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armlinux交叉編譯工具鏈

armlinux交叉編譯工具鏈

發布時間: 2024-03-31 12:26:05

1. 關於linux上的arm-linux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問題:但是arm也有很多種啊! 這個工具是對所有的ARM都支持嗎

由於交叉編譯器中每個組件都有各自的版本,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版本的組件來製作交叉編譯器。但是,組件之間會因版本不匹配的問題而產生錯誤。為了避免這種麻煩,建議直接使用製作好的arm-linux交叉編譯器。你優化arm9,應該是想升級內核吧,升級內核有相應的命令的。

2. 交叉編譯工具鏈 arm-arago-linux-gnueabi-gcc 中的arago和gnueabi代表什麼意思

arm-arago-linux-gnueabi-gcc
arm :CPU Architecture
arago: Hardware Platform or Vendor
linux:Operating System
gnueabi: C Library

arago 那個段落,表示的是供應商,對於 arm 這里也可以是 hardfloat 或者 softfloat ,也就是使用的是硬浮點還是軟浮點。當然其實這個東西是在編譯 gcc 時,通過 --with-float= 指定而不是通過這里進行識別蘆州。但有的時候,一些編譯腳本會識別這里來確定浮點運算器是軟是硬。

gnueabi 是 C 函數庫的使用,比如 gnu 是 GNU C Library ,也就是 glibc 。對應的還有 uclibc 。附加的 eabi 其實是說,使用的是新的 EABI 二進制介面 Embedded 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這個嵌入式專用介面比老的更好用,效率更高而且支持新的一些硬體功能。碼伍老的教 OABI 。當然,同 float 一樣可以通過參數直接定義。

這一大堆聯合起來,只是為了直觀的表現並且區別使用用途和功能定義。沒有必陪模蔽要太過於關注。

3. Linux嵌入式交叉編譯工具鏈問題 淺談

簡介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一個由編譯器、連接器和解釋器組成的綜合開發環境,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由binutils、gcc和glibc 3個部分組成。有時出於減小libc庫大小的考慮,也可以用別的c庫來代替glibc,例如uClibc、dietlibc和newlib。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針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和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第一個步驟就是確定目標平台。每個目標平台都有一個明確的格式,這些信息用於在構建過程中識別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確版本。因此,當在一個特定目標機下運行GCC時,GCC便在目錄路徑中查找包含該目標規范的應用程序路徑。GNU的目標規范格式為CPU-PLATFORM-OS。例如,建立基於ARM平台的交叉工具鏈,目標平台名為arm-linux-gnu。

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製作方法

  1. 分步編譯和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所需要的庫和源代碼,最終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2. 通過Crosstool腳本工具來實現一次編譯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3. 直接通過網上(ftp.arm.kernel.org.uk)下載已經製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

方法1相對比較困難,適合想深入學習構建交叉工具鏈的讀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鏈,建議使用方法2或方法3構建交叉工具鏈。方法3的優點不用多說,當然是簡單省事,但與此同時該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為畢竟是別人構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沒有靈活性,所以構建所用的庫以及編譯器的版本也許並不適合你要編譯的程序,同時也許會在使用時出現許多莫名的錯誤,建議你慎用此方法。


方法1:分步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


  1. 下載所需的源代碼包

  2. 建立工作目錄

  3. 建立環境變數

  4. 編譯、安裝Binutils

  5. 獲取內核頭文件

  6. 編譯gcc的輔助編譯器

  7. 編譯生成glibc庫

  8. 編譯生成完整的gcc

由於在問答中的篇幅,我不能細述具體的步驟,興趣的同學請自行閱讀開源共創協議的《Linux from scratch》,網址是:linuxfromscratch dot org


方法2:用Crosstool工具構建交叉工具鏈(推薦)

Crosstool是一組腳本工具集,可構建和測試不同版本的gcc和glibc,用於那些支持glibc的體系結構。它也是一個開源項目,下載地址是kegel dot com/crosstool。用Crosstool構建交叉工具鏈要比上述的分步編譯容易得多,並且也方便許多,對於僅僅為了工作需要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的你,建議使用此方法。

運行which makeinfo,如果不能找見該命令,在解壓texinfo-4.11.tar.bz2,進入texinfo-4.11目錄,執行./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完成makeinfo工具的安裝

  • 准備文件:

下載所需資源文件linux-2.4.20.tar.gz、binutils-2.19.tar.bz2、gcc-3.3.6.tar.gz、glibc- 2.3.2.tar.gz、glibc-linuxthreads-2.3.2.tar.gz和gdb-6.5.tar.bz2。然後將這些工具包文件放在新建的$HOME/downloads目錄下,最後在$HOME/目錄下解壓crosstool-0.43.tar.gz,命

令如下:
#cd$HOME/
#tar–xvzfcrosstool-0.43.tar.gz
  • 建立腳本文件

接著需要建立自己的編譯腳本,起名為arm.sh,為了簡化編寫arm.sh,尋找一個最接近的腳本文件demo-arm.sh作為模板,然後將該腳本的內容復制到arm.sh,修改arm.sh腳本,具體操作如下:

# cd crosstool-0.43

# cp demo-arm.sh arm.sh

# vi arm.sh

修改後的arm.sh腳本內容如下:

#!/bin/sh
set-ex
TARBALLS_DIR=$HOME/downloads#定義工具鏈源碼所存放位置。
RESULT_TOP=$HOME/arm-bin#定義工具鏈的安裝目錄
exportTARBALLS_DIRRESULT_TOP
GCC_LANGUAGES="c,c++"#定義支持C,C++語言
exportGCC_LANGUAGES
#創建/opt/crosstool目錄
mkdir-p$RESULT_TOP
#編譯工具鏈,該過程需要數小時完成。
eval'catarm.datgcc-3.3.6-glibc-2.3.2.dat'shall.sh--notest
echoDone.
  • 建立配置文件

在arm.sh腳本文件中需要注意arm-xscale.dat和gcc-3.3.6-glibc-2.3.2.dat兩個文件,這兩個文件是作為Crosstool的編譯的配置文件。其中arm.dat文件內容如下,主要用於定義配置文件、定義生成編譯工具鏈的名稱以及定義編譯選項等。

KERNELCONFIG='pwd'/arm.config#內核的配置
TARGET=arm-linux#編譯生成的工具鏈名稱
TARGET_CFLAGS="-O"#編譯選項


gcc-3.3.6-glibc-2.3.2.dat文件內容如下,該文件主要定義編譯過程中所需要的庫以及它定義的版本,如果在編譯過程中發現有些庫不存在時,Crosstool會自動在相關網站上下載,該工具在這點上相對比較智能,也非常有用。

BINUTILS_DIR=binutils-2.19
GCC_DIR=gcc-3.3.6
GLIBC_DIR=glibc-2.3.2
LINUX_DIR=linux-2.6.10-8(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GDB_DIR=gdb-6.5
  • 執行腳本

將Crosstool的腳本文件和配置文件准備好之後,開始執行arm.sh腳本來編譯交叉編譯工具。具體執行命令如下:

#cdcrosstool-0.43
#./arm.sh

經過數小時的漫長編譯之後,會在/opt/crosstool目錄下生成新的交叉編譯工具,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arm-linux-addr2linearm-linux-g++arm-linux-ldarm-linux-size
arm-linux-ararm-linux-gccarm-linux-nm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sarm-linux-gcc-3.3.6arm-linux-objarm-linux-strip
arm-linux-c++arm-linux-gccbugarm-linux-objmpfix-embedded-paths
arm-linux-c++filtarm-linux-gcovarm-linux-ranlib
arm-linux-cpparm-linux-gprofarm-linux-readelf
  • 添加環境變數

然後將生成的編譯工具鏈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上去,添加的方法是在系統/etc/ bashrc文件的最後添加下面一行,在bashrc文件中添加環境變數

export PATH=/home/jiabing/gcc-3.3.6-glibc-2.3.2/arm-linux-bin/bin:$PATH

至此,arm-linux下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已經完成,現在就可以使用arm-linux-gcc來生成試驗箱上的程序了!












4. 一 . 樹莓派A20 基本環境搭建 1

我的實驗環境:

1.交叉編譯工具鏈:gcc-linaro-arm-linux-gnueabihf-4.8-2014.04_linux(4.8.2).tar.xz
2.SDK文件:MarsBoard-A20-Linux-SDK-V1.1.tar.bz2

在安裝gcc-arm-linux-gnueabi的時候,會自動安裝上gcc-4.6-arm-linux-gnueabi,如下圖所示:

第二個文件的安裝很重要,盡管後面提示的編譯錯誤,缺少的是arm-linux-...,但是安裝這個文件還是挺好用的。

根據前面安裝的一些安裝包,其實本節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可以不用操作。因為已經包含了本節所做的了。

我得先將vim改一下,否則按住上下左右,會出現A,B,C,D。

再/etc/profile最後一行添加內容:

然後:

這里做一些簡要的說明,在網址: 鏈接 上有一些說明,從說明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用的sdk的架構。

pack文件夾

選擇2,server版本。

之後:

能找到的livesuit_marsboard_a20_debian.img就是生成的鏡像文件。如果要修改名字,可以:

這裡面就包含了image.cfg,找到裡面的一項:

修改為其他的名字即可。

選擇2,server版本。

1.若出現如下報錯:

可以:

如果出現:

但是其實這些文件都是有的,可以不妨:

再次編譯,則問題如下:

仔細找編譯的shell輸出文件,發現是rootfs/下的gz文件找不到,這是因為我做前面的操作的時候,希望生成自己的rootfs_my.tar.gz文件。現在我重新將該文件放到rootfs/下,再次編譯,我將最後的結果放在下面:

這樣表示成功了。

下面列入生成的鏡像:

livesuit_superpi3.img即是。

1.我在做上面的操作的時候,夾雜的使用了兩個開發板,一個是marsboard出品的a20開發板,另外一個是風火輪出品的a20樹莓派3卡片電腦,說實在的,看起來風火輪附帶板子資料挺多,但是其真正寫的資料可沒用心做,實在不是一個榜樣,在該開發板上做非核心開發,是可以的,但是做研發,還是需要做考量。

燒寫成功後,列印的內容如下,作為日誌信息,留作以後分析:

5. 怎樣檢查linux交叉工具鏈 安裝成功

配置好PATH環境變數(加入你交叉編譯工具鏈的目錄),比如你arm交叉工具鏈,可能名字叫arm-linux-gcc。執行arm-linux-gcc -v,如果看到如上圖所示提示版本信息,基本上就算安裝成功了吧。GOOD LUCK~

6. arm-linux-gcc 和 arm-elf-gcc 的區別

在基於ARM的嵌入式系統開發中,常常用到交叉編譯的GCC工具鏈有兩種:
arm-linux-*和 arm-elf-*,兩者區別主要在於使用不同的C庫文件。arm-linux-*使用
GNU的Glibc,而arm-elf-*一般使用 uClibc/uC-libc或者使用REDHAT專門為嵌入式系統
的開發的C庫newlib.Glibc。uClibc/uC-libc以及 newlib都是C語言庫文件,只是所應
用的領域不同而已,Glibc是針對PC開發的,uClibc/uC-libc是與Glibc API兼容的小型
化C語言庫,實現了Glibc部分功能。

關於uClibc/uC-libc的說明,詳見如下:

There are two libc libraries commonly used with uClinux. uC-libc and
uClibc. 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despite their similar names. Here is a
quick overview of how they are different.

uC-libc is the original library for uClinux. It was based on sources
from the Linux-8086 C library which was part of the ELKs project with m68000
support added by Jeff Dionne and Kenneth Albanowski. It is a fairly complete
libc implementation, however, some of the API's are a little non-standard
and quite a few common libc routines are not present. Currently it has
stable support for m68000, ColdFire and ARM (Non-MMU) architectures. It was
primary design goal is to be small and light weight. It does try to conform
to any standards, although its API tries to be compatible with most libcs,
it is not always exactly the same.

The uClinux distribution provides an environment that can compile using
either uC-libc or uClibc depending on your needs. For m68000 and Coldfire
platforms it is generally better to chose uC-libc as it supports shared
libraries and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libc for these CPUs. uClibc also
works quite well with almost all platforms supported by the distribution.
Which libc you choose to use will be decided by your requirements

uClinux有兩個經常使用的libc庫:uC-libc和uClibc。雖然兩者名字很相似,其實有差
別,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二者的不同之處。uC -libc是最早為uClinux開發的庫,是
Jeff Dionne和Kenneth Albanowski為在EKLs項目中支持m68000在Linux-8086 C庫源碼
上移植的。uC-libc是一個完全的libc實現,但其中有一些api是非標準的,有些libc的
標准也沒有實現。uC-libc穩定地支持 m68000,ColdFire和沒有MMU的ARM。其主要設計
目標是「小」、"輕",並盡量與標准一致,雖然它的API和很多libc兼容,但是似乎並
不像它期望的那樣和所有標准一致。

uClibc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uC-libc中發展出來的。它的所有API都是標準的(正確
的返回類型,參數等等),它彌補了uC-libc中沒有實現的libc標准,現在已經被移植到
多種架構中。一般來講,它盡量兼容glibc以便使應用程序用uClibc改寫變的容易。
uClibc能夠在標準的 VM linux和uClinux上面使用。為了應用程序的簡潔,它甚至可以
在許多支持MMU的平台上被編譯成共享庫。Erik Anderson在uClibc背後做了很多的工
作。uClibc支持許多系列的處理器:m68000,Coldfire,ARM,MIPS,v850, x86,
i960,Sparc,SuperH,Alpha,PowerPC和Hitachi 8。不斷增加的平台支持顯示uClibc
能夠很容易的適應新的架構。uClinux發行版提供了環境能夠讓你選擇使用uC-libc或是
uClibc編譯。對於m68000和Coldfire平台來說,選擇uC-libc還是稍微好一點,因為它
支持共享庫,而共享庫是這些cpu經常使用的 libc.uClibc也幾乎和所有的平台都能很
好的工作。選擇哪種libc取決於你的需求。

newlib 是一個用於嵌入式系統的開放源代碼的C語言程序庫,由libc和libm兩個庫組
成,特點是輕量級,速度快,可移植到很多CPU結構上。newlib實現了許多復雜的功
能,包括字元串支持,浮點運算,內存分配(如malloc)和I/O流函數(printf,fprinf()
等等)。其中libc提供了c 語言庫的實現,而libm提供了浮點運算支持。

在為ARM交叉編譯gcc編譯器時,對gcc指定不同的配置選項時,使用的C語言庫就不同,
gcc編譯器默認使用Glibc,也可以使用 uClibc/uC-libc(基本兼容Glibc API),當使用
--with-newlib時,gcc編譯器不使用Glibc。當沒有交叉編譯Glibc時,可以使用
--with-newlib禁止連接Glibc而編譯bootstrap gcc編譯器。從gcc源目錄下的
config/arm中的t-linux和t-arm-elf中可以看出,不同的--target也影響gcc連接C語言
庫,t-linux(--target=arm-linux)默認使用Glibc,-arm-elf(--target=arm-elf)使用
- Dinhibit_libc禁止連接Glibc,這時我們就可以使用newlib等其他C語言庫編譯GCC工
具鏈。

雖然GCC工具鏈配置了不同的的C語言庫,但由於這些C語言庫都可以用來支持GCC,它們
對核心數據的處理上不存在較大出入。因而arm-linux-* 和 arm-elf-*區別主要表現在
C語言庫的實現上,例如不同系統調用,不同的函數集實現,不同的ABI\啟動代碼以及
不同系統特性等微小的差別。

arm-linux-*和 arm-elf-*的使用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排除不同庫實現的差異,gcc可
以編譯任何系統。arm-linux-*和 arm-elf-*都可以用來編譯裸機程序和操作系統,只
是在遵循下面的描述時系統程序顯得更加協調:

arm-linux-*針對運行linux的ARM機器,其依賴於指定的C語言庫Glibc,因為同樣使用
Glibc的linux而使得arm-linux-*在運行linux的ARM機器上編譯顯得更加和諧。

arm-elf-*則是一個獨立的編譯體系,不依賴於指定的C語言庫Glibc,可以使用newlib
等其他C語言庫,不要求操作系統支持,當其使用為嵌入式系統而設計的一些輕巧的C語
言庫時編譯裸機程序(沒有linux等大型操作系統的程序),如監控程序,bootloader等

能使得系統程序更加小巧快捷。

Linaro prebuilt toolchain does support both hard and soft floating
point. You can get it from https://launchpad.net/linaro-toolchain-binaries/+milestone/2012.08 try: ./arm-linux-gnueabihf-gcc -print-multi-lib

The default configure is --with-arch=armv7-a --with-tune=cortex-a9
--with-fpu=vfpv3-d16 --with-float=hard --with-mode=thumb

To use soft floating, you need options: -marm -march=armv4t -mfloat-abi=soft.

In your case, please try to change -march=armv5 to "-march=armv4t"

If you want to change to configure to cortex-a8 and armv5. You need
* Change cortex-a9 to cortex-a8 in
samples/linaro-arm-linux-gnueabihf/crosstool.config
* Change armv4t to armv5 in
contrib/linaro/patches/gcc/linaro-4.7-2012.08/multilib.patch,

Then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to rebuild the toolchain
(contrib/linaro/doc/README.txt)

BTW: crosstool-ng-linaro does not support multilib for eglibc. It uses
the prebuilt sysroot from Ubuntu Precise. If it does not work for you,
please use the latest crosstool-ng from http://crosstool-ng.org/.

7. 如何更改ubuntu中交叉編譯工具鏈

1.下載arm-linux-gcc-3.4.1.tar.bz2到任意的目錄下,我把它下載到了我的個人文件夾里 /home/wrq
2. 解壓 arm-linux-gcc-3.4.1.tar.bz2

#tar -jxvf arm-linux-gcc-3.4.1.tar.bz2
解壓過程需要一段時間,解壓後的文件形成了 usr/local/ 文件夾,進入該文件夾,將arm文件夾拷貝到/usr/local/下
# cd usr/local/
#cp -rv arm /usr/local/
現在交叉編譯程序集都在/usr/local/arm/3.4.1/bin下面了
3. 修改環境變數,把交叉編譯器的路徑加入到PATH。(有三種方法,強烈推薦使用方法一)
方法一:修改/etc/bash.bashrc文件
#vim /etc/bash.bashrc
在最後加上: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3.4.1/bin
export PATH
方法二:修改/etc/profile文件:
# vim /etc/profile
增加路徑設置,在末尾添加如下,保存/etc/profil文件: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3.4.1/bin
4. 立即使新的環境變數生效,不用重啟電腦:
對應方法一:#source /root/.bashrc
對應方法二:# source /etc/profile
5. 檢查是否將路徑加入到PATH:
# echo $PATH
顯示的內容中有/usr/local/arm/bin,說明已經將交叉編譯器的路徑加入PATH。至此,交
叉編譯環境安裝完成。
6. 測試是否安裝成功
# arm-linux-gcc -v
上面的命令會顯示arm-linux-gcc信息和版本,顯示的信息:
Reading specs from /usr/local/arm/3.4.1/lib/gcc/arm-linux/3.4.1/specs Configured with: /work/crosstool-0.27/build/arm-linux/gcc-3.4.1-glibc-2.3.2/gcc-
3.4.1/configure --target=arm-linux --host=i686-host_pc-linux-gnu
--prefix=/usr/local/arm/3.4.1 --with-headers=/usr/local/arm/3.4.1/arm
-linux/include --with-local-prefix=/usr/local/arm/3.4.1/arm-linux --disable
-nls --enable-threads=posix --enable-symvers=gnu --enable-__cxa_atexit --enable-
languages=c,c++ --enable-shared --enable-c99 --enable-long-long
Thread model: posix
gcc version 3.4.1
7.編譯
Hello World程序,測試交叉工具鏈
寫下下面的Hello World程序,保存為
hello.c
#include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執行下面的命令:
# arm-linux-gcc -o hello hello.c
源程序有錯誤的話會有提示,沒有任何提示的話,就是通過了,就可以下載到ARM目標板上運行了!接著可以輸入file hello的命令,查看生成的hello文件的類型,要注意的是生成的可執行文件只能在ARM體系下運行,不能在其於X86的PC機上運行。

8. 如何交叉編譯開源庫

所謂的搭建交叉編譯環境,即安裝、配置交叉編譯工具鏈。在該環境下編譯出嵌入式Linux系統所需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等,然後再上傳到目標機上。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為了編譯、鏈接、處理和調試跨平台體系結構的程序代碼。對於交叉開發的工具鏈來說,在文件名稱上加了一個前綴,用來區別本地的工具鏈。例如,arm-linux-表示是對arm的交叉編譯工具鏈;arm-linux-gcc表示是使用gcc的編譯器。除了體系結構相關的編譯選項以外,其使用方法與Linux主機上的gcc相同,所以Linux編程技術對於嵌入式同樣適用。不過,並不是任何一個版本拿來都能用,各種軟體包往往存在版本匹配問題。例如,編譯內核時需要使用arm-linux-gcc-4.3.3版本的交叉編譯工具鏈,而使用arm-linux-gcc-3.4.1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則會導致編譯失敗。
那麼gcc和arm-linux-gcc的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就是gcc是linux下的C語言編譯器,編譯出來的程序在本地執行,而arm-linux-gcc用來在linux下跨平台的C語言編譯器,編譯出來的程序在目標機(如ARM平台)上執行,嵌入式開發應使用嵌入式交叉編譯工具鏈。

工具/原料
電腦系統:win7系統。虛擬機系統:workstation6.5 。虛擬機安裝的linux版本:fedora9.0。內核:linux2.6.25 。
方法/步驟
1
我使用的交叉編譯工具鏈是arm-linux-gcc-4.4.3,把它放在linux系統的路徑是圖一

2
在linux系統的路徑/home/song/share下放了交叉編譯工具鏈arm-linux-gcc-4.4.3的壓縮包,另一個版本的不用。有的人可能會問到怎麼把這個壓縮包弄到虛擬機的linux的系統的,我是通過samba服務從主機復制到虛擬機的,這里的share文件夾就是我samba伺服器的工作目錄,多了不說,這不是重點。
然後通過命令mkdir embedded 建立一個arm-linux-gcc的安裝目錄,如圖二所示。當然安裝路徑和目錄名稱「embedded」可以依自己的喜好而定。
步驟閱讀
然後通過命令將share文件夾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復制到這里的embedded文件夾下, 當然這里你也可以不進行這一步我這是為了方便以後管理,將arm-linux-gcc安裝到embedded文件夾下,方便以後尋找。

然後使用tar命令:tar zxvf arm-gcc-4.4.3.tar.gz將embedded文件夾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解壓縮安裝到當前目錄下

執行完解壓縮命令,就已經將交叉編譯工具鏈arm-linux-gcc-4.4.3安裝到linux系統上了,這里默認安裝到了圖六所示的路徑上。

接下來配置系統環境變數,把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中去,這樣就可以在任何目錄下使用這些工具。 vi /etc/profile 編輯profile文件,添加環境變數。

在profile中的位置處,添加圖八所示的紅線標注的一行,路徑就是圖六中的紅線標注的路徑後面加上/4.4.3/bin。

圖八中的路徑一定是你自己的安裝路徑,可以使用pwd命令查找一下那個bin目錄的路徑。添加完路徑後,保存退出。接下來使用命令:source /etc/profile,是修改後的profile文件生效,如圖九所示。

然後,使用命令:arm-linux-gcc -v查看當前交叉編譯鏈工具的版本信息,如圖九中的紅線標注第③行所示。很明顯 可以看到,如果不執行第②步,則查看版本信息不成功。
然後驗證交叉編譯工具鏈是否安裝成功並且可以使用,如圖九所示,隨便找一個目錄編輯一個hello源代碼。

編輯好hello.c文件後,保存退出。然後使用交叉編譯器對hello.c進行編譯,並生成可執行文件hello

這里生成的hello文件並不能像gcc編譯出來的文件那樣直接使用「./hello」命令執行並顯示內容 因為它是一個二進制文件,只能下載到開發板上執行!

至此,搭建交叉編譯環境步驟結束。

9. 如何製作arm-linux-gcc編譯工具

一、下載源文件
源代碼文件及其版本:
binutils-2.19.tar.bz2, gcc-core-4.4.4.tar.bz2 gcc-g++-4.4.4.tar.bz2 Glibc-2.7.tar.bz2 Glibc-ports-2.7.tar.bz2 Gmp-4.2.tar.bz2 mpfr-2.4.0.tar.bz2mpc-1.0.1.tar.gz Linux-2.6.25.tar.bz2 (由於我在編譯出錯的過程中,根據出錯的信息修改了相關的C代碼,故而沒有下載相應的補丁)
一般一個完整的交叉編譯器涉及到多個軟體,主要包括bilinguals、cc、glibc等。其中,binutils主要生成一些輔助工具;gcc是用來生成交叉編譯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編譯工具,而glibc主要提供用戶程序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函數庫。

二、建立工作目錄
編譯所用主機型號 fc14.i686,虛擬機選的是VM7.0,Linux發行版選的是Fedora9,
第一次編譯時用的是root用戶(第二次用一般用戶yyz), 所有的工作目錄都在/home/yyz/cross下面建立完成,首先在/home/yyz目錄下建立cross目錄,然後進入工作目錄,查看當前目錄。命令如下:

創建工具鏈文件夾:
[root@localhost cross]# mkdir embedded-toolchains
下面在此文件夾下建立如下幾個目錄:
setup-dir:存放下載的壓縮包;
src-dir:存放binutils、gcc、glibc解壓之後的源文件;
Kernel:存放內核文件,對內核的配置和編譯工作也在此完成;
build-dir :編譯src-dir下面的源文件,這是GNU推薦的源文件目錄與編譯目錄分離的做法;
tool-chain: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安裝位;
program:存放編寫程序;
doc:說明文檔和腳本文件;
下面建立目錄,並拷貝源文件。
[root@localhost cross] #cd embedded- toolchains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mkdir setup-dir src-dir kernel build-dir tool-chain program doc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ls
build-dir doc kernel program setup-dir src-dir tool-chain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d setup-dir
拷貝源文件:
這里我們採用直接拷貝源文件的方法,首先應該修改setup-dir的許可權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hmod 777 setup-dir
然後直接拷貝/home/yyz目錄下的源文件到setup-dir目錄中,如下圖:

建立編譯目錄:
[root@localhost setup-dir] #cd ../build-dir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gcc build-glibc
三、輸出環境變數
輸出如下的環境變數方便我們編譯。
為簡化操作過程。下面就建立shell命令腳本environment-variables: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cd ../doc
[root@localhost doc] #mkdir scripts
[root@localhost doc] #cd scripts
用編輯器vi編輯環境變數腳本envionment-variables:[root@localhost scripts]
#vi envionment-variables
export PRJROOT=/home/yyz/cross/embedded-toolchains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chain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截圖如下:
執行如下語句使環境變數生效:
[root@localhost scripts]# source ./environment-variables
四、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下面將分步介紹安裝binutils-2.19.1的過程。
[root@localhost script] # cd $PRJROOT/src-dir
[root@localhost src-dir] # tar jxvf ../setup-dir/binutils-2.19.1.tar.bz2
[root@localhost src-dir] # cd $PRJROOT/build-dir/build-binutils
創建Makefile: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 #../../src-dir/binutils-2.19.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在build-binutils目錄下面生成Makefile文件,然後執行make,make install,此過程比較緩慢,大約需要一個15分鍾左右。完成後可以在$PREFIX/bin下面看到我們的新的binutil。
輸入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ls $PREFIX/bin

熱點內容
資料庫中已存在 發布:2025-01-20 15:35:44 瀏覽:109
壓縮超過密度 發布:2025-01-20 15:35:33 瀏覽:647
和她在一起的日歷怎麼弄安卓 發布:2025-01-20 15:29:29 瀏覽:639
android6華為 發布:2025-01-20 15:28:06 瀏覽:692
荔枝fm怎麼上傳錄音 發布:2025-01-20 15:22:27 瀏覽:107
馬3智雅版有哪些配置 發布:2025-01-20 15:03:06 瀏覽:362
離心機編程 發布:2025-01-20 15:02:24 瀏覽:945
按鍵的匯編程序程序 發布:2025-01-20 15:01:04 瀏覽:555
linux有哪些系統 發布:2025-01-20 14:53:38 瀏覽:90
android顯示當前時間 發布:2025-01-20 14:53:29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