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雲腦算力伺服器
❶ 關於麒麟軟體,產品都有哪些嘛
麒麟軟體注重核心技術創新,旗下擁有「中標麒麟」「銀河麒麟」兩大品牌,現已形成了伺服器操作系統(2021年鵬城雲腦II搭載銀河麒麟伺服器操作系統V10再獲IO500世界冠軍)、桌面操作系統(最新的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V10,憑借其便捷的使用體驗及完善的功能,當前已經在各個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❷ 華為手機再等幾年關於晶元鴻蒙和轉型,徐直軍還坦誠回答了12個問題
談及手機,徐直軍表示:「手機制裁沒有晶元,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大家想買華為5G手機基本上買不到了。華為不會放棄手機業務,也不會出售,我們正在努力讓手機業務在適當的時候,重回正軌,這是我們的目標。大家等幾年,看看我們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讓消費者繼續買到華為5G手機。當然很艱難,但是至少要有夢想。」
華為也在多方解決難題,「一個方向是努力解決新的5G手機,但是哪一天出來不知道。第二個是通過鴻蒙不斷優化客戶體驗,不斷通過軟硬體協同,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徐直軍談道,「我們不會把手機業務關閉掉,也不會賣掉。否則我們辛辛苦苦打造的這個品牌,說沒了就沒了,我們這么努力求生存,有什麼價值呢?」
對於鴻蒙操作系統,徐直軍說道,華為是希望打造一個面向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但是在面向智能終端的時候,它本質上是取代安卓操作系統。
徐直軍此次也解析道:「現在開源的OpenHarmony,還只能支持物聯網的終端,還不能一下子支持完整的智能手機。我們希望和產業界一起,基於OpenHarmony,明年年底能夠支撐起完整的智能手機。」
同時,他還特別指出炒作鴻蒙的現象,「單獨塵知臘做鴻蒙的軟體公司,我都不知道它怎麼去創造價值,怎麼去帶來收入?市場上有一段時間,把鴻蒙炒的熱火朝天,有些公司股價炒到好幾倍,我都不知道它怎麼通過鴻蒙帶來收入的增長。」徐直軍說道。
徐直軍表示:「原來的歐拉更多是服務好鯤鵬,現在我們把歐拉定位為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的操作系統,不僅僅是服務於鯤鵬,也能支持x86;同時支持邊緣計算,也能支持雲基礎設施,還准備發展一個分支,未來去支持嵌入式設備。」
他進一步談道:「華為未來打造兩個操作系統,一個是鴻蒙操作系統,一個是歐拉操作系統,兩者都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的應用場景,就是智能終端、物聯網終端和工業終端;歐拉操作系統面向伺服器,面向邊緣計算,面向雲,面向嵌入式設備。另一方面,我們鴻蒙和歐拉會實現底層技術共享。」
在徐直軍看來,中國的ICT產業一直是缺芯少魂,「我們內部有一個鑄魂工程,就是通過歐拉和鴻蒙,打造覆蓋所有場景的操作系統,而且全部開源,讓產業界參與進來,適配更多場景,只要產業界積極支持,共同努力,鑄魂工程就能夠真正實現目標,把缺芯少魂的』少』字去掉,就是有魂了。」
對此,徐直軍直言:「歐拉又有人炒作,站在數字基礎設施的角度看,歐拉確實解決了少魂的問題,也解決了我們各行各業需要操作系統問題。但怎麼帶來收入?只有基於歐拉做發行版的公司才能創造收入。其它那些炒作的公司,能不能基於歐拉創造收入,創造價值,大家要把眼睛擦亮一點。
以下是此次采訪的核心內容:
談晶元和手機:「一直靠庫存維持生存,努力解決晶元製造問題」
徐直軍: 為什麼要放棄手機業務呢?我們手機由於美國的制裁,沒有晶元,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大家現在要想買華為的5G手機,基本上買不到。
我們在多種場合表態了,華為不會放棄我們的手機業務,也不會把我們手機業務出售。我們正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讓我們手機業務在適當的時候重回正軌。這是派滑我們的目標。
希望大家能等幾年,看看我們能不能努力達到這個目標,讓大家能繼續買到華為5G手機。(想要達到這個目標)當然很艱猛謹難,至少要有夢想,如果沒有夢想,那就沒有動力。我們期望有這么一天,全球的消費者,特別是中國的消費者還能買到華為品牌的5G手機。
從供應商那裡,我們了解到,他們確實有一些晶元獲得了美國的許可,主要用於車部件的部分低端晶元。
徐直軍: 現在假消息遍地飛,今天講這個晶元的問題,明天講那個晶元的問題,我怎麼都不知道?我們被制裁之後,一直靠庫存維持生存,當然我們也在努力解決晶元製造問題,要靠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共同努力,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現在你們看到的跟華為晶元相關的消息,全是假消息,沒有一個是真的。
徐直軍: 你現在講的過億,都是講的手機,不含物聯網設備。現在物聯網設備有多少用了鴻蒙,統計不出來。現在手機已經過了1.2億了。我們的目標實現是快還是慢,要看消費者的體驗。
每一款手機,都要經過嚴格的測試,測試出來之後升級,升級以後看它的效果,效果好就可以放開給大眾升級。現在進展是超預期的,我們希望把華為存量的手機,爭取能升級的全部升級到鴻蒙。當然升級以後,華為手機的用戶體驗變好了,它可以使用的時間變長了,如果能等到未來我們解決了手機問題的話,剛好銜接得上,那是最好的。
我們現在從幾個方向努力,一個方向努力解決未來還有新的5G手機出來,但是哪一天出來不知道。第二個是通過鴻蒙不斷優化客戶體驗,不斷通過軟硬體協同,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
我們不會把手機業務關閉掉,也不會賣掉。否則的話,我們辛辛苦苦打造的這個品牌,說沒了就沒了,我們這么努力求生存,有什麼價值呢?
談鴻蒙和歐拉操作系統:「炒作熱火朝天,把眼睛擦亮一點」
徐直軍: 關於歐拉操作系統、鴻蒙操作系統,既然你問到了這個問題,我就好好講一講。鴻蒙操作系統,我們希望打造一個面向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但是在面向智能終端的時候,它本質上是取代安卓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在各種智能終端運行的時候,本質上也只是在具備安卓操作系統的能力基礎上,增加了分布式能力,就是相互之間能夠互為外設。例如手機和電腦在一起,電腦可以看得到手機,電腦也可以看得到手機。
我們把Harmony OS的基礎能力全部捐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開源是一步一步在向前走的.現在開源的OpenHarmony只能支持物聯網終端,還不能一下子支持完整的智能手機。我們希望和產業界一起,基於OpenHarmony,明年年底能夠支撐起完整的智能手機。
現在鴻蒙可以怎麼用?其實就是大家基於OpenHarmony,來開發各種物聯網終端。這些物聯網終端,能夠融入鴻蒙生態,跟鴻蒙操作系統的手機可以聯起來,消費者可以得到最好的體驗,這是最能夠帶來價值的事情。
另外,應用開發商可以基於鴻蒙開發應用,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不斷有鴻蒙版本的應用出來了。
還有一類公司,它參與鴻蒙開源社區,貢獻代碼,讓OpenHarmony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能滿足各種智能終端的需求。
而單獨做鴻蒙的軟體公司,我都不知道它怎麼創造價值?怎麼帶來收入?市場上有一段時間把鴻蒙炒的熱火朝天,有些公司股價炒到好幾倍,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能通過鴻蒙帶來收入增長,我搞不明白。
鴻蒙是面向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和安卓相比,它的優勢在於,所有基於鴻蒙的終端,都能夠互相連起來,形成一個超級終端。僅從單一終端來看,它跟AOSP功能差不多,AOSP能幹什麼,它就能幹什麼。
最近我們確實把歐拉重新進行了定位。原來的歐拉更多是服務好鯤鵬,讓我們的鯤鵬生態發展得更好。我們開源的主力也是聚焦在支持鯤鵬。
現在我們把歐拉定位為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的操作系統,不僅僅是服務於鯤鵬,也能支持X86;同時支持邊緣計算,也能支持雲基礎設施,還准備發展一個分支,未來去支持嵌入式設備。嵌入式設備是什麼呢?我們做電信設備,大量的一塊板一塊板,這就是嵌入式設備,這些板子上也需要操作系統。
華為未來打造兩個操作系統,一個是鴻蒙操作系統,一個是歐拉操作系統,兩者都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的應用場景,就是智能終端、物聯網終端和工業終端;歐拉操作系統面向伺服器,面向邊緣計算,面向雲,面向嵌入式設備。
另一方面,我們鴻蒙和歐拉會實現底層技術共享,把鴻蒙最優勢的部分,即分布式軟匯流排的技術嵌入到歐拉裡面,未來所有用到歐拉操作系統的設備,只要旁邊有鴻蒙操作系統設備,就可以自動連接起來,如此就打通了歐拉和鴻蒙,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中國的ICT產業,一直是缺芯少魂,我們內部有一個鑄魂工程,就是通過歐拉和鴻蒙,打造覆蓋所有場景的操作系統,而且全部開源,讓產業界參與進來,把它們做得更好,適配更多場景,只要產業界積極支持,共同努力,鑄魂工程就能夠真正實現目標,把缺芯少魂的「少」字去掉,就是有魂了,有覆蓋各種場景的操作系統了。
我們開源歐拉操作系統以後,只有基於開源版本做發行版的公司,才能夠從操作系統本身獲取收入,因為發行版可以賣錢,還可以通過服務獲取收入。
在歐拉發行版上開發應用的公司,和在其他操作系統上做應用開發的公司沒什麼區別。歐拉又有人炒作,炒的熱火朝天。站在數字基礎設施的角度看,歐拉確實解決了少魂的問題,也解決了我們各行各業需要操作系統問題。但怎麼帶來收入?只有基於歐拉做發行版的公司才能創造收入。其它那些炒作的公司,能不能基於歐拉創造收入,創造價值,大家要把眼睛擦亮一點。
談華為雲和數字能源:「沒有上市計劃,沒有剝離計劃,也沒有出售計劃」
徐直軍: (華為雲和數字能源公司)沒有上市計劃,沒有剝離計劃,也沒有出售計劃。
我們要打造面向數字世界的黑土地,在黑土地上,既要種我們各行各業應用的樹,華為的樹也需要有一塊土地,如果這塊土地沒了,我們的樹種到哪裡呢?
華為雲既是一個虧損的業務,又是一個快速增長的業務,我們也清楚有競爭對手 歷史 上虧了多少年,我們虧的年數差不多就行了,但是雲業務的增長還是很快的。
你提到的彌補損失不存在。因為我們從2017年開始做華為雲,本來也是我們規劃中的業務,不存在誰彌補誰。
6、我們留意到華為的政務雲發展的非常迅猛,這方面華為是否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華為雲中國區整體的業務情況如何?
徐直軍: 中國的政務雲,你的問題的假設是錯誤的。政務雲市場這么多年起起伏伏,多少公司參與競爭,華為為什麼成功了?華為從一開始就制定了面向政府客戶發展政務雲的模式,首先定了「三不」政策:不投資,不入股,不成立公司。你看很多公司,為了去搞一個城市的政務雲,又投資又入股,又成立公司,最後什麼都搞不成。
第二,我們堅定不移地賣雲服務,主要目的是促使政府的應用不斷遷移到雲上。而其他公司,很多採取賣設備的模式,賣完了,就沒人管了。我們給每個政務雲都配了一個團隊去持續運營,幫助政府的應用不斷地遷移到雲上,給政府真正帶來價值。
第三、我們最近還和一些合作夥伴想辦法,改造過去非雲服務模式的政務雲,讓它走向一個 健康 、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這是我們政務雲成功的關鍵。經過我們持續的運營,政府看到了價值,我們也得到了可持續的收入。雙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魯勇:我補充一下,華為雲BU正式成立是17年,我17年開始主持中國區的工作,經歷了整個華為雲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到今年華為雲IaaS技術服務排在中國第二,全球第五,我用飛速發展,快速增長這個詞不為過。
第二,支撐華為雲發展最為關鍵的是技術。我看到很多其他公司參加展會大多數講情懷,華為公司講的全是技術。華為雲從2017年到2020年,這三年基本上在打基礎,現在華為雲有220多種雲上的服務、230多萬開發者,就是在打基礎。
從2020年開始,華為雲業務增長快速,市場感受到了華為雲的進步。我舉三個例子,第一,在 游戲 、互聯網、音視頻,這種雲原生的企業,最近已經有一個趨勢是H+X,華為雲加另外一個雲,為什麼呢?因為它們在整個應用和安全上要求越來越高。
第二、政務雲更加復雜,我們不僅在做雲的銷售,更多的是持續地運營,我們每一個政務雲和產業雲的基地,都有運營經理,因為雲的生意是要源源不斷去做,這是華為雲做的事情。
第三個是行業,如果第一代消費互聯網是促成很多雲公司的發展,當前中國數字化轉型中,各行各業的上雲才是真正的開始。華為本身是大型企業,加上這兩年製造業發展,行業應用上雲,華為雲必定是首選。
從「厚積薄發」,到「後發先至」,我用這八個字來總結華為雲這幾年的發展。
徐直軍: 華為雲的定位從來沒變過。傳統IT,伺服器、存儲,跟華為雲到底短期是什麼關系,長期是什麼關系,內部確實一直受煎熬,不是爭論,是煎熬。所有的傳統IT公司,就是做傳統伺服器,做存儲的公司,都沒有把公有雲發展起來,就是因為傳統勢力太強大。因為賣伺服器,賣存儲,短期收入高,已經通過渠道,通過夥伴,形成了一套固有的銷售方式。
第二,中國政府和企業,確確實實對雲的接受有一個過程,他們都建了自己龐大的IT部門,習慣於自己掌控,習慣於買伺服器,買存儲,或者買私有雲。所以說我們在私有雲做與不做上,斗爭了很久。你看私有雲是客戶需求,買過去放在它的機房裡面,看得見摸得著,自己還能管理。對於我們來講,雖然很清楚,趨勢是要走向公有雲,但是銷售人員,賣私有雲收入來的快,賣公有雲收入來的慢。
在華為內部,有一點是一直清晰的,未來走向公有雲這個方向,大家是認同的。但是走向公有雲的過程中,到底走的多堅決,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組織調整的目標,是怎麼讓華為雲更好的發展。現在調整的方案,是把華為雲面向雲原生的業務全部由華為雲自己解決。
都知道雲是未來,都知道公有雲是趨勢,但是內部就是轉不過來,華為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很痛苦的。原想把計算、存儲和雲放在一起,一起使勁,促進華為雲的發展,所以我們成立了雲與計算BG。但是,市場上碰到一起就打架,我們就把它們分開,分開還是打架。今年我們又做到一點,乾脆把雲原生的組織全部放到雲BU,我們在公有雲這塊獨立建銷售隊伍。我們內部沖突的過程,轉型的過程,從賣產品,賣license,到賣雲過程中,是很痛苦的過程。唯一可喜的是華為雲活下來了,還在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魯勇:任何一個企業轉型都有一個過程。
徐直軍:我們轉商業模式是很難的,轉銷售隊伍更難,我們從賣產品,賣license轉向賣雲服務,最難的不是研發,最痛苦的是銷售。可喜的是,我們內部已經逐步轉過來了。我想今年以後,應該好多了。外部看,內部變來變去,也是痛苦的過程,尤其涉及到商業模式的轉型,涉及到銷售隊伍的轉型。
徐直軍: 對華為來講,賣伺服器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追求的還是要把華為雲做好。我很認同華為雲張平安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為什麼客戶還會去找各種解決方案,或者說發展自己的雲,主要原因還是我們這些雲服務商做得不好,或者說做的不夠好,讓他們還不能徹底的放心,把它的關鍵應用、數據放到我們雲服務商的雲上。
我們唯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通過持續的投資,把我們雲做得更安全更可信,讓客戶,不管是國企,還是政府,還是互聯網企業,都能夠放心地把應用、數據能夠部署到雲上,或者遷移到雲上。
實事求是來講,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對政府也好,對企業也好,對各級組織也好,把自己的關鍵應用和關鍵數據,放在雲服務上,尤其是公有雲上,還是覺得不放心的。這里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雲服務商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不斷的解決方案,去證明你是安全可信的,值得信賴的。政府和企業也要慢慢去看,雲服務商提供的雲,是不是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許比自己建個雲,或者自己打造一個所謂的國資雲更放心,更可靠。我們很清楚。一個企業自己去建個雲,它在這個雲上的投資是有限度的。而一個雲服務提供商,像我們8000多人持續在研發,持續在投資,肯定在安全可信上,應該來講,能力更強。這裡面的關鍵是雲服務商要堅守不碰數據,而且要保護好數據,讓客戶的數據能夠安全可信,這是雲服務商要做的。這是一個過程,最終都會被技術的持續創新,規模效益,成本優勢,統統歸到幾個雲服務上,這是大勢所趨。就像智能手機,現在不就這幾家了嗎?雲服務也是一樣的,不管現在是私有雲還是什麼雲,最終通過技術的持續創新和雲服務商的持續投資,和規模優勢發揮,在中國會統一到三家左右,這是必然的趨勢。
徐直軍: 華為支持雙碳戰略裡面,最有價值的,就是我們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去幫助各行各業降低能源消耗,實現低碳 社會 。我演講裡面也講了,到2030年,各行各業受益於ICT技術帶來的碳排放減少能夠達到121億噸,是ICT這個行業本身產生碳排放的十倍。
華為也並非今天才開始努力降低能源消耗的,華為一直有一個部門叫節能減排辦公室,就是努力把我們自己的設備功耗降下來,同時去服務於其他行業,把能源消耗降下來。
至於我們數字能源業務,當然也是為了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應對氣候問題,包括應對全球提出來的碳中和的目標,我們加大了投資和發展力度。它的中文名字叫數字能源,不是太准確,其實英文更准確,叫Digital Power。所以它的邊界很清楚,就是聚焦電力電子技術,把數字技術跟電力電子技術結合起來,我們侯金龍發明了一句話叫:比特管理瓦特,把信息流和能量流結合起來,清潔能源和推動傳統能源綠色化結合起來。
本質上數字能源的業務就是與電力電子技術相關的產品,包括基站供電,數據中心供電,太陽能逆變器,儲能的解決方案。還有一個電動車的三電,技術都是同源的。因此數字能源的業務戰略就是把我們多年在ICT領域積累的數字技術和電子電力技術結合起來,做產品和解決方案。所以不是Digital Energy,而是Digital Power。
談伺服器和AI:「x86伺服器確實遇到了困難 有與潛在的投資者接觸」
徐直軍: 我們x86伺服器確實遇到了困難,遇到什麼困難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在想各種辦法積極解決,包括有與潛在的投資者接觸,有明確的消息再告知,現在在進程中。
徐直軍: 我個人參與了華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打造的全過程,從決策第一天開始走到現在,只有四年多的時間。我們在人工智慧進展上,客觀來講是超過我們預期的。
我們有一個創新的架構,能夠打造全棧全場景的AI解決方案,全場景是指我們能夠覆蓋從最小的穿戴設備、到手機、伺服器一直到雲上的各種應用場景。全棧,是指從處理器的內核,到指令集,到晶元,到晶元的使能,到AI伺服器,到AI集群,到我們整個AI計算框架MindSpore,到支持人工智慧應用開發的工具ModelArts,整個技術棧我們都能夠提供。可以這樣講,在人工智慧領域,我們已經徹底擺脫了美國的任何技術。我們能夠提供整個AI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夠全面支持國內進行AI研究和應用開發,以及AI的各種商業實踐。
當前AI的發展,無論對大學,還是研究機構,或者創新企業,最缺的就是算力。最近我們跟全國二十幾個城市合作,建設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打造AI算力網路,把它作為一個公共服務提供給所有的需求方,來支持我們在AI上的研究、應用開發和創新。基於此,我對我們國家AI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第二,原來AI應用開發很難。我在18年全聯接大會上,第一次發布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時候講到,AI開發要科學家才能幹。我們的目標是讓AI應用開發簡單、簡單、再簡單,普通工程師都能開發應用。經過這幾年努力,我們的ModelArts基本上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在昨天演講裡面也講了,針對企業AI應用的三個階段,ModelArts都能做什麼。
我們最近為什麼不斷地發布AI大模型?不是以前不想發布,是發布不出來,為什麼?是因為算力不夠!一點點算力,沒有辦法把大模型訓練出來。自從我們有了AI集群,我們能做到4096個升騰處理器,無阻塞計算,具備了很強大的算力,我們跟鵬城實驗室一起打造了鵬城雲腦2,通過不斷的訓練,做出了多個大模型。
大模型訓練出來有什麼好處呢?當我們把AI應用到各行各業的時候,發現行業場景中,數據樣本是很少的。通常的方法,基於那一點數據,訓練出來的模型精度很低,根本達不到需求。有了大模型以後,基於少量的樣本數據,也能夠訓練出高精度的模型,來滿足需求。所以說大模型是各行各業真正把AI用起來,來解決各行各業問題,來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AI大模型將是華為雲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最後一點,我們的計算框架MindSpore,開源以後,現在成為中國最活躍的開源社區,進展也不錯。
我們的目標是為中國所有的AI研究者,AI應用開發者,AI創新創業者,提供研究、應用開發和創新創業的AI基礎設施服務。這是華為能夠給中國的產業界和學術界帶來的獨特價值。
談 汽車 :「越是人人都造車的時候,越要冷靜」
徐直軍: 各有各的選擇。華為公司過去 歷史 上,很多選擇大家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每一個企業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什麼最好。對於華為公司,我們整個高層團隊來講,我們清楚我們做什麼合適,做什麼不合適,清楚我們在求生存階段,做什麼合適,做什麼不合適,清楚我們的未來,我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所以為什麼要造車呢?有幾個造車的掙了很多錢,你去看看。不造車說不定掙的錢更多。這個問題沒有為什麼,只是一個選擇,選擇對與錯,也沒法衡量。成了就是對的,沒成就是錯的。越是人人都造車的時候,越要冷靜。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❸ 「東數西算」的智慧大腦!26座城市搶建智算中心
智東西(公眾號:dxcom)
作者 | 楊暢
編輯 | 李水青
智東西2月25日消息,近日,「東數西算」國家項目正式啟動,為數據中心產業帶來了重要利好信號。(《 歷史 時刻!「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全面啟動》)
作為數據中心中領域的一顆「明珠」,智算中心也引起行業關注。
一般認為,智算中心全稱是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主要是為人工智慧(AI)應用提供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演算法服務,由AI晶元和算力機組等設備組成,與雲計算中心、超算中心有一定區別。企業和研究機構可以依託智算中心提供的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進行數據深度加工,實現AI應用創新。
「東數西算」國家項目強調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八大樞紐間建設算力網路,支持全國各地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而沿著這張算力網路「地圖」,我們發現智算中心已經「遍地開花」。
細數過來,從2021年到2022年開年,全國有不下20座城市建成或正在建智算中心,智算中心數量達到27個,而其中位於八大樞紐的就有12個,接近50%。
「東數西算」工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范圍內的智算中心
那麼具體有哪些城市在建設或者規劃建設智算中心?「東數西算」工程會對智算中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各地智算中心項目建設進度如何?可能會對當地AI產業有何影響?
智東西通過調查2021年以來各地規劃、建設和建成的智算中心,並與業內人士交流,來與大家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據智東西統計,從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15日,全國共有至少26個城市在推動或剛剛完成當地智算中心的建設,這些城市中既有省會城市,例如南京、西安,也有非省會城市,像許昌、青島。
其中,不少城市已經在本地建設了像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國家超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不過這些中心並不能替代智算中心,它們之間的功能存在差異——像雲計算中心,主要是提供雲服務,超算中心主要為科學研究提供超算服務,智算中心則主要是為企業和科研院所提供普惠AI算力服務。
此外,中信所《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2021)》中指出,智算中心借鑒了超級計算(高性能計算)中心和雲計算數據中心大規模並行計算和數據處理的技術架構,但它是以AI專用晶元為計算算力底座的。上述三類中心的軟體和業務架構不一樣,不過雲數據中心和超算中心也可以通過延展建設,來對外提供智能算力。
據我們統計,2021年,全國建成並投入運營或試運營的智算中心有8個,分別是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南京智能計算中心、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浙江(長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西安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中原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哈爾濱人工智慧先進計算中心,投運時間分別是5月、6月、7月、8月、9月、9月、10月和12月。這些智算中心中大部分都有二期建設規劃。
截至目前,2021年和2022年各地投入運營的智算中心情況
一些智算中心並沒有直接用「智算中心」或「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命名,而是採用「先進計算中心」或「智能超算中心」的命名方式,但它們也提供智能算力,所以也可以算作智算中心,例如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和浙江(長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
不同智算中心的測算算力時採用的算力測試基準有所差別,使用算力單位略有不同,但是無論是「1 P OpS」、「1 PFLOPS FP16」、「1 Petaflops」還是「1 P」,都相當於每秒可進行一千萬億次運算。
2022年開年以來,國內已經有一個新投運的智算中心,是位於上海的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很多城市是正在建設智算中心,從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15日,全國共有至少18個城市簽約、開工、招標、計劃建設智算中心項目,其中已經宣布開工建設的至少有6個城市,分別是合肥、慶陽、大連、沈陽、深圳、長沙。
截至目前,2021年和2022年各地規劃或已經開始建設的智算中心情況
對比2021年之前的各地智算中心建設情況來看,2020年之前的智算中心項目更少一些。不過,部分2021年開工建成的智算中心其實在2020年就已經立項招標和預研規劃,比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項目。
智算中心並不是2021年才有的新類型數據中心,我國較早建成的智算中心還有深圳鵬城雲腦、曠視蕪湖AI超算中心等。2018年,鵬城雲腦I初步建成並上線運行,算力達到100 PFLOPS(1 PFLOPS相當於每秒運算能力為一千萬億次)。
從全國智算中心的地理位置分布來看,目前,東部、中部和西部都有省市在部署智算中心。作為數據中心的一種,各地的智算中心建設規劃難免會受到「東數西算」政策的影響。
特別是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等文件中指出:「原則上,對於在國家樞紐節點之外新建的數據中心,地方政府不得給予土地、財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智算中心作為各地政府主導的項目,極有可能受到影響,但是並不一定會大批向西部地區遷移。因為智算中心主要面向AI相關產業,這些業務對於網路通信的要求也比較高,在這方面,東部地區略有優勢。
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告訴智東西,「東數西算」工程會促進智算中心的發展,預計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中,規劃的數據中心項目會配置一定規模的智能算力,有些項目還可能是直接以智算中心的形態出現。
另外,從這些智算中心公布的算力規模情況來看, 100P算力是很多智算中心的起步目標 。
一般認為,100P大約相當於5萬台高性能電腦的算力。拿科研場景為例,天文學家在20萬顆天體的星空圖中要定位某種特徵星體,如果算力不夠,耗時可能要超100天,如果擁有100P算力,定位星體所需時間僅為100秒。
任京暘說,一般智算中心提到的100P是指FP16或INT16,即半精度算力,就現階段而言,以100P起步,能實現比較大的規模效益。
從需求角度看,智算中心作為城市級公共算力平台,要滿足區域內政府、企業、高校等各類用戶的算力需求,起步規模不宜過小,否則無法支撐類似大模型訓練等大算力需求,也不足以發揮集約共享的規模效益。
任京暘補充道,從投資角度看,智算中心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建設、運營、應用與生態建設等投入較大,需要結合地方財政承受能力做出合理評估,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適度的超前部署。
大部分智算中心都是分期建設的,建成一期,就可以投入運營一期,後期再根據運行情況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二期、三期建設。
例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該智算中心在2021年5月完成了一期項目建設工作,並開始為企業提供AI算力,但很快飽和了。於是,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又進行了二期項目擴容工作,將算力規模從100P擴容到200P。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二期算力也接近飽和,隨著准備進行進一步的算力擴容工作。
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根據各智算中心的數據,至少數百家企業已經簽約智算中心,例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已經為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100多家企業提供算力,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已經吸引超40家產學研機構入駐。
一個智算中心可以同時支撐的產業場景很多,例如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礦山、智能製造等等,主要看當地的需求,一般都是為了支撐當地的優勢產業更好發展。比如,青島靠近海域,其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招標文件就有提到青島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要支撐青島優勢產業集群,比如智能家居、智能製造等產業智能化持續領先,並著重強調支撐當地智慧海洋經濟的發展。
上述智算中心都並不局限於支撐單一產業。不過,也有一些城市選擇建設針對性更強的智算中心,像山西晉城建設了專門面向煤炭行業的智算中心(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創新成果&計算中心)。該智算中心由華為、晉能控股等企業參與建設,主要是為推動山西煤礦智能化建設。
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創新成果&計算中心
在智算中心建設過程中,市政和建築設計企業背後的AI和ICT企業是重要角色,例如曙光、華為、浪潮、騰訊、商湯 科技 等企業。
在 探索 智算中心過程中,作為計算領域的頭部玩家曙光提出了「5A級」智算中心建設方案,從開放、融合、綠色、普惠、服務五個方面,進行智算中心相關的實踐和 探索 。目前,曙光5A級智算中心已在廣東珠海、安徽合肥、浙江桐鄉等地陸續落成,其江蘇崑山等地的智算中心也進入建設階段。
合肥先進計算中心
曙光智算中心會採用兼容多種晶元、演算法、模型等的多元協作方式以實現多元算力提供。例如曙光參建的合肥先進計算中心不僅能提供智能算力,還能提供高性能計算所需算力。在降低智算中心、數據中心能耗方面,曙光研發有浸沒式相變液冷技術,可使智算中心的PUE值降至1.04到1.05。
華為應該是比較早嘗試智算中心的企業,而且也是參與各地智算中心建設最多的企業之一。華為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曾在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透露,華為希望在2021年內啟動超20個智算中心建設。
包括「鵬城雲腦II」、「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在內的幾個華為承建的智算中心項目幾乎都是使用華為的Atlas 900 AI集群架構,來實現AI算力供給的。Atlas 900 AI集群架構是由數千顆升騰910 AI處理器構成,其總算力達到256P 1024 PFLOPS FP16。
鵬城雲腦
浪潮在智算中心方面也有多年的研究,無論是智算中心運行過程中算力生產、算力聚合、算力調度還是算力釋放環節,浪潮都分別有相應的技術和軟硬體支撐。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就是採用了浪潮AI伺服器算力機組和寒武紀思元270和思元290智能晶元及加速卡。
南京智能計算中心
作為數據中心行業的重要玩家,騰訊將其在數據中心方面的 探索 應用在了智算中心建設中,像騰訊智慧產業長三角(合肥)智算中心建設中就用到了騰訊第四代T-Block等高端模塊化技術,支持項目快速交付。騰訊第四代T-Block等高端模塊化技術就是將IT、空調等數據中心的各個功能模塊化,以實現按需靈活配置。
商湯 科技 是從2018年開始進行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預研工作的,2020年7月開始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工作。2022年1月24日,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啟動運營。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峰值算力高達3740 Petaflops,這背後包含了商湯 科技 的多種技術突破,包括高性能計算、分布式調度、硬體/軟體協同設計等。
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我們通過調查2021年以來建設和建成的智算中心,發現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開始了智算中心建設。這體現了各地對於AI產業的重視。從一些現有的智算中心建設工期來看,一般一期建設大概時間在半年到一年不等,今年可能會有更多在建的智算中心建成並投運。另外,「東數西算」工程也會對新的智算中心的規劃、建設產生多重影響。
目前參與智算中心建設的企業相對有限,隨著各地對智算中心建設需求的增加以及一些新玩家加入,智算中心領域玩家可能會面臨更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