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是怎麼放到水裡的
⑴ 為什麼微軟要把數據中心設在水下
是因為微軟公司為了減少散熱成本。大家都知道,數據中心的運轉會散發大量熱量,若不及時散熱就就極其可能燒毀伺服器。但是增加散熱設備又會加大電力使用,從而增加成本,於是微軟的工程師們想出了一些「奇特」的方法——將數據中心存放於水下。數據中心散熱量很大,尤其是數據高峰時,會加大伺服器的運行壓力,同時也會加速工作,產生熱量也較多,如果不能及時降溫,就會有燒壞的風險。
微軟公司表示,今後會將更多的數據中心建設在水下,並廣泛進行落實。不得不說,微軟真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科技創新型公司!微軟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每一位研發人員和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不過想到以後的海洋中,不僅有海底隧道,海底電纜、還會有數據中心,是不是會感覺很神奇。
⑵ 阿里雲伺服器放在千島湖湖底為什麼
阿里雲伺服器放在千島湖湖底的原因為:因為伺服器在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了維護高溫對於伺服器產生的損害。
阿里雲設在千島湖的數據中心正式啟用。位於淳安縣清溪新城珍珠半島廣場,佔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可容納萬台伺服器,是目前省內單體建設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
中心的建立將滿足阿里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方面的應用需求,尤其將承載今年「雙11」當天的數據計算任務。阿里雲在全國,包括北京、青島、杭州、上海、廣州、深圳都有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以低碳、節能、環保、生態為主題。
(2)伺服器是怎麼放到水裡的擴展閱讀:
阿里雲伺服器介紹如下:
千島湖地區年平均氣溫17℃,其常年恆定的深層湖水水溫,足以讓數據中心90%的時間都不用依賴湖水之外的製冷能源,製冷能耗節省超過8成。
具體操作為,經過過濾去除雜質的深層湖水,通過全封閉的管道流經數據中心各樓層,幫助伺服器降溫。再流經2.5公里的青溪新城中軸溪,作為城市景觀呈現,最終回到千島湖。此外,數據中心還廣泛地採用光伏太陽能。
⑶ 騰訊伺服器為什麼在海里
因為把伺服器放到海里能實現自然降溫,冷卻伺服器,不會讓伺服器過熱,產生爆炸等危險。
要知道,騰訊支持著全國各種業務、軟體的使用,所需要用到的伺服器可想而知有多少,為了使這么多伺服器可以盡量節約成本的情況下冷卻,放在海里是最好的選擇。
2014年微軟開始著手將伺服器放置於水下的計劃,同年開始在海里做投放實驗,他們將300台電腦的伺服器,放置進一個重約十七噸的密封艙內,該密封艙是全鋼制的。而且密封艙內同時還裝載著100多個感測器。岸上的工作人員隨時可以通過這些感測器感知到水壓和溫度,便於及時發現並處理特殊情況。
一切就緒後微軟的團隊將這個密封艙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區。第一次試驗結束後,為證明海底數據中心是可行的。2019年微軟又進行了第二次海底數據試驗,這次的實驗規模更大,裝載的電腦伺服器更多,一共有864台電腦伺服器,相比較第一次的鋼制密封罐。
這次試用的密封設備更像一艘小型潛艇,它的長度超過十米。而這次的實驗周期為期五年。同樣將伺服器放在水裡的還有阿里巴巴,阿里將自家伺服器藏在了千島湖裡面,去過旅遊的遊客應該有聽導游介紹過吧。伺服器在運行過程中會散發大量熱氣,此時必須做好散熱,不然可能會有燒壞的風險。
⑷ 可以放在伺服器里的液體
所謂液冷,是指通過某種液體,比如水、氟化液或是某種特殊的不導電的油,來替代空氣,把CPU、內存條、晶元組、擴展卡等器件在運行時所產生的熱量帶走。其工作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間接的冷板方式,即器件本身不直接接觸液體,而是先把熱量傳輸給裝有液體的銅製冷板,再通過液體循環帶出設備,由於冷板只能覆蓋部分發熱元件,其他元件的熱量仍然需要風扇來將熱量帶出去;另一種是直接的浸沒方式,即把器件甚至是整機直接浸泡在液體中,再通過液體循環把熱量帶出去,完全不需要風扇。打個不太恰當但可能很形象的比喻,前者象是把銅壺放在電爐上燒水,後者是在用熱得快燒水,前者是對風冷方式的改良,是早期數據中心液冷技術向單機系統的遷移,後者則顯然更具革命性。
⑸ 微軟將伺服器埋入海底,華為卻放置深山之中,有何區別
沒有區別,都是為了讓伺服器散熱性能更好,這些地方都可以很快的把伺服器所產生的熱量散發出去。
⑹ 微軟把數據放海里,阿里把數據放湖裡,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大數據是我們每天暢游的信息海洋-來自我們的計算機,移動設備和機器感測器的海量數據。 組織使用此數據來驅動決策,改進流程和策略以及創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服務和體驗。 大數據之所以被定義為“大數據”,不僅是因為其數量龐大,還因為其性質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通常,它超出了傳統資料庫捕獲,管理和處理它的能力。 而且,大數據可以來自我們能夠進行數字監控的任何地方或世界上任何地方。 氣象衛星,物聯網(IoT)設備,交通攝像頭,社交媒體趨勢–這些只是正在挖掘和分析的少數數據源,以使業務更具彈性和競爭力。
早在2018年,微軟就將整個數據中心沉沒在蘇格蘭海底,使864台伺服器和27.6 PB的存儲設備墜入了117英尺深的海洋。今天,該公司報告說其最新實驗是成功的,揭示了發現,這些發現表明水下數據中心的想法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該公司已經探索水下伺服器的想法已有一段時間了;早在2015年,它就在加州沿海的一個數據中心內灌了幾個月的水,作為概念驗證,以查看這些計算機是否能在旅途中倖存下來。但是,此輪試驗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目的是證明該公司可以在實際規模上完成該任務,並可以為實際使用而製造和生產。
⑺ 伺服器怎麼用
第一,接入的交換機層
機房的布網一般都是路由,接千兆交換機,然後到百兆交換機層,最到再到機櫃交換機,一台伺服器到路由器中間到底有多少個路由,也許只有機房的工程師才知道,正規的機房,是不允許客人進入主交換機房,也不允許打開別人的機櫃,你這個公司只能打開你所在的機櫃。
第二,共享機數
作為IDC,他們恨不得把伺服器做成筆記本的大小,這樣他就可以在一個機櫃裡面多放幾台機子。還好,現在的伺服器不是技術做不到這么小,而是做成這樣的成本高,用了反而賺不了錢,所以也就沒用了。按現在機房的機櫃,一般是48U機櫃,可以放24台機子,機與機之間有個架子托著,中間留有散熱的地方,所以就24台了,但我不擔保最多就24台。有黑心IDC,連那點空間也不放過,直接放他30台的伺服器。如果你所在機房剛好有兩台做下載和電影站的,交換機又不能控量,那樣你還不如接入家裡的ADSL算了,
第三,機房總出口
我以前經常取笑聯通的百獨,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我所了解到的,大多數的地級市聯通機房與省網接入的速度只有155M,機房總出口才155M,推出的百獨到底有多少呢,自己想想。其實百獨最大的優點不是快,而是穩定,別人跟你爭不了帶寬與流量。水桶裝水,如果有缺口,水只能裝到缺口那個位置,其它最高也沒有用。伺服器也是這樣,如果機房的給你的只有5M的帶寬,你的伺服器最高也是浪費。算一下數字,讓你5M跑盡,5M除以8等於640K,一個網頁文件如果是1K,那麼同時間給人下載支持在線人數就是640人。實際上,一個頁面真的只有1K嗎?(此段內容可能會出問題,因為我一直都搞不清楚的,沒辦法,書讀得少。)如果把台雙至強的伺服器託管到這帶寬得不到保證的機房,有用嗎?請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機房,再選擇伺服器硬體配置。
第四,租用伺服器
我以前是一個黑心IDC,當時做的是美國客,對方不懂電腦,裝的都是LINUX/FREEBSD,老外都是那樣不管裡面的東西,只管能做到他想要的就可以。我說自己黑心,因為我給他的東西算不上伺服器,他還是選擇了我,在我這要了三十多台伺服器,因為我的技術和服務填補了這一缺點。他想要的,我能給。嘻嘻。
我黑,因為我當時用來做伺服器的材料除了些CPU找不到舊的外,其它都是舊的,40G的SCSI硬碟,180元一個,這個硬碟足足有五公斤重,比一個磚頭還大,佔了兩個光碟機位。主板是SIS晶元的,當時用的還是P4 1.8的CPU,用964的板就可以了,便宜,也是200塊錢不到,雙P3的板130元一塊。。。。。。別以為高配置的就沒舊貨,兩年前我是用舊的東西裝出了一台雙至強2。0,2GECC內存的伺服器,裡面除了機箱,全是舊的。
因為是租用伺服器,客人看不到機子,所以,很多IDC都是用舊東西來上,(各IDC在這里少來罵我,我沒指名道姓,到底怎樣自己清楚就行的。)舊東西不是不可以用,只要有硬體功底就沒問題,我以前一台雙P2500的機子,從我干IDC起用了兩年多,都沒出過問題,死機最少的也就是他。(PS,我那個機房不管我放的是什麼機型,收費是按台收的,所以我的伺服器都是普通的機箱。)租伺服器,不必計較伺服器的新舊,不要看外表,實用就行了,最重要的,是看IDC商的服務和技術。服務好和技術高是最有用的,這個技術高當然是可以免費的提供技術支持,包括你做網站的代碼不會寫,可以請教IDC。租伺服器也要看機房,同上。
⑻ 我的世界伺服器為什麼不能進水裡 一到水裡就蹦了 求知道求知道 急!!!!!
我的世界伺服器崩是很正常的。一般伺服器人多就會崩。或者就是有熊孩子在樹林里放岩漿,用打火石。TNT使用過多也會使伺服器崩。
建議你在人少的時候玩,而且如果發現卡頓馬上退服。熊孩子放岩漿,打火石會讓你卡到退不出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