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串口並口是什麼
1. 串口和並口什麼意思
串列介面簡稱串口,也稱串列通信介面或串列通訊介面(通常指COM介面),是採用串列通信方式的擴展介面。
1、 以並行方式傳輸的數據通道的寬度,也稱介面傳輸的位數;
2、 用於協調並行數據傳輸的額外介面控制線或稱交互信號的特性。 數據的寬度可以從1~128位或者更寬,最常用的是8位,可通過介面一次傳送8個數據位。在計算機領域最常用的並行介面是通常所說的LPT介面。
2. 電腦中的串口和並口各指什麼意思
串口是SAST介面,並口是IDE介面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硬碟介面類型,還正出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著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碟介面,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介面都屬於IDE硬碟。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IS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伺服器這樣的多硬碟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伺服器、海量存儲子網路、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列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列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SATA介面:SATA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列ATA。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得名。S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與並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較大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可以在較少的位寬下使用較高的工作頻率來提高數據傳輸的帶寬。Serial ATA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ec,這比目前最塊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已經發布的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300MB/sec,最終Serial ATA 3.0將實現600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在此有必要對Serial ATA的數據傳輸率作一下說明。就串列通訊而言,數據傳輸率是指串列介面數據傳輸的實際比特率,Serial ATA 1.0的傳輸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傳輸率是3.0Gbps。與其它高速串列介面一樣,Serial ATA介面也採用了一套用來確保數據流特性的編碼機制,這套編碼機制將原本每位元組所包含的8位數據(即1Byte=8bit)編碼成10位數據(即1Byte=10bit),這樣一來,Serial ATA介面的每位元組串列數據流就包含了10位數據,經過編碼後的Serial ATA傳輸速率就相應地變為Serial ATA實際傳輸速率的十分之一,所以1.5Gbps=150MB/sec,而3.0Gbps=300MB/sec。
SATA的物理設計,可說是以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作為藍本,所以採用四芯接線;需求的電壓則大幅度減低至250mV(最高500mV),較傳統並行ATA介面的5V少上20倍!因此,廠商可以給Serial ATA硬碟附加上高級的硬碟功能,如熱插拔(Hot Swapping)等。更重要的是,在連接形式上,除了傳統的點對點(Point-to-Point)形式外,SATA還支持「星形」連接,這樣就可以給RAID這樣的高級應用提供設計上的便利;在實際的使用中,SATA的主機匯流排適配器(HBA,Host Bus Adapter)就好像網路上的交換機一樣,可以實現以通道的形式和單獨的每個硬碟通訊,即每個SATA硬碟都獨佔一個傳輸通道,所以不存在象並行ATA那樣的主/從控制的問題。
Serial ATA規范不僅立足於未來,而且還保留了多種向後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問題。在硬體方面,Serial ATA標准中允許使用轉換器提供同並行ATA設備的兼容性,轉換器能把來自主板的並行ATA信號轉換成Serial ATA硬碟能夠使用的串列信號,目前已經有多種此類轉接卡/轉接頭上市,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我們的原有投資,減小了升級成本;在軟體方面,Serial ATA和並行ATA保持了軟體兼容性,這意味著廠商絲毫也不必為使用Serial ATA而重寫任何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代碼。
另外,Serial ATA接線較傳統的並行ATA(Paralle ATA)接線要簡單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對機箱內的氣流及散熱有明顯改善。而且,SATA硬碟與始終被困在機箱之內的並行ATA不同,擴充性很強,即可以外置,外置式的機櫃(JBOD)不單可提供更好的散熱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以多重連接來防止單點故障;由於SATA和光纖通道的設計如出一轍,所以傳輸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來做保證,這在伺服器和網路存儲上具有重要意義。
Serial ATA相較並行ATA可謂優點多多,將成為並行ATA的廉價替代方案。並且從並行ATA過渡到Serial ATA也是大勢所趨,應該只是時間問題。相關廠商也在大力推廣SATA介面,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橋晶元相較於ICH5系列南橋晶元,所支持的SATA介面從2個增加到了4個,而並行ATA介面則從2個減少到了1個;nVidia的nForce4系列晶元組已經支持SATA II即Serial ATA 2.0,而且三星已經採用Marvell 88i6525 SOC晶元開發新一代的SATA II介面硬碟,並將在2005年初推出。
3. 請問什麼是計算機的並口和串口,它們是做什麼用的
並口和串口是計算機上的兩種外部介面,用於連接外部設備,主要區別是介面的數據傳輸模式,以串列模式數據進行傳輸的稱為串口,主要用於連接滑鼠、Modem等低速設備,也可以連接串口的列印機;以並行模式數據進行傳輸的稱為並,主要用於連接並口列印機,目前由於技術發展,USB口比較普及,一些新的主機已經不再使用這兩種介面了。
4. 什麼是串口,什麼是並口,都是干什麼用的
串口
串口叫做串列介面,現在的電腦一般有兩個串列口:COM1和、COM2。你到計算機後面能看到9針D形介面就是了,有時我們也稱它為RS-232介面。現在有很多手機數據線或者物流接收器都採用COM口與計算機相連。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簡稱USB,是目前電腦上應用較廣泛的介面規范,USB介面是電腦主板上的一種四針介面,其中中間兩個針傳輸數據,兩邊兩個針給外設供電。USB介面速度快、連接簡單、不需要外接電源,同時對外設有良好的兼容性,最多可連接127台外設。USB有兩個規范,即USB1.1和USB2.0。
USB介面可以連接音箱、數據機(Modem)、數碼相機、顯示器、游戲桿、掃描儀、滑鼠、鍵盤等外圍設備,使得這些外設可以進行熱插拔,即不關機插拔USB設備。
介面類型:
RJ-45介面是乙太網最為常用的介面,RJ45是一個常用名稱,指的是由IEC (60)603-7標准化,使用由國際性的接插件標準定義的8個位置(8針)的模塊化插孔或者插頭。
RS-232介面(又稱 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串列通訊介面。它是在1970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聯合貝爾系統、 數據機廠家及計算機終端生產廠家共同制定的用於串列通訊的標 准。它的全名是「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通訊設備(DCE)之間 串列二進制數據交換介面技術標准」該標准規定採用一個25個腳的 DB25連接器,對連接器的每個引腳的信號內容加以規定,還對各種信 號的電平加以規定。
並口(LPT口)
並口(Parallel Port/Interface)是電腦早期使用的25針介面,俗稱列印口。並口採用25針的雙排插口,除最普遍的應用於列印機以外,還可用於連接掃描儀、ZIP驅動器甚至外置網卡、磁帶機以及某些擴展硬碟等設備。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是由Intel、Microsoft、Compaq、IBM、NEC、Northern Telcom等幾家大廠商發起的新型外設介面標准。USB傳輸速度12Mbps,最新USB2.0可達480Mbps;電纜最大長度5米,USB電纜有4條線,2條信號線,2條電源線,可提供5伏特電源,USB電纜還分屏蔽和非屏蔽兩種,屏蔽電纜傳輸速度可達12Mbps,價格較貴,非屏蔽電纜速度為1.5Mbps,但價格便宜;USB通過串聯方式最多可串接127個設備;支持即插即用和熱插拔。
串口與並口的區別:
串口形容一下就是 一條車道,而並口就是有8個車道同一時刻能傳送8位(一個位元組)數據。
但是並不是並口快,由於8位通道之間的互相干擾。傳輸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當傳輸出錯時,要同時重新傳8個位的數據。串口沒有干擾,傳輸出錯後重發一位就可以了。所以快比並口快。串口硬碟就是這樣被人們重視的。
PCI
英特爾開發的外設組件互連(PCI)是一個本地匯流排標准。匯流排是用於傳輸往返(輸入/輸出)於計算機和外設間的數據的通道。大多數電腦通常都採用32位PCI匯流排,主頻為33MHz,吞吐率可達到133MBps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設部件互連標准)的縮寫,它是目前個人電腦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介面,幾乎所有的主板產品上都帶有這種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帶有最多數量的插槽類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機主板上,ATX結構的主板一般帶有5~6個PCI插槽,而小一點的MATX主板也都帶有2~3個PCI插槽,可見其應用的廣泛性。
PCI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種局部匯流排。從結構上看,PCI是在CPU和原來的系統匯流排之間插入的一級匯流排,具體由一個橋接電路實現對這一層的管理,並實現上下之間的介面以協調數據的傳送。管理器提供了信號緩沖,使之能支持10種外設,並能在高時鍾頻率下保持高性能,它為顯卡,音效卡,網卡,MODEM等設備提供了連接介面,它的工作頻率為33MHz/66MHz。
最早提出的PCI 匯流排工作在33MHz 頻率之下,傳輸帶寬達到了133MB/s(33MHz X 32bit/8),基本上滿足了當時處理器的發展需要。隨著對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 的PCI 匯流排,後來又提出把PCI 匯流排的頻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廣泛採用的是32-bit、33MHz 的PCI 匯流排,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應用於伺服器產品。
由於PCI 匯流排只有133MB/s 的帶寬,對音效卡、網卡、視頻卡等絕大多數輸入/輸出設備顯得綽綽有餘,但對性能日益強大的顯卡則無法滿足其需求。目前PCI介面的顯卡已經不多見了,只有較老的PC上才有,廠商也很少推出此類介面的產品。
並口(也有稱之為IEEE 1284,Centronics),目前主要作為列印機埠,採用的是25針D形接頭。所謂「並行」,是指8位數據同時通過並行線進行傳送,這樣數據傳送速度大大提高。但並行傳送的線路長度受到限制,因為長度增加,干擾就會增加,數據也就容易出錯。目前計算機基本上都配有並口。並行介面又簡稱為「並口」,是一種增強了的雙向並行傳輸介面。優點是不需在PC中用其它的卡,無限制連接數目(只要你有足夠的埠),設備的安裝及使用容易,最高傳輸速度為1.5Mbps。目前,計算機中的並行介面主要作為列印機埠,介面使用的不再是36針接頭而是25針D形接頭。所謂「並行」,是指8位數據同時通過並行線進行傳送,這樣數據傳送速度大大提高,但並行傳送的線路長度受到限制,因為長度增加,干擾就會增加,容易出錯。
5. 什麼是串口,什麼是並口
串並口是輸入、輸出接線插座的俗稱,它位於主板上。
電腦連接列印機可用並行輸出口,與其他電腦實施通訊都要用串列介面。並口多為25孔陰插座,串口是9針或25針陽插座。
串口與並口的傳輸方式不一樣,串口傳輸是一位接一位的,象串起的珠子一樣,並口是可以並發數據的,可以同時傳輸多位。
串列介面,簡稱串口,也就是COM介面,是採用串列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
並行介面,並行介面簡稱並口,也就是LPT介面,是採用並行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
紅色圈是串口,黃色圈是並口
PATA叫做並行ATA硬碟,採用IDE介面,一根80芯的數據線與電腦連接。最快的PATA硬碟的傳輸速率是133MB/S。
SATA叫串列ATA硬碟,SATA硬碟的優勢越來越明顯,SATA3介面標准傳輸速率達600MB/S。現今計算機中的硬碟從串口逐步取代並口。
6. 在計算機中,什麼是串口,什麼是並口。
串並口是輸入、輸出接線插座的俗稱,它位於主板上。連接列印機可用並行輸出口,與其他電腦實施通訊都要用串列輸入輸出口。並口多為25孔陰插座,串口是9針或25針陽插座。 串並口的歷史 串列介面簡稱串口,也就是COM介面,是採用串列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串口的出現是在1980年前後,數據傳輸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一般用來連接滑鼠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攝像頭和寫字板等設備,目前部分新主板已開始取消該介面。 並行介面 在早期的PC系統中串口的物理連接方式有9針和25針兩種方式,通過額外的子卡擋板與電腦連接。 隨著PC技術的發展,25針的串口逐漸被淘汰,目前串口都採用9針的連接方式直接集成在主板上。一般的PC主板都提供兩個串口。 標準的串口能夠達到最高115Kbps的數據傳輸速度,而一些增強型串口如ESP(Enhanced Serial Port,增強型串口) 、Super ESP(Super Enhanced Serial Port,超級增強型串口)等則能達到460Kbps的數據傳輸速率。 並行介面簡稱並口,也就是LPT介面,是採用並行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並口的數據傳輸率比串口快8倍,標准並口的數據傳輸率為1Mbps,一般用來連接列印機、掃描儀等。所以並口又被稱為列印口。 另外,串口和並口都能通過直接電纜連接的方式實現雙機互連,在此方式下數據只能低速傳輸。多年來PC的串口與並口的功能和結構並沒有什麼變化。在使用串並口時,原則上每一個外設必須插在一個介面上,如果所有的介面均被用上了就只能通過添加插卡來追加介面。串、並口不僅速度有限,而且在使用上很不方便。隨著USB介面的普及,目前都已經很少使用了,而且隨著BTX規范的推廣,是必然會被淘汰的。 並口採用25針的雙排插口,除最普遍的應用於列印機以外,還可用於連接掃描儀、ZIP驅動器甚至外置網卡、磁帶機以及某些擴展硬碟等設備, 下面我們簡單看看並口的發展歷史: 最初的並口設計是單向傳輸數據的,也就是說數據在某一時刻只能實現輸入或者輸出。後來IBM又開發出了一種被稱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雙向並口技術,它可以實現數據的同時輸入和輸出,這樣就將原來的半互動並口變成了真正的雙方互動並口; Intel、 Xircom 及Zenith於1991年共同推出了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強型並口),允許更大容量數據的傳輸(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針對要求較高數據傳輸速度的非列印機設備,例如存儲設備等;緊接著EPP的推出,1992年微軟和惠普聯合推出了被稱為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的新並口標准,和EPP不同,ECP是專門針對列印機而制訂的標准;發布於1994年的IEEE 1284涵蓋了EPP和ECP兩個標准,但需要操作系統和硬體都支持該標准,這對現在的硬體而言已不是什麼問題了。目前我們所使用的並口都支持EPP和 ECP這兩個標准,而且我們可以在CMOS當中自己設置並口的工作模式。 串、並行口針腳的定義 並行口與串列口的區別是交換信息的方式不同,並行口能同時通過8條數據線傳輸信息,一次傳輸一個位元組;而串列口只能用1條線傳輸一位數據,每次傳輸一個位元組的一位。並行口由於同時傳輸更多的信息,速度明顯高於串列口,但串列口可以用於比並行口更遠距離的數據傳輸。 1、25針並行口插口的針腳功能: 針腳 功能 針腳 功能 1 選通 (STROBE低電平) 10 確認 (ACKNLG低電平) 2 數據位0 (DATAO) 11 忙 (BUSY) 3 數據位1 (DATA1) 12 卻紙 (PE) 4 數據位2 (DATA2) 13 選擇 (SLCT) 5 數據位3 (DATA3) 14 自動換行 (AUTOFEED低電平) 6 數據位4 (DATA4) 15 錯誤觀點(ERROR低電平) 7 數據位5 (DATA5) 16 初始化成(INIT低電平) 8 數據位6 (DATA6) 17 選擇輸入 (SLCTIN低電平) 9 數據位7 (DATA7) 18-25 地線路(GND) 2.串列口的典型代表是RS-232C及其兼容插口,有9針和25針兩類。25針串列口具有20mA電流環介面功能,用9、11、18、25針來實現。其針腳功能如下: 針腳 功能 針腳 功能 1 未用 2 發出數據(TXD) 11 數據發送(一) 3 接受數據(RXD) 12-17 未用 4 請求發送(RTS) 18 數據接收(+) 5 清除發送(CTS) 19 未用 6 數據准備好(DSR) 20 數據終端准備好比(DTR) 7 信號地線路 (SG) 21 未用 8 載波檢測 (DCD) 22 振鈴指示精神 (RI) 9 發送返回(+) 23-24 未用 10 未用 25 接收返回(一) 9針串列口的針腳功能: 針腳 功能 針腳 功能 1 載波檢測(DCD) 6 數據准備好(DSR) 2 接受數據(RXD) 7 請求發送(RTS) 3 發出數據(TXD) 8 清除發送(CTS) 4 數據終端准備好(DTR) 9 振鈴指示(RI) 5 信號地線(SG) 串、並行口針腳的定義
7. 計算機中所說的串口並口是什麼意思
串列介面 串列介面,簡稱串口,也就是COM介面,是採用串列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串口的出現是在1980年前後,數據傳輸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一般用來連接滑鼠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攝像頭和寫字板等設備,目前部分新主板已開始取消該介面。 並行介面 並行介面,簡稱並口,也就是LPT介面,是採用並行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並口的數據傳輸率比串口快8倍,標准並口的數據傳輸率為1Mbps,一般用來連接列印機、掃描儀等。所以並口又被稱為列印口。 另外,串口和並口都能通過直接電纜連接的方式實現雙機互連,在此方式下數據只能低速傳輸。多年來PC的串口與並口的功能和結構並沒有什麼變化。在使用串並口時,原則上每一個外設必須插在一個介面上,如果所有的介面均被用上了就只能通過添加插卡來追加介面。串、並口不僅速度有限,而且在使用上很不方便,例如不支持熱插拔等。隨著USB介面的普及,目前都已經很少使用了,而且隨著BTX規范的推廣,是必然會被淘汰的。 計算機上有串口和並口的地方應該有:硬碟、主板、還有列印機等。串口一般用於接一些特殊的外接設備。比如通訊方面的設備。並口通常用於連接列印設備。串口比較小,有突出的針露在外面。並口一般比串口要大,通常是紅色的,有兩排小孔 串口形容一下就是 一條車道,而並口就是有8個車道 同一時刻能傳送8位(一個位元組)數據。 但是並不是並口快,由於8位通道之間的互相干擾。傳輸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當傳輸出錯時,要同時重新傳8個位的數據。串口沒有干擾,傳輸出錯後重發一位就可以了。所以快比並口快。串口硬碟就是這樣被人們重視的
8. 串口和並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近兩年,大家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可能就是串列傳輸了。從技術發展的情況來看,串列傳輸方式大有徹底取代並行傳輸方式的勢頭,USB取代 IEEE 1284,SATA取代PATA,PCI Express取代PCI……
從原理來看,並行傳輸方式其實優於串列傳輸方式。通俗地講,並行傳輸的通路猶如一條 多車道的寬闊大道,而串列傳輸則是僅能允許一輛汽車通過的鄉間公路。以古老而又典型的標准並行口(Standard Parallel Port)和串列口(俗稱COM口)為例,並行介面的位寬為8,數據傳輸率高;而串列介面只有1位,數據傳輸速度低。在串列口傳送1位的時間內,並行口可以傳送一個位元組。當並行口完成單詞「advanced」的傳送任務時,串列口中僅傳送了這個單詞的首字母「a」。
圖1:H6A-2-1.TIF 並行介面速度是串列介面的8倍
那麼,現在的串列傳輸方式為何會更勝一籌呢?
一、並行傳輸技術遭遇發展困境
電腦中的匯流排和介面是主機與外部設備間傳送數據的「大動脈」,隨著處理器速度的節節攀升,匯流排和介面的數據傳輸速度也需要逐步提高,否則就會成為電腦發展的瓶頸。
圖2 PC匯流排的發展
我們先來看看匯流排的情況。1981年第一台PC中以ISA匯流排為標志的開放式體系結構,使用了ISA匯流排,數據匯流排為8位,工作頻率為8.33MHz,這在當時卻已經算作「先進技術(Advanced Technology)」了,所以ISA匯流排還有另一個名字「AT匯流排」。到了286時,ISA的位寬提高到了16位,為了保持與8位的ISA兼容,工作頻率仍為8.33MHz。ISA匯流排雖然只有16MBps的數據傳輸率,但直到386時代,都一直是主板與外部設備間最快的數據通道。
到了486時代,同時出現了PCI和VESA兩種更快的匯流排標准,它們具有相同的位寬(32位),但PCI匯流排能夠與處理器非同步運行,當處理器的頻率增加時,PCI匯流排頻率仍然能夠保持不變,可以選擇25MHz、30MHz和33MHz三種頻率。而VESA匯流排與處理器同步工作,因而隨著處理器頻率的提高,VESA匯流排類型的外圍設備工作頻率也得隨著提高,適應能力較差,因此很快失去了競爭力。PCI匯流排標准成為Pentium時代PC匯流排的王者,硬碟控制器、音效卡到網卡,全部使用PCI插槽。而顯卡方面對數據傳輸速度要求更高,出現了專用的AGP,
並行數據傳輸技術向來是提高數據傳輸率的重要手段,但是,進一步發展卻遇到了障礙。首先,由於並行傳送方式的前提是用同一時序傳播信號,用同一時序接收信號,而過分提升時鍾頻率將難以讓數據傳送的時序與時鍾合拍,布線長度稍有差異,數據就會以與時鍾不同的時序送達,另外,提升時鍾頻率還容易引起信號線間的相互干擾,導致傳輸錯誤。因此,並行方式難以實現高速化。從製造成本的角度來說,增加位寬無疑會導致主板和擴充板上的布線數目隨之增加,成本隨之攀升。
在外部介面方面,我們知道IEEE 1284並行口的速率可達30
0kBps,傳輸圖形數據時採用壓縮技術可以提高到2MBps,而RS-232C標准串列口的數據傳輸率通常只有20kbps,並行口的數據傳輸率無疑要勝出一籌。因此十多年來,並行口一直是列印機首選的連接方式。對於僅傳輸文本的針式列印機來說,IEEE 1284並行口的傳輸速度可以說是綽綽有餘的。但是,對於近年來一再提速的激光列印機來說,情況發生了變化。筆者使用愛普生6200L在列印2MB圖片時,速度差異不甚明顯,但在列印7.5MB
9. 電腦里的串口和並口是什麼意思他們是怎麼區分的
串列介面
串列介面,簡稱串口,也就是COM介面,是採用串列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串口的出現是在1980年前後,數據傳輸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一般用來連接滑鼠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攝像頭和寫字板等設備,目前部分新主板已開始取消該介面。
並行介面
並行介面,簡稱並口,也就是LPT介面,是採用並行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並口的數據傳輸率比串口快8倍,標准並口的數據傳輸率為1Mbps,一般用來連接列印機、掃描儀等。所以並口又被稱為列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