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編程
『壹』 在力控組態動作編程中,比如變數=30,要求變數=50,每次增加5,而且每次加5後都要有數值顯示後再加5
如圖所示(5個圖),先放置3個按鈕,和4個文本。將3個文本設置為固定字元。然後將按鈕設置為按下開,松開關。連接的變數依次為data1.PV,data2.PV,data3.PV。將第四個文本設置為模擬輸出,連接變數data.PV。然後編輯數值改變動作腳本,輸入變數data1.PV,腳本程序為data0.PV=30;變數data2.PV,腳本程序為data0.PV=50;變數data3.PV,腳本程序為if data3.PV then data.PV=data.PV+5 endif;然後將3個固定字元的文本與對應的按鈕重合。完成。
望採納。。。。。。
『貳』 PLC編程編一個動作重復兩次後停止怎麼編
Y1代表你說的動作
『叄』 數控車床編程的字母代碼有哪些
編程字母鍵功能作用:
G:准備功能 指令動作方式
M:輔助功能 機床M代碼指令
F:進給速度 進給速度的指令
S:主軸功能 主軸轉速指令
T:刀具功能 刀具編號指令
I:坐標字 圓弧中心X軸向坐標
J:坐標字 圓弧中心Y軸向坐標
K:坐標字 圓弧中心Z軸向坐標
P:暫停或程序中某功能的開始使用的程序號
L:重復次數 固定循環及子程序的重復次數
D:補償號 刀具半徑補償指令
N:順序號 順序段序序號
U:坐標字 與X軸平行的附加軸的增量坐標值或暫停時間
V:坐標字 與Y軸平行的附加軸的增量坐標值
W:坐標字 與Z軸平行的附加軸的增量坐標值
R:坐標字 固定循環中的定距離或圓弧半徑的指定
X:坐標字 X軸的絕對坐標值或暫停時間
Y:坐標字 Y軸的絕對坐標值
Z:坐標字 Z軸的絕對坐標值
A:坐標字 繞X軸旋轉
B:坐標字 繞Y軸旋轉
C:坐標字 繞Z軸旋轉
E :第二進給功能
H:補償號 補償號的指定
O:順序號 順序號、子程序順序號的指定
Q :固定循環終止段號或固定循環中的定距
『肆』 注塑機機械手怎樣編程
注塑機機械手的編程通常遵循一系列步驟,以確保機械手能夠准確、高效地完成各項任務。首先,需要執行原點復歸操作。按「原點復歸」後,按下「□」(開始/停止鍵),機械手會自動回到初始位置。
接下來是動作順序編程。原點直線移動至等待點時,需要設置X軸和Y軸的值,而Z軸通常設置為0。姿勢復歸後,設定姿勢復歸時間,進行姿勢監控(5秒)。開模完成後,直線移動至下降點1,設置X軸和Y軸的值,Z軸需調整。隨後,直線移動至前行點1,此時X軸和Z軸的值不變,Y軸需重新設定。
治具閉合(可以使用吸著1或夾具1)後,計時T13。接著,直線移動至後退點1,調整X軸和Z軸的值,Y軸可與等待點相同。然後,機械手直線移動至上升點1,確保X軸和Y軸的值不變,Z軸的值設為0。姿勢動作需設定姿勢時間1秒,進行5秒的姿勢監控,允許合模。
接下來,直線移動至前行點2,X軸值不變,Z軸值為0,Y軸值需調整。機械手直線移動至橫出點1,X軸值增大,到達工作台上方,Y軸值不變,Z軸值為0。隨後,機械手直線移動至下降點2,確保X軸和Y軸值不變,Z軸值增大。
治具開啟後,再次計時。機械手直線移動至上升點2,與橫出點1的值相同,X軸和Y軸不變,Z軸值為0。接著,機械手直線移動至橫入點,Y軸和Z軸值不變,X軸減小,可取等待點的X、Y、Z軸數值。
返回原點復歸等待點時,最好在開模後動、定模之間距離的一半上方,確保不掛零件。設定X值和Y值為[X1, Y1],Z值設為[Z1=0]。姿勢復歸無需設置。開模完成後,下降點1需設定下降高度,確保能吸住零件,X、Y值和等待點相同[X2=X1, Y2=Y1],Z值需調整。
前行點1的X軸值X3=X1,Z軸值Z3=Z2,Y軸值需設定。治具閉合後,計時T13。後退點1的X軸值X4=X2=X1,Y軸值Y4=Y2,Z軸值Z4=Z2。上升點1的X軸值X5=X1,Y軸值Y5=Y1,Z軸值Z5=Z1=0。姿勢動作允許合模,前行點2的X軸值X6=X1,Z軸值Z6=Z1=0,Y軸值需設定。
橫出點的X軸值需調整[X7],Y軸值Y7=Y6,Z軸值Z7=Z1=0。下降點2的X軸值X8=X7,Y軸值Y8=Y7=Y6,Z軸值需設定。治具開啟後,上升點2的X軸值X9=X8=X7,Y軸值Y9=Y8=Y7=Y6,Z軸值Z9=Z1=0。橫入點的X軸值X10=X6=X1,Y軸值Y10=Y6,Z軸值Z10=Z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