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欄位間接編譯法相關例題

欄位間接編譯法相關例題

發布時間: 2024-10-23 10:46:37

1. java 運行時調用方法和編譯時調用方法有什麼不同

一個是在編譯時就確定一個是在運行過程調用中才確定的 -- 轉載以前看過的一個解釋,獲取能對你有幫助吧=====運行時類型識別(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 RTTI)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們在編譯時和運行時已經知道了所有的類型,另外一種是功能強大的「反射」機制。

要理解RTTI在Java中的工作原理,首先必須知道類型信息在運行時是如何表示的,這項工作是由「Class對象」完成的,它包含了與類有關的信息。類是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類都有一個Class對象,每當編寫並編譯了一個新類就會產生一個Class對象,它被保存在一個同名的.class文件中。在運行時,當我們想生成這個類的對象時,運行這個程序的Java虛擬機(JVM)會確認這個類的Class對象是否已經載入,如果尚未載入,JVM就會根據類名查找.class文件,並將其載入,一旦這個類的Class對象被載入內存,它就被用來創建這個類的所有對象。一般的RTTI形式包括三種:

1.傳統的類型轉換。如「(Apple)Fruit」,由RTTI確保類型轉換的正確性,如果執行了一個錯誤的類型轉換,就會拋出一個ClassCastException異常。

2.通過Class對象來獲取對象的類型。如

Class c = Class.forName(「Apple」);

Object o = c.newInstance();

3.通過關鍵字instanceof或Class.isInstance()方法來確定對象是否屬於某個特定類型的實例,准確的說,應該是instanceof / Class.isInstance()可以用來確定對象是否屬於某個特定類及其所有基類的實例,這和equals() / ==不一樣,它們用來比較兩個對象是否屬於同一個類的實例,沒有考慮繼承關系。

反射

如果不知道某個對象的類型,可以通過RTTI來獲取,但前提是這個類型在編譯時必須已知,這樣才能使用RTTI來識別。即在編譯時,編譯器必須知道所有通過RTTI來處理的類。

使用反射機制可以不受這個限制,它主要應用於兩種情況,第一個是「基於構件的編程」,在這種編程方式中,將使用某種基於快速應用開發(RAD)的應用構建工具來構建項目。這是現在最常見的可視化編程方法,通過代表不同組件的圖標拖動到圖板上來創建程序,然後設置構件的屬性值來配置它們。這種配置要求構件都是可實例化的,並且要暴露其部分信息,使得程序員可以讀取和設置構件的值。當處理GUI時間的構件時還必須暴露相關方法的細細,以便RAD環境幫助程序員覆蓋這些處理事件的方法。在這里,就要用到反射的機制來檢查可用的方法並返回方法名。Java通過JavaBeans提供了基於構件的編程架構。

第二種情況,在運行時獲取類的信息的另外一個動機,就是希望能夠提供在跨網路的遠程平台上創建和運行對象的能力。這被成為遠程調用(RMI),它允許一個Java程序將對象分步在多台機器上,這種分步能力將幫助開發人員執行一些需要進行大量計算的任務,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提高運行速度。

Class支持反射,java.lang.reflect中包含了Field/Method/Constructor類,每個類都實現了Member介面。這些類型的對象都是由JVM在運行時創建的,用來表示未知類里對應的成員。如可以用Constructor類創建新的對象,用get()和set()方法讀取和修改與Field對象關聯的欄位,用invoke()方法調用與Method對象關聯的方法。同時,還可以調用getFields()、getMethods()、getConstructors()等方法來返回表示欄位、方法以及構造器的對象數組。這樣,未知的對象的類信息在運行時就能被完全確定下來,而在編譯時不需要知道任何信息。

另外,RTTI有時能解決效率問題。當程序中使用多態給程序的運行帶來負擔的時候,可以使用RTTI編寫一段代碼來提高效率

2. C語言怎麼學

淺談C語言學習方法
本人是一名windows程序寫作員,使用的語言是C語言.其他語言了解一點點,但並不擅長.可能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就是選擇一門程序設計語言.當然,今天我將要說的不是這方面.每種語言都有它所擅長的領域與層面.當然對於其他非C語言我是一名門外汗,我也不會站在C語言的立場去談論其他任何一門語言.好了,在開始進入正題之前,我想談談個人對C的一些看法:

C語言是一種早期的計算機語言,最初誕生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基於UNIX系統的工作語言.但是,後來卻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它的優點與潛力.C本身比較接近底層,適合開發系統軟體甚至是操作系統.我個人也認為它是界於高級語言與匯編語言之間的中級語言.C語言是一門結構化語言(我認為主要是指它的控制結構如:if if-else while for等等).C程序設計上有提到"自頂向下,逐步深入".以函數為原子功能模塊.對於大型的程序來說模塊化是很重要的,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優質的程序首先就是便與人們之間的相互討論與交流,其次才是執行效率".當然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名程序寫作者,都應該養成一種特定的思維方式,以程序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程序的實現.前提就是要足夠的來了解計算機底層技術.要不我想就連學習都是很困難的,凡事都是一個思路的問題嘛.標準的來衡量,C應該算是高級語言陣營的一份子.可很多有C語言開發經驗的程序寫作者.通常親切的稱C為界於底級語言與高級語言之間的中級計算機語言.當然不是因為C比高級語言要差,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C既具有高級語言的結構化與可理解性又具有低級語言的高效率.同時C的移植性也是非常不錯的,大家應該知道,越是接近硬體,接近底層的語言就越加的依賴硬體環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設備相關性.C這一點做的是非常棒的.說了這些,在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C語言.當然每種語言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C也一樣.比如在現在高級語言與頂層技術的角度來看的話,C最大的缺陷就是Data與演算法的分離.舉一個例子: 對於一個擁有幾千行甚至上萬行Code的程序來說,如果修改Data,比如我在Structure中增加一個欄位,可能為此我的整個程序都要改動,這使得程序的可重用性大大降低.開發周期也大大的延長.但是在底層的角度來看這也正是C的優點.我為什麼要這么說呢?我個人認為在求解與實現一個小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寫出一個通用的模塊處理不同的Data.當然比如某些經常用到的,基於數據結構的一些常用演算法我們可以寫出來在開發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把預先編寫的模塊插入到我們的程序中去,這不也是大大低了開發周期嗎?初學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編寫一個自定義庫.好了,說了這些,有些地方我理解錯了,還請各位指出來,交流是很重要的,前提是要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下面我將談論本問的重點,也就是如何來學習C語言,是給那些初學者讀的.

正題部分:

有人可能會說:學習還用你教啊,誰沒上過學啊.其實我今天要說的只是,站在一個過來人的角度,來分析與解釋學習C語言的過程中比較困難的地方.當然我個人也會對比較具體的問題進行解釋(個人看法).我一直在強調個人看法,我是想讓大家明白,對於同一個問題大家可能都很難達成統一的意見,希望批評的時候客氣點就好嘍!

初學者該看哪些書來入門:

在學習C語言之前,首先就要選擇一本教材,對於初學者,我個人並不建議去讀電子書籍,最好是買紙質書來學習.比如比較有名的"C程序設計"就很不錯,尤其是第二版.我也看過,比較適合中國人來初學.整本書都在全面系統的講解C的語法結構,構成C的語言元素包括:數據類型,支持的運算符,標識符(是由程序員按照命名規則起的名字,用於變數名,函數名,宏名等等),關鍵字(編譯系統用於實現C內部功能的詞,比如:轉向goto和中斷break等等)等.看完這本書你基本上可以寫一些簡單的小程序,當然是DOS下的程序.如果你想在進一步深入學習C的話,可以看"C陷阱與缺陷"這本書.寫這本書的作者是在Bell工作對C是非常精通的,應該算是大師級的人物了.如果你暫時不想深入C的話,也沒問題,因為此時你完全可以把C當作一種編程工具來使用,你要做的就是多寫Code來讓自己熟悉C語言.經驗是非常重要的,"經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當然你不會紙上談兵,如果你有過多的開發經驗的話,就知道在紙上或最初的設想的Code拿到計算機上來實現,最終會發現有很多地方都是不合理的,之前是沒有辦法想像到的.在初學C的過程中,比如你會看"C程序設計"來初學C,當你學完每一章的時候要把習題來完成,這里就是考驗你學到的知識了,看看你應用能力怎麼樣?尤其是程序設計題目,比較有意思.哪裡不懂了.可以翻回去看書中的解釋.如果沒有解釋或你還是不明白,可以去問別人,與其他人交流. bbs,QQ或Google.直到你弄明白為止.當你把問題最終解決的時候,我敢打賭,此時你一定很興奮,或者是比較興奮.這個時候知識已經在你的大腦里了.

下面我為你推薦幾本不錯的關於C語言籍:

C編程規范
C語言大全第四版 (個人感覺不錯,裡面有提及C標准方面的東西)
C和指針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經典著作)

如果你要看電子書的話,以上幾本書在Google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關於C語言的初步理解:

對於初學者,會有太多的疑問,原因是你的知識面太小.現在我為你解釋一些C相關的東西.目的是讓你能夠有一個大致清晰的方向,來給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專業的來說,我們是或將是一名程序員,程序員當然就是要開發程序了.對於軟體開發方面我來解釋下術語:

C,C++,ASM,Basic,Java 這些是計算機語言.計算機語言很多,我就不多說了.

Visual C++,Visual Basic, Microsoft研發的開發環境,開發環境包括:編譯器,庫函數(每種C語言編譯器都支持標准庫,同時它們也會擴展自己的庫,所以很多比較以來庫函數實現的程序員,在轉向不同的開發環境的時候最初總是不使用的,會遇到很多問題),一些資源模板等等.Visual 就是可視的意思,後面的就是語言.Visual C++支持C與C++2種語言,是根據文件的擴展名來判斷採用哪種編譯內核.

什麼是"面向對象"與"面向過程"? 其實是2種完全不同的程序設計思想,C語言是面向過程語言,而C++是面向對象語言.在面向對象的語言中有"類(Class)"這個東西.C中沒有.對象是由類來派生的一個實例,相反類就象是一個模板.

什麼是SDK? SDK就是軟體開發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指的范圍比較廣,通俗的說,凡是能夠與軟體開發過程占上邊的東西都屬於.比如:庫文件,參考資料,介面函數,當然語言也應該屬於.

DDK就是設備驅動程序開發工具包.

Turbo C: 這是一個比較精緻的C語言編譯器.

理論上來說任何一門語言都可以在任何一種操作系統上運行,前提是操作系統要支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應用程序介面,比如Window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其實是Microsoft內部定義的介面函數用於實現一些Windows內部的功能.一些對象的描述術語,在不同平台上是不同的,比如:Windows下的"調用",經常被稱為"呼叫","返回"被稱為"傳回".

什麼是"演算法"? 你最初只需要知道演算法實際上就是對特定的Data進行運算的一段代碼而已.也可以認為在求解一道題目的時候,採取的方法與步驟的總稱.對於基本的C程序來說,實際上就是由Data與演算法來組成的.

什麼是"數據結構"? 如果要是系統的講解,還需要一本書"數據結構",簡單的說:是程序要處理的數據在內存中的存儲與組織的方式,分為:物理結構與邏輯結構.邏輯結構就是我們抽象化以後得到的大腦影象.

什麼是"函數庫"? 它們以文件的形式存儲,是預先定義好的函數的集合,我們的程序可以直接調用.當然前提是要包含它的頭文件(庫函數的原型聲明).這些函數是在靜態連接期間組成到.exe文件中去的.Windows又存在另一種庫,叫做動態連接庫(DLL).

GUI: 也就是"圖形用戶界面",就是我們在Windows上看到的,存在:菜單欄,滾動條與顯示區域的窗口.

GDI: 圖形設備介面,從程序寫作者的角度來看,其實GDI就是由上百個函數與數據形態和一些相關的數據結構所組成的.

學習C語言的全過程:

仔細想想,實際上學習C語言,最初是應該先學習C語言的基礎語法.也就是學習C語言的組成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向下學.知識要一點一點的鞏固的.本人假設你學習C語言是看"C程序設計".我認為你應該先把C程序設計仔細的看一便,這樣你應該可以對整本書和C語言的整體組成結構有個大致的清晰了解.不要認為學習只是在看書,看一便就可以了.你應該學會記筆記,在記筆記的過程中,其實你就是在學習,從知識的分析,理解,歸納,到最後以自己的思維方式記下來,這整個過程就是把書中的知識抽象到你自己的腦袋裡.個人感覺學習效果非常好,不懂就問,要多多與人交流,要多思考,遇到問題自己先多想想,實在找不到問題出在哪,在去請教別人,不要有不懂的地方就直接去問別人,那樣對你沒太大的好處.其實要學會給自己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我大致來估計了一下,如果你每天能花4個小時安靜的,用心去學習的話,30天之內你應該可以掌握C語言了.其實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你大多數時間都在看書,而不是面對電腦.在調試你的代碼之前,先在紙上把核心代碼大致寫出來,分析一下:程序的組成模塊(可以是一個函數或多個),由幾個函數來實現,介面的封裝.採用哪種數據結構更適合一些.關鍵在於演算法.在你的最終程序發布之前,最好把你的代碼行數減到最少.不要只想著把代碼寫多.過多的代碼對程序來說是負擔.你可以在Internet上下載一個文件(C語言經典例題.chm),裡面大致包含了上百個經典的例題.每一個例題都是C語言某部分的典型應用.花時間把這個文件中的所有例題代碼研究一下,最好能自己把代碼改善,以自己的方式來求解.以後你會發現你在寫一些應用程序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演算法.會涉及到我之前提到的例題.最後我認為你可以自己來寫C語言標准函數,比如strcpy(); strlen();strcat();最好不要過分依賴庫函數.

C語言學習的難點:

現在應該是已經講到一個重點的環節.很多網友都說學習C語言很難,我認為C中有些部分是比較復雜,難理解的.當然在你具有了豐富的開發經驗以後,這以不在是問題了.下面我個人會對我認為學習C的時候比較難學的地方進行我自己的闡述,如果哪裡不正確,還請各位指出:

指針的出現:

我想有很多初學者學習到指針那一章都感覺很難,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想法來解釋下指針這個特殊的數據類型,
基本變數大家可能並不難理解,因為基本變數其內部存儲了同類型的常量,事實上指針也是變數,不過呢,這個變數和基本變數有點不一樣,那你又問了:是哪裡不一樣呢? 我告訴你,簡單的來理解其實普通的變數內部存儲了同類型的常量,而指針變數內部存儲的則是"同類型變數的首地址".這樣你能夠理解嗎,是很簡單的解釋,但不失本質.事實就是這樣的.如果你不理解"同類型變數的首地址"的話,我可以給你形象的來描述一下:
float Variable; //聲明一個單精度實型的變數
此時,編譯器已經給Variable分配了內存空間,結構如下:
__________
| |1001
|---------
| |1002
|---------
| |1003
|---------
| |1004
|---------

以上便是Variable的內存結構了,16位下的float佔用4個位元組,內存地址是線性編碼的,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Variable的首地址就是他第一個單元的地址1001,好的,繼續向下看:
float *Pointer=&Variable; //聲明一個指向Variable的指針Pointer
_________
|1001 | 這是Pointer的內存結構
|_______|

我們的程序可以這樣來執行:

Variable=1.0;
直接給Variable賦值,我們稱為直接訪問.

也可以這樣執行:
*Pointer=1.0;
也可以通過指針變數來賦值,前面的*是間接運算符號,意思是求Pointer內部存儲地址所標識的內存單元.也就是Variable.此時,是賦值是通過間接訪問來實現的.可以這樣形象的描述:

________ (指向Variable) __________
|Pointer|------------------------------------>|Variable|
--------- ----------

以上應該是指針實現的基本解釋,很多優秀的程序寫作者都說指針是C語言中的精華,的確如此,很多優秀的程序寫作者寫程序都非常依賴指針,因為它很方便,實際上指針所訪問的對象是沒有限制的,他可以指向任何類型的變數,前提是只要我們知道內存地址.因此指針也並不安全,在開發網路程序的時候,盡量要少使用指針.下面我們在來看一下指針在數組中的使用.

數組中的指針:

簡單的來解釋下數組,數組結構在C中使用比較普遍,其實最常用的就是char 類型的數組,主要是用於字元串操作.實際上數組是"同類型變數的有限集合".我想這應該不難理解吧.數組在內存中佔用連續的內存單元(地址連續),來存儲數組中的每一個元素.數組是預先分配好指定長度的內存單元,供數組元素使用.它並不支持動態內存分配.在內存中想要唯一的確定數組,需要2個標識:入口地址(函數名)和結束標記('\0').有些語言並不向C語言這樣支持字元串結束標記,它們必須要另外聲明一個變數來標識尾元素的下標.那數組名其實就是這一組內存單元的首單元,他的地址就是整個數組的入口地址.此時應該明白了,數組名是一個指針,這樣理解沒有問題.不錯在具體操作的時候不允改變數組名的地址,也不符合實際要求.這樣就可以明白數組名是一個什麼 const Pointer(指針常量).我們可以這樣做:
int Array[10];
int *Pointer;
Pointer=Array;
for(i=0;i<10;++i)
Pointer==i;

以上代碼應該是沒問題吧,同類型的指針,完全可以勝任數組名的任務.一點問題沒有而且可以運行的很好.當然,我們可以進一步把代碼這樣來寫:

for(i=0;i<10;++i)
Pointer=i;
改成
for(i=0;i<10;++i,Pointer++)
*Pointer=i;
不好意思,我記不清了,指針的++運算是地址+1還是向後移動一個元素的位置,如果是地址+1的話,以上代碼在改成這樣:
for(i=0;i<10;++i,Pointer+sizeof(int))
*Pointer=i;

如果數組類型是char的話,那就更方便了,因為字元串存存在一個在尾元素之後的結束標記('\0'),下面給出一個簡單的代碼,應用char Pointer:
char * my_strcpy(char * dst, const char * src)

{

char * cp = dst;

while( *cp++ = *src++ ); // 注意運算符的優先順序與結合性

return( dst ); //返回新傳的指針

}
以上代碼實現字元傳Copy功能,代碼是不是很簡潔啊.如果不需要移動內存塊的話,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交換指針(內存地址)來實現排序操作,其效率應該是很客觀的.補充一句:千萬要弄清楚,指針本身與指針所指向的變數不是一個單元.

3. 微指令的操作控制有幾種編碼方式

共5種:直接編碼(直接控制)方式、欄位直接編碼方式、欄位間接編碼方式、混合編碼、其他(常數欄位)。特點:直接編碼速度快,但控存容量極大;欄位直接編碼縮短了微指令的長度,但是增加了解碼電路,使執行速度減慢;欄位間接編碼進一步縮短指令字長,但削弱了微指令的並行控制能力;混合編碼綜合考慮微指令的字長、靈活性、執行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常數欄位用來提供常數、計數器初值等。照《計算機組成原理》手打的,求分分。樓上的是I/O設備控制方式,答非所問了。

4. 微命令的方法

在計算機中的各個控制門,在任一微周期內,不可能同時被打開,而且大部分是關閉的(相應的控制位為0).所謂微周期,指的是一條微指令所需的執行時間.如果有若干個(一組)微命令,在每次選擇使用它們的微周期內,只有一個微命令起作用,那麼這若干個微命令是互斥的.
例如,向主存儲器發出的讀命令和寫命令是互斥的;又如在ALU部件中,送往ALU兩個輸入端的數據來源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每個輸入端在任一微周期中只能輸入一個數據,因此控制該輸人門的微命令是互斥的.
選出互斥的微命令,並將這些微命令編成一組,成為微指令字的一個欄位,用二進制編碼來表示, 就是欄位直接編譯法.
例如,將7個互斥的微命令編成一組,用三位二進制碼分別表示每個微命令,那麼在微指令中,該欄位就從7位減成3位,縮短了微指令長度.而在微指令寄存器的輸出端,為該欄位增加一個解碼器,該解碼器的輸出即為原來的微命令.
欄位長度與所能表示的微命令數的關系如下:
欄位長度 微命令數
2位 2~3
3位 4~7
4位 8~15
一般每個欄位要留出一個代碼,表示本段不發出任何微命令,因此當欄位長度為3位時,最多隻能表示7個互斥的微命令,通常代碼000表示不發微命令. 欄位間接編譯法是在欄位直接編譯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縮短微指令字長的一種編譯法.
如果在欄位直接編譯法中,還規定一個欄位的某些微命令,要兼由另一欄位中的某些微命令來解釋,稱為欄位間接編譯法.
本方法進一步減少了指令長度,但很可能會削弱微指令的並行控制能力,因此通常只作為直接編譯法的一種輔助手段.
欄位A(3位)的微命令還受欄位B控制,當欄位B發出b1微命令時,欄位A發出a1,1,a1,2,…,a1,7中的一個微命令;而當欄位B發出b2微命令時,欄位A發出a2,1,a2,2,…,a2,7中的一個微命令,僅當A為000時例外,此時什麼控制命令都不產生.
4.常數源欄位E
在微指令中,一般設有一個常數源欄位E就如指令中的直接操作數一樣.E欄位一般僅有幾位,用來給某些部件發送常數,故有時稱為發射欄位.
該常數有時作為操作數送入ALU運算;有時作為計算器初值,用來控制微程序的循環次數等.
當前正在執行的微指令,稱為現行微指令,現行微指令所在的控制存儲器單元的地址稱現行微地址,現行微指令執行完畢後,下一條要執行的微指令稱為後繼微指令,後繼微指令所在的控存單元地址稱為後繼微地址.
所謂微程序流的控制是指當前微指令執行完畢後,怎樣控制產生後繼微指令的微地址.
與程序設計相似,在微程序設計中除了順序執行微程序外還存在轉移功能和微循環程和微子程序等,這將影響下址的形成.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產生後繼微指令地址的方法.
(1)以增量方式產生後繼微地址.
在順序執行微指令時,後繼微地址由現行微地址加上一個增量(通常為1)形成的;而在非順序執行時則要產生一個轉移微地址.
機器加電後執行的第一條微指令地址(微程序入口)來自專門的硬體電路,控制實現取令操作,然後由指令操作碼產生後繼微地址.接下去,若順序執行微指令,則將現行微地址主微程序計數器( PC中)+1產生後繼微地址;若遇到轉移類微指令,則由 PC與形成轉移微地址的邏輯電路組合成後繼微地址.
(2)增量與下址欄位結合產生後繼微地址
將微指令的下址欄位分成兩部分:轉移控制欄位BCF和轉移地址欄位BAF,當微程序實現轉移時,將BAF送 PC,否則順序執行下一條微指令( PC+1).
執行微程序條件轉移時,決定轉移與否的硬體條件有好幾種.例如,運算結果為零,溢出,已完成指定的循環次數等.
我們假設有八種轉移情況,定義了八個微命令(BCF取3位),在圖中設置計數器CT用來控制循環次數.如在執行乘(或除)法指令時,經常採用循環執行加,移位(或減,移位)的方法,指令開始執行時,在CT中置循環次數)每執行一次循環,計數器減1,當計數器為零時結束循環.又考慮到執行微子程序時,要保留返回微地址,因此圖中設置了一個返回寄存器RR.

5. 微命令方法

在計算機的控制流程中,微命令在任一微周期內通常不會同時激活,大部分時間處於關閉狀態,對應的控制位為"0"。微周期是指執行一條微指令所需的時間。一組互斥的微命令是指在每次選擇執行時,只有一個微命令起作用。例如,讀取和寫入主存儲器的命令是互斥的,ALU部件中的輸入數據源同樣如此,每個輸入端在任一微周期內只能接收一個數據,因此控制這些輸入的微命令也是互斥的。


為了更有效地利用空間,微命令被編成一組,用二進制編碼表示在微指令字的特定欄位中。例如,如果有7個互斥的微命令,用3位二進制碼表示,可以將微指令長度從7位壓縮到3位。在微指令寄存器的輸出端,增加一個解碼器,其輸出對應於原始的微命令。欄位長度與可表示的微命令數有直接關系,如2位可表示2-3個微命令,3位可表示4-7個,以此類推。


欄位間接編譯法是欄位直接編譯法的擴展,允許一個欄位的微命令由其他欄位的微命令來解釋,以進一步減小指令長度。然而,這可能犧牲微指令的並行控制能力,通常作為直接編譯法的補充手段使用。例如,欄位A的3位微命令會受到欄位B的控制,根據欄位B發出的微命令,A將執行相應的一組微命令,除非A的值為000,這時不會發出任何控制命令。


常數源欄位E作為微指令的一部分,類似於指令中的直接操作數,用於發送常數到部件中,有時也稱為發射欄位。這個常數可能作為運算數進入ALU,或作為計算器的初始值來控制微程序的循環次數。微程序流程式控制制涉及微指令執行後如何決定後繼微指令的地址,這與程序設計中的轉移和循環結構相似。


常見的後繼微地址生成方法包括增量方式和下址欄位結合。在順序執行時,後繼微地址通常為當前微地址加1,而在轉移時則會生成一個轉移微地址。微指令中可能包含轉移控制欄位和轉移地址欄位,根據這些欄位的值來決定是順序執行還是進行轉移。




(5)欄位間接編譯法相關例題擴展閱讀

微命令即控制部件通過控制線向執行部件發出各種控制命令 。在微指令的控制欄位中,每一位代表一個微命令。

熱點內容
手機怎樣給程序加密軟體 發布:2025-01-12 06:47:11 瀏覽:824
地平線最高畫質筆記本要什麼配置才能玩 發布:2025-01-12 06:47:10 瀏覽:369
原神過主線任務腳本 發布:2025-01-12 06:34:51 瀏覽:514
醫保電子密碼在哪裡找到 發布:2025-01-12 06:34:38 瀏覽:349
安卓手機有網卻不能使用怎麼辦 發布:2025-01-12 06:25:20 瀏覽:213
arm存儲器映射 發布:2025-01-12 06:25:12 瀏覽:250
安卓系統個人字典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2 06:13:37 瀏覽:929
geventpython安裝 發布:2025-01-12 06:13:34 瀏覽:339
放鬆解壓助睡眠直播 發布:2025-01-12 06:13:00 瀏覽:829
車載wince和安卓哪個好用 發布:2025-01-12 05:58:18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