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伺服器有什麼漏洞
A. linux伺服器常見的安全漏洞有哪些
linux管理常見錯誤一:隨意許可,原因是不理解許可
如果對許可配置不當,就會給黑客留下機會。處理許可問題的最簡單方法是使用所謂的RWE方法,即Read(讀取)、Write(寫入)、Execute(執行)。假設你想讓一個用戶能夠讀取一個文件但不能寫入文件。為此,你可以執行:chmod
u+w,u-rx 文件名,一些新用戶可能會看到一個錯誤,說他們沒有使用文件的許可,因此他們就使用了:Chmod 777
文件名,以為這樣能夠避免問題。但這樣做實際上會導致更多的問題,因為它給了文件的可執行的許可權。
記住這一點:777將一個文件的讀取、寫入、執行的許可給了所有用戶,666將一個文件的讀取、寫入許可權給了所有用戶,而555將文件的讀取、執行許可權給了所有用戶,還有444、333、222、111等等。
linux管理常見錯誤二:忽視更新
這並不是說Linux管理員缺乏技巧。不過,許多Linux管理員在運行了Linux之後,以為日後就無事可做了,以為它安全可靠。其實,新的更新可以為一些新的漏洞打上補丁。維持更新可以在一個易受損的系統與一個安全的系統之間構造分水嶺。Linux的安全來自於不斷地維護。為了實現安全性,為了使用一些新的特性和穩定性,任何管理員都應當跟上Linux的更新步伐。
linux管理常見錯誤三:不經過嚴格審核,從多種渠道下載安裝各種類型的應用程序
乍看起來,這也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如果你在運行Ubuntu,你會知道包管理程序使用的是。deb軟體包。不過,你找到的許多應用程序是以源代碼的形式提供的。沒有問題嗎?這些程序安裝後也許能夠正常工作。但是你為什麼不能隨意安裝程序呢?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以源的形式安裝了程序,那麼,你的軟體包管理系統將無法跟蹤你所安裝的東西。
因此,在程序包A(以源的形式安裝)依賴於程序包B(從一個。deb庫安裝的),而軟體包B是從更新管理器更新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程序包A可能運行,也可能無法運行。不過,如果程序包A和B都從。deb庫安裝的話,二者都能運行的機會將更高。此外,在所有的程序包都來自於同樣的二進制類型時,更新程序包將更為容易。
linux管理常見錯誤四:將伺服器啟動進入到X
在一台機器是專用伺服器時,你可能會想到安裝X,這樣一些管理任務就會簡單一些。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用戶需要將伺服器啟動進入到X.這樣會浪費珍貴的內存和CPU資源。相反地,你應當在級別3上停止啟動過程,進入命令行模式。這樣做不但會將所有的資源留給伺服器,而且還會防止泄露機器的機密。要登錄到X,用戶只需要以命令行方式登錄,然後鍵入startx進入到桌面。
linux管理常見錯誤五:糟糕的口令
記住,root
的口令通常是linux王國的關鍵。所以為什麼要讓root的口令那麼容易被破解呢?保障你的用戶口令的健壯性至關重要。如果你的口令比較長,且難於記憶,可將這個口令存放在一個可被加密的位置。在需要這個口令時,可用解密軟體解開這個口令使用之。
linux管理常見錯誤六:沒有備份關鍵的配置文件
許多管理員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升級到某個X版本,如X11之後,卻發現新版本破壞了你的xorg.conf配置文件,以至於你再也無法使用X?建議你在升級X之前,先對以前的/etc/x11/xorg.conf作一個備份,以免升級失敗。當然,X的升級程序會設法為用戶備份xorg.conf文件,但它卻在/etc/x11目錄內備份。即使這種備份看起來不錯,你最好還是自己做一個備份吧。筆者的一個習慣是將其備份到/root目錄中,這樣,用戶就可以知道只有根(root)用戶能夠訪問此文件。記住,安全第一。這里的方法也適用於其它的關鍵備份,如Samba、Apache、Mysql等。
linux管理常見錯誤七:忽視日誌文件
/var/log的存在是有理由的。這是存放所有的日誌文件的唯一位置。在發生問題時,你首先需要看一下這里。檢查安全問題,可看一下/var/log/secure.筆者看的第一個位置是/var/log/messages.這個日誌文件保存著所有的一般性錯誤。在此文件中,你可以得到關於網路、媒體變更等消息。在管理一台機器時,用戶可以使用某個第三方的應用程序,如logwatch,這樣就可以創建為用戶創建基於/var/log文件的各種報告。
linux管理常見錯誤八:沒有安裝一個可正常運行的內核
你可能不會在一台機器上安裝10個以上的內核。但你需要更新內核,這種更新並沒有刪除以前的內核。你是怎麼做的呢?你一直保持使用最近的可正常工作的內核。假設你目前正常工作的內核是2.6.22,而2.6.20是備份內核。如果你更新到2.6.26,而在新內核中一切都工作正常,你就可以刪除2.6.20了。
linux管理常見錯誤九:逃避使用命令行
恐怕很少有人願意記住那麼多命令。在大多數情況下,圖形用戶界面是許多人的最愛。不過,有時,命令行使用起來更加容易、快捷、安全、可靠。逃避使用命令行是Linux管理的大忌。管理員至少應當理解命令行是如何工作的,至少還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管理命令。
linux管理常見錯誤十:以根用戶身份登錄
這是一種很危險的錯誤。如果用戶需要根特權來執行或配置一個應用程序,可以在一個標準的用戶賬戶中使用su切換到root用戶。登錄到root為什麼不是一件好事兒?在用戶以標准用戶身份登錄時,所有正在運行的X應用程序仍擁有僅限於此用戶的訪問權。如果用戶以根用戶身份登錄,X就擁有了root的許可。這就會導致兩個問題,一、如果用戶由GUI犯了一個大錯,這個錯誤對系統來說,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二、以根用戶的身份運行X使得系統更易於遭受攻擊。
B. 如何判斷自己的伺服器是否被流量攻擊
酷酷雲為您解答~
1、檢查網站後台伺服器發現大量無用的數據包;
2、伺服器主機上有大量等待的TCP連接;
3、網路流量出現異常變化突然暴漲;
4、大量訪問源地址是虛假的;
5、當發現Ping超時或丟包嚴重時,且同一交換機上的伺服器也出現了問題,不能進行正常訪問;
流量攻擊如何防禦?
1.擴充伺服器帶寬
伺服器的網路帶寬直接決定伺服器承受攻擊能力。所以在選購伺服器時,可以加大伺服器網路帶寬。
2.使用硬體防火牆
部分硬體防火牆基於包過濾型防火牆修改為主,只在網路層檢查數據包,若是DDoS攻擊上升到應用層,防禦能力就比較弱了。
3.選用高性能設備
除了使用硬體防火牆。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等網路設備的安全性能也需要有所保證。
4.負載均衡
負載均衡建立在現有網路結構之上,它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透明的方法擴展網路設備和伺服器的帶寬、增加吞吐量、加強網路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路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對DDoS流量攻擊和CC攻擊都很見效。
5.篩查系統漏洞
要定期篩查系統漏洞,及早發現系統漏洞,及時安裝系統補丁。同時針對重要信息(如系統配置信息)做好備份。
6.限制特定的流量
如遇到流量異常時,應及時檢查訪問來源,並做適當的限制。以防止異常、惡意的流量來襲。主動保護網站安全。
7.選購高防伺服器
高防伺服器可以幫助網站拒絕服務攻擊,而且高防伺服器可以定時掃描現有的網路主節點,還可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的伺服器類型∞
酷酷雲伺服器為您誠意解答,伺服器租戶的選擇,酷酷雲值得信賴。
C. 怎麼查看伺服器被入侵
在網上,有不少人惡意入侵別人的伺服器,做一些壞事。作為伺服器管理人員,要經常檢查自己的伺服器安全。如果發現伺服器被入侵,要盡快做相關的補救措施。但前提,你要能發現自己的伺服器被入侵。其實還是有一些技巧的:第一步、檢查系統組及用戶有沒有異常1:我的電腦——右鍵管理——本地用戶和組——組檢查administrators組內是否存在除開管理員用戶賬號(默認為administrator)以外的其他用戶賬號。檢查users組內是否存在非系統默認賬號或管理員指定賬號。2:本地用戶和組——用戶檢查是否存在未做注釋或名稱異常的用戶。如果發現有異常,馬上刪除這些異常用戶。第二步:查看管理員的日常登錄日誌。主要是檢查管理員賬戶是否存在異常的登陸和注銷記錄具體的操作步驟:我的電腦——右鍵管理——事件查看器——安全性具體的檢查方法:篩選所有事件ID為576和528的事件(576為系統登陸日誌528為系統注銷日誌)查看具體事件信息內容。內容內會存在一個登陸IP。檢查該IP是否為管理員常用登陸的IP。一般通過上面兩個方法,就很容易檢查到自己的伺服器有沒有被入侵。
D. 伺服器被入侵,網站根目錄被注入.ASP、.TXT文件,如何找到漏洞
首先建議你使用360主機衛士、安全狗對伺服器進行掃描排查。
1.應當採用的處理方式
(1)、建立被入侵系統當前完整系統快照,或只保存被修改部分的快照,以便事後分析和留作證據。
(2)、立即通過備份恢復被修改的網頁。
(3)、在Windows系統下,通過網路監控軟體或"netstat -an"命令來查看系統目前的網路連接情況,如果發現不正常的網路連接,應當立即斷開與它的連接。然後通過查看系統進程、服務和分析系統和服務的日誌文件,來檢查系統攻擊者在系統中還做了什麼樣的操作,以便做相應的恢復。
(4)、通過分析系統日誌文件,或者通過弱點檢測工具來了解攻擊者入侵系統所利用的漏洞。如果攻擊者是利用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的漏洞來入侵系統的,那麼,就應當尋找相應的系統或應用程序漏洞補丁來修補它,如果目前還沒有這些漏洞的相關補丁,我們就應當使用其它的手段來暫時防範再次利用這些漏洞的入侵活動。如果攻擊者是利用其它方式,例如社會工程方式入侵系統的,而檢查系統中不存在新的漏洞,那麼就可以不必做這一個步驟,而必需對社會工程攻擊實施的對象進行了解和培訓。
(5)、修復系統或應用程序漏洞後,還應當添加相應的防火牆規則來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如果安裝有IDS/IPS和殺毒軟體,還應當升級它們的特徵庫。
(6)、最後,使用系統或相應的應用程序檢測軟體對系統或服務進行一次徹底的弱點檢測,在檢測之前要確保其檢測特徵庫是最新的。所有工作完成後,還應當在後續的一段時間內,安排專人對此系統進行實時監控,以確信系統已經不會再次被此類入侵事件攻擊。
如果攻擊者攻擊系統是為了控制系統成為肉雞,那麼,他們為了能夠長期控制系統,就會在系統中安裝相應的後門程序。同時,為了防止被系統用戶或管理員發現,攻擊者就會千方百計地隱藏他在系統中的操作痕跡,以及隱藏他所安裝的後門。
因而,我們只能通過查看系統進程、網路連接狀況和埠使用情況來了解系統是否已經被攻擊者控制,如果確定系統已經成為了攻擊者的肉雞,那麼就應當按下列方式來進行入侵恢復:
(1)、立即分析系統被入侵的具體時間,目前造成的影響范圍和嚴重程度,然後將被入侵系統建立一個快照,保存當前受損狀況,以更事後分析和留作證據。
(2)、使用網路連接監控軟體或埠監視軟體檢測系統當前已經建立的網路連接和埠使用情況,如果發現存在非法的網路連接,就立即將它們全部斷開,並在防火牆中添加對此IP或埠的禁用規則。
(3)、通過Windows任務管理器,來檢查是否有非法的進程或服務在運行,並且立即結束找到的所有非法進程。但是,一些通過特殊處理的後門進程是不會出現在 Windows任務管理器中,此時,我們就可以通過使用Icesword這樣的工具軟體來找到這些隱藏的進程、服務和載入的內核模塊,然後將它們全部結束任務。
可是,有時我們並不能通過這些方式終止某些後門程序的進程,那麼,我們就只能暫停業務,轉到安全模式下進行操作。如果在安全模式下還不能結束掉這些後門進程的運行,就只能對業務數據做備份後,恢復系統到某個安全的時間段,再恢復業務數據。
這樣,就會造成業務中斷事件,因此,在處理時速度應當盡量快,以減少由於業務中斷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有時,我們還應當檢測系統服務中是否存在非法注冊的後門服務,這可以通過打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中的"服務"來檢查,將找到的非法服務全部禁用。
(4)、在尋找後門進程和服務時,應當將找到的進程和服務名稱全部記錄下來,然後在系統注冊表和系統分區中搜索這些文件,將找到的與此後門相關的所有數據全部刪除。還應將"開始菜單"-"所有程序"-"啟動"菜單項中的內容全部刪除。
(5)、分析系統日誌,了解攻擊者是通過什麼途徑入侵系統的,以及他在系統中做了什麼樣的操作。然後將攻擊者在系統中所做的所有修改全部更正過來,如果他是利用系統或應用程序漏洞入侵系統的,就應當找到相應的漏洞補丁來修復這個漏洞。
如果目前沒有這個漏洞的相關補丁,就應當使用其它安全手段,例如通過防火牆來阻止某些IP地址的網路連接的方式,來暫時防範通過這些漏洞的入侵攻擊,並且要不斷關注這個漏洞的最新狀態,出現相關修復補丁後就應當立即修改。給系統和應用程序打補丁,我們可以通過相應的軟體來自動化進行。
(6)、在完成系統修復工作後,還應當使用弱點檢測工具來對系統和應用程序進行一次全面的弱點檢測,以確保沒有已經的系統或應用程序弱點出現。我們還應用使用手動的方式檢查系統中是否添加了新的用戶帳戶,以及被攻擊做修改了相應的安裝設置,例如修改了防火牆過濾規則,IDS/IPS的檢測靈敏度,啟用被攻擊者禁用了的服務和安全軟體。
2.進一步保證入侵恢復的成果
(1)、修改系統管理員或其它用戶帳戶的名稱和登錄密碼;
(2)、修改資料庫或其它應用程序的管理員和用戶賬戶名稱和登錄密碼;
(3)、檢查防火牆規則;
(4)、如果系統中安裝有殺毒軟體和IDS/IPS,分別更新它們的病毒庫和攻擊特徵庫;
(5)、重新設置用戶許可權;
(6)、重新設置文件的訪問控制規則;
(7)、重新設置資料庫的訪問控制規則;
(8)、修改系統中與網路操作相關的所有帳戶的名稱和登錄密碼等。
當我們完成上述所示的所有系統恢復和修補任務後,我們就可以對系統和服務進行一次完全備份,並且將新的完全備份與舊的完全備份分開保存。
在這里要注意的是:對於以控制系統為目的的入侵活動,攻擊者會想方設法來隱藏自己不被用戶發現。他們除了通過修改或刪除系統和防火牆等產生的與他操作相關的日誌文件外,高明的黑客還會通過一些軟體來修改其所創建、修改文件的基本屬性信息,這些基本屬性包括文件的最後訪問時間,修改時間等,以防止用戶通過查看文件屬性來了解系統已經被入侵。因此,在檢測系統文件是否被修改時,應當使用RootKit Revealer等軟體來進行文件完整性檢測。二、 以得到或損壞系統中機密數據為目的的系統入侵恢復
現在,企業IT資源中什麼最值錢,當然是存在於這些設備當中的各種機密數據了。目前,大部分攻擊者都是以獲取企業中機密數據為目的而進行的相應系統入侵活動,以便能夠通過出售這些盜取的機密數據來獲取非法利益。
如果企業的機密數據是以文件的方式直接保存在系統中某個分區的文件夾當中,而且這些文件夾又沒有通過加密或其它安全手段進行保護,那麼,攻擊者入侵系統後,就可以輕松地得到這些機密數據。但是,目前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還在使用這種沒有安全防範的文件保存方式,這樣就給攻擊者提供大在的方便。
不過,目前還是有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是將數據保存到了專門的存儲設備上,而且,這些用來專門保存機密數據的存儲設備,一般還使用硬體防火牆來進行進一步的安全防範。因此,當攻擊者入侵系統後,如果想得到這些存儲設備中的機密數據,就必需對這些設備做進一步的入侵攻擊,或者利用網路嗅探器來得到在內部區域網中傳輸的機密數據。
機密數據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可以說是一種生命,例如客戶檔案,生產計劃,新產品研究檔案,新產品圖庫,這些數據要是泄漏給了競爭對象,那麼,就有可能造成被入侵企業的破產。對於搶救以得到、破壞系統中機密數據為目的的系統入侵活動,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入侵帶來的數據損失,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資料庫還沒有被攻破之前就阻止入侵事件的進一步發展。
試想像一下,如果當我們發現系統已經被入侵之時,所有的機密數據已經完全泄漏或刪除,那麼,就算我們通過備份恢復了這些被刪除的數據,但是,由於機密數據泄漏造成的損失依然沒有減少。因此,我們必需及時發現這種方式的系統入侵事件,只有在攻擊者還沒有得到或刪除機密數據之前,我們的恢復工作才顯得有意義。
當然,無論有沒能損失機密數據,系統被入侵後,恢復工作還是要做的。對於以得到或破壞機密數據為目的的系統入侵活動,我們仍然可以按此種入侵活動進行到了哪個階段,再將此種類型的入侵活動細分為還沒有得到或破壞機密數據的入侵活動和已經得到或破壞了機密數據的入侵活動主兩種類型。
1、恢復還沒有得到或破壞機密數據的被入侵系統
假設我們發現系統已經被入侵,並且通過分析系統日誌,或者通過直接觀察攻擊者對資料庫進行的後續入侵活動,已經了解到機密數據還沒有被攻擊者竊取,只是進入了系統而已,那麼,我們就可以按下列方式來應對這樣的入侵活動:如果企業規定在處理這樣的系統入侵事件時,不允許系統停機,那麼就應當按這種方式來處理:
(1)、立即找到與攻擊源的網路連接並斷開,然後通過添加防火牆規則來阻止。通常,當我們一開始就立即斷開與攻擊源的網路連接,攻擊者就會立即察覺到,並由此迅速消失,以防止自己被反向追蹤。因而,如果我們想抓到攻擊者,讓他受到法律的懲罰,在知道目前攻擊者進行的入侵攻擊不會對資料庫中的機密數據造成影響的前提下,我們就可以先對系統當前狀態做一個快照,用來做事後分析和證據,然後使用IP追捕軟體來反向追蹤攻擊者,找到後再斷開與他的網路連接。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進行反向追蹤會對正常的系統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如果被黑客發現,他們有時會做最後一搏,會破壞系統後逃避,因而在追捕的同時要注意安全防範。只是,大部分的企業都是以盡快恢復系統正常運行,減少入侵損失為主要目的,因此,立即斷開與攻擊源的網路連接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2)、對被入侵系統的當前狀態建立快照,以便事後分析和留作證據。
(3)、通過分析日誌文件和弱點檢測工具找到攻擊者入侵系統的漏洞,然後了解這些系統漏洞是如何得到的。如果漏洞是攻擊者自己分析得到的,那麼就可能還沒有相應的漏洞修復補丁,因而必需通過其它手段來暫時防範再次利用此漏洞入侵系統事件的發生;如果漏洞是攻擊者通過互聯網得到的,而且漏洞已經出現了相當一段時間,那麼就可能存在相應的漏洞修復補丁,此時,就可以到系統供應商建立的服務網站下載這些漏洞補丁修復系統;如果攻擊者是通過社會工程方式得到的漏洞,我們就應當對當事人和所有員工進行培訓,以減少被再次利用的機率。
(4)、修改資料庫管理員帳號名稱和登錄密碼,重新為操作數據的用戶建立新的帳戶和密碼,並且修改資料庫的訪問規則。至於剩下的系統恢復工作,可以按恢復以控制系統為目的的系統入侵恢復方式來進行。
2、恢復已經得到或刪除了機密數據的被入侵系統
如果當我們發現系統已經被入侵時,攻擊者已經得到或刪除了系統中全部或部分的機密數據,那麼,現在要做的不是試圖搶救已經損失了的數據,而是保護沒有影響到的數據。由於此類系統入侵事件已經屬於特別嚴重的入侵事件,我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盡快斷開與攻擊源的網路連接。
如果允許系統停機處理這類嚴重系統入侵事件,那麼就可以直接拔掉網線的方式斷開被入侵系統與網路的直接連接。當系統仍然不允許停機處理時,就應當通過網路連接監控軟體來找到系統與攻擊源的網路連接,然後斷開,並在防火牆中添加相應的規則來攔截與攻擊源的網路連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此次系統入侵事件進一步的惡化,保護其它沒有影響到的數據。
斷開與攻擊源的連接後,我們就應當立即分析數據損失的范圍和嚴重程度,了解哪些數據還沒有被影響到,然後立即將這些沒有影響到的數據進行備份或隔離保護。對於丟失了數據的系統入侵事件,我們還可以將它歸納成以下的三個類別:
(1)、數據被竊取。
當我們檢測資料庫時發現數據並沒有被刪除或修改,但是通過分析系統日誌和防火牆日誌,了解攻擊者已經進入了資料庫,打開了某些資料庫表,或者已經復制了這些資料庫表,那麼就可以確定攻擊者只是竊取了數據而沒有進行其它活動。此時,應當按前面介紹過的方法先恢復系統到正常狀態,然修補系統和資料庫應用程序的漏洞,並對它們進行弱點檢測,發現沒有問題後分別做一次完全備份。還應當修改系統管事員和資料庫管理員帳戶的名稱和登錄密碼,所有的操作與前面提到過的方式相同。只是多出了資料庫的恢復工作。
(2)、數據被修改
如果我們在分析資料庫受損情況時發現攻擊者並沒有打開資料庫表,而是通過資料庫命令增加、修改了資料庫某個表中的相關內容。那麼,我們不得不一一找出這些非授權的數據表相關行,然後將它們全部修正或刪除。如果修改的內容有關某個行業,例如辦理駕駛證的政府機關,辦理畢業證的教育機構,或者辦理其它各種執照相關單位等,那麼,還要將攻擊者修改的內容向外界公布,說明這些被攻擊者修改或添加的內容是無效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影響。其它的系統和資料庫恢復處理方式與數據被竊取方式相同。
(3)、數據被刪除
如果我們在分析資料庫受損情況時,發現攻擊者不僅得到了機密數據,而且將系統中的相應資料庫表完全刪除了,那麼,我們在斷開與其網路連接時,要立即著手恢復這些被刪除了的數據。
當我們通過備份的方式來恢復被刪除的數據時,在恢復之前,一定要確定系統被入侵的具體時間,這樣才知道什麼時候的備份是可以使用的。這是因為,如果我們對資料庫設置了每日的增量備份,當攻擊者刪除其中的內容時,非法修改後的資料庫同樣被備份了,因此,在入侵後的增量備份都不可用。同樣,如果在系統被入侵期間,還對資料庫進行了完全備份,那麼,這些完全備份也不可用。
如果允許我們停機進行處理,我們可以拆下系統上的硬碟,接入其它系統,然後通過文件恢復軟體來恢復這些被刪除的文件,但是,對於資料庫表中內容的刪除,我們只能通過留下的紙質文檔,來自己慢慢修正。
在這里我們就可以知道,備份並不能解決所有的系統入侵問題,但仍然是最快、最有效恢復系統正常的方式之一。通過這我們還可以知道,及時發現系統已經被入侵對於搶救系統中的機密數據是多麼的重要。三、 以破壞系統或業務正常運行為目的的系統入侵恢復
當攻擊者入侵系統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系統或系統中的正常業務不能正常運行,如果我們發現不及時,當這類系統入侵事件攻擊成功後,就會造成系統意外停機事件和業務意外中斷事件。
處理這類系統入侵事件時,已經沒有必需再考慮系統需不需要停機處理的問題了,既然系統都已經不能正常運行了,考慮這些都是多餘的,最緊要的就是盡快恢復系統正常運行。對於這類事件,也有下列這幾種類別,每種類別的處理方式也是有一點區別的:
1、系統運行正常,但業務已經中斷
對於此類系統入侵事件,我們可以不停機進行處理,直接以系統在線方式通過備份來恢復業務的正常運行,但在恢復前要確定系統被入侵的具體時間,以及什麼時候的備份可以使用,然後按本文前面介紹的相關系統入侵恢復方式來恢復系統和業務到正常狀態。
對於沒有冗餘系統的企業,如果當時非常迫切需要系統業務能夠正常運行,那麼,也只有在通過備份恢復業務正常運行後直接使用它。但在沒有修復系統或應用程序漏洞之前,必需安排專人實時監控系統的運行狀況,包括網路連接狀況,系統進程狀況,通過提高IDS/IPS的檢測力度,添加相應的防火牆檢測規則來暫時保護系統安全。
2、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但系統中與業務相關的內容沒有受到破壞
此時,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盡快讓系統恢復正常運行,但是要保證系統中與業務相關的數據不能受到損害。如果與業務相關的重要數據不在系統分區,那麼,將系統從網路中斷開後,我們就可以通過另外保存的系統完全備份來迅速恢復系統到正常狀態,這是最快速的解決方法。
但是,如果與業務相關的數據全部或部分存放在系統分區,那麼,為了防止當前業務數據的完整性,我們應當先通過像WinPE光碟系統的方式啟動Winpe系統,然後將與業務相關的重要數據全部備份到其它獨立的存儲設備中,再對系統分區進行備份恢復操作。
如果我們發現系統的完全備份不可用,我們就只能在保證與業務相關的重要數據不損失的情況下,進行全新的操作系統安裝方式來恢復系統正常運行,然後再安裝業務應用程序,來恢復整個系統業務的正常運行。但是,由於這種方式是重新全新安裝的操作系統,因此,如沒有特殊的要求,應當對系統和應用程序做好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並完全備份後,才將系統連入網路當中。
至於剩下的系統恢復工作,可以按恢復以控制系統為目的的系統入侵恢復方式來進行。
3、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系統中的業務也已經被破壞
此時,首先按第二種方式恢復系統正常運行,然後再在系統中重新安裝與業務相關應用程序,並且盡量通過備份恢復與業務相關的數據。至於剩下的系統恢復工作,可以按恢復以控制系統為目的的系統入侵恢復方式來進行。
當系統或業務被破壞不能運行後,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是肯定的,我們按上述方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盡量加快系統和業務恢復正常運行的速度,減少它們停止運行的時間,盡量降低由於系統停機或業務中斷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在對入侵系統進行恢復處理的過程中,對於一些與企業經營生死相依的特殊業務,例如電子郵件伺服器,由於郵件伺服器是為員工和客戶提供郵件伺服器的,如果郵件伺服器停用,勢必會影響的業務的正常往來。因此,對郵件伺服器進行入侵恢復前,在使用本文前面所描述的方法進行進,還應當完成下列的工作:
(1)、啟用臨時郵箱,如果受影響的郵件伺服器是企業自身的,可以通過申請郵件伺服器提供商如Sina、163等的郵箱作為代替。
(2)、然後將臨時郵箱信息盡快通知供貨商和合作夥伴。
(3)、完成這些的工作後,就可以對被入侵的郵件伺服器系統作相應的入侵恢復處理,恢復的方式與本文前面描述的方式相同。
四、 事後分析
當成功完成任何一種系統入侵類型的處理工作後,我們還必需完成與此相關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對系統入侵事件及事件處理過程進行事後分析。
事後分析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文檔資料的基礎上的,因而,我們在對被入侵系統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應當將事件處理過程中的所有操作內容和方式全部細致地記錄下來。另外,我在描述如何恢復被入侵系統的處理過程中,在每次進行入侵恢復前都要求將受損系統的當前狀態建立快照,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事後可以通過它來進行入侵分析。
我們通過對被入侵系統進行入侵分析,就能了解到此次入侵事件影響的范圍和損失的嚴重程度,以及處理它所花費的時間、人力和物力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分析此次入侵事件,可以了解攻擊者是通過什麼方式入侵系統的。
通過了解攻擊者入侵系統的各種方式,就可以從中學習到相應的防範對策,為我們的安全防範工作帶來相應的寶貴經驗,讓我們以後知道如何去應對與此相似的系統入侵活動。並由此來修改安全策略中不規范的內容,或添加相應的安全策略,使安全策略適應各個時期的安全防範需求。
同樣,對每次系統入侵事件的處理過程進行分析,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或事件處理團隊在應對系統入侵事件時的操作是否正確,是否產生了不必要的操作,是否產生了人為的失誤,這些失誤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哪些操作提高了處理的效率等等有用的信息。通過對系統入侵恢復處理過程的事後分析,能讓我們增加相應的事件入侵響應能力,而且,還可以找出事件響應計劃中不規范的內容,並由此做相應的修正。
對系統入侵事件和其恢復處理過程進行事後分析得出的結論,都應當全部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並上報給上級領導。同時,還應當將處理結果發到每個事件響應小組成員手中,或企業中各個部門領導手中,由各部門分別組織學習,以防止此類系統入侵事件再次發生。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將事件發生和處理情況通告給合作夥伴和客戶,以幫助它們防範此類系統入侵事件的發生,或告知系統或應用軟體提供商,讓他們盡快產生相應的漏洞補丁。
E. 如何掃描win伺服器漏洞
先把虛擬機里的XP系統電源關了,然後打開工具欄上的VM->Settings,選中Hard Disk,在右邊出現了Utilities的一個下拉欄,OK,點擊它選擇Map,這時彈出一個「Map Virtual Disk」窗口,選擇系統分區,將「Open file in read-only mode」的默認選擇去掉,這時會有個警告的提示框,提醒我們不要亂來,否則黎叔會很生氣的哦^_^。沒關系,我們只是改改密碼而已,不用理它。好了,點擊OK進入映射盤中,噢耶,看到了虛擬系統中的系統盤。接下來就是老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