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緩存佔用高怎麼排查
A. 伺服器怎麼清理緩存
當域名解析有問題時,可能是DNS伺服器更新了此域名的IP,而與本地DNS緩存中存儲的信息對應不上,從而造成域名解析有問題,此時就需要更新本地的DNS本地緩存,簡單地清除本地的DNS本地緩存就行了。
1、在運行中輸入cmd,然後輸入ipconfig /flushdns即可。
2、將系統服務中的DNS CLIENT服務停止,可以不在本地存儲DNS查詢信息。
3、關閉IE,然後清除歷史記錄或restart機器。
三種方法均可立即正確解析域名。在用戶間共享ODBC連接Windows 2000支持開放資料庫連接(ODBC),一個由微軟開發的標准機制,它能夠使客戶不用在本地安裝DBMS就可以訪問由各種資料庫管理系統創建的資料庫。
B. 系統負載高,如何排查
top命令查看機器負載 Load平均要小於Cpu的數量,一般是會根據15分鍾那個load 平均值為首先 (1 5 15 分鍾) 伺服器的合理負載是CPU核數*2
Cpu(s)行展示了當前CPU的狀態
us表示用戶進程佔用CPU比例
sy表示內核進程佔用CPU比例
id表示空閑CPU百分比
wa表示IO等待所佔用的CPU時間的百分比 wa佔用超過30%則表示IO壓力很大。
Mem行展示了當前內存的狀態,total是總的內存大小,userd是已使用的,free是剩餘的,buffers是目錄緩存
Swap行同Mem行,cached表示緩存,用戶已打開的文件。如果Swap的used很高,則表示系統內存不足
top命令下,按1,則可以展示出伺服器有多少CPU,及每個CPU的使用情況 按shift + "c",則將進程按照CPU使用率從大到小排序,按shift+"p",則將進程按照內存使用率從大到小排序
查看網路負載 iostat -x 1 10 -x表示顯示所有參數信息,1表示每隔1秒監控一次,10表示共監控10次
rsec/s表示讀入
wsec/s表示每秒寫入,這兩個參數某一個特別高的時候就表示磁碟IO有很大壓力
r 列表示運行和等待cpu時間片的進程數,如果長期大於1,說明cpu不足,需要增加cpu。
b 列表示在等待資源的進程數,比如正在等待I/O、或者內存交換等。
cpu 表示cpu的使用狀態
us 列顯示了用戶方式下所花費 CPU 時間的百分比。us的值比較高時,說腔枯明用戶進程消耗的cpu時間多,隱納但是如果長期大於50%,需要考慮優化用戶的程序。
sy 列顯示了內核進程所花費的cpu時間的百分比。這里us + sy的參考值為80%,如伍攜洞果us+sy 大於 80%說明可能存在CPU不足。
wa 列顯示了IO等待所佔用的CPU時間的百分比。這里wa的參考值為30%,如果wa超過30%,說明IO等待嚴重,這可能是磁碟大量隨機訪問造成的,也可能磁碟或者磁碟訪問控制器的帶寬瓶頸造成的(主要是塊操作)。
id 列顯示了cpu處在空閑狀態的時間百分比
system 顯示採集間隔內發生的中斷數 in 列表示在某一時間間隔中觀測到的每秒設備中斷數。 cs列表示每秒產生的上下文切換
C. 伺服器上C盤滿了,如何清除緩存的解決辦法
1、運用磁碟清理軟體清理C盤,大約可為C盤釋放50M-800M空間。
2、關閉休眠功能,在開始菜單的運行里輸入powercfg -h off 指令,關閉休眠,此文件實際大小和物理內存是一樣的,大約可以為C盤釋放1-3G的空間。
3、設置虛擬內存: 計算機屬性>高級系統設置>設置(性能)>高級選項卡>更改(虛擬內存),將C盤設置為無分頁文件,然後把D盤設置成系統管理的大小即可,更改後只有按「設置」按鈕才能生效,最後重啟便完成了設置,此文件默認為物理內存的1.5倍,大約可為C盤釋放2-4G的空間。
4、刪除自動備份文件,運行cmd程序(在「開始–>程序–>附件」中),滑鼠右鍵選擇「以管理員身份運行」;然後,命令行輸入rd/S/Q c:WINDOWS.OLD,提示確認是否刪除目標文件夾,輸入y然後回車即可。WINDOWS.OLD為系統的備份文件,時間越久就越大,超過10G都是很正常的。大約可為C盤釋放3G以上空間。
5、在電腦管家主界面上點擊「清理垃圾」,確認相關垃圾類型被勾選後,點擊「開始掃描」,然後點擊「立即清理」,如果有需要確認才能清理的垃圾,會您確認後再進行深度清理,以實現快速、安全地清理掉電腦中的垃圾文件。
D. 伺服器的DNS緩存如何去清理
裝個360伺服器衛士在電腦上,用它可以對DNS進行修復
E. 伺服器空間爆滿的檢查及處理方法
首先必須使用 ssh 工具連接伺服器,在 windows 環境下推薦使用: SecureCRT
使用下面命令進行登錄:
鏈接之後會提示輸入密碼,密碼不可見,使用鍵盤輸入完之後直接按回車。
如上圖,存放項目的磁碟空間佔用率為 40% ,項目存放路徑為 /home
並不是所有的總空間都可以存放文件,所以已使用空間未達到484G 的之前佔用率將會達到100%,觀察空間是否爆滿,主要以佔用率為參考。
使用命令到達項目所在目錄:
接著,使用命令到達項目備份目錄:
之後,使用命令查看備份文件:
使用命令查看備份文件大小:
可以看到備份文件有大和小兩種, 刪除的時候請留下時間最近一次大備份
使用以下命令進行文件刪除:
這個命令非常之危險,沒有任何挽救的餘地
一般情況,刪除成功沒有任何提示(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偶爾會看到系統接收到一條新消息的提示,這個對刪除操作沒有影響。
之後,我們可以重復上述操作,直到留下 時間最近一次大備份 。
最後,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命令確認磁碟空間。
END
F. 如何清理系統緩存
緩存是指臨時文件交換區,電腦把最常用的文件從存儲器里提出來臨時放在緩存里,就像把工具和材料搬上工作台一樣,這樣會比用時現去倉庫取更方便。 經常清理有助於電腦的運行速度。
緩存分為2種,
1是伺服器上的緩存,另外一個是本機電腦里的緩存
先清理伺服器上的,伺服器上的緩存比較簡單,就放在您FTP下的WORK文件夾里,您可以把這個文件夾整個刪除,重啟TOMCAT後系統會自動重新建立這個文件夾,刪除WORK後就清理了伺服器上的緩存,
伺服器上的緩存和本地的緩存要其一清理才有效果,現在看下如何清理本地的緩存文件
1:點擊IE瀏覽器菜單欄中的「工具」,選擇「Internet選項」。
2:在常規標簽頁,點擊「Internet臨時文件」區域的「刪除Cookies(I)...」,在彈出的「刪除Cookies」框中點擊「確定」。
3:點擊「Internet臨時文件」區域的「刪除文件(F)...」,在彈出的「刪除文件」框中勾選「刪除所有離線內容(D)」,然後點擊「確定」。
4:點擊「Internet選項」下方的「確定」結束操作,並刷新或重啟您的瀏覽器即可。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
1.因為緩存只是內存中少部分數據的復製品,所以CPU到緩存中尋找數據時,也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因為這些數據沒有從內存復制到緩存中去),這時CPU還是會到內存中去找數據,這樣系統的速度就慢下來了,不過CPU會把這些數據復制到緩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內存中去取。
被訪問得最頻繁的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
2.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被訪問得最頻繁的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剛才還不頻繁的數據,此時已經需要被頻繁的訪問,剛才還是最頻繁的數據,後來又不頻繁了,所以說緩存中的數據要經常按照一定的演算法來更換,這樣才能保證緩存中的數據是被訪問最頻繁的
關於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
為了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先了解一下RAM。
RAM和ROM是相對的,RAM是掉電以後,其中信息就消失的那一種,ROM是掉電以後信息,也不會消失那一種。
RAM又分兩種,一種是靜態RAM,SRAM;一種是動態RAM,DRAM。
前者的存儲速度要比後者快得多,我們使用的內存一般都是動態RAM。
有的菜鳥就說了,為了增加系統的速度,把緩存擴大不就行了嗎,擴大的越大,緩存的數據越多,系統不就越快了嗎。
緩存通常都是靜態RAM,速度是非常的快,但是靜態RAM集成度低(存儲相同的數據,靜態RAM的體積是動態RAM的6倍),價格高(同容量的靜態RAM是動態RAM的四倍),由此可見,擴大靜態RAM作為緩存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但是為了提高系統的性能和速度,我們必須要擴大緩存,這樣就有了一個折中的方法,不擴大原來的靜態RAM緩存,而是增加一些高速動態RAM做為緩存,這些高速動態RAM速度要比常規動態RAM快,但比原來的靜態RAM緩存慢,我們把原來的靜態RAM緩存叫一級緩存,而把後來增加的動態RAM叫二級緩存。
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中的內容都是內存中訪問頻率高的數據的復製品(映射),它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減少高速CPU對慢速內存的訪問。
通常CPU找數據或指令的順序是:先到一級緩存中找,找不到再到二級緩存中找,如果還找不到就只有到內存中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