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用什麼編譯器開發go

用什麼編譯器開發go

發布時間: 2022-04-03 09:23:44

❶ golang 編譯器 使用什麼寫的

1.5以後使完全用go寫的,以前的是c

❷ Go 是怎麼使用 Go 來編譯自身的

  1. Go是一個圖靈完備的語言

  2. 任何圖靈完備的語言理論上都可以用來編譯自身。比如c/c++, java, vb, php等等都可以。

至於怎麼編譯自身的:

  1. 用其它語言比如c++實現一個[Go語言編譯器-1]

  2. 用Go語言寫一個[Go語言編譯器-2]

  3. 用這個c++實現的[Go語言編譯器-1]編譯第2步裡面說的Go語言寫的[Go語言編譯器-2]

  4. 用第3步得到的[Go語言編譯器-2],再編譯一次第2步裡面說的[Go語言編譯器-2]的源碼

  5. OK,現在有一個Go語言實現的編譯器了,最開始那個c++寫的編譯器沒用了,可以扔掉不要了。以後就不停的優化使用這個Go語言實現的自身的編譯器就行了。

❸ golang是用什麼開發的

如果是說go的編譯器的話,go目前已經可以通過go來寫編譯器了

❹ go語言支持開發桌面級應用嗎(求個編譯器)

go 可以開發桌面應用,但並不是很舒適。
可以使用的GUI庫有:
1、goqt,LiteIDE作者出品,Go和QT的綁定,還未發布
2、go.uik,純Go實現的並發UI工具
3、walk,Windows Application Library Kit
4、gform,Windows GUI framework

目前的話walk用得比較多

不過go的GUI庫用起來沒有C#、C/C++的那麼順手。

這個問題不久之後應該會有所改善,畢竟用Go開發桌面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目前我採用的是用go http 做後端,Webkit+HTML5 做界面,表現力很好,前端不需要學習新知識,一般的管理類應用都能搞定。

❺ go語言編譯器有哪些官網

go語言編譯器官網:可以去DELVE官網進行下載。

谷歌資深軟體工程師羅布·派克(Rob Pike)表示,「Go讓我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開發效率。」派克表示,和今天的C++或C一樣,Go是一種系統語言。他解釋道,「使用它可以進行快速開發,同時它還是一個真正的編譯語言,我們之所以現在將其開源,原因是我們認為它已經非常有用和強大。」

撰寫風格:

在Go中有幾項規定,當不匹配以下規定時編譯將會產生錯誤。

每行程序結束後不需要撰寫分號(;)。

大括弧({)不能夠換行放置。

if判斷式和for循環不需要以小括弧包覆起來。Go亦有內置gofmt工具,能夠自動整理代碼多餘的空白、變數名稱對齊、並將對齊空格轉換成Tab。

❻ 編譯器一般由哪種語言開發

其實我在想為什麼匯編語言生成一個簡單的編譯器後,可以用新生成的編譯器再次生成編譯器,例如,C語言開發C的編譯器呢?
這是一個遞歸的思想,舉個例子一看就明白了
用一個大的模具可以生成一個A模具,A模具可以做出來B模具,依次往下推,最終這個小模具可以做出來小盒子用來裝東西。
第一個大模具肯定是手工做出來的第一個模具,但是有了這個大模具後,後面就可以用他自動的生成更多的模具,後面的各種模具加起來又可以造出來更精緻的模具,
所以,自動第一個大模具造出來模具的時候,大模具就可以被拋棄了。
我們都知道編譯程序通常分為下面五個階段:
1)詞法分析
2)語法分析
3)語義分析與中間代碼產生
4)優化
5)目標代碼生成
當然最難的一點就是目標代碼的生成,這一階段實現了最終的翻譯,就是真正把原碼翻譯成可以被CPU直接計算的機器碼(NativeCode)。

❼ 什麼代碼編輯器比較好用

著名的代碼編輯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Github Atom、Sublime text、Adobe Brackets

最推薦的一種:Atom

推薦理由:

鏈接:如何評價 GitHub 發布的文本編輯器 Atom?

作者:韋易笑

用過不少編輯器:UltraEdit / EditPlus / (G) Vim / GEdit / NotePad++ / TextMate / ProgrammerPad / Sublime 。確實是工作上用他們寫過代碼的。而 VSC / Emacs 只是體驗了一下基本使用方法,算不上真用。用下來的結論是:Atom 比 Vim 更 Vim,比 Emacs 更 Emacs,同樣,比 Sublime 更 Sublime。


Atom 唯一的槽點就是「卡」,不過那是去年的情況了,1.0後性能數次大提升,比起sublime/vsc之類雖不算流暢,但同時編輯20個數千行的文件沒有壓力。如今讓人感覺慢的地方主要是啟動loading(也大大短於eclipse, idea),使用時並沒察覺它比其他編輯器慢再哪。而文本編輯器的快慢,更重要的是「讓你工作更快更有效率」。下面說說為何 Atom比其他更有效率:


兼容VIM模式


這無疑團結了一大班 Vim過來的用戶,Sublime雖然也有VIM模式,但是Sublime在 mac下面的vim模式有bug,我習慣用 hjkl來移動游標,sublime再mac下hjkl移動有問題,且我習慣CTRL_[來返回NORMAL,手指不離開主鍵盤區,而sublime的vim模式只支持ESC返回,加上其作者經常神秘消失,最穩定的2.x版本已三年沒有更新,這些問題一直得不到修正。


由於Atom的定製程度直追 Vim/Emacs,它的vim模式能夠使用插件來實現,而不像sublime必須builtin,Atom的VIM模式除了官方實現外還有很多用戶實現,各有所長,你不喜歡可以換,Sublime就傻逼了,覺得builtin的不行,你就沒辦法了,而且作者不更新你也沒辦法。


Atom里的Vim模式並不是強制的,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這樣入門用戶也不會覺得困難,但是如果你用慣Vim的話,使用Vim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率,我覺得Vim/Atom-VimMode能夠提升效率的地方有以下三方面:


1. 手指不離開主鍵盤區:

所有功能皆能在主鍵盤區完成,不用去按方向鍵,不用把手挪去按Home/End,更不用動滑鼠。就像詠春中強調中線理論,認為一切動作圍繞中軸線開展,守護自己中軸線的同時攻擊別人的中軸線。Vim/Atom-VimMode中,雙手不但從不離開主鍵盤,並且八根手指隨時守護再HOME位(ASDF, JKL;)有動作就移動,然後馬上歸位。


2. 細粒度微操作:

星際/dota玩的好,微操基本功,微操又快又精確,Vim/Atom-VimMode一樣,比如:

if (xxxx) {}

很多人編碼時習慣「成對編碼」,寫了申請資源的代碼,先把釋放資源寫了,寫了左括弧,先把右括弧給補充完,當你寫完第二行代碼時,需要用到「再1-2行中間插入一行」,此時你的游標停留在第二行,傳統編輯器你需要:按上箭頭移動游標到第一行 -> 按END鍵去到第一行末尾 -> 按回車插入一行,mac下的END鍵還需要用CMD+右來組合出來,而Vim/Atom-VimMode中,你只需要shift+o即可,手指完全不離開主鍵盤區,不用像傳統編輯器那樣,右手先移動到箭頭區又移動到HOME的小鍵盤區,再移動回主鍵盤區這么麻煩,類似還有:

使用o直接再下一行插入,避免 END/回車

使用I再行首插入,避免移動半天游標。

向前/後移動一個單詞到單詞頭、尾。

快速更改當前單詞,用/來快速搜索移動游標。

dd+p來快速移動代碼塊,取代shift+方向鍵半天。

shift-j 來兩行合並成一行,代替 HOME, back 若干次。

。。。

你再編輯代碼的時候,90%的情況可以直接一步完成,這就叫細粒度微操,而且整個過程手都不需要離開主鍵盤,不像傳統編輯器那樣,若干笨重的操作組合再一起,操作不夠細步驟多的同時手還要再:主鍵盤區,方向鍵區,擴展鍵區 來回移動,效率奇低。而Vim/Atom-VimMode下,手指隨時守護在home區(ASDF JKL;),所有微操都是圍繞HOME區進行,不會移動到任何主鍵盤以外的區域,更別說用滑鼠、觸摸板。


3. 批量操作:

比如要給下面代碼每行後面加一個分號:

var x = 1var y = 2var z = 3console.log('result is ' + (x + y + z).toString())

一般做法是:移動游標到行末->END->分號->移動游標到下一行,Vim裡面不需要移動游標到行末,只需循環敲入:「A;<ESC>j」 即可,本來操作就少很多。這還不是最少操作,更少操作是利用Vim裡面的句號「.」功能重復上一次操作,即第一行「A;」補充了一個分號後,第二行只需要按一下"."即可重復,於是最後操作變為:

第一行:A;<ESC>

後面所有行:J.


超級爽快的操作,這樣的操作還很多,你還可以單條命令對一萬行代碼重復上述步驟,或者把c代碼拷貝到go裡面先一句話把所有分號給刪除了。Vim下面的名言:絕不重復。


總之如果你熟悉 VIM模式,用 Atom能感到完全自由的方式,隨心所欲的書寫代碼,而不是被書寫這件事情費腦筋,解放大腦完全用於思考而不用於打字。但是同時對不習慣VIM的人照樣友好,或者對想使用VIM的便利卻又痛恨VIM這個軟體的簡陋的人帶來了福音。


脊椎記憶


「同樣動作重復300次,肌肉就會有記憶,而一個動作重復600次,脊椎就會有記憶」
-- 李小龍


編輯器就是關於脊柱記憶的東西,所以多投入一些時間去了解你使用的編輯器,掌握他們的各種快捷操作和高級功能是一個能讓你事半功倍的好主意。


格鬥游戲玩的好的人有很多,下等高手靠熟練,中等高手靠反應,上等高手靠意識。更熟練的掌握你的編輯器,讓更多日常工作固化成記憶記錄再你的脊椎上,使用的時候,脊椎這枚協處理器就能完成代碼編寫,一個操作,剛一想到,脊椎就自動執行出來了,小腦騰出空間來組織判斷,大腦騰出空間來思考更重要的東西,就像你走路,你不用思考邁腿那麼自然,別人一拳過來,你潛意識一動,一連串動作就出去了,一隻飛蛾飛過來,你潛意識的閉上眼睛保護眼部,這就是脊椎記憶,如果還要經過大腦繞一圈,反應慢不說,大腦這顆cpu都用在這些瑣事上了,思考的時間自然少了不少。


所以從內到外的了解你的編輯器,並且熟練掌握他們,是對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投資,Atom的全平台支持,開放源代碼,深度可定製等三個特點,比起其他閉源的,平台支持不全的,擴展少的編輯器來說能讓你有不同層面的了解機會,同時為你提供足夠的空間。


深度可定製系統


Vim/Emacs的精髓在於:「可以調教」,本來不順手的東西,只要容易調教,假以時日,都會慢慢變得越來越順手,越來越「懂你」,越來越「貼心」,以至於後面大家都離不開它了。而 Atom 也同樣是一款容易被你調教的編輯器。先前給vim寫過插件,給sublime寫過插件,如今給Atom寫過插件,橫向對比下來,幾個結論:


插件能做事情多少:Atom > Vim >> sublime

插件開發學習門檻:Vim > Atom > sublime

插件開發文檔豐富:Atom > sublime >> Vim


Atom 的定製化程度遠遠高過sublime之類(不用實際看法,看看雙方開發文檔即可),直追 Vim / Emacs,sublime的大部分定製無外乎改改json,插件能做的事情相當有限。


Atom 的定製化系統主要有三方面:


1. 細致:

設計之初就考慮的事情,方方面面都能定製,見官方文檔,以及插件:vim-mode,minimap (稍微了解下這兩個類似的功能再 Atom 和 sublime的實現就能知道 sublime被甩了多少條街了)。可以細粒度的控制編輯器內所有行為,小到移動一下游標,刪除當前一個字元,大到打開一個面板,比如 「core:more-up」 可以向上移動一行游標,「window:focus-pane-on-left」 可以把焦點設置到左邊的面板,atom內核和大量第一方第三方packages 都是以命令的方式把基礎功能提供出來,你可以隨意互相調用或者設置熱鍵。

除去命令外的API層面,幾乎每個部件每個像素點都可控,比如這樣的插件你永遠無法再 Vim / Emacs / Sublime 下面見得到:activate-power-mode。


2. 直觀:

由於使用 javascript/coffee進行開發,但 javascript/coffee是屬於即便你沒寫過他們,讀都能讀得懂,VimScript就不一樣了,雖然也能做相同的事情,但實話實說,晦澀難寫,比如我要取得當前文件的路徑和文件名,在 VimScript裡面需要這么寫:

let l:path = expand('%:p:h')let l:name = expand('%:t:r') 或者 let l:name = expand('%<')

而在 Atom 里我們用atom自己的功能直接取出路徑來,然後進行切割:

var fullpath =atom.workspace.getActiveTextEditor().getPath();var filename = path.basename(fullpath);var filepath = path.dirname(fullpath);

就問大家一下?哪段代碼更友好直觀?你一眼就知道在做什麼?你更願意用按照哪段代碼進行插件開發?是上面的VimScript?還是下面的 javascript ?


結論是很清晰的,Atom的 javascript開發插件更簡單直觀,即便沒文檔,看別人怎麼寫的自己也會了,同時靈活性大大高於VmScript,各種事件處理回調,javascript天生擅長做這些事情,還有第二行,第三行,我們用到了 node.js 的 path模塊,進行文件路徑切割。這樣的寫法,再VimScript 裡面基本是無法想像的。


Vim是強大,但是畢竟是30年前的東西了,即便最熟練的 Vimer 也都承認 VimScript 的晦澀難懂,阻礙了很多人為其開發插件。而給Atom開發插件,只需要掌握javascript,掌握 javascript的人很多,學習了javascript你也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不像VimScript那樣只能用在Vim裡面,而正因為其晦澀,Vim新版本開始支持內嵌 python的寫法:

python << EOF
import random
print random.randint(0,10)EOF


VimScript中 Python等動態的支持正是說明其開發維護者也承認 VimScript本身的古老,對比現代編程語言已經有些格格不入了,缺乏強大的描述能力,難以構建復雜的功能模塊,才會去支持Python內嵌這樣的寫法。可大量的工作還是需要再Python之外完成,同時,並非所有平台自帶的Vim都支持python,除了mac外,所有debian / ubuntu 發行版自帶的Vim都不支持 Python。導致你想寫一個通用的擴展還得判斷下是否 has('python') 沒有的話老老實實用 VimScript 去實現它,這不是折磨人么?


Sublime裡面可以用原生 Python 寫擴展,比 VimScript爽,但是 sublime 的插件能做的事情還不及VimScript的一半,所以怎麼能指望他們能寫出高端的功能來呢?


3. 強大:

Atom的內核 Electron (原來的 Atom-shell)可以理解成:Chromium + Node.JS,而整個Atom的界面,你可以理解成就是一顆 HTML 的 DOM 樹結構,這意味著你可以這樣:

var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iv.innerText = "abc"; atom.workspace.addBottomPanel(div);

就可以簡單的在 atom 裡面增加一個顯示對象,這意味著再給div加個 html的 onclick就可以實現GUI交互,界面上的對象隨便寫點html代碼就可以控制效果,意味著你可以使用 jQuery 來為atom增加新面板,意味著你只需要寫一個簡單的 .css 文件就可以把 Atom 整個編輯器的外觀給修改了。這在 Vim/Emacs 中是幾乎不可想像的事情,sublime基本就別提了。


大量的前端開發技術和 Node.JS 基礎模塊供你任意使用,正是由於近年 Chromium / node.js 系列技術的成熟,和 Atom / Visual Studio Code 這類基於前端技術的客戶端軟體的成功,讓我看到了客戶端(桌面+移動)軟體開發的新方向。


做VIM/Emacs不能做的事情


Vim/Emacs過去給人的映像是:幾乎能做任何事情,確實如此,但畢竟是二三十年前的東西了,而他們一直堅挺到現在一方面是操作便利,更重要的是這么長時間還沒有出現一款又開源又具備同樣操作便利性和可擴展性的編輯器,所以Vimer, Emacser 們最樂意展示給別人看的就是他們又安裝了什麼插件,急於展示可以把 Vim / Emacs 裝扮成了一個多像 IDE 的東西,而今天這個「可以做任何事情」的高度可定製特性已經被Atom所吸收並完全超越,就像 Atom 的開發blog:「 Introcing Atom」 上說的一樣,對易用性和可展性 「決不妥協」 :

We think we can do better. Our goal is a zero-compromise combination of hackability and usability: an editor that will be welcoming to a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on their first day learning to code, but also a tool they won't outgrow as they develop into seasoned hackers.


拋開易用性的這個 Atom 的明顯優勢不說,前面其實已說了不少 Atom 比 Vim/Emacs 更靈活強大的地方,可能有些人還有疑惑,不是說 Emacs 「沒有不能做的事情」 么?你看 Atom的面板裡面可以嵌入一個 Terminal,Vim/Emacs一樣可以嵌入啊,為何還說 Atom 比它強啊?


沒錯,Vim用久了會產生心理舒適區,多模式編輯使人神清氣爽,命令化文本處理讓你賞心悅目,但是受限於本身機制用久了會容易痛苦掙扎:雖然vim的各種擴展似乎什麼事情都能做,但每個擴展卻只能做到70分,總有那麼30%的地方做不到位。所以用的時間長了,上半身爽的要死,下半身痛不欲生。。。。


Vim/Emacs即便大部分擴展功能也都可以稱為「能用」,可幾十年的歷史包袱太沉,很多事情對他們來講就是禁區,比如詭異的標簽功能,容易誤操作的buffer/窗口切換,缺乏非同步機制,編譯時間長只有傻等著,無法跟Atom一樣邊讀代碼,邊運行程序看結果,對照輸出結果和源代碼找問題,連實現個內嵌終端都用了若干年,還實現的那麼別扭。。。。。。。。。


這類硬傷有許多,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minimap,就是 sublime那種大家喜歡的文檔縮略圖,這個現代編輯器必備的功能,誰能用 Vim/Emacs 實現一下看看?Atom 可以衍生出 Visual Studio Code 這樣漂亮的編輯器,Vim/Emacs能衍生么?Atom可以隨便用各種先進的前端技術,不當可以嵌 Terminal我甚至可以再 Atom 嵌入一個 js版本的 DOSBOX 玩老游戲《命令與征服》:

https://archive.org/details/softwarelibrary_msdos_games

Play DOS games online


當然這樣並沒有任何卯用,但是如果在 Atom裡面內嵌一個瀏覽器,方便的實時預覽html/css的效果呢?或者 Atom 裡面內嵌一個 Markdown Previewer ,實時查看 Markdown 的效果呢?請問 Vim/Emacs 里怎麼實現法?


Atom插件演示:markdown實時預覽,左邊寫右邊即時更新,100%兼容github的markdown語法


短短兩年的時間,這么多優秀的插件,只想說,如今 Atom 作為 Vim/Emacs 的繼承者和超越者出現了,所以社區對 Atom 的反應也是熱烈的,看看下面一組數據,截止今天(2016年3月15日),Atom共有擴展插件 3500+ 個,發布不到兩年的時間,這是什麼概念呢?

  • Sublime的插件(Stats - Package Control)大概 3500+個,但是sublime發布了5年的時間。

  • Emacs 的插件大概有2900個,可Emacs發布到今天已經過去 25+年的時間。

  • Vim 的各種插件雖然有9000個,但是Vi/Vim系列的歷史長達 30+年,是atom的15倍。

  • 這就叫社區的活躍度的區別,為什麼短短兩年那麼多開發者先後給atom貢獻了各種高質量的擴展,為什麼大家對atom的熱情那麼高?為何好多人接觸了atom一段時間後都深深的愛上了它?這是有原因的。

    再談性能優化

    很多人錯誤的覺得 Atom慢是因為使用了 JavaScript/Coffee 等 Web 技術,所以先天慢,其實這是個誤區,即便使用 Web 技術它也還能快很多,同時再慢可以往C++層的 Electron 挪啊,這也是這幾個版本優化的一些方向,基於 Atom 開發的 Visual Studio Code 可以那麼流暢, Atom 性能優化空間還很大,了不起多參考下自己的兒子,同樣開源的 vscode怎麼做的。

    同時 Atom編輯器1.0版本以來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js層的各種渲染優化,控制項優化,延遲繪制,延遲載入,只繪制當前需要的東西等,另外一方面是將一些核心數據結構移動到 Electron 的 C++層,如今1.54版本性能較去年版本已經有了本質區別,運行時載入是慢些(但也比eclipse快很多),實際使用並沒覺得不如別的編輯器,況且,js層的優化和C層的優化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步。

    不過我不太喜歡 vscode 使用 Typed Script 進行開發,用點標准技術不行么,Atom使用 JavaScript/Coffee 寫的多爽,如今 Atom 正在准備慢慢的切換到 JavaScript 的新標准 ES6 上。其次 vscode 快是快在「做的事情少」,主要是可擴展性方面的努力遠不及 Atom,插件機制相對弱智,所以 vscode 的社區如今還不是特別活躍,擴展也少,發布一年多隻有差不多300+個擴展,遠不如 Atom 的情況,如果 vscode 還是按照現有結構開發下去,可能永遠不會擁有 Atom的靈活度,這樣再未來就無法擁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插件。

    再說開源免費

    UltraEdit 單用戶版本價格: 79 美刀

    UltraEdit 伺服器版價格: 229 美刀(多人登錄同一台伺服器的桌面使用),企業版更貴

    EditPlus 單用戶版價格: 35 美刀,而且還只有windows版本,

    Sublime 單用戶版價格:70 美刀

    TextMate 單用戶版價格:48 歐元,而且還只有mac版本。

    這些都是錢啊,可能你會說可以免費試用或者破解啊,是的個人可以,但正常來說sublime這些試用指不能拿來搞生產不能拿來工作的,個人你用用可以,但國外人家守規矩,不會亂用,這意味著失去一大批為其開發擴展的國外開發者,同時站在公司考慮IT方案的角度,免費試用和破解將來都是潛在的麻煩,現在上百人的公司微軟都會來收windows的錢了,版權問題越來越嚴肅,你得把這筆潛在費用考慮進去,同時這些閉源的或者單平台的東西,並不值得再上面花費過多精力和投資。

    拋開擴展性問題和價格問題,我們再來看各個熱門的免費編輯器的試用情況:

    Notepad++:免費,開源,只能運行於windows

    PSPad:免費,不開源,只能運行再 Windows

    Gedit:免費,開源,只能跑再 GNome下,Ubuntu用用,Windows/mac版本簡直是殘缺的。

    Programmer's Notepad : 免費開源,只能跑 Windows

    Notepad2:免費bu不開源,只能跑 Windows

    更關鍵的是:閉源的東西個人作者可能失去興趣不再更新,商業公司的話,你需要一個功能,就只能無限期的等待他們發慈悲加入進去。而免費開源的很多其他編輯器除去平台兼容性問題外,更重要的時擴展性差。

    而同時滿足:免費+開放+強擴展性的編輯器如今就只出現過三個:Vim / Emacs / Atom。他們是真正屬於使用者的編輯器,他們能變成使用者希望變成的樣子。這些曾經出現過得收費的或者免費的編輯器,憑借著一兩個自身獨有的 「賣點」,再某些時間段內都曾經流行過,可就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如今他們都統統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新的一頁可以翻開了。終端環境的話確實 Vim / Emacs 繼續下去,但桌面環境的話,Atom將會繼續向前,走出新的一步。

❽ Go語言有什麼好用的IDE嗎

我喜歡jetbrains系列的IDE+go插件。不過我要說的是這個問題主要看你的觀點如何。
說eclipse:
構建方式是使用go install 命令,每一次編譯運行都是go install。這樣的好處就是如果你有很多的包,下載下來並沒有編譯,這樣每次編譯速度是很快的。而且(!)go install 符合go官方的項目結構,官方說過了,一個go的項目應該是以個gopath,包含src,pkg,bin三個主要目錄。所以說go install個人認為才是主要的go編譯方式。
說eclipse的缺點:
其實eclipse插件的go編譯方式,還有目錄結構,項目結構,都是非常完美的!!!!真的很完美!可是,他的代碼提示,太差件!大括弧都不能自動補全,gdb 32bit 64bit兼容問題,eclipseC++ 沒有html js插件,需要手動安裝,幾乎不能開箱即用。不過如果你是開發演算法,數據處理,還是推薦eclipse的,畢竟其他都無關緊要。
說jetbrains:
說先說clione肯定不適合,新建項目沒有向導,導致改成go項目各種不開心,比如圖標對於我來說就無法接受go lib 不是小耗子~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各個文件都是灰色的(沒有在cmake中包含的結果),然後說剩下的,phpstorm這個不說了,估計很少有人插件按在這里,webstorm,體驗也不是很好,idea?體驗很好,可是畢竟比較重,尤其是現在加入了自家的K啥玩意(無意冒犯,沒記住單詞)~可是話說回來,go跟C系列IDE配合才是最佳,跟java系列一點不搭關系,用idea似乎有點格格不入,但是!idea支持新建項目向導,lib的圖標也很清晰,最後還是選擇idea吧,期待clion的強大起來!
再說jetbrains系列缺點:
插件的構建方式是go buiild 這個讓人很不爽,我們幾乎不確定會構建到什麼地方去,還要每次設置一下run配置。這個可能無關緊要,畢竟不是什麼大的毛病,可是go build不能緩存.a文件,直接構建的結果就是很多第三方包的情況下很慢!所以建議安裝包的時候手動install 一下解決這個問題。自帶代碼格式化,這個格式化跟go 格格不入,總的來說就是蛋疼,心碎,菊花癢。
最後說liteIDE:
輕量級IDE,我可以說是國人GO偉大作品典範,然而默認構建也是go build,項目管理方式不符合go官方標准。代碼提示不能自動導入(eclipse也不能),不過如果你的項目是以包為單位的,那麼另當別論。一定很不錯,畢竟是輕量級專門針對GO的IDE!
說這些,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的項目是用vendor機制管理,還是godeps機制管理依賴關系。go不像java擁有強大的幾乎天下一統的maven(無意冒犯,暫不評價其他構建套件)。
go沒有官方包倉庫。
go沒有官方包管理工具。
go沒有官方自動化構建套件。
上面三個沒有是致命要害。導致民間各種百花齊放。
說說我的項目怎麼管理
gpm 一個shell工具(windows下你可以用git的bash,或者cygwin~)
我是嚴格艷照官方推薦方式管理go項目,一個go項目一個gopath。系統的gopath只是為了安裝go命令,我沒有配置gobin,意義不大。
項目的依賴跟我的代碼包都在src下(非vendor)
vendor用來存放包的特殊依賴,發布項目直接把依賴包發布上去(公網管理則只上傳依賴關系文件 godeps文件)
資源文件等都放在src目錄同級,編譯文件放在bin,引用直接../引用。

❾ golang ide 什麼好用

第一種:LiteIDE
LiteIDE是一個簡單的開源IDE,值得注意的是,它是GO語言2012年正式版發布的首個IDE,由Qt開發,它看起來類似於Visual Studio等其他編譯器。
由於它是為golang設計的,LiteIDE為開發人員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功能,包括可配置的構建命令,高級代碼編輯器和廣泛的golang支持。其他功能包括代碼管理、gdb、Delve調試器、自動完成和使用WordApi的主題,基於MIME類型的系統等。
第二種:VS Code
它是微軟開發的廣受歡迎的開源IDE,有一個開箱即用的go擴展可供VS Code使用。VS Code插件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很多功能,包括與許多go工具集成。
VS Code通過IntelliSense,內置git集成,直接從編譯器調試代碼等功能提供智能完成功能;VS Code具有高度可擴展性,並通過其許多擴展提供了許多自定義選項,還提供了幾十種語言的支持,成為受開發者歡迎的工具。
第三種:Atom
開發人員可以利用這個Atom IDE改進的語言集成與更智能的編輯器。開源的go-plus軟體包使開發人員更容易在GO中進行編程。
Atom和go-plus軟體包為golang提供工具,構建流程,linters、vet和coverage工具的支持;其他功能包括自動完成、格式化、測試和文檔。
第四種:Vim
Vim有許多插件可以幫助開發人員更輕松地編輯他們的GO代碼;Vim-go插件自動安裝所有必要的東西,為Vim中的GO開發人員提供更平滑的集成。
Vim-go具有許多有用的功能,包括編譯器,改進的語法高亮和折疊,完成支持以及一系列具有集成支持的調試程序。還有一些使用的高級源分析工具,包括GoImplements、GoCallees和GoReferrers。

❿ go語言編譯器有哪些linux系統

Go的三種安裝方式 Go有多種安裝方式,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這里我們介紹三種最常見的安裝方式: Go源碼安裝:這是一種標準的軟體安裝方式。對於經常使用Unix類系統的用戶,尤其對於開發者來說,從源碼安裝可以自己定製。

熱點內容
易語言寫ip全局代理伺服器 發布:2025-01-26 15:04:01 瀏覽:668
gm命令在哪個文件夾 發布:2025-01-26 15:03:12 瀏覽:307
javadate類 發布:2025-01-26 14:58:54 瀏覽:352
領航s1配置怎麼樣 發布:2025-01-26 09:58:10 瀏覽:763
公司區域網搭建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5-01-26 09:16:56 瀏覽:433
android裁剪圓形圖片 發布:2025-01-26 09:05:56 瀏覽:411
小貸源碼 發布:2025-01-26 08:20:58 瀏覽:536
更換電腦名登錄伺服器 發布:2025-01-26 07:56:52 瀏覽:240
後台phpjava 發布:2025-01-26 07:12:34 瀏覽:657
微信解綁密碼是什麼 發布:2025-01-26 06:50:07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