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raid華為伺服器
❶ 華為伺服器做raid用什麼鍵進去
許多存儲伺服器受到攻擊,磁碟陣列是通過專用陣列卡由多個磁碟組成的一組具有不同功能的磁碟。許多大型存儲伺服器廠家的雲主機現在通常使用磁碟陣列功能,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數據安全。
存儲伺服器
RAID由多個硬碟驅動器的冗餘陣列組成,雖然RAID包含多個硬碟驅動器,但在操作系統下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
磁碟陣列技術在存儲系統中有三個主要用途。
1、通過將多個磁碟組織到單個邏輯卷中來提供磁碟生成。
2、為了提高磁碟存取速度,將數據分成若干塊,多個磁碟並行讀寫。通過鏡像或驗證操作提供容錯。
存儲伺服器
3、通過鏡像或校驗操作提供容錯能力。
目前,RAID在成本節約方面並不明顯,但RAID可以充分利用多個硬碟,其速度和吞吐量遠遠超過任何硬碟。除了提高性能外,RAID還提供了良好的容錯能力,並且可以在發生任何硬碟故障時繼續工作,而不受硬碟損壞的影響。Raid技術分為幾個不同的層,它們提供了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庫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
以上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存儲伺服器並不是都要做RAID,我們如果真要做RAID的話,我們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組RAID。
❷ 華為伺服器如何做raid
方法/步驟
重啟伺服器。在遠程式控制制台中,單擊「重啟」或「安全重啟」。
❸ 華為伺服器怎麼做raid10
一、raid0的配置
1.伺服器開機自檢後,下一步就會進入Raid卡自檢過程,此時顯示器上會出現Ctrl -A提示,如下圖:
2.Optimal表示raid狀態正常,Degraded表示有一塊硬碟掉線,陣列降級,Offline表示有兩塊或以上硬碟掉線,陣列不可用 按下Ctrl -A組合鍵後,自檢完成就會進入Raid卡配置界面,如下圖:
3.選擇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進入配置主界面
4.選擇Create Array進入raid配置界面,選擇硬碟,這里以四塊硬碟為例,按空格鍵選擇
5.選擇raid0(注意,如果您需要單盤配置raid0,則這里選擇volume)
6.輸入Array Label,比如volume1
7.輸入Array Size(卷大小),默認容量為最大容量
8.選擇條帶大小,默認為256KB
9.選擇Read Caching(讀策略),默認為enabled:
10.選擇Write Caching(寫策略),默認為Enable always
選擇Enable always後,會有確認提示,按Y鍵
再次確認,按Y鍵
11.選擇Raid創建方式,建議選擇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
12.最後選擇【Done】回車,出現完成提示時按任意鍵退出。
完成配置後可以在Manage Array中查看陣列狀態,其中Optimal為正常,Degraded為陣列降級,代表有硬碟掉線,Offline為陣列掉線。
二、Raid1的配置
1.進入raid配置界面,選擇Create Array進入raid配置界面。選擇2塊硬碟,按空格鍵選擇
2.選擇Raid級別
3.輸入Array Label(卷標),如volume1
4.輸入Array Size(卷大小),默認容量為最大容量
5.Array Size(條帶大小)默認為N/A,不可選
6.選擇Read Caching(讀策略),默認為enabled:
7.選擇Write Caching(寫策略),默認為Enable always
選擇Enable always後,會有確認提示,按Y鍵
再次確認,按Y鍵
8.選擇創建raid方式,建議選擇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
9.最後選擇【Done】回車,出現完成提示按任意鍵退出,然後在Manage Array中查看raid狀態是否配置正常。其中Optimal為正常,Degraded為陣列降級,代表有硬碟掉線,Offline為陣列掉線。
三、Raid5的配置
1.進入raid配置界面。選擇Create Array進入raid配置界面。最少選擇3塊硬碟,這里以3塊硬碟為例,按空格鍵選擇
2.選擇Raid級別:
3.輸入Array Label(卷標),如volume5
4.輸入Array Size(卷大小),默認容量為最大容量
5.Array Size(條帶大小)默認為N/A,不可選
6.選擇Read Caching(讀策略),默認為enabled:
7.選擇Write Caching(寫策略),默認為Enable always
選擇Enable always後,會有確認提示,按Y鍵
再次確認,按Y鍵
8.選擇創建raid方式,建議選擇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
9.最後選擇【Done】回車,出現完成提示按任意鍵退出,然後在Manage Array中查看raid狀態是否配置正常。其中Optimal為正常,Degraded為陣列降級,代表有硬碟掉線,Offline為陣列掉線。
四、Raid6的配置
1.進入raid配置界面。選擇Create Array進入raid配置界面。最少選擇4塊硬碟,按空格鍵選擇
2.選擇Raid級別:
3.輸入Array Label(卷標),如volume5
4.輸入Array Size(卷大小),默認容量為最大容量
5.Array Size(條帶大小)默認為N/A,不可選
6.選擇Read Caching(讀策略),默認為enabled:
7.選擇Write Caching(寫策略),默認為Enable always,保持默認即可,會有確認提示,按Y鍵
再次確認,按Y鍵
8.選擇創建raid方式,建議選擇Quick Init(快速初始化)
9.最後選擇【Done】回車,出現完成提示按任意鍵退出,然後在Manage Array中查看raid狀態是否配置正常。其中Optimal為正常,Degraded為陣列降級,代表有硬碟掉線,Offline為陣列掉線。
五、Raid10的配置
1.進入raid配置界面。選擇Create Array進入raid配置界面。最少選擇4塊硬碟,必須是偶數,按空格鍵選擇。
2.選擇Raid級別:
3.後續步驟與創建raid5和raid6類相同,不再贅述。
最後,在Manage Array中查看raid狀態是否配置正常。其中Optimal為正常,Degraded為陣列降級,代表有硬碟掉線,Offline為陣列掉線。
六、熱備盤(Hotspare)配置
1.RAID卡配置界面下有Global Hotspare選項,回車進入熱備盤配置界面。
2.有提示信息,按任意鍵繼續。
3.左側列表顯示當前所有硬碟,可配置熱備的硬碟為白色高亮顯示,已配置RAID的磁碟盤則是灰色不可選。
4.空格選擇硬碟
5.回車後會有提示是否保存,按Y鍵確認。
❹ 華為伺服器raid設置
在最初的RAID技術中,是將幾塊小容量廉價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大的邏輯磁碟給大型機使用。那個時候還沒有邏輯卷的概念。只是單純的將磁碟按照傳統RAID級別進行組合然後提供給上層主機使用。
後來硬碟的容量不斷增大,組建RAID的初衷不再是構建一個大容量的磁碟,而是希望利用RAID技術實現數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提升存儲性能,由於單個容量硬碟都已經較大了,數據硬碟組建的RAID容量更大,所以把RAID劃分成一個一個的LUN(邏輯卷)映射給伺服器使用。
隨著硬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單塊硬碟的容量已經達到數T,傳統RAID技術在硬碟重構的過程中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增加了在重構過程中其它硬碟再壞掉對數據丟失造成的風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塊虛擬化技術應運而生。RAID 2.0+ 是華為的塊虛擬化技術,該技術將物理空間和數據空間分散分布成分散的塊,可以充分發揮系統的讀寫能力,方便擴展,也方便了空間的按需分配,數據的熱度排布,遷移。它是華為所有Smart軟體特性的實現基礎。同時,由於熱備空間也是分散在多個盤上的,因此硬碟數據的重構寫幾乎可以同時進行,避免了寫單個熱備盤造成的性能瓶頸,大大減少了重構時間。
RAID2.0+軟體邏輯對象
華為RAID2.0+採用底層硬碟管理和上層資源管理兩層虛擬化管理模式,在系統內部,每個硬碟空間被劃分成一個個小粒度的數據塊,基於數據塊來構建RAID組,使得數據均勻地分布到存儲池的所有硬碟上,同時,以數據塊為單元來進行資源管理,大大提高了資源管理的效率。
OceanStor存儲系統支持不同類型(SSD、SAS、NL-SAS)的硬碟(SATA盤理論可用,只是其性能較低,企業級存儲中已很少使用),這些硬碟組成一個個的硬碟域(Disk Domain)。在一個硬碟域中,同種類型的硬碟構成一個存儲層,每個存儲層內部再按一定的規則劃分為Disk Group;
各存儲層的硬碟被劃分為固定大小的Chunk(CK),其中,SSD層和SAS層的CK的大小為64MB,NL-SAS層的CK大小為256M。
OceanStor 存儲系統通過隨機演算法,將每一個存儲層的Chunk(CK)按照用戶設置的「RAID策略」來組成Chunk Group(CKG),用戶可以為存儲池(Storage Pool)中的每一個存儲層分別設置「RAID策略」。
OceanStor存儲系統會將Chunk Group(CKG)切分為更小的Extent。Extent作為數據遷移的最小粒度和構成Thick LUN的基本單位,在創建存儲池(Storage Pool)時可以在「高級」選項中進行設置,默認4MB。對於Thin LUN(精簡置備LUN)或文件系統,會在Extent上再進行更細粒度的劃分(Grain,一般64KB),並以Grain為單位映射到Thin LUN、文件系統。
若干Extent組成了卷(Volume),卷(Volume)對外體現為主機訪問的LUN(這里的LUN為Thick LUN)。在處理用戶的讀寫請求以及進行數據遷移時,LUN向存儲系統申請空間、釋放空間、遷移數據都是以Extent為單位進行的。例如:用戶在創建LUN時,可以指定容量從某一個存儲層中獲得,此時LUN由指定的某一個存儲層上的Extent組成。在用戶的業務開始運行後,存儲系統會根據用戶設定的遷移策略,對訪問頻繁的數據以及較少被訪問的數據在存儲層之間進行遷移(此功能需要購買SmartTier License)。此時,LUN上的數據就會以Extent為單位分布到存儲池的各個存儲層上。
RAID2.0+基本原理
總結,相比於傳統的RAID,華為RAID 2.0+塊虛擬化技術最大的區別就是將基本單位由單個磁碟調整為數據塊,將數據塊CK按照相應RAID級別(不同存儲層可選擇不同的RAID級別)組成CKG的方式。並且內部具備負載均衡技術,能夠根據數據塊的冷熱程度動態遷移至不同的存儲層中,大大提高了存儲性能。其次,在重構方面,由於是以數據塊的方式做RAID,同時熱備磁碟也以熱備塊的方式存在,當磁碟發生故障時,可並行多個CKG一起進行重構,所以相比傳統的RAID技術大大提高的重構的效率。但缺點就是磁碟都以數據塊的方式管理,將大大提高管理開銷,所以在硬碟較少的場景並不適合使用塊虛擬化技術。現在RAID 2.0+技術在華為存儲設備中運用廣泛,也在越來越多的存儲場景發揮更大的價值。
❺ 華為伺服器進入raid配置界面快捷鍵
Ctrl+R鍵
--出現此界面後按:Ctrl+R鍵,進入RAID配置界面(下圖)
❻ 伺服器怎麼做「RAID」
磁碟陣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獨立磁碟構成的具有冗餘能力的陣列"之意。
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雹孫派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
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意一個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磁碟陣列作為獨立系統在主機外直連或通過網路與主機相連。磁碟陣列有多個埠可以被不同主機或不同埠連接。一個主機連接陣列的不同埠可提升傳輸速度。
和當時PC用單磁碟內部集成緩存一樣,在磁碟陣列內部為加快與主機交互速度,都帶有一定量的緩沖存儲器。主機與磁碟陣列的緩存交互,緩存與具體的磁碟交互數據。
在應用中,有部分常用的數據是需要經常讀取的,磁碟陣列根據內部的演算法,查找出這些經凱指常讀取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加快主機讀取這些數源賀據的速度,而對於其他緩存中沒有的數據,主機要讀取,則由陣列從磁碟上直接讀取傳輸給主機。對於主機寫入的數據,只寫在緩存中,主機可以立即完成寫操作。然後由緩存再慢慢寫入磁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