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雲編程
① java低代碼開發平台有哪些
原生低代碼廠商
這部分是指專門為低代碼行業而生的廠商,這部分廠商雖然創立時間不長,但憑借著融資能力,正在快速發展。這一類別中,投資方性質和關注點的差異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產品的發展方向,如國外的Outsystems投資方為KKR(大型私募),更關注成本和現金流,所以產品發展上更突出產品力,推廣也是以大型、超大型企業集團為主;而國內的氚雲主要投資方是阿里系(互聯網基金),更關注流量和市佔率,所以產品發展上傾向於在降低門檻、與釘釘等流量平台整合,走的是互聯網的路線。樓上的APICloud也是這類玩家。
開發工具廠商
這部分是指以前專門做軟體開發工具的廠商,整合自身的開發工具資源後推出了低代碼產品。這部分廠商的產品技術能力很強,編程擴展性、可維護性等方面的競爭力也有保障。考慮到開發工具市場的頭部效應較明顯,推出低代碼產品的開發工具廠商不多,但是都是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廠。典型產品有Progress(Telerik、KendoUI的廠商)的Kinvey和GrapeCity(Spread、ActiveReport的廠商)的Forguncy活字格。產品發展方向上以產品力提升為主,在技術門檻和擴展性中間會更傾向於後者。用戶集中在初創型軟體開發團隊、行業軟體代理商、系統集成商和中大企業IT中心,而不是一線業務人員。運營模式為傳統的toB,給企業客戶更多信心,而不是爭取更多普通用戶使用。
雲平台廠商
做雲平台的廠商,希望藉助低代碼吸引更多用戶購買其雲服務。低代碼在產品線中並不在核心位置上,大多專注於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代表性產品有Google的App Maker、微軟Power Apps(綁定Windows Azure)和阿里雲的宜搭。依託於雲平台廠商的研發能力,這些產品的易用性有較強的競爭力。考慮到其定位於「引流」,發展方向上以深度整合自家雲資源,降低門檻為主,互聯網路線是這些廠商的共同選擇。
行業軟體廠商
行業軟體廠商,希望利用低代碼技術降低實施、特別是實施中客戶化開發環節的工作量,提升行業軟體自身的競爭力。典型產品有Salesforce的Lightning和用友的iUAP。這些產品嚴格意義上屬於行業軟體的一個模塊,與主幹產品同步,不會單獨銷售和運營。
BPM廠商
專注於流程和表單的BPM廠商在自身軟體的基礎上增加可視化設計器,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後,就實現了向低代碼的轉型。典型代表有國外的K2和國內的炎黃盈動AWS PaaS。這部分產品的核心優勢是強大的工作流引擎,目前主要的發展方向集中在提升頁面定製程度。但是,這種基於表單而不是數據模型的架構,在應對復雜應用場景時會遇到諸多障礙,這也是限制這類廠商發展的主要原因。
數據處理軟體廠商
與BPM廠商類似,數據處理軟體本身可以歸入零代碼,廠商為產品追加編程介面、增強界面控制能力後即轉型為低代碼。這類軟體在國內比較多,如魔方網表、雲表等。這些產品大多處在零代碼向低代碼轉型的過程中,暫時還沒有辦法給出判斷。
② 國內外低代碼開發平台發展情況
本文會分析:
國外:Mendix Outsystems
國內:牛刀 APICloud iVX 搭搭雲 氚雲 簡道雲 雲表 宜搭雲等幾傢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其實,低代碼概念由來已久,其實就是「追求少的代碼量,完成最多的開發工作」,不管是開發代碼的工具還是代碼本身都在追求「低代碼」。這裡面比較難的是如何把握「功能靈活性」和「操作學習簡易性」的平衡。
評價「低代碼」的標准:能做什麼?效率如何?(拋開這兩點,都是扯淡)
一、能做什麼?:主要看邏輯是如何實現的?(特別是工具側的邏輯實現能力,用代碼實現的不算,因為都可以)靈活性如何?
(1)流程圖方式:例如:Outsystems是通過流程圖的方式來生成邏輯代碼部分,他們內部叫做「MicroWave」「NanoWave」,用來分別控制前端和後台的邏輯。這種方式採用公司較多,操作企業對於大型應用還是挺難的,畫圖這個事對於大應用來講也不好操作。
(2)事件觸發式:例如:iVX(國內的公司),用觸發式的事件面板來控制所有交互邏輯。開發起來還是體驗不錯的,只有他們一家公司這么做。
二、效率如何?
這個就要看整個產品設計理念,開放程度,組件抽象,開發配套,對復雜前後台支持程度。整體來說,綜合能力算上,Mendix 、Outsystems 、iVX這三家開發效率最高,如果是算細分領域,例如,就開發一個表單,或開發一個工作流系統,那搭搭雲、氚雲做的都不錯。
下面我們看國內外的「低代碼」發展情況
一、國外情況
近兩年,隨著各種技術整體發展(例如,5G,我不相信有技術是可以完全獨立存在和發展的,特別是新技術),不管程序員如何努力,瓶頸卻變成了程序員本身。對各種應用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程序員總量有限,培養難度大,應用開發周期長,應用維護成本高,這個矛盾成為了技術和市場發展的主要矛盾,「低代碼」概念就是為了解決這個核心問題而生的。「風口」也慢慢指向了「低代碼」這一塊兒。
國外的幾家低代碼公司:Salesforce,Mendix,Outsystems,Appian,Joget
(1)進入時間和領域:
這些公司大都成立10年以上,有些都快20年了,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從企業應用開發開始做,重點在:表單生成和處理、工作流生成和管理、辦公協作這幾個領域。還有的是從更專業的企業領域進入「低代碼」的,例如財務領域、HR領域、CRM領域等。
結論:低代碼短時間是出不來的,要大量的積累和研發,特別是和企業的磨合非常重要。
(2)已經比較成熟:
Salesforce Appian Joget這三家都已經上市,另外兩家都是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
(3)服務和價格:
都非常貴!主要服務大公司500強為主,一個license月都要幾千美元。
二、國內情況
國內比較講究「風口」,這個風口是2019年才吹過來的,所以有挺多新興創業團隊加入「低代碼」陣營,也有一些「老牌的」團隊轉向這個市場。其實主要看他們以前是做什麼的?這個對大家理解團隊和能力會很有幫助。
按成立時間
老牌團隊(10年以上的):牛刀(以前做前端開源框架WeX5),APICloud(以前做App開發打包工具和API模塊市場,嚴格意義上不算低代碼工具,算是開發流程管理工具,還涉及到產品、設計、代碼管理、項目管理等領域,我就不細說了),iVX(之前做H5、WebApp開發工具的),活字格(利用微軟的Excel開發體系,進行二次工具化)
新進團隊:「各種」雲,但主流都是「表單」「工作流」「協作」這三種出生為主,太新的團隊,我覺得做不了這個,因為「低代碼」還是研究比較底層技術的領域,太短時間積累不出來。
另外按功能分類:
(1)靈活性從高到低 (很多**雲,是細分領域開發的,靈活性較差就不放進來了)
iVX ***** 活字格 *** 牛刀 *** 氚雲 **
(2)對工作流支持從高到低
搭搭雲 **** ClickPaaS *** 氚雲 *** iVX *** 宜搭雲 **
(3)對表單支持從高到低(這個上面幾家都不錯,可能是低代碼的基礎,我就不比較了)
另外,我發現iVX是低代碼中比較特殊的,因為,實際上它的開發過程基本上是「0代碼」環境的。開發效率和維護也比較容易,而且前身版本是iH5,口碑還不錯,大家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宜搭雲,是阿里雲親生的,現在雖然剛起步,但是至少說明有巨頭已經開始關注這個賽道了,大家也可以持續關注一下。
總體來說,「低代碼」發展方向還是非常看好的,畢竟是解放生產力的,但是要做好難度比較大,而且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③ 微信小程序:如何五分鍾製作一個電商商城
小程序的開發大致有三種方式:
一、自己有多年的編程基礎,自己學習,自己研究。
二、使用第三方小程序開發工具這種方式是使用第三方的小程序開發工具,這類工具一般都不需要編程。區別於微信小程序官方的代碼編輯器,這類工具是圖形化的界面。做小程序就像做PPT一樣。把圖片、文字、音樂等等東西插入,然後設置它們的效果,編輯好後,使用這類工具直接自動小程序代碼,把生成的小程序代碼上傳到微信審核就可以上線自己的小程序了。
三、專業的微信小程序開發公司這類企業都有專門的技術團隊和豐富的開發經驗,商家只要把需求提供給公司,然後跟技術進行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和需求說明,就可以開始了。
商家想要找第三方開發合作公司要綜合的考察,因為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公司的發展時間,有沒有實力,開發的小程序能不能夠滿足需求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