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安裝交叉編譯鏈
簡介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一個由編譯器、連接器和解釋器組成的綜合開發環境,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由binutils、gcc和glibc 3個部分組成。有時出於減小libc庫大小的考慮,也可以用別的c庫來代替glibc,例如uClibc、dietlibc和newlib。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針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和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第一個步驟就是確定目標平台。每個目標平台都有一個明確的格式,這些信息用於在構建過程中識別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確版本。因此,當在一個特定目標機下運行GCC時,GCC便在目錄路徑中查找包含該目標規范的應用程序路徑。GNU的目標規范格式為CPU-PLATFORM-OS。例如,建立基於ARM平台的交叉工具鏈,目標平台名為arm-linux-gnu。
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製作方法
分步編譯和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所需要的庫和源代碼,最終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通過Crosstool腳本工具來實現一次編譯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直接通過網上(ftp.arm.kernel.org.uk)下載已經製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
方法1相對比較困難,適合想深入學習構建交叉工具鏈的讀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鏈,建議使用方法2或方法3構建交叉工具鏈。方法3的優點不用多說,當然是簡單省事,但與此同時該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為畢竟是別人構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沒有靈活性,所以構建所用的庫以及編譯器的版本也許並不適合你要編譯的程序,同時也許會在使用時出現許多莫名的錯誤,建議你慎用此方法。
方法1:分步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
下載所需的源代碼包
建立工作目錄
建立環境變數
編譯、安裝Binutils
獲取內核頭文件
編譯gcc的輔助編譯器
編譯生成glibc庫
編譯生成完整的gcc
由於在問答中的篇幅,我不能細述具體的步驟,興趣的同學請自行閱讀開源共創協議的《Linux from scratch》,網址是:linuxfromscratch dot org
。
方法2:用Crosstool工具構建交叉工具鏈(推薦)
Crosstool是一組腳本工具集,可構建和測試不同版本的gcc和glibc,用於那些支持glibc的體系結構。它也是一個開源項目,下載地址是kegel dot com/crosstool。用Crosstool構建交叉工具鏈要比上述的分步編譯容易得多,並且也方便許多,對於僅僅為了工作需要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的你,建議使用此方法。
運行which makeinfo,如果不能找見該命令,在解壓texinfo-4.11.tar.bz2,進入texinfo-4.11目錄,執行./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完成makeinfo工具的安裝
准備文件:
下載所需資源文件linux-2.4.20.tar.gz、binutils-2.19.tar.bz2、gcc-3.3.6.tar.gz、glibc- 2.3.2.tar.gz、glibc-linuxthreads-2.3.2.tar.gz和gdb-6.5.tar.bz2。然後將這些工具包文件放在新建的$HOME/downloads目錄下,最後在$HOME/目錄下解壓crosstool-0.43.tar.gz,命
令如下:
#cd$HOME/
#tar–xvzfcrosstool-0.43.tar.gz
建立腳本文件
接著需要建立自己的編譯腳本,起名為arm.sh,為了簡化編寫arm.sh,尋找一個最接近的腳本文件demo-arm.sh作為模板,然後將該腳本的內容復制到arm.sh,修改arm.sh腳本,具體操作如下:
# cd crosstool-0.43
# cp demo-arm.sh arm.sh
# vi arm.sh
修改後的arm.sh腳本內容如下:
#!/bin/sh
set-ex
TARBALLS_DIR=$HOME/downloads#定義工具鏈源碼所存放位置。
RESULT_TOP=$HOME/arm-bin#定義工具鏈的安裝目錄
exportTARBALLS_DIRRESULT_TOP
GCC_LANGUAGES="c,c++"#定義支持C,C++語言
exportGCC_LANGUAGES
#創建/opt/crosstool目錄
mkdir-p$RESULT_TOP
#編譯工具鏈,該過程需要數小時完成。
eval'catarm.datgcc-3.3.6-glibc-2.3.2.dat'shall.sh--notest
echoDone.
建立配置文件
在arm.sh腳本文件中需要注意arm-xscale.dat和gcc-3.3.6-glibc-2.3.2.dat兩個文件,這兩個文件是作為Crosstool的編譯的配置文件。其中arm.dat文件內容如下,主要用於定義配置文件、定義生成編譯工具鏈的名稱以及定義編譯選項等。
KERNELCONFIG='pwd'/arm.config#內核的配置
TARGET=arm-linux#編譯生成的工具鏈名稱
TARGET_CFLAGS="-O"#編譯選項
gcc-3.3.6-glibc-2.3.2.dat文件內容如下,該文件主要定義編譯過程中所需要的庫以及它定義的版本,如果在編譯過程中發現有些庫不存在時,Crosstool會自動在相關網站上下載,該工具在這點上相對比較智能,也非常有用。
BINUTILS_DIR=binutils-2.19
GCC_DIR=gcc-3.3.6
GLIBC_DIR=glibc-2.3.2
LINUX_DIR=linux-2.6.10-8(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GDB_DIR=gdb-6.5
執行腳本
將Crosstool的腳本文件和配置文件准備好之後,開始執行arm.sh腳本來編譯交叉編譯工具。具體執行命令如下:
#cdcrosstool-0.43
#./arm.sh
經過數小時的漫長編譯之後,會在/opt/crosstool目錄下生成新的交叉編譯工具,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arm-linux-addr2linearm-linux-g++arm-linux-ldarm-linux-size
arm-linux-ararm-linux-gccarm-linux-nm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sarm-linux-gcc-3.3.6arm-linux-objarm-linux-strip
arm-linux-c++arm-linux-gccbugarm-linux-objmpfix-embedded-paths
arm-linux-c++filtarm-linux-gcovarm-linux-ranlib
arm-linux-cpparm-linux-gprofarm-linux-readelf
添加環境變數
然後將生成的編譯工具鏈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上去,添加的方法是在系統/etc/ bashrc文件的最後添加下面一行,在bashrc文件中添加環境變數
export PATH=/home/jiabing/gcc-3.3.6-glibc-2.3.2/arm-linux-bin/bin:$PATH
至此,arm-linux下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已經完成,現在就可以使用arm-linux-gcc來生成試驗箱上的程序了!
❷ Qt6.3 for Android - Protobuf交叉編譯
前言
在開發跨平台應用時,利用Protobuf作為數據傳輸載體是常見的做法。當項目遷移到Android平台,希望復用C++代碼,這時需藉助Android NDK的交叉編譯工具鏈進行編譯。
交叉編譯工具鏈
為了進行Android平台的交叉編譯,首先確保安裝了Android SDK、NDK及JDK工具包,這部分內容在前文已有詳述,本文不再贅述。
關鍵點:
1. 選擇Clang編譯器,確保與Qt for Android程序的編譯器相匹配,避免運行時出現問題。
2. 注意Android NDK的不同版本,其交叉編譯工具鏈使用方式有所差異,本文以使用Android NDK 22版本為例。
下載Protobuf源碼
使用Protobuf 3.0.0版本,通過GitHub鏈接下載源碼。
編寫交叉編譯腳本
以下示例基於Android NDK 22版本,腳本關鍵部分已注釋。更多詳細信息可查閱相關文檔。
運行腳本後,在指定目錄生成適用於不同平台的.so文件、include文件以及protoc工具。
注意事項:
1. 檢查編譯過程中的日誌輸出,確保使用了配置的工具鏈。
2. 執行生成的protoc工具,驗證其正確性。注意,生成的protoc為aarch64版本,在x86 Linux環境上無法直接執行。
3. 清理緩存,避免因緩存問題導致配置交叉工具鏈失敗時,切換至本地gcc編譯。
對於使用Android NDK r19及更早版本的用戶,需先生成獨立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包,再進行配置。使用命令make-standalone-toolchain.sh完成此步驟。
最後,參考相關文檔進行詳細設置與調試。
❸ 如何構建MIPS交叉編譯工具鏈
運行環境:Ubuntu12.04
PC提前安裝庫:flex,bison,libncureses5-dev,texinfo,這些庫提前apt-get install。
需要重新安裝:gawk(先apt-get remove mawk, 然後apt-get install gawk,工具鏈構建完成後可恢復)。
交叉編譯需要軟體包,幾乎都可以在GNU下載得到:
binutils-2.22:GNU的工具包;
gcc-4.6.2:GCC;
glibc-2.14:GNU的C庫;
glibc-ports-2.14:GNU的C庫的補丁;
gmp-5.0.4:GNU的數學運算庫;
mpc-0.9:GNU的復數運算庫;
mpfr-3.0.1:GNU的浮點運算庫。中mpfr依賴於gmp,mpc依賴於mpfr與gmp;
linux-2.6.38(用來編譯Linux內核以及提供相應頭文件)。
第一步 創建目錄以及環境變數
在當前用戶目錄下創建target-project文件夾,在該文件夾下創建mips-mole文件夾,在mips-mole文件夾下創建三個文件夾:build-tools,kernel,tools,最後,在build-tools文件夾下創建build-gcc,build-boot-gcc,build-glibc,build-binutils文件夾。命令如下:
$ cd ~
$ mkdir -p ./target-project/mips-mole/{kernel/,tools/,build-tools/{build-gcc,build-boot-gcc,build-glibc,build-binutils}}
$ tree ./target-project/mips-mole/
觀察目錄結構,如下圖:
使用腳本構建環境變數,腳本內容如下圖:
注意修改/home/用戶名,修改正確後,使用source使腳本生效
$ cd target-project
$ chmod +x mips.sh
$ source mips.sh
可以使用echo査看相關變數名以觀察環境變數是否生效。
最後把linux-2.6.38.tar.bz2下載放置在kernel文件夾下,binutils-2.22.tar.gz,gcc-4.6.2.tar.gz,glibc-2.14.tar.gz,glibc-ports-2.14.tar.gz,gmp-5.0.4.tar.gz,mpc-0.9.tar.gz,mpfr-3.0.1.tar.gz下載放置在build-tools文件夾下。
第二步 安裝基於MIPS的linux頭文件
$ cd $PRJROOT/kernel
$ tar -xjvf linux-2.6.38.tar.bz2
$ cd linux-2.6.38
在指定路徑下創建include文件夾,用來存放相關頭文件。
$ mkdir -p $TARGET_PREFIX/include
保證linux源碼是干凈的。
$ make mrproper
生成需要的頭文件。
$ make ARCH=mips headers_check
$ make ARCH=mips INSTALL_HDR_PATH=dest headers_install
將dest文件夾下的所有文件復制到指定的include文件夾內。
$ cp -rv dest/include/* $TARGET_PREFIX/include
最後刪除dest文件夾
$ rm -rf dest
$ ls -l $TARGET_PREFIX/include
査看生成的include文件夾,如下圖:
第三步 安裝binutils-2.22
$ cd $PRJROOT/build-tools
$ tar -xzvf binutils-2.22.tar.gz
$ cd build-binutils
$ ../binutils-2.22/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 make
$ make install
我在安裝binutils-2.22時會產生這樣一個bug,如下圖所示:
錯誤原因就是-Werror,把warning當成error處理,需要修改相關位置的Makefile文件。而經過察看後,發現binutils都是automake,因此需要重新automake。class="keylink">+bGFzcz0="brush:java;">$ tar -xzvf autoconf-2.64.tar.gz $ cd autoconf-2.64 $ ./configure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再安裝automake。
$ tar -xzvf automake-1.11.1.tar.gz
$ cd automake-1.11.1
$ ./configure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下面開始修改相關文件,主要是去掉-Werror。
$ cd $PRJROOT/build-tools/binutils-2.22/gas
$ gedit configure
將下面內容
# Enable -Werror by default when using gcc
if test "${GCC}" = yes -a -z "${ERROR_ON_WARNING}" ; then
ERROR_ON_WARNING=yes
fi
修改為
# Enable -Werror by default when using gcc
if test "${GCC}" = yes -a -z "${ERROR_ON_WARNING}" ; then
ERROR_ON_WARNING=no
fi
但是,需要重新configure生成Makefile.in。
$ ./configure (在binutils/gas路徑下的configure)
$ make distclean (切記)
然後重新執行第三步,這次編譯可過。
最後,$ ls $PREFIX/bin,如下圖:
第四步 安裝gcc引導器
$ cd $PRJROOT/build-tools
$ tar -xzvf gcc-4.6.2.tar.gz
$ tar -xjvf gmp-5.0.4.tar.bz2
$ mv gmp-5.0.4 ./gcc-4.6.2/gmp
$ tar -xzvf mpc-0.9.tar.gz
$ mv mpc-0.9 ./gcc-4.6.2/mpc
$ tar -xzvf mpfr-3.0.1.tar.gz
$ mv mpfr-3.0.1 ./gcc-4.6.2/mpfr
$ cd build-boot-gcc
$ ../gcc-4.6.2/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disable-shared
--without-headers --with-newlib --enable-languages=c --disable-decimal-float
--disable-libgomp --disable-libmudflap --disable-libssp --disable-threads --disable-multilib
編譯並安裝gcc引導器、libgcc庫。
$ make all-gcc
$ make all-target-libgcc
$ make install-gcc
$ make install-target-libgcc
第五步 編譯glibc
$ cd $PRJROOT/build-tools
$ tar xzvf glibc-2.14.tar.gz
$ cd glibc-2.14
刪除Makefonfig文件中的內容-lgcc_eh。
$ cp -v Makeconfig{,.bk}
$ sed -e 's/-lgcc_eh//g' Makeconfig.bk > Makeconfig
$ cd ..
$ tar -xjvf glibc-ports-2.14.tar.bz2
$ mv glibc-ports-2.14 ./glibc-2.14/ports
$ cd build-glibc
$ CC=mipsel-linux--gcc ../glibc-2.14/configure --host=$TARGET --prefix="/usr"
--enable-add-ons --with-headers=$TARGET_PREFIX/include libc_cv_forced_unwind=yes
libc_cv_c_cleanup=yes
注意:此時如何設置了LD_LIBRARY_PATH環境變數會configure error,需要刪除該變數重新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_root=$TARGET_PREFIX prefix=」」 install
第六步 完全安裝gcc
首先,也是很重要的是去掉libc等庫文件的絕對路徑。
$ cd $TARGET_PREFIX/lib
備份一下。
$ cp libc.so libc.so.bk
$ gedit libc.so
將原內容
GROUP ( /lib/libc.so.6 /lib/libc_nonshared.a AS_NEEDED ( /lib/ld.so.1 ) )
修改為
GROUP ( libc.so.6 libc_nonshared.a AS_NEEDED ( ld.so.1 ) )
$ cp libpthread.so libpthread.so.bk
$ gedit libpthread.so
將原內容
GROUP ( /lib/libpthread.so.0 /lib/libpthread_nonshared.a )
修改為
GROUP ( libpthread.so.0 libpthread_nonshared.a )
然後可以完全編譯gcc。
$ cd $PRJROOT/build-tools/build-gcc
$ ../gcc-4.6.2/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enable-languages=c,c++
$ make all
$ make install
注意,編譯或者在qemu模擬的時候一定要指定相關庫文件的路徑。
完全安裝gcc,$ ls $PREFIX/bin,如下圖:
編譯任意C文件。
$ mipsel-linux-gcc -o test test.c (注意需要設置環境變數或者source mips.sh)
$ file test
❹ arm交叉編譯工具鏈下載
arm交叉編譯工具鏈下載方法
linux arm交叉編譯環境,直接解壓然後添加環境變數即可使用,
比如放在目錄/usr/local/arm-linux,
最好是在/etc/profile中添加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linux/bin
然後執行source /etc/profile
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執行arm-linux-gcc等一系列相關指令了
相關下載鏈接://download.csdn.net/download/girlkoo/3689485?utm_source=bbsseo。
❺ 怎樣檢查linux交叉工具鏈 安裝成功
配置好PATH環境變數(加入你交叉編譯工具鏈的目錄),比如你arm交叉工具鏈,可能名字叫arm-linux-gcc。執行arm-linux-gcc -v,如果看到如上圖所示提示版本信息,基本上就算安裝成功了吧。GOOD LUCK~
❻ QtCreator配置交叉編譯工具鏈
環境:ubuntu16.04桌面環境。
說明:使用ubuntu16.04桌面環境,安裝QtCreator之後,再利用QtCreator開發QT5 GUI程序,如果編譯的程序要運行在arm linux嵌入式系統中,則必須配置交叉編譯工具鏈。
主要配置內容:調試器、編譯器、QT版本。
1、打開工具,點擊選項。
2、選擇選項中的構建與運行,概要界面。
3、構建套件(kit)界面。
4、Qt Versions界面。
5、編譯器界面。
6、Debuggers界面。
7、Qbs界面。
8、交叉編譯例子:
❼ linux下將QT移植至arm環境
將Qt移植到ARM環境是一個常見的任務,它允許在ARM架構的平台上開發和運行Qt應用程序。在本文中,將為你提供一個大致的步驟指導,並提供一些示例代碼,幫助你完成這個任務。
Qt的ARM移植步驟如下:
1. 獲取交叉編譯工具鏈:首先,你需要獲取適用於ARM平台的交叉編譯工具鏈。該工具鏈包括編譯器、鏈接器和庫等工具,用於在主機上生成適用於ARM平台的可執行文件。你可以從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官方網站下載,也可以從Linux發行版的存儲庫中獲取。
2. 配置環境變數:將交叉編譯工具鏈添加到環境變數中,確保系統能夠找到它們。你可以通過編輯`.bashrc`或`.bash_profile`文件來設置環境變數,或者在每次打開終端時手動設置。
3. 下載Qt源代碼:從Qt官方網站下載適用於ARM的Qt源代碼。選擇與你的目標ARM平台對應的版本。解壓源代碼到你想要安裝Qt的目錄中。
4. 配置Qt編譯選項:進入Qt源代碼目錄,執行`./configure`命令來配置Qt的編譯選項。你需要指定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路徑,以及其他相關的選項。例如,使用`-xplatform`選項指定目標平台,使用`-prefix`選項指定Qt的安裝路徑。
5. 編譯和安裝Qt:執行`make`命令開始編譯Qt。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取決於你的系統性能。完成編譯後,執行`make install`命令來安裝Qt到指定的安裝路徑。
6. 測試Qt安裝:編寫一個簡單的Qt應用程序,並嘗試在ARM設備上運行。可以使用Qt Creator來編寫和調試應用程序。確保在配置項目時選擇正確的工具鏈和目標設備。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Qt應用程序示例,用於測試Qt是否在ARM設備上正常工作:
上述示例代碼創建了一個簡單的Qt應用程序,顯示一個標簽,上面寫著"Hello, ARM!"。在ARM設備上編譯並運行該應用程序,如果一切正常,你應該能夠看到應用程序窗口中顯示這個標簽。
以上是將Qt移植到ARM環境的簡要步驟和一個示例代碼。具體的移植過程可能因不同的ARM平台和工具鏈而有所不同。務必參考Qt官方文檔和相關資源,以獲取針對你的特定環境的詳細指導和支持。
❽ Ubuntu 下搭建 GCC 交叉編譯工具鏈
Ubuntu環境中搭建GCC跨平台編譯工具鏈是嵌入式開發的重要步驟,它允許在X86架構的PC上編譯ARM架構的代碼。首先,交叉編譯是區別於本地編譯的概念,針對不同平台的程序編譯,而交叉編譯工具鏈則是一系列工具的集合,包括預處理、編譯、匯編和鏈接等,自動化編譯流程,生成可移植的二進製程序。
在Ubuntu下,我們需要安裝Linaro出品的針對Cortex-A7內核的ARM-Linux-GNU-EABI編譯器,根據系統位數選擇32或64位版本。首先,下載編譯器並將其復制到特定目錄如/usr/local/arm,解壓後,在/etc/profile中添加環境變數。為了確保編譯器的正常使用,還需要安裝相應的庫。驗證安裝成功的方法是通過運行交叉編譯器並查看版本號,如arm-linux-gnueabihf-gcc,如顯示版本號,說明工具鏈安裝已成功。
總結來說,Ubuntu下的GCC交叉編譯工具鏈搭建旨在為嵌入式開發提供必要的環境,通過選擇合適的工具鏈版本,配置環境變數,並驗證工具的可用性,開發者可以在X86平台高效地編譯ARM代碼,實現跨平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