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雲化技術
『壹』 雲計算技術有哪些特點
雲計算特點如下:
(1) 超大規模
「雲」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企業私有雲一般擁有數百上千台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2) 虛擬化
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
(3) 高可靠性
「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
(4) 通用性
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
(5) 高可擴展性
「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6) 按需服務
「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像自來水,電,煤氣那樣計費。
(7) 極其廉價
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雲」的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雲計算可以徹底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但同時也要重視環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為人類進步做貢獻,而不是簡單的技術提升。
(8) 潛在的危險性
雲計算服務除了提供計算服務外,還必然提供了存儲服務。但是雲計算服務當前壟斷在私人機構(企業)手中,而他們僅僅能夠提供商業信用。對於政府機構、商業機構(特別像銀行這樣持有敏感數據的商業機構)對於選擇雲計算服務應保持足夠的警惕。一旦商業用戶大規模使用私人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無論其技術優勢有多強,都不可避免地讓這些私人機構以「數據(信息)」的重要性挾制整個社會。對於信息社會而言,「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雲計算中的數據對於數據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戶雲計算用戶是保密的,但是對於提供雲計算的商業機構而言確實毫無秘密可言。所有這些潛在的危險,是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選擇雲計算服務、特別是國外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貳』 雲伺服器的技術
虛擬機可以突破單個物理機的限制,動態的資源調整與分配消除伺服器及存儲設備的單點故障,實現高可用性。當一個計算節點的主機需要維護時,可以將其上運行的虛擬機通過熱遷移技術在不停機的情況下遷移至其他空閑節點,用戶會毫無感覺。在計算節點物理損壞的情況也可以在3分鍾左右將其業務遷移至其他節點運行,具有十分高的可靠性。
『叄』 雲伺服器在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的
雲計算分為iaas,paas,saas三層,iaas層是指基礎設施層,paas是平台服務層,saas是軟體服務層,所以雲計算是分為三層實現的,需要硬體設備集群,底層搭建架構技術(OpenStack)虛擬化技術(kvm)虛擬出資源池,劃分出多台雲伺服器資源及其它雲計算產品
『肆』 雲計算有哪些技術
雲物聯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 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 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 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 2. 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雲安全 雲安全,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Cloud Security)」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 雲存儲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 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麼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雲存儲系統,所以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 隱私 雲計算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雲技術要求大量用戶參與,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隱私問題。用戶參與即要收集某些用戶數據,從而引發了用戶數據安全的擔心。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雲技術收集。正因如此,在加入雲計劃時很多廠商都承諾盡量避免收集到用戶隱私,即使收集到也不會泄露或使用。但不少人還是懷疑廠商的承諾,他們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少知名廠商都被指責有可能泄露用戶隱私,並且泄露事件也確實時有發生。
『伍』 通俗易懂解釋雲伺服器是什麼,與傳統伺服器有何區別與優勢
伺服器通俗的講就是一種空間,可以存放東西的空間,還有可以說伺服器就是一台性能更高,計算能力更強,而且一直通著電的電腦。
說它是一種空間是因為伺服器可以存放東西,一般伺服器的用法就是運行項目,但其實可以用的方向很多,比如用於當做一個電子檔案庫,存放文件,或者用作是雲端的一個硬碟去使用,部署FTP,上傳下載文件。
為什麼說伺服器是電腦呢,其本質其實就是一台超級電腦,電腦是用來計算的,可以運行軟體,存儲數據,提供計算服務。但是往往都是使用伺服器來提供計算和服務,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日常用的網站,手機軟體,需要持續不斷的訪問,或者說需要在任意的時間都可以持續的訪問,如果僅僅是電腦的話,一方面散熱能力不行,一方面持續的運行會加快壽命的縮短,所謂術業有專攻,所以伺服器就主要用來運行程序。
專業一點說伺服器就是提供服務的機器,如何提供服務,提供什麼服務。這里的服務指的就是我們日常用的各種服務軟體,那提供服務的方式舉個例子,比如一個網站,就是先部署網站的資料庫,運行網站的容器,例如tomcat,網站項目,java的話就是war包,然後啟動起來之後就可以對外提供服務了。
『陸』 想要把傳統IDC的伺服器硬體租賃轉化成雲服務提供,有什麼辦法
當下國內許多IDC服務商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整體業務下滑,不僅營收減少,還造成大量閑置資源浪費,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IDC服務商將原來的硬體租賃轉成提供雲服務。
通過ZKEYS系統和配套的受控端,IDC服務商將自有閑置伺服器及機房資源運用雲化技術按需生產成裸金屬伺服器、雲伺服器、負載均衡、租用伺服器、雲資料庫等雲產品。
這個過程中,IDC服務商無需進行技術開發與人員擴充,只需按照系統要求操作即可,提高效率的同時大大地降低成本,輕松完成傳統業務雲化轉型。
『柒』 CU雲化的優勢與面臨的挑戰
1、利於實現無線網的切片。CU雲化可以實現資源部署的靈活性,通過無線網雲化,可提升未來網路的彈性和敏捷性:一方面實現了軟硬體解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實現網路功能解耦和軟體化,支持網路功能可編排和可定製,以及自動化的彈性伸縮,縮短服務上線周期,降低TCO。虛擬化是切片實現的基礎,但是目前CU/DU合設設備的實時處理模塊採用通用伺服器效率過低,難以滿足業務需求,還需採用專用硬體,而專用硬體難以實現虛擬化。但是把需要專用硬體的部分分離出來成為AAU和DU,非實時模塊分離為CU運行在通用伺服器上,通過虛擬化技術可以更好支持網路切片。
2、利於實現基帶資源共享。DU集中,CU雲化的部署方式類似C-RAN架構,可以形成基帶資源池共享基帶資源。由於不同DU話務峰值不同步,因此CU上的資源可以取得統計復用收益,可以動態調度以處理不同的AAU的基帶信號,適宜在潮汐效應明顯的區域進行資源動態調度,提升資源利用率。
3、利於實現站間協同。CU雲化部署連接多個DU,利於多小區間協作,特別是eMBB場景中5G小微站密集組網區域,CU可對多個小站進行高層協作,利於引入雙連接、多載波聚合技術提升網路性能。
1、無線空口時延增加。增加了中傳時延和CU處理時延及傳輸設備時延,增加的時延雖然占總的端到端網路時延佔比不太大,但足以對超低時延業務帶來很大影響。
2、系統交付難度增加。雲化(軟硬體解耦)極大增加了系統集成交付難度,新架構新技術實施需要充分驗證。
3、網路管理復雜性增加。RAN側分離為CU/DU兩個網元,它們之間的對接參數配置、版本兼容性都會比LTE的單eNB架構更加復雜。
4、可靠性要求提高:CU雲化配置較高容量,單點故障影響面大,對CU的機房配套設施可靠性要求提高,且CU位置要求有L3承載節點。
5、協同增益有限。站間協作功能主要是物理層和MAC層,但是CU負責高層處理,CU集中對站間協同增益有限。
『捌』 雲計算伺服器虛擬化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雲計算伺服器虛擬化的核心技術,CPU虛擬化:CPU虛擬化把物理CPU抽象成虛擬CPU,任意時刻一個物理CPU只能運行一個虛擬CPU的指令。
內存虛擬化:內存虛擬化技術把物理機的真實物理內存統一管理,包裝成多個虛擬的物理內存分別供若干個虛擬機使用,螞牢使得每個虛擬機擁有各自獨立的內存空間。
設備與I/O虛擬化:設備與I/O虛擬化技術對物理機的真實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包裝成多個虛擬設備給若干個虛擬機使用,響應每個虛擬機的設備訪問請求歌轎攀和I/O請求。
網路虛擬化:網路虛擬化是將多個硬體或軟體網路資源及相關的網路功能集成到一個可用軟體中統一管控的過程,並且對於網路應用而言,該網路環境的實現方式是透明的。
實時遷移技術:實時遷移技術是在虛擬機運行過程中,將整個虛擬機的運行狀態完整快速地從原來所在的宿主機硬體平台遷移到新的宿主機硬體平台上,並且整個遷移過程是平滑的,用戶幾乎不會察爺蚊覺到任何差異。
【感興趣的話點擊此處,免費了解一下】
億萬克作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品牌,擁有中國第一、世界前二的行業領先技術,致力於新型數據中心建設,構築雲端安全數字底座,為客戶提供集產品研發、生產、部署、運維於一體的伺服器及IT系統解決方案業務,所有產品和技術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應用領域涵蓋雲計算、數據中心、邊緣計算、人工智慧、金融、電信、教育、能源等,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安全自主可控技術服務保障。
『玖』 雲計算伺服器有哪些要求
那麼雲計算有哪些特點呢?
1、超大規模 「雲」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亞馬遜、IBM、微軟和Yahoo等公司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2、虛擬化 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一個PDA,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獲取各種能力超強的服務。
3、高可靠性 「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更加可靠。
4、通用性 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於變萬化的應用,同一片「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
5、高可伸縮性 「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6、按需服務 「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用戶按需購買,像自來水、電和煤氣那樣計費。
7、極其廉價 「雲」的特殊容錯措施使得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管理使數據中心管理成本大幅降低;「雲」的公用性和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雲」設施可以建在電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從而大幅降低能源成本。
雲計算對伺服器的要求
在了解了雲計算之後,我們再說回雲計算伺服器,現在對於雲計算伺服器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與傳統伺服器相比,傳統伺服器中,包含處理器摸塊、存儲模塊、網路模塊、電源、風扇等設備。
雲伺服器關注的是高性能吞吐量計算能力,關注的是在一段時間內的工作最總和。因此,雲伺服器在架構上和傳統的伺服器有著很大的區別。
架構上,雲伺服器體系架構包含雲處理器模塊、網路處理模塊、存儲處理模塊與系統件理模塊等。這種架構的優勢使得雲伺服器可以大大提高了利用率,採用多個雲處理器完成系統設計,引入低功耗管理理念完成對系統的集中冗餘管理,同時在系統中省去了很多重復的硬體。
雲伺服器一般包括線程、核、處理器、網路、加速器等功能單元全部計算的總和。因此,雲計算一般都有著龐大的數據輸入量或海量的工作集。那麼伺服器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我們詳細的來說一說。
高密度
高密度低成本基本上已經是雲伺服器的基本要求了,按照雲計算中心本身的特點,雲伺服器應該和雲計算中心高密度、低功耗、低成本的特點相符,即主要面向大規模部署的雲應用。高密度伺服器能夠減少延遲、提高反應速度。目前高密度伺服器主要分為多路機架和刀片伺服器。
虛擬化
伺服器虛擬化的能力,可以說直接影響雲計算的效果。由於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實現了將高負載節點中的某些虛擬機實時遷移到低負載的節點,把多個低負載的虛擬機合並到一個物理節點,並將多餘的空閑物理節點關閉,以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使負載達到均衡,從而使上層應用的性能得到了保障,同時還達到了減少能耗的目的。
因此雲計算利用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可實現對虛擬機的部署和配置,通過對虛擬機的快速部署和實時遷移能大大提高系統的效能,還可通過對虛擬機資源的調整來實現軟體系統的可伸縮性,確保系統能迅速從故障中恢復並繼續提供服務,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所以在購買雲伺服器的時候,伺服器硬體虛擬化的支持程度是考量伺服器的一個重要因素。
橫向擴展
根據雲計算的第一個特點「超大規模」來說,雲計算伺服器的橫向擴展能力就變得至關重要,目前英特爾已經推出了橫向擴展的存儲解決方案,結合英特爾的硬體,可以對這種大量的文件訪問提供更高資料庫和更好的可擴展性,而英特爾萬兆網卡可以結合英特爾虛擬化技術,為整個雲計算的中心提供更高效、更安全以及更簡化的方式,保證了雲數據中心的靈活性。
並行計算
雲計算在某種形式上來說就是分布式計算、並行計算、網格計算等一脈相傳的技術路線,從概念上來說,可以把雲計算看成是「存儲雲」+「計算雲」的有機結合,而計算雲就是指並行計算,因此,雲計算的基礎架構首先是要確保能實現並行計算。
總結:
綜上所述雲計算對於伺服器本身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但對於伺服器的結構靈活性上來說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就是對於伺服器的計算密度、虛擬化能力、以及是否能夠實現並行計算的能力這幾方面要注重的去考慮,所以我們再去挑選伺服器的時候,結合上述的四點要求去做,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