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代碼能編譯嗎
⑴ 什麼是逆向工程什麼是反編譯可以根據已經封裝好的程序軟體進行破解分析出源代碼嗎
逆向工程就是根據已有的程序來反推出源代碼以及原來的工程設置,反編譯就是具體的將已經編譯好的程序進行反向工程,從而獲取部分源代碼。一般來說,逆向工程或者反編譯是無法百分之百獲得源代碼的,只能從一定程度上來自源代碼進行猜測,因此根據已經封裝好的程序軟體來進行破解分析出源代碼的可能性並不大,逆向工程的意義並不在於破解源代碼,而是在於了解軟體本身的設計,對於復雜的程序軟體而言破解源代碼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⑵ C語言文件的編譯與執行的四個階段並分別描述
開發C程序有四個步驟:編輯、編譯、連接和運行。
任何一個體系結構處理器上都可以使用C語言程序,只要該體系結構處理器有相應的C語言編譯器和庫,那麼C源代碼就可以編譯並連接到目標二進制文件上運行。
1、預處理:導入源程序並保存(C文件)。
2、編譯:將源程序轉換為目標文件(Obj文件)。
3、鏈接:將目標文件生成為可執行文件(EXE文件)。
4、運行:執行,獲取運行結果的EXE文件。
(2)分析代碼能編譯嗎擴展閱讀:
將C語言代碼分為程序的幾個階段:
1、首先,源代碼文件測試。以及相關的頭文件,比如stdio。H、由預處理器CPP預處理為.I文件。預編譯的。文件不包含任何宏定義,因為所有宏都已展開,並且包含的文件已插入。我歸檔。
2、編譯過程是對預處理文件進行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優化,生成相應的匯編代碼文件。這個過程往往是整個程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復雜的部分之一。
3、匯編程序不直接輸出可執行文件,而是輸出目標文件。匯編程序可以調用LD來生成可以運行的可執行程序。也就是說,您需要鏈接大量的文件才能獲得「a.out」,即最終的可執行文件。
4、在鏈接過程中,需要重新調整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函數調用指令,而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變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⑶ 請問解析代碼是什麼請舉例說明和解釋器的具體關系如何體現 不勝感謝……
計算機的cpu在生產出來就已經規定只能對某一些的二進制代碼(機器碼)進行操作,比如兩個數相加/減等,他們都有固定的二進制操作碼的。也就是說cpu只認得機器碼。
但平時我編程的時候一般都是用高級編程語言或匯編,寫的都是一些有英文字母的,比如c/c++里有if else等,這cpu當然就不認識啦。
所以呢,我們用還有把高級語言寫出來的源代碼翻譯成cpu能認識的機器碼。這個翻譯的過程就是編譯了。
但實際上有些並不是直接就翻譯成機器碼的。比如vb、java。我想你應該聽說過jre把,這是java的解析器。因為用java語言寫出來的源代碼用java的編譯器javac編譯後只能得到中間代碼,cpu是不認得這中間代碼的,但java解析器認得中間代碼,而且能把中間代碼翻譯成cpu認得的機器碼。這個過程就是解析了
⑷ 代碼沒有錯誤為什麼編譯不出來
編譯器是一種翻譯程序,它用於將源語言(即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寫成的)程序翻譯為目標語言(即用二進制數表示的偽機器代碼寫成的)程序。後者在windows操作系統平台下,其文件的擴展名通常為.obj。該文件通常還要經過進一步的連接,生成可執行文件(機器代碼寫成的程序,文件擴展名為.exe)。通常有兩種方式進行這種翻譯,一種是編譯,另一種是解釋。後者並不生成可執行文件,只是翻譯一條語句、執行一條語句。這兩種方式相編譯比解釋運行的速度要快得多。
2、 編譯過程的5個階段: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與中間代碼產生;優化;目標代碼生成。
3、 在這五個階段中,詞法分析的任務是識別源程序中的單詞是否有誤,編譯程序中實現這種功能的部分一般稱為詞法分析器。在編譯器中,詞法分析器通常僅作為語法分析程序的一個子程序以便在它需要單詞符號時調用。在這一編譯階段中發現的源程序錯誤,稱為詞法錯誤。
4、 語法分析階段的目的是識別出源程序的語法結構(即語句或句子)是否錯誤,所以有時又常為句子分析。編譯程序中負責這一功能的程序稱為語法分析器或語法分析程序。在這一階段中發現的錯誤稱為語法錯誤。
5、 C語言的(源)程序必須經過編譯才能生成目標代碼,再經過鏈接才能運行。PASCAL語言、FORTRAN語言的源程序也要經過這樣的過程。通常將C、PASCAL、FORTRAN這樣的語言統稱為高級語言。而將最終的可執行程序稱為機器語言程序。
6、 在編譯C語言程序的過程中,發現源程序中的一個標識符過長,超過了編譯程序允許的范圍,這個錯誤應在詞法分析階段發現,這種錯誤通常被稱作詞法錯誤。
詞法分析器的任務是以詞法規則為依據對輸入的源程序進行單詞及其屬性的識別,識別出一個個單詞符號。
詞法分析的輸入是源程序,輸出是一個個單詞的特殊符號,稱為Token(標記或符號)。
語法分析器的類型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常用的語法分析器有:遞歸下降分析方法是一種自上而下分析方法, 算符優先分析法屬於自下而上分析方法,LR分析法屬於自下而上分析方法等等。
通常用正規文法或正規式來描述程序設計語言的詞法規則,而使用上下文無關文法來描述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規則。
語法分析階段中,處理的輸入數據是來自詞法分析階段的單詞符號。它們是詞法分析。
⑸ 編譯器的代碼分析
編譯器分析(compiler analysis)的對象是前端生成並傳遞過來的中間代碼,現代的優化型編譯器(optimizing compiler)常常用好幾種層次的中間代碼來表示程序,高層的中間代碼(high level IR)接近輸入的源程序的格式,與輸入語言相關(language dependent),包含更多的全局性的信息,和源程序的結構;中層的中間代碼(middle level IR)與輸入語言無關,低層的中間代碼(Low level IR)與機器語言類似。 不同的分析,優化發生在最適合的那一層中間代碼上。
常見的編譯分析有函數調用樹(call tree),控制流程圖(Control flow graph),以及在此基礎上的 變數定義-使用,使用-定義鏈(define-use/use-define or u-d/d-u chain),變數別名分析(alias analysis),指針分析(pointer analysis),數據依賴分析(data dependence analysis)等。
程序分析結果是編譯器優化(compiler optimization)和程序變形(compiler transformation)的前提條件。常見的優化和變形有:函數內嵌(inlining),無用代碼刪除(Dead code elimination),標准化循環結構(loop normalization),循環體展開(loop unrolling),循環體合並,分裂(loop fusion,loop fission),數組填充(array padding),等等。 優化和變形的目的是減少代碼的長度,提高內存(memory),緩存(cache)的使用率,減少讀寫磁碟,訪問網路數據的頻率。更高級的優化甚至可以把序列化的代碼(serial code)變成並行運算,多線程的代碼(parallelized,multi-threadedcode)。
機器代碼的生成是優化變型後的中間代碼轉換成機器指令的過程。現代編譯器主要採用生成匯編代碼(assembly code)的策略,而不直接生成二進制的目標代碼(binary object code)。即使在代碼生成階段,高級編譯器仍然要做很多分析,優化,變形的工作。例如如何分配寄存器(register allocatioin),如何選擇合適的機器指令(instruction selection),如何合並幾句代碼成一句等等。
⑹ 編譯程序有哪些主要構成成分它們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編譯過程分為分析和綜合兩個部分,並進一步劃分為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代碼優化、存儲分配和代碼生成等六個相繼的邏輯步驟。這六個步驟只表示編譯程序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而不是時間關系。
編譯過程既可以按照這六個邏輯步驟順序地執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鎖方式去執行。在確定編譯程序的具體結構時,常常分若干遍實現。對於源程序或中間語言程序,從頭到尾掃視一次並實現所規定的工作稱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個或相連幾個邏輯步驟的工作。
例如,可以把詞法分析作為第一遍;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作為第二遍;代碼優化和存儲分配作為第三遍;代碼生成作為第四遍。
反之,為了適應較小的存儲空間或提高目標程序質量,也可以把一個邏輯步驟的工作分為幾遍去執行。例如,代碼優化可劃分為代碼優化准備工作和實際代碼優化兩遍進行。
(6)分析代碼能編譯嗎擴展閱讀
從左至右逐個字元地對源程序進行掃描,產生一個個的單詞符號,把作為字元串的源程序改造成為單詞符號串的中間程序。執行詞法分析的程序稱為詞法分析程序或掃描器。
源程序中的單詞符號經掃描器分析,一般產生二元式:單詞種別;單詞自身的值。單詞種別通常用整數編碼,如果一個種別只含一個單詞符號,那麼對這個單詞符號,種別編碼就完全代表它自身的值了。若一個種別含有許多個單詞符號,那麼,對於它的每個單詞符號,除了給出種別編碼以外,還應給出自身的值。
詞法分析器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構造:手工構造和自動生成。手工構造可使用狀態圖進行工作,自動生成使用確定的有限自動機來實現。
編譯程序的語法分析器以單詞符號作為輸入,分析單詞符號串是否形成符合語法規則的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賦值、循環等,最後看是否構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該語言使用的語法規則分析檢查每條語句是否有正確的邏輯結構,程序是最終的一個語法單位。編譯程序的語法規則可用上下文無關文法來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