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最簡編譯原理

最簡編譯原理

發布時間: 2024-11-04 03:09:58

編譯原理問題,求解答

好,我來幫你理解一下,先看基本知識:
四元式是一種比較普遍採用的中間代碼形式。四元式的四個組成成分是:算符op,第一和第二運算對象ARG1和ARG@及運算結果RESULT。運算對象和運算結果有時指用戶自己定義的變數,有時指編譯程序引進的臨時變數。例如a∶=b*c+b*d的四元式表示如下:
(1)(*,b,c,t1)
(2)(*,b,d,t2)
(3)(+, t1, t2, t3)
(4)(∶=,t3, -, a)
四元式和三元式的主要不同在於,四元式對中間結果的引用必須通過給定的名字,而三元式是通過產生中間結果的三元式編號。也就是說,四元式之間的聯系是通過臨時變數實現的。
有時,為了更直觀,也把四元式的形式寫成簡單賦值形式或更易理解的形式。比如把上述四元式序列寫成:
(1)t1∶=b*c
(2)t2∶=b*d
(3)t3∶=t1+t2
(4)a∶=t3
把(jump,-,-,L)寫成goto L
把(jrop,B,C,L)寫成if B rop C goto L
好,下面分析一下a<b
這是一個表達式,它的結果要麼是0,要麼是1,因為沒有指定這個表達式存放在哪,所以需要一個臨時變數來存放它的,在你的問題中,就是T。很顯然T有2個值:0或者1
因此,有
101 T:=0 (這個是表達式為假的出口)
103 T:=1 (這個是表達式為真的出口)
因為你的表達式只有一個A<B,因此A<B的真假出口就是表達式的真假出口,所以
100: if a<b goto 103 (a<b為真,跳到真出口103)
101: T:=0(否則,進入假出口)
102: goto 104 (當然要跳過真出口羅,否則T的值不就又進入真出口了,變成真了)
103: T:=1
104:(程序繼續執行)

⑵ 編譯原理簡單文法歸約計算

編譯原理中的語法和文法是不一樣的,但卻融會貫通。
在計算機科學中,文法是編譯原理的基礎,是描述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和實現其編譯器的方法。
文法分成四種類型,即0型、1型、2型和3型。這幾類文法的差別在於對產生式施加不同的限制。
形式語言,這種理論對計算機科學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對程序設計語言的設計、編譯方法和計算復雜性等方面更有重大的作用。
多數程序設計語言的單詞的語法都能用正規文法或3型文法(3型文法G=(VN,VT,P,S)的P中的規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前面定義的形式,即:A→aB或A→a其中A,B∈VN ,a∈VT*,另一種形式是:A→Ba或A→a,前者稱為右線性文法,後者稱為左線性文法。正規文法所描述的是VT*上的正規集)來描述。
四個文法類的定義是逐漸增加限制的,因此每一種正規文法都是上下文無關的,每一種上下文無關文法都是上下文有關的,而每一種上下文有關文法都是0型文法。稱0型文法產生的語言為0型語言。上下文有關文法、上下文無關文法和正規文法產生的語言分別稱為上下文有關語言、上下文無關語言和正規語言。

⑶ 編譯原理正規式轉正規文法問題

正規式:a(a丨b)*
正規集:就是表示必須以終結符a開始,後面可以出現若干個a或b(包括0)的連續的串
這個題目是7個一起的
不是7道題,s為開始文法,後面都是連著的

⑷ 編譯原理

編譯原理):利用編譯程序從源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產生目標程序的過程; 用編譯程序產生目標程序的動作。 編譯就是把高級語言變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2進制語言,計算機只認識1和0,編譯程序把人們熟悉的語言換成2進制的。

編譯程序把一個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的工作過程分為五個階段: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檢查和中間代碼生成

(4)最簡編譯原理擴展閱讀:

編譯程序的語法分析器以單詞符號作為輸入,分析單詞符號串是否形成符合語法規則的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賦值、循環等,最後看是否構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該語言使用的語法規則分析檢查每條語句是否有正確的邏輯結構,程序是最終的一個語法單位。

編譯程序的語法規則可用上下文無關文法來刻畫。語法分析的方法分為兩種:自上而下分析法和自下而上分析法。自上而下就是從文法的開始符號出發,向下推導,推出句子。

而自下而上分析法採用的是移進歸約法,基本思想是:用一個寄存符號的先進後出棧,把輸入符號一個一個地移進棧里,當棧頂形成某個產生式的一個候選式時,即把棧頂的這一部分歸約成該產生式的左鄰符號。

⑸ 編譯原理由正規式構造DFA

先畫出NFA,如圖:(我就是傳說當中的靈魂畫師)

這個DFA本身就已經是最簡的了,無法再簡化,最簡化過程我就直接省了

⑹ 編譯原理

C語言編譯過程詳解
C語言的編譯鏈接過程是要把我們編寫的一個C程序(源代碼)轉換成可以在硬體上運行的程序(可執行代碼),需要進行編譯和鏈接。編譯就是把文本形式源代碼翻譯為機器語言形式的目標文件的過程。鏈接是把目標文件、操作系統的啟動代碼和用到的庫文件進行組織形成最終生成可執行代碼的過程。過程圖解如下:

從圖上可以看到,整個代碼的編譯過程分為編譯和鏈接兩個過程,編譯對應圖中的大括弧括起的部分,其餘則為鏈接過程。
一、編譯過程
編譯過程又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編譯和匯編。
1、編譯
編譯是讀取源程序(字元流),對之進行詞法和語法的分析,將高級語言指令轉換為功能等效的匯編代碼,源文件的編譯過程包含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預處理階段,在正式的編譯階段之前進行。預處理階段將根據已放置在文件中的預處理指令來修改源文件的內容。如#include指令就是一個預處理指令,它把頭文件的內容添加到.cpp文件中。這個在編譯之前修改源文件的方式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的計算機和操作系統環境的限制。一個環境需要的代碼跟另一個環境所需的代碼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可用的硬體或操作系統是不同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把用於不同環境的代碼放在同一個文件中,再在預處理階段修改代碼,使之適應當前的環境。
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處理:
(1)宏定義指令,如 #define a b。
對於這種偽指令,預編譯所要做的是將程序中的所有a用b替換,但作為字元串常量的 a則不被替換。還有 #undef,則將取消對某個宏的定義,使以後該串的出現不再被替換。
(2)條件編譯指令,如#ifdef,#ifndef,#else,#elif,#endif等。
這些偽指令的引入使得程序員可以通過定義不同的宏來決定編譯程序對哪些代碼進行處理。預編譯程序將根據有關的文件,將那些不必要的代碼過濾掉
(3) 頭文件包含指令,如#include "FileName"或者#include <FileName>等。
在頭文件中一般用偽指令#define定義了大量的宏(最常見的是字元常量),同時包含有各種外部符號的聲明。採用頭文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某些定義可以供多個不同的C源程序使用。因為在需要用到這些定義的C源程序中,只需加上一條#include語句即可,而不必再在此文件中將這些定義重復一遍。預編譯程序將把頭文件中的定義統統都加入到它所產生的輸出文件中,以供編譯程序對之進行處理。包含到C源程序中的頭文件可以是系統提供的,這些頭文件一般被放在/usr/include目錄下。在程序中#include它們要使用尖括弧(<>)。另外開發人員也可以定義自己的頭文件,這些文件一般與C源程序放在同一目錄下,此時在#include中要用雙引號("")。
(4)特殊符號,預編譯程序可以識別一些特殊的符號。
例如在源程序中出現的LINE標識將被解釋為當前行號(十進制數),FILE則被解釋為當前被編譯的C源程序的名稱。預編譯程序對於在源程序中出現的這些串將用合適的值進行替換。
預編譯程序所完成的基本上是對源程序的「替代」工作。經過此種替代,生成一個沒有宏定義、沒有條件編譯指令、沒有特殊符號的輸出文件。這個文件的含義同沒有經過預處理的源文件是相同的,但內容有所不同。下一步,此輸出文件將作為編譯程序的輸出而被翻譯成為機器指令。
第二個階段編譯、優化階段。經過預編譯得到的輸出文件中,只有常量;如數字、字元串、變數的定義,以及C語言的關鍵字,如main,if,else,for,while,{,}, +,-,*,\等等。
編譯程序所要作得工作就是通過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在確認所有的指令都符合語法規則之後,將其翻譯成等價的中間代碼表示或匯編代碼。
優化處理是編譯系統中一項比較艱深的技術。它涉及到的問題不僅同編譯技術本身有關,而且同機器的硬體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優化一部分是對中間代碼的優化。這種優化不依賴於具體的計算機。另一種優化則主要針對目標代碼的生成而進行的。
對於前一種優化,主要的工作是刪除公共表達式、循環優化(代碼外提、強度削弱、變換循環控制條件、已知量的合並等)、復寫傳播,以及無用賦值的刪除,等等。
後一種類型的優化同機器的硬體結構密切相關,最主要的是考慮是如何充分利用機器的各個硬體寄存器存放的有關變數的值,以減少對於內存的訪問次數。另外,如何根據機器硬體執行指令的特點(如流水線、RISC、CISC、VLIW等)而對指令進行一些調整使目標代碼比較短,執行的效率比較高,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2、匯編
匯編實際上指把匯編語言代碼翻譯成目標機器指令的過程。對於被翻譯系統處理的每一個C語言源程序,都將最終經過這一處理而得到相應的目標文件。目標文件中所存放的也就是與源程序等效的目標的機器語言代碼。目標文件由段組成。通常一個目標文件中至少有兩個段:
代碼段:該段中所包含的主要是程序的指令。該段一般是可讀和可執行的,但一般卻不可寫。
數據段:主要存放程序中要用到的各種全局變數或靜態的數據。一般數據段都是可讀,可寫,可執行的。
UNIX環境下主要有三種類型的目標文件:
(1)可重定位文件
其中包含有適合於其它目標文件鏈接來創建一個可執行的或者共享的目標文件的代碼和數據。
(2)共享的目標文件
這種文件存放了適合於在兩種上下文里鏈接的代碼和數據。
第一種是鏈接程序可把它與其它可重定位文件及共享的目標文件一起處理來創建另一個 目標文件;
第二種是動態鏈接程序將它與另一個可執行文件及其它的共享目標文件結合到一起,創建一個進程映象。
(3)可執行文件
它包含了一個可以被操作系統創建一個進程來執行之的文件。匯編程序生成的實際上是第一種類型的目標文件。對於後兩種還需要其他的一些處理方能得到,這個就是鏈接程序的工作了。
二、鏈接過程
由匯編程序生成的目標文件並不能立即就被執行,其中可能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
例如,某個源文件中的函數可能引用了另一個源文件中定義的某個符號(如變數或者函數調用等);在程序中可能調用了某個庫文件中的函數,等等。所有的這些問題,都需要經鏈接程序的處理方能得以解決。
鏈接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將有關的目標文件彼此相連接,也即將在一個文件中引用的符號同該符號在另外一個文件中的定義連接起來,使得所有的這些目標文件成為一個能夠被操作系統裝入執行的統一整體。
根據開發人員指定的同庫函數的鏈接方式的不同,鏈接處理可分為兩種:
(1)靜態鏈接
在這種鏈接方式下,函數的代碼將從其所在地靜態鏈接庫中被拷貝到最終的可執行程序中。這樣該程序在被執行時這些代碼將被裝入到該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中。靜態鏈接庫實際上是一個目標文件的集合,其中的每個文件含有庫中的一個或者一組相關函數的代碼。
(2) 動態鏈接
在此種方式下,函數的代碼被放到稱作是動態鏈接庫或共享對象的某個目標文件中。鏈接程序此時所作的只是在最終的可執行程序中記錄下共享對象的名字以及其它少量的登記信息。在此可執行文件被執行時,動態鏈接庫的全部內容將被映射到運行時相應進程的虛地址空間。動態鏈接程序將根據可執行程序中記錄的信息找到相應的函數代碼。
對於可執行文件中的函數調用,可分別採用動態鏈接或靜態鏈接的方法。使用動態鏈接能夠使最終的可執行文件比較短小,並且當共享對象被多個進程使用時能節約一些內存,因為在內存中只需要保存一份此共享對象的代碼。但並不是使用動態鏈接就一定比使用靜態鏈接要優越。在某些情況下動態鏈接可能帶來一些性能上損害。
我們在linux使用的gcc編譯器便是把以上的幾個過程進行捆綁,使用戶只使用一次命令就把編譯工作完成,這的確方便了編譯工作,但對於初學者了解編譯過程就很不利了,下圖便是gcc代理的編譯過程:

從上圖可以看到:
預編譯
將.c 文件轉化成 .i文件
使用的gcc命令是:gcc –E
對應於預處理命令cpp
編譯
將.c/.h文件轉換成.s文件
使用的gcc命令是:gcc –S
對應於編譯命令 cc –S
匯編
將.s 文件轉化成 .o文件
使用的gcc 命令是:gcc –c
對應於匯編命令是 as
鏈接
將.o文件轉化成可執行程序
使用的gcc 命令是: gcc
對應於鏈接命令是 ld
總結起來編譯過程就上面的四個過程:預編譯、編譯、匯編、鏈接。了解這四個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對我們理解頭文件、庫等的工作過程是有幫助的,而且清楚的了解編譯鏈接過程還對我們在編程時定位錯誤,以及編程時盡量調動編譯器的檢測錯誤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編譯原理簡答題

時間有點久記得不太真切,用通俗語言說,希望題主盡量查閱書籍參考資料自行驗證理解。

1、什麼是移進項目,什麼是規約項目

這個是自頂向下和自下向上分析時候用到的。所謂移進就是不處理,所謂規約就是處理,合並,替換。比如當前符合某個正規式左部,就用這個正規式右部替換左部,稱為規約。兩種操作的目的都是為了分析整體是否符合語法樹。

2、請給出生成C語言語句序列的文法(假定s表示任意一個語句,它為終結符)

關於這個,我感覺你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因為C語言文法包含的正規式還是挺多的,如果單指statement的話,
statement_listà
statement
| statement_list statement

Statementà
| compound_statement
| expression_statement
| selection_statement
| iteration_statement
| jump_statement
再配合上相應的終結符。

3、能用上下文無關文法生成正規集嗎?為什麼?

可以。不過無法保證不含沖突。

4、計算first集和follow集對於構造自頂向下的語法分析器有什麼作用?

可以用來排除沖突。例如移進-移進沖突,移進-規約沖突。

5、是否可能存在這樣一個DFA,它的所有狀態都是接受狀態,包括其實狀態,為什麼?

這個愛莫能助,據我的構想是可以的,但是這樣的DFA最終都會成為單一狀態DFA。

⑻ 編譯原理簡單嗎

編譯原理主要是講了編譯器的實現。
那什麼是編譯器呢?
編譯器就是將 源程序→編譯器 →目標機器代碼的程序
本文將用一段最簡單的代碼進行說明

1 + 2 + 3

第一步. 詞法分析
當代碼從文件中被讀入到編輯器時,將會進行詞法分析
示例中的代碼最終會轉換為(下面為偽代碼)

1 ADD 2 ADD 3

第二步. 語法分析
這一步編譯器將會把詞法分析的結果轉換成AST(abstract syntax tree, 抽象語法樹)
所有的操作數將會作為子節點,所有的操作符將會作為父節點。(不知道的同學可以看一下樹的生成)

1 + 2 + 3 對應的樹
3. 生成目標代碼
對上面的樹進行後序遍歷,將會得到下面的偽代碼

((1 2 +) 3 +)

生成的匯編偽代碼為

START:

MOV VALUE, 0//初始化結果為0

ADD VALUE, 1

ADD VALUE, 2//(1 2 +)的匯編偽代碼

ADD VALUE, 3

RET VALUE

END

最終匯編代碼會被編譯成機器代碼,在計算機上執行。
下面為一般情況下的編譯流程
1. 詞法分析(生成代碼對應的token序列,使用正則表達式)
2. 語法分析(生成AST)
3. 語義分析(對代碼的語法進行檢查)
4. 代碼生成(生成可執行的代碼)

⑼ 請列舉一個最簡單易懂的例子,去解釋 編譯 的基本原理。

編譯過程要經過很多個階段,包括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和目標代碼生成。

要在網路知道中簡單回復講清楚一個具體問題的全部分析處理過程,不太可能。

建議你看一下呂映芝等編著的《編譯原理》教材的第一章,看一下3-6頁。
在這4頁書中,它介紹了將一條高級語言的程序語句 sum:=first+count*10翻譯後轉成下面這5條機器指令的大概過程:
MVOF ID3,R2
MULF #10.0, R2
MOVF ID2, R1
ADDF R1, R2
MOV R2, ID1

熱點內容
java轉smali 發布:2024-11-22 23:31:12 瀏覽:585
san存儲掛載 發布:2024-11-22 23:30:13 瀏覽:949
phpclassstatic 發布:2024-11-22 23:28:27 瀏覽:123
c語言省略參數 發布:2024-11-22 23:27:42 瀏覽:868
androidjquery 發布:2024-11-22 23:23:11 瀏覽:913
亞馬遜隨機存儲 發布:2024-11-22 23:19:24 瀏覽:4
愛上傳網站 發布:2024-11-22 23:18:10 瀏覽:727
安卓手機如何投屏到翼虎車載屏 發布:2024-11-22 23:05:22 瀏覽:6
哪個國產皮卡車後減震配置好 發布:2024-11-22 22:58:56 瀏覽:582
我的世界java伺服器地址1122 發布:2024-11-22 22:57:18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