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雲伺服器 » 移動家庭存儲伺服器搭建

移動家庭存儲伺服器搭建

發布時間: 2022-06-04 11:26:45

1. 可以用電腦組建家庭nas伺服器嗎

可以在系統中安裝QLOUDMEDIA伺服器端,然後移動設備都可以安裝客戶端,就可以在同一個路由器下進行網路訪問影音了。
四塊硬碟都用NTFS,建議做Raid0就好,這樣不同容量的硬碟都能發揮全部容量。但最好不要保存重要數據。畢竟是舊機器了。

2. 技術指南:如何搭建文件伺服器

文件伺服器不能執行計算任務。也就是說他們不能運行客戶端程序。另外,文件伺服器不能像網路伺服器那樣提供動態內容。而且文件伺服器也不能像資料庫伺服器那樣,即前者無法提供對共享資料庫的訪問,而後者可以。文件伺服器能通過Windows或者UNIX操作系統協議由本地內部互聯網或者通過文件傳輸或超文本傳輸協議(FTP和HTTP)由企業內部互聯網提供對靜態文件的訪問。 文件伺服器最初的功能就是存儲。對於家庭用戶而言,一個中央存儲位置可以提高整體計算效率和降低整體計算成本。通過將所有的重要文件放在一個單獨的位置上,你就無需再擔心你所使用文件的不同版本,也不用再擔心由於大量非關鍵文件副本分散在不同系統中而浪費了硬碟空間,可以在正確計算機的備份存儲媒介上備份正確的文件,以確保家中的每台個人計算機都可以訪問適當的文件。 從系統製造商的角度來說,一台文件伺服器還能從各個硬碟中釋放各種工作站計算機,減少整體的硬碟支出。隨著固態硬碟(以每GB高昂的成本提供強大的性能)的興起,文件伺服器能將工作站從普通硬碟的性能桎梏中解放出來,對於上網本和超便攜筆記本來說特別有用,因為這些移動計算機通常只能容納一個硬碟,所以固態硬碟的小身材通常是移動設備的理想選擇。 一台專用文件伺服器能允許家庭中的每個用戶(無論他們是在家中還是在路上)來訪問需要的每一個文件,不管他們在特定的時間下使用那款特殊的設備。專用文件伺服器能允許用戶與朋友和合作者共享文件,只要給他們提供一個URL,一個域名和密碼以及指定他們所訪問的內容即可。舉例來說,或許你希望與親家共享孩子在學校的照片,但是你的雲存儲能力無法滿足所有這些照片的展示以及其他你存儲在雲硬碟上的文件。或許你希望與同事共享不想被上傳到亞馬遜或者其他第三方所屬的伺服器的敏感信息,但是文件太大又無法發電子郵件。或許你只想訪問200GB的MP3音樂庫,但是你所居住的旅館只能滿足600GB的固態硬碟的上網本。這些例子僅僅是例證文件伺服器有用性的冰山一角而已。 也就是說文件伺服器是滿足所有這些需求的一個選擇。你可以將你所有的照片集中在快閃記憶體上,下次在見到親家的時候把快閃記憶體交給他-但是這意味著每次你希望和親家共享更多照片的時候每次都必須這么做-誰知道你是否能拿回你的快閃記憶體呢?你也可以將刻好的DVD-R交給你的同事,--但是或許一個4GB容量的DVD-R是根本不夠的,電子郵件需要像蝸牛一樣花費數天。如果你在旅途當中,你可以攜帶攜帶型外置硬碟,又占空間,又可能被盜或者丟失。文件伺服器是一種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家用文件伺服器不需要企業級硬體,價格是家庭用戶可以承受的。而且文件伺服器還是由節能組件製造的,不會導致高額的電費賬單。 你希望如何輕松的管理你的文件?很不幸許多越來越強大的文件伺服器操作系統對於非IT的人員來說操作起來並不容易。不過,市場上有可以輕松駕馭的伺服器操作系統。一旦發生災難該如何恢復你的文件?將你的文件放在一台計算機上等同於將你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是風險很大的。該如何保障安全呢?任何類型的網路上的任何資源都存在被入侵的風險。這份指南能回答所有這些問題,它主要是針對家庭用戶,因此有必要在存儲空間,管理能力,恢復能力和安全簡化上作出一些犧牲,因為家庭用戶通常無法負擔高額的成本,也不需要專業級別的文件伺服器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一台網路關聯存儲設備是一台計算機應用工具,它是專門為提供網路訪問存儲而設計的。網路關聯存儲設備與文件伺服器相比,通常能提供更加簡單的管理職能(比如輕點幾下滑鼠就能完成插入和播放功能),但是經常會收到所有權軟體的限制,存儲空間有限且無法像專用文件伺服器那樣實現擴展。另外,能容納像本指南中所描述的大量硬碟的高端網路關聯存儲設備比文件伺服器要貴的多。最後,由於他們的設計通常只是針對一種用途,他們就不像文件伺服器那樣靈活,在多系統家庭中必須指定基本的工作站。也就是說,盡管網路關聯存儲設備超出了本指南討論的范圍,但是如果你對其不夠熟悉的話也值得去關注一下。 本指南與作者之前的那些指南是有諸多不同的,它不是糾結於能執行特定工作任務的指定價格範圍內的指定系統,而是探討操作系統和組件類型的選擇,以及這些不同的選擇如何與解決不同的需求完美匹配。也就是說,或許你需要大量存儲空間,但是你不是特別關心備份。或者你根本不需要太大的存儲空間,但是希望使用非常直觀的文件伺服器操作系統。

3. 怎樣搭建家庭伺服器

用win7設置家庭組應該就可以了。另外,只有3台機器,又有無線路由,我覺得沒必要搞伺服器那麽復雜,無限路由已經完全可以把所有的機器圈在一起了。列印機和移動硬盤只要設置成共享,網內所有機器都可以用

4. 如何自己搭建一個網路硬碟

如果有動手能力,並且希望數據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給自己或團隊搭建私有的文件同步雲存儲平台是個不錯的選擇。Seafile是一個免費開源且專業可靠的雲存儲平台軟體,能自建一個類似Dropbox功能的私有雲存儲服務!可以實現文件同步、共享、跨平台訪問、團隊協作等功能……

Seafile是由國內團隊開發的一個國際化的開源雲存儲軟體項目,目前據說已有10萬左右的用戶,典型的機構用戶包括比利時的皇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德國的 Wuppertal 氣候、能源研究所等等。Seafile 同時提供了客戶端和伺服器端軟體免費下載,任何個人或公司都能搭建屬於自己的私有文件同步服務。

Seafile的伺服器端支持linux、Windows 以及樹莓派平台,客戶端除了網頁版之外,還支持Mac、Linux、Windows 三個桌面平台以及Android和iOS兩個移動平台。你可以利用區域網里的一台電腦作為伺服器,搭建一個僅區域網內部能訪問的專有雲存儲服務,也能將 Seafile 部署到互聯網上的諸如阿里雲、Linode或任何VPS、獨立伺服器上,實現一個私人的在線雲存儲服務。

同時,Seafile 支持用戶同時使用多個同步伺服器,而且能夠在不同伺服器之間切換。比如,用戶可以用公司伺服器來同步工作文件,用個人伺服器與朋友共享私人文件,兩者互不幹擾,私密性也可保證。而且,由於 Seafile 是開源的項目,因此相對來說數據的私密性還是有保障的,起碼不必擔心有什麼看不見的後門。

Seafile 的一些特色:

1、文件組織成資料庫,每個資料庫可以單獨同步和共享

2、用戶可為每個同步的目錄單獨設置數據加密密碼,在上傳數據到伺服器之前,Seafile 會先使用用戶的密碼對數據加密。這個密碼不會上傳到伺服器,也就是說,連伺服器的管理員都無法偷看你的私人數據

3、群組功能,用戶可以創建和加入群組, 在群組中共享文件。這對團隊協作很有用

4、在線文件協作,包括文件在線預覽、評論、推薦等等

5、txt 純文本、Markdown、源代碼等文本格式可以直接在線編輯

6、Seafile 採用了類似 git的數據模型和分布式同步技術,但是針對自動同步和大文件管理做了優化,同其他的開源項目(SparkleShare, Owncloud) 相比Seafile 並不需依賴於 git

5. 如何創建自己的「家庭媒體流伺服器」使用Plex與FreeNAS

1 序
前段時間終於把自己設想了好久的家用NAS配好了,想好好寫一下自己的心得,希望對別人有一點幫助,也希望和大家交流關於ZFS和Freenas的意見和想法。

2 你需要NAS嗎?
你認為數據的價值很重要,願意投入一點資金來降低數據丟失的風險。比如,你自己原創的文字和圖片、各種word和excel的文件、各種照片和視頻,這些原創性的內容都是全世界僅此一份的,還有一些你認為很難再從網路上下載到的資源,這些內容都需要一個比台式機(或者手提電腦)、U盤、移動硬碟和光碟等,更安全可靠的儲存方式。由於網路條件和價格的限制,或者是由於對雲儲存的不信任,把大容量的文件備份到雲端好像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你的家庭網路內有2台或更多的電腦,需要中轉空間來傳遞文件,特別是大容量的文件。如果只有2台電腦的話,網路鄰居共享或者FTP訪問也算可行。但如果3台或更多電腦,動輒幾個G容量的內容,還要分發到每一台電腦,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大容量、訪問速度快的共享儲存空間就方便很多了。
如果以上兩段描述符合你的實際,那麼你應該開始考慮入手一台NAS了。

3 買成品還是DIY?
3.1 NAS與其它備份手段的比較
3.1.1 U盤和移動硬碟
NAS一般容量相對比較大。如果U盤和移動硬碟也是在線使用,除了RAID 0的配置,個人覺得其它RAID配置的可靠性都比U盤和移動硬碟好。當然,如果把U盤和移動硬碟作為離線備份的手段,可靠性應該會提高不少,不過要犧牲部分的數據可用性。

3.1.2 光碟(DVD和藍光)
如果是可擦寫的,每次重新擦寫的速度比較慢。如果是不可擦寫的,倒可以作為離線備份的手段。數據的不可更改始終會帶來不方便,比如整理好資料目錄,刻碟完,結果以後又發現要往中間加內容。

3.1.3 雲儲存
主要有三方面的限制:速度、容量和價格。那些不是世界知名的IT巨頭搞的,會擔心它不知道哪一天就宣布停止服務。Amazon的S3倒是信得過(相比之下),但是訪問速度和價格又是個問題。

3.2 成品NAS和自己DIY的區別
3.2.1 安全性、價格和售後服務
幾個著名的品牌(如synlogy、qnap、thecus、zyxel、buffalo、netgear等等)提供的家用NAS,大部分最多到六盤位,組RAID 6吧?(不知道可不可以組多個RAID 1),理論上是最多允許兩只硬碟損壞。如果是自己DIY的話,無論是硬RAID或者基於ZFS,RAID的配置都可以更加靈活,只要硬體配置跟得上,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完全沒有問題。
盤位越少,成品NAS的價格貌似更有優勢。假如需求只是兩個盤組RAID 1,那毫無疑問成品NAS更便宜。DIY的話,固定成本是主板、CPU、內存、機箱和電源(或者加上RAID卡),硬碟數量一般不少於3個。同樣是4個盤位,不算硬碟的話,DIY的價格已經大大低於成品NAS。6個盤位,京東上有個要9k+,自己DIY的話,2k搞定。
自己DIY的NAS,各個零配件的售後服務要看你選擇的硬體品牌的生產商。整台NAS在組裝和調試的時候,以後的使用中要排除故障或增加功能,都需要你自己在網上找資料或者和別人討論,所以如果你是伸手黨,還是買成品NAS好了。

3.2.2 功能、靈活性和功耗
成品NAS提供的功能,大部分可以通過各種開源的解決方案來實現。而DIY的NAS提供的靈活性,比如和htpc或者網關結合在一起,硬體配置的更改都是成品NAS所不能比擬的。
功耗方面,DIY的NAS要追求低功耗,可以選擇直流電源+整合主板,貌似網上也有人可以做到待機十幾瓦的。個人就覺得沒必要苛求,相比節省的電費,我更希望電源和UPS都穩定可靠,機箱內空間夠大方便散熱。

3.2.3 噪音控制和外形
現在很多DIY的機箱,也足夠小巧和精緻了,擺在客廳或書桌檯面都完全沒問題。捨得花錢的話,用無風扇電源和CPU散熱器,加上機箱內全用靜音風扇,相信可以把噪音控制在非常低的范圍。

3.3 DIY NAS的種類
首先要把專用和多用途的NAS區分開來。專用的NAS一般只提供文件共享和相關的網路服務,可能也作為24*7的下載機。多用途的NAS有的是作為HTPC,連接電視來直接播放媒體內容,也有是利用虛擬化,通過一台硬體伺服器提供網關、媒體伺服器等多台虛擬伺服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種組建RAID的方式:
軟RAID,利用主板晶元組自帶的功能組建RAID。性能比不上硬RAID,和ZFS的比較我不清楚,感覺應該也不如。好像有些軟RAID認主板,轉移的時候一定要同型號的主板才可以認出來原有的RAID配置,也有人說intel的是認晶元組,不要求同型號主板。雖然不需要額外的硬體RAID卡投入,也限制了安全性的提示和功能的擴展,除非是換主板。
硬RAID,在主板上插RAID卡,RAID卡再接硬碟。注意有些便宜的RAID卡其實是把運算交給CPU的,自己純粹就是一個介面。一般好的硬RAID卡上有專門的運算晶元,還要帶電池,防止數據丟失。硬RAID是目前最主流的解決方案,價格範圍廣,可以投入很小,也可以很發燒。
基於ZFS,不需要安裝RAID卡,也不利用主板晶元組的RAID功能。硬體配置豐儉由人,數據安全可靠。。。(ZFS的特點請看4.1)

4 軟硬體配置
4.1 ZFS的特點
請允許偷懶一下,介紹ZFS的資料網上已經有很多了,如果有興趣,一定可以深入了解,
簡單來說,基於ZFS的儲存,不怕斷電(就算正在寫入的時候斷電了,數據也不會損壞或者丟失,用硬RAID卡的有可能的哦),有快照功能,不怕誤刪除(而且快照佔空間很小),可以通過加入固態硬碟來大幅提高讀寫性能(跑滿千兆區域網很輕松),容易擴充(把原來的RAID裡面每個硬碟都換成容量更大的,總容量自動增加),硬體無關(換主板都毫無壓力),操作簡單(常用命令才幾個,如果是用Freenas的圖形管理界面的話,更加簡單)。

4.2 操作系統的選擇
所有支持ZFS的操作系統(或發行版)都可以在ZFS的wiki查到,主要用來做NAS的系統有以下幾個:
4.2.1 Oracle Solaris和 OpenIndiana
Oracle Solaris的zpool(ZFS的管理軟體)版本最新,不過是商業軟體;OpenIndiana是OpenSolaris的後續,開源的,我自己沒有用過,跟FreeBSD一樣,應該沒有ZFS的圖形管理界面。

4.2.2 FreeBSD
網上介紹也很多,簡單說就是穩定、穩定和穩定。我在virtual box裡面用FreeBSD,對照著文檔,測試過ZFS的各種操作和功能。另外,FreeBSD的Handbook寫得非常好,有中文版哦,喜歡折騰的同學首選。

4.2.3 Freenas
主角登場,熱烈鼓掌!安裝簡單,界面清爽!第5章將會介紹安裝和配置的過程。這是一個商業公司維護的開源,基於FreeBSD,專門用於NAS的系統。

4.2.4 NexentaStor Community Edition
跟Freenas一樣,都有ZFS的圖形管理界面,根據網路上的測試報告,貌似這個的IO性能比Freenas好。一點小限制是免費版最大容量為18TB。

4.3 硬體配置
4.3.1 終於寫到我最喜歡的部分了,確定硬體搭配讓我糾結了n長時間,最終結果兼顧了錢包、個人喜好和性能,還算滿意。我的NAS的配置如下:(推薦配置從4.3.2開始)

UPS:APC Smart-UPS SC420
(UPS最重要,所以排第一。雖然說ZFS不怕斷電,不過有個在線式的UPS,應付各種拔插頭、按開關和電網的浪涌,還可以接NAS的串口實現市電中斷時自動關機,實在是硬體配置裡面的MVP。這個UPS是以前買的,伏安只有420,容量有點小,現在拖三個硬碟,估計拖5個沒問題)

電源:全漢(FSP)藍暴節能版360

CPU:AMD A4-3300

技嘉(GIGABYTE)GA-A75M-D2H
(選這個主板CPU的搭配是因為功耗較低又有較多的SATA 6G介面,最大內存又可以到32G,跑ZFS的話,內存越大越好。寫文章的時候才看到技嘉出了F2A75M-D3H,更加適合,搞到我都想換主板了,T_T)

三星(SAMSUNG)DDR3 1600 4G *2

西部數據 WD20EARX *3
(這三塊硬碟是跑去廣州的百腦匯買的,第一次的時候自己小白了,居然買到兩塊是換標簽的WD20EARS,只好跑多一次去換,大家如果在電腦城買的請小心)

聯力PC A04A
(我是第一次用聯力機箱的土人,一邊安裝一邊贊嘆「做工果然好啊」,然後各種調整硬碟位置,各種拆裝硬碟籠子,各種調整走線。圖片等寫完這篇文章的第一版再補上)
因為一開始就確定了NAS要配已有的UPS,而且不兼任HTPC,所以我的NAS是放在書房裡面的。書房裡面有一台D-Link的5口百兆交換機,連接一台台式機,一台手提和NAS,再通過電力貓連接整個家庭網路的核心交換機和無線路由Linksys WRT610N。

功耗測試用的是深圳北電的電力檢測儀,實測數據如下:
關閉NAS電源(全漢藍暴)上的開關,0 W
打開NAS電源上的開關,NAS未開機,3.2 W
按NAS機箱面板的開關開機,功耗一直爬升,最高達到 72 W
NAS的啟動過程結束,進入正常狀態,44 W
測試連續讀取,通過百兆的LAN連接,台式機播放NAS共享出來的mkv文件,44W
測試連續寫,用FTP上傳大文件,速度大概10MB/s,56W
在NAS的web管理界面點關機,等到機箱的電源指示燈熄滅,1.5W
另外,在Freenas裡面可以設置每個硬碟的電源選項,比如多長時間之後進入待機。我這台NAS現在還負責BT下載,所以硬碟是一直沒有停的,測不了全部硬碟都進入待機時候的功耗。

4.3.2 普通版配置
強烈推薦UPS作為標配,花的錢不多,可靠性大幅提高。後備式的也可以接受。注意UPS一般容量標的是伏安,要轉換成瓦特。這里插播一段網上找來的計算硬碟功率的方法:先通過spec sheet找到硬碟12V的最大電流(據說就是啟動的時候了),比如WD20EARS的是1.75A,然後在硬碟標簽上找到5V的電流,這個例子裡面是0.55A,所以這個硬碟的最大功率就是12V x 1.75A + 5V x 0.55A = 24W。在挑選UPS和NAS的電源的時候就要注意考慮功率了。當然,伺服器專用的主板通常有逐個啟動硬碟的功能,可以降低對功率的要求,這個在高帥富版的推薦配置裡面談。
千兆網路,你懂的。
最少三個硬碟,組RAIDZ 1,可以承受其中一個硬碟損壞。ZFS當然也支持條帶(RAID 0)和鏡像(RAID 1),還有RAIDZ 2和RAIDZ 3,還可以加熱備,加L2ARC等等,看需求和預算來配置吧。如果你的配置裡面硬碟數量超過9個,最好分組,具體參考:

8G+ 的內存,跑ZFS的話,內存越大越好,所以挑選主板的時候注意選最大內存容量比較大的。
一個4G+的U盤,做系統盤。把Freenas的系統裝在U盤上是最簡單快捷的,還可以把這個系統U盤備份多幾個。安裝到硬碟上的話,Freenas一定要獨占整個硬碟,浪費空間和一個SATA介面。

4.3.3 屌絲版配置
百兆網路,我用的就是了,淚奔。
兩個硬碟,組鏡像。其實這個組合也很靈活,以後你可以把這兩個硬碟都換成容量翻倍的,那麼你的ZFS的容量也翻倍。或者再增加一對鏡像配置的硬碟,跟原有的鏡像做條帶,總容量也可以增加。再或者為了提高可靠性,加入第三塊硬碟到鏡像裡面,變成1:3的鏡像,ZFS果然很靈活吧,呵呵。
4G內存,最低配置了。

4.3.4 高帥富版配置(其實這些高端硬體我也不是很懂,不過yy起來好爽,哈哈)
全屋強電弱電的防雷裝置,這個算題外話,不過確實很必要,特別是多雷雨的地區。
在線式UPS,作用前面講過了。
冗餘電源,這個算伺服器的基本配置了吧。
伺服器主板、伺服器CPU和ecc buffered內存。可以用容量更大、可靠性更高的內存,可以接更多的硬碟,可以熱插拔,可以ooo,可以xxx。。。
SAS硬碟,N個,怎麼組RAID就只看對容量、可靠性和速度的需求了。記得其中一些硬碟做熱備。
固態硬碟,N個,做L2ARC,大幅提高NAS的讀性能;做ZIL(ZFS Intent Log),大幅提高NAS的寫性能。
千兆網卡,N張加上支持LACP(鏈路聚合)的千兆網管交換機,突破千兆區域網的帶寬就靠它們了。
機箱,塞得進上面所有東西的,隨便挑吧。
作為高帥富,當然不只一套房子了,請把以上配置克隆到每一套房子,這樣就可以實現異地容災遠程鏡像自動備份了,鼓掌!

5 Freenas的安裝和配置
大概的流程是這樣的:
把映像文件寫到U盤
用U盤啟動,進行初始化設置,包括網卡、DNS和Web界面的密碼
創建volume
設定scrub(對volume的定時檢查)
在volume裡面創建dataset(dataset是Freenas裡面的管理單位)
針對dataset設置snapshot(快照,用於回滾和遠程備份)
建立用戶和用戶組
針對dataset設置許可權
設置share(有CIFS、NFS、iSCSI、AFP等等)
從客戶端測試(測試連接和讀寫許可權)
備份配置文件和系統U盤 。

6. 想要搭建一個家用NAS存儲伺服器,有什麼好方案

存儲空間不用說了,這是必須的。
1.跨平台文件共享,還有移動終端的訪問,比如:windows,mac,安卓和ios。這是為了方便文件讀取和分享,如果不支持跨平台的話畢竟有點不方便。
2.遠程訪問,相當於個人的雲存儲主機,在外面通過3g或者網路可以訪問到家裡的nas,進行文件的上傳,下載,以及管理。
基本上滿足這幾個要求,就可以被稱為最基本的家用nas了。
想達到要求也很簡單,家裡的網路支持,一台路由器,一台電腦。需要的軟體:freenas(網上都有下,免費的nas系統)

樣組建nas功能很少,而且功耗大。後期維護成本高。如果要長期使用的話,成本不亞於買一台成品nas。首先從維護難度來講NAS其實也是一台繼承CPU
的Linux的電腦這句話沒錯,但是NAS的linux操作系統是嵌入在DOM盤里,所以無論從穩定性和防病毒性來說都是絕佳的,還有NAS採用的
Linux系統是瘦系統,也就是說它剔除了用不到的功能來保證系統穩定性。
如果作為數據存儲的話,不需要定期升級與維護,簡單設定後就可以使用,
而且NAS也自帶RAID功能,可以保證數據安全,而且數據備份功能做得非常完善,無論是近端備份(PC機備份至NAS)還是遠端備份(備份至遠端伺服器
或NAS),都可以通過非常簡單的設定就可以完成,非常易於維護,即使不太懂計算機也可以完成維護。
數據安全非常重要,訪問許可權控制之類的NAS也做得非常好。成品NAS基本上是免維護的。


且現在威聯通的nas功能很強大,例如,通過QNAP HD Station,可以讓威聯通nas成為令人驚喜的多媒體播放器。安裝免費的HD
Station,並通過HDMI將NAS連接至大屏幕電視,就可以輕松擁有絕佳視覺體驗,享受眾多影片、音樂和照片,通過大屏幕上網,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
遙控。享受高畫質影音。

7. 如何建立家庭個人伺服器

列印機開共享就好了。
首先得在連接著列印機的電腦稱安裝驅動程序,完成之後,進入控制面板的列印機設置,在需要共享的列印機上點右鍵,選菜單里的「共享」選項即可設置。
其次是在區域網里的其它電腦上啟用「文件和列印機的共享協議」。這點很重要,否則無法找到共享了的列印機。具體方法是在網上鄰居的右鍵屬性那裡找到本地連接,從它的右鍵屬性那裡安裝該協議,記得要勾選「允許其他用戶訪問我的文件(F)」和「允許其他計算機使用我的列印機(P)」。
再次就是為區域網的電腦添加網路列印機了。在添加之前,也必須先安裝驅動程序,然後才能從「添加列印機」的向導那裡一步步下去就可以了。對於其路徑,可以手動輸入「\\\\ABC(計算機名)\\HP1210(列印機名)」 或這通過後面的「瀏覽」按鈕來查找區域網里不同工作組的列印機。
對於無法連接共享列印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最常見的就是上面第二點所說沒有安裝NWLink IPX/SPX/NetBIOS Compatible Transport Protocol 協議,導致客戶端計算機根本找不到區域網里其它工作組的計算機。當然,也有可能是採用了guest 帳號登錄系統導致無法看到網上鄰居。如果可以使用網上鄰居,但是在那裡只能看到Microsoft Windows Network,卻找不到別人共享的列印機,則有可能是連著列印機的電腦的本地連接那裡啟用了「Internet連接防火牆」,將其取消即可。
至於移動硬碟也是能夠共享的吧

8. 如何用硬碟做一個家庭存儲中心你有哪些建議

低端點一個桌面式移動硬碟,高端點磁碟陣列櫃。

9. 自己家裡搭建NAS伺服器有什麼好方案

不用折騰了,直接弄個NAS就好了。如果是你想自己組硬體來當NAS伺服器,那種太麻煩了。

10. 自己家裡搭建nas伺服器有什麼好方案

存儲空間不用說了,這是必須的。
1.跨平台文件共享,還有移動終端的訪問,比如:windows,mac,安卓和ios。這是為了方便文件讀取和分享,如果不支持跨平台的話畢竟有點不方便。
2.遠程訪問,相當於個人的雲存儲主機,在外面通過3g或者網路可以訪問到家裡的nas,進行文件的上傳,下載,以及管理。
基本上滿足這幾個要求,就可以被稱為最基本的家用nas了。

熱點內容
linux進程的退出 發布:2025-02-09 03:00:22 瀏覽:813
淘寶上傳時間 發布:2025-02-09 02:42:13 瀏覽:637
ios緩存數據 發布:2025-02-09 02:32:06 瀏覽:253
蘋果手機如何存儲word 發布:2025-02-09 02:23:02 瀏覽:780
安卓手機如何有蘋果的emoji 發布:2025-02-09 02:11:02 瀏覽:808
編譯原理已知語言求文法習題 發布:2025-02-09 02:05:15 瀏覽:132
中國首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編譯器 發布:2025-02-09 01:56:21 瀏覽:720
tomcat上傳超時 發布:2025-02-09 01:41:42 瀏覽:484
androidactivity豎屏 發布:2025-02-09 01:41:40 瀏覽:378
家庭配置怎麼合理 發布:2025-02-09 01:36:14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