碟子系統,而好的管理性能則可以提高伺服器的使用效率。

(2)工作組級伺服器

工作組級伺服器一般支持1至2個PⅢ處理器或單顆P4(奔騰4)處理器,可支持大容量的ECC(一種內存技術,多用於伺服器內存)內存,功能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具備了小型伺服器所必備的各種特性,如採用SCSI(一種匯流排介面技術)匯流排的I/O(輸入/輸出)系統,SMP對稱多處理器結構、可選裝RAID、熱插拔硬碟、熱插拔電源等,具有高可用性特性。適用於為中小企業提供Web、Mail等服務,也能夠用於學校等教育部門的數字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等。

通常情況下,如果應用不復雜,例如沒有大型的資料庫需要管理,那麼採用工作組級伺服器就可以滿足要求。目前,國產伺服器的質量已與國外著名品牌相差無幾,特別是在中低端產品上,國產品牌的性價比具有更大的優勢,中小企業可以考慮選擇一些國內品牌的產品。此外,HP等大廠商甚至推出了專門為中小企業定製的伺服器。但個別企業如果業務比較復雜,數據流量比較多,而且資金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選擇部門級和企業級的伺服器來作為其關鍵任務伺服器。目前HP、DELL、IBM、浪潮都是較不錯的品牌。

(3)部門級伺服器

部門級伺服器通常可以支持2至4個PⅢ Xeon(至強)處理器,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擴展性和可管理性。首先,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此外,結合伺服器管理軟體,可以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當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可保護用戶的投資。目前,部門級伺服器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適合中型企業(如金融、郵電等行業)作為數據中心、Web站點等應用。

(4)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屬於高檔伺服器,普遍可支持4至8個PIII Xeon(至強)或P4 Xeon(至強)處理器,擁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具有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這類產品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異的擴展性能和系統性能、極長的系統連續運行時間,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用戶的投資。可作為大型企業級網路的資料庫伺服器。

目前,企業級伺服器主要適用於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大型企業和重要行業(如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等行業),可用於提供ERP(企業資源配置)、電子商務、OA(辦公自動化)等服務。

2.按伺服器的處理器架構(也就是伺服器CPU所採用的指令系統)劃分把伺服器分為CISC架構伺服器、RISC架構伺服器和VLIW架構伺服器三種。

(1)CISC架構伺服器

CISC的英文全稱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復雜指令系統計算機」,從計算機誕生以來,人們一直沿用CISC指令集方式。早期的桌面軟體是按CISC設計的,並一直沿續到現在,所以,微處理器(CPU)廠商一直在走CISC的發展道路,包括Intel、AMD,還有其他一些現在已經更名的廠商,如TI(德州儀器)、Cyrix以及VIA(威盛)等。在CISC微處理器中,程序的各條指令是按順序串列執行的,每條指令中的各個操作也是按順序串列執行的。順序執行的優點是控制簡單,但計算機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執行速度慢。CISC架構的伺服器主要以IA-32架構(Intel Architecture,英特爾架構)為主,而且多數為中低檔伺服器所採用。

如果企業的應用都是基於NT平台的應用,那麼伺服器的選擇基本上就定位於IA架構(CISC架構)的伺服器。如果企業的應用主要是基於Linux操作系統,那麼伺服器的選擇也是基於IA結構的伺服器。如果應用必須是基於Solaris的,那麼伺服器只能選擇SUN伺服器。如果應用基於AIX(IBM的Unix操作系統)的,那麼只能選擇IBM Unix伺服器(RISC架構伺服器)。

(2)RISC架構伺服器

RISC的英文全稱為「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中文即「精簡指令集」,它的指令系統相對簡單,它只要求硬體執行很有限且最常用的那部分執令,大部分復雜的操作則使用成熟的編譯技術,由簡單指令合成。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普遍採用這一指令系統的CPU,特別是高檔伺服器全都採用RISC指令系統的CPU。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採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Compaq(康柏,即新惠普)公司的Alpha、HP公司的PA-RISC、IBM公司的Power PC、MIPS公司的MIPS和SUN公司的Spare。

(3)VLIW架構伺服器

VLIW是英文「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的縮寫,中文意思是「超長指令集架構」,VLIW架構採用了先進的EPIC(清晰並行指令)設計,我們也把這種構架叫做「IA-64架構」。每時鍾周期例如IA-64可運行20條指令,而CISC通常只能運行1-3條指令,RISC能運行4條指令,可見VLIW要比CISC和RISC強大的多。VLIW的最大優點是簡化了處理器的結構,刪除了處理器內部許多復雜的控制電路,這些電路通常是超標量晶元(CISC和RISC)協調並行工作時必須使用的,VLIW的結構簡單,也能夠使其晶元製造成本降低,價格低廉,能耗少,而且性能也要比超標量晶元高得多。目前基於這種指令架構的微處理器主要有Intel的IA-64和AMD的x86-64兩種。

3.按伺服器按用途劃分為通用型伺服器和專用型伺服器兩類。

(1)通用型伺服器

通用型伺服器是沒有為某種特殊服務專門設計的、可以提供各種服務功能的伺服器,當前大多數伺服器是通用型伺服器。這類伺服器因為不是專為某一功能而設計,所以在設計時就要兼顧多方面的應用需要,伺服器的結構就相對較為復雜,而且要求性能較高,當然在價格上也就更貴些。

(2)專用型伺服器

專用型(或稱「功能型」)伺服器是專門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功能專門設計的伺服器。在某些方面與通用型伺服器不同。如光碟鏡像伺服器主要是用來存放光碟鏡像文件的,在伺服器性能上也就需要具有相應的功能與之相適應。光碟鏡像伺服器需要配備大容量、高速的硬碟以及光碟鏡像軟體。FTP伺服器主要用於在網上(包括Intranet和Internet)進行文件傳輸,這就要求伺服器在硬碟穩定性、存取速度、I/O(輸入/輸出)帶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E-mail伺服器則主要是要求伺服器配置高速寬頻上網工具,硬碟容量要大等。這些功能型的伺服器的性能要求比較低,因為它只需要滿足某些需要的功能應用即可,所以結構比較簡單,採用單CPU結構即可;在穩定性、擴展性等方面要求不高,價格也便宜許多,相當於2台左右的高性能計算機價格。

4.按伺服器的機箱結構來劃分,可以把伺服器劃分為「台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機櫃式伺服器」和「刀片式伺服器」四類。

(1)台式伺服器

台式伺服器也稱為「塔式伺服器」。有的台式伺服器採用大小與普通立式計算機大致相當的機箱,有的採用大容量的機箱,像個碩大的櫃子。低檔伺服器由於功能較弱,整個伺服器的內部結構比較簡單,所以機箱不大,都採用台式機箱結構。這里所介紹的台式不是平時普通計算機中的台式,立式機箱也屬於台式機范圍,目前這類伺服器在整個伺服器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

(2)機架式伺服器

機架式伺服器的外形看來不像計算機,而像交換機,有1U(1U=1.75英寸)、2U、4U等規格。機架式伺服器安裝在標準的19英寸機櫃裡面。這種結構的多為功能型伺服器。

對於信息服務企業(如ISP/ICP/ISV/IDC)而言,選擇伺服器時首先要考慮伺服器的體積、功耗、發熱量等物理參數,因為信息服務企業通常使用大型專用機房統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伺服器資源,機房通常設有嚴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卻系統、多重備份的供電系統,其機房的造價相當昂貴。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部署更多的伺服器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服務成本,通常選用機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業標準的機架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也有多種規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機架式伺服器最節省空間,但性能和可擴展性較差,適合一些業務相對固定的使用領域。4U以上的產品性能較高,可擴展性好,一般支持4個以上的高性能處理器和大量的標准熱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廠商通常提供人相應的管理和監控工具,適合大訪問量的關鍵應用,但體積較大,空間利用率不高。

(3)機櫃式伺服器

在一些高檔企業伺服器中由於內部結構復雜,內部設備較多,有的還具有許多不同的設備單元或幾個伺服器都放在一個機櫃中,這種伺服器就是機櫃式伺服器。

對於證券、銀行、郵電等重要企業,則應採用具有完備的故障自修復能力的系統,關鍵部件應採用冗餘措施,對於關鍵業務使用的伺服器也可以採用雙機熱備份高可用系統或者是高性能計算機,這樣的系統可用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

(4)刀片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是一種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伺服器平台,是專門為特殊應用行業和高密度計算機環境設計的,其中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母板,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個母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母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可以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當前市場上的刀片式伺服器有兩大類:一類主要為電信行業設計,介面標准和尺寸規格符合PICMG(PCI In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來還將推出符合PICMG 3.x 的產品,採用相同標準的不同廠商的刀片和機櫃在理論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類為通用計算設計,介面上可能採用了上述標准或廠商標准,但 尺寸規格是廠商自定,注重性能價格比,目前屬於這一類的產品居多。刀片式伺服器目前最適合群集計算和IxP提供互聯網服務。

❷ 伺服器有那些分類

1、根據體系結構不同,伺服器可以分成兩大重要的類別:IA架構伺服器和RISC架構伺服器。伺服器

這種分類標準的主要依據是兩種伺服器採用的處理器體系結構不同。RISC架構伺服器採用的CPU是所謂的精簡指令集的處理器,精簡指令集CPU的主要特點是採用定長指令,使用流水線執行指令,這樣一個指令的處理可以分成幾個階段,處理器設置不同的處理單元執行指令的不同階段,比如指令處理如果分成三個階段,當第N條指令處在第三個處理階段時,第N+1條指令將處在第二個處理階段,第N+2條指令將處在第一個處理階段。這種指令的流水線處理方式使得CPU有並行處理指令的能力,這使處理器能夠在單位時間內處理更多的指令。IA架構的伺服器採用的是CISC體系結構,即復雜指令集體系結構,這種體系結構的特點是指令較長,指令的功能較強,單個指令可執行的功能較多,這樣我們可以通過增加運算單元,使一個指令所執行的功能能夠同時並行執行來提高運算能力。長時間以來兩種體系結構一直在相互競爭中成長,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IA架構的伺服器採用了開放體系結構,因而有了大量的硬體和軟體的支持者,在近年有了長足的發展。

2、根據伺服器的規模不同可以將伺服器分成工作組伺服器、部門伺服器和企業伺服器。

這種分類方法是一種相對比較老的分類方法,主要是根據伺服器應用環境的規模來分類,比如一個十台客戶機左右的計算機網路環境適合使用工作組伺服器,這種伺服器往往採用1個處理器,較小的硬碟容量和不是很強的網路吞吐能力;一個幾十台客戶機的計算機網路適用部門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相對能力要強,往往採用2顆處理器,較大的內存和磁碟容量,磁碟I/O和網路I/O的能力也較強,這樣這台伺服器才能有足夠的處理能力來受理客戶端提出的服務需求;而企業級的伺服器往往處於百台客戶機以上的網路環境,為了承擔對大量服務請求的響應,這種伺服器往往採用4顆處理器、有大量的硬碟和內存,並且能夠進一步擴展以滿足更高的需求,同時由於要應付大量的訪問,所以,這種伺服器的網路速度和磁碟速度也應該很高。為達到這個要求,往往要採用多個網卡和多個硬碟並行處理。所有上述描述是很不精確的,存在很多特殊情況的,比如一個網路的客戶機可能很多,但對伺服器的訪問可能很少,就沒有必要要一台功能超強的企業級伺服器,由於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這種伺服器的分類方法更傾向於定性,而不是定量,也就是說從小組級到部門級到企業級,伺服器的性能是在逐漸加強的,其他各種特性也是在逐漸加強的。

3、根據伺服器的功能不同我們可以把伺服器分成很多類別

如文件/列印伺服器,這是最早的伺服器種類,它可以執行文件存儲和列印機資源共享的服務,至今,這種伺服器還在辦公環境里得到了廣泛應用。資料庫伺服器,運行一個資料庫系統,用於存儲和操縱數據,向連網用戶提供數據查詢、修改服務,這種伺服器也是一種廣泛應用在商業系統中的伺服器。WEB伺服器、E-MAIL伺服器、NEWS伺服器、PROXY伺服器,這些伺服器都是INTERNET應用的典型、他們能完成主頁的存儲和傳送、電子郵件服務、新聞組服務等。所有上面講的這些伺服器,都是不僅僅是一個硬體系統,他們往往是通過硬體和軟體的結合來實現他們特定的功能。

如需了解更多,請訪問蛙雲官網wayuncn

專業領域十二載,傾情奉獻

一次購買,終生陪伴

❸ 伺服器可分為

伺服器發展到了今天,伺服器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適應於各種不同功能、不同應用環境下的特定伺服器不斷涌現。以下是幾個主要的伺服器分類標准。

一、按應用層次劃分

按應用層次劃分通常也稱為「按伺服器檔次劃分」或「按網路規模」分,是消喚伺服器最為普遍的一種劃分方法,它主要根據伺服器在網路中應用的層次(或伺服器的檔次來)來劃分的。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指的伺服器檔次並不是按伺服器CPU主頻高低來劃分,而是依據整個伺服器的綜合性能,特別是所採用的一些伺服器專用技術來衡量的。按這種劃分方法,伺服器可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

1、入門級伺服器

這類伺服器是最基礎的一類伺服器,也是最低檔的伺服器。隨著PC技術的日益提高,現在許多入門級伺服器與PC機的配置差不多,所以目前也有部分人認為入門級伺服器與「PC伺服器」等同。。

這類伺服器所包含的伺服器特性並不是很多,通常只具備以下幾方面特性:

·有一些基本硬體的冗餘,如硬碟、電源、風扇等,但不是必須的;
·通常採用SCSI介面硬碟,現在也有採用SATA串列介面的;
·部分部件支持熱插撥,如硬碟和內存等,這些也不是必須的;
·通常只有一個CPU,但不是絕對,如SUN的入門級服務順有的就可支持到2個處理器的;
·內存容量也不會很大,一般在1GB以內,但通常會採用帶ECC糾錯技術的伺服器專用內存。

這類伺服器主要採用Windows或者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可以充分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這種伺服器與一般的PC機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乾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機作為伺服器,所以這種伺服器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價格上都與一台高性能PC品牌機相差無幾,如DELL最新的PowerEdge4000 SC的價格僅5808元,HP也有類似配置和價格的入門級伺服器。

入門級伺服器所連的終端比較有限(通常為20台左右),況且在穩定性、可擴展性以及容錯冗餘性能較差,僅適用於沒有大型資料庫數據交換、日常工作網路流量不大,無需長期不間斷開機的小型企業。不過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目前有的比較大型的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在後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中也劃分出幾個檔次,其中最低檔的一個企業級伺服器檔次就是稱之為「入門級企業級伺服器」,這里所講的入門級並不是與我們上面所講的「入門級」具有相同的含義,不過這種劃分的還是比較少。鬧滑還有一點就是,這種伺服器一般採用Intel的專用伺服器CPU晶元,是基於Intel架構(俗稱「IA結構」)的,當然這並不一種硬性標准規定,而是由於伺服器的應用層次需要和價位的限制。圖1左圖所示的是一款老式的Sun Enterprise 2入門級伺服器產品示意圖。從外觀上看它與一台普通液橋臘對路式PC機沒有什麼區別;而圖1右圖所示的是HP Server TC2110,它的機箱是目前普遍採用的立式機箱。

2、工作組伺服器

工作組伺服器是一個比入門級高一個層次的伺服器,但仍屬於低檔伺服器之類。從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只能連接一個工作組(50台左右)那麼多用戶,網路規模較小,伺服器的穩定性也不像下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那樣高的應用環境,當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應要低一些。工作組伺服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主要特點:

·通常僅支持單或雙CPU結構的應用伺服器(但也不是絕對的,特別是SUN的工作組伺服器就有能支持多達4個處理器的工作組伺服器,當然這類型的伺服器價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內存和增強伺服器管理功能的SM匯流排;
·功能較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
·採用Intel伺服器CPU和Windows/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但也有一部分是採用UNIX系列操作系統的;
·可以滿足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數據處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

工作組伺服器較入門級伺服器來說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但容錯和冗餘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滿足大型資料庫系統的應用,但價格也經前者貴許多,一般相當於2 ̄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機總價。如圖2左圖所示的為HP LC2000工作組伺服器,該系列伺服器針對小型企業的計算需求和預算而設計,性能和可擴展性使其可以隨著應用的需要,如文件和列印,電子郵件,訂單處理和電子貿易等的需要而擴展。圖2左圖所示的是聯想最新的萬全T200 2100工作組伺服器,它採用雙路Intel Xeon 533MHz處理器,並採用了PC機中最新的SATA 技術;右圖為HP的ProLiant ML350G3工作組伺服器,它可採用1 ̄2個Intel 2.0GHz-512KB的Xeon伺服器專用CPU,並支持超線程技術。

3、部門級伺服器

這類伺服器是屬於中檔伺服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雙CPU以上的對稱處理器結構,具備比較完全的硬體配置,如磁碟陣列、存儲托架等。部門級伺服器的最大特點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組伺服器全部伺服器特點外,還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結合標准伺服器管理軟體,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能夠滿足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充分保護了用戶的投資。它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的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一般為中型企業的首選,也可用於金融、郵電等行業。

部門級伺服器一般採用IBM、SUN和HP各自開發的CPU晶元,這類晶元一般是RISC結構,所採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統,現在的LINUX也在部門級伺服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前能生產部門級伺服器的廠商通常只有IBM、HP、SUN、COMPAQ(現在也已並入HP)這么幾家,不過現在隨著其它一些伺服器廠商開發技術的提高,現在能開發、生產部門級伺服器的廠商比以前多了許多。國內也有好幾傢具備這個實力,如聯想、曙光、浪潮等。當然因為並沒有一個行業標准來規定什麼樣的伺服器配置才能算得上部門級伺服器,所以現在也有許多實力並不雄厚的企業也聲稱其擁有部門級伺服器,但其產品配置卻基本上與入門級伺服器沒什麼差別,用戶要注意了。

部門級伺服器可連接100個左右的計算機用戶、適用於對處理速度和系統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業網路,其硬體配置相對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組級伺服器要高一些,當然其價格也較高(通常為5台左右高性能PC機價格總和)。由於這類伺服器需要安裝比較多的部件,所以機箱通常較大,採用機櫃式的,如圖3左圖所示的為IBM @server xSeries 230部門級伺服器產品示意圖。從這款伺服器的外觀來看就與普通PC機就有很大的區別了。圖3右圖所示的是DELL PowerEdge 4600部門級伺服器,它最多可以安裝 2 個 1.8GHz 至 3.0GHz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它的機箱雖然不是櫃式的,但也比一般入門或工作組伺服器的機箱要大

4、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是屬於高檔伺服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產這種伺服器的企業也不是很多,但同樣因沒有行業標准硬體規定企業級伺服器需達到什麼水平,所以現在也看到了許多本不具備開發、生產企業級伺服器水平的企業聲稱自己有了企業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最起碼是採用4個以上CPU的對稱處理器結構,有的高達幾十個。另外一般還具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這種企業級伺服器的機箱就更大了,一般為機櫃式的,有的還由幾個機櫃來組成,像大型機一樣。

企業級伺服器產品除了具有部門級伺服器全部伺服器特性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還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良的擴展性能、故障預報警功能、在線診斷和RAM、PCI、CPU等具有熱插撥性能。有的企業級伺服器還引入了大型計算機的許多優良特性,如IBM和SUN公司的企業級伺服器。這類伺服器所採用的晶元也都是幾大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自己開發的獨有CPU晶元,所採用的操作系統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能生產高檔企業級伺服器的廠商也只有IBM、HP、SUN這么幾家,絕大多數國內外廠家的企業級伺服器都只能算是中、低檔企業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適合運行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或大型企業。

企業級伺服器用於聯網計算機在數百台以上、對處理速度和數據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網路。企業級伺服器的硬體配置最高,系統可靠性也最強。如圖4左圖所示的為IBM RS/6000 S80企業級伺服器,它是第一個採用RS64 Ⅲ微處理器的RS 6000平台機型,它的多處理器系統可以支持到24個對稱處理器,而且該晶元是基於IBM出色的銅技術,使處理器的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而如圖4右圖所示的是SUN的一款Fire TM 15K的高檔企業級伺服器產品可支持到106個UltraSPARC III Cu 900-MHz 對稱處理器,內存可達到1/2TB。

上面我們對伺服器從宏觀分類上進行了簡單的分類介紹,需要注意的是,這四種類型伺服器之間的界限並不是絕對的,並且會隨著伺服器技術的發展,各種層次的伺服器技術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也許目前在部門級才有的技術將來某一天在入門級伺服器中也必須具有。而且這幾類伺服器在業界也沒有一個硬性標准來嚴格劃分它們,多數來說它們是針對各自不同生產廠家的整個伺服器產品線來說的。由於伺服器的型號非常多,硬體配置也有較大差別,因此,用戶不必拘泥於某某級伺服器,而是應當根據自己網路的規模和服務的需要,並適當考慮相對的冗餘和系統的擴展能力,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一個企業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對伺服器的要求也會隨著不斷增長,如果伺服器具有較強的擴展能力的話,那就不會出現較短時間內要重新購買伺服器,我們只需購買一些擴展部件怒可完成對伺服器性能的升級。如IBM的企業級x架構伺服器中就具有一種「按需擴展」或者稱之為「Pay as you grow(隨著您的成長支付)」的理念,就能實現您這樣的願望。其實有類似理念的還有HP的「按使用支付」理念,當然這兩種理念之間還是有較大區別的,IBM的「按需支付」就是您現在可以不購買將來才用得上的伺服器組件,在將來您需要了再另外購買,這樣就就減少了企業用於設備上的投資風險。而HP的「按使用支付」則是HP先把整套伺服器設備賣給您,如果您認為有些組件目前用不上,而又有可能是您單位將來用得上的,則您單位在目前只需要支付您目前用得上的部分費用,至於暫時用不上的可以先不支付,等您認為用得上了,再為您安裝上,您再付費,其實用途與上面IBM的「按需支付」一樣,都是想減少客戶的設備投資風險。
數據備份分為全備份,增量備和臨時備份3類.

❹ 伺服器有哪幾種

機架式伺服器
機架式伺服器的外形看來不像計算機,而像交換機,有1U(1U=1.75英寸=4.445CM)、2U、4U等規格。機架式伺服器安裝在標準的19英寸機櫃裡面。這種結構的多為功能型伺服器。對於信息服務企業(如ISP/ICP/ISV/IDC)而言,選擇伺服器時首先要考慮伺服器的體積、功耗、發熱量等物理參數,因為信息服務企業通常使用大型專用機房統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伺服器資源,機房通常設嚴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卻系統、多重備份的供電系統,其機房的造價相當昂貴。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署更多的伺服器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服務成本,通常選用機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業標準的機架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也有多種規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機架式伺服器最節省空間,但性能和可擴展性較差,適合一些業務相對固定的使用領域。4U以上的產品性能較高,可擴展性好,一般支持4個以上的高性能處理器和大量的標准熱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廠商通常提供人相應的管理和監控工具,適合大訪問量的關鍵應用,但體積較大,空間利用率不高。
刀片伺服器
所謂刀片伺服器(准確的說應叫做刀片式伺服器)是指在標准高度的機架式機箱內可插裝多個卡式的伺服器單元,實現高可用和高密度。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主板。它們可以通過"板載"硬碟啟動自己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 NT/2000、Linux等,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塊母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因此相較於機架式伺服器和機櫃式伺服器,單片母板的性能較低。不過,管理員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母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並同時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體性能。而由於每塊"刀片"都是熱插拔的,所以,系統可以輕松地進行替換,並且將維護時間減少到最小。
塔式伺服器
塔式伺服器應該是大家見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種伺服器結構類型,因為它的外形以及結構都跟我們平時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當然,由於伺服器的主板擴展性較強、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個頭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伺服器的主機機箱也比標準的ATX機箱要大,一般都會預留足夠的內部空間以便日後進行硬碟和電源的冗餘擴展。由於塔式伺服器的機箱比較大,伺服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餘擴展更可以很齊備,所以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應該說使用率最高的一種伺服器就是塔式伺服器。我們平時常說的通用伺服器一般都是塔式伺服器,它可以集多種常見的服務應用於一身,不管是速度應用還是存儲應用都可以使用塔式伺服器來解決。
機櫃式伺服器
在一些高檔企業伺服器中由於內部結構復雜,內部設備較多,有的還具有許多不同機櫃式伺服器的 設備單元或幾個伺服器都放在一個機櫃中,這種伺服器就是機櫃式伺服器。機櫃式通常由機架式、刀片式伺服器再加上其它設備組合而成。對於證券、銀行、郵電等重要企業,則應採用具有完備的故障自修復能力的系統,關鍵部件應採用冗餘措施,對於關鍵業務使用的伺服器也可以採用雙機熱備份高可用系統或者是高性能計算機,這樣的系統可用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

❺ 伺服器有什麼功能,用途 ,什麼樣的公司需要伺服器呢希望有個朋友能幫我詳細的講解一下··謝謝

伺服器伺服器是指在網路環境下運行相應的應用軟體,為網上用戶提供共享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的一種高性能計算機,英文名稱叫做SERVER。

伺服器既然是一種高性能的計算機,它的構成肯定就與我們平常所用的電腦(PC)有很多相似之處,諸如有CPU(中央處理器)、內存、硬碟、各種匯流排等等,只不過它是能夠提供各種共享服務(網路、Web應用、資料庫、文件、列印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高性能應用,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是網路的中樞和信息化的核心。由於伺服器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又與微機(普通PC)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別。而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上。用PC機當作伺服器的用戶一定都曾經歷過突然的停機、意外的網路中斷、不時的丟失存儲數據等事件,這都是因為PC機的設計製造從來沒有保證過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而一旦發生嚴重故障,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難以預料的。但一台伺服器所面對的是整個網路的用戶,需要7X24小時不間斷工作,所以它必須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高速以滿足眾多用戶的需求,伺服器通過採用對稱多處理器(SMP)安裝、插入大量的高速內存來保證工作。它的主板可以同時安裝幾個甚至幾十、上百個CPU(伺服器所用CPU也不是普通的CPU,是廠商專門為伺服器開發生產的)。內存方面當然也不一樣,無論在內存容量,還是性能、技術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另外,伺服器為了保證足夠的安全性,還採用了大量普通電腦沒有的技術,如冗餘技術、系統備份、在線診斷技術、故障預報警技術、內存糾錯技術、熱插拔技術和遠程診斷技術等等,使絕大多數故障能夠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得到及時的修復,具有極強的可管理性(man ability)。
通常,從所採用的CPU(中央處理器)來看,我們把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構架:
一部分是IA(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我們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伺服器,HP公司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這類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伺服器憑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和區域網內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務、列印服務、通訊服務、WEB服務、電子郵件服務、資料庫服務、應用服務等主要應用,一般應用在中小公司機構或大企業的分支機構。目前在IA架構的伺服器中全部採用Intel(英特爾)公司生產的CPU,從Intel生產CPU的歷史來看,可以劃分成兩大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及現在的Pentium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可以包括:8088、8086、80286、80386、80486。自80486之後,Intel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了重新命名,並進行注冊,因此80486以後的產品形成了Pentium(奔騰)系列的CPU。Pentium系列的CPU目前包括:Pentium、Pentium MMX、Pentium Pro、PII、PII Xeon(至強)、PIII、PIII Xeon、P4 Xeon、Celeron2(賽揚)等。

另一部分是比IA伺服器性能更高的伺服器,即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種RISC型號的CPU一般來講在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它完全採用了與普通CPU不同的結構。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惠普)公司的PA-RISC、DEC公司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等。這類伺服器通常價格都很昂貴,一般應用在證券、銀行、郵電、保險等大公司大企業,作為網路的中樞神經,提供高性能的數據等各種服務。

目前,伺服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外有IBM、HP(惠普)、DELL(戴爾)、SUN等著名廠商,國內有聯想、浪潮、曙光等一線廠商都提供不同級別的伺服器產品,滿足不同的用戶的需求。 1.按應用層次劃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和企業級伺服器四類。

入門級伺服器
入門級伺服器通常只使用一塊CPU,並根據需要配置相應的內存(如256MB)和大容量IDE硬碟,必要時也會採用IDE RAID(一種磁碟陣列技術,主要目的是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恢復性)進行數據保護。入門級伺服器主要是針對基於Windows NT,NetWare等網路操作系統的用戶,可以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列印服務、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小范圍內完成諸如E-mail、 Proxy 、DNS等服務。

工作組級伺服器
工作組級伺服器一般支持1至2個PⅢ處理器或單顆P4(奔騰4)處理器,可支持大容量的ECC(一種內存技術,多用於伺服器內存)內存,功能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具備了小型伺服器所必備的各種特性,如採用SCSI(一種匯流排介面技術)匯流排的I/O(輸入/輸出)系統,SMP對稱多處理器結構、可選裝RAID、熱插拔硬碟、熱插拔電源等,具有高可用性特性。適用於為中小企業提供Web、Mail等服務,也能夠用於學校等教育部門的數字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等。

部門級伺服器
部門級伺服器通常可以支持2至4個PⅢ Xeon(至強)處理器,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擴展性和可管理性。首先,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此外,結合伺服器管理軟體,可以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當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可保護用戶的投資。目前,部門級伺服器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適合中型企業(如金融、郵電等行業)作為數據中心、Web站點等應用。

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屬於高檔伺服器,普遍可支持4至8個PIII Xeon(至強)或P4 Xeon(至強)處理器,擁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具有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這類產品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異的擴展性能和系統性能、極長的系統連續運行時間,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用戶的投資。可作為大型企業級網路的資料庫伺服器。

目前,企業級伺服器主要適用於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大型企業和重要行業(如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等行業),可用於提供ERP(企業資源配置)、電子商務、OA(辦公自動化)等服務。如Dell的PowerEdge 4600伺服器,標准配置為2.4GHz Intel Xeon處理器,最大支持12GB的內存。此外,採用了Server Works GC-HE晶元組,支持2至4路Xeon處理器。集成了RAID控制器並配備了128MB緩存,可以為用戶提供0、1、5、10四個級別的RAID,最大可以支持10個熱插拔硬碟並提供730GB的磁碟存儲空間。

由於是面向企業級應用,所在在可維護性以及冗餘性能上有其獨到的地方,例如配備了7個PCI-X插槽(其中6個支持熱插拔),而且不需任何工具即可對冗餘風扇、電源以及PCI-X進行安裝和更換。

2.按伺服器按用途劃分為通用型伺服器和專用型伺服器兩類。

通用型伺服器
通用型伺服器是沒有為某種特殊服務專門設計的、可以提供各種服務功能的伺服器,當前大多數伺服器是通用型伺服器。這類伺服器因為不是專為某一功能而設計,所以在設計時就要兼顧多方面的應用需要,伺服器的結構就相對較為復雜,而且要求性能較高,當然在價格上也就更貴些。

專用型伺服器
專用型(或稱「功能型」)伺服器是專門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功能專門設計的伺服器。在某些方面與通用型伺服器不同。如光碟鏡像伺服器主要是用來存放光碟鏡像文件的,在伺服器性能上也就需要具有相應的功能與之相適應。光碟鏡像伺服器需要配備大容量、高速的硬碟以及光碟鏡像軟體。FTP伺服器主要用於在網上(包括Intranet和Internet)進行文件傳輸,這就要求伺服器在硬碟穩定性、存取速度、I/O(輸入/輸出)帶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E-mail伺服器則主要是要求伺服器配置高速寬頻上網工具,硬碟容量要大等。這些功能型的伺服器的性能要求比較低,因為它只需要滿足某些需要的功能應用即可,所以結構比較簡單,採用單CPU結構即可;在穩定性、擴展性等方面要求不高,價格也便宜許多,相當於2台左右的高性能計算機價格。HP的一款Web伺服器HP access server,它採用的是PIII1.13Gbit/s左右的CPU,內存標准配置也只有128MB/256MB,與一台性能較好的普通計算機差不多,但在某些方它還是具有PC機無可替代的優勢。

4.按伺服器的機箱結構來劃分,可以把伺服器劃分為「台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機櫃式伺服器」和「刀片式伺服器」四類。

台式伺服器
台式伺服器也稱為「塔式伺服器」。有的台式伺服器採用大小與普通立式計算機大致相當的機箱,有的採用大容量的機箱,像個碩大的櫃子。低檔伺服器由於功能較弱,整個伺服器的內部結構比較簡單,所以機箱不大,都採用台式機箱結構。這里所介紹的台式不是平時普通計算機中的台式,立式機箱也屬於台式機范圍,目前這類伺服器在整個伺服器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

對於信息服務企業(如ISP/ICP/ISV/IDC)而言,選擇伺服器時首先要考慮伺服器的體積、功耗、發熱量等物理參數,因為信息服務企業通常使用大型專用機房統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伺服器資源,機房通常設有嚴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卻系統、多重備份的供電系統,其機房的造價相當昂貴。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部署更多的伺服器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服務成本,通常選用機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業標準的機架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也有多種規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機架式伺服器最節省空間,但性能和可擴展性較差,適合一些業務相對固定的使用領域。4U以上的產品性能較高,可擴展性好,一般支持4個以上的高性能處理器和大量的標准熱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廠商通常提供人相應的管理和監控工具,適合大訪問量的關鍵應用,但體積較大,空間利用率不高。

機櫃式伺服器
在一些高檔企業伺服器中由於內部結構復雜,內部設備較多,有的還具有許多不同的設備單元或幾個伺服器都放在一個機櫃中,這種伺服器就是機櫃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是一種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伺服器平台,是專門為特殊應用行業和高密度計算機環境設計的,其中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母板,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個母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母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可以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當前市場上的刀片式伺服器有兩大類:一類主要為電信行業設計,介面標准和尺寸規格符合PICMG(PCI In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來還將推出符合PICMG 3.x 的產品,採用相同標準的不同廠商的刀片和機櫃在理論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類為通用計算設計,介面上可能採用了上述標准或廠商標准,但尺寸規格是廠商自定,注重性能價格比,目前屬於這一類的產品居多。刀片式伺服器目前最適合群集計算和IxP提供互聯網服務。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意思是「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有時也簡稱磁碟陣列(Disk Array)。

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數據備份的功能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備份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速度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動數據備份。

RAID技術的兩大特點: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於這兩項優點,RAID技術早期被應用於高級伺服器中的SCSI介面的硬碟系統中,隨著近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PC機的CPU的速度已進入GHz 時代。IDE介面的硬碟也不甘落後,相繼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碟。這就使得RAID技術被應用於中低檔甚至個人PC機上成為可能。RAID通常是由在硬碟陣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電腦中的RAID卡來實現的。

RAID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了從 RAID 0 到 6 七種基本的RAID 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與RAID 1的組合),RAID 50(RAID 0與RAID 5的組合)等。不同RAID 級別代表著不同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但我們最為常用的是下面的幾種RAID形式。

(1) RAID 0
RAID 0又稱為Stripe(條帶化)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

如圖所示:系統向三個磁碟組成的邏輯硬碟(RADI 0 磁碟組)發出的I/O數據請求被轉化為3項操作,其中的每一項操作都對應於一塊物理硬碟。我們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通過建立RAID 0,原先順序的數據請求被分散到所有的三塊硬碟中同時執行。從理論上講,三塊硬碟的並行操作使同一時間內磁碟讀寫速度提升了3倍。 但由於匯流排帶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的提升速率肯定會低於理論值,但是,大量數據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比較,提速效果顯著顯然毋庸置疑。
RAID 0的缺點是不提供數據冗餘,因此一旦用戶數據損壞,損壞的數據將無法得到恢復。

RAID 0具有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於對性能要求較高,而對數據安全不太在乎的領域,如圖形工作站等。對於個人用戶,RAID 0也是提高硬碟存儲性能的絕佳選擇。

(2) RAID 1
RAID 1又稱為Mirror或Mirroring(鏡像),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

當讀取數據時,系統先從RAID 0的源盤讀取數據,如果讀取數據成功,則系統不去管備份盤上的數據;如果讀取源盤數據失敗,則系統自動轉而讀取備份盤上的數據,不會造成用戶工作任務的中斷。當然,我們應當及時地更換損壞的硬碟並利用備份數據重新建立Mirror,避免備份盤在發生損壞時,造成不可挽回的數據損失。

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因而Mirror(鏡像)的磁碟空間利用率低,存儲成本高。

Mirror雖不能提高存儲性能,但由於其具有的高數據安全性,使其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伺服器和資料庫存儲等領域

(3) RAID 0+1
正如其名字一樣RAID 0+1是RAID 0和RAID 1的組合形式,也稱為RAID 10。

以四個磁碟組成的RAID 0+1為例,其數據存儲方式如圖所示:RAID 0+1是存儲性能和數據安全兼顧的方案。它在提供與RAID 1一樣的數據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提供了與RAID 0近似的存儲性能。

由於RAID 0+1也通過數據的100%備份功能提供數據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與RAID 1相同,存儲成本高。

RAID 0+1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於既有大量數據需要存取,同時又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嚴格的領域,如銀行、金融、商業超市、倉儲庫房、各種檔案管理等

(4) RAID 3
RAID 3是把數據分成多個「塊」,按照一定的容錯演算法,存放在N+1個硬碟上,實際數據佔用的有效空間為N個硬碟的空間總和,而第N+1個硬碟上存儲的數據是校驗容錯信息,當這N+1個硬碟中的其中一個硬碟出現故障時,從其它N個硬碟中的數據也可以恢復原始數據,這樣,僅使用這N個硬碟也可以帶傷繼續工作(如採集和回放素材),當更換一個新硬碟後,系統可以重新恢復完整的校驗容錯信息。由於在一個硬碟陣列中,多於一個硬碟同時出現故障率的幾率很小,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RAID3,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與RAID0相比,RAID3在讀寫速度方面相對較慢。使用的容錯演算法和分塊大小決定RAID使用的應用場合,在通常情況下,RAID3比較適合大文件類型且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如視頻編輯、硬碟播出機、大型資料庫等
(5) RAID 5
RAID 5 是一種存儲性能、數據安全和存儲成本兼顧的存儲解決方案。 以四個硬碟組成的RAID 5為例,其數據存儲方式如圖4所示:圖中,P0為D0,D1和D2的奇偶校驗信息,其它以此類推。由圖中可以看出,RAID 5不對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而是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碟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一個磁碟數據發生損壞後,利用剩下的數據和相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去恢復被損壞的數據。

RAID 5可以理解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數據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碟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

RAID級別的選擇有三個主要因素:可用性(數據冗餘)、性能和成本。如果不要求可用性,選擇RAID0以獲得最佳性能。如果可用性和性能是重要的而成本不是一個主要因素,則根據硬碟數量選擇RAID 1。如果可用性、成本和性能都同樣重要,則根據一般的數據傳輸和硬碟的數量選擇RAID3、RAID5

熱點內容
怎麼用安卓手機查蘋果的序列號 發布:2024-11-29 06:21:08 瀏覽:507
r11s原始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4-11-29 05:52:20 瀏覽:79
c語言枚舉法 發布:2024-11-29 05:50:58 瀏覽:125
大數據系統如何配置 發布:2024-11-29 05:48:44 瀏覽:89
連戰訪問西安小學 發布:2024-11-29 05:45:03 瀏覽:316
怎麼編譯原生安卓手機 發布:2024-11-29 05:44:28 瀏覽:193
java代碼編譯java文件 發布:2024-11-29 05:44:27 瀏覽:208
如何部署遠程伺服器 發布:2024-11-29 05:34:37 瀏覽:523
紅米系統存儲與手機存儲 發布:2024-11-29 05:33:55 瀏覽:198
qt反編譯工具 發布:2024-11-29 05:29:31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