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道教書籍購買中央編譯出版社

道教書籍購買中央編譯出版社

發布時間: 2024-12-18 19:14:12

⑴ 葉舒憲的主要論著

(一)主要著作:
1.《神話-原型批評》(譯編),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2010年
2.《結構主義神話學》(譯編),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2010年
3.《探索非理性世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4.《符號:語言與藝術》(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台灣久大文化公司1990年
5.《神鬼世界與人類思維》(合著)黃河文藝出版社1990年
6.《英雄與太陽:中國上古史詩原型重構》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7.《中國神話哲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997年 ,第三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8.《日本文學中的女性原型》(合著)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9.《<詩經>的文化闡釋》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老子>的文化解讀》(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中國古代神秘數字》(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1998年,第三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中國神秘數字》 日文譯本,鈴木博譯,青土社,東京,2000年
13. 《〈莊子〉的文化解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韓文譯本, 青林社,漢城,2002年
14. 《文學人類學探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15.《閹割與狂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16.《兩種旅行的足跡》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17.《亥日人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18.《文化與文本》(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19.《文學與治療》(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20.《性別詩學》(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21.《好吃:食物與文化之謎》,翻譯,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年
22.《耶魯筆記》,鷺江出版社2002年
23.《原型與跨文化闡釋》,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24.《千面女神》,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25. 《激情》(遠近叢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26.《LA PASSION》法文,巴黎,Desclee de Brouwer出版社,2003年
27.《文學與人類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28.《聖經比喻》,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年
29. 《人類學關鍵詞》(合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年
30.《<山海經>文化尋蹤》(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1.《老子與神話》,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32.《熊圖騰——中華祖先神話探源》, 上海文藝出版總社,2007年
33.《神話意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34.《中國神話學國際研討會文集》(主編), 大象出版社2008年
35.《活著的女神》(主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36.《河西走廊:西部神話與華夏源流》,雲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37.《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
38.《文學人類學教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二)主要論文:
1.《原始思維發生學研究導論》,《哲學研究》1988.2.
2.《中國神話宇宙觀的原型模式》,《民間文學論壇》1988.2.
3.《日出扶桑:中國上古英雄史詩發掘報告》,《陝西師大學報》1988.1.
4.《雲雨原型在中西文學中的際遇》,《中國比較文學》1992.1
5.《孝與鞋--中國文學中的俄狄浦斯主題》,《中國比較文學》1993.1.
6.《破譯與重構:原型批評的發展趨向》,《上海文論》1992.1.
7.《中國文學中的美人幻夢原型》,《文藝爭鳴》1992.5.
8.《老子哲學的人類學解讀》,《陝西師大學報》1993.2.
9.《窮而後幻:<聊齋>神話解讀》,《人文雜志》1993.4.
10.《詩可以興--孔子詩學的人類學闡釋》,《中國文化》第八期,1993.
11.《詩言寺辨---中國閹割文化索源》,《文藝研究》1994,2.
12.《國學方法論的現代變革》,《文史哲》1994,3.
13.《愛神的東方家園-- 兼論愛與死主題的神話發生》,《東方叢刊》第9輯,1994.
14.《人類學三重證據法 與考據學的更新》,《書城雜志》1994,1;
15.《原型與漢字》, 《北京大學學報》1995,2.
16.《西方文學人類學研究述評》,《文藝研究》1995,3-4期連載.
17.《「孝」與中國文化的精神分析》,《文藝研究》1996,1.
18.《莊子與神話》,《中國神話與傳說研討會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
19.《文化對話與文學人類學的可能性》《北京大學學報》1996,3.
20.《後文學時代的文學研究展望》,《新東方》1995,2.
21.《風、雷、雨、露的隱喻通釋》,《新東方》1997.1.
22.《比較文學:從本土話語到世界話語》《社會科學戰線》1997.1.
23.《歸根情結說》,《天崖》1997.1.
24.《文學人類學:文本與田野之間》,《文藝研究》1997.1.
25.《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尋根》1998.1.
26.《山海經與文化他者神話》,《海南大學學報》1998.2.
27.《文化概念的破學科效應》,《中外文化與文論》1998.2.
28.《老子哲學與母神原型》,《民間文學論壇》1997.1.3.
29.《中國上古地母神話發掘》,《民族藝術》1997.3.
30.《文學人類學的世紀性潮流》,《廣西民院學報》1998.4.
31.《神話與民間文學的理論建構》,《海南師院學報》1998.2.
32.《中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及其文化類型》,《東方叢刊》1998.2.
33.《蘇美爾神話原型》,《民間文學論壇》1998.4.
34.《跨文化闡釋的有效性》,《文化與文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35.《斯芬克斯謎語解讀》,《中國雅俗文學》1999創刊號.
36.《<山海經>方位模式及得名由來》,《中國文字學》1999.創刊號.
37.《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4期.
38.《知識全球化時代的「古典文學」及其研究》,《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5期.
39.《人類學與文學》,《文學評論》2002年4期.
40.《巫術思維與文學的復活:〈哈利波特〉現象的文化闡釋》,《文藝研究》2002年3期
41.《20世紀西方思想的「東方轉向」問題》,《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2期
42.《文化尋根的學術意義與思想意義》,《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6期
43.《人類學質疑發展觀》,《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44.《中國神話學百年回眸》,韓國漢城 東亞神話學大會宣讀2004年5月,《學術交流》2005年1期
45.《孔子<論語>與口傳文化》,上海,首屆中國學論壇2004年8月,《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46《從生態人類學看老莊的社會理想》,《海南大學學報》1994年3期
47.《反現代性與藝術的復魅》,《文藝研究》2005年3期
48.《新啟蒙:文化尋根與20世紀思想轉向》,《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4期
49.《非物質經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5期
50.《人類學想像與新神話主義》,《文學理論前沿》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05年
51.《誰破譯了達芬奇密碼?》,《讀書》2005年<, /SPAN>1期
52.《符號經濟時代的文學增值術》,《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53.《豬龍與熊龍》,《文藝研究》2006年4期
54.《第四重證據:比較圖像學的視覺說服力》,《文學評論》2006年5期
55.《「學而時習之」新釋》,《文藝爭鳴》2006年2期
56.《再論新神話主義》,《中國比較文學》2007年4期
57.《<春秋>與中國想像》,《博覽群書》2007年8期
58.《大禹熊旗解謎》,《民族藝術》2008年第1期
59.《文學中的災難與救世》,《文化學刊》2008年7月第四期
60.《二里頭銅牌飾與夏代神話研究》,《民族藝術》2008年4期
61.《文學治療的民族志》,《百色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62.《本土文化自覺與「文學」、「文學史」觀反思——西方知識範式對中國本土的創新與誤導》,《文學評論》2008年第6期
63.《新原道:從考古新材料看道教思想的神話起源》,《諸子學刊》創刊號,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64.《鯀禹啟化熊神話通釋——四重證據的立體釋古方法》,台灣「興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增刊」《文學與神話特刊》,台中,2008年11月。
65.《中國的神話歷史》,《百色學院學報》2009年1期。
66.《神聖言說:從漢語文學發生看神話歷史》,《百色學院學報》2009年3期
67.《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視角》,《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6期
68.《中華文明探源的人類學視角》,《文藝研究》2009年7期
69.《玄鳥神話的圖像學探源》,《民族藝術》2009年第3期
70.《迎接神話學的範式變革》,《民族藝術》2009年第3期
71.《玉的敘事與夏代神話歷史》,《中國社會科學報》創刊號,2009年7月1日
72.《中國文化的構成與少數民族文學》,《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2期
73.《紅山文化「勾雲形玉器」應改稱「鴞形玉牌」說——玄鳥原型的圖像學探源續篇》,《民族藝術》2009年第4期
74.《國學考據學的證據法研究及其展望》,《證據科學》2009年第4期
75.《色與美:<金瓶梅>性主題的復調變奏》,《原學》1995年第三輯

⑵ 熊春錦出沒出過太極內功養生一書

熊春錦 男,字厚金,號空凈,當代著名道學研究與實踐者。1948年3月生,湖北省麻城縣人。教授。出身於傳統文化、中醫研究世家,於六十年代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武漢市協和醫院從事西醫外科中醫骨科臨床治療工作。七十年代中期,先後任武漢協和醫院長豐醫院副院長院長職務。中醫主任醫師職稱。曾多次被選為市區人大代表衛生先進工作者,並幾次獲得醫療科研專項獎。熊先生博才多學,對中華傳統文化,武術氣功,易經都有很深的研究造詣,集傳統中醫、易學、武術、特異功能,現代醫方技術於一身。以豐富的現代醫學知識和傳統中醫理論科學研究大膽嘗度,研製出全息性康復治療儀,榮獲國家專利。十幾年來治癒了數萬名疑難病患者。一九九三年任湖北中醫學院中華傳統康復醫學院業務院長,教授職稱,專業從事中華傳統文化,中醫學,易經人體生命科學的探索研究教學工作,數年來培育出傳統醫療康復優秀高中級人才數萬余名,為中華傳統醫學和現代醫療科學事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長熊春錦
歐洲中華道學文化研究促進會第一主席熊春錦 德國洪堡大學客座教授
歐洲中國康復養生學院院長
南洋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
熊春錦1948年,出生於湖北麻城一個道學世家,自幼受祖上傳統道學思想的熏陶,加之始於幼稚之年的刻苦實踐,對傳統道家文化的哲學精髓和方法論的研究有很多精闢的見解。 1970年,熊先生畢業於南京醫學高等學府,在武漢市硚口區第一醫院供職多年,歷任主任醫師、副院長、院長等職,醫術超群,醫德有口皆碑,有「聖醫」之美譽。1987年至1992年,連續被選為武漢市人大代表,多次被評為市級勞模,並獲得多項醫學科技發明獎。長年被《湖北中醫》雜志社聘為編委。
在長期的臨床診療中,熊先生深感人類心靈健康對於身體健康的至關影響和作用。1994年經湖北省衛生廳和教委批准,成立了中華傳統康復醫學培訓學院,系統闡釋、傳授傳統道醫學的部分理論和實踐方法。並運用現代語言,對伏羲黃老道德文化,進行了詮釋和解析。
(二)熊先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傳播道德的活動。
2001年,熊先生應邀前往歐洲參加中醫葯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他高超的醫療技術和深厚的國學造詣,獲得了廣泛贊譽。德國前衛生部長惠布娜(Hübner)女士,特別挽留熊先生參加九月份在柏林舉辦的亞太文化周,柏林市政府辦公廳也破例延長了他的訪問簽證。
在歐洲訪問的短短幾個月中,許多西方人士通過熊先生的診療和演講,親身感受了中國道家文化的神奇和魅力,在他們的要求下,2001年9月,熊先生在德國柏林創立了歐洲康復養生院。同月,相繼在德國著名的醫學學府——洪堡大學的附屬醫院和德國國家歌劇院舉辦了兩期大型道家文化養生講習班,德國TVB電視台在新聞節目中作了相關報道。
2002年,熊先生被聘為德國《歐洲中醫葯》雜志特約撰稿人。論著《道醫學》在該雜志上連載,引起了歐洲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2003年,熊先生創立新加坡南洋文化發展公司,並開通了道德知音網上電台(http://www.de.biz/)和道德求真網上課堂,運用現代網路技術廣泛傳播道德文化,還主編並出版了《生命與健康》季刊雜志。
2004年3月,熊先生發起成立歐洲中華道德文化研究促進會,被選為第一主席。同年主持召開首屆國際《德道經》學術研討會,在會上作了《道德是人類精神的食糧》的報告,海內外多家媒體紛紛翻譯並轉載。
2004年12月,熊先生主持勘校的古版《老子?德道經》正式出版。隨後,熊先生又三次修訂,並傾多年之積蓄再版印刷40,000餘冊,全部免費贈送給世界各地的哲學、老子研究機構,以及國家、省市、大學、中學的圖書館等。隨後,熊先生撰著的《現代金丹實證錄》和《道德內功養生術》也先後出版。
2005年11月10日,熊先生參加了在鹿邑舉辦的「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獲得與會代表的高度贊譽。河南電視台、中國人龍網等記者對熊先生進行了專訪。(有接受記者采訪的照片和給人龍網題詞的照片)。會後,熊先生應邀向國家中醫葯發展戰略課題組的專家作了《傳統文化救中醫》的專題報告。熊先生對以中醫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特有的一元四素方法論的透徹闡釋,大大激發了在座專家振興中醫的信心,很多觀點和建議被納入該課題組上報中央的綜合報告之中。(慧天處有講學的dvd)同年11月下旬,熊先生應邀趕往塞北大漠地帶,先後在延安大學等地舉辦了七場大型道德教育報告會,掀開了弘揚傳統文化、培聖育賢、道德興國實踐的新篇章!(慧天處有幾場講學場面的dvd,水清處有榆林電視台拍的vcd)。
2006年3月,熊先生應甘肅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的邀請,在蘭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講學活動,參加聽講的聽眾總計超過二萬人,其中張掖二中一場報告聽講的師生超過五千人,遍及甘州區9所中小學,是張掖市近年來在初級教育界檔次最高、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講學活動。(甘肅活動慧天處有電視訪談節目、蘭州大學、交通大學、九三學社座談的光碟,還有照片,配合畫面的解說詞還可以從《喜迎國學氣象新道德春雨灑甘霖》中選取)。
2006年8月,熊先生作為海外特邀學者,參加了第二屆成都?道教文化國際論壇。作了《「三生萬物中氣以為和」是和諧發展之道》的簡短演講。演講後接受了成都電台記者毛毛和吳燕子女士的專題采訪。(四川其它活動參見《巴蜀道地話黃老》進行部分補充,慧天處有照片和DVD)。
九月中旬,熊先生應大連醫科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的邀請在大連分別進行了《傳統醫德與現代醫德》、《國學與道德文化》的演講,並舉辦了《復興道德,構建和諧社會》專題研討會。(參考《金秋生門宣道德》,慧天處有vcd)。
十一月,熊先生應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政協甘肅省委員會聯合邀請,參加了首屆甘肅老子文化國際論壇,並作了《老子研究在海外》的大會主題發言,受到了媒體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慧天處有照片和一個電視短片《今日聚焦》)論壇期間先生還應蘭州商學院邀請和該院部分專家學者舉行了《中華文化是修之身文化》的座談研討會。論壇結束後,應隴西縣政府的邀請,熊先生在隴西一中進行演講並看望了隴西樹芝幼兒園的500多名小朋友和幼教人員。熊先生還應青海省政協邀請,在青海民族學院、青海大學,寧夏醫學院舉行了演講。(近期甘肅活動慧天處有照片,錄像正在製做和郵寄中,相關文字參見《老子精神遍寰宇道德弘揚乘勁風》)
國家的希望看教育,熊先生遵循《老子?德道經》中蘊含的教育理念和《黃帝內經》闡釋的人體生命原理,運用易學一元四素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與中華傳統教育理念一脈相承的中華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理念,並在中國大陸、東南亞、歐洲等地同步進行推廣實踐。
2006年2月,熊先生創立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將中華德慧智教育理念的推廣進一步系統化、規模化。4月,中華德慧智教育系列出版物第一輯——《老子?德道經》拼音誦讀本正式出版。(有幾個圖片可以發選)7月,熊先生編寫的《國學道德經典導讀》和《中華國學道德根》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八月中旬,熊先生依託榆林老子協會,正式成立網上老子學院,以「德慧智」和「德真道」教育為品牌,將道德文化的普及工作納入系統化、正規化的軌道。
(三)熊先生的思想體系和三本著作簡介
熊先生學貫古今,內外兼修,他的系列著作從大系統的角度,指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部道德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各家學說、各個學派的總歸宿和最高境界。文化的主脈,是初創於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於軒轅的「法道文化」和成熟於老子的「德道文化」。
「易道文化」的主流,是以易學方法闡述大道和自然萬物。代表作是《易經》。 「法道文化」則強調心身法於大道而修身平天下。軒轅黃帝通過修之身而得道,以證道、得道之身而治國,開創了我國歷史上道德文化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論和方法的先河,代表作為《黃帝四經》等。而春秋時期的老子,留下五千言《德道經》,居於道○而用德一,繼承和升華了易道與法道思想,建立起囊括易道與法道思想精華的德道思想,構成中國古代道德文化的大系統論。
為了讓道德文化的繁茂大樹能夠再現於中華沃土,熊先生和他的學生們對中華道德文化的代表作--《易經》,《黃帝四經》和《老子德道經》等進行了長期的校訂工作。其中《老子德道經》修真版已經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於2006年10月出版。其他兩部也將出版。同時,熊先生還撰寫了《中華國學道德根》,《國學道德經典導讀》兩本著作,對於《老子德道經》的道德哲學體系以及國學經典誦讀的理論和實踐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闡發。
東方文化中,《老子德道經》堪稱萬經之王。熊先生校堪的《老子德道經》基於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甲本。在編排上,《德經》在前而《道經》在後,包含著由德而道之理。經書揭示出「道」是大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人萬物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宇宙萬物的結構模式和運行規律。「德」是道的外顯。而「仁義禮智信」五德即是道的五種能量元素,充滿著宇宙太空和萬物內外。一切生命和物質,都是「道德」的充分體現,人類只有主動地修養道德,「淳德合道」才能符合自然的本質,獲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老子通大道,慧智出文章,磅礴五千言,造就千萬聖。」熊先生指出,《老子德道經》不僅僅是一部哲學巨著,而且是一部修真學的專著,是靈修慧性思維和智性邏輯思維的完美結合。道德,是物質性的,也是精神性的,是一元四素的特殊物質。誦讀《德道經》可以轉愚為智,轉智為慧,再造我們的生命和精神。對於處在道德底線的人類社會來說,修德合道,返樸歸真,是每個人回歸自然的必經之途。
在《中華國學道德根》一書當中,熊先生廣涉中西,系統論述了老子《德道經》的哲學思想。書中善巧地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事例,對基本哲學命題進行了獨特而深刻的闡發。語言生動,妙趣橫生,時時可見西方哲學與中國古典相遇而迸發出的靈感火花。
在書中熊先生指出:老子道德哲學是大唯物主義。世界是物質的,統歸在道和德的物質性上。現代哲學「物質第一性」原理同樣適用於有相物質世界和無相精神世界。這與老子五千言靈文中對於「有和無」的闡述不謀而合。
面對西方世界「唯物」和「唯心」的千年之爭,熊先生給出了「唯德辯證法」這一劑良方。認為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二元論,不能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生生不息的內在機理,而老子「三生萬物,中氣為和」的唯德辯證法才能揭示萬物演化的辯證機理。哲學中「唯物」和「唯心」、精神與物質的異相互動狀態,都是圍繞著「德」在運動。「德一」是貫穿一切事物的匯流排,也是復興道德,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治世的妙方。
在書中,熊先生從2500年前的老子德道經出發,引領讀者進行了一次從萊布尼茨,康德到黑格爾的精神之旅。我們看見老子的「道零德一」思想使微積分從混沌中萌芽,「負陰抱陽」的觀念在辯證法里成長壯大,「三生萬物」理論在大小邏輯當中盛開怒放,怎麼能不感嘆道德文化才是中國真正的根文化呢?
《中華國學道德根》一書高屋建瓴,而熊先生的《國學道德經典導讀》則是慈祥可親。這是一本指導孩子進行經典誦讀的作品。這部著作里,熊先生系統地闡釋了我國漢文字所具有的天人合一性、全息性、載德性、喻意性、慧智性、誦讀性等特性,以此論證古代傳統經典誦讀理論的科學性。同時還引證了大量古今中外成功的育才例證,以老子《德道經》為主脈,以《周易》中的象數理氣為方法,並以「唯德辯證法」「中氣以為和」等理論為根基,以「一元四素」科學方法論為用,提出了以經典誦讀為主的「德慧智」教育理念模式和實踐方法。

熱點內容
預告證解壓 發布:2024-12-18 22:22:50 瀏覽:824
sql注入就是xss 發布:2024-12-18 22:03:15 瀏覽:162
蘋果跑分和安卓跑分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4-12-18 21:47:41 瀏覽:505
c語言好考嗎 發布:2024-12-18 21:43:20 瀏覽:291
陌陌密碼忘了手機號也換了怎麼辦 發布:2024-12-18 21:21:03 瀏覽:191
軒逸建議買什麼配置 發布:2024-12-18 21:19:29 瀏覽:193
手工反編譯 發布:2024-12-18 21:14:39 瀏覽:902
後台ui源碼 發布:2024-12-18 21:01:14 瀏覽:216
腳本刷曹仁 發布:2024-12-18 21:00:15 瀏覽:759
c語言是怎麼實現跨平台編譯的 發布:2024-12-18 20:55:20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