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碼編譯環境設置
⑴ 設置編譯環境_編譯環境和運行環境
1. 編譯環境和運行環境
在visual C++ 6.0 環境下編寫C++程序需要經過建工程、建文件兩個步驟。按照如下進行,細心,就可以:
一、先建一個工程 打開visual C++ 6.0, 在菜單欄里選 文件/新建(File/new), 選擇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 輸入工程名Projectname(隨便起), 選擇程序保存目錄Location, ok Finish ok
二、建一個文件 在菜單欄里選 文件/新建(File/new), 選擇C++ Source File, 填文件名File, 存儲路徑默認, ok
三、在C++ Source File中輸入代碼,編輯完畢後,點擊編譯器右中上角的編譯圖標(在像感嘆號一樣的圖標左側),運行(點像感嘆號一樣的圖標)。
2. 搭建編譯環境
我也曾有過你這個困惑。
在linux里qt的開發環境有3種:嵌入式、qvfb和x11,編譯qt源碼可以得到這三種環境。編譯qt源碼有三個步驟:配置(configure)、編譯(make)、安裝(make install)。三種環境僅僅在配置時有區別,網上很容易搜到具體做法。
3. 編譯環境和運行環境和編輯器
1、定義程序目標。在開始寫程序之前,應對希望程序要做什麼有一個清晰的想法。考慮程序需要的信息,程序需要進行的計算和操作,以及程序應該向你報告的信息。在這一規劃階段,應該用一般概念來考慮問題,而不是一些具體的計算機語言術語來考慮。
2、設計程序。在對程序需要完成的事情有一個概念性的認識後,就應該決定程序要如何完成它,用戶界面應該是怎麼樣的,程序應該如何組織,目標用戶是誰,有多長的時間來完成實現這個程序等等。
3、編寫代碼。在程序有了清晰的設計後,就可以通過編寫代碼來實現它了。也就是說,將設計構思轉變為C語言。一般來說,需要使用文本編輯器來創建一種稱為源代碼的文件,該文件包含程序設計的C實現形式。
4、編譯源代碼。編譯細節取決於編程環境,編譯器還檢查程序是否為有效的C語言程序。
5、運行程序。一般來說,可執行文件就是打開之後可以直接能夠運行的文件。
6、測試和調試程序。程序能夠正常運行那是極好的,但有時候它也可能運行不正確。因此,應該進行檢查,看程序是否存在錯誤。
7、維護和修改程序。在為自己或為別人創建程序後,該程序可能會有更廣泛的應用。如果是這樣,可能會發現需要對其進行更改,也就是項目的維護和修改。
4. 編譯環境和開發環境
集成開發環境是用於提供程序開發環境的應用程序,一般包括代碼編輯器、編譯器,調試器和圖形用戶界面工具。集成了代碼編寫功能、分析功能、編譯功能、調試功能等一體化的開發軟體服務套。編輯器:編寫代碼的一些窗口。
編譯器:檢查用戶代碼的一些語法錯誤,將其編譯成匯編代碼。
匯編器:將編譯出來的匯編文件編譯成一定功能的目標代碼。
連接器:將目標代碼連接成可執行文件。
5. 什麼是編譯環境
就是一個可以編寫、調試和運行程序的軟體 例如:Visual Studio/ Xcode ?NetBeans 等
6. 編譯環境和運行環境的關系
編程程序員所說的環境主要是指編程環境及集成開發環境(Integrated Developing Environment,簡稱IDE):是一個綜合性的工具軟體,它把程序設計全過程所需的各項功能集合在一起,為程序設計人員提供完整的服務。
按編程語言分
ASP 、ASPX、PHP 、JSP
7. 編譯器和運行環境
對於一般的程序而言是這樣的,我們在電腦上輸入程序代碼,如C語言,叫做源程序,我們需要一個編輯器去編輯它,就好像寫word文檔一樣,要有一個編輯環境。
寫好了之後,它是不能在電腦上運行的,cpu只能識別0和1,所以要把它變成二進制的文件,就要用編譯器。而對於一般的xp的系統,二進製程序它也不能執行,二進制文件叫做目標文件,我們還要將它再次生成為可執行文件,這樣系統才能運行它,編譯器可以實現這件事。從而集成開發環境就是講將編輯器 編譯器集成在一個軟體里,方便我們去開發程序的,調試就是編譯後如果你的程序有錯誤,我們還要進一步修改,再編譯,直到編譯通過,這樣可執行程序才能在電腦執行起來,電腦上的很多應用程序都是編譯出來的可執行程序,像word excel qq這些
8. 編譯環境和運行環境的作用
使用了很多年的java,也做了很多次的環境變數的配置。就如大家都知道需要配置的Java環境變數是JAVA_HOME、CLASSPATH和PATH。但從來沒有去深究為什麼要配置這幾個變數,以及配置他們都是干什麼用的? JAVA_HOME:它指向jdk的安裝目錄。通常Eclipse/NetBeans/Tomcat等軟體就是通過搜索JAVA_HOME變數來找到並使用安裝好的jdk。 CLASSPATH:作用是指定類搜索路徑。要使用已經編寫好的類,前提當然是能夠找到它們。JVM是如何找到它們的呢?就是通過CLASSPATH來尋找類的,我們需要把當前目錄「.」,以及jdk安裝目錄下的lib子目錄中的dt.jar、tools.jar配置到CLASSPATH中。 PATH:作用是指定命令搜索路徑。例如,在命令行下執行javac編譯java程序時,它會到PATH所指定的目錄下查找響應的命令程序。我們需要將jdk安裝目錄下的bin目錄添加到現有的PATH目錄下,bin目錄包含了經常用到的可執行文件javac/java/javadoc等。配置好PATH後,我們就可以在任何目錄下,執行javac/java命令了。 如上所述,這樣java環境變數就配置完成了 既然CLASSPATH指定的是類搜索路徑,那麼,配置在環境變數中的dt.jar、tools.jar都包含了什麼內容呢? dt.jar、tools.jar位於:%CLASSPATH%/lib/下。
1、dt.jar dt.jar是關於運行環境的類庫,主要swing的包。用到swing時,要添加。
2、tools.jar tools.jar是工具類庫,是編譯和運行都需要用到其中的類,分別是sun.tools.java.*和sun.tools.javac.*。
3、rt.jar rt.jar包含了jdk的所有基礎類庫,也就是在java doc中看到的所有類的class文件。 默認就在classloader的載入路徑中,因此不必須放在CLASSPATH中。
9. 編譯環境和運行環境的區別
ASSERT是一個宏,只判斷宏參數是否為假或者空,一般用來判斷一個等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就不會影響。
int是一個整型類型,用於定義一個整型變數,在不同編譯環境有不同的大小,不同編譯運行環境大小不同。
在C語言中,int也代表有符號整數,也就是說,用int聲明的變數可以是正數,可以是負數,也可以是零,但是只能是整數。
⑵ 簡述android源代碼的編譯過程
編譯Android源培談代碼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涉及多個步驟和工具。下面我將首先簡要概括編譯過程,然後詳細解釋每個步驟。
簡要
Android源代碼的編譯過程主要包括獲取源代碼、設置編譯環境、選擇編譯目標、開始編譯以及處理編譯結果等步驟。侍沒
1. 獲取源代碼:編譯Android源代碼的第一步是從官方渠道獲取源代碼。通常,這可以通過使用Git工具從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OSP)的官方倉庫克隆代碼來完成。命令示例:`git clone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manifest`。
2. 設置編譯環境:在編譯之前,需要配置合適的編譯環境。這通常涉及安裝特定的操作系統(如Ubuntu的某些版本),安裝必要的依賴項(如Java開發工具包和Android Debug Bridge),以及配置特定的環境變數等。
3. 選擇編譯目標:Android支持多種設備和配置,因此編譯時需要指定目標。這可以通過選擇特定的設備配置文件(如針對Pixel手機的`aosp_arm64-eng`)或使用配談碰通用配置來完成。選擇目標後,編譯系統將知道需要構建哪些組件和變種。
4. 開始編譯:設置好環境並選擇了編譯目標後,就可以開始編譯過程了。在源代碼的根目錄下,可以使用命令`make -jN`來啟動編譯,其中`N`通常設置為系統核心數的1~2倍,以並行處理編譯任務,加快編譯速度。編譯過程中,系統將根據Makefile文件和其他構建腳本,自動下載所需的預構建二進制文件,並編譯源代碼。
5. 處理編譯結果:編譯完成後,將在輸出目錄(通常是`out/`目錄)中生成編譯結果。這包括可用於模擬器的系統鏡像、可用於實際設備的OTA包或完整的系統鏡像等。根據需要,可以進一步處理這些輸出文件,如打包、簽名等。
在整個編譯過程中,還可能遇到各種依賴問題和編譯錯誤,需要根據錯誤信息進行調試和解決。由於Android源代碼龐大且復雜,完整的編譯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因此耐心和合適的硬體配置也是成功編譯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