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雲伺服器 » 怎麼創建集群伺服器

怎麼創建集群伺服器

發布時間: 2022-10-06 19:05:27

『壹』 windows搭建集群伺服器

你這個需求是備份吧,Windows有兩種服務可以解決你現在的問題:
1、網路負載均衡,可以把指定的伺服器添加到負載均衡群中,並指定網路埠和協議,選擇負載均衡集群切換模式是按照一對一還是交叉負載均衡;
2、故障轉移集群,可以針對進程判斷是否啟用備份機的指定進程;

這兩個集群各有各的用途,同時對於搭建也有自己的要求,完成集群後所對應的功能也略有不同。

部署:
負載均衡不需要額外設備;
但故障轉移,需要iSCSI存儲設備支持;

用途:
負載均衡針對網路埠,重點在於均衡,可以通過交叉策略,保證a/b的訪問量一致,或者單一主機方式,保證在宕機或網線不通的情況下切換到備機;
故障轉移,可以精確監控到進程,保證進程出現故障(包括宕機)即可轉移到備機;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你需要什麼級別的備份,要求高的話,上故障轉移(但是要增加設備——iSCSI),要求簡單,就上負載均衡

『貳』 如何創建伺服器集群,就是把幾台伺服器變成一台虛擬的伺服器

比如:weblogic 它本身帶有集群向導,你只要配置,機器ip,代理伺服器ip ,部署你的項目即可。建議你去找一個weblogic集群的詳細資料,自己在自己機器上配置一下,你就明白它的意思了。

『叄』 怎麼做集群伺服器

網站的文件集群跟備份很重要。首先推薦伺服器使用lnmp環境(linux+nginx+mysql+php),然後在來做集群。集群分三步走:
第一:域名支持智能解析。
第二:組建好主伺服器跟分伺服器。
第三:安裝好自動備份軟體,推薦:rsync。使用增量備份。設置1分鍾自動發送一次。
原理如下:a為主伺服器,b為分伺服器。在a伺服器上面更新網站的新內容,生成的新文件,在1分鍾內,自動檢測a伺服器文件是否有變動,如果有,自動更新。以此類推。組建集群。

『肆』 怎麼做集群伺服器

集群是需要軟體和硬體配合的,首先物理上需要有多台計算機(最好是相同型號的),在這些計算機上安裝相同的操作系統(通常都是Linux),然後在各個機器上配置SSH,確保這些機器能夠彼此免輸入密碼直接通信,接著需要在這些機器上安裝集群軟體,具體安裝哪種需要看你的需求,如VMWare、OpenStack、Hadoop、Docker等,安裝方法也都不一樣,可以參考具體的教程。

『伍』 使用 redis-cli 搭建 Redis 集群

參考: Redis 集群教程

redis.conf 文件中包含很多信息,如:埠號、持久化方式、持久化的文件等等。

使用寫入了不同埠號的配置文件就可以啟動多個 Redis 實例。
下面是一個最少選項的集群的配置文件:

文件中的 cluster-enabled 選項用於開實例的集群模式, 而 cluster-conf-file 選項則設定了保存節點配置文件的路徑, 默認值為 nodes.conf 。節點配置文件無須人為修改, 它由 Redis 集群在啟動時創建, 並在有需要時自動進行更新。

要讓集群正常運作至少需要三個主節點,不過在剛開始試用集群功能時, 強烈建議使用六個節點: 其中三個為主節點, 而其餘三個則是各個主節點的從節點。

首先, 讓我們進入一個新目錄, 並創建六個以埠號為名字的子目錄, 稍後我們在將每個目錄中運行一個 Redis 實例: 命令如下:

文件夾 7000 至 7005 中, 各創建一個 redis.conf 文件, 文件的內容可以使用上面的示例配置文件, 但記得將配置中的 port 和 cluster-conf-file 中的埠號數字 從 7000 改為與文件夾名字相同的號碼。不同的集群節點要使用不同的 cluster-conf-file 。
配置文件的路徑是可以自定義的。創建完畢後分別啟動一個實例。

網上看到的教程,包括參考的官方文檔里的文章,大多是使用以下方式創建集群。

這個命令在這里用於創建一個新的集群, 選項–replicas 1 表示我們希望為集群中的每個主節點創建一個從節點。
之後跟著的其他參數則是這個集群實例的地址列表,3 個 master 3 個 slave redis-trib 會列印出一份預想中的配置給你看,如果你覺得沒問題的話,就可以輸入 yes,redis-trib 就會將這份配置應用到集群當中,讓各個節點開始互相通訊,最後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這表示集群中的 16384 個槽都有至少一個主節點在處理,集群運作正常。

但是在 Redis 的 github 倉庫 中看到,該文件已經不建議使用。

我在 手把手教你實現 Docker 部署 Redis 集群 的評論中看到, 現在 redis-cli --cluster 命令已經可以創建集群,分配槽,分配主從伺服器了 ,於是使用以下命令了解到相關的命令。

可以看到,命令的組成形式和舊方式是一致的。

可以看到執行命令後,redis 客戶端做了以下工作:

輸入 yes 後,redis 客戶端做了以下工作:

集群搭建完畢。

因為 Redis Cluster 默認要求所有的槽位被覆蓋,可以通過修改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yes 配置來改變該行為。
CLUSTERDOWN The cluster is down in redis 這里的回答中提到:我們可以使用 N 個Master 和 N+1 個 Slave,正常情況下多餘的一個實例作為隨機一個 Master 的 Slave,一旦有實例宕機,可以迅速頂替,以保證每個主節點總是有至少一個從節點保持數據同步。

ps:搜索命令行的輸出時,才看到 深入理解Redis系列之集群環境搭建 這篇文章,有時候搜索的關鍵詞不合適容易走彎路啊……

『陸』 如何最快搭建LINUX伺服器集群

1.2.並行技術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造四節點的小集群系統的例子,它是構建在Linux操作系統上,通過MPICH軟體包實現的,希望這個小例子能讓大家對集群系統的構建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構建一個四節點的集群系統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建造四節點的小集群系統的例子,它是構建在Linux操作系統上,通過MPICH軟體包實現的,希望這個小例子能讓大家對集群系統的構建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設備
1).4台採用Pentium II處理器的PC機,每台配
置64M內存,2GB以上的硬碟,和EIDE介面的光碟驅動器。
2).5塊100M快速乙太網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塊卡用於連接集群中的結點,另外一塊用於將集群中的其中的一個節點與其它網路連接。)
3).5根足夠連接集群系統中每個節點的,使用5類非屏蔽雙絞線製作的RJ45纜線
4).1個快速乙太網(100BASE-Tx)的集線器或交換機
5).1張Linux安裝盤
2.2 構建說明
對計算機硬體不熟的人,實施以下這些構建步驟會感到吃力。如果是這樣,請找一些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1. 准備好要使用的採用Pentium II處理器的PC機。確信所有的PC機都還沒有接上電源,打開PC機的機箱,在准備與網路上的其它設備連接的PC機上安裝上兩塊快速乙太網卡,在其它的 PC機上安裝上一塊快速乙太網卡。當然別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內存。確定完成後蓋上機箱,接上電源。
2. 使用4根RJ45線纜將四台PC機連到快速乙太網的集線器或交換機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線將額外的乙太網卡(用於與其它網路相連的那塊,這樣機構就可以用上集群)連接到機構的區域網上(假定你的機構區域網也是快速乙太網),然後打開電源。
3. 使用LINUX安裝盤在每一台PC機上安裝。請確信在LINUX系統中安裝了C編譯器和C的LIB庫。當你配置TCP/IP時,建議你為四台PC分別指定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為你的伺服器節點(擁有兩塊網卡的那台)。在這個伺服器節點上的那塊與機構區域網相連的網卡,你應該為其指定一個與機構區域網吻合的IP地址。
4.當所有PC都裝好Linux系統後,編輯每台機器的/etc/hosts文件,讓其包含以下幾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編輯每台機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幾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這些配置是為了讓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執行分布式的並行處理應用。
1. 在伺服器節點
,建一個/mirror目錄,並將其配置成為NFS伺服器,並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節點上,也建一個/mirror目錄,關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這個目錄從伺服器上輸出,裝載在各個客戶端,以便在各個節點間進行軟體任務的分發。
4. 在伺服器節點上,安裝MPICH。MPICH的文檔可在
5.任何一個集群用戶(你必須在每一個節點新建一個相同的用戶),必須在/mirror目錄下建一個屬於它的子目錄,如 /mirror/username,用來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數據文件。這種情況,用戶僅僅需要在伺服器節點上編譯MPI程序,然後將編譯後的程序拷貝到在/mirror目錄下屬於它的的子目錄中,然後從他在/mirror目錄下屬於它的的子目錄下使用p4 MPI策略運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裝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載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載mpich.tar.Z。你可以到http://www.mcs.anl.gov/mpi/mpich/downloa下載,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ftp.mcs.anl.gov的pub/mpi目錄拿。(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塊的幾個小包,然後用cat命令將它們合並)
2.解壓: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tar xovf-)
3.進入mpich目錄
4.執行:./configure為MPICH選擇一套適合你的實際軟硬體環境的參數組,如果你對這些默認選擇的參數不滿意,可以自己進行配置(具體參見MPICH的配置文檔)。最好選擇一個指定的目錄來安裝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執行:make >&make.log 這會花一段較長的時間,不同的硬體環境花的時間也就不同,可能從10分鍾到1個小時,甚至更多。
6.(可選)在工作站網路,或是一台單獨的工作站,編輯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對你機器體系結構取的名稱,你能很容易的認出來)以反映你工作站的當地主機名。你完全可以跳過這一步。在集群中,這一步不需要。
7.(可選)編譯、運行一個簡單的測試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時,你就在你的系統上運行了一個MPI程序。
8.(可選)構建MPICH其餘的環境,為ch_p4策略使
用安全的服務會使得任何啟動速度加快,你可以執行以下命令構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個較新的P4安全服務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個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碼。如果你有這個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構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選)如果你想將MPICH安裝到一個公用的地方讓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執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選項指定MPICH安裝目錄。安裝後將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錄以及一個小小的示例目錄,
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戶如何編譯、執行一個MPI程序。

『柒』 伺服器集群怎麼搭建Linux平台的

linux伺服器集群平台的搭建比較簡單,有專門的均衡軟體,比如lvs,lvs是一個集群系統,由很多伺服器組成,可以根據需要,把它門分為三層,一層是前端機,用於均衡,相當於公平為系統分配工作,二層是伺服器群,比如web伺服器群,DNS,mail群等,這些就是接待員,把均衡器分配的工作進行處理,第三層是存儲設備,用於存儲數據,相當於檔案庫。

知道這些後,要搭建就非常容易,有現成的軟體,比如我有四台web伺服器,2台資料庫,1台前置機 ,安裝linux系統,安裝lvs軟體,比如
heartbeat-2.1.4-9.el5.i386.rpm
heartbeat-ldirectord-2.1.4-9.el5.i386.rpm
libnet-1.1.4-3.el5.i386.rpm
heartbeat-devel-2.1.4-9.el5.i386.rpm
heartbeat-pils-2.1.4-10.el5.i386.rpm
perl-MailTools-1.77-1.el5.noarch.rpm
heartbeat-gui-2.1.4-9.el5.i386.rpm
heartbeat-stonith-2.1.4-10.el5.i386.rpm
當然還需要配置,你可以自己網路有關lvs集群的詳細安裝說明。希望能幫助你。

『捌』 如何建立伺服器集群及相關問題

集群准備工作N多,看你的具體需求而定,一般情況如下:
1、節點伺服器,域,節點伺服器必須在同一域內;
2、共享存儲,最次也得一個NAS吧;
3、節點伺服器的雙網卡,共享存儲一塊,伺服器通訊一塊;
4、域相關設置,比如集群管理帳戶等;
具體安裝比較簡單,add
feature(添加功能),集群功能。
安裝後需要先驗證安裝,開始菜單--〉管理工具--〉故障轉移集群管理,驗證過程中輸入節點伺服器IP或者域名(域內DNS注冊以後)--〉運行全部測試,最後查看報告,根據報告修改、配置集群。一切正常以後,開始正式配置集群;

『玖』 K8S安裝和創建集群終極教程(單master多worker)

本文會以 最簡單 最直接 最完整 的方式記錄kubernetes(下面統稱K8S)單master多工作節點(worker nodes)的集群步驟

首先要簡單了解一下本文的3個核心概念:

內存建議至少4G

問:如何查看主機名?

答:執行命令hostname

問:如何修改主機名?

答:永久生效的做法:執行命令vi /etc/hostname,把第一行去掉(不能注釋掉,要去掉),然後重新寫上自定義的主機名(注意命名規范),保存並重啟後生效;

臨時生效的做法:執行以下命令

問:如何查看MAC地址?

答:執行命令ip link,然後看你的第一網卡

問:如何查看proct_uuid?

答:執行命令sudo cat /sys/class/dmi/id/proct_uuid

注意:30000-32767這個埠范圍是我們創建服務的埠必須要設置的一個范圍(如果設置范圍以外的會有限制提示並創建失敗),這是K8S規定的。

另外,如果你要直接關閉防火牆可以執行

⑥必須禁用Swap

Swap total大於0,說明Swap分區是開啟的

問:如何關閉Swap?

答:編輯文件/etc/fstab,在swap行前面加上#號注釋, 保存並重啟伺服器

再次查看分區狀態,已生效

常見的容器引擎(Container runtime,簡稱runtime):

本文使用的容器引擎是Docker

安裝完成後查看版本:

當出現可能跟Docker引擎相關的奇怪異常時可以嘗試把Docker卸載干凈並重新安裝,但一定要注意鏡像、容器、卷或配置文件這些是否需要備份。

下面記錄卸載Docker引擎的步驟:

①卸載 Docker Engine、CLI 和 Containerd 包:

②主機上的映像、容器、卷或自定義配置文件不會自動刪除。刪除所有鏡像、容器和卷:

③配置文件如果有不合法的字元時會導致啟動失敗,我們需要將其刪除然後重建

此時Docker引擎已卸載干凈

官網用的是谷歌的yum源,因為國內是連不上的,所以這里替換成阿里提供的yum源

①安裝

從安裝信息中可以看到版本號是1.22

Installing:

kubeadm x86_64 1.22.4-0 kubernetes 9.3 M

kubectl x86_64 1.22.4-0 kubernetes 9.7 M

kubelet x86_64 1.22.4-0 kubernetes 20 M

②啟動



這就是一個驅動程序,注意cgroup和cgroupfs不要混淆了

引用官方的一段話

「由於 kubeadm 把 kubelet 視為一個系統服務來管理,所以對基於 kubeadm 的安裝, 我們推薦使用 systemd 驅動,不推薦 cgroupfs 驅動。」

kubeadm默認是使用systemd 驅動,而我們的Docker默認驅動是cgroupfs(docker info可以查看),所以需要將Docker的驅動改成systemd

①編輯Docker配置文件

②重啟Docker服務

再次docker info查看驅動信息已變成了systemd

工作節點(worker nodes)的最小配置就到這里了

①鏡像源參數說明

默認情況下, kubeadm 會從 k8s.gcr.io 倉庫拉取鏡像,國內是拉不了的。官方文檔明確表示允許你使用其他的 imageRepository 來代替 k8s.gcr.io。

--image-repository 你的鏡像倉庫地址

接下來我找了一些國內的鏡像源,並簡單做了下分析

綜合上述統計,我選擇阿里雲的鏡像源

②ip地址范圍參數說明

--pod-network-cidr =192.168.0.0/16

注意:如果192.168.0.0/16已經在您的網路中使用,您必須選擇一個不同的pod網路CIDR,在上面的命令中替換192.168.0.0/16。

集群初始化命令:

因為我用的是演示機器,所以這里把完整的執行信息都貼出來方便查閱,平時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好敏感的信息(我的ip地址范圍是自定義的便於下面的功能演示,另外初次init需要下載鏡像文件,一般需要等幾分鍾)

如上所示,集群初始化成功,此時一定要注意看上面執行結果最後的那部分操作提示,我已用標明了初始化成功後還需要執行的3個步驟

注意:如果init成功後發現參數需要調整,可以執行kubeadm reset,它的作用是盡最大努力恢復kubeadm init 或者 kubeadm join所做的更改。

To start using your cluster, you need to run the following as a regular user:

翻譯:開始使用集群前,如果你是普通用戶(非root),你需要執行以下的命令:

Alternatively, if you are the root user, you can run:

翻譯:或者,如果你使用的是root,你可以執行以下命令:

(注意:export只是臨時生效,意味著每次登錄你都需要執行一次)

網路配置配的就是Pod的網路,我的網路插件選用calico

cidr就是ip地址范圍,如果您使用 pod CIDR 192.168.0.0/16,請跳到下一步。

但本文中使用的pod CIDR是192.100.0.0/16,所以我需要取消對清單中的 CALICO_IPV4POOL_CIDR 變數的注釋,並將其設置為與我選擇的 pod CIDR 相同的值。(注意一定要注意好格式,注意對齊)

可根據需求自定義清單,一般不需要的就直接跳過這步

在所有的工作節點上執行join命令(復制之前初始化成功後返回的加入集群命令到所有的工作節點執行即可)

master上查看所有節點的狀態

到這里集群已經創建完成

最後我再安裝K8S的可視化界面kubernetes-dashboard,方便我們日常使用

①下載yaml文件

②修改yaml文件,新增type和nodePort,使服務能夠被外部訪問

③安裝並查看運行情況

④新建用戶

文件創建完成後保存並apply

⑤獲取Token,用於界面登錄

⑥登錄dashboard

192.168.189.128是我的master伺服器ip,另外要注意必須使用https,並且不能使用ie內核模式

復制⑤生成的token到輸入框,點擊登錄

dashboard安裝配置完成

問:如何在查看資源情況?

答:在master上執行以下命令可查看資源情況(-o wide是顯示更詳細的信息),

①查看所有節點

②查看所有命名空間

③查看命名空間下的pod

④查看所有命名空間的pod

⑤實時查看查看命名空間下的pod運行情況

問:kubeadm join 出現異常[ERROR Port-10250]: Port 10250 is in use,如何解決?

答:這是因為你之前join失敗過了,需要先執行kubeadm reset再重新join

問:虛擬機上測試時網卡突然消失如何解決(題外問題記錄)?

答:

①確認丟失的網卡信息,ens開頭(可選步驟)

ifconfig -a

②執行以下命令解決

問:如何查看K8S版本?

答:kubectl version

問:join命令忘記或者過期了怎麼辦?

答:

生成永不過期的

生成時效24小時的

問:Pod不斷重啟並且無其它報錯信息時怎麼辦?

答: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你的集群中只有master,沒有worker節點,master的創建默認是有污點的,即不允許調度新的Pod,如果你需要(當然這並不推薦),就需要刪除 master 上的污點。刪除污點可以執行以下命令,

它應該返回以下內容。

熱點內容
vc60非靜態編譯 發布:2025-01-11 10:51:32 瀏覽:613
電腦上怎麼解壓縮文件 發布:2025-01-11 10:51:31 瀏覽:782
槍戰王者如何用賬號密碼登錄 發布:2025-01-11 10:30:56 瀏覽:936
mysql在linux下安裝 發布:2025-01-11 10:30:49 瀏覽:843
資料庫copy 發布:2025-01-11 10:26:06 瀏覽:533
unity清理緩存 發布:2025-01-11 10:25:23 瀏覽:466
優酷視頻雙擊上傳 發布:2025-01-11 10:24:41 瀏覽:963
存儲臍帶胎兒幹細胞 發布:2025-01-11 10:18:36 瀏覽:330
實簡ftp軟體怎麼改伺服器文件 發布:2025-01-11 10:09:39 瀏覽:555
qb充值源碼 發布:2025-01-11 10:00:21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