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誰編譯
Ⅰ 甲骨文 是誰發明的
文字
內鏈_點擊實體詞"
target="_blank">甲骨文主要指
殷墟
甲骨文商代期(前14~前
11世紀
)王室用於占卜記事刻(或寫)
龜甲
獸骨
文字已發現
古代
文字代早、體系較完整文字
甲骨文種古代文字認
現代
漢字
早期
形式候認漢字
書體
現存古種熟文字甲骨文稱
契文
、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
Ⅱ 甲骨文文字是誰發明的
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
一、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僅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
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跡。
Ⅲ 1.商代金文和甲骨文有什麼樣的關系2西周春秋金文有哪兩個主要的發展趨勢3漢隸對篆文的改造有哪些方面
問題二:1,字形簡化。2,東方諸侯國文字形體劇烈演變
問題一:根據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甲骨文和商代金文並不是誰繼承誰的關系,二者沒有明顯的先後順序。由於甲骨文的書寫材料是龜甲和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甲骨文必然會有字形簡單,筆畫多直筆等特點,而金文是先在范上寫好再澆鑄的,字形就復雜很多。加上商代金文出土的很少,且多為商中晚期金文,這樣就容易產生商代金文源於甲骨文的錯誤認識。二者的關系應該是同一種文字由於書寫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等原因而產生的不同字體。
問題3:從小篆到隸書,是字體變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理由是1、小篆的字形結構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號性加強/。2、小篆的圓轉筆勢到隸書一般變為方折及橫、撇、捺等筆畫,利於書寫。3、文字的簡化程度更高,而且構形更嚴謹而有規律,偏旁的位置不再像篆書那樣隨意。
Ⅳ 甲骨文是誰創出的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范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庄、侯家莊等地。這里曾經是殷商後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是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Ⅳ 甲骨文是誰發明的
一般認為是王懿榮發現的。
從兩個「百年」紀念會談甲骨文的發現
□水 土
去年,即1998年5月10日到12日,台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和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所共同組織在台北召開了「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
討會」。而今年即1999年8月20日至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考古研究所和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河南安陽市人民政府、河南安陽師
范高等專科學校等單位在安陽召開了「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國際學
術研討會」。同樣是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的會議,為什麼一個在
去年召開,一個在今年召開?甲骨文到底是哪一年發現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實上,關於甲
骨文發現的年代,歸納起來至少有1894年、1898年、1899年、1998-
1899年之間、1900年等幾種說法。關於甲骨文發現者,大家提到的有
王懿榮、王襄、孟定生、劉鶚、端方、胡石查等人。下面簡單把這些
情況介紹一下。
甲骨文發現於1894年之說比較晚出,影響也比較小,胡厚宣先生
曾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關於胡石查提早辨認甲骨文的問題》(載《第
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
1993年10月)。據胡先生文,胡石查發現甲骨之說,漏洞不少,不可
為據。因此,此說可以略而不談,讀者如有興趣,可以閱讀胡先生文。
在各種說法中,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是大家說得最多的。但是關於
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的年代,起碼有1898、1899、1898-1899年之間、
1900年有四種說法。先看王懿榮1900年發現甲骨文之說。
劉鶚的《鐵雲藏龜》是第一部甲骨文著錄書,此書自序寫於
1903年的9月,其中有這樣的話:「龜版己亥(1899)歲出土在河南湯
陰縣屬之牖里城。既出土後,為山左賈人所得,咸寶藏之,冀獲善價。
庚子歲,有范姓客,挾百餘片走京師,福山王敏公懿榮見之狂喜,以
厚值留之。後有濰縣趙君執齋得數百片,亦售歸文敏。」這一段話清
楚地說明王懿榮看到甲骨是在庚子歲即1900年。有人就據此而認為甲
骨發現是在1900年。如丁福保《古錢大辭典拾遺》《總論》第8頁上:
「王文敏公,名懿榮,字廉生,福山人。……光緒二十六年河南湯陰
附近,地名小屯者,土中出古龜甲獸骨,上刻古文,公始定為殷商遺
物,得之至為寶貴,古龜甲刻辭之見重於世,自公始發之。」
從劉鶚的敘述可以看出,他把「龜版」的「出土」時間,跟王懿
榮看到「龜版」的時間分在前後兩年,一在1899年,一在1900年。既
然王懿榮是在1900年才看到甲骨文的,那麼說王氏在此前「發現」了
甲骨文,也並非沒有道理。王懿榮是否真的在1900年才看到「龜版」
呢?陳夢家為我們解答了這個謎語。《殷虛卜辭綜述》第647頁說根據
劉鶚的《抱殘守缺齋日記》「辛丑十月二十八日(1901年)」條作了
如下推論:(1)在王氏生前,劉氏似並未看到他的甲骨,當時王氏對
此秘藏並不輕以示人;(2)劉氏辛丑日記於十月二十日記趙執齋送龜
版來,雲「龜版頗有大者,晚點龜骨共千三百件,可謂富矣」,則
1901年劉氏自己有收藏;(3)劉氏只相信王氏庚子年買了兩批,並無
全甲之說;(4)當時因為王氏收藏甲骨很嚴密,外界有許多無稽之談。
「王氏搜求甲骨「秘不示人」,王國維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
現之學問》(1925年)中也說過:「殷虛甲骨文字,光緒戊戌己亥間,
始出於河南彰德府西北五里之小屯。初出土後,濰縣估人得區數片以
售之福山王文敏懿榮,文敏命秘其事,一時所出先後皆歸之。「其他
一些人也談到同樣的意思。如羅振常《洹洛訪古游記》上冊11-12頁,
宣統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條、加拿大人明義士《殷虛卜辭·自序》(
1917年)、馬衡《中國金石學概要》(北京大學史學系講義,1924年,
收入《凡將齋金石叢稿》102頁,中華書局,1977年)由此可以看出,
由於王懿榮開始收藏甲骨是「秘其事」,連「門生」劉鶚也不知道。
因此,王懿榮在1900年才看到甲骨文的說法就不必相信了。
羅振玉的論著中一般都說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是在光緒己亥,即
1899年,但在1931年所寫的《松翁自敘》中又說:「洹濱甲骨,自庚
子歲始由山東估人,攜來都門,福山王文敏公懿榮首得之。」為什麼
羅振玉自己自相矛盾呢?胡厚宣《再論甲骨文發現問題》解釋說:
「這是因為據明義士《甲骨研究》(1933年齊魯大學講義本)己亥年
王氏只買了12塊,到庚子則買了800塊,舉多數而言,便稱作庚子了。」
(胡文見《中國文化》15-16期(1997年合刊),1997.12,72頁)
這解釋應當是可信的。
既然王懿榮發現甲骨文不會在1900年,那麼可以往前提早多長時
間呢?根據現在的資料,說學者們看到甲骨文,最早只能上推到
1899年。下面先看王懿榮1899年發現甲骨文的說法。
前面說到劉鶚的《鐵雲藏龜》,此書羅振玉也曾為之作序,序中
說:「至光緒己亥(1899年)而古龜古骨乃出焉。」(1903年)後來,
羅氏在1910年的《殷商貞卜文字考》自序、1912年的《殷虛書契前編》
自序、1933年的《殷虛書契續編》自序都說了同樣的意思。
明義士在1917年所寫的《殷虛卜辭》中說到他1914年到安陽傳教,
並說「約十五年前」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後來他在1933年寫的《甲
骨研究》中記載:「按范氏一九一四年所言:一八九九年,有學者名
王懿榮,到北京某葯店買龍骨。得了一塊有字的龜板。見字和金文相
似,就問來源。並許再得了有字的龍骨,他要,價每字銀一兩。回家
研究所得。王廉生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當年秋,濰縣范氏又賣與王
氏甲骨十二塊。每塊銀二兩。蓋范氏在北京聽說王氏之事,便到彰德
得了十二塊,回北京,賣與王氏。」
羅振玉是早期研究甲骨文學者之一,明義士所述是根據他親自向
商人范某打聽來的。他們的說法應當是可信的。
需要注意的,同樣在1899年,王襄和孟定生也看到並開始購買甲
骨。王襄有不少文章都談到他和孟定生一起最初看到並購買甲骨的事
情,他們看到甲骨的年代是在1899年,如《室殷契徵文·序》(
1925年)、《題所錄貞卜文冊》(1933年,《河北博物院半月刊》第
32、33期)、《題易魯園殷契拓冊》(1935年,《河北博物院半月刊》
第85期)、《孟定生殷契序》(1957年6月,收入室文稿第四冊)、
《題寶契小像》(1953年,收入室詩稿第二冊)(以上王文皆見
《殷都學刊》1985年2期)。王襄和孟定生在1899年看到並購買了甲骨
的事情,過去不被學術界重視,直到胡厚宣在1944年《甲骨文發現之
歷史及其材料之統計》一文中特地提出,並在1951年3月所寫的《五十
年甲骨文發現的總結》中加以強調,這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後來,
陳夢家在《殷虛卜辭綜述》中對孟、王的貢獻也加以肯定。需要注意
的,王襄的敘述有兩點可以注意:第一,他既說到自己和孟定生購買
甲骨是在1899年,也說到王懿榮收購甲骨是在1899年,但王氏收購在
他和孟定生之後;第二,王襄曾說「吾鄉藏殷契者,固以定老為創始
人「(《孟定生殷契序》),可見他是很推重孟定生的。王襄在《題
易魯園殷契拓冊》中提到,孟定生在沒看到甲骨時就就推斷它可能是
「古簡」,這對刺激古董商人去當地收購應當是起了積極作用的。又
據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說孟定生在1900年就曾摹過甲骨文(陳書
648頁),可見孟氏確實不同一般。
附帶說一下,過去有人雖然也認為是這一年發現的甲骨文,但最
早收購者不是王懿榮,而是端方,如董作賓、胡厚宣《甲骨年表》。
但是,端方搜集甲骨實際上比王懿榮晚。陳夢家已有討論,可以參看
(《殷虛卜辭綜述》651頁)。
至於說王懿榮在1898年和1899年之間發現甲骨文的說法,見於王
國維《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序》(1917年):「光緒戊戌、己亥間,
洹曲崖岸為水所嚙,土人得龜甲牛骨,上有古文字,估客攜至京師,
為福山王文敏公懿榮所得。」王國維《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現之
學問》(1925年)中也有同樣的意思的話。王懿榮的三子王漢章《殷
墟甲骨紀略》(天津美術館《美術叢刊》創刊號,1931)、《古董錄》
(1933年《河北第一博物院畫報》第50期)也有此說。對此,胡厚宣
《再論甲骨發現問題》解釋說:「我們認為……又稱戊戌者可能是戊
戌年即開始見到或購到極少數之故。」(《中國文化》72頁)胡氏的
說法還有待於進一步證實,不管怎樣,我們下文將會講到,現在還沒
有什麼證據能證明王懿榮在1898年就看到了甲骨文。因此,王國維等
人的說法不一定很准確。
最後,我們看看甲骨文發現於1898年的說法。
最早提出甲骨文發現於1898年的,是汐翁所寫的《龜甲文》一文
(1931年,北京《華北日報·華北畫刊》第89期),文中說1898年劉
鶚與王懿榮一起發現了甲骨文。此事不見於劉鶚所寫的《鐵雲藏龜》
自序,向來被認為是「向壁虛造」的傳說。董作賓、胡厚宣《甲骨年
表》雖引用汐翁文,但把發現年代改為1899年。因此,在相當一段時
間內,1898年發現甲骨文之說就沒有人再提起了。
1961年,王襄作《古文流變臆說》(龍門聯合書局出版),談到
到殷代文字的發現說:「殷契之發現,始於清光緒戊戌秋,濰人范壽
軒來說河南出骨片事,翌年冬攜來求售,巨大之骨,計字索值一定一
金,同好力不能得者,盡以攜之京師,後聞為王廉生懿榮購去有全龜
腹甲之上半,曩時視為珍品,亦在其中。」1982年,王翁如發錶王襄
的一篇遺作,題為《室殷契》(見《歷史教學》1982年9期)。這篇
文章是王襄在1955年10月27日,文章開頭說:「世人知有殷契,自公
元一八九八年始(即前清光緒二十四年)。」此後發表的王襄《亡弟
雪民家傳》(見王巨儒《王襄年譜》上,刊《天津文史叢刊》第七期,
天津市文史研究館,1987;又收入《綸閣文稿》第二冊,現存天津市
圖書館)也說「殷虛出契文之年,在清光緒戊戌。翌年,濰賈范壽軒
攜之來津;鄉人孟定生、馬景含二君及余家兄弟見之,驚為千載瑰寶」。
以上各說中,王襄或說「殷虛出契文之年」,或說「世人知有殷契」,
或說「殷契之發現」,都說是1898年。看起來,這都跟他所寫的、我
們上面提到的那些文章的說法有所不同。因此,有不少人撰文論述甲
骨文發現的年代應當是1898年,發現者應當是王襄和孟定生。
不過,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無論王襄文中採用什麼方式敘
述甲骨的發現,可以肯定的是,在1898年,他和孟定生並沒有親眼看
到實物,真正看到實物是在第二年即1899年。由於這場討論,有的學
者強調要明確「甲骨文發現「到底指什麼。李學勤先生在最近所寫
《王懿榮集》序說:「殷墟地方農民掘出甲骨,以及甲骨為古董商人
所見,都不是學術意義上的『發現』,因為他們對甲骨的文物性質和
價值都不能有所認識。」從這個意義上說,王懿榮、王襄和孟定生應
當都是最早發現甲骨文的人,他們發現的時間是在1899年
Ⅵ 甲骨文是誰發明的
原始社會末期產生了文字. 到商朝甲骨文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最早是人們用來占卜的,用火燒裂動物骨頭或者龜甲,已裂痕來判斷。後來慢慢發展成為文字。無人發明甲骨文。從象形文字開始才使人發明的。
Ⅶ 甲骨文是誰創造的
勞動人民長期智慧的結晶。
沒有哪個人能創造甲骨文,它是漫長發展的產物,從最初的簡單刻畫,到後來的逐漸充實,漫長的年代才成形的。
Ⅷ 現存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是誰翻譯的
現存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是裘錫圭翻譯的。
在甲骨文字的考釋方面,裘錫圭不斷有新的創獲。
如所周知,甲骨文共有4500多個單字,現學者已考釋了2000多個單字,但為學術界所公認者不過1000字左右。這是因為「不認識的字大多是專名,如地名、人名、族名之類,其義可知,其音不能得其讀」(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
而近百年來,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甲骨文中「所易識的字大多已被前人釋出,所不識的字因不少在商代以後的文字中就已不再使用,不容易找出它們字形演化的線索,在後世的字書里也很難得到印證。因此再有新的發現難度很大」(王宇信:《建國以來甲骨文研究》,第54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裘錫圭出手不凡,他1961年發表的第一篇文字考釋之作《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五刑》,就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
Ⅸ 甲骨文是誰解讀的
最早是王懿榮在抓的中葯中發現的,並破譯了一些。
Ⅹ 甲骨文是如何產生的
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在中原立國。從此中國歷史進入商代。
商王盤庚曾五次遷都於殷。直到商紂亡國總共273年,商代晚期的統治中心一直在殷。但商朝被滅之後,殷民遷走,殷都逐漸變成一座廢墟。殷都的文明也只局限於文字記載上,甚至有人認為那些記載不可作為信史。後來,一連串的偶然事件逐漸否定了這種懷疑。考古者逐漸將殷都積淀的古文明展現出來。
1899年,北京國子監祭酒王懿榮老先生感到身體不舒服,就買了一劑含有「龍骨」的葯物,在准備將這些「龍骨」研碎時,王懿榮發現這些堅硬的東西並不是什麼骨頭,而是上面有許多劃痕的變黃的龜甲。
王懿榮是一位研究古文字的專家。好奇心驅使他拿起甲骨仔細地觀察。他吃驚地發現這些劃痕像是一種文字。他於是將這家葯店的全部「龍骨」買下,經過細致研究和考證,斷定這種非篆非籀的字形是商代的一種占卜文字。
我們現在已能解釋商代的文字為什麼要刻在甲骨或獸骨上,為什麼這些刻著文字的甲骨碎片總是有許多裂紋或切痕。原來所有,這些碎片都是史書上所稱的「卜骨」。骨上的裂紋是人們有意用高溫加熱所造成的。
根據商代的習俗,商代人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要用這種龜甲和牛胛骨進行占卜。占卜時,就用燃熾的木枝燒炙甲骨的反面鑿出的槽和鑽出的圓窠,這時甲骨因厚薄不勻而出現「卜」字形裂紋。這些裂紋就是他們判斷吉凶的「卜兆」。
占卜以後,將所問事項刻記在甲骨之上,這就是「卜辭」。占卜的內容是以當朝國王為中心的,有對祖先與自然神祗的求告與祭祀,有對天象、農事、年成以及風、雨、水的關注,也有對周圍各國戰爭的關注和商王關於旬、夕、禍、福以及田游、疾病、生育的占問等。這樣就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商代歷史事件或天氣氣象的資料。
王懿榮的發現引起了許多中外人士對甲骨的重視。1908年,經羅振玉先生多方查詢,才得知甲骨實出自河南安陽小屯一帶。
伴隨著甲骨被確認、購藏和挖掘,古文字學家也開始對甲骨文進行破譯。經過眾多專家的努力,甲骨片上排列的文字成為可以通讀的文句了,從而證實了出土甲骨文的小屯村正是古文獻記載的殷墟。因此,一個湮沒了3000多年的繁華故都終於在世人面前得以呈現。
自1899年發現殷墟甲骨至今,約有15萬片以上商代甲骨已出土,現分藏在中國大陸和台、港、澳地區,另有一部分流散到其他國家。殷墟甲骨文內容涉及到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天文等。可以說甲骨文的發現和破譯幫助我們解開了歷史上許多難解之謎,而發現的甲骨文共有4500多個單字,還有2/3的文字等待人們去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