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go編譯連接第三方庫

go編譯連接第三方庫

發布時間: 2022-04-25 00:21:30

㈠ 如何方便的一次更新golang的所有第三方包

GO語言的包估計是不能直接調用的,這個我沒試過。不過編譯成DLL的庫絕對是可以調用的,或者直接直接用系統命令調用編譯完成的可執行程序。

㈡ go語言可以編譯成動態庫么

可以的
go build -x -linkshared -buildmode=c-shared

㈢ Go語言有什麼優勢

GO語言的優勢:可直接編譯成機器碼,不依賴其他庫,glibc的版本有一定要求,部署就是扔一個文件上去就完成了。靜態類型語言,但是有動態語言的感覺,靜態類型的語言就是可以在編譯的時候檢查出來隱藏的大多數問題,動態語言的感覺就是有很多的包可以使用,寫起來的效率很高。語言層面支持並發,這個就是Go最大的特色,天生的支持並發,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天生的基因和整容是有區別的,大家一樣美麗,但是你喜歡整容的還是天生基因的美麗呢?Go就是基因裡面支持的並發,可以充分的利用多核,很容易的使用並發。內置runtime,支持垃圾回收,這屬於動態語言的特性之一吧,雖然目前來說GC不算完美,但是足以應付我們所能遇到的大多數情況,特別是Go1.1之後的GC。簡單易學,Go語言的作者都有C的基因,那麼Go自然而然就有了C的基因,那麼Go關鍵字是25個,但是表達能力很強大,幾乎支持大多數你在其他語言見過的特性:繼承、重載、對象等。豐富的標准庫,Go目前已經內置了大量的庫,特別是網路庫非常強大,我最愛的也是這部分。內置強大的工具,Go語言裡面內置了很多工具鏈,最好的應該是gofmt工具,自動化格式化代碼,能夠讓團隊review變得如此的簡單,代碼格式一模一樣,想不一樣都很困難。跨平台編譯,如果你寫的Go代碼不包含cgo,那麼就可以做到window系統編譯linux的應用,如何做到的呢?Go引用了plan9的代碼,這就是不依賴系統的信息。Go語言這么多的優勢,你還不想學嗎?我記得當時我看的是黑馬程序員的視頻,我對他們視頻的印象就是通俗易懂,就是好!

㈣ Go 是怎麼使用 Go 來編譯自身的

第一步:all.bash

% cd $GOROOT/src
% ./all.bash

第一步有些突兀,因為 all.bash 僅僅調用了其它兩個 shell 腳本;make.bash 和 run.bash。如果你在使用 Windows 或 Plan 9,過程是一樣的,只是腳本擴展名變成了.bat 或.rc。對於本文中的其它腳本,請根據你的系統適當改動。
第二步:make.bash

. ./make.bash --no-banner

main.bash 來源於 all.bash,因此調用退出將正確終止便宜進程。main.bash 有三個主要工作,第一個是驗證編譯 Go 的環境是否完整。完整性檢查在過去幾年中建立,它通常嘗試避免使用已知的破損工具或必然失敗的環境進行編譯。
第三步. cmd/dist

gcc -O2 -Wall -Werror -ggdb -o cmd/dist/dist -Icmd/dist cmd/dist/*.c

一旦可用性檢查完畢,make.bash 將編譯產生 cmd/dist,cmd/dist取代了之前存在於Go 1 之前的Makefile 編譯系統。cmd/dist用來管理少量的pkg/runtime的代碼生成。cmd/dist 是C語言編寫的程序,能夠充分利用系統C編譯器和頭文件來處理大部分主機系統平台的檢測。cmd/dist通常用來檢測主機的操作系統和體系結構,即環境變數$GOHOSTOS和$GOHOSTARCH .如果是交叉編譯的話,變數 $GOOS和$GOARCH可能會由於你的設置而不同。事實上,Go 通常用作跨平台編譯器,只不過多數情況下,主機和目標系統一致而已。接下來,make.bash 調用cmd/dist 的引導參數的支持庫、 lib9、 libbio 和 libmach,使用編譯器套件,然後用自己的編譯器進行編譯。這些工具也是用 C 語言寫的中,但是由系統 C 編譯器編譯產生。

echo "# Building compilers and Go bootstrap tool for host, $GOHOSTOS/$GOHOSTARCH."
buildall="-a"
if [ "$1" = "--no-clean" ]; then
buildall=""
fi
./cmd/dist/dist bootstrap $buildall -v # builds go_bootstrap

使用的編譯器套件 cmd/dist 編譯產生一個版本的gotool,go_bootstrap。但go_bootstrap並不是完整得gotool,比方說 pkg/net 就是孤立的,避免了依賴於 cgo。要編譯的文件的列表以及它們的依賴項,是由cmd/dist編譯的 ,所以十分謹慎地避免引入新的生成依賴項 到 cmd/go。

第四步:go_bootstrap

現在, go_bootstrap 編譯完成了,make.bash 的最後一部就是使用 go_bootstrap 完成 Go 標准庫的編譯,包括整套 gotool 的替換版。

echo "# Building packages and commands for $GOOS/$GOARCH."
"$GOTOOLDIR"/go_bootstrap install -gcflags "$GO_GCFLAGS" \
-ldflags "$GO_LDFLAGS" -v std

第五步:run.bash

現在,make.bash 完成了,運行回到了 all.bash,它將引用 run.bash。run.bash 的工作是編譯和測試標准庫,運行時以及語言測試套件。

bash run.bash --no-rebuild

使用 --no-rebuild 標識是因為 make.bash 和 run.bash 可能都調用了 go install -a std,這樣可以避免重復,--no-rebuild 跳過了第二個 go install。

# allow all.bash to avoid double-build of everything
rebuild=true
if [ "$1" = "--no-rebuild" ]; then
shift
else
echo '# Building packages and commands.'
time go install -a -v std
echo
fi

第六步:go test -a std

echo '# Testing packages.'
time go test std -short -timeout=$(expr 120 \* $timeout_scale)s
echo

下一步 run.bash z則是對標准庫中的所有包進行單元測試,這是使用 testing 包編寫的。由於 $GOPATH 和 $GOROOT 中的代碼存在於同一個命名空間中,我們不能使用 go test,這可能會測試 $GOPATH 中的所有包,所以將創建別名std來標識標准庫中的包。由於有些測試需要很長時間,或耗用大量內存,測試將會通過 -short 標識將其過濾。
第七步 runtime 和 cgo 測試

run.bash的下一節將運行大量對cgo支持的平台測試,運行一些季春測試,編譯 Go 附帶的一些雜項程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雜項程序列表已經變長了,當它們發現自己並不包含在編譯過程中時,沉默將不可避免的被打破。

第八步: go run test

(xcd ../test
unset GOMAXPROCS
time go run run.go
) || exit $?

run.bash的倒數第二步調用了$GOROOT目錄下test文件夾中的編譯器和運行時測試。這其中有描述編譯器和運行時本身的低層級測試。而子目錄 test/bugs 及 test/fixedbugs 中的測試對已知問題和已解決問題進行特別的測試。所有測試的測試驅動器是 $GOROOT/test/run.go,該程序很小,它調用test文件夾中的每個.go 文件。有些 .go 文件在首行上描述了預期的運行結果,例如,程序失敗或是放出特定的輸出隊列。

第九步go tool api

echo '# Checking API compatibility.'
go tool api -c $GOROOT/api/go1.txt,$GOROOT/api/go1.1.txt \
-next $GOROOT/api/next.txt -except $GOROOT/api/except.txt

run.bash的最後一部將調用API工具,API工具的作用是執行 Go 1 約定;導出的符號,常數,函數,變數,類型和方法組成2012年確認的 Go 1 API。Go 1 寫在 api/go1.txt 文件,而 Go 1.1 則寫在 api/go1.1.txt文件中。另一個額外的文件,api/next.txt 描述了G 1.1自後添加到標准庫和運行時中的符號。當 Go 1.2 發布時,這個文件將會成為 Go 1.2 的約定,另一個新的 next.txt 文件也將被創建。這里還有一個小文件,except.txt,它包括 Go 1 約定中被批準的擴展。對文件的增添總是小心翼翼的。

㈤ 如何學習GO語言

Go語言也稱 Golang,兼具效率、性能、安全、健壯等特性。這套Go語言教程(Golang教程)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既適合沒有基礎的讀者快速入門,也適合工作多年的程序員查閱知識點。

Go 語言

這套教程在講解一些知識點時,將 Go 語言和其他多種語言進行對比,讓掌握其它編程語言的讀者能迅速理解 Go 語言的特性。Go語言從底層原生支持並發,無須第三方庫、開發者的編程技巧和開發經驗就可以輕松搞定。

Go語言(或 Golang)起源於 2007 年,並在 2009 年正式對外發布。Go 是非常年輕的一門語言,它的主要目標是「兼具 python 等動態語言的開發速度和 C/C++ 等編譯型語言的性能與安全性」。

Go語言是編程語言設計的又一次嘗試,是對類C語言的重大改進,它不但能讓你訪問底層操作系統,還提供了強大的網路編程和並發編程支持。Go語言的用途眾多,可以進行網路編程、系統編程、並發編程、分布式編程。

Go語言的推出,旨在不損失應用程序性能的情況下降低代碼的復雜性,具有「部署簡單、並發性好、語言設計良好、執行性能好」等優勢,目前國內諸多 IT 公司均已採用Go語言開發項目。Go語言有時候被描述為「C 類似語言」,或者是「21 世紀的C語言」。Go 從C語言繼承了相似的表達式語法、控制流結構、基礎數據類型、調用參數傳值、指針等很多思想,還有C語言一直所看中的編譯後機器碼的運行效率以及和現有操作系統的無縫適配。

因為Go語言沒有類和繼承的概念,所以它和 java 或 C++ 看起來並不相同。但是它通過介面(interface)的概念來實現多態性。Go語言有一個清晰易懂的輕量級類型系統,在類型之間也沒有層級之說。因此可以說Go語言是一門混合型的語言。

此外,很多重要的開源項目都是使用Go語言開發的,其中包括 Docker、Go-Ethereum、Thrraform 和 Kubernetes。Go 是編譯型語言,Go 使用編譯器來編譯代碼。編譯器將源代碼編譯成二進制(或位元組碼)格式;在編譯代碼時,編譯器檢查錯誤、優化性能並輸出可在不同平台上運行的二進制文件。要創建並運行 Go 程序,程序員必須執行如下步驟。

使用文本編輯器創建 Go 程序;

保存文件;編譯程序;運行編譯得到的可執行文件。

這不同於 Python、Ruby 和 JavaScript 等語言,它們不包含編譯步驟。Go 自帶了編譯器,因此無須單獨安裝編譯器。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㈥ golang 協程什麼時候切換

應puppet大拿劉宇的邀請,我去西山居運維團隊做了一個簡短分享,談談為什麼我要將我們的項目從python轉向go。

坦白的講,在一幫python用戶面前講為什麼放棄python轉而用go其實是一件壓力蠻大的事情,語言之爭就跟vim和emacs之爭一樣,是一個永恆的無解話題,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導致粉絲強烈地反擊。所以我只會從我們項目實際情況出發,來講講為什麼我最終選擇了go。

為什麼放棄python

首先,我其實得說說為什麼我們會選擇python。在我加入企業快盤團隊之前,整個項目包括更早的金山快盤都是採用python進行開發的。至於為什麼這么選擇,當時的架構師蔥頭告訴我,主要是因為python上手簡單,開發迅速。對於團隊裡面大部分完全沒服務端開發經驗的同學來說,python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python的簡單高效,我是深有體會的。當時私有雲項目也就幾個程序員,但是我們要服務多家大型企業,進行定製化的開發,多虧了python,我們才能快速出活。後來企業快盤掛掉之後,我們啟動輕辦公項目,自然也使用python進行了原始版本的構建。

python雖然很強大,但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也碰到了一些問題,主要由如下幾個方面:

動態語言

python是一門動態強類型語言。但是,仍然可能出現int + string這樣的運行時錯誤,因為對於一個變數,在寫代碼的時候,我們有時候很容易就忘記這個變數到底是啥類型的了。

在python裡面,可以允許同名函數的出現,後一個函數會覆蓋前一個函數,有一次我們系統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就是因為這個導致的。

上面說到的這些,靜態語言在編譯的時候就能幫我們檢測出來,而不需要等到運行時出問題才知道。雖然我們有很完善的測試用例,但總有case遺漏的情況。所以每次出現運行時錯誤,我心裡都想著如果能在編譯的時候就發現該多好。

性能

其實這個一直是很多人吐槽python的地方,但python有它適合乾的事情,硬是要用python進行一些高性能模塊的開發,那也有點難為它了。

python的GIL導致無法真正的多線程,大家可能會說我用多進程不就完了。但如果一些計算需要涉及到多進程交互,進程之間的通訊開銷也是不得不考慮的。

無狀態的分布式處理使用多進程很方便,譬如處理http請求,我們就是在nginx後面掛載了200多個django server來處理http的,但這么多個進程自然導致整體機器負載偏高。

但即使我們使用了多個django進程來處理http請求,對於一些超大量請求,python仍然處理不過來。所以我們使用openresty,將高頻次的http請求使用lua來實現。可這樣又導致使用兩種開發語言,而且一些邏輯還得寫兩份不同的代碼。

同步網路模型

django的網路是同步阻塞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需要訪問外部的一個服務,在等待結果返回這段時間,django不能處理任何其他的邏輯(當然,多線程的除外)。如果訪問外部服務需要很長時間,那就意味著我們的整個服務幾乎在很長一段時間完全不可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能不斷的多開django進程,同時需要保證所有服務都能快速的處理響應,但想想這其實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

非同步網路模型

tornado的網路模型是非同步的,這意味著它不會出現django那樣因為外部服務不可用導致這個服務無法響應的問題。話說,比起django,我可是非常喜歡tornado的,小巧簡單,以前還寫過幾篇深入剖析tornado的文章了。

雖然tornado是非同步的,但是python的mysql庫都不支持非同步,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在tornado裡面訪問資料庫,我們仍然可能面臨因為資料庫問題造成的整個服務不可用。

其實非同步模型最大的問題在於代碼邏輯的割裂,因為是事件觸發的,所以我們都是通過callback進行相關處理,於是代碼裡面就經常出現干一件事情,傳一個callback,然後callback裡面又傳callback的情況,這樣的結果就是整個代碼邏輯非常混亂。

python沒有原生的協程支持,雖然可以通過gevent,greenlet這種的上patch方式來支持協程,但畢竟更改了python源碼。另外,python的yield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協程模擬,但畢竟不能跨堆棧,局限性很大,不知道3.x的版本有沒有改進。

開發運維部署

當我第一次使用python開發項目,我是沒成功安裝上項目需要的包的,光安裝成功mysql庫就弄了很久。後來,是一位同事將他整個python目錄打包給我用,我才能正常的將項目跑起來。話說,現在有了docker,是多麼讓人幸福的一件事情。

而部署python服務的時候,我們需要在伺服器上面安裝一堆的包,光是這一點就讓人很麻煩,雖然可以通過puppet,salt這些自動化工具解決部署問題,但相比而言,靜態編譯語言只用扔一個二進制文件,可就方便太多了。

代碼失控

python非常靈活簡單,寫c幾十行代碼才能搞定的功能,python一行代碼沒准就能解決。但是太簡單,反而導致很多同學無法對代碼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對整個架構進行細致的考量。來了一個需求,啪啪啪,鍵盤敲完開速實現,結果就是代碼越來越混亂,最終導致了整個項目代碼失控。

雖然這也有我們自身的原因,譬如沒好的代碼review機制,沒有好的項目規范,但個人感覺,如果一個程序員沒經過良好的編碼訓練,用python很容易就寫出爛的代碼,因為太自由了。

當然,我這里並不是說用python無法進行大型項目的開發,豆瓣,dropbox都是很好的例子,只是在我們項目中,我們的python代碼失控了。

上面提到的都是我們在實際項目中使用python遇到的問題,雖然最終都解決了,但是讓我愈發的覺得,隨著項目復雜度的增大,流量性能壓力的增大,python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為什麼選擇go

說完了python,現在來說說為什麼我們選擇go。其實除了python,我們也有其他的選擇,java,php,lua(openresty),但最終我們選擇了go。

雖然java和php都是最好的編程語言(大家都這么爭的),但我更傾向一門更簡單的語言。而openresty,雖然性能強悍,但lua仍然是動態語言,也會碰到前面說的動態語言一些問題。最後,前金山許式偉用的go,前快盤架構師蔥頭也用的go,所以我們很自然地選擇了go。

go並不是完美,一堆值得我們吐槽的地方。

error,好吧,如果有語言潔癖的同學可能真的受不了go的語法,尤其是約定的最後一個返回值是error。項目裡面經常會充斥這樣的代碼:

if _, err := w.Write(data1); err != nil {
returun err
}
if _, err := w.Write(data2); err != nil {
returun err
}

難怪有個梗是對於一個需求,java的程序員在寫配置的時候,go程序員已經寫了大部分代碼,但是當java的程序員寫完的時候,go程序員還在寫err != nil。

這方面,errors-are-values倒是推薦了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包管理,go的包管理太弱了,只有一個go get,也就是如果不小心更新了一個外部庫,很有可能就導致現有的代碼編譯不過了。雖然已經有很多開源方案,譬如godep以及現在才出來的gb等,但畢竟不是官方的。貌似google也是通過vendor機制來管理第三方庫的。希望go 1.5或者之後的版本能好好處理下這個問題。

GC,java的GC發展20年了,go才這么點時間,gc鐵定不完善。所以我們仍然不能隨心所欲的寫代碼,不然在大請求量下面gc可能會卡頓整個服務。所以有時候,該用對象池,內存池的一定要用,雖然代碼丑了點,但好歹性能上去了。

泛型,雖然go有inteface,但泛型的缺失會讓我們在實現一個功能的時候寫大量的重復代碼,譬如int32和int64類型的sort,我們得為分別寫兩套代碼,好冗餘。go 1.4之後有了go generate的支持,但這種的仍然需要自己根據go的AST庫來手動寫相關的parser,難度也挺大的。雖然也有很多開源的generate實現,但畢竟不是官方的。

當然還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go仍舊有它的優勢。

靜態語言,強類型。靜態編譯能幫我們檢查出來大量的錯誤,go的強類型甚至變態到不支持隱式的類型轉換。雖然寫代碼感覺很別扭,但減少了犯錯的可能。
gofmt,應該這是我知道的第一個官方提供統一格式化代碼工具的語言了。有了gofmt,大家的代碼長一個樣了,也就沒有花括弧到底放到結尾還是新開一行這種蛋疼的代碼風格討論了。因為大家的代碼風格一樣,所以看go的代碼很容易。
天生的並行支持,因為goroutine以及channel,用go寫分布式應用,寫並發程序異常的容易。沒有了蛋疼的callback導致的代碼邏輯割裂,代碼邏輯都是順序的。
性能,go的性能可能趕不上c,c++以及openresty,但真的也挺強悍的。在我們的項目中,現在單機就部署了一個go的進程,就完全能夠勝任以前200個python進程乾的事情,而且CPU和MEM佔用更低。
運維部署,直接編譯成二進制,扔到伺服器上面就成,比python需要安裝一堆的環境那是簡單的太多了。當然,如果有cgo,我們也需要將對應的動態庫給扔過去。
開發效率,雖然go是靜態語言,但我個人感覺開發效率真的挺高,直覺上面跟python不相上下。對於我個人來說,最好的例子就是我用go快速開發了非常多的開源組件,譬如ledisdb,go-mysql等,而這些最開始的版本都是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完成的。對於我們項目來說,我們也是用go在一個月就重構完成了第一個版本,並發布。

實際項目中一些Go Tips

到現在為止,我們幾乎所有的服務端項目都已經轉向go,當然在使用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列出來算是經驗分享吧。

godep,我們使用godep進行第三方庫管理,但是godep我碰到的最大的坑就是build tag問題,如果一個文件有build tag,godep很有可能就會忽略這個文件。
IO deadline,如果能自己在應用層處理的都自己處理,go的deadline內部是timer來控制,但timer內部採用一個array來實現的heap,全局共用一個鎖,如果大並發量,並且timer數量過多,timeout變動太頻繁,很容易就引起性能問題。
GC,這個前面也說了,多用內存池,對象池,另外,我還發現,如果對象的生命周期跟goroutine一致,對性能的提升也不錯,也在go的group問過相關問題,大家猜測可能是因為一些對象其實是在goroutine的8k棧上面分配的,所以一起回收沒有額外GC了。
Go gob,如果要做RPC服務,gob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首先就跟python的pickle不通用,然後為了做不同系統的數據傳入,任何包都必須帶上類型的詳細信息,size太大。go裡面現在還沒一套官方的RPC方案,gRPC貌似有上位的可能。

㈦ golang可以調用C++的動態鏈接庫么

GO語言包估計能直接調用我沒試
編譯DLL庫絕調用或者直接直接用系統命令調用編譯完執行程序

㈧ 怎麼學習golang

除了Java、Python和JavaScript之外,如果要開始學習一門新語言的話,我想應該是Go!

Go語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公司使用。我們公司的後端服務已經全面採用Go語言實現了。

最開始接觸Go語言是去年將一份Go代碼「翻譯」成Python並集成到測試平台上,說來也挺神奇,我從來沒學過Go卻完成了這個工作,這也側面反應了Go的語法還是很平易近人的。

今年,在海翔飛調崗之後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寫代碼了,但如果要開始學習一個新的語言或技術的話,我最想學的是Go!

目前來看,Go似乎還並沒有太多測試人員使用的場景,不過,我之前介紹過的BDD行為驅動框架gauge是由Go開發的,當然,它也支持使用Go來編寫BDD測試代碼。

對於,已經有一定開發經驗的同學,如何快速的開始學習Go語言呢?我這里給一些思路。


#### 第一步:下載和安裝

配置環境的時候你需要重點了解GOROOT、GOPATH的作用。

你還要准備一款稱手的編輯器,如果你像我一樣,一直都在使用VS Code的話,那麼就它就可以了。


#### 第二步:從hello world開始

先運行一個hello world程序,認識Go語言的語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func main(){
fmt.Println("helloworld!")
}

#### 第三步:熟悉Go的語法

接下來,你可能要花一周左右的時間熟悉Go語言的語法。比如,變數定義、if/for、函數、Map、跨文件的程序調用…等,當然,還有一些Go特有的知識。

當然,我更喜歡看視頻教程,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我仍然覺得看視頻比我自己看書更有效率。

熟悉一段Go代碼:

package main
import"fmt"
func myFunc() {
i := 0
Here: //這行的第一個詞,以冒號結束作為標簽
fmt.Println(i)
i++ if i <10{ goto Here //跳轉到Here去
}

}func main() { //調用函數
myFunc()
}

#### 第四步:Go如何做單元測試

針對Go做測試也非常簡單。比如,這是一個被測試文件:add.go。

package test_demofunc Add(a int, b int) int{ return a + b
}

下面針對Add()函數編寫測試用例,test_add.go

package test_demo
import ( "testing")
func TestAdd1(t *testing.T){
r:= Add(1, 2) if r !=3{
t.Errorf("Add(1, 2)failed. Got %d, expected 3.", r)
}

}
func TestAdd2(t *testing.T){
r:= Add(2, 2) if r !=4{
t.Errorf("Add(2, 2)failed. Got %d, expected 4.", r)
}

}

你只需要執行go test命令就可以運行上面的測試了。


#### 第五步:從哪兒找第三方庫

當然,你只學習go語言本身,基本是做不了什麼事的,必須要使用第三方擴展庫。

這里羅列了Go語言的第三方庫,通過這些第三方庫的介紹,我們也可以大概知道Go可以用來干什麼。

如果你知道庫的名字的話,也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搜索。

據我了解,Go的第三方庫大多都在GitHub上面。


#### 第六步:用Go做Web開發

Go是靜態語言,而且支持並發編程,所以,他有天然的性能優勢,大多公司主要使用Go也是開發後端服務(即API)。

終於到了實戰階段,如果我們真的要掌握一門語言,那麼一定要用它來開發一個項目出來。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個月。

Beego是Go下在主流的Web開發框架,資料相對比較豐富,而且有完善的文檔。你可為此制定一個目標,比如用它來開發一個Blog,為此,你需要詳細閱讀Beego文檔,以及學習相關的Web開發技術。

等你完成這個項目的時候,我想你已經會使用Go語言了。

㈨ 如何更新ubuntu上已經安裝的go第三方庫

下載壓縮解壓 裡面有個 steup.py,運行之。 然後得到一個multitask.pyc。 把這個文件放和需要使用multitask庫的py文件放在一個目錄下,就可以import了。

㈩ 使用Go 語言開發大型 MMORPG 游戲伺服器怎麼樣

從2013年起,經朋友推薦開始用Golang編寫游戲登陸伺服器, 配合C++做第三方平台驗證. 到編寫獨立工具導表工具GitHub - davyxu/tabtoy: 跨平台的高性能便捷電子表格導出器. 以及網路庫GitHub - davyxu/cellnet: 簡單,方便,高效的Go語言的游戲伺服器底層. 最終使用這些工具及庫編寫整個游戲伺服器框架, 我的感受是很不錯的
細節看來, 有如下的幾個點:
語言, 庫
Golang語言特性和C很像, 簡單, 一張A4紙就能寫完所有特性. 你想想看, C++到了領悟階段, 也只用那幾個簡單特性, 剩下的都是一大堆解決各種內存問題的技巧. 而Golang一開始就簡單, 何必浪費生命去研究那一大堆的奇技淫巧呢?
Golang的坑只有2個:1. interface{}和nil配合使用, 2. for循環時, 將循環變數引入閉包(Golang, Lua, C#閉包變數捕獲差異) 完全不影響正常使用, 復合語言概念, 只是看官方後面怎麼有效的避免
用Golang就忘記繼承那套東西, 用組合+介面
用Golang伺服器如何保證解決游戲伺服器存檔一致性問題? stop the world是肯定的, 但是Golang可以從語言層並發序列化玩家數據, 再通過後台存檔
channel是goroutine雖然是Golang的語言特性. 但是在編寫伺服器時, 其實只有底層用的比較多.
Golang的第三方庫簡直多如牛毛, 好的也很多
不要說模板了, C#的也不好用, 官方在糾結也不要加, 使用中, 沒模板確實有點不方便. 用interface{}/反射做泛型對於Golang這種強類型語言來說,還是有點打臉

運行期
Golang和C++比性能的話, 這是C++的優勢, Golang因為沒虛擬機, 只有薄薄的一層調度層. 因此性能是非常高的, 用一點性能犧牲換開發效率, 妥妥的
1.6版後的GC優化的已經很好了, 如果你不是高性能,高並發Web應用, 非要找出一堆的優化技巧的話. 只用Golang寫點游戲伺服器, 那點GC損耗可以忽略不計
和其他現代語言一樣, 崩潰捕捉是標配功能, 我用Golang的伺服器線上跑, 基本沒碰到過崩潰情況
熱更新: 官方已經有plugin系統的提交, 跨平台的. 估計很快就可以告別手動cgo做so熱更新
開發, 調試, 部署, 優化
LiteIDE是我首選的Golang的IDE, 雖然有童鞋說B格不高. 但這估計實在是找不到缺點說了, 別跟我說Visual Studio, 那是宇宙級的...
曾經聽說有人不看好Golang, 我問為啥: 說這么新的語言, 不好招人,後面打聽到他是個策劃... 好吧
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Golang對於有點編程基礎的新人來說, 1周左右可以開始貢獻代碼. 老司機2~3天.
開發效率還是不錯的, 一般大的游戲功能, 2*2人一周3~4個整完. 這換C++時代, 大概也就1~2個還寫不完. 對接伺服器sdk的話, 大概1天接個10多個沒問題
Golang自帶性能調優工具, 從內存, CPU, 阻塞點等幾個方面直接出圖進行分析, 非常直觀, 可以參考我博客幾年前的分析: 使用Golang進行性能分析(Profiling)
Golang支持交叉編譯, 跨平台部署, 什麼概念? linux是吧? 不問你什麼版本, 直接windows上編譯輸出一個elf, 甩到伺服器上開跑.不超過1分鍾時間..

熱點內容
scratch少兒編程課程 發布:2025-04-16 17:11:44 瀏覽:620
榮耀x10從哪裡設置密碼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349
java從入門到精通視頻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64
php微信介面教程 發布:2025-04-16 17:07:30 瀏覽:290
android實現陰影 發布:2025-04-16 16:50:08 瀏覽:782
粉筆直播課緩存 發布:2025-04-16 16:31:21 瀏覽:335
機頂盒都有什麼配置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198
編寫手游反編譯都需要學習什麼 發布:2025-04-16 16:19:36 瀏覽:792
proteus編譯文件位置 發布:2025-04-16 16:18:44 瀏覽:351
土壓縮的本質 發布:2025-04-16 16:13:21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