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作編譯器
❶ 易語言怎麼製作編譯器
這需要學習一定的匯編語言或其它編程語言
--------------------------------------------
將對應命令翻譯為機器可直接運行的機器指令
如果覺得太難可以將易語言源碼翻譯為其它編程語言源碼由其編譯進行編譯
或參考網上開源的其它編程語言的編譯(如C#/C++),參考其編譯原理和對應指令
❷ 如何製作arm-linux-gcc編譯工具
一、下載源文件
源代碼文件及其版本:
binutils-2.19.tar.bz2, gcc-core-4.4.4.tar.bz2 gcc-g++-4.4.4.tar.bz2 Glibc-2.7.tar.bz2 Glibc-ports-2.7.tar.bz2 Gmp-4.2.tar.bz2 mpfr-2.4.0.tar.bz2mpc-1.0.1.tar.gz Linux-2.6.25.tar.bz2 (由於我在編譯出錯的過程中,根據出錯的信息修改了相關的C代碼,故而沒有下載相應的補丁)
一般一個完整的交叉編譯器涉及到多個軟體,主要包括bilinguals、cc、glibc等。其中,binutils主要生成一些輔助工具;gcc是用來生成交叉編譯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編譯工具,而glibc主要提供用戶程序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函數庫。
二、建立工作目錄
編譯所用主機型號 fc14.i686,虛擬機選的是VM7.0,Linux發行版選的是Fedora9,
第一次編譯時用的是root用戶(第二次用一般用戶yyz), 所有的工作目錄都在/home/yyz/cross下面建立完成,首先在/home/yyz目錄下建立cross目錄,然後進入工作目錄,查看當前目錄。命令如下:
創建工具鏈文件夾:
[root@localhost cross]# mkdir embedded-toolchains
下面在此文件夾下建立如下幾個目錄:
setup-dir:存放下載的壓縮包;
src-dir:存放binutils、gcc、glibc解壓之後的源文件;
Kernel:存放內核文件,對內核的配置和編譯工作也在此完成;
build-dir :編譯src-dir下面的源文件,這是GNU推薦的源文件目錄與編譯目錄分離的做法;
tool-chain: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安裝位;
program:存放編寫程序;
doc:說明文檔和腳本文件;
下面建立目錄,並拷貝源文件。
[root@localhost cross] #cd embedded- toolchains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mkdir setup-dir src-dir kernel build-dir tool-chain program doc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ls
build-dir doc kernel program setup-dir src-dir tool-chain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d setup-dir
拷貝源文件:
這里我們採用直接拷貝源文件的方法,首先應該修改setup-dir的許可權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hmod 777 setup-dir
然後直接拷貝/home/yyz目錄下的源文件到setup-dir目錄中,如下圖:
建立編譯目錄:
[root@localhost setup-dir] #cd ../build-dir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gcc build-glibc
三、輸出環境變數
輸出如下的環境變數方便我們編譯。
為簡化操作過程。下面就建立shell命令腳本environment-variables: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cd ../doc
[root@localhost doc] #mkdir scripts
[root@localhost doc] #cd scripts
用編輯器vi編輯環境變數腳本envionment-variables:[root@localhost scripts]
#vi envionment-variables
export PRJROOT=/home/yyz/cross/embedded-toolchains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chain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截圖如下:
執行如下語句使環境變數生效:
[root@localhost scripts]# source ./environment-variables
四、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下面將分步介紹安裝binutils-2.19.1的過程。
[root@localhost script] # cd $PRJROOT/src-dir
[root@localhost src-dir] # tar jxvf ../setup-dir/binutils-2.19.1.tar.bz2
[root@localhost src-dir] # cd $PRJROOT/build-dir/build-binutils
創建Makefile: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 #../../src-dir/binutils-2.19.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在build-binutils目錄下面生成Makefile文件,然後執行make,make install,此過程比較緩慢,大約需要一個15分鍾左右。完成後可以在$PREFIX/bin下面看到我們的新的binutil。
輸入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ls $PREFIX/bin
❸ 製作一個簡單的編譯器
還能編譯匯編。。。
我暈。。。
我想這個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祝你好運!
如果你僅僅針對文本編輯器的話就好辦了。
❹ 製作exe程序需要用什麼軟體
有人把java和javascript都分不清了,呵呵。在大學時學過一點,全忘了,暈。
將Java應用程序本地編譯為EXE的幾種方法
1. 從www.towerj.com獲得一個TowerJ編譯器,該編譯器可以將你的CLASS文件編譯成EXE文件。
2. 利用微軟的SDK-Java 4.0所提供的jexegen.exe創建EXE文件,這個軟體可以從微軟的網站免費下載,地址如下:
http://www.microsoft.com/java/download/dl_sdk40.htm
jexegen的語法如下:
jexegen /OUT:exe_file_name
/MAIN:main_class_name main_class_file_name.class
[and other classes]
3. Visual Cafe提供了一個能夠創建EXE文件的本地編譯器。你需要安裝該光碟上提供的EXE組件。
4. 使用InstallAnywhere創建安裝盤。
5. 使用IBM AlphaWorks提供的一個高性能Java編譯器,該編譯器可以從下面的地址獲得:
http://www.alphaworks.ibm.com/tech/hpc
6. JET是一個優秀的Java語言本地編譯器。該編譯器可以從這個網站獲得一個測試版本:
http://www.excelsior-usa.com/jet.html
7. Instantiations公司的JOVE
http://www.instantiations.com/jove/...ejovesystem.htm
JOVE公司合並了以前的SuperCede,一個優秀的本地編譯器,現在SuperCede已經不復存在了。
8. JToEXE
Bravo Zulu Consulting, Inc開發的一款本地編譯器,本來可以從該公司的網頁上免費下載的,不過目前在該公司的主頁上找不到了。
公司主頁: http://www.bravozulu.com/
下面這個ftp上曾經有過這個軟體,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在:
ftp://race.dlut.e.cn/pub/java/tools/jet
9.jbuilder
這個是Borland不公開的使用技巧,能夠通過JBuilder來製作exe文件來啟動Java文件。
JBuilder並不支持本地編譯機制。但是有一個隱藏的技巧可以讓你從可執行文件來啟動Java程序,可以出現或者不出現console窗口。想做到這些,需要JBuilder的bin目錄下的這些文件:
JBuilder.exe
JBuilderW.exe (可選)
JBuilder.config
jdk.config
JavaLauncher.dll
「JBuilder.exe」是一個通用的可執行外殼文件,用以啟動Java程序,」JBuilderW.exe「好像是javaw.exe一樣,它把」JBuilder.exe」包裝起來,但是運行時候不顯示那個console的窗口。使用這些文件的關鍵是文件名。「JBuilder.exe」查找一個文件叫」JBuilder.config」的配置文件,裡麵包含了運行Java程序的必須信息。同樣的」JBuilderW.exe」查找」JBuilder.exe」來啟動不帶Console窗口的Java程序。如果把JBuilder.exe重命名為」foo
.exe」,那」foo.exe」將去尋找」foo.config」配置文件,同樣」JBuilderW.exe」被重命名為」fooW.exe」,它會去尋找」foo.exe」文件。
說到這里,聰明的讀者應該猜到怎樣利用JBuilder.exe來啟動應用程序了。只要把JBuilder.exe,JBuilerW.exe,JBuilder.config改名成相應的文件名,在JBuilder.config裡面指定主類和類路徑,就能夠通過執行JBuilder.exe(或者被改名後的exe文件)來啟動Java應用程序了。下面是用本機為例。
Borland JBuilder 5被安裝在E:\jbuilder5\目錄下,在E:\jbuilder5\bin\下建立一個temp目錄,然後把JBuilder.exe,JBuilder.config,JavaLauncher.dll,jdk.config四個文件拷貝到E:\jbuilder5\bin\temp\目錄下,然後在這個目錄下建立一個hello目錄,在這個目錄下生成一個hello.java文件,即E:\jbuilder5\bin\temp\hello\hello.java文件,
file://hello.java/
package hello;
public class 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s[]){
System.out.println("Hello, Exe file!");
}
}
編譯成class文件,然後打開Jbuilder.config文件,作相應的修改:
在JBuilder.config裡面找到下面兩行
# Start JBuilder using the its main class
mainclass com.borland.jbuilder.JBuilder
修改為
# Start JBuilder using the its main class
mainclass hello.hello
addpath E:/jbuilder5/bin/temp/
addpath命令是把目錄加入類路徑中,這個命令和其它config裡面可以識別的命令可以在JBuilder/bin目錄下的config_readme.txt裡面找到詳細說明。
然後將jdk.config裡面的javapath修改成相對的路徑,例如原來是
javapath ../jdk1.3/bin/java
修改成
javapath ../../jdk1.3/bin/java
最後
將JBuilder.exe,JBuilder.config修改成所需要的文件名,例如foo.exe和foo.config文件。
現在執行foo.exe文件
至此,通過修改JBuilder來使用exe文件啟動自己的Java應用程序已經完成了。
但是好玩的地方並不在這個地方,下面的小技巧可能更有趣,將Jar文件打包進入exe文件!
假設利用上面的文件,生成hello.jar包,
jar cvf hello.jar hello\*.class
然後將jar包附加到JBuilder.exe後面去,
/b ..\JBuilder.exe+hello.jar foo.exe
在foo.config(JBuilder.config)文件裡面把前面加入的類路徑去掉,並加入下面的路徑:
addpath E:/jbuilder5/bin/temp/foo.exe
然後執行,foo.exe
看到了么?一個含jar包的exe文件被執行了!
這個過程的大致原理是:exe文件的重要信息都在文件頭部,所以把亂七八糟的東西放exe文件尾部是不要緊的;而jar/zip文件的重要信息是在文件尾部的,這樣它們兩不相干,能夠容易的被執行。
請注意:讀者如果使用這個功能,得自己承擔可能帶來的風險,因為Borland對這個功能不提供官方的支持!
還可以去看看 http://www-900.ibm.com/developerWor...ive/index.shtml這是一篇分析的文章,但它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資料。
❺ arm-linux-gcc交叉編譯器的製作,以及版本選擇問題。
,需要必須有足夠動經驗來支持。
另外,用 RH9 的都是高手,我想你的知識不需要來提問了吧?
1、在 PC 上編譯 arm 的程序當然需要較差編譯器,這個需要自己安裝,或者著現成的交叉編譯器環境,一般是一個特殊參數編譯出來的 gcc + binutils + glibc + linux-header。這個每個人動環境不同,一般都需要自己編譯一個,當然沒有特殊需求,也可以找現成的。不過很難找,因為這套環境還要和你動系統搭配,不然環境不匹配,連這個環境都不能運行,那就更談不上編譯東西了。
有關自己編譯搭建交叉編譯環境,可以看看一個特殊的 Linux 發行版 LFS 的分支: CLFS 。
2、移植分很多意思,移植有可能就意味著這套源代碼不能在目標系統上面編譯,需要你根據相應的知識去修改源代碼來讓這套代碼適應目標編譯器的要求,比如源代碼有 SSE4 的優化,這套程序在非 SSE4 CPU 上無法編譯運行,但目標機器連 SSE1 都不支持。那麼就需要移植。
或者移植僅僅是根據新的環境進行編譯,不需要進行源代碼修改,只需要進行一下編譯就能運行的程序,也可以稱為移植,就是從一個環境、架構 -》另一個環境、架構。都可以稱為移植,但真正的移植意味著修改程序源代碼來適應新環境。你說的這種移植是最簡單的移植。
3、決定目標硬體環境 -》搭建目標編譯器 -》製作目標環境(內核,基礎軟體庫)-》進行應用移植(移植需要的軟體、主應用程序)-》搭建系統文件系統 -》導入目標系統-》啟動目標系統&應用。說起來很簡單,因為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條件下。
至於超級終端。那是用來控制目標系統的。目標系統有可能不能插鍵盤滑鼠顯示器,這就需要一個遠程網路鏈接來進行控制。以及通過遠程鏈接來發送數據。這都需要終端的支持。
虛擬機下面進行開發,不能發揮你的計算機的性能。而且因為隔著 VMware 的軟體模擬層,可能還不會很方便的讓你鏈接目標設備。
至於用 socket ,我還沒見到你的目標需要這個東西,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現成的源代碼。不需要你從 0 開始寫,當然你想自己寫一個系統內核,或者伺服器程序,或者全套的系統+應用,我絕對不攔你,但希望你寫完這套東西,能把源代碼發布出來。
ads 可以認為是一個支持環境,他本身不是一個系統的開發 SDK 。
-------------------------------------
ads 沒用過,印象里他還有模擬器,調試器什麼的程序。功能上要比 Linux 開發環境,WinCE 環境下面的東西更多更偏向於硬體方面,畢竟 ads 是 arm 出品的,不太可能偏向於軟體部分設計。Linux 和 WinCE 都是系統而不是硬體工具。
你可以認為交叉編譯器是一個應用程序,一個輸出器。把源代碼輸出為 arm 的代碼,這個應用程序的輸出,是靠他自己的環境,而不是當前系統的環境的。
當前系統的各個軟體的版本,不能影響交叉編譯器輸出的環境(理論上,現實有的時候總是從別的地方給你打擊……),交叉編譯器一般至少有 gcc 、binutils 、glibc 庫、linux kernel 頭文件。
在軟體需求上。
頭文件誰都不依賴,glibc 只需要內核頭文件,其他程序全都依賴於 glibc 。也就是所有程序都不依賴內核,僅僅是依賴於內核頭文件。
gcc 和 binutils 是把程序源代碼根據上面各個環節的需提供的功能來輸出為上面環節裡面的二進製程序。依賴你當前環境的,只有 gcc 和 binutils 兩個程序的執行、控制環節。只有他們兩個依賴的,而不是你的交叉編譯後的程序。
至於編譯器版本的選擇,新版本功能更好,舊版本兼容更好。
這個要看你的實際需要了。應用程序源代碼也調編譯器的,同時也依賴於軟體庫的功能。
arm 開發建議穩定、兼容優先。當然也可以嘗試最新的編譯環境,來獲取更好的優化(前提是還有什麼代碼優化的話)。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❻ 易語言怎麼製作編譯器
易語言製作的軟體不能編譯出新的軟體,你可以用易語言製作兩個軟體,用一個軟體輸出另一個來達到目的,目前易語言製作的軟體生成器就是這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