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伺服器怎麼維護
㈠ 伺服器日常維護,需要做些什麼
軟體維護
一、資料庫服務
資料庫經過長期的運行,需要調整資料庫性能,使之進入最優化狀態。資料庫中的數據是最重要的,這些資料庫如果丟失,損失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定期來備份資料庫,以防萬一。
二、操作系統的維護
操作系統是伺服器運行的軟體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多數伺服器操作系統使用Windows 2003或Windows 2008 Server作為操作系統,維護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Windows NT或Windows 2003 Server打開事件查看器,在系統日誌、安全日誌和應用程序日誌中查看有沒有特別異常的記錄。現在網上的黑客越來越多了,因此需要到微軟的網站上下載最新的Service Pack(升級服務包)安裝上,將安全漏洞及時補上。
三、用戶數據
經過頻繁使用,伺服器可能存放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所以需要加以整理,並刻成光碟永久保存起來,即使伺服器有故障,也能恢復數據。
四、網路服務的維護
網路服務有很多,如WWW服務、DNS服務、DHCP服務、SMTP服務、FTP服務等,隨著伺服器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系統也容易混亂,此時可能需要重新設定各個服務的參數,使之正常運行。
硬體維護
一、除塵
塵土是伺服器最大的殺手,因此需要定期給伺服器除塵。對於伺服器來說,灰塵甚至是致命的。除塵方法與普通PC除塵方法相同,尤其要注意的是電源的除塵。
二、儲存設備的擴充
當資源不斷擴展的時候,伺服器就需要更多的內存和硬碟容量來儲存這些資源。所以,內存和硬碟的擴充是很常見的。增加內存前需要認定與伺服器原有的內存的兼容性,最好是同一品牌同一規格的內存。如果是伺服器專用的ECC內存,則必須選用相同的內存,普通的SDRAM內存與ECC內存在同一台伺服器上使用很可能會引起統嚴重出錯。在增加硬碟以前,需要認定伺服器是否有空餘的硬碟支架、硬碟介面和電源介面,還有主板是否支持這種容量的硬碟。尤其需要注意,防止買來了設備卻無法使用。
三、設備的卸載和更換
卸載和更換設備時的問題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有許多品牌伺服器機箱的設計比較特殊,需要特殊的工具或機關才能打開,在卸機箱蓋的時候,需要仔細看說明書,不要強行拆卸。另外,必須在完全斷電、伺服器接地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即使是支持熱插拔的設備也是如此,以防止靜電對設備造成損壞。
㈡ 買了個阿里雲伺服器,卻不知道怎麼用
建議你用模板建站系統做網站,不懂技術也能自己動手製作網站。有專業人員維護後台系統,讓用戶無後顧之憂。
有幾百套網站模板可以選擇,操作方便,管理和維護很方便,有學習視頻,一般看半天就會做了。
速成網站-國際版(5G網頁空間,不限流量,不需要備案,會打字就可以做網站,可先試用)。年費是160元。
可以找咱們,現在在線。
㈢ 分享阿里雲伺服器怎麼重裝系統或重置系統
登陸後台伺服器配置,買好後在管理控制台下面找到雲計算基礎服務,點擊「雲伺服器 ECS」,在下面點擊「實例」,右側會看到實例信息。
確認無誤後點擊「確定,更換系統盤」。
㈣ 購買阿里雲伺服器後,需要哪些步驟
注冊一個阿里雲賬號,然後購買一個 ECS 伺服器 然後配置環境,創建FTP,上傳你的源碼就好了,如果需要域名訪問還需要配置域名,如果嫌麻煩 可以直接購買阿里雲的虛擬主機
㈤ 伺服器數量比較少,怎麼運維比較好
運維人員的工作每天基本上都是在檢查問題,枯燥但又重要, 要是你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對於企業來說損失可能非常大,基本上運維人每天的工作我羅列了下,有這幾種:
1、負責伺服器的硬體配置、軟體安裝、機房上下架等技術維護工作
2、負責虛擬化技術產品物理機配置、管理和日常運行監控和維護
3、負責獨立主機或虛擬應用產品的開通使用、日常維護、故障診斷和排除
4、提供獨立主機或虛擬應用客戶產品操作和應用方面的技術支持
5、監視分管的伺服器,及時發現問題,並積極解決問題
現在信息化數字時代,單靠人工去檢查出現錯誤幾率會很大,而且有的運維人還不只管理兩台伺服器,像我們公司的運維每人至少要管理30台伺服器,這樣子單靠人工運維耗費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是非常大的,所以還是推薦你用運維工具吧,比如雲幫手()1.支持跨雲商批量管理伺服器
2.兼容性強大,兼容市面基本所有的雲商雲主機,兼容操作系統;
3.操作簡單,可視化界面預覽資源、一鍵修復、一鍵部署;
4. 可以遠程登錄雲主機FTP桌面,處理雲主機上的文件;
5.監控和資源還有告警功能,這個是挺好的,不用盯著看;
6.系統修復功能,這個是挺實用也比較必須的;
7.免費使用。總得來說功能還是挺全的,不存在需要又要另外找軟體的尷尬。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從運維的角度來講,伺服器的數量少並不意味著我們的運維工作就非常輕松,相反我們更應該重視此階段的工作。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我們的運維工作:
1.應用伺服器
我們可以從當前伺服器中找出 至少2個節點裝Vsphere虛擬化,建立一個數據中心、集群 ;如果你的伺服器有多網卡和SCSI,還可以做一些更高級的應用,如vmotion、負載均衡、高可用等。當虛擬機或伺服器故障,可以 實現故障自動轉移,有效的避免了單節點的故障,提供伺服器的容錯率 。
我們可以在新建的虛擬機部署Web、API等各種應用,而且 虛擬機可以在vCenter圖形化界面下統一管理 。這一般是中小公司的在伺服器方面的解決方案。
當然,我們對docker比較熟悉,可以使用一套docker解決方案,這比Vsphere更能節省一部分資源。當然這個需要的技能要求也比較高,需要我們不斷積累。
2.資料庫伺服器
資料庫伺服器在此我們單獨拿出來,是因為資料庫對伺服器性能、磁碟IO要求比較高,不太建議使用虛擬機,當然這需要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來做選擇。 資料庫我們需要通過一主一從、一主二從的方式實現高可用,來避免資料庫單點問 題,我們還可以選擇合適的proxy來進行讀寫分離、讀負載均衡等。另外還要考慮數據的本地備份、異地備份,來確保數據可恢復。
3.系統監控
當我們在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上線一套系統後, 我們需要通過監控掌握從伺服器硬體、基礎狀態、應用、資料庫等從下到上的運行狀態 ,以便我們能夠對告警及時做出響應。考慮到報警的及時性,我們需要監控接入多種報警渠道,如微信、釘釘、郵件、簡訊等。監控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解決訪問,因此我們需要踏實的做好這一步,才能為我們的業務保駕護航。
好了,其實不管伺服器多少,我們都需要扎實的把基礎打好,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面對各種情形。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題主沒有詳細說明具體應用系統的功能,比如是否單一的Web服務?有沒有微服務、分布式、集群化擴展的潛在需求?
通常來說,建議使用雲服務自動化運維。雲服務已經成為IT技術的核心基礎設施,充分利用雲服務帶來的彈性和分布式優勢,賦能自動化運維。
一,自動構建系統
如果需要構建應用,那麼就建議配置使用CI/CD持續化集成和自動化部署,比如常用的Jenkins,配置Git代碼提交時觸發構建,然後自動部署。
二,日誌收集處理系統
1,ELK是常見的日誌收集管理系統,包括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三個服務,架構示意圖如下:
2,在ELK系統中,Kibana是一個圖形化展示工具,配置查詢條件,運維人員隨時可以搜索指定日誌信息,分析處理故障。
三,服務監控
1,雲監控CloudMonitor
主流雲服務商都將監控功能集成到了基礎架構中,以阿里雲為例,雲監控提供了多種配置,多維度全方位監控。
比如配置CPU使用率到達80%時,自動觸發動作,增加伺服器實例,同時郵件通知運維人員。
2,應用監控
以監控寶為例,配置服務地址,選擇分布在不同地區和運營商的監測點。當監測點不能正常調用配置的服務地址時,將收到警告信息,可以選擇郵件、簡訊、電話等通知方式。
1,是否集群化部署?需要AutoScaling自動伸縮嗎?
小型化和集群化並不沖突。如果採用集群化部署,可以配置觸發條件,滿足時自動增加或者釋放伺服器資源。比如當CPU使用率達到75%或者內存佔用率達到75%時,根據配置好的伺服器和數量,自動觸發。
2,是否使用Docker容器技術?
Docker將應用以及依賴打包到一個可移植的鏡像中,可以實現虛擬化,有助於快捷高效的交付應用,結合Docker-compose資源編排,快速實現自動部署更新,不再需要常用的Jenkins構建伺服器。
機器數比較小的話,你可以用雲的伺服器,這樣可以節省好多錢。找一個專門的運維,還不如讓開發自己來搞,因為機器少運維他也應付得過來。現在都在搞雲計算了,把你的機器放上阿里雲或者騰訊雲,你自己維護好很多,包括網路貸款都很容易擴容。上面這個我說到的只是說建議你如果你已經是自己的機器了。我建議你從我下面所說的來搞。
認為的整個過程的話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的話是手工階段,什麼東西都是手工搞。
第2個階段就是腳本階段了,本來手工搞的東西全部腳本化。
第3個階段就是平台化了,平台化了之後,所有東西都在頁面上完成系統完成,不需要人工來干預,甚至不用運維來搞。
有一些人說既然認為就是最後的一個階段,但是這個很不成熟。所以我就不說了。
針對你這個機器數少的,你可以手工認為,或者說用腳本認為都沒問題。
在合適的階段做合適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所以我建議你手工運維或者腳本運維。
我們項目用的 wgcloud運維監控系統 ,它前身是開源項目,後來推出的商業版,也有免費版
wgcloud運行很穩定,性能很好,部署和上手容易
wgcloud支持主機各種指標監控(cpu狀態/溫度,內存狀態,磁碟容量/IO,硬碟smart監控,系統負載,網卡流量,硬體系統信息等),數據可視化,進程應用監控,大屏可視化,服務介面檢測,DOCKER監控,自動生成網路拓撲圖,埠監控,日誌文件監控,web SSH(堡壘機),指令下發執行,告警信息推送(郵件釘釘微信簡訊等)
可以裝虛擬機代替,在同一個區域網情況下
找服務商外包服務,或者網上託管也不貴收費
伺服器數量比較少,比如10台伺服器,基本可以不設置運維崗位了,後端開發人員 或者架構師就能搞定。
我就是那種曾經在創業的小公司待過的開發人員,開發,運維我都幹了。
但是想想如何更科學更高效的運維還是很有必要的。
軟體系統的運行時環境:即公司的業務產線,靠它創造業務價值,這個是最核心的功能訴求。
實時監控系統: 任何時候都要對當前公司的產線的壓力一清二楚,有問題功能隨時解決,有性能問題及時擴容或者回收資源
降低伺服器成本:在業務萎縮的情況下,准確評估哪些資源可以回收,降低伺服器的支出
這個是當時我認為的運維的三個主要目的。
運維方案開發半路出家,當時採用的是shell+python+ansible+jekins+elk的方式
首先,我會及時的更新業務產線的物理架構圖,根據架構圖來規劃伺服器的資源使用。
比如多少個web服務,資料庫多少,zk,kafka,redis集群怎麼分布。
集群部署一般是放在多個伺服器上的,這個時候ansible就派上用場了。
jekins主要用來自動發布更新程序已經做定時回收磁碟的任務。
elk主要用來做應用的日誌系統和監控告警; 可以通過看板隨時知道產線的請求數量和並發數量;
以上的運維方案適用於小公司。運維工程師看到了可以補充
搞個zabbix刷
數量少。如果配置好可以虛擬化。然後跑容器
㈥ 阿里雲雲伺服器怎麼恢復出廠狀態
可以重置磁碟的。步驟如下:
1、進入阿里雲主機控制台,確保伺服器處於已停止狀態,選擇重置磁碟。
㈦ 購買雲伺服器之後,需要進行什麼操作
購買伺服器怎麼做,日常網站怎麼管理!
首先,看你們外包給別人開發的網站是靜態網站還是動態網站,動態網站就是有數據後台請求及回應的,靜態則單純是網頁。
如果是靜態網站,你又是伺服器小白的話,建議購買阿里雲的win2008R2平台的伺服器,這種伺服器操作與我們的電腦操作一致。如果你不懂怎麼使用,購買後把伺服器IP及遠程連接密碼發給外包商,外包商耐裂會幫你部署到伺服器的IIS中去。至於後期管理維護更新的話,我是直接通過打開代碼更換圖片和文字的,如果你不懂,可以使用Dreamweaver更改,因為這個軟體有可視化網頁操作,但是只限於比較低級的HTML代碼,要是JavaScript中document.write()形式寫的HTML代碼昌櫻閉它就讀不出來。
如果是動態的話,伺服器依然是交給外包商,因為這更復雜,涉及到運行環境的搭建,以及環境變數的配置,WEB伺服器的安裝及配置。目前比較熱門的動態網站有PHP,JavaWeb兩大類。如果是這種動態網站,後期日常更新很簡單,就像管理QQ空間一樣簡單。外包商會頌伍單獨開發一個管理員頁面給你們日常更新,如果是運行報錯,等問題還是一樣找外包商解決!
阿里雲的伺服器liunx,win2008R2兩種,這兩種伺服器都只裝了簡單網站運行環境,運行動態網站還是需要自己後期安裝部署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