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當年怎麼弄伺服器
⑴ 微信是誰創建的人
微信創始人為張小龍。據悉微信誕生於2010年,時任騰訊廣州研發部總經理的張小龍在看到一款名為Kik的App上線15天就收獲100萬用戶後,向騰訊CEO馬化騰發郵件並建議騰訊研發該類型APP,後廣州研發部承擔該項目的開發,並最終在2011年1月21日正式於iPhone推出第一版的微信測試版。以下是詳細介紹:
1、微信的創始人是張小龍(時任騰訊廣州研發部總經理),張小龍最開始創立Foxmail,該工具後被騰訊收購,其本人也因此加入騰訊;
3、微信的誕生源自2010年時,騰訊廣州研發部總經理張小龍看到一款名為Kik的App因上線15天就收獲了100萬用戶而引起關注,隨後向騰訊CEO馬化騰寫了封郵件,建議騰訊做這一塊的東西,最後以廣州研發部來承擔這個項目的開發,並最終在2011年1月21日正式於iPhone推出第一版的微信測試版。
⑵ QQ和微信的創始人是一個人嗎
不是同一個人,QQ創始人是馬化騰,微信創始人張小龍。QQ和微信都是騰訊公司的產品。1997年,馬化騰首次接觸ICQ,便被其獨特魅力吸引,注冊使用一階段後,便發現因為ICQ對中國用戶有兩個致使的弱點:一為英文界面,對於推廣中文用戶不易;二因使用操作技術要求上有相當難度,使得ICQ在中國雖稍廣,但始終不普及,大多局限於"網蟲"級的高手。所以,當他在1998年考慮創業的時候,便和夥伴們決定開發一個中文ICQ軟體。1998年11月,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注冊了騰訊公司,他們最初的想法就是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開發無線網路尋呼系統。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頭銜,而只印著"工程師"字樣--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初,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
⑶ 微信之父張小龍:小程序與APP,H5區別就在這里
小程序的優勢:
1、 輕應用,可媲美 APP,只有 1M,即用即走; 2、 體驗感好 3、 成本低,周期短 4、 入口多(搜索、發現、掃一掃、附近的小程序) 5、 共享微信 9 億流量大紅利。
小程序與APP,H5主要區別:
1、H5 頁面由於無法被單獨沉澱用戶(無法直接關注),一般都是配合公眾號或者APP(html5打包APP)的產品形態
2、某些平台製作生成的小程序,功能體驗、開發速度等介於原生、Html5 和小程序之間,取得了一個較好的平衡。並且免除了伺服器以及運維人員的成本,非常適合非技術人員的產品首選。
3. 在留存和喚醒上,APP可以常駐內存、通過其他方式喚醒(網頁/其他 APP)、全屏帶圖片的通知提醒、彈窗等等多種手段,故更容易提高留存,也更容易喚醒用戶。
⑷ 張小龍 foxmail 用什麼開發的
樓主你好郵箱郵件;提高收發Hotmail、MSN電子郵件速度 支持名片(vCard)、以嵌入方式顯示附件圖片、增強本地郵箱郵件搜索功能等等。 Foxmail最近更新 Foxmail6.5Beta2 版對 Beta1 版的主要改進 支持IMAP4郵箱連接協議; 可添加便捷高效的搜索文件夾; 優化郵件收取的速度; 寫郵件時可以從快捷地址簿中選擇; 寫郵件時自動保存; 閱讀郵件時將滑鼠放到聯系人的位置上,可顯示完整的郵件地址; 優化郵件列表排序的體驗; 修復了網頁右鍵添加超長Rss字元串時,導致瀏覽器崩潰的漏洞; 優化了地址簿的載入速度; 優化若干細節和體驗; 修正若干BUG。 Foxmail功能特色優點: 1、速度快 2、使用方便 3、免費、穩定 缺點: 1、安全性能不佳,密碼很容易被破解 2、最近的更新沒有什麼大的進步 小提示,Foxmail 6.0已經默認訂閱了一些內容,您也可以自行訂閱您喜歡的內容。RSS訂閱功能操作便捷,無需提供Email地址及任何個人信息即可完成,如果您看到網頁上有類似這樣的標識: 、、、,就意味著這些網站可以被訂閱。 小提示:您可以在主界面最下方的狀態欄找到4個代表不同布局的小圖標,通過點擊相應圖標可以方便地切換到相應的布局。 記得採納啊
⑸ 關於Foxmail6.5的使用
1.Foxmail 簡介
Foxmail 是一個中文版電子郵件客戶端軟體,支持全部的 Internet 電子郵件功能。電子郵件客戶端軟體一般都比WebMail系統(網頁郵件系統)提供更為全面的功能。使用客戶端軟體收發郵件,登陸時不用下載網站頁面內容,速度更快;使用客戶端軟收到的和曾經發送過的郵件都保存在自己的電腦中,不用上網就可以對舊郵件進行閱讀和管理。正是由於電子郵件客戶端軟的種種優點,它已經成為了人們工作和生活上進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Foxmail因其設計優秀、體貼用戶、使用方便,提供全面而強大的郵件處理功能,具有很高的運行效率等特點,贏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
Foxmail是近幾年來最著名、最成功的國產軟體之一,贏得了最具權威的ZDNET的五星級評價,2001年3月,在全國優秀共享軟體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國內十大優秀共享軟體之一。
2.Foxmail 的作者
張小龍先生從1996年起開發Foxmail,歷經了多次版本升級,到1999年發布了Foxmail3.0 Beta2。2000年4月,張小龍和他的Foxmail一起加盟博大互聯網公司,並開始領導博大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多個軟體項目的開發,包括Foxmail的幾個新版本和分別基於Windows和Linx的郵件伺服器系統——Foxmail Server等。
3.系統需求
●操作系統:
Foxmail適合於運行在Microsoft Windows 的各個版本下,包括Windows95/98、Windows Me、Windows NT、Windows2000、Windows XP等平台下。
●網路:
WinsockSpecification1.1兼容的網路環境。
您可以使用Windows95/98/NT帶的"撥號網路"來上網,或在區域網或專線連接下使用Foxmail收發郵件。
Foxmail啟動時需要wsock32.dll,如果在Windows目錄及搜索路徑找不到此文件,Foxmail將不能啟動。如果您已經安裝了TCP/IP的網路軟體,wsock32.dll就已經有了。
●為了通過Internet/Intranet收發電子郵件,您還必須具有郵件伺服器(SMTP,POP3)的用戶帳戶。
●如果您要通過Proxy(代理伺服器)收發郵件,需根據代理伺服器的類型設置。
4.安裝新的 Foxmail
對於安裝版,運行安裝程序開始安裝,在「選擇目標文件夾」一步選擇一個新的文件夾,在「選擇附加任務」一步,通過選中復選框,可以指定在桌面、開始菜單、快捷工具欄添加Foxmail的圖標。
對於解壓版,首先用Winzip或者其他壓縮工具,把壓縮包中的所有文件解壓到一個新的目下,如 d:\Foxmail,然後運行。為了方便調用,用戶可以手工或者使用Foxmail「工具」菜單下的「建立快捷方式」為Foxmail建立快捷方式。
區域網用戶可以通過FTP下載:區局2號務器/息中心/用軟體/foxmail/fm40chb2.exe
建立一個賬戶
在Foxmail安裝完畢後,第一次運行時,系統會自動啟動向導程序,引導用戶添加第一個郵件賬戶 。彈出的第一個窗口顯示提示信息,點擊"下一步"按鈕進入建立新的用戶帳戶"設置」窗口,如圖3-1所示,
在"用戶名"輸入欄中可輸入用戶姓名或代號信息,用於區別使用同一台機器上的Foxmail收發郵件的其他用戶。但是如果您有多個郵箱,並且准備建立多個賬戶管理多個郵箱,建議您在"用戶名"欄輸入與對應郵箱相關的信息,例如把為163郵箱建立的賬戶命名為"Tiger_163"
窗口中"郵箱路徑"這一欄則是用來設置改賬戶郵件的存儲路徑。一般選擇默認路徑,這樣該賬戶的郵件將會存儲在Foxmail所在目錄的mail文件夾下,以用戶名命名的文件夾中。如果您要將郵件存儲在自己認為適合的位置,則可以點擊"選擇"按鈕,在彈出的目錄樹窗口中選擇某個目錄。接著點擊"下一步"按鈕,進入"郵件身份標記"窗口,如圖3-2所示。
它要求用戶輸入「發送者姓名」與「郵件地址」信息。「發送者姓名」用來在發送郵件時追加用戶姓名,以便於E-mail的接收者識別郵件到底是由哪個用戶發送過來的。「郵件地址」信息則是在發送的郵件中顯示發送者的E-mail地址,以便於接收者給您回信。
點擊"下一步"按鈕,進入了"指定郵件伺服器"設置窗口,如圖3-3所示。
這一步填寫「POP3伺服器」、「POP3帳戶名」、「密碼」及「SMTP伺服器」。
對於一些流行的免費郵箱,如:163、新浪等,Foxmail會自動填寫正確的POP3和SMTP伺服器地址。如果伺服器地址填寫不正確,就不能正常收/發郵件。
要知道免費郵箱正確的伺服器地址,一般可以通過登陸免費郵箱頁面,在幫助中會告訴您POP3和SMTP的填寫方法的。
網際網路pop3伺服器和smtp伺服器地址:mail.c-tax.net 或 202.102.158.185
區域網pop3伺服器和 smtp伺服器 地址:76.48.16.93
POP3和SMTP伺服器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1) smtp.xxxx.xxx pop.xxxx.xxx
2) xxxx.xxx xxxx.xxx
3) smtp.xxxx.xxx pop3.xxxx.xxx
POP3帳戶名就是您的郵箱名稱,即E-mail地址中「@」號前面的字元串。
密碼就是郵箱的密碼,可以不填寫,但是這樣在每次收郵件的時候就要輸入密碼,如果是使用了ESMTP的郵箱,在發郵件時也要輸入密碼。建議在這里填寫密碼。
點擊「下一步」按鈕,屏幕將顯示「帳戶建立完成」窗口。單擊「完成」按鈕,完成帳戶建立。
在第一次運行Foxmail時,會彈出信息窗口,詢問是否把Foxmail設為默認郵件程序,如果選擇是,則系統遇到mailto:這樣的URL,或者用滑鼠單擊一個E-mail地址時,自動打開Foxmail進行處理。建議選擇"是"。
5.郵件的接收和閱讀
如果在建立賬戶過程中填寫的信息無誤,接收郵件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選中某個賬戶,然後單擊工具欄上的"收取"按鈕。如果沒有填寫密碼,系統會提示您輸入郵箱密碼。接收過程中會顯示進度條和郵件信息提示。
如果不能收取,請參考賬戶屬性設置。
用滑鼠點擊郵件列表框中的一封郵件,郵件內容就會顯示在郵件預覽框。用滑鼠拖動兩個框之間的邊界,可以調整它們的大小。
雙擊郵件標題,將以郵件閱讀窗口顯示郵件。
6.撰寫郵件和發送
單擊工具欄上的「撰寫」按鈕,打開郵件編輯器,如圖3-5所示。
在「收件人」一欄填寫收信人的E-mail地址。「主題」相當於一篇文章的題目,可以讓收信人大致了解郵件可能的內容,也可以方便收信人管理郵件,不一定要填寫。
寫好信後,單擊工具欄的"發送"按鈕,即可立即發送郵件。
⑹ 微信軟體是屬於騰訊旗下的,也是張小龍弄出來的,我的問題是,騰訊是馬化騰比張小龍大還是
馬化騰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張小龍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
⑺ 騰訊張小龍群控都得死是真的還是假的
1、群控系統已經極大地影響了微信的用戶體驗,因此,騰訊封殺群控系統勢在必行。
2、張小龍,騰訊高級副總裁,foxmail創始人,微信創始人和負責人,對於自己打造的微信這個神級產品,必然會不遺餘力地提升用戶體驗,對於以群控系統為代表的弄虛作假行為,一定會不間斷地進行打擊。
3、由於微信擁有海量用戶,在利益的驅動下,必定會有一部分人繼續尋找微信的漏洞,更新群控技術。
因此,群控系統必然會消亡,但是這個消亡不會突然發生,而是有一個過程。
⑻ 2017微信公開課張小龍講了哪些內容
2017微信公開課張小龍講了哪些內容?
張小龍首次全面闡述小程序,定檔1月9日上線(內附演講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張小龍。
非常感謝大家一大早來到廣州參加微信公開課。去年公開課是我第一次露面,並且在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時候宣布了我們的小程序要啟動並且准備投入到公眾號之外新的一種服務的形態裡面去。
今年,我的同事問我說要不要今年繼續來參加公開課,給大家做一些對於去年說的小程序的一些新的進展介紹,我其實也想了很久,最後我覺得作為對去年的一個回應,我內心裡是非常的激動,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微信的歷史,對於我們的產品來說,我們很少會把一個還沒有做的一個功能或者說一種產品形態預先對外界來透露,我們一般都是先做好了一個東西,然後去發布,給用戶帶來驚喜。去年的小程序,也就是現在的小程序是這裡面比較特別的一次,我們提前就對外界來透露了。
1、一張照片,回顧小程序的一年發展歷程
這幾天我在准備這一次講話的內容的時候,我還專門翻看了一下相冊,找到了一張特別珍貴的照片,這張照片是在大約一年前的時候拍的,是我跟我一些同事在一個會議室裡面大家討論小程序,當時叫應用號。
照片上寫了幾個字,「應用號,2016年1月9日」,底下還有幾個字,「啟動日」,今天離當時的啟動日只有幾天的時間,這個照片上的人可能大家會覺得比較陌生,但對我來說很熟悉,並且特別親切。我特別感謝照片上的這些人,以及他們背後的團隊,這一天我們定下啟動日到現在,頭一次把我們要做的事情先對外做了一個報告,然後在一年以後來報告我們一年努力的結果。當時我們在討論訂閱號和服務號的關系,其實我們很早就在想微信應該有一種新的形態,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訂閱號或者公眾號,不應該只是提供一種訂閱能力,一種推送能力,而是應該提供更多新的能力,這種新的能力更加像一種應用程序的能力。當天晚上我記得有一個開發的小夥子拿了他開發了一些介面DEMO,說我們在開發上有這樣一些基礎的介面可以做,其實那是一個很好的靈感,既然我們能在這樣的介面上做出來,那麼我們也能做出一些復雜的介面,通過更加復雜的介面實現應用程序所需要的基本元素,沿這個思路一想,我們就不再糾結於怎麼樣擴充公眾號,去把它變成個有更強大功能的公眾號,而是完全可以跳開公開號,去做一種新的應用形態,這就是待會要跟大家介紹的小程序。
2、從小程序看微信的產品理念
再次解釋用完即走
在小程序之前我很願意用這個時間解釋一下去年的這個時候,當時也是在公開課,當時我提出了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後來我也發現很多的人說,看了以後覺得不太能夠理解,所以我在這花幾分鍾重新來解釋一下這個理念。
我當時說,一個好的軟體,一個好的工具應該讓用戶用完即走的,後來發現很多朋友,包括一些業內人士都會來笑話我們,說因為微信有足夠多的用戶,有足夠強大的用戶黏性,所以你們可以這樣說,但是對於其他的產品來說,大家會覺得怎麼樣黏住用戶,怎麼樣讓用戶不要離開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我想,這里可能對於用完即走有一個很大的不理解,或者說誤解。
在我看來,這里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這個邏輯可以推理出這樣一個結果,我認為,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提高它的效率的,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務,這是工具的目的,工具的使命。微信也是一個工具,所以微信的目的也是幫助用戶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務。什麼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也就是說一旦用戶完成了它的任務,它就應該去做別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產品裡面,這就是用完即走的含義。
微信是工具還是平台?
在我們對公司的一次培訓裡面,有個同事問我微信的戰略是什麼?我當時只說了一句話,我說微信只是一個工具,我們應當想如何做好這個工具。在同事們的心目中,微信並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大家認為微信是一個平台。但我認為微信是一個工具,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我並不認為一個工具是一個很低層面的東西,事實上人類從原始人進化智能人類的過程,就是因為人會製造工具,我們所用的絕大部分的產品本質上來說都是工具,但是工具有好壞之分,能夠做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其實難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說我們要做一個平台,我會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一個好的工具應該有一個很強的屬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
做產品是克制還是自我壓制?
這個理念其實貫穿在我們的產品的每一個點里,舉一個例子。我們前不久開了一次內部會議,騰訊創始人之一Tony說,其實微信團隊保持了一種很克制的心態來做事情。很多人也認為我們在微信產品里很克制,但其實我當時聽到這樣的評論是有一點點驚訝,因為克制這個詞從來沒有在我的腦袋裡面出現過,如果說做一些事情我們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話,那是一種什麼樣行為?那是一種自我壓制的行為,但是我並不認為我們在做這樣的決定時我們要自我壓制,或者說自己切割掉我們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那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
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反的,我們在做很多很多決定的時候,反而要去判斷什麼樣的東西是最合理的,合理性才是這裡面要考慮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我們會舍棄掉很多很多本來想要做,後來發現做不好的東西,這種舍棄並不是因為說我們很克制,所以我們少做一點,而是說我們發現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或者說有很多決定它一開頭是錯的,或者說很多的想法,最後驗證可能是行不通的,那我們如果硬要去做這些事情是不合理的,我們會把它舍棄掉,而不是說我們要剋制。
微信裡面有很多這樣類似的點,我們遵從基礎產品體驗的理念來幫助我們做決定。就像上一次在公開課裡面講的一樣,公眾平台甚至沒有一個入口給用戶推薦你應該訂閱什麼樣的東西,我們的產品有無數這樣的地方,也許少量的用戶會覺得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但是任何一個產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我們必須要做很多的取捨,而我們希望更多遵從我們自己的產品理念來做這樣的取捨。
3、第一次完整闡述小程序
剛才花幾分鍾回顧了用完即走這樣一個產品的理念,現在切入到我們的主題,其實我今天過來是想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小程序的理解和想法。
剛才大家看照片的時候,其實這是團隊在小程序啟動那一天大家當時的狀態,在當時來說還沒有想好名字叫小程序,也沒有把小程序作為一個非常完整的定義,大家只是認為我們應該往這個方向去發展,去提供一種新的服務的形態,當時願意把它公布出來對我來說是有一點點其他的想法,因為我希望我們把它宣布出來以後給團隊更大的一個壓力感,既然我們都已經宣布了,那我們一定要去努力做好這個事情。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又做了很多次的碰撞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小程序慢慢的找到了它的定位,找到了它自己的形態,但是因為之前我們只是做了小程序的內測,從來沒有對外界解釋過小程序到底是什麼,以及它應該怎麼樣的使用,所以今天我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完整的闡述一下我們是怎麼樣來看待小程序的。
我自己也特別興奮在這樣一個時間來講述小程序的故事,因為對我經歷比較了解的人可能知道,我其實之前花了很多年時間去寫程序,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程序員,所以我一直認為做程序員的那段時間特別寶貴,因為當你做一個程序的時候可以進入到一個不太一樣的世界,你用一個程序的語言在虛擬世界裡構造一個完全虛擬化的產品出來。我相信很多的程序員都會有一個夢想,我們除了自己去寫一個程序,我們能不能再去寫一個能運行程序的程序,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通常來說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通常意味著是一個操作系統,我並不認為我們有能力去做一個操作系統,但是我們可以有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一個可以運行程序的程序,那對一個程序員來說他會覺得非常的自豪和興奮,我今天就是懷著這樣一種心情。
說小程序之前,我想先回顧一下PC發展的歷程。我經歷了最早的PC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我最早用的是PC是80、86這樣的機器,那時候還不能聯網,但那時候的應用程序是需要你用一個軟盤和光碟安裝好,它只能自己跑,跟外界是沒有交互的,因為沒有網路,那時候的應用程序叫做單機程序,就像單機游戲一樣。
有了互聯網以後,我們進入到一個互聯網的范圍里,在互聯網里我們發現應用程序的定義有了某一種變化,但本質上來說它還是跟單機時代是一樣的,它是以一種程序,一種代碼的載體形式展現出來,只不過每一個程序它有了可以訪問網路的能力,但是互聯網我覺得有一個特別偉大的發明,就是www.web協議的出現,使互聯網出現了非常大量的網站,而這些網站是可以在網路上被任何人可以訪問得到,在那個時代出現了一種情況,我們可以去寫一個基於網路的應用程序,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站去提供服務。大家都非常熟悉,在PC互聯網時代的這段歷史,因為幾乎我們用的最多的工具是瀏覽器,我們訪問大部分的服務其實是來自於瀏覽器里的各個網站所提供的服務。
4、移動互聯網的下一站:唾手可得
幾年前我們開始進入移動互聯網,對於電腦的使用方法和場景又發生了變化。在PC互聯網時代,很多的人,特別是上一代的人因為輸入法這樣一個障礙是沒有辦法使用電腦的,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手機使得整個互聯網的用戶量比以前有了一個巨大的提升。智能手機我認為是一個非常厲害、偉大的創新,因為其實它的功能比當時的PC機要更強,但是它使每一個人都能夠使用,使每個人都能通過手機去接觸到互聯網,這個時候人們訪問網路服務的方式其實更多的從一個PC端的應用程序過渡到一種網頁的形態。beerbox酒匣子
在這里我想展望一下在移動互聯網之後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形態?就是大家再使用網路會使用什麼樣的設備去使用網路,或者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訪問網路的服務?我想這個可能非常難想,我個人會從腦袋裡面浮現一些場景出來,就是智能手機之後,有可能是一種類似於眼鏡這樣的設備,成為主流。當眼鏡變得非常非常的智能化的時候,可能整個PC或者電腦的系統會藏在一個眼鏡裡面,它的屏幕可能比我們現在手機的屏幕還要大,甚至比PC的屏幕還要大,可能是十年以後了,十年以後的技術可能可以做到把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屏幕投入到視網膜裡面,我們通過眼鏡可以看到一個非常大的完整屏幕,日常我們就戴著這樣一個眼鏡到處跑,大家想一下這樣一個眼鏡是什麼樣的系統在運行?當我想到十年以後的場景,我會想那個時候眼鏡背後的系統它的應用程序的使用方式應該跟現在不太一樣了,我對它的期望是什麼呢?我更加希望的是眼鏡裡面不要再給我一些安裝應用程序這樣的過程,因為那個是很不自然、很不方便的,我更加希望我的眼鏡看到哪裡,相關的應用程序就到哪裡。舉個例子,假如我看到房間裡面的一盞燈,我想讓這個燈關掉或者打開,當我透過這樣一個很智能的眼鏡看到這盞燈的時候,我會希望在那個燈的上方會出現一個虛擬的開關,我甚至可以用眼鏡去控制這樣一個開關,那個開關是什麼東西?它其實是出現在真實物體上面的一個應用程序。當我看到這盞燈的時候,它的開關應用程序就自動出現了,同樣的你可以想像非常非常多的場景。當你走到一個公園的門口的時候,可能公園門口會出現公園門票的應用程序,也就是說當你看到任何一個眼睛能看到的實物的時候,這個實物背後的信息和應用程序都會自動浮現出現,你通過眼鏡或者別的方法控制這樣一個應用程序,去啟動它,去運行它。
這樣的一個過程你會發現,我們想像在這樣一個虛擬未來的智能眼鏡裡面,你會發現應用程序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形態,跟現在手機裡面的應用形態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真正的所見即所得的形態,我說的所見即所得不同於在PC時代,我們在畫圖或者UI上面的所見即所得,而是說我們看到的任何具體的一些事物,它就包含了它的信息,包含了對信息的處理在裡面。
這是我對於未來應用程序的形態的希望吧。我認為所有的應用程序應該是一種無處不在,但是又可以隨時訪問的一種狀態,所以小程序在內測的時候,我寫了一段文字,說什麼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就能打開應用,也實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安裝太多應用,應用隨處可用,但又無須安裝卸載。
我剛才說了一個十年以後的場景,這里其實體現了智能眼鏡時代和手機時代的一個不同,當然未來是不是智能眼鏡時代我也不確定,我只是暫時幻想出來的一個產品,但這種不同會帶來應用程序形式的不同,就像智能手機相對於PC時代來說,它其實帶來一個很大的形式的不同,這個形式並不只是體現在手機是一個更加濃縮的、可以移動的電腦。形式上來看是這樣一個區別,但是本質上來看,就像好多年前我寫了一句話,手機是人的肢體的延伸,PC其實不是,PC是固定的。就像我只有兩只手,手機是我的第三隻手,或者說是我手的延伸,因為它可以幫助我觸達一個更大的世界。PC也可以幫我們進入到一個更大的虛擬世界,但是手機是跟著你的手走的,所以它變成了你的加長的手,它和PC的區別是,我們對於手周邊可以觸達的東西能夠感應到,這也是為什麼手機裡面的應用會有很多比PC裡面的應用更豐富的形態,就像在微信里大家可以搖一搖,但你在PC時代不能把電腦搖一搖,在手機時代我們可以通過掃二維碼感應周邊,在PC時代你也不可能用PC掃一個二維碼,這是真正的含義,就是手機不同於PC的真正含義。
我認為在將來智能眼鏡時代同樣會有這種區別,眼鏡會讓我們真正做到所見即所得,你看到的東西就可以得到它背後的東西,這比我們現在用手觸摸一個東西得到它背後的信息是更加高級的一種方式。
5、小程序的特性:無須安裝、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無須卸載
從這個定義裡面可以看出來小程序是什麼樣的東西:
第一個,小程序是無須安裝的,我認為這個對現有的應用程序一個很大的突破。用過windows的人都知道,它有一個最常用的應用,叫做程序管理這樣的東西,大家要花很多的精力到裡面去看哪些程序佔了多大空間,哪些程序應該卸載掉了,哪些程序可能會出問題等等。在智能手機,大家對這個的管理變得更加輕量化,更加輕松,所以很多對電腦不太熟悉的人都可以用手機,但是還是存在一個過程,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需要你下載它,安裝它,然後你才能使用它,這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小程序的第一個特性就是免去了下載的過程,可以直接使用它,所以無須安裝是小程序最基礎的一個特性。
第二個,在這個定義裡面有一個詞叫觸手可及。這個詞讓我想到很早以前看過一本書是微軟的比爾蓋茨寫了一本書,叫《信息唾手可得》,其實我挺佩服比爾蓋茨在互聯網剛剛出現的時候他就寫了一本這樣的書。他當時認為互聯網會給大家帶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信息唾手可得。每當我想到他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特別自豪,因為我們在很多年後用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了信息唾手可得。我這里說的觸手可及的意思的是,當我們拿著智能手機接觸周邊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直接獲得信息,就是周邊的信息,我們獲得的方式可能沒有未來的眼鏡時代那麼智能,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對於周邊一些基本的感測器,比如說它的掃描能力去和周邊產生互動。
所以這里的觸手可及的意思是,我們看到一盞燈,我們想要去控制它,可能我們只需要用智能手機對著它掃一下,然後控制這盞燈的應用程序就已經啟動起來了,在我的手機里,我直接使用它就可以了。在類似博物館這樣的場景里,用戶可以在一些不同的內容前面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獲知當前物體的背後的信息,這都是觸手可及。
第三點是用完即走,我開始花了很大篇幅解釋什麼是用完即走,對於周邊要完成的任務來說我們需要的是用完即走,比如我們到一個餐館,我們可能想排隊或者說點一下菜,我們並不需要去下載這個餐館的應用程序,我們只需要在餐館掃一下它的二維碼,然後就啟動了這個餐館的小程序,我們可以立即在小程序里排隊或者點餐。當我做完這些事情,吃完飯並不需要卸載這個應用程序,我們當它不存在就可以了,是一種真正用完即走的狀態。
小程序的第四點就是無須卸載,你訪問過它的服務,並不需要這里還有一個程序管理器去管理它,我們不需要卸載的過程。
通過這四個點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小程序看起來是程序,但是它以完全不同於過去APP的形狀出現,它有更靈活的應用組織形態。
大家現在能夠明白一個概念,大家可能知道了小程序是一種比我們現有的所有的APP更加靈活,更加唾手可得的一種形態。
6、我們為什麼需要小程序
大家可能會想我們為什麼需要小程序這樣的東西?我們在做小程序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說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說要改變一下應用程序的存在模式,相反,我們肯定是要滿足一個特定的需求,這個需求應該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說我們只想變化一下APP存在的方式。
這個需求是什麼呢?我們剛才回顧了PC這些年的變化,在沒有互聯網的個人PC時代,其實企業是很難通過不聯網的PC去提供服務的,當時我記得當時有一個企業做了一個PC機裡面的程序,那是最早的一個表格的軟體,但是這樣的軟體非常的少,因為絕大多數的企業沒有能力去把他們的服務做成一個PC時代的軟體提供出來。直到有了互聯網,才改變了這個局面,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所有的企業都能建立自己的網站,通過網站把自己的服務放到網上,讓任何可以上網的人能訪問得到,所以在PC互聯網的時代裡面,改變這個世界的並不是有更多的應用程序出現,而是有更多的網站出現了,並且在這個背景底下誕生了非常多偉大的互聯網公司。
很快,當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的時候,以前通過網站提供服務的企業開始選擇通過手機端的APP去提供服務,確實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做了這樣的嘗試,大家去做手機端的APP,然後推薦用戶去下載他們的APP。但是現狀並不是像這些企業所想像的那樣子,在手機時代用戶獲得了更便利的使用方式,也是更懶的使用方式,越來越多的用戶更多的只願意每天只使用那麼幾個APP,而不願意去下載或者使用很多很多APP,這一點跟在PC互聯網時代很不一樣,PC時代你打開電腦以後,要訪問一個網頁是很快捷的,你可以從一個網頁跳到另外一個網頁,大家每天在PC前面花更多的時間是在瀏覽器上,但是在智能手機時代,包括在座的每一個人,其實打開瀏覽器的頻率會越來越低。可能有一天你要訪問20個網站,現在你不會在手機裡面每天要打開20個APP,或者為了訪問一個企業的服務去下載這個企業的APP,大家不會這樣去做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企業會發現他們在智能手機時代反而不如像PC的時代那樣子更方便的通過一個網站來解決所有的問題,通過一個網站把所有的服務放到線上去,這也是為什麼公眾號出來的時候,很多的企業發現公眾號可能是一個比他們做APP,做網站更好的方式,通過智能手機把服務提供給用戶。
所以公眾號的出現是特別令人高興的事情,因為即使在PC互聯網時代這些餐館他們也沒有辦法把他們的服務放到網上去,讓別人可以訪問到。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公眾號的缺陷所在,公眾號是基於訂閱和推送的關系,對一個餐館來說它更多的精力放在怎麼樣能夠收集到更多顧客的名單,它的驅動力在於它怎麼樣才能夠給每天來餐館的人推送消息,去發送它的一些促銷的信息下去。公眾號在這這里就變成了客戶關系管理或者說是一個消息推送器的角色,這樣的角色與PC時代通過一個網站提供服務是有很大不同的,一個網站並不能給用戶推送消息,所以它並不會騷擾到用戶,但是它又希望獲得服務的人能很方便的訪問到,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反而對於大多數的企業來說,他們缺少了一種有效的載體,甚至還不如PC互聯網時代那麼方便,通過網站可以很方便把他們的服務線上化。
7、小程序的定位:體驗比網站好,比下載APP更便捷
這樣一種載體我們認為它是一個有著很強的需求,並且是市場裡面空白的一個地方,所以在我們構思小程序的時候其實一直在想小程序它存在的位置在哪裡?如果對於這么多的企業來說要把服務線上化,如果發現自己在不停的嘗試不同的道路,又去做APP,又去做網站,又去做公眾號,但是沒有一條很徹底的話,這說明這裡面有機會存在。我記得上一次去深圳機場的時候,注意看了一下深圳機場兩邊的廣告牌,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不知道在座有沒有人注意到,深圳機場的廣告牌,它的每一面廣告牌上都有一個二維碼,大部分,80%的廣告牌吧,這個二維碼是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這個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回顧一下在PC互聯網時代,那個時候的廣告牌其實一般會印一個自己的網站地址在上面,它是一個標配。上次我在深圳機場看到的情況,我自己也很高興,因為公眾號的二維碼變成了廣告牌的標配,取代了以前的網址。但是讓我稍微不太高興的地方在於,我看到這一面廣告,想了解它的服務的時候,卻需要去訂閱這個公眾號,成為它的「訂戶「,收到它的推送消息。以前的廣告牌會貼一個自己的網址進去,讓用戶自己去它的網站看一下它有什麼樣的服務,這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我認為一個廣告牌不應該在下面貼上用來訂閱的號,它應該貼的是可以立即展現服務的鏈接,這個展現服務的鏈接應該就是類似於小程序的形態,因為看到這個廣告的人並不是說我要訂閱你的公眾號,收到你的推送,而是說我想體驗你的服務,或者我想立即了解這個廣告背後的信息,我認為這樣一個使命是應該小程序去實現的,就是每一個信息背後,包括廣告牌背後包含的是應該是我去掃一下,立即就獲得它的信息,或者立即啟動了一個小程序,就像以前我們訪問一個網站一樣的,只不過我們通過一個掃二維碼的方式取代了輸入網址的方式。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這樣一種方式才是用戶所需要的。我特別想解釋一下小程序對於過去的PC互聯網時代,其實它非常的接近於PC互聯網的一種網站的服務,網站的服務其實很不同於公眾號這樣一種訂閱形式的,它是一種真正的直接的服務。大家去想一下,把小程序想像成是PC時代的一個網站的話,我相信會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什麼是小程序。
2012年5月23日,當時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PC互聯網的入口在搜索欄,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在二維碼。當時是公眾號還沒有發布,我們只是在構思公眾號這樣一種東西,這個其實反映了PC時代和智能手機時代很大的區別。PC時代我們通過網站來獲取服務,確實,我們要先找到這個網站,所以搜索框在當時特別重要,但是在智能手機時代,我們要獲取服務的話,更多的是跟線下有關,跟線下有關的服務其實就目前手機技術的實現來說,可能通過掃二維碼是最簡易的一種方式,跟周邊產生聯系,並且獲取服務。所以二維碼在微信里的重要性一直都很高,從添加好友到訂閱公眾號等等,它都是微信里的一個基礎入口,掃一掃也是微信里一個非常非常基礎的功能,掃一掃甚至變成了微信去觸達周邊的一個最基本的方式。
剛才我們通過從PC到互聯網到智能手機時代的回顧,以及企業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提供服務的一個回顧,看到小程序對應過去互聯網的網站服務,只不過它在智能手機里我們希望不是像過去的網站那樣原始的體驗,我們希望它以一種更好的體驗出現,所以我們定義了小程序這樣一個東西出來。本質上來說,我們更希望在智能手機里用戶可以更快捷的獲取服務,但是他的體驗又比網站要好很多很多,同時他的麻煩程度又比他去下載一個APP要好很多很多,它不像下載一個APP那麼麻煩,這個就是小程序的定位。
我今天的演講就到這里,非常感謝大家,謝謝!
⑼ 微信誰發明的
微信的創始人是張小龍。
對於不少人來說,主要社交工具都變成了微信。不過在運用微信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惱人的問題,比如換個手機聊天記錄就全沒了,比如給好友點個贊,一堆人點贊或評論好友的朋友圈都會提示。
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由張小龍所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
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台通過網路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於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台「、」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
(9)張小龍當年怎麼弄伺服器擴展閱讀:
2011年1月17日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申請注冊微信商標,騰訊的微信商標於2011年1月24日申請注冊,僅僅遲了一星期。
微信推薦使用手機號注冊,並支持100餘個國家的手機號。微信不可以通過QQ號直接登錄注冊或者通過郵箱帳號注冊。第一次使用QQ號登陸時,是登陸不了的,只能用手機注冊綁定QQ號才能登陸,微信會要求設置微信號和昵稱。
微信號是用戶在微信中的唯一識別號,必須大於或等於六位,注冊成功後允許修改一次。昵稱是微信號的別名,允許多次更改。
⑽ 騰訊稱霸,都"犧牲"了哪些創始人
騰訊稱霸「犧牲」了這些創始人:
1、張志東CTO(首席技術官):
張志東是騰訊主要創辦人之一,自1999年起受雇於騰訊。於1993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於1996年取得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應用及系統架構碩士學位。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八年經驗。
(10)張小龍當年怎麼弄伺服器擴展閱讀:
騰訊公司的運營:
騰訊成立於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增值服務提供商之一。成立10多年以來,騰訊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經營理念,為億級海量用戶提供穩定優質的各類服務,始終處於穩健發展的狀態。
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是騰訊的使命。騰訊把「連接一切」作為戰略目標,提供社交平台與數字內容兩項核心服務。通過即時通信工具QQ、移動社交和通信服務微信和WeChat、門戶網站騰訊網(QQ.com)、騰訊游戲、社交網路平台QQ空間等中國領先的網路平台,滿足互聯網用戶溝通、資訊、娛樂和金融等方面的需求。騰訊的發展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數以億計網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習慣,並為中國互聯網行業開創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面向未來,堅持自主創新,樹立民族品牌是騰訊的長遠發展規劃。騰訊50%以上員工為研發人員,擁有完善的自主研發體系,在存儲技術、數據挖掘、多媒體、中文處理、分布式網路、無線技術六大方向都擁有了相當數量的專利,在全球互聯網企業中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量均位居前列。
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是騰訊的遠景目標。騰訊一直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努力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推動網路文明。2006年,騰訊成立了中國互聯網首家慈善公益基金會——騰訊慈善公益基金會,並建立了騰訊公益網。秉承「致力公益慈善事業,關愛青少年成長,倡導企業公民責任,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宗旨,騰訊的每一項產品與業務都擁抱公益,開放互聯,並倡導所有企業一起行動,通過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傳播優勢,締造「人人可公益,民眾齊參與」的互聯網公益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