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把ide裝在伺服器上
1. hblide怎樣配置web伺服器
小鳥雲計算——為你解答:
Web伺服器又稱為WWW伺服器,它是放置一般網站的伺服器。一台Web伺服器上可以建立多個網站,各網站的擁有者只需要把做好的網頁和相關文件放置在Web伺服器的網站中,其它用戶就可以用瀏覽器訪問網站中的網頁了。
我們配置Web伺服器,就是在伺服器上建立網站,並設置好相關的參數,至於網站中的網頁應該由網站的維護人員製作並上傳到伺服器中,這個工作不屬於配置伺服器的工作。
IIS的安裝
一般在安裝操作系統時不默認安裝IIS,所以在第一次配置Web伺服器時需要安裝IIS。安裝方法為:
1、打開「控制面板」,打開「添加/刪除程序」,彈出「添加/刪除程序」窗口。
2、單擊窗口中的「添加/刪除Windows組件」圖標,彈出「Windows組件向導」對話框。
更多問題,請咨詢小鳥雲!
2. SCSI硬碟和IDE硬碟!在伺服器上怎麼用
沒什麼效果的,你想要快的話就兩個都是SCS或是IDE
兩個互相傳輸的速度會有大大的提高!
[email protected]
電腦私人醫生
3. 戴爾伺服器R410的 裝2003 系統盤 應該用IDE 模式 怎麼改成IDE模式的
F9+回車 恢復出廠
進入BIOS中找到Advance下的SATA(可IDE) Confuration或Intergrated Peripherals字樣的選項,
然後找到其下的一個大概是SATA Mode的選項,選中就可以看到有幾種模式,一般都是IDE./AHCI.RAID,選擇主要設置的IDE
然後F10 OK 就行
4. IDE介面的硬碟能否用於伺服器或者磁碟陣列櫃
IDE介面的硬碟能滿足7x24小時開機 現在的企業級硬碟尤其是SATA的已經很好了 完全可以用在一般的伺服器上
SCSI盤很貴~較一般的IDE SATA 盤
5. 伺服器TS230把硬碟模式改為IDE,在winPE中扔看不到硬碟,怎麼回事,要如何操作,求救!
以下是我本人的一些建議:
1 可能是因為硬碟未分區、或者是NTFS分區,方法:用NTFSDOS工具或者格式化成FAT32分區
2 用DiskGenius等PE硬碟管理工具
3 把WinPE安裝到硬碟上來
4 把硬碟接到其他的SATA介面,或者接到IDE介面,以確保BOOT機時被BIOS檢測到
6. IDE的使用方法!
IDE是數據線,用於硬碟光碟機,傳輸數據用的! 詳細: IDE的多種含義解釋一:
集成設備電路,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一般叫做IDE匯流排,但是更准確地應該是ATA。IDE匯流排是平行匯流排,在SATA(Serial ATA)引入後,Parallel ATA(IDE)被稱為PATA.它一般會作為ATA硬體的介面,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它有3個傳輸模式:PIO,Multiword DMA和Ultra DMA.
解釋二:
集成開發環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可以輔助開發程式的應用軟體(詳細見網路之集成開發環境) [編輯本段]IDE ATA/ATAPI控制器 PIO的英文拼寫是「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PIO模式是一種通過CPU執行I/O埠指令來進行數據的讀寫的數據交換模式。是最早先的硬碟數據傳輸模式,數據傳輸速率低下,CPU佔有率也很高,大量傳輸數據時會因為佔用過多的CPU資源而導致系統停頓,無法進行其它的操作。PIO數據傳輸模式又分為PIO mode 0[3.3MB/S]、PIO mode 1[5.2MB/S]、PIO mode 2[8.3MB/S]、PIO mode 3[11.1MB/S]、PIO mode 4[16.7MB/S]幾種模式,數據傳輸速率從3.3MB/s到16.6MB/s不等。受限於傳輸速率低下和極高的CPU佔有率,這種數據傳輸模式很快就被淘汰。
IDE架構剖析與發展趨勢
Enhanced IDE介面歷史(一)
1. AT ATTACHMENT (ATA):ATA介面是個人電腦上最具有實力的存儲介面,ATA介面早先被廣泛應用於IBM及其兼容機,它被定義為標準的硬碟介面。
2. ATA-1:ATA硬碟介面的第一代標准ANSI X3.279-1994,也就是早期的IDE介面。
3. ATA-2:ATA硬碟介面的第二代標准ANSI X3.279-1995,就是大家所知道的Fast ATA或者稱之為Enhanced IDE(EIDE)介面。
4. Apple-ATA:Apple上使用的ATA介面,當然也是由標準的ATA介面演化而來的,在ANSI的國際標准提案申請為X3T9.2/90-143.Revision 3.1,這一個由標准ATA介面規格演化而來Apple-ATA支持IDE介面的硬碟LBA驅動模式,但是沒有支持ATATP。
5. ATA-3:ATA硬碟介面的第三代標准ANSI X3T13/2008D Revision 7(draft),同樣包含在Fast ATA或Enhanced IDE的介面之中,一般使用者大多都知道Fast ATA或是Enhanced IDE介面,而對原來Fast ATA或Enhanced IDE介面居然還包括了ATA-2以及ATA-3兩組國際標准。
6. ATAPI: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這是ATA Protocol的延伸,被定義用來支持CD-ROM光碟機以及Tape磁帶機,這一個ATAPI Protocol容許硬碟以外的設備使用ATA數據線。
7. ATA/ATAPI-4:ATA硬碟介面的第四代標准ANSI X3T13/D96153(draft),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Ultra ATA或是Ultra DMA,這一個版本支持33MB/sec的數據傳輸率(in burst mode),相信各位讀者對ATA-4/Ultra DMA都是比較熟悉的了。
8. ATA/ATAPI-5:這是目前ATA硬碟介面的比較新的一代標准,這一規格里規定的數據流傳輸速率(in burst mode)為66MB/sec,並且加強了內部資料的檢查與錯誤修正的演算法,強化了資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9. ATA/ATAPI-6:還有更新的一個標准,是ATA/ATAPI-5的改進,這一規格里規定的數據流傳輸速率(in burst mode)為100MB/sec。
表一:
PIO驅動模式的資料傳輸速率
PIO Mode Cycle time Transfer Rate
PIO Mode 0 600ns 3.3Mbytes/sec
PIO Mode 1 383ns 5.2Mbytes/sec
PIO Mode 2 240ns 8.3Mbytes/sec
PIO Mode 3 180ns 11.1Mbytes/sec
PIO Mode 4 120ns 16.6Mbytes/sec
Enhanced IDE介面發展至今,ULTRA DIRECT MEMORY ACCESS(ULTRA-DMA)的是目前最新的目前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Ultra-DMA的資料傳輸率最高可以達到ATA-3標準的四倍,也就是66.6Mbytes/sec。
實際上硬碟介面的鼻祖,除了SCSI界面以外,就是MFM/ST-506 Bus介面了,後來經過不斷的演變才演進成為今天的Enhanced IDE介面,而在Enhanced IDE之前的IDE/AT-BUS介面,則僅僅提供了PIO驅動模式,而沒有DMA驅動模式,這兩種驅動模式簡單來講區別主要是在數據傳輸時是否需要CPU來控制。在PIO模式下,任何一個硬碟的讀取動作,都必須經過CPU來控制管理,所以只要硬碟讀寫動作頻繁的時候,CPU的資源就被大量的消耗,進而降低了電腦整體的效率。而在DMA模式下,硬碟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可以直接交換,這樣就不會佔用CPU的資源,提高了電腦的整體效率。讀者千萬不要忽略掉從PIO到DMA的進步,事實上個人電腦內的任何一個動作都必須運用系統的內存,畢竟CPU內部的緩存器容量太小了,所以凡是程序的讀取、運算都必須在內存上操作,這樣從硬碟到內存的數據交換就會非常頻繁,所以簡化這么一步對於電腦整體性能的提高還是非常突出的。
以前硬碟採用PIO模式的時候,只要一開始大量的硬碟讀寫操作,就會使得電腦的性能急劇下降,讓人感覺電腦總在等待什麼似的,實際上SCSI介面一開始也是採用PIO模式,後來也演變成了DMA模式,IDE/AT-BUS介面也不例外,到了PIO Mode 4驅動模式之後,IDE/AT-BUS介面已經成功的演化成為Enhanced IDE介面,驅動模式也由PIO Mode 4升級為Multi-word DMA Mode2,原本預計還有一個PIO Mode 5會問世的,但是DMA Mode已經出現,PIO Mode已經沒有市場了。
所以讀者可以認為Enhanced IDE介面的特點主要在於:驅動模式的改變,增加了對非硬碟存儲設備的支持等,而且原本是一組的IDE界面現在也增加到了兩組。
DMA的全名為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內存存取,採用DMA驅動模式以後,CPU不再象往常那樣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在硬碟的O/I操作上,DMA的意義就是在於讓硬碟和內存直接溝通,所有的硬碟操作都不需要佔用太多的CPU時間。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DMA Mode的相關資料。
DMA驅動模式資料傳輸速率
DMA Mode I/O Cycle time Transfer Rate
Single-word DMA Mode 0 900ns 2.1 Mbytes/sec
Single-word DMA Mode 1 480ns 4.2 Mbytes/sec
Single-word DMA Mode 2 240ns 8.4 Mbytes/sec
Multi-word DMA Mode 0 480ns 4.2 Mbytes/sec [編輯本段]IDE RAID是什麼 RAID(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磁碟陣列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RAID技術分為幾種不同的等級,分別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組建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RAID對伺服器/工作站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目前的伺服器RAID主要可分為IDE、SCSI、SATA三大類產品,下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IDE RAID晶元,以便您能對RAID這種技術和產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與SCSI RAID相比,IDE RAID具有極低的價格,和一點也不遜色的性能表現,IDE RAID具有SCSI RAID無法比擬的高性價比。IDE RAID自推出後,受到工作站用戶和普通商業應用的普遍歡迎。也正是IDE RAID的出現,讓RAID對於普通的商業用戶來說再也不是什麼奢侈的技術,通過使用IDE磁碟陣列就可以讓你的機器性能更高、速度更快、穩定性更強。
Linux如何使用IDE RAID
RAID卡幾乎已經成為伺服器的標准配置了,RAID卡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數據的安全,還可以大幅提高硬碟讀寫性能,從而提供伺服器的整體性能和可靠性。
Linux很早就提供對RAID的支持,不但支持RAID卡,也支持軟RAID,不過軟RAID實在是比不上硬RAID.早期的RAID卡都是用於scsi系統的,性能好,可惜價格高昂,而且scsi硬碟也大大貴過ide硬碟。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ide RAID卡,配合新一代的高速ide硬碟的降價,一些入門級的伺服器和工作站開始考慮採用ide RAID系統。
ide RAID系統相對scsi RAID而言,性能稍差,但價格相當低廉,實在是DIY友的利器。ide RAID卡的代表是promise fasttrak100.我就以此為例,介紹IDE RAID卡在Linux上的應用。
Linux的2.4.x核心開始支持ide RAID卡promise fasttrak系列產品。但有少少問題,可能會導致有些型號工作不穩定,推薦使用promise公司提供的驅動。
promise提供單cpu的驅動ftrh71_120b5.zip。它提供對fasttrak100TX2/LP/100的支持,可用在redhat 6.2和redhat 7.x上。
promise提供多cpu的驅動FTv120b3RHsmp.TAR。它提供對 fasttrak100TX2/66/100的支持,可用在redhat 6.2和redhat 7.0上。
如果你的promise ide RAID卡上的晶元是PDC20262和PDC20265,廠家建議你用redhat 7.0,因為可啟動的scsi模塊只支持單cpu,不支持smp.
現在我們來用單cpu的驅動來介紹安裝。
你需要兩張空白的,用dos格式化的軟盤。解壓文件ftrh71_120b5.zip後,可以看到幾個文件。看到disk1.img和disk2.zip了吧。可在dos下用rawrite.exe工具來把disk1.img寫進disk1軟盤中。
Linux用戶就更好辦:
dd if=disk.img of=/dev/fd0,要注意先不要把軟盤mount上。接下來,解壓disk2.zip,把生成的文件拷貝到disk2軟盤中。如果你有一個安裝好的Linux系統,想把fasttrak的驅動加進系統,從disk2軟盤上找到scsi_mod.o和ft.o兩個模塊。
insmod scsi_mod.o
insmod ft.o
用lsmod檢查一下是不是載入成功。如果你想在新的ide RAID系統上安裝新的Linux系統的話,就要麻煩一點。首先在ide RAID卡的cmos中選擇RAID方式和其它設置,如塊的大小等。把disk1軟盤插進軟碟機,開始安裝。disk1軟盤包含了redhat的啟動部分,可以當作redhat 7.x的安裝啟動軟盤。
正常安裝系統
當系統安裝接近完畢,顯示「Congratulations」的時候
按Ctrl+Alt+F2進入命令行模式
更換disk2軟盤
chroot /mnt/sysimage
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
cd /mnt/floppy
./setup-ft
完成後按Ctrl+Alt+F1,會到正常安裝模式,繼續進行完成安裝。 [編輯本段]IDE 集成開發環境 較早期程序設計的各個階段都要用不同的軟體來進行處理,如先用字處理軟體編輯源程序,然後用鏈接程序進行函數、模塊連接,再用編譯程序進行編譯,開發者必須在幾種軟體間來回切換操作。現在的編程開發軟體將編輯、編譯、調試等功能集成在一個桌面環境中,這樣就大大方便了用戶。
集成開發環境(簡稱IDE Integrated Develop Environment )是用於提供程序開發環境的應用程序,一般包括代碼編輯器、編譯器、調試器和圖形用戶界面工具。就是集成了代碼編寫功能、分析功能、編譯功能、調試功能等一體化的開發軟體服務套。所有具備這一特性的軟體或者軟體套(組)都可以叫做集成開以環境。如微軟的Visual Studio系列,Borland的C++ Builder、Delphi系列等。該程序可以獨立運行,也可以和其它程序並用。例如,BASIC語言在微軟辦公軟體中可以使用,可以在微軟Word文檔中編寫WordBasic程序。IDE為用戶使用Visual Basic、java和PowerBuilder等現代編程語言提供了方便。不同的技術體系有不同的IDE。比如visual studio.Net可以稱為C++、VB、C#等語言的集成開發環境,所以visual studio.Net可以叫做IDE。同樣,Borland的JBuilder也是一個IDE,它是Java的IDE。zend studio、editplus、ultraedit這些,每一個都具備基本的編碼、調試功能,所以每一個都可以稱作IDE。
IDE有三項必須集成的基本功能:「編輯器」、「編譯/鏈接器」、「調試器」。還有一些更強大的功能,如:代碼提示、項目管理、界面設計、建模功能
IDE多被用於開發HTML應用軟體。例如,許多人在設計網站時使用IDE(如HomeSite、DreamWeaver、FrontPage(Sharepointdesigner),等等),因為很多腳本可以自動生成。
7. 我司使用的聯想萬全T100 G10 伺服器,硬碟模式怎麼樣設置IDE呢
兄弟.你的是伺服器.所以用的伺服器專用的硬碟...比如是SAS硬碟或是SATA硬碟.你怎麼如何設置IDE呢...是沒法設置的.
8. IBM 伺服器如何加上IDE硬碟
伺服器沒IDE硬碟介面是沒辦法的,除非你買個外接設備那種IDE/Sata轉usb口的。
9. IDE介面的硬碟怎樣安裝在新主板上
IDE硬碟用在較新的主板上,有三種方法:
主板還提供IDE介面的,可以直接連接即可使用。由於SATA硬碟與IDE硬碟沒有沖突,不需要設置主從。
主板只有SATA埠,不再提供IDE介面的,可以使用IDE轉SATA介面的轉接卡,將IDE硬碟連接到SATA介面使用。此方法適用於長期將IDE硬碟安裝在機箱內使用。IDE轉SATA介面的轉接卡如下圖所示
10. 如何將寫好的java程序部署到伺服器上教程
1.先安裝j2sdk
我安裝路徑是:D:\Program Files\Java\j2sdk
2.再安裝eclipse
Eclipse是綠色軟體,不需要安裝,把下載回來的eclipse壓縮包解壓就可以了
我安裝的路徑是:D:\Program Files\Java\eclipse
3.安裝tomcat
下載回來的是一安裝文件,按照安裝提示進行就可以了
我安裝的路徑是:D:\Program Files\Java\Tomcat
4.安裝eclipse插件
中文包
直接將壓縮包NLpack-eclipse-SDK-3.0.x-win32內features和plugins兩文件夾內的內容解壓到eclipse文件夾內同名文件夾就可以了。
Tomcat插件
將壓縮包tomcatPluginV3解壓,把plugins文件夾內的內容解壓到eclipse文件夾內同名文件夾就可以了。
三.環境配置
1.系統環境變數配置
右擊「我的電腦」->高級->環境變數,
設置JAVA_HOME變數指向其安裝的目錄「D:\Program Files\Java\j2sdk」;
TOMCAT_HOME變數指向其安裝的目錄「D:\Program Files\Java\Tomcat」;
PATH變數中含有「%JAVA_HOME%\bin;」;
CLASSPATH變數含有「%JAVA_HOME%\lib\tools.jar;」;
2.eclipse中java運行環境的配置
在eclipse主窗口中,「窗口」->首選項->java->已安裝的JRE,選我們已經安裝的j2sdk
3. 配置Sysdeo Tomcat 插件
在eclipse主窗口中,「窗口」->首選項->tomcat,tomcat version 選 version 5.x(我們安裝的版本),tomcat home 處填我們安裝tomcat的路徑,這里就是D:\Program Files\Java\Tomcat。
切換到Advanced選項,在tomcat base處再填我們安裝tomcat的路徑,這里就是D:\Program Files\Java\Tomcat。
切換到JVM Setting選項,確定jre是你已經安裝的j2sdk版本,我們這里選j2sdk。
切換到Tomcat Manger App,為管理界面增加一個用戶。
最後按應用按鈕,然後在確定。
檢查配置是否成功,只需在eclipse主窗口中,按tomcat運行按鈕,然後在瀏覽器里的地址欄里輸入http://localhost:8080,如果出現tomcat 的頁面,那就證明配置成功了。
四.編寫程序
1.創建一個Tomcat項目
右擊「包資源管理器」窗口中的空白處,新建->Tomcat Project, 在項目名中填寫項目名字,在這里我填tomcat_test,點擊「完成」即可。
2.創建一個JSP頁面
在包資源管理器中,右擊「tomcat_test」,新建->文件, 在文件名中填寫HelloWorld.jsp(擴展名不能缺),在文本編輯窗口輸入如下代碼:
<html>
<head>
</head>
<body>
<h1>Hello World</h1>
</body>
</html>
然後保存。
五.部署JSP頁面
這里的部署我使用比較簡單的方法:首先,把上述放在eclipse的workpalce目錄的tomcat_test目錄拷到tomcat目錄下的webapps目錄里,然後對conf目錄里的server.xml進行文本編輯,在</engin>前加入如下host元素:
<Host name="*.*.*.*" debug="0" appBase="webapps"
unpackWARs="true" autoDeploy="true">
</Host>
然後保存,接著啟動tomcat,那樣只要你在瀏覽器窗口中輸入http://*.*.*.*:8080/tomcat_test/HelloWorld.jsp瀏覽器就會顯示「Hello World」,這樣說明你的jsp頁面部署發布成功,別人就能在網上訪問你的頁面了。
(*.*.*.*是指安裝了tomcat伺服器的主機IP地址)
六.幾點說明
(1)選j2sdk而不是jre,是因為j2sdk除了有java的運行環境還有java程序所需要的類,而jre只有運行環境。
(2)由於軟體本身升級比較頻繁,經常需要重新設置使用的環境變數或者重新配置,例如把JDK版本從1.3升級到1.4,即JDK目錄名可能要從「j2sdk1.3」改為「j2sdk1.4」,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eclipse可能會無法再啟動了(它要從環境變數中尋找JAVA_HOME變數,而JAVA_HOME變數值已經從「j2sdk1.3」改為「j2sdk1.4」了)。同理, jakarta-tomcat這個軟體升級比較頻繁,現在結合eclipse來使用Tomcat的,那麼每次Tomcat升級,可能都要在eclipse中重新設置一下Tomcat的安裝目錄。如果按照傳統的安裝方法,我們每次升級軟體都要進行設置或配置,這樣非常麻煩。對於此類問題,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把默認的軟體安裝目錄名去掉版本號即可(如果擔心忘記版本號,只要在目錄中添加一個readme文件加以說明即可)。上述的安裝過程就使用了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