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雲伺服器 » 電腦配置伺服器的連接線是什麼

電腦配置伺服器的連接線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30 20:17:48

⑴ 伺服器、路由器和交換機在網路中怎麼連接的啊

將要連接路由器的電腦的ip配置成自動獲取;
將寬進線連接到路由器的WAN口(在路由器上有註明);另找條網線一頭插路由LAN口(路由器上有標明),一頭插的電腦上,恢復路由器默認設置;
1、登陸路由器(對於
的路由器:打開你的電腦,點擊IE游覽器,在地址欄輸入 :
按回車後,彈出登陸頁面輸入用戶名「admin」,密碼「admin」,其他路由器請查閱路由器使用手冊);
2、點擊左側網路設置,在wan口設置中選靜態IP 輸入學校給的IP:掩碼:網關,輸入DNS地址(可在網上查詢到你學校給你DNS地址);
3、開啟DHCP伺服器;
4、對於無線路由器還要開啟無線網路,開啟無線網路功能,設置無線登陸密碼(安全選項WPA-PSK/WPA2-PSK ,輸入密鑰);
對於要設置代理伺服器的打開瀏覽器在工具中選Internet選項的連接中點擊區域網設置就可以了。
保存參數就ok了,此時台式機已經能有線上網了,再打開桌面右小角的
上右鍵查看可用的無線網路,選你家的路由器廣播信號,雙擊連接,輸入密鑰搞定。有線和無線就都能上網了。
在電腦上配置IP為自動獲取,今後上網,在台機上直接打開瀏覽器應該可以上網了,最後將電腦接入網路(有線、
均可)檢查檢查能否正常上網。

⑵ 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怎麼連接

將要連接路由器的電腦的ip配置成自動獲取;
將寬進線連接到路由器的WAN口(在路由器上有註明);另找條網線一頭插路由LAN口(路由器上有標明),一頭插的電腦上,恢復路由器默認設置;
1、登陸路由器(對於
的路由器:打開你的電腦,點擊IE游覽器,在地址欄輸入 :
按回車後,彈出登陸頁面輸入用戶名「admin」,密碼「admin」,其他路由器請查閱路由器使用手冊);
2、點擊左側網路設置,在wan口設置中選靜態IP 輸入學校給的IP:掩碼:網關,輸入DNS地址(可在網上查詢到你學校給你DNS地址);
3、開啟DHCP伺服器;
4、對於無線路由器還要開啟無線網路,開啟無線網路功能,設置無線登陸密碼(安全選項WPA-PSK/WPA2-PSK ,輸入密鑰);
對於要設置代理伺服器的打開瀏覽器在工具中選Internet選項的連接中點擊區域網設置就可以了。
保存參數就ok了,此時台式機已經能有線上網了,再打開桌面右小角的
上右鍵查看可用的無線網路,選你家的路由器廣播信號,雙擊連接,輸入密鑰搞定。有線和無線就都能上網了。
在電腦上配置IP為自動獲取,今後上網,在台機上直接打開瀏覽器應該可以上網了,最後將電腦接入網路(有線、均可)檢查檢查能否正常上網。

⑶ 路由器 交換機 伺服器的網線連接問題 比如路由器先往wlan口接入網線。。。從路由器lan口接入到交換機上面

從ISP過來的線路有二種,一種是不需要貓,一種是需要貓的

如果需要貓的網線就需要把網線或光纖接入貓WAM口內如果不需要貓可以直接連接路由器,也就是說ISP那邊過來之前有路由器了.

下面按常規需要接貓的網線給你一個方案

首先將入線插入貓的WAN口,然後將貓的LAN口使用一根568-B線或光纖直連路由器WAN口

然後配置路由器的撥號連接使路由器與ISP可以收發數據.

連接成功後,定義NAT和ACL,(此方案沒有防火牆)ACL是為了配置伺服器的.

伺服器是需要內網可以訪問還是內外都可以,是要在這里做ACL的.

再來給路由器其它介面定義網段和掩碼.和開啟DHCP這樣路由器其本不需要配置了.

好了,路由和伺服器解決了.下面該交換機了...

-------------------------------------------------------------------------------------------------------------------

交換機24口+2級連口

路由器的LAN與交換機的二個級連口用568-B線或光纖線直連,將這二個口用etherchannel捆綁成一根二千M速度的網線這樣網路瓶頸將是路由器而不是線路

其它24口將是下一級交換機的介面做Switch(config-if)#switchportmodetrunk就可以了.

VLAN要看你實際的需要來劃分.然後你還需要一個三層的交換機來匯總桌面交換機也就是OSI模型里的分發層交換機和數據.因為二層交換機的沒有路由功能.不同的VLAN工作是需要路由的.如果全部讓上一級路由來工作,交換機的壓力太大.網速很慢.

----------------------------------------------------------------------------------------------------------------------

常規下我們做一個企業級網路時是這樣排列的

1.入線直連貓.

2.貓的線接入防火牆,在防火牆內做ACL來劃分一個DMZ來給伺服器使用,並且所有的ACL都會在這里做.路由器ACL能力很差.防火牆做100條ACL沒壓力,路由器做100條ACL慢的像頭蝸牛.

3.防火牆DMZ介面接伺服器

4.防火牆安全區接內網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來做DHCP和廣域網的.如果你用不到廣域網.路由器不用也行的.防火牆也能做簡單路由器只不過不能太多路由.

5.路由器出口連接核心交換機.可以是三層的也可以是四層的,具體看需求

6.核心交換機出介面接入匯聚層交換機級聯口 這里也可以是二層的也可以是三層的.按需求

7.匯聚層交換機出介面接分發層交換機級聯口

8.分發層介面接桌面電腦

級聯口就是交換機上面那幾個帶寬較大的介面有的是2口有的是4口.型號不一樣,類型也不一樣.

------------------------------------------------------------------------------------------------------------------

我這正好有張小型企業的圖不知道你能看懂不.

⑷ 電腦主機和顯示器是用什麼線連接的

ISA介面:

ISA插槽是基於ISA匯流排(In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准結構匯流排)的擴展插槽,其顏色一般為黑色,比PCI介面插槽要長些。其工作頻率為8MHz左右,為16位插槽,最大傳輸率16MB/sec,可插接顯卡,音效卡,網卡已及所謂的多功能介面卡等擴展插卡。其缺點是CPU資源佔用太高,數據傳輸帶寬太小,是已經被淘汰的插槽介面。

PCI介面: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設部件互連標准)的縮寫,它是目前個人電腦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介面,幾乎所有的主板產品上都帶有這種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帶有最多數量的插槽類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機主板上,ATX結構的主板一般帶有3~4個PCI插槽,而小一點的MATX主板也都帶有2~3個PCI插槽。

PCI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種局部匯流排。從結構上看,PCI是在CPU和原來的系統匯流排之間插入的一級匯流排,具體由一個橋接電路實現對這一層的管理,並實現上下之間的介面以協調數據的傳送。管理器提供了信號緩沖,使之能支持10種外設,並能在高時鍾頻率下保持高性能,它為顯卡,音效卡,網卡,MODEM等設備提供了連接介面,它的工作頻率為33MHz/66MHz。

最早提出的PCI 匯流排工作在33MHz 頻率之下,傳輸帶寬達到了133MB/s(33MHz X 32bit/8),基本上滿足了當時處理器的發展需要。隨著對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 的PCI 匯流排,後來又提出把PCI 匯流排的頻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廣泛採用的是32-bit、33MHz 的PCI 匯流排,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應用於伺服器產品。

由於PCI 匯流排只有133MB/s 的帶寬,對音效卡、網卡、視頻卡等絕大多數輸入/輸出設備顯得綽綽有餘,但對性能日益強大的顯卡則無法滿足其需求。目前PCI介面的顯卡已經不多見了,只有較老的PC上才有,廠商也很少推出此類介面的產品。當然,很多伺服器不需要顯卡性能好,因此使用古老的PCI顯卡。通常只有一些完全不帶有顯卡專用插槽(例如AGP或者PCI Express)的主板上才考慮使用PCI顯卡,例如為了升級845GL主板。PCI顯卡性能受到極大限制,並且由於數量稀少,因此價格也並不便宜,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才考慮使用PCI顯卡。

AGP介面:

AG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圖形介面。隨著顯示晶元的發展,PCI匯流排日益無法滿足其需求。英特爾於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介面,它是一種顯示卡專用的局部匯流排。嚴格的說,AGP不能稱為匯流排,它與PCI匯流排不同,因為它是點對點連接,即連接控制晶元和AGP顯示卡,但在習慣上我們依然稱其為AGP匯流排。AGP介面是基於PCI 2.1 版規范並進行擴充修改而成,工作頻率為66MHz。

AGP匯流排直接與主板的北橋晶元相連,且通過該介面讓顯示晶元與系統主內存直接相連,避免了窄帶寬的PCI匯流排形成的系統瓶頸,增加3D圖形數據傳輸速度,同時在顯存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調用系統主內存。所以它擁有很高的傳輸速率,這是PCI等匯流排無法與其相比擬的。

由於採用了數據讀寫的流水線操作減少了內存等待時間,數據傳輸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具有133MHz及更高的數據傳輸頻率;地址信號與數據信號分離可提高隨機內存訪問的速度;採用並行操作允許在CPU訪問系統RAM的同時AGP顯示卡訪問AGP內存;顯示帶寬也不與其它設備共享,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系統性能。

AGP標准在使用32位匯流排時,有66MHz和133MHz兩種工作頻率,最高數據傳輸率為266Mbps和533Mbps,而PCI匯流排理論上的最大傳輸率僅為133Mbps。目前最高規格的AGP 8X模式下,數據傳輸速度達到了2.1GB/s。

AGP介面的發展經歷了AGP 1.0(AGP 1X、AGP 2X)、AGP 2.0(AGP Pro、AGP 4X)、AGP 3.0(AGP 8X)等階段,其傳輸速度也從最早的AGP 1X的266MB/S的帶寬發展到了AGP 8X的2.1GB/S。

AGP 1.0(AGP 1X、AGP 2X)

1996年7月AGP 1.0 圖形標准問世,分為1X和2X兩種模式,數據傳輸帶寬分別達到了266MB/s和533MB/s。這種圖形介面規范是在66MHz PCI2.1規范基礎上經過擴充和加強而形成的,其工作頻率為66MHz,工作電壓為3.3v,在一段時間內基本滿足了顯示設備與系統交換數據的需要。這種規范中的AGP帶寬很小,現在已經被淘汰了,只有在前幾年的老主板上還見得到。

AGP 2.0 (AGP 4X):

顯示晶元的飛速發展,圖形卡單位時間內所能處理的數據呈幾何級數成倍增長,AGP 1.0 圖形標准越來越難以滿足技術的進步了,由此AGP 2.0便應運而生了。1998年5月份,AGP 2.0 規范正式發布,工作頻率依然是66MHz,但工作電壓降低到了1.5v,並且增加了4x模式,這樣它的數據傳輸帶寬達到了1066MB/sec,數據傳輸能力大大地增強了。

AGP Pro:

AGP Pro介面與AGP 2.0同時推出,這是一種為了滿足顯示設備功耗日益加大的現實而研發的圖形介面標准,應用該技術的圖形介面主要的特點是比AGP 4X略長一些,其加長部分可容納更多的電源引腳,使得這種介面可以驅動功耗更大(25-110w)或者處理能力更強大的AGP顯卡。這種標准其實是專為高端圖形工作站而設計的,完全兼容AGP 4x規范,使得AGP 4X的顯卡也可以插在這種插槽中正常使用。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兩側進行延伸,提供額外的電能。它是用來增強,而不是取代現有AGP插槽的功能。根據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AGP Pro細分為AGP Pro 110和AGP Pro 50。在某些高檔台式機主板上也能見到AGP Pro插槽。

AGP 3.0 (AGP 8X):

2000年8月,Intel推出AGP3.0規范,工作電壓降到0.8V,並增加了8x模式,這樣它的數據傳輸帶寬達到了2133MB/sec,數據傳輸能力相對於AGP 4X成倍增長,能較好的滿足當前顯示設備的帶寬需求。

常見的AGP介面為AGP 4X、AGP PRO、AGP通用及AGP 8X介面。需要說明的是由於AGP3.0顯卡的額定電壓為0.8—1.5V,因此不能把AGP 8X的顯卡插接到AGP1.0規格的插槽中。這就是說AGP8X規格與舊有的AGP1X/2X模式不兼容。而對於AGP4X系統,AGP 8X顯卡仍舊在其上工作,但僅會以AGP 4X模式工作,無法發揮AGP 8X的優勢。

PCI Express介面:

PCI-Express是最新的匯流排和介面標准,它原來的名稱為「3GIO」,是由英特爾提出的。交由PCI-SIG(PCI特殊興趣組織)認證發布後才改名為「PCI-Express」。它的主要優勢就是數據傳輸速率高,目前最高可達到10GB/s以上,而且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PCI Express也有多種規格,從PCI Express 1X到PCI Express 16X,能滿足現在和將來一定時間內出現的低速設備和高速設備的需求。

PCI-E的介面根據匯流排位寬不同而有所差異,包括X1、X4、X8以及X16,而X2模式將用於內部介面而非插槽模式。PCI-E規格從1條通道連接到32條通道連接,有非常強的伸縮性,以滿足不同系統設備對數據傳輸帶寬不同的需求。此外,較短的PCI-E卡可以插入較長的PCI-E插槽中使用,PCI-E介面還能夠支持熱拔插,這也是個不小的飛躍。用於取代AGP介面的PCI-E介面位寬為X16,能夠提供5GB/s的帶寬,即便有編碼上的損耗但仍能夠提供約為4GB/s左右的實際帶寬,遠遠超過AGP 8X的2.1GB/s的帶寬。

盡管PCI-E技術規格允許實現X1(250MB/秒),X2,X4,X8,X12,X16和X32通道規格,但是依目前形式來看,PCI-E X1和PCI-E X16已成為PCI-E主流規格,同時很多晶元組廠商在南橋晶元當中添加對PCI-E X1的支持,在北橋晶元當中添加對PCI-E X16的支持。另外,PCI-E也支持高階電源管理,支持熱插拔,支持數據同步傳輸,為優先傳輸數據進行帶寬優化。

目前PCI-E已經成為顯卡的介面的主流,不過早期有些晶元組雖然提供了PCI-E作為顯卡介面,但是其速度是4X的,而不是16X的,例如VIA PT880 Pro和VIA PT880 Ultra,當然這種情況極為罕見。

AGI與AGU介面:

因為節省購買系統成本的原因,有很多消費者在購買主板產品的時候,都選擇了集成顯示晶元的主板產品,但是由於部分集成顯示晶元的主板(如:使用Intel 865GV/GL晶元組的主板)不具備AGP插槽,使得用戶在想升級顯卡的時候非常的麻煩。因為雖然也有PCI介面的顯卡,但是比較少見,不容易購買,並且價格也比較高。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方便用戶今後升級,一些主板廠商自己開發了一些可以兼容AGP顯卡的介面,實現在這樣的主板上使用獨立的AGP顯卡,目前主要有華擎的AGI(ASRock Graphics Interface)介面和倍嘉的AGU(Advanced Graphics Upgrade)介面。

這種介面外形和AGP介面一樣,可以兼容AGP 8X/4X規格顯卡,支持微軟DirectX 9.0標准,甚至可以使用配套的技術實現獨立顯卡和主板集成顯卡同時工作,可以作為簡易的雙頭顯示升級方案。有了這樣的介面就可以在Intel 865GV/i845GV平台上升級外接顯卡,靈活的升級系統,提高系統性能,提升主板的價值。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介面兼容AGP 8X/4X規格,但並不是真正的AGP介面。插上AGP顯卡後性能方面比真正的AGP顯卡差一些,並且建議使用者為帶有這樣顯卡介面的主板購買顯卡時參考主板廠商提供的顯卡兼容性列表,以免出現兼容方面的問題。不論是AGI介面還是AGU介面,它們更注重的是在盡量不增加成本的同時給用戶提供新的功能,便於使用市場主流顯卡,提高系統的性能。

不過這線是跟顯示器連在一起的呀!

⑸ 電腦主機後面不知道怎麼看各個介面什麼的不懂

介面的指標速度;資源佔用。包括CPU時間、中斷、DMA等;連接距離;差錯控制、即插即用、供電等。

介面軟體、I/O匯流排、介面電路和連接的外部設備的關系

Intel865晶元組構成的計算機系統

介面電路的構成

介面的基本功能

數據傳送:CPU執行輸入/輸出指令與外部設備交換數據。

數據緩沖:用於輸入輸出過程中的暫存,對方不能及時接收數據時,將數據暫存在介面電路中。根據介面的需要可以是1個或2個位元組,或是FIFO存儲器,也可以是數據存儲區。

信號變換:完成計算機數字信號與I/O設備信號(如模擬信號、開關信號、計數脈沖等)的相互轉換。

中斷:大多數介面電路有中斷功能,以提高介面程序的效率。

介面的高級功能

差錯控制:實現檢錯或糾錯。

高層通信協議:實現呼叫、數據包、流量控制等。

即插即用、電源管理、動態配置等。

介面的操作:程序對介面的訪問(讀/寫)方式。不同的介面電路支持不同的操作方式。

查詢控制方式:在程序的主動控制下,通過讀取狀態寄存器了解介面的情況,完成相應的程序操作。為了及時了解介面的狀態,需要時間密集的查詢操作。CPU效率低。

中斷控制方式:當介面出現需要程序干預的事件,通過中斷通知CPU,CPU再讀取狀態寄存器,確定事件的種類,以便執行不同的代碼處理。CPU效率高而且及時。

DMA控制方式:CPU與介面的數據傳送採用DMA傳送,即傳送的具體過程由硬體(DMA控制器)完成,傳送速度比通過CPU快,尤其是在批量傳送時效率很高。

串列介面

串列傳送:數據信息以串列方式逐位傳送。如RS-232C、USB介面、SATA介面、鍵盤介面和滑鼠器介面等。

特點:節省介面線數目、傳送距離遠,介面電路復雜。

同步串列和非同步串列:串列介面可分為同步串列和非同步串列兩類,同步串列介面在連接線中有時鍾線,而非同步串列介面沒有時鍾信號線。

同步串列傳送:

非同步串列傳送:

RS-232C基本特性

·連接器:採用DB25和DB9(D型)連接器,DB25多為早期設備使用,DB9多為現在使用。

·電纜長度:RS-232C電纜的最大長度和線纜類型、通信速率等有關,一般情況下限制在15米。

·通信速率:固定可選的速率110、300、600、1200、2400、3600、4800、7200、9600、14400、19200、28800、33600、38400、57600、115200bps(BitPerSecond)。

·RS-232C信號電平:採用雙極非平衡方式,負電平(-3~-15V)代表邏輯1,正電平(+3~+15V)代表邏輯0。一般採用±5V或±12V。介面電路完成內部邏輯電平(0~3/5V)與介面信號電平(-12~+12V)的轉換。

·RS-232C的內部波形和介面信號波形:

RS-232C的介面信號

·RS-232-C介面連接器:連接的兩端分別為DTE(DataTerminalEquipment)和DCE(DataCommunicationEquipment)端。

·介面信號說明(→:DTE到DCE,←:DCE到DTE)

–TxD(TransmittedData→):數據發送。

–RxD(ReceiveData←):數據接收

–RTS(RequestToSend→):請求發送,表示要求發送數據到DCE。

–CTS(ClearToSend←):清除發送(允許發送),表示DCE可以接收數據,對RTS的應答。

–DTR(DataTerminalReady→):數據終端就緒,表示DTE准備就緒。

–DSR(DataSetReady←):數據設備就緒,表示DEC准備就緒。

–RI(RingIndicator←):振鈴檢測指示,MODEM使用。

–CD(CarrierDetect←):載波檢測指示,MODEM使用。

RS-232C的一個應用例子

操作實例:DCE為MODEM,DTE為PC機。通信方式為採用DTR/DSR聯絡的全雙工(不使用RTS和CTS)。(被叫方RS-232)

PC中RS-232C的實現

·在早期的PC機中,串列介面是由一塊獨立的IC晶元實現的,如Intel8250,實現串列通信的功能部件被稱為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

·在近代PC機中,將UART和其他的標准介面電路集成在一起,被稱為SuperI/O晶元。SuperI/O晶元被集成到了南橋晶元(或ICH)中。

一般的晶元組集成有2個串列介面,可以通過插卡方式或USB擴展方式增加串列介面。系統默認的埠地址個中斷配置如表。

PC機為UART分配8個寄存器埠地址,大多數UART使用了其中的7個。

並行介面

用途:早期的並行埠用於連接列印機。後來發展成為標準的多功能介面,用於連接外接光碟驅動器、外接硬碟等。

標准:IEEE1284標準是於1994確定的並行介面標准。該標準定義了並口的物理特性、電氣規范和數據傳送模式。

特點:並行介面中定義了8條數據線,每次傳送一個位元組。速度比串列口快的多,為150KB~2MB/s。

連接器:PC機一端採用DB25連接器。

IEEE1284的介面信號

DB25並行口連接器中的信號:定義了8條數據線、4條輸出控制線和5條狀態線。全部信號線為5VTTL電平。

IEEE1284的工作模式

最早(PC機初期)的並行口只有輸出沒有輸入功能,只適合接列印機。

之後並行口增加模式:

·標准並行口(SPP:StandardParallelPort):增加4位輸入能力,輸出速率150KB/s,輸入速率50KB/s。

·雙向並行口(PS/2):8位輸入,雙向傳輸速率150KB/s。

·增強並行口(EPP:EnhancedParallelPort):高速雙向,傳輸速率500KB~2MB/s。適合雙向高速傳送。

·增強性能並行口(ECP:EnhancedCapabilityPort):高速雙向,傳輸速率500KB~2MB/s。支持DMA。適合批量數據單向高速傳送。

USB

USB介面

·由Compaq、Intel、Microsoft、NEC等公司於96年共同研製發布。

·目前使用的有USB1.1和USB2.0兩個版本。

·Microsoft從Windows98SE開始全面支持USB。新型的串列技術

·由於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高度復雜的介面電路的集成晶元成本降低。

·點對點的串列傳輸可以使得傳輸速度大幅度提高。

·現代計算機對介面的傳輸速度要求提高。

USB——簡介

·物理介面

USB採用4線傳輸,其中兩條信號線,兩條電源線。標准USB連接器分為A和B兩種,A連接器用於主機,B連接器用於外設。

·傳輸模式和速度

USB採用平衡半雙工方式。

USB1.1具有兩個物理傳輸模式,全速模式為12Mb/s,低速模式為1.5Mb/s。

USB2.0的高速模式的物理速率為480Mb/s,同時兼容USB1.1。

USB——同步方案

·NRZI(NonReturntoZeroInvert,不歸零反向碼)編碼USB的線上傳輸採用NRZI編碼,相當於插入時鍾,數據沒有變化表示1,數據有變化則表示0。並要在連續6個1之後插入一個0,接收端再按照這樣的規律將插入的0刪除。

USB——連接方式

·連接方式

PC機的USB介面可以連接外設、復合設備和集線器。最多可以連接5級集線器,最多可連接127台外設和集線器。

USB——特點

·高可靠性

USB採用平衡傳輸方式,抗干擾性好。

USB帶糾錯能力,可完成對軟體透明的檢錯和重發。

· 使用方便

自帶+5VDC電源,可輸出500mA。介面具備電源管理能力。

具有熱插拔能力,在操作系統的協同下實現即插即用。

· 節省資源

多個設備使用同一組中斷和DMA通道。

·關於USB速度

半雙工傳輸方式;

串列傳輸——信息中包含狀態、控制和差錯校驗信息;

多設備共享——一個根USB傳輸帶寬被連接多個設備共享;

NRZI編碼——NRZI編碼後數據量會增大。

USB——傳輸模式

· USB的四種基本的數據傳輸模式

控制傳輸(Controltransfer)

支持外設與主機之間的控制、狀態、配置等信息的傳輸,為外設與主機之間提供一個控制通道。

等時傳輸(Isochronoustransfer)

適合數據連續不間斷、實時的、帶寬要求恆定的傳輸。該類型無差錯校驗。適合音、視頻設備。

中斷傳輸(Interrupttransfer)

適合數據量小,無周期性,但對響應時間敏感的傳輸。

數據塊傳輸(Bulktransfer)

適合傳輸的數據量大,但沒有實時要求的傳輸,USB在滿足帶寬的情況下才進行該類型的數據傳輸。適合外存儲設備。

IEEE-1394介面

· 1394a於1995年發布。後續的版本是1394b

· 1394a:標準定義了多種傳輸速率,12.5、25、50、100、200、400Mb/sec的傳輸速率。

· 1394b:為下一代PC所制定的標准,增加了800和1600Mb/sec,如果使用光纖的話,最高傳輸速率提高到了3200Mb/sec。

· 介面

使用六芯傳輸——差分數據對、差分時鍾對及電源和地線,可通過電源線提供1.5A電流。

IEEE-1394介面——和USB比較

IDE介面

· IDE(IntegratedDeviceElectronics)屬於內部介面,又叫ATA介面。

· 用途:是PC機用於連接硬碟、光碟驅動器的通用介面,一般PC機主板上有兩個IDE介面。

· 連接:一般通過軟電纜連接主機的IDE介面和硬碟及光碟機。

IDE介面——連接

· IDE連接方式

PC機一般有2個IDE介面,每個IDE介面可以連接2個IDE外設,最多可以連接4個設備。

IDE介面——版本發展

·IDE連接電纜

IDE連接器為40雙排連接器,UDMA標準的連接電纜中增加40根地線(80線),連接器不變。

IDE介面——傳輸模式

· PIO:(ProgrammedI/O編程的輸入/輸出)一種IDE介面傳送模式,和之後的DMA模式相比佔用CPU時間資源多。PIO有5種子模式(MODE0~4):PIO模式 0 1 2 3 4 傳輸速度 3.2 5.2 8.3 11.1 16.7

· DMA:(DirectMemoryAccess直接存儲器訪問)比PIO更高效的傳送模式,有3種子模式(MODE0~2):

DMA模式 0 1 2標准:ATA-1 ATA-2ATA-2傳輸速率:4.2 13.3 16.7

· UDMA:(Ultra-DMA)比普通DMA更高速的方式,採用了更高速的時鍾,而且在時鍾的上沿和下沿分別傳送數據,速度加倍。傳輸速率可以達到33、66和100MB/s。

IDE介面——高級特性

· SMART:(Self-Monitoring,自監視、分析和報告技術)提高硬碟系統的安全性。

· CRC:(CyclicRendancyCheck循環冗餘校驗)

· RAID(容錯式獨立磁碟陣列):目的在於通過多個磁碟驅動器的協同來實現高性能或高安全性的目的。RAID通常有0、1、2、3、4、5等模式,其中RAID0和RAID1則多見於PC。RAID3、4、5採用復雜的CRC糾錯,通常只用於伺服器/工作站領域。

SATA介面

Intel聯合多家廠商於2001年推出了SerialATA1.0規范。基本SATA的傳輸速率為150MB/sec。

SATA採用高速串列平衡傳輸技術,並採用屏蔽線線傳輸,提高了抗干擾特性,使得傳輸速度提高。

SATA介面硬碟

ATA(IDE)介面和SATA介面硬碟

SATA介面——連接器和電纜

連接:SATA介面連接器為7線連接,傳輸線4線屏蔽線,信號傳輸採用平衡傳輸方式,傳輸電壓為+0.25V和-0.25V。

SATA介面

SATA版本:目前SATA有3個版本,傳輸速度分別為150、300和600MB/sec。

外接:由於SATA電纜很細,而且支持熱拔插,SATA介面可以作為高速的外部介面。

SCSI介面

· SCSI():原為小型計算機的標准外設介面,用於連接磁碟機、磁帶機等高速外部設備。

· SCSI在PC的應用:主要用於高檔伺服器系統連接硬碟、光碟驅動器、磁帶機等。和IDE介面相比,SCSI介面速度快,可連接的設備多,但造價高。

· SCSI連接:菊花鏈模式。

SCSI介面——電纜和連接器

· 電纜和連接器

目前SCSI分兩類:即標准SCSI(8位)和WideSCSI(16位)。分別使用50芯A型電纜(見表6.17)和68芯P型電纜及連接器。

50線SCSI電纜主機端 50線SCSI電纜外設端

SCSI介面——版本

SCSI介面——從SCSI到SAS

·SAS(SerialAttachedSCSI):採用SCSI的協議和類似SATA的串列傳輸技術的新一代SCSI介面標准。

· 今後將形成SATA和SAS並存的形式

IrDA—標准

· IrDA標准:

IrDA1.0:簡稱為SIR(SerialInfraRed),非同步的、半雙工的紅外通訊方式。SIR以系統的非同步通訊收發器(UART)為依託,由於受到UART通訊速率的限制,SIR的最高通訊速率只有115.2Kbps。

IrDA1.1:即FastInfraRed,簡稱為FIR。與SIR相比,由於FIR不再依託UART,通訊速率大幅度,可達到4Mbps的水平。
繼FIR之後,IrDA又發布了通訊速率高達16Mbps的VFIR(VeryFastInfraRed)技術,並將它作為補充納入IrDA1.1標准之中。

⑹ 電腦連接伺服器的線叫什麼線

肯定是網線啊……

⑺ 公司伺服器連接和配置方法

網線到光電轉換器,然後從光電轉換器上出來一條網線到無線路由,然後你要確保無線路由有四個插孔,再就是找四條網線分別連到伺服器和三台電腦上。至於伺服器是否可用,那要看你的伺服器是用來干什麼的,要是資料存儲,其它共享,那就只需要設置網路就可以了

⑻ 想問一下伺服器和電腦之間到底是怎麼運作的,伺服器直接連跟線到電腦上

伺服器連接交換機,交換機再連接電腦。
伺服器背板上其實是一塊塊的硬碟。
伺服器一般沒有顯卡,內存是伺服器內存

⑼ 電腦主機後面的那些插孔,分別是插什麼的

電腦主機後面的那些插孔,分別是插:

1:電源線;

2、滑鼠;

3、鍵盤;

4、SUB介面;

5、網線插口;

6、音頻輸入;

7、音頻輸出;

8、麥克風介面;

9、DVI視頻介面;

10、HDMI視頻介面;

11、VGA視頻介面;

(9)電腦配置伺服器的連接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電腦主機:

1、計算機主機

指計算機硬體系統中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CPU、內存、硬碟、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如 USB 控制器、顯卡、網卡、音效卡等等。位於主機箱內的通常稱為內設,而位於主機箱之外的通常稱為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外接光碟機等)。通常,主機自身(裝上軟體後)已經是一台能夠獨立運行的計算機系統,伺服器等有專門用途的計算機通常只有主機,沒有其他外設。

2、internet主機

internet上的主機:與internet相連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稱為主機,每台主機都有一個唯一的Ip地址,每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3、迷你電腦主機

迷你電腦主機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超靜音的迷你電腦,支持1080P解析度高清影片播放器,同時也是一款時尚裝飾家居的家庭設備,上網,看電影,樣樣毫不示弱。

⑽ 伺服器連電腦用什麼線是網線

伺服器不能直接連接電腦 需要個交換機

熱點內容
合拍率演算法 發布:2025-01-23 13:50:59 瀏覽:257
access資料庫期末考試 發布:2025-01-23 13:50:23 瀏覽:120
androiddialog背景 發布:2025-01-23 13:47:44 瀏覽:209
存儲報表能開發嗎 發布:2025-01-23 13:42:02 瀏覽:704
騰訊地圖ftp 發布:2025-01-23 13:38:43 瀏覽:17
linuxif判斷文件存在 發布:2025-01-23 13:35:24 瀏覽:997
java一個位元組 發布:2025-01-23 13:33:57 瀏覽:485
c程序編譯過程 發布:2025-01-23 13:33:54 瀏覽:415
微信公眾平台php 發布:2025-01-23 13:31:45 瀏覽:658
最底層的編程 發布:2025-01-23 13:30:21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