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時事編譯

時事編譯

發布時間: 2024-09-15 08:37:50

A. 如何學好國際新聞專業

國際新聞學(0503Z1)
國際新聞專業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具有交叉學科知識背景、適應性強、復合型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了解學科發展動態;熟練掌握並使用一門以上的外語,有較高的新聞敏感性和新聞報道水平;能夠在國際新聞媒體、外事外交部門、職能管理部門從事與媒介相關的、較高層次的新聞傳播實踐工作,或在高等教育及科研部門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為:國際新聞學、國際新聞史、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國際新聞前沿問題研究、國際新聞傳播實踐研究、國際新聞與跨文化案例研究、國際媒體研究、國際新聞采寫、國際新聞編譯、英語廣播電視節目研究、新媒體與國際新聞等。
本專業有國際新聞傳播研究所作為實踐基地,與中央電視台、華龍網、中國經營報等各類媒體合作,提供各類新聞稿件,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新聞傳播能力。
本專業的四個專業方向如下:
1.國際新聞史論方向
國際新聞是與新聞學共生的新聞學分支,自產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個蔚為大觀的龐大系統。國際新聞所產生的影響更是意義深遠。由此,國際新聞也成為與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經濟和國際文化交流等分支領域有著密切聯系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國際新聞史論就是從歷史和宏觀兩個角度來對這一分支學科的綜合把握。
研究范圍:國際新聞理論主要是研究其本體論的問題,包括國際新聞的定義,發展形態、特徵、作用等方面的內容。國際新聞史則是從縱向的歷史發展中探討國際新聞的發展階段及規律性的特徵。包括國際新聞的形態研究、國際新聞的作用及效果研究、全球化與國際新聞研究、國際新聞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研究等。可以說,國際新聞傳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史論的研究范圍。
學生通過這一方向的學習,不僅可以成為研究性人材,也可以成為理論型的實際工作者。
2.國際新聞業務方向
本專業方向的研究范圍鎖定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流新聞媒體的國際新聞報道研究,研究國際新聞的報道方式,報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體新聞報道的優勢和特點,並密切關注國際新聞的最新發展的動態和趨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壯大,這個專業方向具備了自己完整的教學體系,重視理論學習和研究,堅持專業業務知識培訓和實踐,要求學生參加導師的課題研究,參加媒體實習,因此本專業方向具備高度的理論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本專業方向的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事具備堅實的新聞學理論基礎知識和國際新聞理論及業務知識;熟悉我國的對外宣傳報道方針、政策;了解西方新聞報道形式;精通一門以上的外國語,能熟練運用中、英文進行各媒體的國際新聞編、播、采、寫工作。
3.國際新聞與跨文化傳播方向
國際新聞與跨文化傳播研究是從國際間文化交流傳播的視角來考查國際新聞傳播活動的特徵和規律性。它拓展了國際新聞研究的認識視野,對建立和完善國際新聞傳播學學科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從研究的特色來看,由於國際新聞與跨文化傳播涉及不同國家社會文化的多個層面,因而這一領域的研究必然以傳播學、文化學、語言學、新聞學、社會學、翻譯學等多個學科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成果為基礎,所以這一研究方向具有突出的多學科交叉性。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不斷加強,我國媒體的國際新聞傳播活動日益活躍,用文化比較的方法研究國際新聞傳播的客觀規律,有利於更加全面地揭示國際新聞活動的文化屬性及功能,對於改善我國媒體的傳播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提高對外傳播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一方向的主要內容是從語言和文化的角度研究研究國際新聞,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新聞中的跨文化現象,在文本分析和理論研究結合的基礎上,考察國際新聞的特點,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語言學、文化學和傳播學基礎,培養目標是國際新聞研究和從事實際工作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要。
4.國際媒體方向
國際媒體是國際新聞傳播的主力和基礎,國際媒體往往是那些影響很大的媒體,擁有先進的傳播技術、獨特的傳播理念和巨大的品牌效應。研究國際媒體,是國際新聞學方向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國際媒體研究主要包括:世界著名媒體研究、各國媒體的比較研究、國家、市場和傳播體制,新聞媒介的經營管理、新聞媒介的市場化產業化戰略服務、新聞政策與法規研究,媒介集團化研究、新聞從業人員結構及職業道德狀況研究,新聞報道與意識形態研究、媒介環境與受眾研究、媒介廣告與公共關系研究、新傳播技術與國際媒體研究等等。
國際媒體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人類的生活已被媒體層層包裹,媒體的觸角已經深入我們的思維領域,隨著我國進入WTO以後,將同時面臨國外媒體的挑戰。如何把握時機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競爭的行列中去,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因此,國際媒介研究方向的開設,對國際媒介進行高層次的研究並培養出一批高水的新聞傳播人才,以滿足這方面的人才需求。
5.國際新聞傳播方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間的交往日益頻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使得國家對外宣和涉外新聞傳播從業人員的需求日益增長,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既精通新聞業務,又具有外語應用和傳播能力的優秀復合型人才迫在眉睫。作為國際新聞傳播後備人才培養試點學校之一,我校從2009年起,從已入學的碩士研究生中選拔優秀學生,組成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研究生班。為了進一步做好國際新聞傳播後備人才的培養工作,2012年我校在國際新聞學(050320)專業,05國際新聞傳播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組成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研究生班,在電視與新聞學院進行專項培養。
(1)培養目標:
培養政治素質過硬、思想品德優秀、具有突出的新聞專業素質和嫻熟的外語應用能力,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具備一定的媒介管理才能,適應外宣及涉外新聞報道等多方面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新聞人才。
(2)管理方式:
進入「國際新聞傳播碩士」培養平台,納入「國際新聞傳播後備人才庫」,由電視與新聞學院進行專項培養。
(3)培養內容:
學習公共學位課、國際新聞傳播後備人才特色課程(基礎理論類、國際關系類、專業外語類、傳媒業務類、實務訓練類、系列講座類),進行實習實踐訓練(校內專業實踐、六大媒體實習、各類社會實踐)和英語運用訓練(課外練習、專題講座、對外交流),並以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研究生班為單位,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定期開展時事辯論比賽、英語新聞點評、影像作品創作等專業活動,營造全天候的培養環境。
(4)實習就業:
第二學年,計劃由中宣部、教育部統一安排,進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社實習。
(5)畢業:
學習期滿,修滿學分,完成培養環節,通過學位答辯,即可獲得國際新聞學專業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並獲得「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傳播後備人才」資格證書。

B. 邵飄萍的人物簡介

邵飄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於浙江東陽。13歲考中秀才,16歲入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1912年任《漢民日報》主編,袁世凱稱帝後,為《時事新報》、《申報》、《時報》撰稿,抨擊袁的罪惡陰謀,以後又在兩年裡寫了250多篇、20多萬字的文章,揭露批判軍閥政府。1916年7月,在北京創辦了「北京新聞編譯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創辦《京報》,任社長,開始獨立辦報生涯。後又與蔡元培一起,創辦了「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並舉辦講習會,第一期學習的就有毛澤東、羅章龍等。1920年後,致力於新聞教育事業並贊頌十月革命,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1922年在《北京廠甸春節會調查與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現實之社會,宜先明現實社會中事物之真象」等進步主張。1925年,在李大釗和羅章龍介紹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對共產主義運動作了大量的報道。 1926年4月26日,以「宣傳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橋被奉系軍閥政府殺害。1949年4月毛澤東親自批文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邵飄萍被人稱為「新聞全才」。北京大官本討厭見記者,邵飄萍卻能使之不得不見,見且不得不談,旁敲側擊,數語已得要領。如他夜探總理府,虛訪美使館,獨家新聞總是被他搶到。邵飄萍風流倜儻,慷慨豪爽,善於言辭,廣泛交遊,上至總統、總理,下至僕役百姓,他都靠得攏,談得來。他重交情,講排場,經常在酒樓飯館宴請賓客,以期從客人的談話中捕捉信息。

C. 新聞英語編譯是什麼

新聞編譯是通過翻譯人員的加工,將外語新聞編寫為本族語新聞。英語新聞能及時提供讀者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已成現代人獲取信息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手段。編譯作為一種有效的翻譯手段已經廣泛地應用到新聞翻譯實踐中。

新聞編譯越來越被國內廣大讀者所接受。新聞編譯要把握好語言層的加工、背景文化的注釋,及政治言辭的合理修正,以提高目的語讀者的閱讀效果,避免西方輿論誤導。

(3)時事編譯擴展閱讀

美英新聞刊物形形色色,內容涉及十分廣泛,如時事報道、社論、述評、特寫、廣告等,所以其採用的文體也不盡相同。新聞有其獨特的文體特徵,新聞報道的翻譯,除遵循一般的翻譯原則外,還應遵循新聞翻譯的基本規律。

一、語言總體風格

大眾性、趣味性和節儉性構成了新聞英語在語言風格上的特色。新聞英語的語言有趣易懂,簡潔精煉,用非常經濟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應盡可能刪去可用可不用但又不影響表達內容完整與准確的詞。

此外,新聞語體語言清晰,不能模稜兩可,更不應晦澀難懂,但同時,新聞語體又講究表達有力、敘述生動,因而我們翻譯時必須在用詞上多加錘煉,表現出新聞文體的總貌。

二、詞彙特點

1、常用詞彙有特定的新聞色彩

新聞報道常使用某些詞彙來表達事實和事件,因此這些詞彙經過長期使用後逐漸取得與新聞報道相聯系的特殊意義,成為新聞體詞語(journalistic words)。

例如,horror一詞是新聞標題中常用的詞,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動,再如nadir常指「兩國關系的最低點」。此外,新聞報道中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套語,如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 (據有關方面報道),cited as saying(援引…的話)。

2、使用「小詞」

小詞(midget words)即簡短詞,一般為單音節詞。小詞的廣泛使用一是由於報紙篇幅有限,用小詞可以免於移行,二是由於小詞的詞義范疇很寬,一般比較生動靈活。新聞英語稱這類詞為synonyms of all work (萬能同義詞),如back(支持), ban(禁止)等。

3、大量使用縮略語

這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和篇幅。比如WB(world bank世界銀行), ASP(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國銷售價), biz (business商業)等。

4、臨時造詞

為了表達需要和追求新奇,新聞報道常常使用「臨時造詞/生造詞」, 即臨時創造或拼湊起來的詞或片語,例如Euromart(European commom market 歐洲共同市場),haves and have-nots(富人和窮人)等。

三、語法特點

1、時態的使用

在英語新聞中現在時被廣泛使用,為了造成事件正在進行中的效果,給人以真實感,無論是標題或是正文都常常採用現在時代替過去時。另外,甚至在said, told, reported, added等動詞過去時後面的that賓語從句中,過去時也常常為現在時態所替代。

2、較多使用擴展的簡單句

由於報刊篇幅有限,新聞文體在語法方面一個重要特點是句型的高度擴展,結構嚴謹,將豐富的信息壓縮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見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等語言成分擴展簡單句,有時還較多的使用插入語代替從句,從而簡化句子結構。

3、前置修飾語高度濃縮

新聞文體為了使句子結構緊湊嚴密,大量使用前置修飾語修飾名詞,如a hand grenade and machine gun attack。

四、文化因素和國情因素

要做好新聞的翻譯工作,譯者除了應具備語言知識外,還需要具備必要的文化常識和政治常識,要注意擴大知識面,這樣才不會誤譯或導致嚴重後果。例如將國家和地區並列,都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五、語言差異——編譯和解釋性翻譯

此外,考慮到中英兩種語言習慣的差異,對外新聞報道的翻譯往往採用非逐字對譯法,這就需要引入另外兩種翻譯方法——編譯和解釋性翻譯。

我國獨有的機構、節日、習俗、行話、套話和歷史典故等都需要採用解釋性的翻譯方法。比如「巴金」譯作「Chinese writer Ba Jin」。

熱點內容
動態規劃01背包演算法 發布:2024-11-05 22:17:40 瀏覽:849
nasm編譯器如何安裝 發布:2024-11-05 22:01:13 瀏覽:180
登錄密碼在微信的哪裡 發布:2024-11-05 22:00:29 瀏覽:739
c防止反編譯工具 發布:2024-11-05 21:56:14 瀏覽:247
安卓虛擬機怎麼用 發布:2024-11-05 21:52:48 瀏覽:343
php時間搜索 發布:2024-11-05 20:58:36 瀏覽:478
燕山大學編譯原理期末考試題 發布:2024-11-05 20:13:54 瀏覽:527
華為電腦出現臨時伺服器 發布:2024-11-05 20:05:08 瀏覽:408
斗戰神免費挖礦腳本 發布:2024-11-05 19:53:25 瀏覽:665
網吧伺服器分別是什麼 發布:2024-11-05 19:45:32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