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編譯處理
1.宏定義:用一個指定的標識符(即名字)來代表一個字元串,如:用PI代表3.1415926,#define PI 3.1415926
2.文件包含:指一個源文件可以將另外一個源文件的全部內容包含進來,#include<文件名>
3.條件編譯:對一部分內容指定編譯的條件,即滿足一定的條件才編譯,主要有:
(1)#ifde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2)#ifnde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3))#i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Ⅱ 編譯和預編譯有什麼區別。
預編譯又稱為預處理,是做些代碼文本的替換工作。
處理#開頭的指令,比如拷貝#include包含的文件代碼,#define宏定義的替換,條件編譯等
就是為編譯做的預備工作的階段
主要處理#開始的預編譯指令
編譯(compilation , compile) 1、利用編譯程序從源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產生目標程序的過程。 2、用編譯程序產生目標程序的動作。 編譯就是把高級語言變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2進制語言,計算機只認識1和0,編譯程序把人們熟悉的語言換成2進制的。
Ⅲ C語言預編譯處理的嵌套使用,不太明白,求助!
你要看else和那個if配對,一般都是else和上面最近的一個if配對,完成一個語句
Ⅳ 預處理,預編譯
一回事
http://blog.csdn.net/jdocument/archive/2005/11/17/531499.aspx
http://blog.csdn.net/lwl_ls/archive/2006/04/26/678611.aspx
Ⅳ c++編程技術問題 預編譯處理
這種東西多用於調試,和C語言的if作用差不多
#if 0
int a[500] = {1,2,3};//這個數組不會被編譯進程序
... //這段代碼編譯的時候不會參與編譯
#else
int b[500] = {1,2,3} //這個會編譯進程序
... //這段代碼會參與編譯
#endif
一般用於調試,更常用的方法是
#define DEBUG
#ifdef DEBUG
..... //調試符號定義了就執行調試的代碼
#else
.....
#endif
Ⅵ 以下預編譯處理指令中,錯誤的是
#define MAX(x,y) (x>y?x:y)
#define MAX2(x,y) ((x)>(y)?(x):(y))
舉個例
MAX(9&5,3)= 1;
MAX2(9&5,3)= 3;
這就是區別
Ⅶ c語言 預編譯處理
k=10*min(i,j)=10*i<j?i:j=10*10<15?10:15;
因為10*10=100,100<15不成立,所以k=15
宏只是代碼復制,這是宏的局限性,所以用宏的時候要套括弧
#define min(x,y) ((x)<(y)?(x):(y))
但是套了括弧以後也不能避免所有的意外,用宏的時候要避免進行++操作
如果用inline(內聯)函數的話,就不用擔心這些問題
Ⅷ 預編譯器處理
#ifdef DEBUG {print("%d\n",i+1);應該把print改成printf。
然後作用域就非常簡單咯:
#define DEBUG
******************
#else
*****************
#endif
#號為作用域咯。
Ⅸ 什麼是預編譯,何時需要預編譯
預編譯又稱為預處理,是做些代碼文本的替換工作
預編譯又稱為預處理,是做些代碼文本的替換工作
處理#開頭的指令,比如拷貝#include包含的文件代碼,#define宏定義的替換,條件編譯等
就是為編譯做的預備工作的階段
主要處理#開始的預編譯指令
預編譯指令指示了在程序正式編譯前就由編譯器進行的操作,可以放在程序中的任何位置。常見的預編譯指令有:
(1)#include 指令
該指令指示編譯器將xxx.xxx文件的全部內容插入此處。若用<>括起文件則在系統的INCLUDE目錄中尋找文件,若用" "括起文件則在當前目錄中尋找文件。一般來說,該文件是後綴名為"h"或"cpp"的頭文件。
注意:<>不會在當前目錄下搜索頭文件,如果我們不用<>而用""把頭文件名擴起,其意義為在先在當前目錄下搜索頭文件,再在系統默認目錄下搜索。
(2)#define指令
該指令有三種用法:
第一種是定義標識,標識有效范圍為整個程序,形如#define XXX,常與#if配合使用;
第二種是定義常數,如#define max 100,則max代表100(這種情況下使用const定義常數更好,原因見注1);
第三種是定義"函數",如#define get_max(a, b) ((a)>(b)?(a):(b)) 則以後使用get_max(x,y)就可以得到x和y中較大的數(這種方法存在一些弊病,見注2)。
第四種是定義"宏函數",如#define GEN_FUN(type) type max_##type(type a,type b){return a>b?a:b;} ,使用時,用GEN_FUN(int),則此處預編譯後就變成了 max_int(int a,int b){return a>b?a:b;},以後就可以使用max_int(x,y)就可以得到x和y中較大的數.比第三種,增加了類型的說明。
(3)#if、#else和#endif指令
這些指令一般這樣配合使用:
#if defined(標識) //如果定義了標識
要執行的指令
#else
要執行的指令
#endif
在頭文件中為了避免重復調用(比如說兩個頭文件互相包含對方),常採用這樣的結構:
#if !(defined XXX) //XXX為一個在你的程序中唯一的標識符,
//每個頭文件的標識符都不應相同。
//起標識符的常見方法是若頭文件名為"abc.h"
//則標識為"abc_h"
#define XXX
真正的內容,如函數聲明之類
#endif
Ⅹ 預處理是在編譯之前完成的是什麼意思 是在我按下編譯按鈕之前
呵呵,當然不是。
我來描述一下當你按下IDE,即集成開發環境中的編譯按鈕的時候,後台發生了什麼,你就會明了。
我們所說的編譯,比較籠統。嚴格或者說是原始意義上的編譯是指將源代碼翻譯成機器二進制碼。其實真正完成從源代碼到機器碼,要分為幾個階段的,具體情況要看是什麼語言,還有編譯器提供的擴展性特性。但是一般情況下都包含一下幾個階段;
首先,是預編譯。這時候不是真正的編譯,而是預處理,比如說進行宏展開。
接著就是編譯。這是比較粗糙的說法,因為編譯階段也可以分為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言分析、中間代碼產生、代碼優化、產生機器碼等階段,這個是編譯原理課程的內容。
所以當你按下編譯按鈕的時候,編譯環境會進行預編譯,然後才是真正的編譯。
現代的圖形界面集成開發環境的出現和流行,使得編譯的過程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視。
any 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