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核編譯工具
1、你可以把linux內核代碼放到你的ubuntu或redhat之類的具有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裡面,然後在你指定的目錄裡面解壓你的內核源碼;
2、在主目錄裡面找到Makefile文件,修改裡面的「ARCH = 」和「CROSS_COMPILE」,也就是你的編輯器路徑,保存退出;
3、輸入make menuconfig配置你的內核參數,保存退出;
4、執行make zImage,你會看見屏幕嘩啦嘩啦的在運行,這是在生成內核zImage文件;
5、進入你的arch/(cpu型號)/root/裡面,你會看到zImage文件,這個就是你要的。
以上是最簡單的步驟,若想詳細了解,在網路裡面搜索「linux內核編譯」,會得到一大堆結果,記得一般只看文庫或者博客裡面的文章,因為質量比較好。
若需幫助,請追問!
⑵ linux內核編譯需要工具嗎
GNU toolchain工具鏈
包含binutils/gcc/glibc
binutils包含鏈接器,匯編器等處理obj文件的工具
gcc是編譯器
glibc是GNU的標准C庫
這是一個最小集合,除此之外工具鏈還有其他的一些工具,比如:
make,tar,ncurses等等
⑶ linux編譯內核步驟
一、准備工作
a) 首先,你要有一台PC(這不廢話么^_^),裝好了Linux。
b) 安裝好GCC(這個指的是host gcc,用於編譯生成運行於pc機程序的)、make、ncurses等工具。
c) 下載一份純凈的Linux內核源碼包,並解壓好。
注意,如果你是為當前PC機編譯內核,最好使用相應的Linux發行版的源碼包。
不過這應該也不是必須的,因為我在我的Fedora 13上(其自帶的內核版本是2.6.33.3),就下載了一個標準的內核linux-2.6.32.65.tar.xz,並且順利的編譯安裝成功了,上電重啟都OK的。不過,我使用的.config配置文件,是Fedora 13自帶內核的配置文件,即/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d) 如果你是移植Linux到嵌入式系統,則還要再下載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
例如,你的目標單板CPU可能是arm或mips等cpu,則安裝相應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安裝後,需要將工具鏈路徑添加到PATH環境變數中。例如,你安裝的是arm工具鏈,那麼你在shell中執行類似如下的命令,假如有類似的輸出,就說明安裝好了。
[root@localhost linux-2.6.33.i686]# arm-linux-gcc --version
arm-linux-gcc (Buildroot 2010.11) 4.3.5
Copyright (C) 2008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This is free software; see the source for ing conditions. There is NO
warranty; not even for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註:arm的工具鏈,可以從這里下載:回復「ARM」即可查看。
二、設置編譯目標
在配置或編譯內核之前,首先要確定目標CPU架構,以及編譯時採用什麼工具鏈。這是最最基礎的信息,首先要確定的。
如果你是為當前使用的PC機編譯內核,則無須設置。
否則的話,就要明確設置。
這里以arm為例,來說明。
有兩種設置方法():
a) 修改Makefile
打開內核源碼根目錄下的Makefile,修改如下兩個Makefile變數並保存。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注意,這里cross_compile的設置,是假定所用的交叉工具鏈的gcc程序名稱為arm-linux-gcc。如果實際使用的gcc名稱是some-thing-else-gcc,則這里照葫蘆畫瓢填some-thing-else-即可。總之,要省去名稱中最後的gcc那3個字母。
b) 每次執行make命令時,都通過命令行參數傳入這些信息。
這其實是通過make工具的命令行參數指定變數的值。
例如
配置內核時時,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編譯內核時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注意,實際上,對於編譯PC機內核的情況,雖然用戶沒有明確設置,但並不是這兩項沒有配置。因為如果用戶沒有設置這兩項,內核源碼頂層Makefile(位於源碼根目錄下)會通過如下方式生成這兩個變數的值。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ARCH?= $(SUBARCH)
CROSS_COMPILE ?=
經過上面的代碼,ARCH變成了PC編譯機的arch,即SUBARCH。因此,如果PC機上uname -m輸出的是ix86,則ARCH的值就成了i386。
而CROSS_COMPILE的值,如果沒配置,則為空字元串。這樣一來所使用的工具鏈程序的名稱,就不再有類似arm-linux-這樣的前綴,就相當於使用了PC機上的gcc。
最後再多說兩句,ARCH的值還需要再進一步做泛化。因為內核源碼的arch目錄下,不存在i386這個目錄,也沒有sparc64這樣的目錄。
因此頂層makefile中又構造了一個SRCARCH變數,通過如下代碼,生成他的值。這樣一來,SRCARCH變數,才最終匹配到內核源碼arch目錄中的某一個架構名。
SRCARCH := $(ARCH)
ifeq ($(ARCH),i386)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x86_64)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sparc64)
SRCARCH := sparc
endif
ifeq ($(ARCH),sh64)
SRCARCH := sh
endif
三、配置內核
內核的功能那麼多,我們需要哪些部分,每個部分編譯成什麼形式(編進內核還是編成模塊),每個部分的工作參數如何,這些都是可以配置的。因此,在開始編譯之前,我們需要構建出一份配置清單,放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命名為.config文件,然後根據此.config文件,編譯出我們需要的內核。
但是,內核的配置項太多了,一個一個配,太麻煩了。而且,不同的CPU架構,所能配置的配置項集合,是不一樣的。例如,某種CPU的某個功能特性要不要支持的配置項,就是與CPU架構有關的配置項。所以,內核提供了一種簡單的配置方法。
以arm為例,具體做法如下。
a) 根據我們的目標CPU架構,從內核源碼arch/arm/configs目錄下,找一個與目標系統最接近的配置文件(例如s3c2410_defconfig),拷貝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命名為.config。
注意,如果你是為當前PC機編譯內核,最好拷貝如下文件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做為初始配置文件。這個文件,是PC機當前運行的內核編譯時使用的配置文件。
/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這里順便多說兩句,PC機內核的配置文件,選擇的功能真是多。不編不知道,一編才知道。Linux發行方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想讓所發行的Linux能夠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吧。
b) 執行make menuconfig對此配置做一些需要的修改,退出時選擇保存,就將新的配置更新到.config文件中了。
注
⑷ 什麼叫做內核編譯,為什麼要進行內核編譯呢
對開源操作系統(主要是指Linux)的內核源代碼在本機進行有針對性的編譯,就叫做內核編譯。
編譯內核的目的主要是改變內核的默認選項,比如內核原來不支持某硬體,原因是內核的相應選項默認狀態是disactivated,需要改變。
當然,也有人把新版的linux裝在舊機子上。這樣,許多在內核里activated的硬體,他沒有,將來也不需要。那麼,就可以在內核里去掉。以及一些服務、特殊的功能等等,如果用不著,比如機子是伺服器的話,最好在內核里關掉,"精兵簡政"。這是以系統安全和提高效率為目的。
有專門的工具對其進行編譯。這個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明白的。看你的提問就知道你是剛剛學習這些內容,建議不要好高騖遠,先把c語言學好,然後再研究這些東西。
歡迎訪問我的論壇:)
http://www.chinesebloger.com
期待您的支持:)
⑸ 如何確定某個linux內核該用何種版本的編譯器編譯呢
編譯內核和 gcc 版本一點關系都沒有。
GCC 又不是微軟出的 Visual C 系列,動不動的就改介面玩。
C 語言是有標準的,使用符合 GCC 要求的源代碼就可以了。
不過 gcc 從 3.4 和 4.0 開始,加強了語法檢查,以前一些不注意語法的源代碼可能不能通過編譯。
除了特殊要求,建議還是選擇最新版本的 gcc 進行編譯。
⑹ 內核2.4.20-8可以編譯哪些內核以及需要哪些編譯器
需要gcc, ld, make來編譯內核,這些工具的舊版本都可以在http://www.gnu.org/software/上找到
以2.6內核為例,你需要gcc3.2, ld 2.12(在binutils包里), make (最新版本)
gcc和linker並不是越新越好,而最新版的make可以使編譯更快,增加對新特性的支持
另外,對於2.6以及之前的內核,模塊需要用make moles單獨編譯,具體請參看「參考資料」
⑺ 學嵌入式必須會自己獨立移植和編譯U-boot,Linux內核,自己獨立建立交叉編譯工具是嗎
其實所謂嵌入式算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並非單純指用Linux系統來構造。
造成大家認為嵌入式就是Linux這樣的誤解,
是因為很多培訓機構往往不是專業出身,只能把嵌入式拿來當做概念炒作。
做嵌入式Linux產品的話,有三個層級的開發種類:
a,Linux應用層開發;
b,嵌入式Linux系統構建;
c,嵌入式Linux產品設備驅動開發;
你所說的移植和編譯U-boot,Linux內核,自己獨立建立交叉編譯工具等等
都是歸納到上面b類中去的重點。對做a/c類的人來說,並非一定需要。
現在很多培訓機構,交個一萬三四千塊的錢,學個四五個月,最終學到的
知識,也只能是a類的大部分,b類的很少部分,c類的蜻蜓點水。從性價比
來說,非常非常的不劃算。
杭州巨立安技術(JulianTec)是杭州市場上唯一由資深研發工程師所發起
設立的機構。由於自身的專業出身,所以我們能夠把上面三類課程安排到獨立
的三個不同階段裡面去,分開進行教學與收費。這么做有幾點好處:
1,能夠讓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找到不同的切入點進行學習;
2,相比其他眉毛鬍子一把抓式的、純商業的、非專業出身的培訓機構來說,這樣
的安排更趨合理與實在;
3,花個四五個月的時間,交上一萬三四,最終感覺只能學到應用層的東西;那是
非常非常的不劃算,其實單單學習應用層開發,不需要你花那麼多時間,也不需要
你花那麼多金錢。
杭州巨立安(JulianTec)和其他機構所不同的是,什麼時候上什麼內容,需要多少
時間,需要繳多少學費等等都是訂好的,就類似於商場售貨時的明碼標價。不像其他
機構那樣喊著大大的口號,卻讓你只接受最基礎知識的學習。
⑻ linux各個內核版本與交叉編譯器版本的對應問題。這個是怎麼對應的。我怎麼知道我的內核需要那個編譯器。
一般來說越新的內核用越新的交叉編譯器,你不用知道怎麼選擇,網上都有大量的現成例子,你這個3.4.1和4.4.3 都跳了一個重大改版了,也許你這個3.4.1隻能編譯通過2.4.xxx的內核,交叉編譯器在編譯的時候涉及到對一些代碼的優化,2.4內核 和2.6內核差了很多,這個你也知道!
⑼ windows有沒有可以直接編譯Linux內核的編譯器
沒有
⑽ Linux內核編譯要用什麼工具
GNU toolchain工具鏈
包含binutils/gcc/glibc
binutils包含鏈接器,匯編器等處理obj文件的工具
gcc是編譯器
glibc是GNU的標准C庫
這是一個最小集合,除此之外工具鏈還有其他的一些工具,比如:
make,tar,ncurses等等
參考資料是如何從源代碼構造Linux(LFS)關於工具鏈的說明