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編譯器
① 提倡中文編程為什麼會總遭到程序員的嘲諷
原因:
1,用英文是歷史原因;
2,編程環境生產使用的都是英文的,包括運行系統。
3,程序生態是英文的。
4,程序上語言只是符號,因此,不論你用什麼自然語言來表達,只要編譯器能轉換,都是可以的。
7,看盡千帆過,跳出此山中。不用太糾結於表面形式,尋找更深本質,或許會更好。
②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復旦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歷史源遠流長,起源於50年代,見證了中國計算機技術的起步與發展。在那個時期,復旦大學的科研成果顯著,1956年,他們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的第一台電子模擬計算機「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此後,1971年,計算機學院開發了我國首個ALGOL-60編譯器,1985年推出了第一台X.25分組交換機,1998年更是開創性地提供了我國的第一套網際網路監控裝備。這些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中國計算機事業的重要進步。
1964年,復旦大學在國內首次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子計算機「602電子計算機」,隨後又相繼開發出709、719、413、753等系列型號的計算機。作為中國首批設立計算機學科的高校,復旦大學在推動中國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使中國人在世界計算機學界嶄露頭角。
1970年,計算機專業在物理系設立,1975年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1977年恢復高考後開始招收本科學生。研究生教育也在不斷擴展,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2年成立了復旦大學計算中心,博士點設立於1986年,1995年設立了首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這些學術機構的設立,標志著學科的深化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
1997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被列入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0年獲得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成為985工程的重點支持領域。2001年成立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系,2002年成立了軟體學院,進一步加強了學科的多元化。2004年,成立了「上海市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2006年成立了教育部網路信息安全審計與監控工程中心,學科實力持續提升。
到了2007年,「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成為了國家和上海市的重點學科,其國際排名更是達到A++(最高檔),位列全國前三。這一系列成就的巔峰之作,無疑是2008年5月27日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的正式成立,以及2010年國家保密學院的依託。這些年來,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在科研、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中國計算機科技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中國首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編譯器擴展閱讀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在整合復旦大學計算機學科現有各方力量基礎上,於2008年5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學院秉承復旦大學深厚的學術底蘊和人文傳統,依託復旦多學科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面向國際前沿和學科發展趨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開展學院各項工作,致力於將學院建設成為學科完整,有國際影響力的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