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鏈交叉編譯
⑴ 交叉工具鏈的工具鏈的構建方法
通常構建交叉工具鏈有如下三種方法:
方法一 分步編譯和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所需要的庫和源代碼,最終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該方法相對比較困難,適合想深入學習構建交叉工具鏈的讀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鏈,建議使用下列的方法二構建交叉工具鏈。
方法二 通過Crosstool腳本工具來實現一次編譯,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該方法相對於方法一要簡單許多,並且出錯的機會也非常少,建議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該方法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
方法三 直接通過網上下載已經製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該方法的優點不用多說,當然是簡單省事,但該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為畢竟是別人構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沒有靈活性,所以構建所用的庫以及編譯器的版本也許並不適合你要編譯的程序,同時也許會在使用時出現許多莫名其妙的錯誤,建議讀者慎用此方法。
下面摘錄一段:
DIY自己的GNU交叉工具鏈(i386-arm)
嵌入式設備由於不具備一定的處理器能力和存儲空間,程序開發一般用PC來完成,然後將可執行文件下載到嵌入式系統中運行。這是嵌入式程序開發的不二選擇——Host/target模式。但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由於Host和Target的處理器體系結構不同,我們不能直接用PC上既有的程序開發工具,必須使用跨平台開發工具,即在Host上生成能在Target上運行格式的目標文件。
與在PC上進行程序開發類似,嵌入式系統開發也需要編譯器、鏈接器、解釋程序等。本文討論GNU跨平台開發工具鏈的建立,包括: ld, gas, ar, gcc, glibc.
自己建立交叉編譯環境是一件很頭疼的事(處理版本的依賴性, 漫長的編譯過程...),如果你不想經歷這樣的痛苦,可以選擇網上編譯好了的工具鏈進行安裝.如果你用的是Debian/Ubuntu的發行版, 推薦使用Emdebian. 如果使用uClinux, 也可安裝arm-elf-tools.
⑵ LINUX交叉編譯工具鏈和GCC是什麼關系啊
編譯工具鏈一般最簡化的為binutils+gcc+glibc+kernel-header組合的環境。
GCC就是編譯器,他的輸出每次安裝只能有針對一個架構的指令輸出。如果要多個架構輸出,那就要裝多個GCC,所以編譯工具鏈裡面會有一個GCC。
交叉編譯就是跨架構編譯,編譯出來的程序不能在本機執行(當然有例外情況)。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交叉編譯工具鏈。
工具鏈光有GCC是不行的,還需要一個binutils的二進制連接器,以及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架構的C庫,C庫還需要一個目標架構的內核源代碼才能完全工作(當然不是必須的,但編譯有的時候需要)
又因為GCC、binutils不能實現單軟體同時多架構輸出,所以需要單獨另裝,又加上C庫和內核頭文件需要目標架構的東西而不能用本機本地架構的數據。
所以一個交叉編譯工具鏈就是針對目標架構准備的單獨安裝單獨使用的binutils+gcc+glibc+kernel-header的集合了。
PS:這個kernel-header並不一定就是Linux,他還可以是別的系統核心開發庫,比如FreeBSD。
⑶ Ubuntu 下搭建 GCC 交叉編譯工具鏈
Ubuntu環境中搭建GCC跨平台編譯工具鏈是嵌入式開發的重要步驟,它允許在X86架構的PC上編譯ARM架構的代碼。首先,交叉編譯是區別於本地編譯的概念,針對不同平台的程序編譯,而交叉編譯工具鏈則是一系列工具的集合,包括預處理、編譯、匯編和鏈接等,自動化編譯流程,生成可移植的二進製程序。
在Ubuntu下,我們需要安裝Linaro出品的針對Cortex-A7內核的ARM-Linux-GNU-EABI編譯器,根據系統位數選擇32或64位版本。首先,下載編譯器並將其復制到特定目錄如/usr/local/arm,解壓後,在/etc/profile中添加環境變數。為了確保編譯器的正常使用,還需要安裝相應的庫。驗證安裝成功的方法是通過運行交叉編譯器並查看版本號,如arm-linux-gnueabihf-gcc,如顯示版本號,說明工具鏈安裝已成功。
總結來說,Ubuntu下的GCC交叉編譯工具鏈搭建旨在為嵌入式開發提供必要的環境,通過選擇合適的工具鏈版本,配置環境變數,並驗證工具的可用性,開發者可以在X86平台高效地編譯ARM代碼,實現跨平台開發。
⑷ 如何更改ubuntu中交叉編譯工具鏈
更改ubuntu中交叉編譯工具鏈的操作步驟如下:
1. 下載軟體包
從linaro的網站下載預編譯二進制包,地址:https://launchpad.net/linaro-toolchain-binaries/trunk/2013.10。
注意選擇的版本,要使用linux下的哦。選擇這個:gcc-linaro-arm-linux-gnueabihf-4.8-2013.10_linux.tar.bz2
2. 解壓
解壓gcc-linaro-arm-linux-gnueabihf-4.8-2013.10_linux.tar.xz到 ~/arm-cross-toolchain/目錄下
3. 設置環境變數
~$ vi .bashrc
在最後添加如下 2 行:
PATH=$PATH:/home/lxl/arm-cross-toolchain/gcc-linaro-arm-linux-gnueabihf-4.8-2013.10_linux/bin
export PATH
請注意,第一行的$PATH後面是英文冒號,而冒號後面是你的cross-toolchain的可執行文件目錄(bin目錄)的絕對路徑。這兩句的意思就是將cross-toolchain的可執行文件路徑加入系統環境變數PATH中。
4. 使環境變數 生效
~$ source .bashrc
5. 測試
⑸ 關於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問題
核心轉儲是崩潰報告的一個過程,他只是把當前崩潰的信息轉存出來方便差錯。而且這個核心轉儲幾個字也不過是個提示輸出信息。這個提示不會給與任何與錯誤相關的內容,必須看其他的錯誤信息或者他轉儲出來的東西來分析。
不過核心轉儲,應該是程序運行出錯而崩潰。這種問題出現在你正在運行的程序,而不是編譯過程出現的編譯錯誤(也就是說,出現核心轉儲應該就是 GCC 或者他調用的程序自己崩潰了)。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
如果是因為沒有找到某些 header 文件,不應該是核心轉儲錯誤,而是編譯器或者某個過程提示錯誤信息後退出,他會輸出錯誤信息告訴你問題所在。
至於你編譯的這些東西版本都比較老,我建議還是嘗試降級整個系統來編譯、運行你現在的這些東西。或者升級你這個交叉編譯工具鏈到當前主流的版本來用。
至於交叉工具連當中的 GCC 和你當前本機的 GCC,完全是兩個互相獨立的 GCC 。
只是他們編譯輸出的二進製程序針對的指令集不同而已。相對的 binutils 和 glibc 和 kernel-header 都是一樣的意思,針對目標而輸出的相關程序。當然 glibc 和 kernel-header 主要是以「數據」方式存在,gcc 和 binutils 主要是以可以運行的程序方式存在(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 gcc 還會提供幾個 lib 相關的內容,不過大部分情況下你可以這么理解更直觀了解他們的作用)。
一般說來 GCC 是編譯器,binutils 是連接器,glibc 是標准 C 庫(主要是連接時,連接器必須有目標的函數庫文件,也就是 .so 文件,對應 Windows 是 .dll 文件。連接器把函數調用正確的掛接到對應的函數入口上)。linux header 就是 C 語言常見的 C header 文件和相關的開發數據。一般主要用來編譯 glibc ,glibc 作為中間層來提供內核相關調用。當然程序有些時候也會直接調用內核函數,這樣這些程序在編譯時也需要 kernel 的 header 。
這兩套東西一個輸出你當前 PC 的程序,一個輸出 ARM 的程序。兩個 GCC 套裝之間不能互相替換。只能自己輸出屬於自己的程序。
但是這兩套程序雖然輸出的程序不同,但可以運行的部分,卻都是在你的計算機上運行。而且你本機的 GCC 因為可以輸出本機的程序。所以你需要用他來輸出在你本機運行,但是卻輸出 ARM 程序的 GCC 套裝。
這就好比兩個錘子,一個錘子用來打鐵,一個錘子用來打錫。用途不同,但這兩個錘子都是鐵做的。
你作這個交叉編譯工具鏈,就是用你手裡已經有的打鐵的錘子,打出一個用鐵製作的用來打錫的錘子。這個打錫的錘子是不能打鐵的,同樣這個打鐵的錘子是不能用來打錫的。
⑹ Ubuntu 嵌入式交叉編譯環境搭建
在一種計算機環境中運行的編譯程序,能編譯出在另外一種環境下運行的代碼,我們就稱這種編譯器支持交叉編譯,這個編譯過程就叫交叉編譯。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平台上生成另一個平台上的可執行代碼,而這種工具就是交叉編譯器(cross compiler)。
安裝前的絮叨,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搭建交叉編譯環境,即安裝、配置交銀叢知叉編譯工具鏈。在該環境下編譯出嵌入式Linux系統所需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等,然後再上傳到目標機上。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為了編譯、鏈接、處理和調試跨平台體系結構的程序代碼。對於交叉開發的工具鏈來說,在文件名稱上加了一個前綴,用來區別本地的工具鏈。例如,arm-linux-表示是對arm的交叉編譯工具鏈;arm-linux-gcc表示是使用gcc的編譯器。除了體系結構相關的編譯選項以外,其使用方法與Linux主機上的gcc相同,所以Linux編程技術對於嵌入式同樣適用。不過,並不是任何一個版本拿來都能用,各種軟體包往往存在版本匹配問題。例如,編譯內核時需要使用arm-linux-gcc-4.3.3版本的交叉編譯工具鏈,而使用arm-linux-gcc-3.4.1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則會導致編譯失敗。 那麼gcc和arm-linux-gcc的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就是gcc是linux下的C語言編譯器,編譯出來的程序在本地執行,而arm-linux-gcc用來在linux下跨平台的C語言編譯器,編譯出來的程序在目標機(如ARM平台)上執行,嵌入式開發應使用嵌入式交叉編譯工具鏈。
將壓縮包arm-linux-gcc-4.4.3.tar.gz存放在一個目錄下,這個目錄就是你等會解壓縮的目錄,以後這個目錄就不能隨便刪掉了,我的存放路徑是 /home/song/software,如下圖,記住這個路徑,等會還會用到。
使用tar命令:tar zxvf arm-gcc-4.4.3.tar.gz將software文件夾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解壓縮安裝到當前目錄下如下圖
通過下圖可以看鋒消到解壓成功了,並且解壓後的文件存放在了/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文件夾下,如下圖所示,這個存放路徑可得記住,如下圖
接下來配置系統環境變數,把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中去,這樣就可以在任何目錄下使用這些工具。記下上一步中的安裝路徑,使用命令:vim /etc/profile 編輯profile文件,添加環境變數。
在profile中最後一行添加:export PATH=$PATH:/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這個路徑就是那個bin目錄所在的路徑,可能你的不一樣,按照你實際的目錄填就可以了,如下圖32行, 編寫完退出並保存
使用命令:source /etc/profile 使環境變數生效
在終端上輸入命令arm-linux再按Tab鍵,可以看到下圖,說明環境變數設置成功了
使用命令:arm-linux-gcc -v 會出現下面的錯誤提示:/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arm-linux-gcc: 15: exec: /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arm-none-linux-gnueabi-gcc: not found
意思是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由於Ubuntu12.04用的是64位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用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ia32-libs 裝一些32位的庫。
待安裝完32位的庫之後,再使鄭鎮用命令:arm-linux-gcc -v,這一次就成功了,如下圖
驗證,編譯一個hello.c文件
使用命令:arm-linux-gcc hello.c -o hello 看是否編譯成功 可見成功生成了二進制文件。
總結:其實在安裝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一般就是庫文件安裝不完整,大家可以把錯誤信息直接復制,到網上搜索一下,一般都能解決,這里希望大家在學習Linux時多一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